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再研究院-2022年韧性指数-平稳一年后柔性面临风险再度上升_第1页
瑞再研究院-2022年韧性指数-平稳一年后柔性面临风险再度上升_第2页
瑞再研究院-2022年韧性指数-平稳一年后柔性面临风险再度上升_第3页
瑞再研究院-2022年韧性指数-平稳一年后柔性面临风险再度上升_第4页
瑞再研究院-2022年韧性指数-平稳一年后柔性面临风险再度上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6月2022年韧性指数:平稳一年后,韧性面临的2瑞再研究院2022年韧性指数2021年,世界经济的宏观经济韧性回升,这归功于新冠疫情后的周期性反弹及同期长期利率上升。2021年,我们的全球“SRI宏观经济韧性指数”比2020年上升了12%至0.50,主要得益于财政空间改善。发达经济体收紧此制约了货币政策的效果。我们预计,全球宏观韧性到今年才会收复2020年新冠疫情造成的损失。周期性经济利好因素将进一步提升财政空间,同时我们预计,2022年的全球宏观经济韧性指数将达到0.53左右(比2021年上升7%),与2019年新冠疫情前的水平相当(0.54),但仍远低于全球金融危机前0.62的水平(2007年)。观经济韧性,人力资本和劳动力市场效率为主要负面因素,尤其是在新兴市场。未来几个月的经济衰退预期表明,政策制定者应着重优化结构性条件,如基础设施、人力资本和不平等,提升趋势增长当前的生活成本危机让不平等问题成为关注焦点。经济冲击通常对最低收入家庭造成最沉重的打击,由此产生不平等结框架以支持更具普惠性的增长。2021年的全球保险韧性回升,主要归功于健康韧性大幅增强,抵消了身故和自然灾害韧性的下降。2021年,“SRI全球综合保险韧性指数”(I-RI)小幅上升至54.3%(2020年:54.2%),但依然低于新冠危机前(54.4%)和金融%)的水平。兴市场和北美洲的降幅居前。自然灾害韧性依然较低,2021障。2021年,健康风险、身故风险和自然灾害风险三者的全球保障缺口总额小幅增加,创下约1.42万亿美元的新纪录(2020年:1.38万亿美元)。2021年,全球健康保障缺口缩小4.3%至7370亿美元,这要归功于保险市场的强劲增长,以及政府加大对疫情相关健康支虽然2022年保险保障仍在强劲增长,但我们预期,政府缩减福利及资产价值下跌将削弱总体保险韧性。通过模拟高通胀对保障缺口可能产生的影响,我们估计2022年的价格上涨可能导致2021年的全球保险保障缺口增加550亿除了计算中国的全国韧性指数和保障缺口之外,我们还计算了2019至2021年中国内地31个省级行政区面临的身故和自然韧性的地区差异性。我们发现,2021年各省之间的身故韧性差异显著,从不足20%到50%以上不等。在31个省份当中,有29个省份的身故韧性相比之下,全国及多数省份的自然灾害韧性指数自2019年来逐年改善。我们发现,北京和上海是2021年韧性最强的省级行2022年韧性指数瑞再研究院32021年的宏观经济韧性有所回升,周期性经济复苏扩大了各国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空间。我们的全球“SRI宏观经济韧性指数”达到0.50,比受疫情冲击最严重的2020年上升12%,但仍低于疫情前(2019年:0.54)和全球金融危机前(2007年:0.62)的水平。管控措施放松及持续政策刺激带来经济活动的强劲反弹,推升财政空间。与此同时,货币政策空间因长期利率上升而获得一定支撑。然而,一些发达经济体的央行认为通胀压力是暂时的,故推迟了货币政策的紧缩进程,因此限制了2021年货币政策空间的充裕程度。初步计算预示,由于经济复苏依然提供一定支撑,2022年的宏观经济韧性将有所改善。不过年初以来,经济展望显著趋弱,经济进一步恶化的风险削弱了全球应对冲击的能力。我们估计,全球宏观经济韧性将收复新冠疫情造成的损失,积极的经济活动和利率上升分别促使财政与货币空间得到改善,预计今年的全球韧性指数将上升7%。倘若明年发生经济冲击,上述增幅将会压降产出短缺今年,全球增长放缓、通胀飙升和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产生的全面影响尚未可知,且仍存在很高的不确定性。例如,应对高通胀的货币政策紧缩可能会引发经济进一步放缓,导致债务成本上升,从而制约各经济体的财政空间。提高宏观经济韧性的重要政策路径是通过优化结构性指标(如基础设施、人力资本及减少不平等)来提高趋势制定政策支持普惠增长的必要性。若基于2020年新冠疫情(即最近期的经济冲击)高峰时的经验,韧性与产出短缺的关系。我们也调查了新兴经济体的上述关系,但韧性与产出不足的关系不太明体的刺激力度要小得多。这意味着,尽管存在产出不足,但货币和财政空间减少幅度比发达市场也要小得多。“sigma2021年韧性指数:增长复苏强劲,但世界经济韧性减弱”,瑞再研究院,2021年6月14日。“sigma2022年第2期–重塑社会契约:保险在减少收入不平等中的作用”,瑞再研究院,2022年5月11日。4瑞再研究院2022年韧性指数受制于增长放缓及通胀高企202120222021年排名2022年排名大利亚123456780.770.720.720.710.700.690.670.670.980.881.000.970.990.970.750.970.040.050.090.050.050.050.070.071.000.661.000.551.001.000.220.270.550.910.300.771.000.610.660.251.000.890.690.760.380.610.920.890.800.970.740.840.840.820.920.801.000.800.290.530.470.880.420.001.000.730.810.871.000.640.880.630.961.000.930.850.770.680.991.000.970.891.000.960.881.000.490.520.790.730.750.720.730.710.750.7114356728兰兰利时90.640.640.640.630.630.600.530.530.980.870.690.891.000.750.710.540.120.110.070.050.050.050.050.050.190.570.380.531.000.640.500.930.980.291.000.480.430.270.400.820.800.071.000.670.540.330.290.641.000.780.780.830.890.780.780.701.000.080.831.000.660.820.670.710.370.951.000.780.920.550.410.370.580.930.820.550.230.850.590.720.480.740.290.700.810.930.810.980.670.680.690.650.640.650.540.569–4斯牙20212223240.500.490.480.460.440.400.370.360.771.000.180.740.000.860.750.130.390.290.050.270.070.470.270.050.220.040.360.000.910.000.010.560.130.190.691.001.000.000.220.330.000.490.940.331.000.000.150.850.310.171.000.000.780.800.000.720.000.471.000.000.780.120.180.340.370.220.730.290.880.300.000.301.000.250.770.790.640.000.310.510.000.350.530.000.800.540.260.860.510.500.560.400.620.420.370.50–3252627282930310.340.330.330.320.260.160.160.440.300.000.200.000.000.000.050.280.550.050.360.270.050.490.240.210.570.380.190.330.400.010.030.780.180.000.030.400.000.000.800.540.360.220.760.690.060.670.000.370.400.140.740.560.670.120.170.020.390.200.080.110.000.000.000.000.620.780.100.850.310.000.780.930.000.830.010.170.850.450.260.310.390.260.160.16其0.500.680.190.290.500.620.510.560.480.530.430.530.580.410.600.760.060.320.490.070.800.170.870.340.810.190.770.340.770.150.720.330.550.290.640.422021年的表格显示截止2021年(或最近可获得数据点)所有成分的未加权分值取总体E-RI评分的三年平均值确定排名,以便尽可能减少各年份间数据修正产生的影响。这意味着,指数分值不一定遵循时间顺序。符号代表2020年到2021年(或最新可获得数据点相对于上个年度)的变动方向。最新数据:2020年的收入不平等、CO排放和经济复杂度;2019年的金融市场发展、劳动力市场效率和银行业背景。2022年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空间根据本年度预期动态计算,因此为暂定数宏观经济韧性:受制于增长放缓及通胀高企2022年韧性指数瑞再研究院5在财政空间大幅改善的驱动下,2021年,世界经济的宏观经济韧性回升,主要归功于新冠危机后的周期性反弹。由2021年全球经济韧性有所回升…于封控措施放松,而刺激政策依然提供支撑,2021年末,我们的“SRI宏观经济韧性指数(E-RI)”比2020年上升12%(从0.46上升至0.50)。发达经济体应对冲击能力的回升力度比新兴经济体强得多(分别上升17%至0.58及5%至0.41)。全球范围的财政空间大幅改善,上升27%至0.68,发达经济体的强劲经济增长是其主因(上升66%至0.60)。新兴经济体2021年财政空间的变化幅度要小得多(上升5%至0.76),因为在2020年疫情高峰期间,新兴经济体财政空间的降低程度远小于发达经济体,因此反弹幅度也更小。4新兴经济体的财政空间分值为0.76,已回升至疫情前和全球金融危机前的水平之上(2019年为0.69;2007年为0.72)。发达经济体的财政空间在去年(0.60)仍低于2019年(0.80)和2007年(0.84)水平。…货币政策空间亦有改善,但发达2021年,由于长期利率上升,所有国家(除土耳其外)均获得更高的货币政策缓冲,市场在收紧货币政策方面有所滞但发达市场的政策空间依然接近枯竭。发达经济体央行普遍认为通胀是暂时性状后。后况,因此在收紧货币政策方面有所滞后,因此制约了在2021年拓宽货币政策空间的力度。然而,金融市场的通胀预期上升,促使2021年发达经济体的长期政府债券名义收益率上扬,使得货币政策空间上升至0.06。2021年,由于央行出于高通胀和美国加息的预期提高了政策利率5,因此新兴经济体的货币政策空间上升29%(至0.32)。我们预期2022年的韧性小幅上相比之下,2022年与2020年非常相似,世界重陷危机,前景存在高度不确定性。升,但增长放缓和利率持续高企将2月份的乌克兰战争引发地缘政治和经济冲击,加剧了通胀和衰退风险。主要经济体的央行被迫将抑通胀放在比促增长更优先的地位,这种取舍有可能将经济推入衰退,即所谓“硬着陆”。然而,基于初步计算,我们预测,随着财政和货币空间持续回升(分别上升9%至0.74及上升48%至0.28),2022年全球韧性将小幅改善至0.53(比2021年上升7%),基本会使全球指数恢复至2019年疫情前的水平。预计今年发达经济体的政策空间将得益于2020年政府和央行的疫情应对措施,预计发达经济体的政策缓冲预期将继续回升。今年,新兴经济体的政策缓冲预计依然高于发达经济体,6但由于这些经济体对其他国家的依赖度更高,因此也面临更高风险。首先,主要经济体(包括美国和中国)的增长放缓有可能降低对新兴经济体商品和服务的外部需求,降幅可能超过当前预期。其次,人们日益担忧美国大幅加息的影响。如果市场对通胀的担忧高于实际经济数据表现,则更可能导致全球融资条件收紧,进而进一步制约新兴经济体。无论是驱动财政空间的经济活动,还是通胀和收益率这两个影响货币政策空间的关键因素,目前都面临很高的不确定性。我们预期,2022年,美联储的政策利率将上升350个基点,而欧洲央行将上调再融资利率175个基点。上述加息措施会对各国的货币政策产生不同影响:美联储上调政策利率将改善美国的货币政策空间,同时对新面影响。新兴经济体在2020年提供的刺激力度较小,原因在于:1)最大的新兴经济体中国迅速采取措施遏制病毒传播,使得2020年大多数时候实现较高程度的“正常”状态,因此较少需要刺激政策;2)新兴经济体受益于采取的宽松货币政策带来的较宽松的国际和美元融资条件。中国和印度除外,这两国受益于美国政策空间增加及更高的政府效率。例如,中国仍受困于封控措施,这动,使得中国央行保持相对宽松。初步计算预示,2022年新兴新兴经济体的财政空间为0.75,而发达经济体为0.73;2022年新兴经济体的货币政策空间计算结果预测为0.36,而发达经济体为0.20。6瑞再研究院2022年韧性指数宏观经济韧性:受制于增长放缓及通胀高企持续加速的货币紧缩事实上已终结了主要经济体正在加速收紧缩货币政策,以应对可能比先前预期更为持久和广泛的通益率状况。胀。7这事实上已终结全球的负名义收益率试验,在经历10多年的金融压制后,终于开始补充各国的货币政策缓冲。然而,如今央行似乎越来越难以操控本国经济实现软着陆,今后12至18个月的衰退风险显著上升。因而,虽然政策缓冲可能在近期得到强化,但相关的经济放缓迹象显示,恢复全球金融危机前的货币政策空间水平的地缘政治的发展有可能严重阻碍未来乌克兰战争及其他地缘政治紧张局势正加剧经济增长的下行压力,同时推高通胀。实际GDP增长率下降和债务成本风险上升可能严重阻碍未来的财政政策空间。新兴市场的宏观韧性水平较低,因此更难抵御经济受到的负面影响;另外,新兴市场更依赖外国投资。这些因素进一步削弱了财政政策空间。8其货币政策空间也更受外部依赖性(如对美元依赖性)的影响。我们预期,依赖与俄罗斯贸易的经济体的韧性将下降,9因为俄罗斯经济前景恶化会通过与之相关的渠道影响到其他国家。全球层面来看,乌克兰战争进一步推升能源和粮食价格,令当前的生活成本危机雪上加霜。低收入家庭尤其缺少吸收价格上涨的缓冲手段,它们受到的打击最沉重。3不平等持续率和总需求,从而进一步拖累经济增长。结构性因素,特别是人力资本和劳动除了周期性因素之外,结构性因素在2022年再度拖累宏观经济韧性(下降1.5%至力市场效率,继续阻碍经济应对冲击0.52)。新兴经济体的结构性指标降幅最大(下降1.5%至0.27),其中保险深度(下降17%至0.17)、人力资本(下降16%至0.17)和劳动力市场效率(下降16%至0.15)大幅下降。发达经济体的结构性宏观经济韧性小幅改善(2022年上升0.8%至0.74),这可归功于CO2排放量减少和银行业情况改善。结构性指标比周期性因素变化更迟缓,发达经济体的指标上升是一个积极信号。不过,上述部分结构性参数公布会有严重时滞。而此类数据在疫情期间可能有所恶化。例如,劳动力市场效率的最新数据时点为2019年。2020年及更新的数据公布后,可能会对韧性产生负面影响。未来前景的不确定性突显出强化结构在当前环境中,不应低估提高宏观经济韧性的重要性。未来几个月经济进一步恶化性的必要性。的风险很高,表明政府不一定能从周期性韧性上升中获益。我们认为,政策制定者应重点关注如何改善结构性指标,如基础设施、人力资本和减少不平等,以提升趋究发现,经济冲击对最低收入家庭的打击最沉重。针对上述不平等结果,人们需要制定政策框架以支持更为普惠性的增长,减少不平等。过去两年的经历提醒人们,切勿排除外来经济冲击的可能性,但强劲可靠的结构性指标水平可以缓冲其负面影响。例如,在去年的sigma2021年韧性指数中,我们发现,在2020年的新冠疫情高峰期间,发达经济体的宏观经济韧性每上升10个百分点,便可减少产出短缺1.5个百“经济和金融风险透视:主要经济体面临通胀性衰退”,瑞再研究院,2022年6月10日。新兴经济体的财政空间较小,因为它们应对价格上涨的手段较少,遭遇的汇率压力更大,总体债务水平较在宏观经济韧性指数中,芬兰的风险敞口最大,因为俄罗斯是芬兰商品第五大进口国。俄罗斯最大的5个贸易伙伴(中国、荷兰、德国、土耳其、韩国)的进口额占俄罗斯出口商品总额的34%,并占俄罗斯出口能源的44%。上述数据来自联合国统计司(2022年5月调取)和经济复杂性观察组织(2022年5月)。注:I-RI注:I-RI是基于对保障缺口的研究,衡量所需保障与可获保障之间的关系。数值区间为0-100%。数值越大,相对于需要的保障越高,韧性越强。由于数据修正或修正后的估计,部分历史数值已更改。对于拉丁美洲,修正后的估计值是基于更广泛的国家样本。保障缺口以约当保费衡量,红色向上箭头代表2020年与2021年相比保障缺口扩大。方法请请参阅sigma2019年第5期,“韧性指数:保险市场和经济的基础指标”。2022年韧性指数瑞再研究院7保险韧性回升,但保障缺口面临通胀和经济放保险业的强劲增长及政府扩大健康支出规模,促使2021年的全球保险韧性改善。全球综合“SRI保险韧性指数”小幅上升至54.3%。我们认为,2022年就业市场压力及健康和身故风险意识增强将继续推动保费强劲增长。但我福利及资产价值下跌将削弱总体保险韧性。2021年,全球健康、身故和自然灾害风险的保险保障缺口名义值上升3%至1.42万亿美元。健康保障缺口有改善迹象,全球缺口缩小4.3%至7370亿美元,但身故和自然灾害保障缺口有所扩大,反映出巨灾损失的增加,同时寿险保障和社会保障福利增速低于北美洲、欧洲新兴市场和亚太新兴市场保障需求的增速。中国财产险深度提升,使2021年亚洲新兴市场的自然灾害韧性上升至6.2%。我们模拟了通胀对保障缺口的影响,预计2022年的通胀将会令2021年的全球保险保障缺口扩大550亿美元,约为总额的3.8%。口201054.82010973202054.2202154.320202021142093.091.992.546277073797.3.2.682.18494.7.3.988.16093.81130147.046.145.734339443367843.646.3267961.643.524.69760.93123014424.524.824.6169216251540.19.4670120743.843.521.6402523.92252598瑞再研究院2022年韧性指数保险韧性回升,但保障缺口面临通胀和经济放缓的风险2021年全球保险韧性改善,但2022/23年仍将承压2021年,所有风险的全球保险韧性均2021年,全球保险韧性有所回升。家庭收入回升及公共健康资金增加促使健康韧有小幅改善,但将在今明两年面临压性上升。2021年,基于三项韧性次级指数的“SRI全球综合保险韧性指数”(I-RI)从力。力2020年的54.2%略升至54.3%。然而,该指数依然低于新冠疫情冲击及全球金融危机前水平。2022年,我们认为风险积聚将令全球保险韧性日益承压。虽然保险保障仍在强劲增长,但我们预期,政府缩减福利及资产价值下跌将削弱保险韧性。随着家庭金融资产减少及社会保障福利滞后于保障需求增长,身故韧性预期将面临压力。我们认为,随着政府减少因疫情对公共卫生系统的支持力度,加上患者弥补推迟的选择性医疗,健康韧性将下降。然而,消费者的风险意识上升将继续成为较长期的有利好因素。我们预测,由于2023年的就业和保险需求可能减少,未来12至18个月会有更高的衰退风险。我们预期,2022年全球保障缺口将扩2021年,尽管总体韧性指数上升,全球健康、身故和自然灾害风险的合并保障缺大。大口仍增至1.42万亿美元。2021年身故和自然灾害保障缺口合计扩大740亿美元,健康保障缺口的缩小也难以抵消这一缺口的扩大。新兴市场占全球缺口总额的59%:EMEA新兴市场、亚太新兴市场和拉丁美洲的缺口合计为8310亿美元。我们预计,由于宏观经济和气候风险相关的挑战,包括今年的高通胀影响,2022年和2023年的全球保障缺口总额将扩大(参阅“高通胀令保障缺口恶化,欧洲尤甚”)。提升保障的关键2021年健康韧性指数提高到92.5%,2021年的健康韧性指数上升0.7个百分点至92.5%,接近2010年93%的数值。全球接近2010年93%的分值。健康保障缺口缩小4.3%至7370亿美元。强劲的健康险增长、政府加大努力覆盖疫情相关的健康支出及选择性医疗减少导致2021年承压的自费健康开支下降。全球范围均有改善,但亚太新兴市场、拉丁美洲和欧洲新兴市场改善最为显著。新兴市场约占2021年全球健康保障缺口的60%,而亚太新兴市场单独占总额的40%以上。健康韧性分值较低或卫生基础设施较薄弱,并且医疗支出自付比例较高的经济体也是最的紧急情况冲击的地区。我们预计2022年的健康韧性将下降。2022年,我们预期健康韧性将下降,公共预算承压,导致政府的公共卫生资金减少,并且选择性医疗大幅回升。通胀上升和宏观经济环境趋弱对2022年的全球健康韧性构成进一步的下行风险。我们预期消费者购买力下降,健康险可提供的家庭保障减少,特别是在医疗属于就业福利的情况下更是如此。然而,疫情提升了风险意识及健康险需求。我们的最新估计发现,2020年和2021年新兴市场健康险实际保费均增长9%以上。我们预计上述增幅将部分抵消全球健康韧性的预期下降。平价健康险应发挥重要作用,有助于提升保障水平,减少金融风险,改善总体健康韧性。故韧性依然较低全球身故保障缺口扩大至4330亿美2021年全球身故韧性继续下降,全球身故保障缺口扩大将近10%至4330亿美依然占主导。元,亚洲新兴市场、欧洲和北美洲增幅领先。因此,全球“SRI身故韧性指数”为45.7%。这意味着,倘若家庭收入支柱过早身故,可用于支持赡养家庭成员财务需要(工资替代和家庭债务)的家庭资产短缺54%。资产可以有多种形式,包括人寿保险、社会保障生存金、家庭储蓄等。在亚洲新兴市场,由于保障需求增加,而寿险的保额基本持平,同时家庭债务上升,中国的保障缺口上升约20%至795亿美元(参见“中国省级保险韧性分析”)。北美洲的寿险保障及社会保障福利的增速低于保障需求的增速。保险韧性回升,但保障缺口面临通胀和经济放缓的风险2022年韧性指数瑞再研究院9我们预期,2022年的身故韧性将,保障缺口料将扩大。我们预期,2022年的身故韧性将进一步恶化,保障缺口将进一步扩大。受疫情后风险意识增长的支持,寿险持续强劲增长,但可获得的其他保障正在减少。新冠疫情经历提升了身故保障对许多家庭的重要性;保险公司可灵活调整赔付以适应高通胀环境。瑞士再保险开展的调查显示,疫情促使消费者考虑购买新的寿险或增加原有寿险,特别是占全球身故保障缺口约62%的新兴市场。10然而,高通胀及金融市场动荡正侵蚀家庭可用的资产和储蓄。由于许多经济体的政府财政捉襟见肘,身故抚恤可能滞后于保障需求。自然灾害韧性依然较低,将近75%EMEA发达市场和北美洲抵御自然EMEA发达市场和北美洲发生洪水(这些灾害通常较少投保)的频率上升,促使2021年自然灾害韧性降低。2021年,全球“SRI自然灾害韧性指数”依然处在25%左右低1指数分值反映出商业保险覆盖的风灾、洪水和地震风险造成的模型年度预期损失的程度。这意味着,2021年全球经济面临的自然灾害风险敞口只有25%投保或被保障,即75%的全球风险敞口未获保障。2021年,全球自然灾害保障缺口超过2500济体按国家来看,丹麦、法国、新西兰、澳大利亚和英国的自然灾害保障程度最高。按地区来看,EMEA发达市场的韧性最强,随后是北美洲,反映出上述地区具备较为充足的商业保险及全国性灾害保障部门,以帮助企业和住宅业主应对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不过,这两个地区的指数均略低于2020年,主要原因是单一洪水事件或热带气旋引发的洪水事件的发生频率均有上升。洪水风险通常较少投保,从而对韧性产生更大影响。12拉丁美洲分值最低(6.1%),意味着该地区约94%的自然灾害损失未投保。在中国的带动下,亚太新兴市场的自然灾害韧性指数持续改善。我们认为,自然灾害保障意识增强及中国各省保险公司与政府的共同努力正产生积极效“瑞士再保险2022年全球新冠疫情消费者调查”,瑞再研究院,2022年5月31日。和洪水)的模型风险敞口。sigma2022年第1期,“2021年的自然灾害:洪水泛滥,瑞再研究院”,2022年3月30日。10瑞再研究院2022年韧性指数保险韧性回升,但保障缺口面临通胀和经济放缓的风险保障缺口,10亿美元120.930.2465064000.9保障缺口,10亿美元.669760.55.53尤甚高通胀损害家庭的金融资产,降低购通胀上升通常会对家庭金融资产的价值产生负面影响,其中包括保险保障,特别是保单签订时便已确定给付的身故风险。物价飙升也会降低家庭购买力,增加家庭的碍家庭购买更多保险或利用其他工具改善保障缺口。我们模拟了当前的通胀飙升对保险韧我们模拟了通胀飙升的影响,以了解高通胀对保险保障缺口的影响。结果显示,如果其他因素保持恒定,近期的高通胀会严重加剧家庭的脆弱性。为定量分析上述影响,我们首先按2018至2020年期间的平均通胀率(间接代表家庭通胀预期),对2021年的保障缺口数字进行折现;再应用2022年的预测通胀率,模拟它对2021年各地区保障缺口的影响;最终计算两个模拟数字之间的差异,估计通胀危机前后价格上涨的影响。遭遇高通胀的地区正在经历保障缺口我们的结果表明,通胀上升将令2021年的保障缺口扩大550亿美元(3.8%)(参见表4)。如果不包含中国(因其通胀压力较轻),2021年全球保险保障缺口可能会比2021年的水平高5.1%。遭遇高通胀的地区影响最大,比如欧洲新兴市场(2022年CPI预测:13.3%,而2018-2020年为3.8%)和欧洲发达市场(2022年CPI预测:6.9%,2021年为1.1%)。这些地区的保障缺口分别将扩大8.9%和5.7%。对于CPI通胀率保持稳定的市场,如亚洲新兴市场(除中国外)(2022年CPI预测:5.0%,而2018-2020年为3.5%)和中国(2.3%,2021年为2.5%),我们观察到保障缺口所受影响要小得多(分别为+1.5%和-0.21%)。保险韧性回升,但保障缺口面临通胀和经济放缓的风险2022年韧性指数瑞再研究院11升对保险保障缺口的影响2021保障缺口2021保障缺口55.23.8%国外)60.760.0–0.7–0.2%注:*危机前通胀率是指2018-2020年期间的CPI平均增长率;危机后则应用了2022年的高通胀变化。升导致保障缺口增大乌克兰战争和新冠疫情对经济造成冲击。我们预期,这将会加剧全球范围的不平等。今年,针对收入不平等的sigma研究模拟了不平等加剧对发达经济体保险保障缺口的影响。13结果显示,相较于不平等保持在1990年水平的情况,2019年自然灾害不平等加剧而上升了2.5%。倘若不平等状况不变,这相当于增加47亿费(自然灾害保障缺口)。我们还对身故保障缺口受到的影响进行了建模。结果显示,2019年发达市场的身故保障缺口将会比1990年后不平等不变的情形扩大相当于146亿美元的保费)。保险业和公共部门均应发挥作用,且应共同协作,转移个人面临的风险,应对上述挑战。公共部门的风险转移机制包括社会保障体系及公共灾害援助,担当“最后保险人”。商业保险可与政策制定者合作,提供风险转移方面的公私合作,并可通过促进完善监管框架,推动产品和渠道领域的创新,扩大保险保障的服务和覆盖范围。乌克兰战争已经让粮食安全成为一项重大挑战。在这一方面,公私合作的农业支持作用。险转移政策矩阵险转移利项目作;最后保险人(如车、传染病大流行风险)化渠道提供监管支持障缴款;通过社会保障(健转移风险住税收优惠;道的监管支持;财富税;房产税;怖主义风险的商业场风险的政策保险业和公共部门均应发挥作用,应收入不平等加剧会对保险韧性产生不移2022年第3期,“2021年的自然灾害:洪水泛滥”,瑞再研究院,2022年3月30日。12瑞再研究院2022年韧性指数治区和直辖市在经济发展与社会结构方面存在显著差异。14除了计算中国的全国身故和自然灾害韧性之外,我们还进一步将该研究方法拓展到中国的省份层面,评估了2019年至2021年。我们发现,2021年各省份之间的身故韧性存在显著差异,从不足20%到50%以上不等。31个省份当中,有29个省份过去三年的身故韧性持续下降。相比之下,全国及各个省份的自然灾害韧性指数自2019年后逐年改善。北京和上海的身故和自。我们将发表该项研究的完整报告。身故韧性:中国各地区均面临挑战2021年,中国大多数省份的身故。2020年,中国的身故保障缺口同比扩大14%至656亿美元,2021年再增21%至795亿美元。原因包括:寿险保障几乎零增长;家庭债务稳步增长;疫情期间家庭收入增长放缓,但仍实现正增长。缺口扩大导致中国的“身故韧性指数”(M-RI)从2020年的35.8%下降至2021年末的32.9%。这意味着,在2021年,倘若主要家庭支柱过早身故,可用于支持抚养家庭成员财务需求的家庭资产短缺约67%。中国31个省份中的29个呈现相同趋势,反映出2021年身故韧性普遍降低。我们还发现,全部省份M-RI的中位数水平低于全国水平,表明中国大多数省份的身故韧性低于全国M-RI。2021年,18个省份(占全部省份的58%)的M-RI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各省情况来看,身故韧性存在重大差异。西藏、新疆、青海等省份的M-RI分值低于20%,而北京、江苏和上海等省份则高于50%(参见表6)。这反映出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从而对收入增长、家庭财力、社会支持及寿险拥有率产生影响。总体而言,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省份身故韧性也较低。然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省份的M-RI排名也不一定等同于其人均GDP的排名。例如,福建和广东两省的经济发展水平(按人均GDP)在中国分别排名第4和第7位,但由于不同的驱动因素,它们的身故韧性则分别排名第16和第13位。两省的人均收入相对较高,推升了家庭支柱身故后家庭未来的财务需求。然而,由于劳动人口较为年轻,广东非保险金融资产占可用的寿险占可用资产总额的比例相对较低(38%)。16其他非财务因素,如各省的人口结构、含需抚养者的家庭数量及收入分配,也会对韧性水平产生影响。17为简便起见,我们使用“省份”作为通称指代中国的这个地区级别。我们将省级层面的各个输入变量及更细致的数据用于省级身故保障缺口模型。具体来讲,我们通过从事不同就业类别的城镇职工总数和居住于的总收入来计算收入,并通过央行资产负债表中的未偿还家庭贷款来计算债务总额。广东劳动人口的平均年龄为36.7岁(全国平均年龄为38.4岁),2018年在全国排名倒数第5位,仅次于新疆、海南、贵州和西藏。资料来源:/a/438728309_119778根据银保监会的数据,2021年福建的人寿健康险深度为2.1%,而全国平均为2.8%。人口因素也会影响家庭的身故风险韧性。例如,年轻家庭的身故韧性通常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群体,因为他们一般积累资产/储蓄较少,可替代收入年数较多。2022年韧性指数瑞再研究院13>39、宁夏、山东、山西、浙江、广东33–3936中海南、安徽、河南125低青海、新疆、西藏<2233韧性指数的大小,将省份分成五组。资料来源:瑞再研究院、黑龙江、河北、天津治区/直辖市高45比例低于亚洲发达市场(66%)和主要亚洲新兴市场(53%)。182021年,中国的寿险深中国的身故韧性方面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2019年以来,中国的全国自然灾害韧。2021年,中国的全国自然灾害韧性指数从2020年的8.1%和2019年的7.6%上升至2021年的9.0%,尽管在此期间受到了2021年7月河南省严重洪灾的影响。19中国自然灾害韧性上升,也促使亚洲新兴市场的自然灾害韧性从2000年的5.8%上升至2021年的6.2%。中国的韧性改善反映出非寿险市场的发展。在监管措施及自然灾害保障意识增强的利好刺激下,商业财产险稳步增长。政府和保险公司等利益相关方共同努力改善预防服务(如早期预警系统),也是重要的促进因素。例如在2021年的河南洪灾中,线上定损系统为理赔流程提供帮助,保险公司主动提供早期预警和洪灾救援。20中国的自然灾害韧性指数各省自然灾害韧性指数中位数达市场,平均比率包括日本(63%)、韩国(74%)、新加坡(65%)和香港(64%);亚洲新兴市场的38%)和印度(37%)。2022年第1期,“2021年的自然灾害:洪水泛滥”,瑞再研究院,2022年3月30日。“河南洪水的保险赔付创历史记录”,《中国金融时报》,2021年8月。14瑞再研究院2022年韧性指数中国省级保险韧性分析各省指数的中位数较低,表明大多数省份的韧性低于中国的总体韧北京市和上海市的自然灾害韧性指中部省份亟需提高风险意识和韧性2019-2021年,各省自然灾害韧性指数的中位数均低于全国水平(参见图1)。这表明,许多省份针对该风险的韧性仍低于中国总体水平。然而,各省中位数与全国N-RI的差距正在缩小,从2019年的1.63个百分点降至2021年的0.95个百分点。这说。我们的模型表明,北京和上海是2021年自然灾害韧性最强的直辖市,两者的指数均值相对较高的省份仍有空间提高自身韧性,比如与保险业开展公私合作,推广省级划等。河南、贵州、安徽、江西等中国的中部省份韧性大多相对较低,这可能是因为其保险市场相对欠发达,以及相比沿海地区,它们较少遭遇季节性自然灾害风险,从而导致其自然灾害风险意识相对较低。例如,河南省是中国的重要交通枢纽,其省会城市常住人口超过1000万,且存在交通密集的特征。2021年,河南遭遇严重洪灾,尽管使用了灾害预警系统,仍造成超过19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21由于气候变化影响自然灾害的严重程度和发生频率,各利益相关方需要立即采取行动,提升上述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