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药师晋升副主任医师专题报告(儿童用药错误常见类型及案例分析告)_第1页
执业药师晋升副主任医师专题报告(儿童用药错误常见类型及案例分析告)_第2页
执业药师晋升副主任医师专题报告(儿童用药错误常见类型及案例分析告)_第3页
执业药师晋升副主任医师专题报告(儿童用药错误常见类型及案例分析告)_第4页
执业药师晋升副主任医师专题报告(儿童用药错误常见类型及案例分析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执业药师晋升副主任医师专题报告单位:姓名:现任专业技术职务:申报专业技术职务:年月日儿童用药错误常见类型及案例分析专题报告用药错误(MedicationError,ME),《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将其定义为:合格药品在临床使用及管理全过程中出现的、任何可以防范的用药不当。可见,用药错误可发生在医疗行为的任何环节,并且,不管该错误是否导致不良后果,一旦行为发生即可判定为用药错误。与成人患者一样,儿童用药错误也可发生在处方、转抄、调剂、给药等多个环节。但由于儿童在疾病的种类、临床表现及预后与成人不尽相同、儿科医疗服务不足、儿童专用药稀缺、药品说明书中“儿童用药”信息严重不足、儿科用药“成人化”及超说明书用药现象普遍等原因,儿童患者可能更易发生用药错误。给药剂量错误剂量计算错误临床医师在开具处方环节,需熟悉本专业儿童常用药物的用法用量,能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或体表面积来准确地计算给药剂量。不正确的年龄计算方式如“虚岁”,不规范的体重单位如“斤”等均易导致剂量计算错误。另外,需要注意超重儿童按体重计算给药剂量时可能超过儿童用量上限,造成超剂量给药。例如,一名10岁患儿,体重70kg,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医师处方头孢氨苄25——50mg/(kg?d),按体重计算即为600mg/次,一日4次。由于患儿超重,按体重计算出的一次用量已超过成人剂量(500mg/次)。药师审方时发现,拦截了该处方并及时与处方医师沟通修改给药剂量,未造成不良事件。处方书写错误医师处方时要确保医嘱书写清楚,不使用不规范、不明确的缩写,例如,应写“每天一次”而不是“q?d”,后者可能被误认为“q?i?d”(一天四次),或被误认为“0?d”(右眼)。使用规范的药物剂量单位如“mg”,而不写剂型单位如“片”或“瓶”.在小数表达时,使用引导零如“0.5ml”,而不使用末尾零如“5.0ml”,因为有可能误读导致10倍的过量用药。“units”(单位)应拼写出全名,例如,10单位胰岛素,不缩写成“10u”,后者可能被误看为“100”.给药剂量错误医师处方正确,药师调配无误,依然可能发生实际给药剂量与医嘱不符的用药错误,为给药剂量错误。由于市售药品缺乏适宜儿童规格,儿童用药常需要一次甚至多次稀释,稀释药品所涉及的计算和注射器精确量取,是发生用药错误的主要危险因素。在注射剂复配和给药过程中,护士可能出现剂量计算错误、注射液量取错误、给药速度错误等。一项研究收集了配制后注射器药液并测定其中药液浓度,发现7%的注射器药物浓度超出规定浓度50%.此外,依从性差,拒服、漏服或擅自加大剂量,也属于给药剂量错误。例如,一名1岁5个月“川崎病”患儿,医师处方阿司匹林泡腾片40mg,每日一次。药师常规交代将阿司匹林泡腾片0.1g/片溶入50ml水,一次服用20ml.但给药过程中,因患儿不配合,母亲每次喂药不足5ml,实际给药剂量不足医嘱剂量的1/4,病情控制不理想。给药品种错误给药品种错误,意即给予患儿与治疗无关或不适宜的药物,包括儿童禁用的药物、患儿疾病症状与药物适应症不符的药物、医生处方时错开缩写名相同的药物或错误品规的药物、药师调配错误药品、护士或者监护人给药品种错误等。一品多规药品、缩写名相同的药品易发生给药品种错误因儿童期包含从新生儿到18岁青少年,临床用药需要“一品多规”.例如,阿司匹林有50mg普通片、25mg及100mg肠溶片和500mg泡腾片等多种制剂规格,医师检索药品目录开具处方,或药师调剂发药时,若不仔细辨别,极易发生品种错误。医师采用电子医嘱系统开具处方时,一般将药品名称拼音首字母设为检索词,有的医疗机构通用名和商品名同时开放。如二甲双胍片的检索词可为“EJSG”或“GHZ”.某医院曾出现因药品缩写名相同,错将妊娠糖尿病患者的口服降糖药“艾汀”(吡格列酮)开为抗肿瘤药“艾达”(阿那曲唑),所幸药师审核处方及时发现,拦截了这一用药错误。“听似”“看似”药品易发生混淆,导致给药品种错误“听似”药品是指药品名称相近,包括商品名和通用名,例如“皮肤康洗液”与“儿肤康搽剂”“醋酸**片”与“醋酸**龙片”等。“看似”药品是指药品的外包装相似,此类药品通常是由同一厂家生产。“听似”和“看似”药品是导致儿科急诊药师发药错误的最常见原因。“国家用药错误报告项目”统计显示,将近1/4的用药错误是由于药名混淆所致。例如,用于儿童退热的“泰诺林”和用于治疗感冒的“泰诺”,二者商品名仅一字之差,极易发生品种错误。“泰诺林”为单方制剂,有效成分是对乙酰氨基酚。“泰诺”(通用名为酚麻美敏混悬液)是复方制剂,含4种成分,除了对乙酰氨基酚外,还含有盐酸**、氢溴酸右美沙芬和马来酸氯苯那敏。禁忌证用药由于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药代动力学特性不同,适用于某个年龄段的药物可能禁用于另一个年龄段儿童,相当一部分药品有不同的年龄限制。医师若不熟悉药品说明书禁忌证信息,可能发生超禁忌证用药。例如,一名5岁患儿,体温39℃,被诊断为“扁桃体炎”,医师开具阿司匹林泡腾片(巴米尔300mg/片),300mg/次,必要时口服。药师发现该药品最新版的说明书表明16岁及以下儿童和青少年不宜服用,除非有明确的适应症,如川崎病。但即使川崎病患儿,仍禁用于3个月以下婴儿。药师建议医师修改处方,更换为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给药方式或给药技术错误不同制剂剂型给药方法不同,正确的使用药品,可以发挥应有疗效,避免或减少药物不良事件,但错误的给药方式有可能导致严重后果。例如,2007年埃塞俄比亚除虫运动期间,4名不满36个月的儿童被用于除虫的阿苯达唑药片梗阻窒息而亡。用药错误也可能因为未对患者充分进行合理用药教育而造成。例如,哮喘患者使用喷雾吸入剂,因用法不当而未能将药充分吸入,影响疗效。一名哮喘发作期的3岁患儿,医师处方硫酸沙丁胺醇吸入气雾剂和储雾罐配合使用。由于药房不发放医疗器械,药师仅向患儿监护人交代了沙丁胺醇吸入气雾剂的使用方法,未告知监护人如何将储雾罐和气雾剂配合使用,使得装置未获恰当使用,患儿吸入药品量不足,哮喘控制不理想而住院。小结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大众对医疗保健的要求不断提高,儿童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特殊人群,其健康状况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喜怒哀乐,严重的用药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