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课导入一根木头掉落到流动的水里,你会去上游还是下游寻找?那么,一块巨石掉落到激流里,你又准备去哪里寻找呢?今天,我们就随纪昀的《河中石兽》一文,去寻找这个答案吧。24河中石兽七年级下册语文部编RJ纪昀(1724~1805),字晓岚,直隶献县(今河北献县)人,清代学者、文学家,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等。《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昀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集,取法六朝笔记小说而又有所发展变化。他主持编纂的《四库全书》被称为文化史上的“万里长城”,对保存中国文化有很大贡献。作者简介背景资料
本文选自《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六(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纪昀因卷入盐政亏空案,被发配至乌鲁木齐。他沿途与当地人积极交流,搜集各种狐鬼神仙、因果报应、劝善惩恶等乡野怪谈和奇闻逸事,写了不少作品,后整理成册,即为著名的《阅微草堂笔记》。
笔记体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一种,是具有小说性质、介于随笔和小说之间的一种文体。笔记体小说多以人物趣闻轶事、民间故事传说为题材,具有写人粗疏、叙事简约、篇幅短小、形式灵活、不拘一格的特点。起源可以追溯到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文体知识(一)古今异义1.是非木古义:代词,这;今义:判断动词,是2.渐沉渐深耳古义:罢了;今义:听觉器官,耳朵3.岂能为暴涨携之去古义:离开;今义:到某个地方4.盖石性坚重古义:发语词,放在句首,可译为“因为”;今义:器物上部有遮蔽作用的东西5.但知其一古义:只;今义:表转折,但是6.求二石兽于水中古义:寻找;今义:请求,要求,追求词语理解(二)一词多义为: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被,介词)众服为确论(认为,动词)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成为,动词)之:闻之笑曰(这件事,代词)当求之于上流(石兽,代词)其反激之力(的,助词)去:岂能为暴涨携之去(离开)西蜀之去南海(距离)临:一寺临河干(靠近)执策而临之(面对)(三)词类活用棹数小舟(名词用作动词,“划(船)”)(四)特殊句式省略句1.以为顺流下矣点拨:省略主语,和尚们;“以为”后面省略了“石兽”。2.求之地中点拨:省略介词“于”。2.果得于数里外点拨:介宾短语“于数里外”作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果于数里外得”。3.求二石兽于水中点拨:“于水中”作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于水中求二石兽”。被动句岂能为暴涨携之去点拨:“为”表被动。(五)名句积累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pǐ)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河中石兽课文诵读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沧州南一寺临
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河中石兽地名,今属河北。接近,靠近。倒塌。河岸。经过,经历。年。一起。终了,最后。划(船)。拖。农具,用于除草、平土等。寻找。踪迹。朗读课文,借助课下注释疏通文意。文章释义
译: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寺庙的大门倒塌在了河中,(门前)两个石兽一起沉没了。经过了十多年,寺僧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并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最终没有找到。寺僧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耙,寻找了十多里,也没有找到石兽的踪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设馆教书。你们这些人。研究、探求。事物的道理、规律。这。削下来的木片。埋没。颠倒,错乱。凶猛的河水。认为
译:一位讲学家在寺庙里设立了学馆讲学,听了这件事嘲笑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削下来的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石头的特点是坚硬沉重,沙的特点是松软浮动,石兽埋没于沙子里,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颠倒了吗?”大家很信服,认为(这话)是正确的言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巡河、护河的士兵。落入河中的石头。河水撞击石头返回的冲击力。咬,这里是冲刷的意思。坑洞。大概因为。
译:一个年老的河兵听说了这个观点,又嘲笑说:“凡是丢失在河里的石兽,都应当到河的上游寻找。大概因为石兽的特点是坚硬沉重,河沙的特点是松软浮动,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河水的反冲力,一定在石头下面迎面冲击石前的沙子,形成坑洞。(沙坑)越冲越深,冲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倒在坑洞里。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
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既然这样。那么。只。主观地判断。不停止。于是。逆流。依照。像这样。老河兵的话。
译:像这样又冲击,石头又会再次转动。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流而上。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固然颠倒了;在原地深处寻找它们,不是更颠倒吗?”依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其中根本道理的人和事有很多啊,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1.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说的是一个庙门口的石兽,倒塌到河里,十几年后,人们找石兽的事。课文解读
③由事到理,遇事不能主观推论的道理。
④老河兵讲解应去上游找的理由,按照他的话果然找到石兽。2.课文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试概括各层大意。
①交代石兽沉落河中的地点和寺僧到下游找没有找着。
②讲学家认为石头埋在沙里只能越埋越深。3.文中介绍了几位主要人物?概括他们各自寻找河中石兽的方法及结果。人物地点结果原因1234僧僧顺流而下讲学家原地沙下老河兵求之于上流得于数里外失败原地水中不可得无迹水冲物石重沙松几十年的实际经验主观想法4.从原文找出他们寻找石兽的理由有何不同?人物理由寺僧讲学家老河兵“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以为顺流下矣寺僧下游讲学家上游下游上游下游老河兵5.为什么老河兵的方法是对的?第二种:只考虑了流水,没有考虑石兽、泥沙的关系。第四种: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准确把握了三者的性质及相互关系。第三种:考虑了石兽和泥沙的关系,忽略了流水。第一种:没考虑流水、石兽、泥沙的关系;6.分析寺僧、讲学家、老河兵的性格特征。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
可见其毅力坚定。“求二石兽于水中…以为顺流下矣”
忽而原地打捞忽而顺流而下,
代表经验不足,不深思熟虑,主观臆断,盲目行动的态度。寺僧“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足显其一知半解而好为人师,自视清高而轻视他人,空谈事理,脱离实际。
有实际经验,从实际出发,综合考虑,实事求是,自信满满讲学家老河兵7.文中讲学家的“笑”与老河兵的“笑”有什么区别?讲学家笑寺僧包含了一种嘲讽和自信,写出了讲学家自恃博学的心态,而老河兵的“笑”则更多的是对讲学家自恃博学的一种否定,也表现了老河兵的自信和胸有成竹。这句话,既是对讲学家之类一知半解而又自以为是的人的辛辣嘲讽,又以反问的方式指明了认识事物的方法和途径:不能片面地理解,而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事物的特性;更不能主观臆断,而应当遵循客观事物的规律。以议论的方式,点明主题。8.“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9.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本文用和尚、讲学家和老河兵推求沉在河里的石狮子的三种不同结论,来说明天下事物虽有共同的规律,但又有各自特殊的性质原理,切不可不加分析,拘泥于一般的道理而主观臆断。实践出真知,实践也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层层铺垫。
最先以寺僧的做法为讲学家的看法做铺垫,以突出讲学家的看法“众服为确论”,并且通过讲学家对寺僧的评价“颠”来写出讲学家对自己的看法的自信。最后写老河兵的一番话,加上“果得于数里外”的结果,巧妙地表现自信的讲学“不更颠乎”,极具戏剧性和讽刺性。写作特色2.具有较强的思辨色彩。不管讲学家的观点是否与实际相符,其阐述的道理是能“究物理”的,所以人们能信服;老河兵的观点处看上去似乎不合常理,但其分析有着不可辩驳的说服力,事情的结果也验证其看法的科学性和推理的合理性。3.细节描写增加了文采和可读性。如讲学家的“笑”包含了讲学家对寺僧的嘲讽和一种自信,刻画出讲学家自恃博才的心态;老河兵的“笑”流露出了老河兵对讲学家自恃博才的一种否定,也表现出老河兵的自信和沾沾自喜。河中石兽寺僧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顺流而下→无迹讲学家→原地沙下→失败老河兵→求之于上流→果得于数里外寺僧→原地水中→不可得实践出真知板书设计本文通过寻找掉在河里的石兽的故事,说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任何事物都不能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就作出主观臆断,实践才能出真知。课文小结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译文】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授权许可合同范本
- 2025年订购户外全彩LED电子显示屏委托制作合同
- 《钢结构设计原则》课件
- 《深入了解性传播疾病》课件
- 《深入探索中医养生》课件
- 小升初-语文基础卷06
- 天津市部分区2025届高三下学期3月一模试题 政治 含解析
- (二统)曲靖市2024-2025学年高三年级第二次教学质量监测政治试卷(含答案)
- 2025年内江道路货物运输驾驶员考试
- 沈阳工业大学《内耳前庭功能评估与康复》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新媒体技术应用 课件 5.1.1易企秀如何制作H5
- 如何正确佩戴安全帽
- 【高考真题】2022年新高考物理真题试卷-河北卷(含答案)
- 社保系统保密培训
- 2024-2030年中国临近空间飞行器发展规划及未来前景展望研究报告
- 瑞幸咖啡认证考试题库(值班主管)
- 工厂自动化规划报告
- 2023年LNG设备操作维护手册培训资料
- 一般企业财务报表附注(模板)
- 【MOOC】倾听-音乐的形式与审美-武汉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人力资源调配应急演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