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21北京高一(上)期末历史汇编: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_第1页
2012-2021北京高一(上)期末历史汇编: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_第2页
2012-2021北京高一(上)期末历史汇编: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_第3页
2012-2021北京高一(上)期末历史汇编: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_第4页
2012-2021北京高一(上)期末历史汇编: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7/72012-2021北京高一(上)期末历史汇编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一、单选题1.(2021·北京东城·高一期末)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历史上称这一时期为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2.(2021·北京丰台·高一期末)中国古代历史上多次出现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治世局面,其中出现在唐朝时期的是①文景之治

②贞观之治

③开元盛世

④康乾盛世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3.(2020·北京昌平·高一期末)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时期,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知人善任,国家出现了少有的开明政治局面。历史上称之为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C.“贞观之治” D.“康乾盛世”4.(2020·北京平谷·高一期末)唐太宗在位期间轻徭薄赋,劝课农桑知人善任,出现了少有的开明政治局面,史称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大定之治5.(2021·北京西城·高一期末)唐玄宗在位前期选贤任能,改革吏治,将唐朝推向全盛时期,历史上称这一时期为A.光武中兴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6.(2021·北京海淀·高一期末)唐太宗李世民吸取隋亡的教训,注重调整统治政策,统治期间国家出现了少有的开明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下列史事中属于唐太宗的统治措施是A.设立中朝并向地方派刺史 B.把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C.选官以进士和明经两科为主 D.设文渊阁大学士以备顾问7.(2014·北京东城·高一期末)“边城暮雨雁低飞,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磧(qì,沙漠),应驮白练到安西。”唐朝诗人张籍的这首诗反映的社会现象是A.隋唐时期海上贸易的发达B.丝绸之路开通后,丝和丝织品大量西运C.长安城来自各地的商人来往不断,商业繁荣D.唐宋时期“陶瓷之路”的发展兴盛8.(2020·北京平谷·高一期末)李世民是中国古代少有明君,当时被称为“天可汗”。主要因为A.消灭割据势力,为唐朝统一作出巨大贡献 B.知人善任,虚怀纳谏C.轻徭薄赋,劝课农桑 D.打击突厥,实行开明民族政策9.(2020·北京房山·高一期末)某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汉朝“文景之治”和唐朝“贞观之治”出现的共同原因时提出以下观点,正确的是①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②轻徭薄赋③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④提倡节俭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10.(2020·北京平谷·高一期末)赋税制度的变化,反映出国家对农民的控制逐渐放松,下列哪个税法的实施使征税的主要标准从人丁转为财产A.租调制 B.租庸调制 C.两税法 D.相地而崔征11.(2021·北京怀柔·高一期末)据史料记载,天宝十三载(754年),全国人口有5280多万,而到广德二年(764年),全国人口只有1690多万。导致这一时期人口锐减的主要原因是A.修建大运河 B.隋末农民起义C.安史之乱 D.黄巢起义12.(2021·北京平谷·高一期末)隋唐时期民族政策比较开明,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唐玄宗被草原各族尊称为“天可汗” B.东北靺鞨族首领大祚荣被封为渤海郡王C.为加强对西域的管理,设置了伊犁将军 D.唐玄宗册封吐蕃首领松赞干布为“怀仁可汗”13.(2017·北京海淀·高一期末)唐代《耒耜经》描述了某农具,主要用于土地翻耕,具备灵活、轻便的特点,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下列哪项农具符合题中所述A.筒车 B.耧车 C.耒耜 D.曲辕犁14.(2021·北京西城·高一期末)识读下表,分析这一时期全国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年份全国户数全国人口609890万户4600万626290万户1600万A.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 B.政权更迭、混战不息C.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 D.朋党之争和黄巢起义15.(2021·北京西城·高一期末)下图传为初唐画家阎立本所作的《职贡图》(局部),反映的是外国使节和我国边远少数民族使臣携带贡品来唐朝进贡的生动情景。出现这一情景的原因是①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与开放的对外政策

②唐代国内外交通联络较发达通畅

③唐玄宗轻徭薄赋,知人善任,虚怀纳谏

④唐代经济文化的空前发展和繁荣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16.(2021·北京西城·高一期末)下图为新疆吐鲁番出土的唐景龙四年(710年)《论语》抄本(部分),12岁的卜天寿小朋友在旁边留有小诗:“写书今日了,先生莫嫌迟。明朝是假日,早放学生归。”此文物可佐证A.唐朝少年儿童普遍接受了学堂教育B.吐鲁番地区是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C.唐朝人普遍运用诗歌表达生活体验D.中原文化在西北边疆地区有所传播17.(2020·北京延庆·高一期末)结合唐朝前期边疆各族的分布图,判断以下路线图反映的史实是A.张骞出使西域 B.昭君出塞 C.文成公主进藏 D.玄奘西游18.(2019·北京怀柔·高一期末)贞观年间群臣进谏,太宗纳谏涉事范围虽广,但很大部分都涉及如何止徭役、慎刑法、劝农桑、息征战,如何做到“取信于民”和“安抚恤人”。这表明贞观之治的核心思想是A.守法精神 B.用人唯才 C.兼收并蓄 D.以民为本19.(2020·北京石景山·高一期末)观察如图,判断最终结束这一长达数百年分裂局面的是北齐、北周、陈对峙形势图(572年)A.隋朝 B.唐朝 C.北宋 D.元朝20.(2020·北京朝阳·高一期末)在事死如生的唐代中上层人士的墓葬中,陪葬的骆驼俑蔚成风尚。许多陶骆驼背上驮着丝绸,驭手几乎都是表情各异的胡人,做工精美异常。由此可见,唐代A.海上丝绸之路畅通 B.民间制造瓷器技术高超C.汉藏文化交流频繁 D.经济交流影响社会习俗21.(2020·北京朝阳·高一期末)唐太宗从历史上认识到周、秦统治时间的长短在于统治者本身,周因“惟善是务,积功累德”,所以持久;秦因“恣其奢淫,好行刑罚”,故而短暂。他因此采取的措施是①轻徭薄赋,劝课农桑

②知人善任,虚怀纳谏③首创殿试,完善科举

④崇文抑武,大兴文治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参考答案1.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的盛世是“贞观之治”,B正确;文景之治是西汉初年的盛世,A排除;开元盛世是唐玄宗统治时期的盛世,C排除;康乾盛世是清朝时期的盛世,D排除。故选B。2.C【详解】②贞观之治③开元盛世,分别是唐太宗与唐玄宗时期,故C项正确;①④是汉代与清代,排除ABD。3.C【详解】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时期,出现的开明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故选C;西汉文帝、景帝统治时期出现“文景之治”,排除A;东汉出现“光武中兴”,清朝出现“康乾盛世”,排除BD。4.B【详解】贞观之治是唐朝初年唐太宗在位期间出现的清明政治,经济复苏,文化繁荣的治世局面,B正确;文景之治是指西汉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A错误;开元盛世是唐玄宗在位时期的盛世局面,C错误;大定之治是指金国在金世宗完颜雍在位期间出现短暂的稳定繁荣的局面,D错误。5.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统治时期的盛世是开元盛世,C正确;A是东汉光武帝时期出现的盛世,排除;B是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的盛世,排除;D是清朝时期的盛世,排除。故选C。6.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实行科举取士,贞观时期增加了考试科目,其中以进士、明经为主,C项正确;汉武帝时期设立中朝并向地方派刺史,A项史实不符,排除A项;北魏孝文帝把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排除B项;明太祖朱元璋废丞相,设文渊阁大学士以备顾问,排除D项。故选C项。7.B【详解】根据诗歌中“沙漠”“应驮白练到安西”等信息可知,这里描述的是丝绸之路上商人贩运丝织品的场景,B正确;沙漠与海上贸易不符,排除A;题干中描述的是边城而非长安,排除C;白练是对丝织品的描述,而非陶瓷,排除D。8.D【详解】唐太宗被称为“天可汗”说明他得到了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一致认可,主要原因在于他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故选D;ABC都与民族政策无关,不是他被称为“天可汗”的主要原因,排除。故选D。9.D【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吸取前朝的灭亡教训、轻徭薄赋和提倡节俭都是汉朝“文景之治”和唐朝“贞观之治”出现的共同原因,①②④符合题意,D正确;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是唐太宗时期推行的,③错误,ABC排除。故选D。10.C【详解】依据所学可知,两税法是以原有的地税和户税为主,统一各项税收而制定的新税法。由于分夏、秋两季征收,所以称为“两税法”,两税法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C正确;租调制和租庸调制的收税标准仍然是按照人丁,A和B项错误;相地而催征是按照土地不同情况分等征收农业税,D错误。【点睛】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宰相杨炎建议颁行"两税法"。两税法是以原有的地税和户税为主,统一各项税收而制定的新税法。由于分夏、秋两季征收,所以称为"两税法"。11.C【详解】依据材料“天宝十三载(754年),全国人口5280多万,而到广德二年(764年),全国人口剩余1690多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发生了安史之乱,八年战乱导致这一时期人口锐减。故答案为C项。A项在隋朝时期大运河已经沟通,排除;B项此时隋朝早已经灭亡,排除;D项黄巢起义发生于公元878年,时间不符,排除。12.B【详解】唐玄宗时期,东北靺鞨族首领大祚荣被封为渤海郡王,B项正确;唐太宗被称为“天可汗”,排除A项;清朝设立伊犁将军,排除C项;回纥首领骨力裴罗被册封为怀仁可汗,排除D项。故选B项。13.D【详解】根据材料“唐代”“主要用于土地翻耕,具备灵活、轻便的特点,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等信息可知,唐朝时期在江南地区出现曲辕犁,主要用于耕地,轻便灵活,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因此材料所述工具是曲辕犁,D项正确;筒车是灌溉工具,而不是用于土地翻耕,A项错误;耧车是播种工具,而不是用于土地翻耕,B项错误;耒耜与材料“具备灵活、轻便的特点,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不符,C项错误。14.B【详解】根据材料可得,人口数量急剧变少,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在这个时期属于隋唐政权更迭时期,由于战争的不断导致人们流离失所,人口锐减,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全国的人口,而不是南方或北方的人口,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安史之乱是在唐朝中后期,不符合题意时间,排除C项;黄巢起义是在唐朝末期出现,不符合题意时间,排除D项。故选B项。15.D【详解】根据材料“反映的是外国使节和我国边远少数民族使臣携带贡品来唐朝进贡的生动情景”及所学知识可得,这幅图主要反应唐朝与少数民族的关系,交通畅通,经济相对较为繁荣,也就是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与开放的对外政策、唐代国内外交通联络较发达通畅、唐代经济文化的空前发展和繁荣,①②④符合题意,D项正确;“轻徭薄赋,知人善任,虚怀纳谏”不能直接对外国使节和我国边远少数民族使臣携带贡品来唐朝进贡产生直接影响,并且唐玄宗是在唐太宗之后,时间不相符,③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16.D【详解】根据“新疆吐鲁番出土的唐景龙四年(710年)《论语》抄本(部分)”可得出,中原的儒家文化传播到了西北的新疆地区,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新疆地区,不能体现普遍,排除A项;材料与丝绸之路无关,排除B项;普遍的说法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17.C【详解】根据“长安(起点)”“逻些(终点)”,结合所学可知,唐朝文成公主进藏,从都城长安出发,终点是逻些,故选C;张骞、昭君是西汉人,朝代不符合题意,排除AB;玄奘西游终点是印度,排除D。18.D【详解】唐太宗纳谏很大部分涉及如何止徭役、慎刑法、劝农桑、息征战。这表明贞观之治的核心思想是以民为本,故D正确;材料信息不能反映守法精神、用人唯才、兼收并蓄,故ABC错误。19.A【详解】据图“北齐、北周、陈”等信息可知,此图反映的是南北朝对峙时期;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废掉北周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了隋朝,定都长安。589年隋军南下,灭掉了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南北重归统一,A正确;B、C、D不符题意。20.D【详解】据材料“……陪葬的骆驼俑蔚成风尚。许多陶骆驼背上驮着丝绸,驭手几乎都是表情各异的胡人,做工精美异常”可知,陪葬的骆驼背上驮着丝绸,驭手几乎都是表情各异的胡人,这反映了当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