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色混合课程学习_第1页
颜色混合课程学习_第2页
颜色混合课程学习_第3页
颜色混合课程学习_第4页
颜色混合课程学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内容色光的混合色光三原色色光加色混合色光加色法类型色料的混合色料三原色色料减色混合色料减色法的类型色光混合与色料混合的比较第1页/共41页第一页,共42页。2色光混合色光混合(加色混合):指不同的色光或色料的反射光,同时或在极短的时间内刺激了视网膜,从而产生了另一种新色调的混合形式。第2页/共41页第二页,共42页。3一、色光三原色1.定义

红、绿、蓝三种色光以不同比例混合,基本上可以产生自然界中全部的色彩。而这三种色光本身各自独立,即其中任何一种色光都不能由其余两种色光混合产生。所以将红、绿、蓝称为色光三原色。第3页/共41页第三页,共42页。42.规定国际照明委员会(CIE)1931年推荐色光三原色:名称符号波长色相红光R700nm大红略带黄色;绿光G546.1nm比较鲜嫩的绿色蓝紫光B435.8nm略带红味第4页/共41页第四页,共42页。5二、色光混合1.色光加色法:由两种或两种以上色光混合呈现另一种色光效果的方法。2.色彩变化规律:(1)等量混合:

R+G=Y(红光+绿光=黄光)

R+B=M(红光+蓝紫光=品红光)

G+B=C(绿光+蓝紫光=青光)

R+G+B=W(红光+绿光+蓝紫光=白光)

第5页/共41页第五页,共42页。6色光三原色:红(R)、绿(G)、蓝(B)第6页/共41页第六页,共42页。7色光三原色:红(R)、绿(G)、蓝(B)第7页/共41页第七页,共42页。8色光三原色:红(R)、绿(G)、蓝(B)第8页/共41页第八页,共42页。9(2)不等量混合:遵循质量中心定律,混合的结果偏向于相对含量比较高的一方。R光+G光

=橙色光(R光G光)

=黄绿光(R光G光)明度=明度1+明度2色相红绿蓝青品黄第9页/共41页第九页,共42页。103.色光加色法的特点:(1)色光相加,越加越亮(2)互补律:两种色光相加,呈现白色光,这两种色光为互补色。 等量:

R光+C光=W光R、C互为补色

G光+M光=W光G、M互为补色

B光+Y光=W光B、Y互为补色第10页/共41页第十页,共42页。11不等量:B光+Y光==淡黄色(Y光B光)

=淡蓝紫色(Y光B光)红绿蓝青品黄第11页/共41页第十一页,共42页。12三、色光加色法类型1.色光直接混合光源在发射光波的过程中直接混合。又称为视觉器官以外的色光混合。2.色光间接混合在视觉器官内进行,又称为色光反射混合。包括:色光的静态混合色光的动态混合第12页/共41页第十二页,共42页。13(1)静态混合又称为并列混合或空间混合定义:在一个平面上有不同的色块,当这些色块的面积很小或距离观察者很近时,它们的反射光就能投射到人眼视网膜的同一部位,从而产生新色调。发生条件:视角1(色点小或观察距离足够远)应用:并列网点呈色,呈色显象管荧光粉的呈色第13页/共41页第十三页,共42页。14第14页/共41页第十四页,共42页。15(2)动态混合 又称为相继混合或时间混合定义:当不同的色彩以一定速度交替呈现在眼前时,在人们的眼睛里就会产生不同的色彩混合现象。发生条件:视觉残留(1/10s)应用:顺序制彩色电视的色彩基础。第15页/共41页第十五页,共42页。16第16页/共41页第十六页,共42页。17四、格拉斯曼颜色混合定律1)人的视觉只能分辨颜色的三种变化:色相、明度、饱和度。2)混合光的亮度等于组成混合色的各颜色光亮度总和。

L=L1+L2第17页/共41页第十七页,共42页。183)补色律和中间色律

由两个色光的混合匹配中,其中一色光连续变化,则混合色外貌也连续变化。由此可推出中间色律和补色律。 补色律:每一种彩色都有一个相应的补色。一种色光与另一种色光相混合产生白光,这两种色光互为补色。 中间色律:任两色(非补色)相混合,产生中间色光,色相取决于两光的相对数量,近似于比例大的色光,饱和度取决于两混合色光在色相顺序上的远近。第18页/共41页第十八页,共42页。194)代替律:

视觉效果相同的颜色混合后视觉效果相似。 若颜色A

颜色B、颜色C颜色D,则:A+CB+D

物理意义:视觉上相似的颜色可以互相代替成立范围:650nm—540nm第19页/共41页第十九页,共42页。20色料混合色料混合(减色混合):通过色料混合或透明色料层的迭合,对入射光选择性吸收后反射,产生新的色调,称为减色混合。

第20页/共41页第二十页,共42页。21色料:凡是能涂、印、染,并能进行选择性吸收的物体。分为染料和颜料。

染料颜料上色范围整体染色表面染色溶解性溶解于水不溶解于水色域色域大色域小品种品种多品种少饱和度色彩鲜艳色彩暗淡第21页/共41页第二十一页,共42页。22一、色料三原色1.定义: 吸收一种色光三原色而反射另两种色光三原色。吸收反射光色料三原色俗称油墨(习惯命名)R光G+B光C色蓝墨天蓝、孔雀蓝G光R+B光M色红墨桃红、玫瑰红、洋红B光R+G光Y色

中黄、透明黄第22页/共41页第二十二页,共42页。23Yellowtoner/inkYWhitebackgroundBRGGRYWhite

Light颜料:吸收互补色光,反射其它两种原色光第23页/共41页第二十三页,共42页。242.把青、品红、黄作为色料三原色的原因1)青、品红、黄按不同比例调配,可混合出所有色彩(混合性)2)不能由其他色料混合得到(独立性)3.原色光与原色料的关系Y色料=R光+G光=白光—B光Y称为减蓝紫色M色料=R光+B光=白光—G光M称为减绿色C色料=G光+B光=白光—R光C称为减红色第24页/共41页第二十四页,共42页。254.色料三原色理想光谱曲线和实际光谱曲线理想的三原色色料是不存在的。实际所用的三原色色料对可见光应当说的吸收和反(透)射不彻底(透过基本色不足,反射相反色过量),它们的光谱反(透)射率曲线与理想曲线有较大差别,造成的结果是色料的颜色亮度低、饱和度小、色调不纯正并且不鲜明。第25页/共41页第二十五页,共42页。26实际三原色料的缺陷:①有一定灰度②饱和度降低③有色偏

第26页/共41页第二十六页,共42页。27二、色料减色混合色料混合:不同的色料经混合后,吸收的光波增加而体现颜色的反射光或透射光减少了,这种混合称减色混合。第27页/共41页第二十七页,共42页。281.色料等量混合相同比例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料混合产生另一种颜色。M+C=W-R-G=BM+Y=W-G-B=RC+Y=W-R-B=GM+Y+C=W-R-B-G=BK2.不等量混合遵循质量中心定律第28页/共41页第二十八页,共42页。29色料三原色:黄(Y)、品(M)、青(C)第29页/共41页第二十九页,共42页。30色料三原色:黄(Y)、品(M)、青(C)第30页/共41页第三十页,共42页。31色料三原色:黄(Y)、品(M)、青(C)第31页/共41页第三十一页,共42页。323.色料的互补律 凡色料三原色中的某一个颜色与其他色料混合成黑色,则该两色料的颜色互为补色。

M+G=BKM、G互为补色

Y+B=BKY、B互为补色

C+R=BKC、R互为补色结论:色料相加,越加越暗。第32页/共41页第三十二页,共42页。33三、色料减色法的类型1.叠合(透明或半透明)(1)滤色镜的叠合:原理:透过基本色,吸收相反色第33页/共41页第三十三页,共42页。34Y

F

i

l

t

e

rRGYRGBWhite

LightC

y

a

n

F

i

l

t

e

rBGCRGBWhite

LightM

a

g

e

n

t

a

F

i

l

t

e

rB第34页/共41页第三十四页,共42页。35(2)透明色料层的叠合:

叠合网点呈色为色料减色法。第35页/共41页第三十五页,共42页。362.色料的调合 几种色料混合后成为另一种新的颜色称为调色。混合后的颜色亮度降低。不论与补色或非补色混合,明度都会降低,颜色变暗变灰。

Y+M=(W―B)+(W―G)

=R+G+B+R=W+R

先减色后加色。第36页/共41页第三十六页,共42页。37GMWhite

LightBMYGGRRYBBRRWhitebackground第37页/共41页第三十七页,共42页。38四、色料基本十色1.一次色(原色):

Y、M、C,色料三原色2.二次色(间色):

R、G、B,色光三原色3.三次色(复色)

枣红色、橄榄绿、古铜色和黑色第38页/共41页第三十八页,共42页。39第39页/共41页第三十九页,共42页。40色光混合与色料混合的比较表色光混合色料混合三原色R、G、BC、M、Y能量变化规律色光相加,越加越亮色料相加,越加越暗色彩基本变化规律R+G=YY+M=RR+B=MM+C=BG+B=CC+Y=GR+G+B+WY+M+C=K颜色混合类型色光直接混合透明色层的叠合色光反射混合(静态混合和动态混合)色料的调和互补色混合效果白光黑色主要应用彩色电视、电脑显示器彩色摄影、彩色打印、彩色印刷第40页/共41页第四十页,共42页。4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