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副嗜血杆菌病控制_第1页
猪副嗜血杆菌病控制_第2页
猪副嗜血杆菌病控制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猪副嗜血杆菌病控制近年来,随着免疫抑制性疾病一一蓝耳病、圆环病毒病等对猪群不同程度的侵袭,再加上大部分猪场的另一免疫抑制性疾病——支原体病的“助纣为虐”,使猪群的免疫力、抵抗力严重下降,疾病的混合感染现象十分普遍,在技术服务中我们发现猪副嗜血杆菌病常作为继发、并发感染出现在一些猪场的保育舍和生长舍中,使猪群的死淘率大大增加,给猪场造成巨大损失。下面谈谈对此病的认识和控制方法,供各位同仁参考。猪副嗜血杆菌病的一些主要特性猪副嗜血杆菌病又称多发性纤维素性浆膜炎和关节炎,也称革拉瑟氏病。副嗜血杆菌属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形态多变,有15个以上血清型,其中血清型5、4、13最为常见(占70%以上)。该菌生长时严格需要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一般条件下难以分离和培养,尤其是应用抗生素治疗过病猪的病料,因而给该病的诊断带来困难。据报道,猪副嗜血杆菌病的真实发病率可能为实际确诊的10倍之多。该菌属于条件性细菌,饲养环境不良时该病多发。断奶、转群、混群或运输也是常见的诱因。猪副嗜血杆菌病在当前的一些表现猪副嗜血杆菌只感染猪,可以影响从2周龄到4月龄的青年猪,主要在断奶前后和保育阶段发病,通常见于5〜8周龄的猪,发病率一般在10%〜15%,严重时死亡率可达50%。2.2急性病例,往往首先发生于膘情良好的猪,病猪发热(40.5°C〜42.0°C),精神沉郁,食欲下降,呼吸困难,腹式呼吸,皮肤发红或苍白,耳梢发紫,眼睑皮下水肿,行走缓慢或不愿站立,腕关节、跗关节肿大,共济失调,临死前侧卧或四肢呈划水样。有时会无明显症状突然死亡。慢性病例多见于保育猪,主要是食欲下降,咳嗽,呼吸困难,被毛粗乱,四肢无力或跛行,生长不良,直至衰竭而死亡。猪群如存在其它呼吸道疾病,如支原体肺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圆环病毒病、猪流感、伪狂犬病和猪呼吸道冠状病毒感染时,猪副嗜血杆菌病的危害会加大,会加剧生产中保育舍的PMWS(仔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的临床表现。造成疾病流行的原因分析在肺炎中,猪副嗜血杆菌被假定为一种随机入侵的次要病原,是一种典行的“机会主义”病原,只在与其它病毒或细菌协同时引发疾病。近年来,从患肺炎的猪中分离出猪副嗜血杆菌的比率越来越高,这与支原体肺炎的日趋流行有关,也与病毒性肺炎的日趋流行有关。这些病毒主要有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圆环病毒猪流感病毒和猪呼吸道冠状病毒。猪副嗜血杆菌与支原体结合在一起,患PRRS(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肺的检出率为51.2%。猪副嗜血杆菌病的防治措施猪副嗜血杆菌的敏感药物的药敏试验中在国内少有报道,但从实际应用效果反应来看,氟甲砜霉素、头孢菌素、阿莫西林、氨苄青霉素、喹诺酮类、庆大霉素及增效磺胺等有一定治疗效果,大多数菌株对红霉素、氨基苷类和林可霉素有抵抗力。猪副嗜血杆菌病的防治要点抗生素治疗严重的猪副嗜血杆菌病效果不理想,一旦临床症状已经出现,应立即采用口服之外的方式,应用大剂量上述敏感抗生素对发病猪进行注射治疗,每6〜8小时用药一次,同时对全群其它猪进行预防。该病的治疗效果不好,在猪场的生产实践中,预防该病的暴发才是上策,由于该病通常是作为继发或并发感染才发生的,常伴有支原体的混合感染。在饲料中添加科学的药物组合是预防该病的重要手段。如在仔猪断奶后饲料中添加支原净100毫克/千克+金霉素300毫克/千克+阿莫西林250毫克/千克;或支原净100毫克/千克+氟甲砜霉素80毫克/千克。免疫:在猪副嗜血杆菌病严重的猪场,必要时可对猪群进行免疫,由于该病的血清型多,商品苗效果不确定,自家苗有一定预防效果;没条件的也可选用猪副嗜血杆菌多价灭活苗进行免疫;初免猪产前40天一免,产前20天二免。经免猪产前30天免疫一次即可。受该病严重威胁的猪场,小猪也要进行免疫,根据猪场发病日龄推断免疫时间,仔猪免疫一般安排在7日龄到30日龄内进行,每次1毫升,最好一免后过15天再重复免疫一次,二免距发病时间要有10天以上间隔消除诱因,加强饲养管理与环境消毒,减少各种应激,在疾病流行期间有条件的猪场仔猪断奶时可暂不混群,对混群的一定要严格把关,把病猪集中隔离在同一猪舍,对断奶后保育猪“分级饲养”,这样也可减少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圆环病毒病在猪群中的传播。注意保温和温差的变化。在猪群断奶、转群、混群或运输前后可在饮水中加一些抗应激的药物如维生素C等,同时在料中添加以上推荐药物组合可有效防止该病的发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