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77页,共=sectionpages77页试卷第=page66页,共=sectionpages77页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一、单选题1.198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暂停民法典的起草,转向先分别制定单行法,1998年八届全国人大决定恢复民法典的起草工作,2002年九届全国人大决定加快民法典的起草工作,2020年5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一过程主要反映了(
)A.法律制度形成完整体系 B.依法治国方略深入人心C.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D.经济发展助推法治建设2.有学者认为:“八二宪法”是对“五四宪法”甚至《共同纲领》的一种结构性的回归。正是在具有回归内涵的改革进程……改革才始终在相对保守的改良主义轨道上前进,而没有演变成再一次的激进主义革命。这说明“八二宪法”(
)A.奠定了新中国宪法发展的基石 B.高度重视保障人权和“依法治国”C.有利于社会稳定和改革的发展 D.与五四宪法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3.观察下列示意图,与“五四”宪法相比,“八二”宪法的章节题目结构顺序体现了(
)A.我国已建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B.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C.高度重视保障公民享有宪法规定的权利D.初步奠定了新中国法治建设方面的基础4.从1979年9月颁布新中国第一部生态环境保护单项法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之后,我国陆续颁布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森林法、草原法、水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以上事实说明,我国(
)A.借鉴了国外环境治理法律和法规 B.逐步深化了对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认识C.形成了完善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 D.逐渐深化了经济发展与科学发展的关系5.1978~1992年,中国迎来立法的高峰期。在这期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并通过了1982年宪法、《刑法》、《民法通则》等重要法律达230部之多。这一立法高峰的出现(
)A.保障了三大改造的实施 B.表明我国已经实现依法治国C.奠定了民主政治的基础 D.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6.1982年宪法与前面几次修订的宪法相比,不仅确认了“民主”和“法治”两项基本的宪法原则,而且明确规定了整个国家权力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运转。在保障人权方面,最突出的地方莫过于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调至“国家机构”之前。这些变化(
)A.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B.巩固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新成果C.旨在确立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 D.顺应了新时期政治经济建设的需求7.下面是1950—2000年中国各阶段制定的法律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的数量变化示意图。它反映了改革开放后(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B.社会管理的日益法治化C.依法治国原则正式确立 D.民主政治制度日趋完善8.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起草时,毛泽东为高级干部开列了阅读资料,包括1936年苏联宪法、1953年罗马尼亚宪法、1952年波兰宪法、德国宪法、1946年法国宪法、捷克宪法以及近代中国制定的一系列宪法。这主要体现了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A.深受当时国际形势的影响 B.是社会主义宪法的集大成者C.超越了国家与社会意识形态差异 D.科学融合了国际与历史经验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贪污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暂行组织条例》等一系列重要法律。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从1949年到1957年,中共中央制定的较重要的法规性文件共1261件。这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
)A.法律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发挥了重要作用 B.第一个五年计划和三大改造推动了立法工作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D.立法受到“左”的思想的影响10.为了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加强宪法实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将每年的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198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A.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的阶段B.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C.科学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其中11.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面对百废待兴、物质匮乏的困难局面,中国人民发扬英勇奋斗的革命传统和艰苦奋斗的精神,谱写了无数重整山河的壮丽诗篇,涌现出了大批英雄模范集体和个人。下列人物属于这一群体的是(
)A.孟泰 B.何凤山 C.杨善洲 D.范旭东12.2020年,“新冠”疫情突然来袭。面对危难,白衣“逆行者”、疫区“守护员”、最美“建设者”纷纷出现,无数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筑起了生命健康的防护墙;爱心口罩、爱心蔬菜、爱心药物等,无数个暖人心房的“小举动”,描绘了同舟共济的画面。据此可知(
)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践行 B.我国注重以德治国C.艰苦奋斗精神是时代精神主流 D.爱国主义思想萌发13.下图为20世纪50年代劳模马万水简介,由此可以看出()A.艰苦奋斗的时代精神 B.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C.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 D.国民经济恢复成就显著14.2020年8月1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暑主席令,决定授予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做出杰出贡献的钟南山“共和国助章”,授予张伯礼、张定宇、陈藏“人民英雄”的国家荣誉称号。这一决定(
)A.丰富了新时代特色理论体系 B.对精神文明建设起推动作用C.利于中国快速战胜重大疾病 D.全面提升了公民的道德素质15.20世纪60年代,“铁人”王进喜曾说“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以王进喜为杰出代表的大庆工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时代精神。属于这个时代的先进典型和英雄模范人物还有(
)①邱少云
②雷锋
③焦裕禄
④李四光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6.这部法律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随着它的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等法律同时废止。这部法律是(
)A.198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17.1962年3月,毛泽东针对公安工作指出:“刑法需要制定,民法也需要制定,没有法律不行”。1964年7月完成了民法草案(试拟稿)。这反映出(
)A.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完成 B.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益探索C.依法治国方针正式形成 D.“左”倾错误得到全面纠正18.如表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治建设进程的重大事件,这些事件与意义对应关系准确的是(
)选项事件意义A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法制建设方针。初步奠定了我国法制建设的基础B1982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C中共十五大报告提出将“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改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D2020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基础性地位A.A B.B C.C D.D19.在开国大典及以后的国庆等节日中,“新中国”的标志——五星红旗、北京天安门《义勇军进行曲》等核心元素所构成的国家形象符号体系,在仪式的操演中实现了合法化、神圣化。这些措施(
)A.提升了新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B.标志着中华民族已经站起来C.强化了新政权的民众认同感 D.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0.民法是规定公民和法人的财产关系以及跟它相联系的人身非财产关系的各种法律。我国于1986年颁布民法通则,1992年后相继制定担保法、合同法等单法。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标志我国正式进入法典化时代。我国民法不断发展,主要是基于A.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B.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C.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 D.社会主义法制不断健全二、材料分析题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为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和富强而奋斗。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必须负责将人民解放战争进行到底,解放中国全部领土,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第十七条
废除国民党反动政府一切压迫人民的法律、法令和司法制度,制定保护人民的法律、法令,建立人民司法制度。……第二十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建设的根本方针,是以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达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之目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材料二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第六条
国营经济是全民所有制的社会主义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领导力量和国家实现社会主义改造的物质基础。国家保证优先发展国营经济。矿藏、水流,由法律规定为国有的森林、荒地和其他资源,都属于全民所有。……第十五条
国家用经济计划指导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改造,使生产力不断提高,以改进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巩固国家的独立和安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材料三
1982年宪法序言明确规定:“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宪法确定一切国家机关、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公民个人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还提出要发展包括协商民主和基层民主在内的民主形式。宪法进一步完善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并根据“一国两制”方针规定了特别行政区制度。宪法规定“城乡劳动者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明确指出了“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摘编自许安标《宪法及宪法相关法解读》(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特点。(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内容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的历史意义。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作为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陈云高度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许多独到见解。在改革开放初期,针对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在竞争中可能出现的某些消极现象和违法行为,陈云提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要一起抓”的思想。1985年,他提出:“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关键是搞好执政党的党风。”同时陈云认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首先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重点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另外陈云很重视精神文明的阵地建设,比如关于学校,他认为“学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重要场所,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中小学生“具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将来能否担负起历史的重任,同中小学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陈云对改革开放初期我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其思想精髓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得到进一步的丰富与发展。——摘编自欧阳雪梅《陈云精神文明建设思想及时代价值》(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陈云精神文明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陈云精神文明建设思想的时代价值。答案第=page1313页,共=sectionpages66页答案第=page1212页,共=sectionpages66页参考答案:1.D【详解】根据材料,80年代,受条件限制,民法典起草工作陷入停顿,进入新世纪,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民法典的起草加快速度,最终在2020年通过,民法典的起草出台过程反映了经济发展助推法治建设,D项正确;材料仅涉及民法典的出台过程,不能反映整个法律体系的情况,排除A项;民法典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也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其起草出台主要是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相比之下依法治国观念的普及程度是次要影响因素,排除B项;材料只涉及民法典起草和依法治国,不能反映政治体制改革情况,排除C项。故选D项。2.C【详解】根据材料“正是在具有回归内涵的改革进程……改革才始终在相对保守的改良主义轨道上前进,而没有演变成再一次的激进主义革命”可知“八二宪法”有利于社会稳定和改革的发展,C项正确;“五四宪法”奠定了新中国宪法发展的基石,排除A项;1997年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与材料所述时间“八二宪法”不符,排除B项;材料主旨为“八二宪法”的作用,并非其与五四宪法的相同点,排除D项。故选C项。3.C【详解】从修改后的“八二”宪法可得出,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被排在了更前面,说明国家高度重视保障公民享有宪法规定的权利,C项正确;“已建成”错误,排除A项;B项从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B项;D项是“五四”宪法,排除D项。故选C项。4.D【详解】I在改革开放当中,我国逐渐建立起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而只有科学发展,才会引导经济走向良性发展的轨道,D项正确;材料本身无法体现我国环境法的发展对外国先进环境法律、法规的借鉴,排除A项;材料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理念无直接关系,排除B项;从以上法律、法规的制定来看,并没有形成完善的法律体系,只是初步地形成了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框架,还需要不断调整和完善,排除C项。故选D项。5.D【详解】1978-1992年,也就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十多年,中国迎来立法的高峰期,包括1982年宪法的颁行,我国的法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和成果,逐步建立了比较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D项正确;三大改造是1956年完成的,与本题无关,排除A项;B项不符合题干主旨,排除B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奠定了民主政治的基础,它们都是在1949-1954年形成的,排除C项。故选D项。6.D【详解】根据材料“1982年”、“民主”、“法治”、“经济建设”、“保障人权”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后,1982年宪法作了有利于推动新时期政治经济发展的变化,D项正确;1978年改革开放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排除A项;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的时间是1984年,与材料时间不符合,排除B项;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就逐渐确立了,不会延伸到改革开放开启以后,排除C项。故选D项。7.B【详解】根据材料“中国各阶段制定的法律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的数量变化”,可知改革开放以来法律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数量有了很大的增加,反映了社会管理日益法制化,B项正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于2010年,排除A项;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确立为治国的基本方略,与题目所述的改革开放以来时间对应不准确,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律建设的成就,并非民主政治制度,排除D项。故选B项。8.D【详解】依据材料“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起草时,毛泽东为高级干部开列了阅读资料,包括1936年苏联宪法、1953年罗马尼亚宪法、1952年波兰宪法、德国宪法、1946年法国宪法、捷克宪法以及近代中国制定的一系列宪法”,可以看出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融合了国际与中国历史的经验,D项正确;材料突出的是学习他国法律以及本国历史经验,排除A项;五四宪法之后多次进行修改,并非社会主义宪法的集大成者,排除B项;“超越了意识形态”表述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9.A【详解】依据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从1949年到1957年,中共中央制定的较重要的法规性文件共1261件”,可以看出这些法律文件涉及范围广,从而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向社会主义过渡发挥了重要作用,A项正确;第一个五年计划和三大改造是从1953年开始,表述不全面,排除B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左”的思想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A项。10.A【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98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一部比较完善的宪法,成为中国在历史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的阶段,A项正确;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排除B项;1981年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科学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排除C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宪法是21世纪,排除D项。故选A项。11.A【详解】依据材料“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可知,时间是1949年—1978年,结合所学可知,孟泰是建国初期国民经济恢复发展时期出现的劳动模范,符合材料时间,A项正确;B项是二战后中国驻维也纳的总领事,排除;C项是中国新时期的道德模范,排除;D项是近代中国的民族企业家,排除。故选A项。12.A【详解】据材料信息可知,人民群众崇德向善、众志成城,抗击疫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的体现,A项正确;材料的主旨是人民群众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以德治国无关,排除B项;材料讲的是面对新冠疫情,人民同舟共济,与艰苦奋斗无关,排除C项;材料强调人民群众同舟共济,共抗疫情,与爱国主义教育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13.A【详解】通过阅读图片文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五计划时期,劳模马万水克服困难、创造多个工艺奇迹的事迹,反映出艰苦奋斗的时代精神,A项正确;社会主义建设直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才全面展开,排除B项;材料并未体现我国确立了计划经济体制,排除C项;国民经济恢复的任务在1952年已完成,排除D项。故选A项。14.B【详解】根据材料可知,2020年8月,国家表彰为抗疫斗争做出杰出贡献的钟南山等人,宣传了正能量,有利于推动精神文明建设,B项正确;奖励对国家和人民做出重大贡献的英雄人物不能丰富新时代特色“理论体系”,排除A项;国家奖励在这次抗疫斗争中做出重大贡献的英雄不是快速战胜所有重大疾病的重要条件,排除C项;国家奖励抗疫斗争中做出重大贡献的英雄人物与“全面”提升公民的素养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5.D【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60年代,用实际行动诠释艰苦奋斗、奋发图强时代精神的先进典型和英雄模范人物,除了王进喜,还有雷锋、焦裕禄和李四光等,②③④符合题意,D项正确;邱少云是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革命烈士,①不符合题意,排除与之组合的ABC三项。故选D项。16.D【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同时废止,D项正确;198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均和材料“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的描述不符,排除ABC项。故选D项。17.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毛泽东重视刑法、民法建设和法律的作用,新中国民法草案(试拟稿)的制定等,是党和政府对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有益探索,B项正确;材料不足以说明国民经济调整任务的完成,排除A项;依法治国方针正式形成是在1997年9月,排除C项;1960年代“左”倾错误并未得到全面纠正,排除D项。故选B项。18.D【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20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基础性地位,D项正确;1954年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颁布,初步奠定了我国法治建设的基础,排除A、B项;2011年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排除C项。故选D项。19.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重视开国大典和国庆等节日,用国旗、国歌和国徽等建构国家形象符号体系,并通过一定的仪式将其合法化、神圣化,强化了新政权的民众认同感,C项正确;国旗、国歌和国徽等新中国国家形象符号的合法化、神圣化,并不能直接提升新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排除A项;中华民族站起来的标志是新中国的诞生,排除B项;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的结束,排除D项。故选C项。20.C【详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法不断进步,法律体系不断健全,而民法与法人的财产有关,而民法的发展主要是基于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C项正确;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民法健全的结果,排除A项;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是民法发展的结果,排除B项;D项是结果而非原因,排除D项。故选C项。21.(1)特点:运用立法手段;强调革命的彻底性;民主性;全面性;起临时宪法的作用。(2)变化:赋予国家性质以崭新的内容,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对国家根本政治制度作出规定。原因:为中国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展创造条件,适应社会主义工业化和三大改造的需要。(3)历史意义: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保障;法律制度走向健全,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为全面依法治国、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奠定基础;有利于重建和完善民主制度;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推进祖国统一大业。【解析】(1)特点:根据所学可知运用立法手段;根据材料“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可知,强调革命的彻底性;民主性;全面性;根据其作用可知起临时宪法的作用。(2)变化:根据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Unit 1 Meeting new people Lesson 5(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2024)英语三年级下册
- 2 我学习我快乐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统编版
- 8安全记心上 第一课时 平安出行(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
- 股份合同范本
- 会所餐饮合同范本
- 菜地整治合同范本
- 出包合同范本
- 入股服装合同范本
- 8《小心火灾》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鲁科版
- 纺织合同范本
- 校园招聘活动策划方案(6篇)
- 数字二维动画课程设计
- 中国卫生巾行业消费形势与竞争格局分析研究报告(2024-2030版)
- 医院检验科生物安全程序文件
-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5课《应对自然灾害》精美课件(第1课时)
- 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全册完整课件
- 第12课 实现人生价值-【中职专用】2024年中职思想政治《哲学与人生》金牌课件(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 中国大豆加工发展现状简析
- 2024年海南省高考物理试卷(含答案)
- GJB5765-2006 军用机场场道工程质量评定标准
- JJG 705-2014液相色谱仪行业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