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因果判断_第1页
疾病因果判断_第2页
疾病因果判断_第3页
疾病因果判断_第4页
疾病因果判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疾病因果判断第一页,共六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

整个流行病学病因研究过程可以分为三部分

1:根据病因模型构想可能病因2:描述流行病学提出病因假设,分析流行病学验证假设3:根据病因判定标准作出综合判定

第二页,共六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病因的判定标准关联的时间顺序关联的强度剂量-反应关系暴露与疾病的分布一致性关联的可重复性关联的合理性终止效应关联的“特异性”第三页,共六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关联的时间顺序如果怀疑病因X引起疾病Y(X—〉Y),则X必须发生于Y之前,这就是前因后果的时间顺序。在确定前因后果的时间顺序上,实验和队列研究最佳,病例对照研究和生态学研究次之。第四页,共六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关联的强度一般而言,关联的强度越大,该关联为因果的可能性就越大。一个强关联如果为混杂因素所致,该混杂因素与疾病的关联将更强,而弱的关联可能是未识别的偏倚所致。关联强度的测定,根据资料的性质或来源可以有:优势比OR(病例对照研究),和相对危险度RR(队列研究)等反映分类资料的关联指标第五页,共六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剂量反应关系针对等级资料或连续性变量资料,有等级OR或RR,等级相关系数和积差相关系数等反映相关(关联)的指标。从广义上理解关联强度,它也可以包括“剂量反应关系”的积差相关或等级相关,仅仅是针对的资料性质不同。第六页,共六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暴露与疾病的分布一致性这实际上是利用集团资料反映的生态学相关,即暴露与疾病在各集团(人群亚组)间呈共同变动关系。如,各地区乙肝病毒携带率与肝癌死亡率的关系,各国纸烟销售量与肺癌死亡率的关系。第七页,共六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关联的可重复性

指关联可以在不同人群、不同地区、和不同时间重复观察到。与观察性研究相比,实验性研究的可重复性较好,这是因为实验性研究的条件控制得较严。多数研究的可重复性使因果关联的可能性增加,而少数或个别研究的不同甚或相反的结果并不能简单否定因果假设,需要仔细探讨结果差异的缘由。第八页,共六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关联的合理性包括两个方面:1:对于关联的解释与现有理论知识不矛盾,符合疾病的自然史和生物学原理,这相当于客观评价。2:研究者或评价者从自身的知识背景出发,支持因果假设的把握度,这相当于主观评价。当然,这种合理性的判断受到当时科技发展水平以及评价者知识背景和能力的局限。因此,能够被确证真实性的因果假设或关联结果毕竟是少数的。第九页,共六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终止效应当怀疑病因(暴露)减少或去除,引起疾病发生率下降,就进一步支持因果关联。这种终止效应可以来自实验流行病学、自然实验或自发性改变(如戒烟)观察的资料。终止效应的证据,由于前因后果的时间关系明确,并且较少受到一般观察性研究中诸多偏倚的干扰,所以因果论证的强度较高。第十页,共六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关联的“特异性”从多因多果的观点看,特异性是错误的;从病因的必要性含义看,特异性是多余的。因此,“特异性”标准应该放弃。第十一页,共六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基本类型与代表性方法研究类型代表性方法(1)描述性研究现况研究筛检生态学研究(2)分析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3)实验性研究临床试验现场试验社区试验(4)理论性研究流行病学数学模型第十二页,共六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课题一]慢性原因不明疾病的病因研究本世纪前半叶,世界上有不少国家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有增长,有些工业发达的国家肺癌的死亡率增长更快。接触肺癌患者的医师们根据经验,早就有这样的怀疑:“得肺癌的人总是好像倾向于以吸烟者为多”。但众所周知,肺癌患者也有不吸烟的,不吸烟者也有患肺癌的。两者究竟有无因果关系?问题1:如果你要研究吸烟与肺癌是否有因果关系,你将从哪些方面着手?请提出你的研究思路。第十三页,共六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临床医师的怀疑为病因研究提供了初步线索,作为流行病学家应先进行描述性研究:收集已有资料或进行现场调查了解肺癌的三间分布,提出因果假设(肺癌患者吸烟率高,吸烟者肺癌发病率/死亡率高);再进行分析性研究:包括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等,进一步验证因果假设:由于医德等原因,不能进行人群实验,但可收集自然实验的资料,作为判断因果关系的强有力的证据。在以上研究结果基础上,运用病因判定标准作出综合评价。第十四页,共六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众多学者对肺癌死亡率与吸烟的关系进行了描述性的研究,部分结果如下:肺癌死亡率的人群分布:男性肺癌死亡率高出女性数倍。肺癌死亡率时间分别:于本世纪显著增加。肺癌死亡率的空间分布:一般城市死亡率高于农村。有人作了1900年至1950年间某国肺癌死亡率与烟叶和纸烟消费量之间关系的生态学研究。结果见图9-1。第十五页,共六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第十六页,共六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问题2:你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能否下结论?若不能,为什么?还需要哪些工作?第十七页,共六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从描述行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肺癌死亡率的分布与吸烟率分布基本一致,两者在生态学上有相关性。但不能据此下因果定论,因为分布上的一致可能为巧合,生态学研究由于未能获得个体数据,可能会出现生态学谬误,况且,统计学上的结果还需经过因果判定才能得出因果关系是否存在的结论。还需进行分析性流行病学研究和实验室研究,再在此基础上运用病因判定标准进行因果推论。第十八页,共六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

Doll和Hill曾根据描述性研究提供的线索,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表明肺癌病人比对照者吸烟多,吸烟量大。这些结果先后在其它国家和地区的多次病例对照研究中得到印证。部分结果摘录如表9-1-3,图9-2、9-3:问题3:从上述病例对照研究结果,你能得出什么结论?能否据此认为吸烟是肺癌的病因?病例对照研究最主要的缺陷是什么?第十九页,共六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

第二十页,共六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

第二十一页,共六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

第二十二页,共六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

第二十三页,共六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

病例对照研究结果表明肺癌病人的吸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吸烟可能是肺癌的病因。但病例对照研究是由果到因的研究,难以确定吸烟与肺癌的时间顺序,故不能得出可定结论。第二十四页,共六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大量的队列研究进一步得出了有价值的结果,如:Doll和Hill于1951年着手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追踪观察了20年之久,并进行了多次阶段小结(1954,1956,1964,1976)。其中,他们于1951年1月函访了59600位医生,要求其提供吸烟的详细情况,得到了40701位医生的满意答复,追踪观察了4年多,发现吸烟者死亡率为0.9‰,不吸烟者为0.07‰,相对危险度为12.86(0.9/0.07)。每日吸烟25支以上者,死亡率为1.66‰,与不吸烟者相比,相对危险度为23.71(1.66/0.07)。每日吸烟量在35支以上者,死亡率高达3.15‰,相对危险度为45.00(3.15/0.07)。另外一些研究结果摘录如表9-4:第二十五页,共六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

第二十六页,共六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问题4:这些资料说明了什么问题?这类研究的优越性在哪里?为了做出更确定的结论,需进一步做哪些工作?

第二十七页,共六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队列研究结果表明吸烟者的肺癌发生率或死亡率显著高于不吸烟者,吸烟量愈大,肺癌的发生或死亡率愈高。此类研究是由因到果的研究,能确切地知道吸烟在先而肺癌发病或死亡在后,其因果论证强调高于病例对照研究。但先发生着不一定就是病因,若能得到烟叶中含致癌物的实验证据,并能用烟草提取物在动物身上模拟出肺癌模型,则定结论的把握性就会大大提高。第二十八页,共六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为了进一步证实纸烟的致癌作用,不少学者做了大量的实验室研究。他们将纸烟的烟雾浓缩物涂在动物的皮肤上,或作用于其支气管粘膜,或注射到皮下或肺内,可成功地致癌,也有使小白鼠吸入纸烟的烟雾而发生肺癌的报道。但有人对这种实验结果持异议,认为:其癌细胞的种类与人肺癌不一样;实验用小白鼠,其种系本身就容易发生这种癌。此外,从纸烟的烟雾中提取了具有直接致癌作用的3,4-苯并芘之类的煤焦油系致癌化学物质。但3,4-苯并芘之类致癌物在熏烤食品中也不低。

问题5:如何评价实验室研究结果在病因研究的价值?能否就本课题进行人群试验研究?为什么?第二十九页,共六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实验室研究是一动物为研究对象,其结果不能准确无误的外推到人身上,但它为人类疾病的因果判断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结合其它评判标准,是可以作出因果判断的。本课题由于医德和实际操作等原因,不能进行人群实验。若考虑吸烟是有害健康的,那么使之吸烟的实验当然是不允许的,禁烟实验在人道主义上可能会得到一定程度的允许,但强制禁烟的做法明显行不通,即使能办到,也会有关于是否应该设立继续吸烟对照组的争议。但若能收集到自然实验的例子,则将是难能可贵的有力证据。第三十页,共六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

Doll和Hill在进行队列研究过程中,长达20年的随访观察发现戒烟者肺癌死亡率较持续吸烟者肺癌死亡率低,随着戒烟时间延长,肺癌死亡率也随之下降,但并不能恢复到不吸烟人群的水平,而是逐步下降,速度越来越慢(图9-4)。第三十一页,共六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

第三十二页,共六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到1964年为止,不同时间、地点和对象的29项病例对照研究中的28项,和7项队列研究的全部都显示出吸烟与肺癌的相关。

问题6:请运用疾病因果评判标准对本课题所提供资料进行综合评价。第三十三页,共六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关联的时间顺序由众多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所证实;关联的强度有OR、等级剂量效应关系、生态学相关等各类数据支持;关联在不同的时间、地区、人群、研究中均观察到了,说明其重复性是好的;关联据已有的背景知识和实验室研究结果可获得较满意的解释,具有合理性;戒烟后肺癌死亡率的下降就是一个终止效应的典型例子。第三十四页,共六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课题二]原因不明疾病的病因研究第三十五页,共六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从1955年开始,日本各地出现一种新的神经疾病。以腹泻、腹痛等腹部症状开始,从足尖向上波及下半身,以知觉、运动障碍为特征,重者侵犯视神经,可发生视力减退,直至失明。1964年,在户田附近集中发生46名患者。1967年起前后,患者呈剧增倾向。到了1972年,全国登记报告的患者多达近万例。该病被命名为亚急性脊髓视神经病,简称SMON(

Subacutemyelo-opticoneuropoathy)。问题1:对这样一种发展迅速,严重危害人群健康的疾病,你作为公共卫生工作者,要调查其病因,首先应收集哪些方面的资料?第三十六页,共六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首先应收集有关疾病分布的资料,对疾病的频率分别进行描述,以期得出病因线索,为进一步开展深入的调查指明方向。第三十七页,共六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从1969年秋开始,专为该病成立的调查协会发动全国所有医疗机构对该病进行报告,从而较完整地了解日本全国的病例分布特征。该病的分布特征主要有:全国除冲绳县外,46个都道府县均有数量不等的患者发生,高发县与低发县交错相见,其分布无一定的地理规律。流行局限于日本。第三十八页,共六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一年四季均有SMON,但呈明显的夏季多发。呈明显的年龄、性别差异,成年女性高发,约为男性的2倍。男女性年龄别患病率均以60~70岁组最高。10~20岁组少见,10岁以下组几乎为零。职业差异。以从事行政事务和医疗工作者为最高。有家庭和医院聚集现象。医院聚集率高于家庭聚集率。城市居民患病率高于郊区居民。患者的发病时间间隔,最短为12天,最长为一年多。第三十九页,共六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另有人报道:SMON有局部地区发生并向周围蔓延流行的倾向。临床观察和病理学研究表明:大多数患者无发热,血液及脑脊液检验未见炎症反应现象;神经病变以非炎症性的脱髓鞘病变为主,呈对称性;从死亡患者体内仅分理出沙门菌属,其O抗原凝集价,患者组略高于健康对照组。问题2:根据以上资料,你认为这是感染性疾病还是非感染性疾病?请说出理由。请根据病因模型提出你能想到的可能病因。第四十页,共六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支持感染性病因学说的理由:有季节性(夏季高发),有职业差异(从事医务工作者显著高于其他人群),存在医院内和家庭内聚集现象,有局部地区发生并向周围蔓延扩散流行的现象。但日本全国各府县SMON患病率高低不一,无明显的地理分布规律;且女性显著高于男性,20岁以下者发病极少;未找到病原微生物学证据;流行局限于日本;医院聚集率高于家庭聚集率(若为接触性传染病,家庭成员间接触机会多于医院病员间,则家庭聚集率应高于医院聚集率);发病间隔个体间变异极大,潜伏期难以推算;SMON蔓延扩散流行的现象仅见于个别地区,这些现象又难以用传染性疾病推算。临床观察和病理学研究也支持非感染性病因学说。第四十一页,共六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

SMON调查协会对农药、饮用水、食品、家畜、床铺、老鼠、蟑螂等生活环境因素进行了病例对照研究,结果上述因素无一可疑。临床医师首先发现患者具有绿色舌苔、绿尿和绿粪。对其中的绿色物质作分析,证实它是喹碘仿三价铁的络合物。据此,有人大胆提出喹碘仿致病假说并对此展开调查(喹碘仿是当时临床常用的止泻剂,普遍认为其口服后不经胃肠道吸收,因而是安全无毒)。部分结果见图9-5,表9-5~7。第四十二页,共六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

第四十三页,共六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

第四十四页,共六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第四十五页,共六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

问题3:上述资料主要来自哪几种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你能从中得出什么结论?能否据此认为喹碘仿是SMON的病因?为什么?第四十六页,共六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1:资料主要来自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队列研究和生态学研究。从这些可看出不同研究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区,通过不同研究设计方法,得出一致结果,即SMON患者神经症状出现前绝大多数服用喹碘仿,服用率显著高于另外三种临床常用药;且喹碘仿服用者中SMON发生率明显高于未服用者,并有表9-7可看出,喹碘仿服用量在1-40g之间时,SMON发生率随剂量的增加而有增高倾向,即存在剂量效应关系,尤以女性明显。从图9-5可看出喹碘仿产量与SMON发生数二者间呈平行关系,表明喹碘仿与SMON存在时间上的关联。第四十七页,共六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

2:由于生态学研究可能出现生态学谬误,病例对照研究无法证明时间顺序,回顾性队列研究质控难以保证,偏倚较大,故还不能根据这些资料作出喹碘仿是SMON的病因的结论。况且喹碘仿是广泛使用已久的止泻药,SMON患者也因此有腹部症状而常用该药,所以难以判定使用了该药才发生SMON,还是患了SMON才用该药。第四十八页,共六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

3:后来研究表明SMON的腹部症状有两种。一种是一般的腹部症状,这成为服用喹碘仿的理由;另一种是由喹碘仿引起的特殊的剧烈的腹部症状。因此,如果以腹部症状作为划分的依据混淆两者腹部症状,判断发病期的分歧就很大,因而后来改用了神经症状的出现作为判断发病的依据。回顾性队列研究很难靠过去的记录来区分两者不同的腹部症状,因此也很难单凭其结果确定时间顺序。第四十九页,共六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鉴于“反应停事件”的惨痛教训,根据上述研究事实,日本政府于1970年9月8日采取果断措施,在全国范围内停止出售喹碘仿。并在此之后继续进行SMON发生情况的全国调查。结果SMON患者发生数自1970年8月开始减少,9月份进一步锐减,1971年之后,初诊患者几乎消失(图9-6)。第五十页,共六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第五十一页,共六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立石等给猫、狗等动物饲以喹碘仿后,发现能引起这些动物发生于人的SMON相同的病理变化,且随着饲喂喹碘仿剂量的增加,病变程度加重。江头等用猿做同样的实验,也获得同样的成功。不少学者对喹碘仿进行了药物动力学研究。高橋等用放射性同位素

标记喹碘仿,注入狗的腹腔内,然后测定其各脏器内的放射能。如果注射7日后脊髓、坐骨神经、末梢神经内仍保持较高的含量。等用同位素标记的喹碘仿经口饲狗等动物,结果证实口服喹碘仿能吸收到体内并分布于神经组织。问题4:请对上述资料在病因研究中的价值进行评述。第五十二页,共六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人群实验研究是验证病因假说极其重要的一环。但因医德问题,人群试验受到很大限制。SMON调查研究协会及时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采取果断措施——全国停止出售喹碘仿并继续进行SMON发病监测。这一措施和观察尚不够十分完善,但却和流行病干预实验有异曲同工之妙,因而为验证病因假设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虽然动物实验所得的结论不能任意外推到人,但多种动物,尤其是与人类有较近的亲缘关系的高等动物猿都因喹碘仿而出现SMON特有的病变,则为喹碘仿与SMON之间的因果联系提供了有力的旁证。药物动力学研究改变了经典药理学认为喹碘仿不被吸收到体内的错误观点,为SMON病因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第五十三页,共六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问题5:请运用疾病因果评价标准对本课题所提供资料进行综合评价。第五十四页,共六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

1:关联的重复性:各个研究者在各个地区分别进行的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生态学研究几乎都一致的显示喹碘仿与SMON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关联的时间顺序:有大量的回顾性队列研究和时间趋势设计的生态学研究所证实。关联的强度:可通过生态学研究结果计算生态学相关系数,还可通过病例对照研究结果计算OR、队列研究结果计算RR,从表9-7还看出剂量效应关系。第五十五页,共六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

2:关联的合理性:能据已有的背景知识对研究所得现象作出较满意的解释如喹碘仿致病可解释SMON的家庭和医院聚集现象,医务人员和行政事务者高发正是由于社会阶层的医疗服务条件优于体力劳动者之故;喹碘仿作为止泻剂广泛应用于临床,这就与夏季多发的消化系统疾患联系在一起,同时SMON的季节性,并不像某些病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