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师大附中2022届高三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1页
山东省师大附中2022届高三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2页
山东省师大附中2022届高三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3页
山东省师大附中2022届高三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4页
山东省师大附中2022届高三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师大附中2022届高三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山东省师大附中2022届高三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如若洪水神话是初民凭空想象的"纯粹神话",这在个别民族中倒很正常,但世界范围的杜撰和想象,未免太过巧合。那么是否存在一种可能大洪水大事的确曾经发生过?

19世纪20年月,英国的地质学家开头着手检验冰河时期的地层淤积物,看它们是否是由单一的某次大洪水所产生,由此科学开头以自己的手段介入神学。

有意思的是,对于洪水神话的讨论进程却跟神话本身一样,布满了戏剧性。上世纪60年月末,就在人们普遍从地质学角度否认了全球性大洪水的存在之后,两条美国海洋考察船从墨西哥湾底部钻出几条瘦长的沉积泥芯,这些泥芯中记录了一亿多年来气候变化所留下的信息。

迈阿密高校和剑桥高校的学者各自对此进行了成分分析,结果均发觉了海水含盐量在11600年前的一次剧变。他们认为当时北美冰帽的突然坍塌导致大量融冰涌入墨西哥湾,全世界的海洋水位因此以海啸的速度猛增。假如这一猜想成立,则毫无疑问是一场惊天动地的全球性洪水大爆发。

除此之外,19世纪末曾经流行过另一种企图坐实大洪水大事真实性的理论黑海大洪水假说。这一假说由美国海洋学家威廉雷恩提出,他认为伴随着一万多年前最终一个冰期的结束,黑海里的海水大量蒸发,陆地开头形成,与博斯普鲁斯海峡另一侧的地中海形成100米的水位差。横隔在两片海疆中间的博斯普鲁斯海峡在不久后发生决堤。依据雷恩博士的计算,决堤之后每天有500亿吨的海水从地中海涌向几近干枯的黑海,相当于尼亚加拉瀑布200倍的流量,黑海的水位则以每天20厘米的速度快速增长,海岸线的集中速度达到了每天数千米。

通过放射性碳同位素年月测定,雷恩认为大决堤发生的时间是距今7000多年前,对于居住在黑海沿岸的人类来说,这无疑是灭顶之灾。

紧接着又有了新的发觉,早年间发觉"泰坦尼克号"残骸的美国学者罗伯特巴拉德2021年又在黑海底部发觉了大量史前人类生活的痕迹,而半咸水生物的存在痕迹最高只能追踪到6500年前,如此快速的水域咸度变化更是佐证了大洪水的存在。

在黑海大洪水假说被提出的同一年,当时还在上海师范高校任教的我国闻名学者朱大可供应了另一种极具参考价值的观点。

他将洪水神话流传最广、最完整的亚洲腹地视作"洪水话语中心区",而这一区域的中心便是以喜马拉雅山脉为代表的尖锐地域。由于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的第三阶段(亿万年来)与人类文明史大致平行,而古人类进化链的缺环进一步证明了人类文明在这片土地上的出现断代,因此朱大可认为:板块运动所产生的热量造成了气候的短期特别,冰川的消融使得洪水的爆发不行阻挡。

(摘自《搜狐网》,有删改)

材料二

利维坦按:"作为先民解释未知世界的重要手段,神话几乎在每一片人类所涉足的土地上消失。各时各地的人都会在神话中融入当地环境、风俗抑或是信仰,不断引入的素材将替代神话的原始面貌,故事的梗概简单遭到破坏而变得模糊难辨,早期的特征也会被减弱乃至消退。"

尽管如此,我们仍能在世界各地的神话中找寻到一些相像之处,比如意味着毁灭性灾难的世界性神话母题大洪水。

古时世界上的各民族鲜有文化沟通,更何况先人所面临的不行能只有洪水这一灾祸,旱灾、火灾、地震等自然灾难变化多端,为何只有洪水不约而同地消失在世界各地的神话之中?

层出不穷的理论解说中接受度较高的有两种。

第一,各民族人们心理状况的趋同性打算了神话的相像。这一理论通常被称之为"题材自生说"。该理论的代表学者德国学者阿道夫巴斯蒂安认为神话是一种"人的观念,每个民族自身都会进展出肯定的思想",人类心理的统一性"自发(或初级)思想"打算了包括神话在内的人类文化的相像性。英国学者爱德华泰勒也认为,各种族或民族"在观念、幻想、习俗和欲望上惊人的相像度"或许可以解释神话的相像之处。

其次,各民族神话的相像性也可能是文化集中的结果正如人类文化也是由一个或几个地区发源并向其他地区传播一样,而这一理论也被称为"题材游动说"。德国学者西奥多本法伊曾断言:印度文学是世界各民族神话和民间故事的唯一渊源,世界各地的神话和民间故事都是从印度传播集中到各地的。英国学者GE史密斯则只承认一个文化传播的中心埃及。他信任一切神话的源头都来自于埃及,然后才由巴比伦继承并传播开来。

单就这两套理论来说,前者并未对观念全都的深层缘由作出充分解释,而只是以宽泛的方法论倒果为因,因此难免显得空泛,缺乏劝说力;后者则从根本上抹杀了人类的制造力,把神话和神话的创在很大程度上做了割裂,同时对于时间挨次的忽视使其显得片面和生硬。两者虽然可能都有肯定程度的参考意义,但明显都不是最终正解。

英国博物学家托马斯亨利赫胥黎曾有言之:"古代的传奇,假如用现代严密的科学方法去检验,大都像梦一样平凡地消逝了。但惊奇的是,这种像梦一样的传奇,往往是一个半睡半醒的梦,预示着真实。"

(摘自《网易号》,有删改)

1.下列关于材料一的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几种假说中,更倾向于中国朱大可提出的洪水理论,最不认可美国海洋学家威廉雷恩的说法。

B.黑海大洪水假说增加了大洪水的真实性,而罗伯特巴拉德早年间的发觉,更佐证了大洪水的存在。

C.在墨西哥湾底部钻出的几条记录一亿多年来气候变化留下的信息的沉积泥芯,使洪水神话讨论消失转折。

D.在英国地质学家的洪水神话讨论失败之后,科学家们探究的步伐并未停止,而且方法更多样、科学。

2.下面依据原文所作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假如真有一场席卷全球的洪水大灾变,那么地层深处则极有可能保留有洪水的某些迹象。

B.假如不存在世界性大洪水,那么世界各地消失的洪水神话传奇应当是区域性洪水的反映。

C.世界范围的杜撰和想象洪水神话,应不是巧合,而是一种相同或相像的记忆或经受使然。

D.材料二否定两套理论,认为大洪水等相像经受才是世界各民族神话趋同的深层缘由。

3.下列材料不能支撑材料二中看法或观点的一项是()(3分)

A.在一次次的洪水磨难与牺牲中,"人在对洪水景象的深思中看到了众神的模糊容颜"。

B.朱大可认为,地球板块运动产生的热量使尖锐地域(高山地域)冰川消融,流水四泄,形成大洪水。

C.据统计,全世界已知的洪水神话传奇有500多则,关于洪水的成因也显现明显的趋同性,如天神的惩处。

D.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古老神话九隆神话有诸多民间版本,其中白族的九隆神话与原型相差较远,百濮民族传奇中九隆神话的原貌已不复存在。

4.请简述两则材料内容上的异同。(4分)

5.对于远古神话应当如何定义解释,人们的看法不尽相同,在下面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6分)

利维坦按中认为:远古神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英国博物学家赫胥黎认为:远古神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那么,依据你对文章的理解,你认为远古洪水神话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葛覃

孙犁①

他名叫葛覃。我记得这两个字出自《诗经》,题作"葛覃"的这几段诗,是古代民歌,也很好读。

我们熟悉的时候,还都是青年,他比我还要小些,不过十七八岁。人虽然矮小一些,却长得牢固精神,一双大眼,特别肤浅。他的家乡是哪里,我没有具体问过,只知道他是南方人,是江浙一带的中同学。为了参与抗日,先到延安,一九三九年春天,又从延安爬山涉水来到晋察冀边区。我们见面时,他是华北联合高校文艺学院文学系的同学。一九四一年,边区文艺工协会成立,我们一同参与了成立大会,他已经写了不少抗日的诗歌,他的作品富于青春热忱和抗争精神,许多人能够背诵。

后来听说葛覃到了冀中区,后来又听说他到了白洋淀。那个时候,冀中区斗争特殊激烈残酷,我们的大部队,已经撤离,地方武装也转入地下,原来在那里的文艺工,也转移到山里来了,而葛覃却奔赴那里去了。

我心里想,这位青年诗人,浪漫主义气质很明显,肯定是憧憬那里的火热斗争,或者也憧憬那里的水乡景色,由于他来自江南。

山川阻隔,敌人封锁,从今就得不到他的消息,也不知道他的生死,我就慢慢把他遗忘了。

日本投降以后,我回到了冀中,也曾经到过白洋淀,但没有听到他的消息,也没有想到探寻他的下落。经过三年解放战斗,我到了天津,才从文艺学院另一位同学那里知道葛覃还在白洋淀。那位同学说:

"他始终在那里下乡,也可以说在那里落户了。他的下乡,可以说是全心全意的了吧!"

进城以后,大家关怀、留意的是那些显赫的人物和大事,报纸刊出的或电台广播的消息是谁当了部长,谁当了主任,谁写了名著,谁得到了外国人的赞扬作家们还是下乡,有时上边轰着下去一阵,乡下炕席未暖,又浮现来了。葛覃下乡虽然彻底,一下十几年,一竿子扎究竟,但他并没有因此出名,也没有人表扬他,由于他没有作品,一首诗也没有发表过。他究竟在干什么呀,这倒引起了我的奇怪   心!因此,我就跟着剧团到白洋淀去体验生活,住在淀边一个村庄。行前,文艺学院那位同学告知我,葛覃就是在这个村庄教学校。

到那里的其次天早晨,我就去找葛覃,学校在村庄的南头,面对水淀。校舍很宽敞,现在正是麦收季节,校门前的大操场,已经变成了打麦场。到学校一问,现在放假,葛老师到区上开会去了。有一次,看到一个农夫穿戴的中年人,从学校出来,手里提了一个木水桶,上到淀边的船上,用一根竹竿,渐渐把船划到水深处,悠闲得意,旁若无人。然后打了一桶水,又划回来,望了我一眼,没有任何表情,提着水桶到学校去了。我看这个人的身影,有些像葛覃,就赶快跟了进去。我喊了一声:

"葛覃!"

我随他走进屋里,这是他的厨房兼备课室,饭桌上零散地放着一些书籍报纸,书架上也放着一些碗筷,瓶罐。我看着他做熟了饭一碗青菜汤;又看着他吃完了饭把一个玉米面饼子,泡在热汤里。在这种气氛下,我也没有多谈,只是翻看他桌上的书报,临走向他借了一本范文澜的《中国通史简编》,拿回住处去看。

在村里,我问过村干部。他们说葛老师初来时,敌人正在疯狂烧杀,水淀的水都叫血染红了,他坚持下来了。人很狡猾,人缘也好。在村里教书整整三十年,教出的同学,也没有数了。

去年,有一位白洋淀的业余到天津来,我又问起葛覃的生活。他说:"毕竟为什么,一个人甘心老死异乡?除去到区县开会,连保定这个城市也不愿去一趟。熟悉的老同志又许多,飞黄腾达的也不少,为什么也从不去联络呢?过去好写诗,为什么现在一首也不写呢?这就使人不明白了。"

我说:"由于你是一个作家,所以才想得这样多。我在那个村庄的时候,农夫就没有这些想法。他们早把葛老师看成是本乡本土的人了。他不愿再写诗,可能是觉得写诗没有什么用,是茶余酒后的玩艺儿。他一字一句地教同学读书,琅琅的书声,就像春天的雨水,滴落在地下,能生菽粟,于人生有实际好处。他不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隐士,他是一名名副其实的战士。他的行为,是符合他参与革命时的初衷的。白洋淀的那个小村庄,不会遗忘他,即使他日后长眠在那里,白洋淀的烟水,也会永久覆盖他的坟墓。人之一生,能够被一个村庄,哪怕是异乡的水土所记忆、所怀念,也就算不错了。当然,葛覃的内心,也可能埋藏着什么苦痛,他的灵魂,也可能受到过什么创伤,他对人生,也可能有自己特别的感受和看法,这也是人之常情,不足为怪,也不必深究了。"

文本二:

芸斋仆人曰:人生于必定王国之中,身不由己,乃托之于命运,成为千古难解之题目。圣人豪杰或能把握他人之命运,有时却不能把握自己之命运。至于凡俗,更无论矣。随波逐流,兢兢以求其不沉落没灭。古有隐逸一途,盖更不足信矣。樵则依附山林,牧则依附水草,渔则依附江湖,禅则依附寺庙。人不能脱离自然,亦即不能脱离必定。个人之命运,必与国家、民族相关联,以国家之荣为荣,以社会之安为安。制造不息,克尽职责,求得命运之善始善终。葛覃所行,近斯旨矣。

一九八四年二月二十三日

注①孙犁(1913-2021),"荷花淀派"创始人。一九三七年参与工作,任华北联合高校教员,晋察冀通讯社编辑等,一九四九年后长期在《天津日报》的《文艺周刊》担当主编工作,晚年自号"芸斋仆人"。文本一《葛覃》节选自孙犁的《芸斋小说》,文本二是放在《葛覃》篇末以"论赞"的形式发表的谈论。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篇小说语言简洁朴实,散淡安静,意味隽永。小说格调散文化,笔下的人物和情状自然,表现出独特的风格魅力。

B.葛覃下乡很彻底,在冀中区的白洋淀任学校老师悄悄教书整整三十年,教出的同学很多,却毫无名气,小说刻画出一个令人崇敬的学问分子形象。

C.偶遇葛覃时,发觉他不是就近在白洋淀边打水,而是旁若无人地划着船,去淀中水深处,打上一桶水,这体现了葛覃特立独行的隐士性格。

D.葛覃从同学时代开头就喜爱写诗歌,后来就基本不再写诗了,是由于教同学读书是务实的事情,这种变化是他渐渐成熟的痕迹之一。

7.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孙犁是"荷花淀派"的开创者。这一流派的作品布满诗情画意,小说中景物描写清爽明净,情感真挚,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葛覃》充分体现了该流派的这一特色。

B.仆人公葛覃的名字取自《诗经》中《周南葛覃》篇,人如其名,葛覃也表现出深厚的浪漫气质,小说风格也与《诗经》的风格一脉相承。

C.《史记》《聊斋志异》篇末的"太史公曰""异史氏曰"部分,都表达了对人物的确定态度,《芸斋小说》继承了这种写法特点。

D.文学与社会亲密相关,国家剧变往往有时代印记鲜亮的文学作品消失。建国前后,也涌现了很多孙犁这样的乡土文学作家,他们的作品大都与时代息息相关。

8.文本二中评论"葛覃所行,近斯旨矣",请分析葛覃所行是如何体现这一评论的。(4分)

9.有人说,读《葛覃》"是既把它当作小说,又把它当作历史的"。请从这两个角度简析文本一的艺术特征。(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方孝孺,字希直,宁海人。孝孺幼警敏,双眸炯炯,读书日盈寸。长从宋濂学,濂门下知名士皆出其下。孝孺顾末视文艺,恒以明王道、致太平为已任。尝卧病绝粮,家人以告,笑曰:"古人三旬九食,贫岂独我哉?"父克勤坐事诛,扶丧归葬,哀动行路。既免丧,复从濂卒业。

洪武十五年,以吴沉、揭枢荐,召见。太祖喜其举止端整,谓皇太子曰:"此庄士.当老其才。"礼遣还。二十五年,又以荐召至。太祖曰:"今非用孝孺时。"蜀献王闻其贤,聘为世子师。及惠帝即位,召为翰林侍讲,明年,迁侍讲学士,国家大政事辄咨之。临朝奏事,臣僚面议可否,或命孝孺就扆①前批答。时修《太祖实录》及《类要》诸书,孝孺皆为总裁。燕兵起,廷议讨之,诏檄皆出其手。

建文三年,燕兵掠大名。孝孺曰:"燕兵久顿大名天暑雨当不战自疲今其奏事适至宜且与报书来回逾月使其将士心懈我谋定势合进而蹴之不难矣。"帝以为然,命孝孺草诏,遣大理寺少卿薛嘉驰报燕。比至,燕王不奉诏。明年五月,燕兵至江北,帝下诏征四方兵,命诸将集舟师江上。而陈煊以战舰降燕,燕兵遂渡江。帝忧惧,或劝帝他幸,图兴复。孝孺力请守京城以待援兵,即事不济,当死社稷。乙丑,燕兵入,帝自焚。是日,孝孺被执下狱。

先是,成祖发北平,姚广孝以孝孺为托,曰:"城下之日,彼必不降,幸勿杀之。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成祖颔之。至是欲使草诏。召至,悲恸声彻殿陛。成祖降榻,劳曰:"先生毋自苦,予欲法周公辅成王耳。"孝孺曰:"成王安在?"成祖曰:"彼自焚死。"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子?"成祖曰:"国赖长君。"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弟?"成祖曰:"此朕家事。"顾左右授笔札,曰:"诏天下,非先生草不行。"孝孺投笔于地,且哭且骂曰:"死即死耳,诏不行草。"成祖怒,命磔诸市。孝孺慨然就死,时年四十有六。

(选自《明史方孝孺传》,有删改)

注:①扆:官殿内设在门和窗之间的大屏风。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燕兵久顿/大名天暑雨/当不战自疲/今其奏事适至/宜且与报书来回/逾月/使其将士心懈/我谋定势合/进而蹴之/不难矣

B.燕兵久顿大名/天暑雨/当不战自疲/今其奏事适至/宜且与报书/来回逾月/使其将士心懈/我谋定势合/进而蹴之/不难矣

C.燕兵久顿大名/天暑雨/当不战自疲/今其奏事适至/宜且与报书来回/逾月/使其将士心懈/我谋定势合/进而蹴之/不难矣

D.燕兵久顿/大名天暑雨/当不战自疲/今其奏事适至宜/且与报书/来回逾月/使其将士心懈/我谋定势合/进而蹴之/不难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扶丧,即护送灵柩。不同于服丧,后者指长辈或平辈亲属死亡后一段时间带孝表示哀悼。

B.总裁,意思是"汇总裁决其事",后逐步演化为政府、商业组织机构中的一种职位。

C.诏檄,诏书和檄文。檄文,用于晓谕、征召、声讨等的文书,特指声讨敌人或叛逆的文书。

D.降榻,意思是下榻,原指客人来家中住宿,此处指皇帝赏赐座位给臣子以示关爱之情。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方孝孺幼时好学不倦,机警灵敏,每天坚持勤奋读书;成年以后,他曾跟从宋濂学习。宋濂同学中许多闻名人士都比不上他。

B.方孝孺举止端庄重肃,才华出众,因此得到了明太祖和惠帝的重用;惠帝常向他询问国家大事,甚至请他在朝廷上批复奏事。

C.方孝孺力主反抗,终未胜利。燕军起兵之初他曾建议惠帝使用缓兵之计,但没有胜利;燕兵渡江以后,方孝孺仍旧坚持反抗,最终失败。

D.方孝孺忠正耿直,誓死不屈。明成祖请他草拟诏书,方孝孺认为明成祖不应当取代帝位,并连续三次质问他,坚持不拟诏书,最终惹怒了明成祖而被杀害。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8分)

(1)孝孺顾末视文艺,恒以明王道、致太平为已任。(4分)

(2)孝孺力请守京城以待援兵,即事不济,当死社稷。(4分)

14.文中哪些内容能体现方孝孺的才学?请任举三例。(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

塞上梅

王建

天山路傍一株梅,年年花发黄云下。

昭君已殁汉使回,前后征人惟系马。

日夜风吹满陇头,还随陇水东西流。

此花若近长安路,九衢年少无攀处。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天山路傍""黄云下",开门见山点明地点,苍凉的塞上一株梅树,表明白这株梅花树的寂寥与不俗。

B.梅树生长于绝域,其孤独     幽怨之情怀也只有古代的昭君理解,昭君已逝,汉使已回,再也没人理解它了。

C.也为塞上梅没有生长于长安路感到庆幸,否则早被轻薄年少践踏采摘了,这也表达了的高洁志向。

D.这首诗写塞外梅花,遗貌取神,意在言外,虽然没有直接写梅花,却将梅花的神韵形象地传达了出来。

16.请简要赏析诗歌的颈联。(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对于六国灭亡的缘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苏洵在《六国论》中指出六国破灭的缘由是"________________",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提"________________",则足以抵挡秦国。

(2)黄庭坚在《登快阁》中运用阮籍的典故"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诗人的无可奈何、孤独无聊之情。

(3)诸葛亮因其卓越的功绩与高尚的品德被后世人们所称颂,杜甫在《蜀相》中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对诸葛亮赐予了高度评价。

(4)曾子在《论语泰伯》中表达了读书人不能没有远大志向、顽强意志的缘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本题共3小题,11分)

碧绿的树叶中,红艳剔透的石榴花傲慢地挺起腰身,亮出娇美的面庞。放眼望去,那朵朵石榴花,就像簇簇火苗。在蓝天和阳光下,石榴花聚合成熊熊燃烧的火海,摇荡着,呼应着,翻滚着,非常壮丽。古人曾绘写石榴花胜景"日射血珠将滴地,风翻火焰欲烧人"。我立刻感到,这些诗词,描绘的正是眼前这壮丽景象。

文人们对石榴的偏爱,不吝笔墨。有的细致描摹石榴形象,大写特写其仪容。有的诗人透过石榴外表,挖掘其内涵,张扬其精神,"不为深秋能结果,肯于夏半烂生姿",不求结果,但求过程。"翻嫌桃李开何早,独秉灵根放故迟。"不与桃李争艳,独自盛开在另一个季节,不争不抢,不卑不亢。朵朵石榴花,①。

石榴圆润饱满,浆满汁溢的石榴籽甘甜如饴,是甜蜜的果实;众多石榴籽密密实实拥抱在一起,②。石榴的名字可谓琳琅满目,金婴、金庞、沃丹、丹若珍贵的"金"、喜庆的"丹",都给予在石榴身上。火红的石榴,多籽的石榴,甜美的石榴,团结的石榴,或正契合了人们祈愿的生活的样子吧!

18.下列各句中的省略号,和文中省略号作用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在广州的花市上,牡丹、吊钟、菊花、山茶、墨兰春秋冬三季的鲜花都在这里聚齐了。

B.他们不敢大声说话,不敢写信,不敢交伴侣,不敢看书,不敢周济穷人,不敢教人念书写字

C.面对着浩瀚星空,我陷入了遐想,想着想着,我的心里,似乎有一颗种子在生根、发芽

D.辞典可以告知我们好多好多的学问,包括人名、地名、制度、成语、典故的含义。

19.补充出文中空缺处的句子,使上下文语义完整连贯,内容贴切,每处不超过15字。(4分)

20.比方是用跟甲事物有相像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进行简要分析。(4分)

21.下面是山师附中同学李磊给济南市图书馆馆长写的一封信,在语言、规律、格式等方面存在若干问题。请找出四个有问题的地方并做修改。(4分)

敬重的馆长:

您好!

①今日我到贵馆读书,被其别出心裁的外部设计和炫酷的内部场景震慑,"最美图书馆"果真名不虚传。②整体建筑高屋建瓴,阅读大厅宽敞光明,大厅里,有人专注选书,有人悄悄阅读,这真是"书香城市"的最好写照!

③为了提升图书馆的品质,更好地服务读者,我向您提两点建议。

④首先,盼望开展更加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由于读者只有参与图书馆的活动,才能提升自身的素养。

⑤其次,盼望在买书上连续加大投入,由于藏书量的多少是衡量一个图书馆的品质的重要标准。

⑥此致

敬礼!

⑦李磊

2021年9月3日

22.请对下面这段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字(5分)

在2021年的春节晚会上,一首《可可托海的牧羊人》让人回味无穷,但可可托海不是海,也不是湖,它在蒙语中是"蓝色的河湾",哈萨克语是"绿色丛林"。它是一个镇,隶属于新疆阿勒泰地区的富蕴县。可可托海是真正意义上的宝藏,世界级的地质公园、矿藏之乡!这座矿脉拥有全球几乎一半的矿物种类:世界上已知的矿种有140个,三号矿坑独占了86种,并发觉了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中没有的7种稀有元素,稀有金属占到矿山储量的九成以上。这里与世界最闻名的加拿大贝尔尼克湖矿齐名,是全球地质界公认的"自然 地质博物馆",是中外地质学者心目中的"耶路撒冷""麦加"圣地!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依据要求写作。(60分)

曾经,中国人寿命短、体质差,甚至有许多人因吸食鸦片而精神涣散、萎靡不振,被称为"东亚病夫",何其屈辱,让人为国家忧、为民族虑。

随着社会的进展,中国人的健康水平和身体素养不断提升,同时中国人乐观进取、奋力追梦的昂扬姿势带动了中国的崛起,也让世界赞叹。

但我们也不能忽视:每逢开学军训,一群身着绿军装的学子们晕倒、病倒的事不在少数;学校常规体能测试中,视长跑为"噩梦"的亦不在少数;假期,宅在家中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不能自拔者亦不在少数;得意于"丧文化"的戏谑,却不敢鼓起士气扫除"精神雾霾"的亦不在少数

对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思索和熟悉,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CA."更倾向于中国朱大可提出的洪水理论,最不认可美国海洋学家威廉雷恩的说法"错,只是客观陈述了几种假说,没作比较,没有否定哪一个确定哪一个。B"早年间"错,早年间的发觉是发觉"泰坦尼克号"残骸,与"佐证大洪水的存在"无关;D."在英国地质学家的洪水神话讨论失败之后"错,证明没有发生过世界大洪水不能叫"讨论失败",且"方法更多样、科学"无据。

2.D依据"单就这两套理论来说,前者并未对观念全都的深层缘由作出充分解释,而只是以宽泛的方法论倒果为因,因此难免显得空泛,缺乏劝说力;后者则从根本上抹杀了人类的制造力,把神话和神话的创在很大程度上做了割裂,同时对于时间挨次的忽视使其显得片面和生硬。两者虽然可能都有肯定程度的参考意义,但明显都不是最终正解",在材料二中,否定两套理论各有缘由,也并没有确定"深层缘由"就是"大洪水"。故选D。

3.BA.支持材料二中"先民解释未知世界"人把洪水归于上天神灵的惩处B.朱大可理论是材料一众假说中的一种,没有从众多理论中确定或否定哪一个,所以B不能支撑观点。C.印证材料一、二中"世界各地神话中都有大洪水"的内容。D.支持材料二中"不断引人的素材将替代神话的原始面貌,故事的梗概简单遭到破坏而变得模糊难辨,早期的特征也会被减弱乃至消退"的内容。

4.相同点:都是探讨为什么世界各地神话里都有大洪水(只答"神话相像性"不妥),但都没有得出确定的结论.。

不同点:材料一试图从科学(事实)角度讨论,材料二从文化、观念、心理(理论)角度探讨。(意思对即可。相同点2分,不同点2分)

5.利维坦按中认为:远古神话是先民解释未知世界的重要手段。(2分)

英国博物学家赫胥黎认为:远古神话既是传奇,又可能是当时现实生活真实反映(或"当时真的发生过")。(此题必需答出文中"真实"的含义)(2分)

你对远古洪水神话的见解是:远古洪水神话是先民们在洪水爆发后解释自然的神话,是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世界性神话母题),体现了先民对未知世界和超力量的崇拜或恐惊。(答出"普遍存在或神话母题"和"崇拜或恐惊",言之成理即可)(2分)

6.C(3分)综合两则材料可知,葛覃不是隐士,而是战士。去深处取水是由于深处水更洁净,体现了葛覃清高纯净的文人性格。

7.D(3分)A项"《葛覃》充分体现了该流派的典型特色"错,《葛覃》与孙犁早期的风格不同,是晚年孙犁肤浅隽永风格的代表。B项"葛覃也表现出深厚的浪漫气质"错,葛覃青年时期爱写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