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六中药中蒽醌类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技术_第1页
模块六中药中蒽醌类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技术_第2页
模块六中药中蒽醌类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技术_第3页
模块六中药中蒽醌类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技术_第4页
模块六中药中蒽醌类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技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模块六中药中蒽醌类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技术第一页,共一百二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2掌握大黄、虎杖中蒽醌的提取分离原理及技术;熟悉茜草中蒽醌的提取分离原理及技术;了解番泻叶中蒽醌的提取分离原理及技术。知识要求学习目标1掌握中药中蒽醌类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原理及操作。熟练进行薄荷中的挥发油和青蒿中的青蒿素的提取分离操作;能进行当归、丁香中挥发油的提取分离操作。能力要求3熟练进行大黄、虎杖中蒽醌的提取分离操作,能进行番泻叶、茜草中蒽醌的提取分离操作。第二页,共一百二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教学内容学习提示中药中蒽醌类化学成分的结构、理化性质及提取分离知识任务一实训大黄中蒽醌类成分的提取分离技术

大黄中蒽醌的提取分离及鉴定

第三页,共一百二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学习提示蒽醌的结构与分类一二蒽醌类化学成分的理化性质蒽醌的提取、分离与检识一第四页,共一百二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醌类化合物

含义:具有醌式结构的一类化学成分的总称。

主要包括:苯醌、萘醌、菲醌、蒽醌。第五页,共一百二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分子内具有不饱和环二酮结构(醌式结构)或容易转变成这样结构的天然有机化合物。

分布:

高等植物---五十多科一百多属低等植物---藻类、菌类、地衣、动物及细菌存在部位:根、枝、心材及叶中,也可存在于茎、种子、果实中,近年在花的色素中也分离出了醌类化合物。概述第六页,共一百二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醌类成分容易被还原为二元酚类衍生物,后者再被氧化又容易转变为醌,所以它们起到了电子传导的作用,加之它们是新陈代谢的产物,容易参与生物的生化反应,从而促进或干扰了某些生化反应,从而表现出多种生物活性(抗菌、抗癌、抗病毒、凝血、生物氧化反应中辅酶)。概述第七页,共一百二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生物活性(一)泻下作用如:大黄中主要泻下成分为——二蒽酮类成分(二)抗菌作用大黄酸、大黄素、芦荟大黄素等具有此作用(三)其它作用抑制大鼠乳癌及艾氏腹水癌有明显作用对cAMP磷酸二酯酶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第八页,共一百二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药用大黄原植物第九页,共一百二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一、结构类型

天然醌类主要有四种类型

苯醌

萘醌

菲醌

蒽醌

其中蒽醌及其衍生物的类型较多naphthoquinones

phenanthraquinonesanthraquinonesbenzoquinones第十页,共一百二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对苯醌(para-)邻苯醌(

ortho-)天然苯醌类化合物多为黄色或橙黄色结晶体。1.苯醌类(benzoquinones)第十一页,共一百二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O][O]第十二页,共一百二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泛醌类(ubiquinones)生物氧化反应的一类辅酶,称为辅酶Q类,其中辅酶Q10(n=10)已用于治疗心脏病、高血压及癌症。苯醌类第十三页,共一百二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2,6-二甲氧基苯醌凤眼草抗菌作用

信筒子醌白花酸藤果驱肠内寄生虫苯醌类第十四页,共一百二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2.萘醌类(naphthoquinones)1113101234567812345678α(1,4)β(1,2)amphi(2,6)124567891031第十五页,共一百二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

α-萘醌类是黄色结晶,可升华,微溶于水,能溶于乙醇和乙醚。

天然萘醌衍生物多为橙黄色或橙红色结晶,个别为紫色结晶。

许多萘醌类有很明显的生物活性。萘醌类第十六页,共一百二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三色柿醌橙红色针晶麻风病胡桃醌抗癌拉帕醌抗癌萘醌类第十七页,共一百二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苜宿中的维生素K1是黄色粘稠状油,熔点-20℃,加热至100-200℃以上即被分解。

生物活性是兴奋或促进能合成凝血酶原的信使RNA形成,可促进血液凝固。维生素K1萘醌类第十八页,共一百二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紫草素第十九页,共一百二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天然菲醌衍生物主要包括邻醌及对醌两大类。3.菲醌类(phenanthraquinones)

唇形科植物丹参具有活血化瘀、消炎抗菌、抗肿瘤、扩张血管等多种作用,近几十年来,中日学者深入研究,从中得到了几十种菲醌衍生物。第二十页,共一百二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丹参酮ⅡA有增加冠流量的作用,由其制得的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已投入生产,临床上可治疗冠心病、心梗等。丹参酮ⅡA丹参新醌丙菲醌类第二十一页,共一百二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具有菲醌母核的化合物,于生物合成上可能来源于二萜类,故常称其为二萜醌类成分。

由于其生理活性多样、显著,有抗肿瘤活性,近年来成为各国学者研究的焦点。由于植物亲源关系,唇形科鼠尾草植物含二萜醌类成分较多,故报道较多。

菲醌成分是一类醌性色素,多为橙色、红色、棕红色结晶,也有黄色结晶。在提取分离中不需要显色,可直接根据色带收集。菲醌类第二十二页,共一百二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

4.蒽醌类(anthraquinones)123456789101,4,5,8---α位2,3,6,7—β位

9,10—meso位蒽醌类成分包括蒽醌衍生物及其不同还原程度的产物,如:氧化蒽酚、蒽酚、蒽酮、二蒽酮。第二十三页,共一百二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分布生物活性定义蒽醌是以蒽的中位羰基衍生物为基本母核的一类化合物。天然蒽醌以9,10-蒽醌最为常见,由于整个分子形成一共轭体系,C9、C10又处于最高氧化水平,比较稳定。大部分蒽醌存在于高等植物中,如蓼科、鼠李科、茜草科、豆科、玄参科、紫葳科和马鞭草科等,其它主要存在于真菌及地衣类中,在动物及细菌中偶有发现。蒽醌类化合物具有泻下、抑菌、利尿、止血、抗癌等作用,实验研究表明,蒽醌苷的泻下作用大于蒽醌苷元,而蒽醌苷元的抑菌作用大于蒽醌苷。蒽醌存在形式多和糖结合成苷或以游离态存在。第二十四页,共一百二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H][O][H][O]蒽醌氧化蒽酚蒽酮蒽酚蒽醌类第二十五页,共一百二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

(1)蒽醌衍生物

天然蒽醌有1,2-蒽醌、1,4-蒽醌、9,10-蒽醌,但由于C9、C10位氧化产物较为稳定,故9,10-蒽醌最为常见。

多数蒽醌母核上有不同数目的羟基取代,其中以二元羟基为多。蒽醌类第二十六页,共一百二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分类:

大黄素型(Emodin)羟基分布于两侧苯环上,多呈棕黄色。大黄素蒽醌类第二十七页,共一百二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②茜草素型(Alizarin)

羟基分布于一侧苯环上,多呈橙色-橙红色。茜草素蒽醌类第二十八页,共一百二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2)蒽酚和蒽酮衍生物

蒽醌在酸性条件下还原生成蒽酚及互变异构体蒽酮。Sn,Hcl还原蒽酚蒽酮蒽醌类第二十九页,共一百二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

(1)蒽酚及蒽酮类一般只在存于新鲜植物中,存放期间易被氧化,生成蒽醌类。

(2)蒽酚的中位羟基与糖缩合成苷后,则难以被氧化,较稳定,因为形成的苷只有被水解除去糖才易被氧化而转变为蒽醌衍生物。而苷的水解是需要一定条件的。

(3)羟基蒽酚抑菌作用较强,可治疗疥癣之类皮肤病。蒽醌类第三十页,共一百二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

①中位

(meso-)

连接:番泻苷A

SennosideA(3)二蒽酮类:

蒽醌类第三十一页,共一百二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C10-C10,键容易水解而断裂,生成较稳定的蒽酮游离,继而氧化成蒽醌类化合物。

一般随着植物原料储存时间延长,二蒽酮类含量下降,单蒽酮类含量上升。水解[O]大黄酸蒽醌类第三十二页,共一百二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②α-位连接二蒽酮类:C1-C1,或C4-C4,

金丝桃素

蒽醌类第三十三页,共一百二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蒽醌类化合物的结构与分类结构类型活性成分主要来源作用与用途

蒽醌

大黄素茜草素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掌叶大黄(heumpalmatumL.)、唐古持大黄(RheumtanguticumMaxim.exBalf.)、药用大黄(RheumofficinaleBaill)的干燥根及根茎。茜草科植物茜草RubiacordifoliaL.的干燥根及根茎具有清热泻下、活血化瘀等多种作用。凉血、止血,祛瘀,通经。第三十四页,共一百二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蒽酚

柯桠素鼠李科植物长叶冻绿RhamnuscrenataSieb.etZucc的根或根皮。清热解毒,杀虫利湿。蒽酮

大黄酚蒽酮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掌叶大黄(heumpalmatumL.)、唐古持大黄(RheumtanguticumMaxim.exBalf.)、药用大黄(RheumofficinaleBaill)的干燥根及根茎。具有清热泻下、活血化瘀等多种作用。蒽醌类化合物的结构与分类第三十五页,共一百二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二蒽酮番泻苷A豆科植物狭叶番泻CassiaangustifoliaVahl或尖叶番泻CassiaacutifoliaDelile的干燥小叶。泻热行滞,通便,利水。二蒽醌醌茜素鼠李科植物翼核果VentilagoleiocarpaBenth.的干燥茎。补益气血,祛风活络。蒽醌类化合物的结构与分类第三十六页,共一百二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1.性状:

醌类衍生物是一类醌类色素,故多为有色晶体。随着酚-OH等助色团引入越多,颜色越深。苯醌、萘醌、菲醌---多以游离状态存在,多为完好结晶。蒽醌游离形式—多为完好结晶结合成苷---难得到完好结晶,呈粉末状物。一般具有荧光,并在不同PH时显示不同颜色二、理化性质第三十七页,共一百二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2.升华性游离的醌类多具有升华性,蒽醌衍生物在常压下加热即能升华。如:大黄酚与大黄酚甲醚的升华温度在124C

芦荟大黄素185C

大黄素206C

大黄酸210C

一般升华温度随酸度的增强而升高第三十八页,共一百二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3.溶解度

H2OMeOHEtOHEt2OCHCl3游离醌—++++成苷+(热)++——第三十九页,共一百二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4.酸碱性

Ar-OH的存在——显酸性——用于碱提酸沉分子中Ar-OH的数目、位置不同则酸性强弱有差异(1)溶于5%NaHCO3

第四十页,共一百二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溶于5%Na2CO3

溶于5%NaOH

(2)第四十一页,共一百二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

(3)一般酸性随羟基的增多而增强,但是,处于邻位的二羟基蒽醌其酸性比只有一个羟基蒽醌的酸性还弱,这是由于相邻酚羟基缔合的影响。如茜草素(pKa18.2,pKa211.9).第四十二页,共一百二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

以游离蒽醌类衍生物为例,酸性强弱将按下列顺序排列:

含-COOH

>

2个以上-OH

>

1个-OH>

2个-OH

>

1个-OH

5%NaHCO3

5%Na2CO3

1%NaOH

5%NaOH

————————可用于提取分离——————————第四十三页,共一百二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碱性由于羰基氧原子能够接受质子,显微弱的碱性可和强酸形成烊盐——溶于浓硫酸生成红色烊盐。第四十四页,共一百二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5.显色反应(1)Feigl反应原理第四十五页,共一百二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在这个反应中醌类在反应前后并无变化,只起传递电子的作用。范围:醌类衍生物

第四十六页,共一百二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试验步骤:第四十七页,共一百二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2)无色亚甲蓝显色试验苯醌、萘醌(显蓝色)——区别于蒽醌第四十八页,共一百二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3)碱性条件下的显色反应羟基醌类在碱性溶液中发生颜色改变,会使颜色加深。多呈橙、红、紫红色及蓝色。第四十九页,共一百二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反应机理如下:第五十页,共一百二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药粉

酸水热提

酸水液

乙醚

萃取

萃取液

加5%NaOH

碱水液(显红色)

醚层(变为无色)

这是羟基蒽醌及具有游离酚羟基蒽醌苷类一个很重要的鉴别反应。第五十一页,共一百二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4)与活性次甲基试剂反应(Kesting-Craven法)对于醌环尚未完全取代的苯醌或萘醌,可在氨的碱性环境中与活性次甲基试剂(乙酰醋酸酯、丙二酸酯、丙二腈等)的溶液反应,生成兰绿或兰紫色

第五十二页,共一百二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与活性次甲级试剂的反应机理(1)(2)蒽醌类无此反应。萘醌苯环上有羟基取代时,此反应受抑制。第五十三页,共一百二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5)与金属离子反应醋酸镁反应羟基蒽醌和0.5%醋酸镁的甲醇或乙醇液生成稳定的橙红色或紫色络合物。

生成的颜色随分子中羟基的位置而有所不同。因此此反应不仅作为蒽醌的一般定性检查,而且可以提供羟基取代位置的线索,有利于结构的推测。第五十四页,共一百二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第五十五页,共一百二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羟基蒽醌乙醇液

点于滤纸上

干燥

喷0.5%醋酸镁甲醇液

90

℃加热5min

显色

第五十六页,共一百二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醋酸镁反应:若母核只有a-OH或一个b-OH或两个OH不在同一环

显橙黄-橙色若一个a-OH,邻-OH显兰、兰紫色间--OH橙红、红色对--OH紫红、紫色颜色反应第五十七页,共一百二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6)对亚硝基二甲苯胺反应用于鉴定蒽酮类化合物可与对亚硝基二甲苯胺的吡啶溶液反应呈现不同的颜色第五十八页,共一百二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

(三)蒽醌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

蒽醌的提取与分离提取方法分离方法碱溶酸沉法蒽醌苷和游离蒽醌的分离利用PH梯度萃取法分离有机溶剂提取法利用色谱法分离游离蒽醌的分离蒽醌苷的分离第五十九页,共一百二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有机溶剂三、提取分离-----提取1.有机溶剂提取法2.碱提取酸沉淀法用于提取含酸性基团(Ar-OH、-COOH)的化合物。3.水蒸气蒸馏法适用于小分子的苯醌及萘醌类化合物。提取液浓缩结晶甲醇、乙醇、氯仿等浓缩液游离形式蒽醌成分可用不同极性溶剂依次提取,溶剂极性由小到大,在提取过程中可得到初步分离。如极性较小的蒽醌如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可石油醚提出,而极性较大的多羟基蒽醌则需乙醇提出。第六十页,共一百二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分离1.游离蒽醌与蒽醌苷的分离根据它们的溶解性不同分离。

苷元------极性小,难溶于水,易溶于乙醚、氯仿等有机溶剂。

苷------极性大,溶于水,难溶于乙醚、氯仿等有机溶剂。因此根据极性用氯仿萃取游离蒽醌用正丁醇萃取蒽醌苷第六十一页,共一百二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2.游离蒽醌的分离:

常采用梯度PH萃取法。A.由于蒽醌羟基位置、数目及羧基的有无,其酸度大小是有区别的,可分别溶于不同碱性的水液,故可采用梯度PH萃取法。此法为分离游离蒽衍生物的经典方法,也为常用方法。

5%NaHCO3液含-COOH及两个以上β-酚OH

5%Na2CO3液含一个β-酚OH蒽醌类

1%NaOH液含两个a-酚OH蒽醌类

5%NaOH液含一个a-酚OH蒽醌类第六十二页,共一百二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三、提取分离(二)游离羟基蒽醌的分离B .层析法吸附剂——硅胶、聚酰胺不易用氧化铝,尤其不易用碱性氧化铝---因为羟基蒽醌能与氧化铝形成牢固螯合物,难以洗脱。第六十三页,共一百二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3.蒽醌苷类的分离:

层析前用铅盐法或溶剂法处理,得较纯总苷后再进一步分离。

溶剂法是用中等极性的有机溶剂如乙酸乙酯、正丁醇等,从除去游离蒽醌衍生物的水溶液中,将蒽醌苷萃取出来,再作进一步分离。第六十四页,共一百二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虎杖浸膏的水溶液氯仿回流氯仿液(含大黄素等游离蒽醌脂溶成分)水液EtOAc萃取

EtOAc液(含大黄素苷等蒽醌苷极性成分)溶剂法:第六十五页,共一百二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第六十六页,共一百二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铅盐法:中药粉90%乙醇加热提取提取液浓缩浓缩液氯仿(或乙醚、苯)萃取氯仿液(游离蒽醌)水层加Pb(OAc)2液,过滤滤液沉淀水洗,悬浮于水中,通H2S脱铅过滤沉淀(Pb2S)滤液蒽醌苷第六十七页,共一百二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蒽醌苷的分离方法过去:硅胶、聚酰胺柱层析。近年:葡聚糖凝胶柱层析、反相硅胶柱层析近年高效液相色谱和制备型中、低压液相色谱仪也已广泛地应用于蒽醌苷类的分离,大大提高分离效率和实际应用价值。第六十八页,共一百二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应用葡聚糖凝胶柱层析分离大黄蒽醌苷类:

将大黄的70%甲醇提取液加到凝胶柱上,并用70%甲醇洗脱,分段收集,依次先后得到二蒽酮苷(番泻苷B、A、D、C),蒽醌二葡萄糖苷(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大黄酚的二葡萄糖苷)、蒽醌单糖苷(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及大黄酚的葡萄糖苷)、游离苷元(大黄酸、大黄酚、大黄素甲醚、芦荟大黄素及大黄素)。第六十九页,共一百二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蒽醌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原料↓甲醇、乙醇提取醇提物(游离苷元、苷)↓有机溶剂萃取或回流↓↓有机溶剂层(游离蒽醌) 水溶液或残渣(苷)↓ ↓梯度萃取分离法(酸性差异) 有机溶剂纯化(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色谱法分离(用于难分离成分)色谱法分离:葡聚糖凝胶吸附色谱:硅胶,不能用氧化铝(分子筛)反相硅胶柱色谱(络和反应)聚酰胺色谱:游离羟基蒽醌适用第七十页,共一百二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

(四)蒽醌的层析检识1.纸层析游离羟基蒽醌类的纸层析一般在中性溶剂系统中进行,可用水、乙醇、丙酮等与石油醚、苯等混合,使达到饱和后取极性小的有机溶剂层进行展开。几种蒽醌类化合物纸层析的比移值

Rf值展开剂种类丙酮:石油醚:水(1:1:3)混合液的上层石油醚(36~60℃):97%甲醇(1:1)混合液大黄酚0.980.98大黄素甲醚0.980.98大黄素0.560.30芦荟大黄素0.260.07大黄酸0.000.00几种蒽醌苷类纸层析的比移值种类大黄酚葡萄糖苷大黄素甲醚葡萄糖苷大黄素葡萄糖苷芦荟大黄素葡萄糖苷大黄酸葡萄糖苷Rf值0.790.790.260.060.00第七十一页,共一百二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可用

(四)蒽醌的层析检识2.薄层层析蒽醌及其苷的薄层层析,一般用硅胶或硅胶G制板,亦可采用聚酰胺制板。展开剂对蒽醌苷类可选用极性较大的溶剂系统,几种羟基蒽醌薄层层析的比移值

Rf值层析条件蒽醌名称硅胶板苯:乙酸乙酯:醋酸(75:24:1〕聚酰胺板甲醇:苯(4:1)大黄酚0.760.53大黄素甲醚0.750.42大黄素0.520.18芦荟大黄素0.360.53大黄酸0.240.03大黄素酸0.180.00第七十二页,共一百二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

1.紫外光谱蒽醌类的紫外吸收特征蒽醌类化合物的结构测定第七十三页,共一百二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

1.紫外光谱(3)蒽醌类的紫外吸收特征羟基蒽醌类有五个主要吸收带第Ⅰ峰——230nm左右(母核的强吸收峰)第Ⅱ峰——240~260nm(苯样结构引起)第Ⅲ峰——262~295nm(醌样结构引起)第Ⅳ峰——305~389nm(苯样结构引起)第Ⅴ峰——>400nm(醌样结构中>C=O引起)-OH取代将影响相应的吸收带向红位移第七十四页,共一百二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

波谱学方法2.醌类化合物的红外光谱(IR)羟基蒽醌类化合物的红外区域有:

VC=O1675~1653cm-1

(羰基的伸缩振动)

V-OH3600~3130cm-1

(羟基的伸缩振动)

V芳环

1600~1480cm-1

(苯核的骨架振动)母核上无取代:

两个>C=O只给出一个吸收峰1675

芳环上引入一个-OH时,给出两个>C=O吸收峰:

1675~1647(游离>C=O)

1637~1608(缔合>C=O)第七十五页,共一百二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羰基的共振频率与α羟基的数目有关第七十六页,共一百二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9,10-蒽醌类化合物的MS碎片离子为相继失去两分子的一氧化碳及相应的双电荷离子峰。第七十七页,共一百二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

任务一大黄中蒽醌类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技术学习目标一二三大黄中蒽醌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技术必备知识五四六相关知识链接及拓展课堂互动目标测试第七十八页,共一百二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一学习目标2掌握大黄中蒽醌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技术。熟悉大黄中蒽醌类化合物的结构及主要理化性质。了解大黄中蒽醌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新进展。知识要求3能力要求1掌握大黄中蒽醌类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技术。

熟练进行大黄中蒽醌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及鉴定操作。学会大黄中大蒽醌类化合物的色谱鉴定技术。学习目的第七十九页,共一百二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二大黄中游离蒽醌的提取分离技术大黄为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掌叶大黄(RheumpalmatumL.)、(植物拉丁名按药典要求输入)唐古持大黄(RheumtanguticumMaxim.exBalf.)、药用大黄(RheumofficinaleBaill)的干燥根及根茎。具有清热泻下、活血化瘀等多种作用。第八十页,共一百二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酸水解成游离状态,再提取。第八十一页,共一百二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二)大黄中主要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一)大黄中的主要有效成分及结构三必备知识第八十二页,共一百二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一)大黄中主要有效成分及结构

大黄中化学成分复杂,主要以蒽醌衍生物为主。主要有游离蒽醌、蒽醌苷、二蒽酮苷,此外还含鞣质等。游离蒽醌主要有大黄酚、大黄素、大黄素甲醚、芦荟大黄素、大黄酸。R1R2大黄酚CH3H大黄素CH3OH大黄素甲醚CH3OCH3芦荟大黄素HCH2OH大黄酸HCOOH第八十三页,共一百二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这些游离羟基蒽醌都为亲脂性成分,难溶于水,易溶于苯、乙醚、氯仿等亲脂性有机溶剂,有升华性,且都有蒽醌的显色反应。蒽醌苷是上述游离蒽醌的葡萄糖苷。大黄中的二蒽酮苷主要是番泻苷A、B、C、D,其中番泻苷A的含量最多。从大黄中提取分离羟基蒽醌类是根据大黄中的羟基蒽醌苷经酸水解成游离蒽醌苷元,苷元可溶于氯仿而被提出的原理。再利用各羟基蒽醌类化合物酸性不同,采用pH梯度萃取法分离而得各单体苷元。(二)大黄中主要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第八十四页,共一百二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四知识链接与拓展回流及连续回流提取法优缺点

提取的适用范围溶剂的选择萃取法萃取剂的选择萃取技术的操作基本原则仪器的选择操作过程第八十五页,共一百二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1)常用溶剂有机溶剂。(2)仪器装置回流加热装置。(3)操作过程将药材粗粉装于圆底烧瓶中→加入适量溶剂→水浴中加热回流提取1h→过滤(残渣重复提取2次,合并提取液)→提取液。(4)提取范围不适用于对热不稳定及易分解的成分的提取。(5)提取优缺点提取效率比冷浸法高。但装置较复杂。回流提取法连续回流提取法(1)常用溶剂有机溶剂。(2)仪器装置连续回流提取装置(3)操作过程将药材装于滤纸袋,放入提取器内→连接装置→水浴加热回流提取适当时间→提取液。(4)提取范围受热时间较长,不适用对热不稳定成分的提取。(5)提取优缺点溶剂用量少,提取效率高。但装置设备要求高第八十六页,共一百二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

连续回流提取装置

1-索氏提取器2-蒸气上升管3-虹吸管

4-圆底烧瓶5-冷凝管第八十七页,共一百二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般来说,天然药物化学成分在常温下多半是固体物质,常具有结晶的通性,因此,可根据溶解度得不同,用结晶法来达到分离、纯化、精制的目的。结晶法是实验室常用的成分纯化方法。但并不能利用结晶法直接进行提取液的分离和纯化,因为过多的杂质会干扰结晶的形成,甚至有时少量的杂质也会阻碍结晶的析出,因此,结晶前应尽可能地除去杂质。

基本原理

“萃取法”,是在提取液中加入一种与其不相混溶的溶剂,充分振摇以增加相互接触的机会,使原提取液中的某种成分逐渐转溶到加入的溶剂中,而其它成分仍留在原提取液中。如此反复多次,将所需成分萃取出来的分离方法。

两相溶剂萃取法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种成分在两种互不相溶(或微溶)的溶剂相中分配系数的差异而达到分离的目的。根据分配定律,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某物质溶解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当达到动态平衡时,该物质在两种溶剂相中的浓度之比为一常数,称为分配系数(K),可用下式表示:K

=Cu/CLK:表示分配系数;Cu:表示溶质在上相溶剂中的浓度;CL:表示溶质在下相溶剂中的浓度。萃取法第八十八页,共一百二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

①少量萃取一般在分液漏斗中进行;工业生产中;②中量萃取可在较大的下口瓶中进行;③大量萃取,多在密闭萃取缸内进行。萃取技术的操作及溶剂的选择仪器的选择萃取溶剂的选择萃取的操作过程①有机溶剂作萃取剂:a从水提液中萃取亲脂性成分,一般选用苯、氯仿或乙醚等亲脂性有机溶剂;b从水提液中萃取中等极性成分,一般选用醋酸乙酯、丁醇等弱亲脂性有机溶剂或在氯仿、乙醚中加入适量乙醇以增大其亲水性。②用于pH梯度萃取法的萃取剂:a分离某有机溶剂中酸性强弱不同的苷元,可依次选用pH由低到高的碱液b分离碱性强弱不同的游离生物碱,可用pH由高至低的酸性缓冲溶液作萃取剂顺次萃取。混合两相溶剂——振摇——静置——萃取。萃取剂的用量萃取溶剂第一次用量一般为水提液的l/2~1/3,以后的用量可适当减少为水提液的1/4~l/6。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第八十九页,共一百二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萃取中乳化现象的处理避免乳化的发生破乳的方法a.较长时间放置。b.轻度乳化可用一金属丝在乳化层中搅动使之破坏。c.将乳化层抽滤。d.将乳化层加热或冷冻。e.分出乳化层(有时乳化层就是所需要的成分),再用新溶剂萃取。f.若因两种溶剂能部分互溶而发生乳化,可加入少量电解质(如氯化钠),利用盐析作用加以破坏。在两相比重相差很小时,也可加入食盐增加水相的密度。g.滴加数滴表面活性更强的低级醇类如乙醇、戊醇,把原来的表面活性物质顶替,达破乳目的。1.操作过程中,可采用旋转混合;

2.改用氯仿—乙醚混合溶剂萃取;3.或加大有机溶剂量。第九十页,共一百二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般来说,天然药物化学成分在常温下多半是固体物质,常具有结晶的通性,因此,可根据(一)从大黄中提取分离羟基蒽醌类还可采用下列方法用80%乙醇室温渗漉提取,回收溶剂,得浸膏后依次以石油醚、三氯甲烷、乙酸乙酯萃取,得到的石油醚部分和三氯甲烷部分再分别上硅胶色谱柱以石油醚-乙酸乙酯(95∶5)和(90∶10)洗脱,分离得到大黄素甲醚、大黄酚及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单体。工艺流程如下:

知识拓展

第九十一页,共一百二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二)从大黄中提取分离总蒽醌类可采用下列方法工艺二:工艺一:第九十二页,共一百二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工艺三:第九十三页,共一百二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五课堂互动

用前述知识说明大黄中5种游离羟基蒽醌化合物的酸性与结构的关系。并分析生产工艺中用pH梯度萃取分离5种游离羟基蒽醌化合物的原因。第九十四页,共一百二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

任务二虎杖中蒽醌类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技术学习目标一二三虎杖中蒽醌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技术必备知识五四六相关知识链接及拓展课堂互动目标测试第九十五页,共一百二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一学习目标2掌握虎杖黄中蒽醌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技术。熟悉决虎杖中蒽醌类化合物的结构及主要理化性质。了解决虎杖中蒽醌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新进展。知识要求3能力要求1掌握虎杖中蒽醌类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技术。

熟练进行虎杖中蒽醌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及鉴定操作。学会决明子中大蒽醌类化合物的色谱鉴定技术。学习目的第九十六页,共一百二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二虎杖中游离蒽醌的提取分离技术虎杖为蓼科植物虎杖(PolygonumcuspidatumSieb.etZucc.)的根和根茎,具有祛风利湿,散瘀定痛,止咳化痰,用于关节痹痛,湿热黄疸,经闭,症瘕,水火烫伤,跌扑损伤,痈肿疮毒,咳嗽痰多。

第九十七页,共一百二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

流程说明:大黄酚和大黄素-6-甲醚两者分离较为困难。上述的薄层层析条件下在几乎同一位置出现斑点。进一步分离可用磷酸氢钙柱层析,以石油醚展开,先被洗脱下来的黄色带,以甲醇重结晶可得大黄酚。后被洗脱下来黄色带以甲醇重结晶可得到大黄素-6-甲醚。

第九十八页,共一百二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二)虎杖中主要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一)虎杖中的主要有效成分及结构三必备知识第九十九页,共一百二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一)虎杖中主要有效成分及结构虎杖中的成分主要含蒽醌的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等游离蒽醌,大黄素-6-甲醚-8-O-D-葡萄糖苷、大黄素-8-O-D-葡萄糖苷等。尚含非蒽醌成分,主要是白藜芦醇葡萄糖苷,又称虎杖苷、云杉新苷。

第一百页,共一百二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虎杖中主要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采用溶剂提取法对虎杖中总游离蒽醌进行提取,pH梯度萃取法对游离蒽醌各成分进行分离。根据各成分结构、性质不同,采用不同碱度的碱水液对总游离蒽醌乙醚液进行萃取而达到分离目的。碱水与乙醚萃取的时候,要注意防止乳化。第一百零一页,共一百二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五课堂互动

中药虎杖中所含蒽醌类成分属于何种结构类型?在各成分分离时采用何种方法进行操作?注意什么?第一百零二页,共一百二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

任务三茜草中蒽醌类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技术学习目标一二三茜草中蒽醌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技术必备知识五四六相关知识链接及拓展课堂互动目标测试第一百零三页,共一百二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一学习目标2掌握茜草中蒽醌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技术。熟悉茜草中蒽醌类化合物的结构及主要理化性质。了解茜草中蒽醌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新进展。知识要求3能力要求1掌握茜草中蒽醌类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技术。

熟练进行茜草中蒽醌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及鉴定操作。学会茜草中大蒽醌类化合物的色谱鉴定技术。学习目的第一百零四页,共一百二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二茜草中游离蒽醌的提取分离技术本品为茜草科植物茜草RubiacordifoliaL.的干燥根及根茎。春、秋两季挖,除去泥沙,干燥。主产陕西、河北、河南、山东等地。以陕西、河北、河南最大,品质最佳。有凉血,止血,祛瘀,通经之功效。主治吐血,血,崩漏,外伤出血,经闭瘀阻,关节麻痹,跌扑肿痛。第一百零五页,共一百二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

用不同浓度的乙醇回流提取茜草粗粉,得到浸膏采用不同极性溶剂萃取,

再使用色谱法分离。茜草中主要化学成分提取分离方法:结晶Ⅰ:1,3,6-三羟基-2-甲基蒽醌结晶Ⅱ:1,3,6-三羟基-2-甲基蒽醌-3-O-β-D-吡喃葡萄糖苷结晶Ⅲ:1,3,6-三羟基-2-甲基蒽醌-3-O-β-D-吡喃木糖(1→2)-β-(6’-O-乙酰基)吡喃葡萄糖苷结晶Ⅳ:1,2-二羟基蒽醌-2-O-β-D-吡喃木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结晶Ⅴ:1,3-二羟基-2-羟甲基蒽醌-3-O-β-D-吡喃木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流程说明:采用溶剂提取法进行提取,系统溶剂法进行粗分,得到不同极性部分。对各极性部分应用色谱法如硅胶色谱法、反相柱色谱法进行分离。第一百零六页,共一百二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二)茜草中主要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一)茜草中的主要有效成分及结构三必备知识第一百零七页,共一百二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一)茜草中主要有效成分及结构茜草中含有羟基蒽醌及其苷、还原萘醌以及β-谷甾醇、胡罗卜苷和环己肽类化合物.蒽醌类有茜草素(alizarin)、羟基茜草素(purpurin)、1、3、6-三羟基-2-甲基蒽醌、1-羟基蒽醌、1,2,4-三羟基蒽醌、1、3、6-三羟基-2-甲基蒽醌-3-O-β-D-吡喃葡萄糖苷、1,2-二羟基蒽醌-2-O-β-D-吡喃木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1,3-二羟基-2-羟甲基-3-β-D-吡喃木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等。

R1R2R3R4R5化合物1OHCH3OHHOH1,3,6-三羟基-2-甲基蒽醌化合物2OHHHHH1-羟基蒽醌化合物3OHOHHOHH1,2,4-三羟基蒽醌化合物4OHCH3OHHO-Glu1,3,6-三羟基-2-甲基蒽醌-3-O-β-D-吡喃葡萄糖苷化合物5OHCH2OHO-Glu(1→6)xylHH1,2-二羟基蒽醌-2-O-β-D-吡喃木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化合物6HCH3O-(O-6’-AC)Glu2→1xylHOH1,3-二羟基-2-羟甲基-3-β-D-吡喃木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第一百零八页,共一百二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

茜草素(alizarin)分子式C14H8O4,相对分子量240.2。斜方橙色针状结晶(升华或无水乙醇)。熔点290℃,沸点430℃,升华温度110℃。

羟基茜草素(purpurine)分子式量C14H8O5,相对分子质量256。3.1,3,6-三羟基-2-甲基蒽醌,橙黄色针色(CH3OH),熔点242℃,具有升华性,与NaOH反应呈粉色,与MgAc2反应呈橙色。

1-羟基蒽醌橙黄色针晶(CHCl3-石油醚),熔点134~137℃,与NaOH和MgAc2反应阳性。1,2,4-三羟基蒽醌红色针晶(CHCl3-CHOH),熔点257~259℃,与NaOH和MgAc2反应阳性。1,3,6-三羟基-2-甲基蒽醌-3-O-β-D-吡喃葡萄糖苷黄色针晶(CH3OH-C5H5N),熔点278~279℃,与NaOH、MgAc2和Molish反应均呈阳性。1,2-二羟基蒽醌-2-O-β-D-吡喃木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黄色针晶(CH3OH),熔点268~269℃,与NaOH、MgAc2和Molish反应均呈阳性。1,3-二羟基-2-羟甲基蒽醌-3-OD-吡喃木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黄色针晶(CH3OH-C5H5N),熔点210~212℃,与NaOH、MgAc2和Molish反应均呈阳性。化合物Ⅳ为黄色针晶(C5H5N),熔点284~285℃,与NaOH反应呈粉红色,与MgAc2反应呈橙色,与Molish反应阳性。

第一百零九页,共一百二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一)从茜草中提取分离羟基蒽醌类化合物还可采用下列方法

知识拓展

工艺一:第一百一十页,共一百二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工艺二:Ⅰ1,3,6-三羟基-2-甲基蒽醌Ⅳ1,3,6-三羟基-2-甲基蒽醌-3-O-β-D-吡喃葡萄糖苷Ⅴ1,2-二羟基蒽醌-2-O-β-D-吡喃木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Ⅵ1,3-二羟基-2-羟甲基蒽醌-3-β-D-吡喃木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Ⅶ1,3,6-三羟基-2-甲基蒽醌-3-O-β-L-吡喃木糖(1→2)-β-D-(6’-O-乙酰基)吡喃葡萄糖苷第一百一十一页,共一百二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五课堂互动

茜草中蒽醌类化合物结构与大黄素类成分结构有何不同?在分离茜草中蒽醌成分时常采用什么方法?为什么?简述其原理及操作过程。第一百一十二页,共一百二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

任务四番泻叶中蒽醌类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技术学习目标一二三番泻叶中蒽醌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技术必备知识五四六相关知识链接及拓展课堂互动目标测试第一百一十三页,共一百二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一学习目标2掌握番泻叶中蒽醌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技术。熟悉番泻叶中蒽醌类化合物的结构及主要理化性质。了解番泻叶中蒽醌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新进展。知识要求3能力要求1掌握番泻叶中蒽醌类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技术。

熟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