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田野考古学课程笔记_第1页
2023年田野考古学课程笔记_第2页
2023年田野考古学课程笔记_第3页
2023年田野考古学课程笔记_第4页
2023年田野考古学课程笔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田野考古学之定位一、学科诞生的标志发掘是田野考古的核心内容,是考古学诞生的标志,是考古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标志。能否独立主持、科学完毕田野发掘、资料整理和报告编写工作,是界定是非考古学家的标准。田野考古的基本内容:田野发掘、资料整理和田野考古报告的整理考古学科的界线越来越模糊,运用考古文献来研究问题二、学科发展的基础材料基础获得考古学研究的材料,遗存是通过发掘获得。从考古材料出发,被考古材料牵着鼻子走,以材料为基础。例子:张忠培:60年来,中国考古学的巨大变化:考古材料,考古发现的积累速度与规模已远远超越了考古研究的速度与限度田野发掘材料的爆炸性增长,研究滞后于考古材料的发现实证基础考古发掘对解决学术问题的争论仰韶文化与山东历城城子崖龙山文化的早晚河南安阳后岗小屯殷墟商文化30年代梁思永先生发掘安阳后冈三叠层,从主线上解决了“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的早晚问题。安特生“仰韶文化西来说”—中国文化西来说40年代,夏鼐在甘肃宁定阳洼湾进行田野考古发掘,主线上否认了安特生提出的中国文化西来说的理论。在齐家文化的墓葬填土中发现两块典型仰韶文化的彩陶片。得出仰韶文化早于齐家文化。理论基础考古学许多理论的形成是从田野发掘中得来的。理论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考古学基础理论——考古地层学、考古类型学中国考古学理论体系的形成,是建立在田野考古学不断科学化和蓬勃发展基础之上的。(考古学文化定名理论、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理论、文明发生发展道路理论是中国考古学的核心)四、学科交叉前沿埋藏地下的遗存进行田野考古发掘,与地质学、地理学、环境学、测绘学所有遗存都是以物质形式存在。因此许多用来进行鉴定和检测的仪器设备都有也许运用考古学中。自然遗存对考古学以外的学科提供研究材料文化现象对许多人文学科有研究,蕴含多方面的文化内容技术手段五、公众关注的热点电视传媒关注的热点节目之一社会成功人士对考古工地和文物库房产生浓厚爱好“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受民众关注以社会大众为服务对象的《公众考古学》出现田野考古学简史解放前田野考古发掘工作举要与阶段划分解放前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田野考古工作192023,安特生在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遗址的发掘时间、地点、人物、内容、意义(打破两个治学传统:史学和金石学,获取科学的研究古代人类历史的材料);1926年李济对山西夏县西阴村遗址的发掘中国学者独立开展田野考古发掘的第一人;1928年,吴金鼎在山东发现城子崖遗址我国学者第一次独立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后经发掘发现命名了“龙山文化”;1928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队殷墟的发掘所长傅斯年组建考古学组,并选定在殷墟发掘。考古所所长李济主持。我国政府学术机构第一次独立积极进行的考古发掘;1929年裴文中对北京周口店遗址的发掘,发现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随后又发现大批石制品和人类用火遗迹。把中国的历史提前了数十万年。1931年梁思永对安阳后岗遗址的发掘第一次按土质土色划分地层,科学的田野考古发掘方法三叠层的发现,解决了小屯、龙山、仰韶三种文化的年代早晚关系中国田野考古学的科学化,地层学之父,揭示考古学的层位关系,为考古学年代学的建立奠定基础。1934年出版了我国第一部田野考古报告《城子崖》1945年夏鼐对甘肃宁定阳洼湾遗址的发掘对梁思永先生土质土色划分地层的科学方法的应用考古学年代学理论:墓葬填土的遗物,要早于墓葬里的随葬品,早于墓葬的形成年代。在一座齐家文化的……,拟定仰韶早于齐家,纠正安特生关于甘肃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分期错误,为建立黄河流域有关新石器时代的年代序列打下基础。1948年,苏秉琦发表《斗鸡台沟东区墓葬》报告初次将考古学地层学和类型学相结合的成功范例中国考古类型学之父;构建中国考古学学科理论“苏秉琦理论”九个事件、九个人物两个阶段的划分前一阶段,1921——1931年,按深度计层发掘,地质地层学后一阶段,1931——1948年,按土质土色发掘,考古地层学,可以对的把握堆积之间的关系。形成科学的考古地层学理论。新中国成立后田野考古工作取得的新进展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体制建设和队伍建设设立文化部下文物局、中科院下考古所建立了田野考古工作的审批体制1952年,北大设考古专业1952—1955年,举办四届考古培训班1959年编写《考古学基础》,关于田野考古学的指导书目二十世纪后三十年的规范化和快速发展规范化1984年,举办全国田野考古工作领队培训班,颁发领队证书。1984年,颁布《田野考古工作规程(实行)》这两个措施,推动了全国田野考古工作的规范化,使田野考古工作的质量进一步提高。快速发展其他大学陆续开设考古学专业;苏秉琦提出“考古区系类型理论”之后,各地区田野考古学的课题意识和学术意识得到加强,建立各地区的文化序列,从而推动考古学科的发展;国家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为田野考古的繁荣带来了新的机遇,调查、发掘遗址的数量和规模都有空前的扩大;专门讨论田野考古学理论、方法和技术的论著不断出现,推动了考古学方法论的建设和学科自身体系的建设。编写出版了有关田野考古学方面的工具书和教材《工农考古知识》、《田野考古工作手册》《田野考古学》二十世纪后期的多学科参与和数字化趋势高科技手段被引入田野考古和研究工作中:物理勘探、化学勘探、航空考古勘察、碳十四测年、孢粉分析、灰像法分析、岩相分析、金相分析、微痕分析、中子活化分析、人骨鉴定、人种研究、考古DNA分析等。多学科交叉更加多样考古工地成了多学科研究的平台;考古工地成为文物保护和展示的实验场(对考古发掘的遗迹遗物的发掘和收集外,对遗迹的保护,不仅要研究也要保护)数字化趋势更加明显运用GIS开发推广田野考古计算机管理系统分析考古材料运用互联网公布和传递考古材料使用电子全站仪测绘和记录考古材料电脑、数码相机、录像机的使用考古学的记录和分析手段已跨入了数字化时代田野考古学规定专业素质的规定美国1979年《考古学基础》:应是一个理论科学家,站在哲学研究的高度应是一个方法论专家,为达成理论研究上的目的,规定研究所采用的技术和手段应是一个有动手能力的技师,具有发掘和整理的技术、技能,可以独立开盏工作应是一个称职的行政管理人员,具有统筹安排和管理考古工地的协调能力应是文化遗产的守护者,文物保护的先锋(对的结识考古研究和文物保护的关系)文物保护也是考古工作者的义务和不可推卸的责任考古学研究的对象是遗存(历史上遗留下来的物质存在),考古学家以考古遗存为研究材料。考古学家透物见人。这些物质材料是古人留给我们的财富,是古人的遗存。考古学研究和文化遗产保护,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从考古学角度讲,“遗存”是考古研究所凭借的“材料”,仅从“材料”这个层面上看,它自然不会得到应有的重视和保护,重要性自然也无法与研究的结论相比。但是,当我们开始结识到考古学所研究的“遗存”不仅是学术研究所凭借的“材料”,并且还是历史留给我们的“财富”的时候,“遗存”自然成为了“遗产”。是“材料”还是“财富”,结识大不相同。从“遗存”到“遗产”,对待方式决然有别。既然是“遗产”,当然就应当保护好、爱惜好、传承好。考古学家当然应当是文物保护的先锋。行业部门规定国家文物局颁发《田野考古工作规程》,共八章,(总则、考古调查、考古发掘单位和领队职责、考古发掘、发展资料整理、发掘成果刊布、发掘资料管理、附则)附录表格颁发考古发掘领队证书中科院考古研究所《考古工作手册》《田野考古学》培养单位的规定十六字方针:艰苦奋斗、实事求是、严谨认真、活跃思想田野考古学内容知识内容四个阶段说准备阶段野外工作资料整理报告编写三个过程说考古发掘资料整理编写报告六个部分说理论方法、考古调查、考古发掘、考古技术、资料整理、报告编写最重要的三部分准备阶段查阅田野工作对象的有关资料,并对其发现历史、保存状况、学术价值进行认真的研究;对工作地点的交通、住宿、气候、雇工等工作条件进行了解;制定工作计划。对田野工作的时间、位置、人员、方式、规模、经费、备品,以及考古资料的整理、出版、收藏、保护等作出具体计划;办理审批手续,取得主管部门的批准和批准;筹集经费,组建队伍。工作队人员多少视工作规模和工作复杂限度而定;准备所需的工作物品。涉及测绘工具、摄像设备、记录工具、探查工具、发掘工具、采样用品、生活用品、食宿用品等等。做好行政事务工作,取得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土地所有者和本地群众的支持与帮助。野外工作的重要内容野外工作的重要内容一般为考古调查、考古发掘或考古清理调查是在基本不破坏缘由遗存的情况下,对遗存进行考察、记录,有选择地发掘、清理不发掘是对文化遗产最佳的保护。针对问题,有目的有方向的小规模发掘。抢救性发掘。2、野外条件较差、生活、工作、卫生条件有限,应当充足做好准备。整理资料和编写报告野外工作结束后进行,一般由发掘者主持完毕。整理资料是对采集、调查或发掘出土遗存进行的室内整理和研究工作。核查文字记录、图纸、标签学科交叉编写报告是在整理研究的基础上以文字、线图、照片等综合形式对田野考古工作收获进行著述式的报告,从而形成考古文献。是田野考古工作的最后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只有报告发表了,田野考古工作才干真正结束。第二章田野考古学基本理论研究拟定考古学遗存的时空关系的地层学与类型学是考古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地层学定义、任务及术语地层学又称层位学,是关于区分遗迹诸堆积并拟定其先后顺序的学说,也是科学地获取考古学资料的理论基础。最早来自于地质学的地层学,但不同于地质学的地层学。安特生:按照深度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