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口腔色彩基础色彩的概念
对于色彩的研究,千余年前的中外先驱者们就已有所关注,但自17世纪的科学家牛顿真正给予科学揭示后,1666年,牛顿进行了著名的色散实验。他将一房间关得漆黑,只在窗户上开一条窄缝,让太阳光射进来并通过一个三角形挂体的玻璃三棱镜。结果出现了意外的奇迹:在对面墙上出现了一条七色组成的光带,而不是一片白光,七色按红、橙、黄、绿、青、蓝、紫的顺序一色紧挨一色地排列着,极像雨过天晴时出现的彩虹。同时,七色光束如果再通过一个三棱镜还能还原成白光。这条七色光带就是太阳光谱。影响色彩的因素
1.光(光源色)没有光就没有色。
2.物体物体对光的反射
3.观察者的视觉器官——眼
不同波长的可见光投射到物体上,有一部分波长的光被吸收,一部分波长的光被反射出来刺激人的眼睛,经过视神经传递到大脑,形成对物体的色彩信息,即人的色彩感觉。
颜料色彩与色光
用颜料配出和色光标准色相一致的六种色:红、橙、黄、绿、蓝、紫。
橙色=红色+黄色
绿色=黄色+蓝色
紫色=蓝色+红色
黑色=三原色相加=三间色相加(颜料色)
光的作用与物体的特征,是构成物体色的两个不可缺少的条件,它们互相依存又互相制约。只强调物体的特征而否定光源色的作用,物体色就变成无水之源;只强调光源色的作用不承认物体的固有特性,也就否定了物体色的存在。同时,在使用“固有色”一词时,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切勿误解为某的颜色是固定不变的,这种偏见就是在研究光色关系和颜料色彩必克服的“固有色观念”。
透明性
物理学家发现光线照射到物体上以后,会产生吸收、反射、透射等现象。而且,各种物体都具有选择性地吸收、反射、透射色光的特性。以物体对光的作用而言,大体可分为不透光和透光两类,通常称为不透明体和透明体。对于不透明物体,它们的颜色取决于对波长不同的各种色光的反射和吸收情况。如果一个物体几乎能反射阳光中的所有色光,那么该物体就是白色的。反之,如果一个物体几乎能吸收阳光中的所有色光,那么该物体就呈黑色。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所反射的色光决定的,实质上是指物体反射某些色光并吸收某些色光的特性。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所透过的色光决定的。红色的玻璃所以呈红色,是因为它只透过红光,吸收其它色光的缘故。照相机镜头上用的滤色镜,不是指将镜头所呈颜色的光滤去,实际上是让这种颜色的光通过,而把其它颜色的光滤去。由于每一种物体对各种波长的光都具有选择性的吸收与反射、透射的特殊功能,所以它们在相同条件下(如:光源、距离、环境等因素),就具有相对不变的色彩差别。光源色
同一物体在不同的光源下将呈现不同的色彩:在白光照射下的白纸呈白色,在红光照射下的白纸成红色,在绿光照射下的白纸呈绿色。因此,光源色光谱成分的变化,必然对物体色产生影响。电灯光下的物体带黄,日光灯下的物体偏青,电焊光下的物体偏浅青紫,晨曦与夕阳下的景物呈桔红、桔黄色,白昼阳光下的景物带浅黄色,月光下的景物偏青绿色等。光源色的光亮强度也会对照射物体产生影响,强光下的物体色会变淡,弱光下的物本色会变得模糊晦暗,只有在中等光线强度下的物体色最清晰可见。
二、色彩三原色与色彩混合
色彩分类按种类分为原色,间色和复色,但就色彩的系别而言,则可分为无彩色系和有彩色系两大类。
原色
英国科学家布鲁斯特发现,利用红、黄、蓝三种颜料,可以混合出橙、绿、蓝、紫四种颜料,还可以混合出其它更多的颜料。色彩中不能再分解的基本色称为原色。原色能合成出其它色,而其他色不能还原出本来的颜色。原色只有三种,色光三原色为红、绿、蓝,颜料三原色为品红(明亮的玫红)、黄、青(湖蓝)。色光三原色可以合成出所有色彩,同时相加得白色光。颜料三原色从理论上来讲可以调配出其他任何色彩,同色相加得黑色,因为常用的颜料中除了色素外还含有其它化学成分,所以两种以上的颜料相调和,纯度就受影响,调和的色种越多就越不纯,也越不鲜明,颜料三原色相加只能得到一种黑浊色,而不是纯黑色。
间色
由两个原色混合得间色。三间色即橙、绿、紫,也称第二次色。复色
颜料的两个间色或一种原色和其对应的间色(红与绿、黄与紫、蓝与橙)相混合得复色,亦称第三次色。复色中包含了所有的原色成分,只是各原色间的比例不等,从而形成了不同的红灰、黄灰、绿灰等灰调色。
由于色光三原色相加得白色光,这样便产生两个后果:一是色光中没有复色,二是色光中没有灰调色。色系
包含无彩色系和有彩色系
无彩色系:指由黑色、白色及黑白两色相融而成的各种深浅不同的灰色系列。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它们不包括在可见光谱之中,故不能称之为色彩。但是从视觉生理学和心理学上来说,它们具有完整的色彩性,应该包括在色彩体系之中。无彩色系的颜色只有明度上的变化,而不具备色相与纯度的性质,也就是说它们的色相和纯度在理论时等于零。二色彩的明度可以用黑白度来表示,愈接近白色,明度越高;越接近黑色,明度愈低。有彩色系中的任何一种颜色都具有三大属性,即色相、明度和纯度。也就是说一种颜色只要具有以上三种属性都属于有彩色系。色彩三属性
色相
色相即每种色彩的相貌、名称,如红、桔红、翠绿、湖蓝,群青等。色相是区分色彩的主要依据,是色彩的最大特征。色相的称谓,即色彩与颜料的命名有多种类型与方法。明度
明度即色彩的明暗差别,也即深浅差别。色彩的明度差别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某一色相的深浅变化,如粉红、大红、深红,都是红,但一种比一种深。二是指不同色相间存在的明度差别,如六标准色中黄最浅,紫最深,橙和绿、红和蓝处于相近的明度之间。
纯度
纯度即各色彩中包含的单种标准色成分的多少。纯的色色感强,即色度强,所以纯度亦是色彩感觉强弱的标志。物体表层结构的细密与平滑有助于提高物体色的的纯度。
不同色相所能达到的纯度是不同的,其中红色纯度最高,绿色纯度相对低些,其余色相居中,同时明度也不相同。色彩对比的基本类型
色相对比两种以上色彩组合后,由于色相差别而形成的色彩对比效果称为色相对比。它是色彩对比的一个根本方面,其对比强弱程度取决于色相之间在色相环上的距离(角度),距离(角度)越小对比越弱,反之则对比越强。
零度对比
1)无彩色对比
无彩色对比虽然无色相,但它们的组合在实用方面很有价值。如黑与白、黑与灰、中灰与浅灰,或黑与白与灰、黑与深灰与浅灰等。对比效果感觉大方、庄重、高雅而富有现代感,但也易产生过于素净的单调感。
2)无彩色与有彩色对比
如黑与红、灰与紫,或黑与白与黄、白与灰与蓝等。对比效果感觉既大方又活泼,无彩色面积大时,偏于高雅、庄重,有彩色面积大时活泼感加强。
3)同类色相对比一种色相的不同明度或不同纯度变化的对比,俗称同类色组合。如黄与浅蓝(蓝+白)色对比,黄与浅黄(黄+白)色对比。对比效果统一、文静、雅致、含蓄、稳重,但也易产生单调、呆板的弊病。
4)无彩色与同类色相比如白与深蓝与浅蓝、黑与橙色与琥珀色等对比,其效果综合了(2)和(3)类型的优点。感觉既有一定层次,又显大方、活泼、稳定。
调和对比
(1)邻近色相对比色相环上相邻的二至三色对比,色相距离大约30度左右,为弱对比类型。如红橙与橙与黄橙色对比等。效果感觉柔和、和谐、雅致、文静,但也感觉单调、模糊、乏味、无力,必须调节明度差来加强效果。
(2)类似色相对比色相对比距离约60度左右,为较弱对比类型,如红与黄橙色对比等。效果较丰富、活泼,但又不失统一、雅致、和谐的感觉。
(3)中度色相对比色相对比距离约90度左右,为中对比类型,如黄与绿色对比等,效果明快、活泼、饱满、使人兴奋,感觉有兴趣,对比既有相当力度,但又不失调和之感。
强烈对比
1)对比色相对比
色相对比距离约120度左右,为强对比类型,如黄绿与红紫色对比等。效果强烈、醒目、有力、活泼、丰富,但也不易统一而感杂乱、刺激、造成视觉疲劳。一般需要采用多种调和手段来改善对比效果。
2)补色对比
色相对比距离180度,为极端对比类型,如红与蓝绿、黄与蓝紫色对比等。效果强烈、眩目、响亮、极有力。
冷暖对比
冷暖对比是将色彩的色性倾向进行比较的色彩对比。冷暖本身是人皮肤对外界温度高低的条件感应,色彩的冷暖感主要来自人的生理与心理感受色彩的呼应
任何色彩在布局时都不应孤立出现,它需要同种或同类色块在上下、前后、左右诸方面彼此相呼应。
局部呼应
如在一黑底上,点上一个红色点,这个挣扎着的红色点被大片黑色包围,似乎有被吞噬的危险。虽然它仍顽强地存在着,但却在整个画面中给人以窒息的感觉。这时就需要再增加几个红点与它相伴,这种局面就被打破了,这也就是同种色块在空间距离上的呼应关系。但这些点的分布需考虑疏密关系,不能平均距离,也就是要考虑到疏密关系。一个点落入画面,就是一个音响,许多点的落入就会产生许多音响,而这些音响有疏密、快慢和休止之分,自然散撒的那种节奏关系在画面中构成一种美的节奏,这是人为的排列所达不到的自然节奏。新疆地毯很注意内外色彩的呼应,即大地的颜色必须用来做最外层边色,图案在整个色底上布局,这就是内外呼应关系。全面呼应
色彩的全面呼应方法是使各种色彩混入同一种色素,从而使各色间产生内在的关系,它是构成色调,也就是色彩倾向性的重要方法(如果用旋转盘作空间混合可以明显看出)。南京云锦的妆花“三晕”,配色法是色彩全面呼应的范例:水红银红配大红(各色中都含红),葵黄广绿配石青(各色中含青),藕荷青莲配紫酱(各色中含青莲),玉白古月配宝蓝(各色中含蓝),密黄秋香配古铜(各色中含黄)。这也是传统的“倾向性”调子。色彩的主从
各色配合应根据图案内容分出宾主。主色与宾色之间的关系是主从关系,所谓“五彩彰施,必有主色,它色附之”。主色的面积不一定最大,也不一定等于主色调,但它发挥着关键的作用。主色一般多用在重要的主体部分,以增强对观者的吸引力。主色的力量应由宾色烘托而出,俗话说“红花需绿叶扶”,红才能显得更红。大片深色中包围浅色;大片浅色中包围深色;大片调和色中的对比色都能形成主色,宾色服从主色,明暗灰艳的处理也必须根据主色有所节制,否则会喧宾夺主。比如说“万绿丛中一点红”绿色面积虽大,但它用来衬托红色,红色就要纯正,绿色不妨灰重些,红色即成为主题之色,即主色。色彩层次
色彩的层次与色彩的前进和后退感在前面已做过分析。暖色、纯色、亮色、大面积色一般有前进感;冷色,含灰色、暗色,小面积色一般有后退感。但这并不是绝对的,在暗底上亮色有前进感,在白底上深色有前进感,在红底上黄色有前进感,在黄底上红色又有前进感。这就是构图中色彩的层次,主要与色彩的明度有关,此外又与纯度和冷暖有关,我们已在前面讲过,这里不再重复。点缀色
点缀是面积对比的一种形式,在色彩构图中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一片沉闷或平淡的色调中如果点缀少量鲜艳的对比色,尤如以石击水,一潭死水马上就会变得有生气了。“一烛之光,通体皆灵”,点缀色的应用能达到“平中求奇”的突破。“点睛”要求点缀色的布局位置要恰当,不点在“睛”上,就成了“添足”。点缀色具有醒目、活跃的特点。牙齿的白垩斑我们就可以理解为是一种点缀色。它的规律是:
1)纯度高;
2)色相对比强;
3)明度对比强,或暗中透亮,或灰中见鲜;
4)面积大小适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项目管理考试方案试题及答案
- 试题及答案:临床微生物常识
- 广东入户庭院施工方案
- 2024年微生物协作研究方向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审计调研技巧试题及答案
- 2024年项目管理偿债能力考核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国际税务环境变化试题及答案
- 税务合规实务试题及答案2025
- 项目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分析试题及答案
- 有效学习项目管理考试的试题及答案
- 招贴设计 课件完整版
- SJG 36-2017 深圳市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数字化规范-高清现行
- 杭州市主城区声环境功能区划分图
- 《新媒体运营》课件(完整版)
- Q∕GDW 11698-2017 水电站金属结构无损检测技术规范
- 6G项目实施方案参考模板
- (高清正版)T-CAGHP 031—2018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咨询评估预算标准(试行)
- 产品平台与CBB_技术管理PPT课件
- 装配式叠合板楼板安装施工方案
- 肌筋膜链与脊柱稳定简述板
- 北京市中小学生天文知识竞赛复习题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