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活世界”理论论述海德格尔对胡塞尔的影响,外国哲学论文_第1页
从“生活世界”理论论述海德格尔对胡塞尔的影响,外国哲学论文_第2页
从“生活世界”理论论述海德格尔对胡塞尔的影响,外国哲学论文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生活世界〞理论论述海德格尔对胡塞尔的影响,外国哲学论文海德格尔早期弗莱堡时期(1919-1923)的核心概念是实际生活经验(faktischeLeb-enserfahrung),生活世界是其内蕴的一个根本性的问题。那么,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论与海德格尔的实际生活经历体验思想究竟是谁先影响了谁呢?本文试图对这一问题提供一个解答。一外表上看起来,这个问题很简单:海德格尔是在1919-1923年早期弗莱堡时期提出实际生活经历体验思想的,而胡塞尔是在1936年发表的(欧洲科学危机和超验现象学〕(下面简称(危机〕)中才把生活世界正式作为现象学哲学的一个专门的论题提出来加以讨论的,然后开场在他的超越论现象学中居于中心地位,所以很显然我们只能讲海德格尔先影响了胡塞尔,导致了后者在思路和主题方面的变化。但是,如下两个方面使得问题变得复杂了:首先,生活世界这个词本身早在胡塞尔1917和1919年的手稿、1924和1925年的出版物中就已经出现了。在他逝世后发表的文献中,早在1918-1920年这段时间内人们可就能够发现生活世界这个术语了。而海德格尔在1919/1920年所作的现象学的基本问题讲座中提到了在其特定形式中的统一的生活世界、实际的生活世界和它的丰富性、被遭遇的生活世界、可经历体验的生活世界、在其本己的形式中显示本身的生活世界、生活世界的块片、非科学地显明本身的生活世界、宗教的、艺术的、政治的生活世界,生活世界之理论上的可表示出性,并将周围世界、公共世界和自我世界统称为生活世界,称实际的东西就是流向生活世界的生活,指出实际生活总是在一个生活世界之中发现本身,生活世界出自或建基于相关个体的自我生活的构造和流动倾向,它总是在自我的一个经历体验中被生活,自我世界在不同的生活世界中是可遭遇的,生活世界先于科学的任何形式而现行被给予的,科学倾向的内容和形式都来自于生活世界,是对生活世界的去生活化。①另外,在1921/22冬季学期讲的对亚里士多德的现象学解释:现象学研究导论中,海德格尔提到了希腊人的生活世界之中、某种生活世界的可模糊性、那些实际上的、历史事件的境遇关联及生活世界和作为生活世界中的工作的文化创造,他谈到科学总是从某种生活世界中提升出来的,谈到在各种各样的生活世界中的实际存在,并在讲座中强调了生活与世界的主题。②其次,事实上,早于上世纪20年代,胡塞尔就已经开场交替地使用与生活世界密切相关的一些概念,如自然的世界概念、自然的或直接的经历体验世界、自然的或者单纯的经历体验世界。比方,在1910-1911年以题为(现象学的基本问题〕的讲座中,他已经使用了这些概念。后来,在1925-1928年的讲座现象学心理学、1926-1927年的讲座现象学哲学导言和1927年的(自然与精神〕以及1929年的晚期着作(形式的和先验的逻辑〕中,胡塞尔一直都把这些概念作为重要的哲学问题加以讨论。以致于莫汉蒂(Mohanty)以为,在(危机〕之前很久,胡塞尔就已经有了这个概念。这能够追溯到胡塞尔思想发展的哥廷根时期(1900-1906年),甚至于(算数哲学〕(1891年)。斯特略克尔则讲,胡塞尔将生活世界主题化,阐述生活世界本体论,乃是一个现象学运动,它从一开场就由追问科学及其基础的问题所支配。梯斯森(Tieszen)在一篇文章中也指出,像在(危机〕中那样查明生活世界的形式和最一般的特征这个工作,胡塞尔早在他1898年的手稿中就有了。科克尔曼斯的研究也表示清楚:胡塞尔(危机〕中表示出的生活世界思想其实只是他更早的有关一般世界研究的逻辑成果。在1913年之前,胡塞尔已经就世界问题进行过研究,尽管在那时世界本身还没有被当做一个主题。此后,胡塞尔在(第一哲学〕、(笛卡尔式的沉思〕以及一些其他着作和手稿中都论及世界问题。因而(危机〕中所阐述的相关思想应当被看作是它们的适当综合,并且在(现象学心理学〕中曾初次做过简明扼要的概括。③以上这两个方面表示清楚,固然海德格尔究竟能否直接从胡塞尔那里采用了生活世界这个术语还是很难确定的,但是胡塞尔关于生活世界及其相关概念的阐述影响到海德格尔的实际生活经历体验思想,显然不仅在思想上是可能的,而且在时间上也是可能的。事实也证明,1909年海德格尔就开场研读胡塞尔的(逻辑研究〕。其博士论文和教职论文都明显地带有胡塞尔现象学的痕迹。在1915年写的一份个人简历中,海德格尔自个回忆讲:胡塞尔的(逻辑研究〕对我的学术发展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④。1916年,胡塞尔作为李凯尔特的继任者来到弗莱堡大学,在经历了1916-1917年的疏远之后,两人开场了真正的思想沟通。在1921/22年冬季学期的讲座中,海德格尔就把自个的哲学规定为存在论的现象学或现象学的存在论。在1923年夏季学期的讲座(存在论实际性的解释学〕中,海德格尔坦承了这种沟通对其思想的影响:在我的研究道路上,胡塞尔为我开了眼。⑤胡塞尔现象学对早期弗莱堡时期海德格尔的影响,从后者这一时期的讲座和论文的题目上便可清楚地看出来:1919/20年冬季学期的讲座名叫(现象学的基本问题〕,1920年夏季学期的讲座题目是(直观和表示出的现象学〕,1920/21冬季学期的讲座名为(宗教生活现象学〕,1921/22冬季学期的讲座题目是(对亚里士多德的现象学解释:现象学研究导论〕,1922年的那托普手稿名为(对亚里士多德的现象学解释:解释学境遇的显示〕,1922年夏季学期讲座的题目是(对亚里士多德关于存在论和逻辑学的部分论文的现象学解释〕。在海德格尔这一时期的着作中,我们可以以发现对胡塞尔现象学研究方式方法的一贯赞成。⑥除此之外,在这里期间,海德格尔还屡次举办过关于现象学的研讨班。在(存在与时间〕的一则脚注里,海德格尔自个坦承:假如下面的探寻求索能在事情本身的开展方面前进几步,那么作者首先感谢胡塞尔。作者在弗莱堡任助教的时期,胡塞尔曾亲身给予作者以深切进入的指导,并允许作者极为自由地阅读他尚未发表的文稿,进而使本作者得以熟悉至为多样化的现象学研究领域⑦。基于这种情况,赫尔曼讲:只要在其实际原则面向事情本身的意义上完全把握了胡塞尔的现象学,并通过实行它而修通这种现象学的人只要这样的人才被召唤和能够进入与海德格尔思想的哲学性对话之中。⑧梅洛-庞蒂甚至以为,即便是(存在与时间〕也无非是对胡塞尔的自然的世界概念或生活世界的一种释义⑨。所以讲,固然海德格尔从存在范畴的逻辑意义走到活生生的生活、实际生活经历体验,在其本身的生活经历中有着内在的原初动机,但是在这个经过中,应该讲胡塞尔与生活世界有关的思想上在哲学的主题和方式方法方面都推动了海德格尔。二然而,另一方面,在早期弗莱堡时期,除了在(现象学的基本问题〕和(存在论实际性的解释学〕这两个讲座中,对现象学一词的出现历史进行过简单考察之外,海德格尔没有对胡塞尔的思想和方式方法做过专门的具体讨论。只是到了马堡时期的第一个讲座(现象学研究导论〕,他才明确地把对现象学这一表示出的阐释作为一个主要任务来看待。相反,在担任胡塞尔的助教期间,海德格尔就已经介入了反对胡塞尔的纯粹自我的战斗。在1919/20年冬季学期的讲座(现象学的基本问题〕中,海德格尔就已明确指出,对于自个的突破性发现的意义和范围,胡塞尔并不完全清楚,他的现象学仍然带有旧思想的残存余留。⑩在1920年2月8日写给佩特瑞的一封信中,海德格尔就讲出了如下的话:我如今持一种与胡塞尔显然对立的立场。在1923年2月20日写给勒维特的信中,海德格尔讲他公开诽谤了(观念I〕,以为胡塞尔一辈子中一秒钟都不曾是一个哲学家。然后,在8月5日在给勒维特的另封信中,海德格尔竟讲,我如今全力打击现象学,老家伙(胡塞尔)会意识到我正在扭他的脖子。在1923年7月14日给雅斯贝尔斯的一封信中,海德格尔讥讽地讲,胡塞尔靠作为现象学的奠基人的责任而活着。没人知道那是什么。在1925年9月14日写给阿伦特的一封信中,海德格尔讲胡塞尔似乎不再前进了,他担忧胡塞尔的创造力没有了。在1926年12月26日给雅斯贝尔斯的另一封信中,海德格尔又讲,假如(存在与时间〕是针对着谁的,那么它就是针对胡塞尔的。1928年冬,海德格尔邀请马克斯米勒参加他的高级研讨班关于亚里士多德的现象学练习,米勒回答讲他不懂得现象学,海德格尔回答讲:这是对我的教师胡塞尔的一个表态。在内容上,你不必知道关于胡塞尔的任何东西,由于我的解释方式与他毫无关系。而从海德格尔对实际生活经历体验的阐释来看,如张灿辉先生所言,外表上生命和现象学这两个词经常穿插在海德格尔的早期弗莱堡讲座之中,但和胡塞尔(以及狄尔泰)已相去甚远。伽达默尔也曾指出:尽管海德格尔哲学与胡塞尔现象学方式方法之间有某种联络,但从根本上讲,海德格尔哲学所包含的东西并非真正是现象学研究纲领的继续和详尽推论。胡塞尔固然对他与海德格尔之间的思想差异反响迟钝,但也渐渐地看出了端倪,后来乃至勃然大怒了。早在1922年写给那托普的一封信中,胡塞尔就已看到,海德格尔是一个接受能力不发达的人、一个不易管教的人、一个完全原初的人,他看和做现象学的方式和他的兴趣所在都不是从我这里被动接受的,而总是基于自个的词语和原创性。只不过,当时的胡塞尔还自豪地以为这是好事情。以致于在1926年4月20日给弗里茨考夫曼(FritzKaufmann)的信中,胡塞尔讲他还在帮海德格尔校对(存在与时间〕,而且从中获得了很多的知足。不过,在1927年给因加登的一封信中,胡塞尔就讲,在我和海德格尔之间仍然没有桥梁,不幸的是,我没有决定他的哲学教养。当他研究我的着作的时候,他显然已经进入他自个做事的方式之中了。在同年12月26日写给迪特里希马恩克(DietrichMahnke)的信中,固然胡塞尔还在讲海德格尔是一个正直的、完全真诚的人和一个绝对独创的思想家,但他已经在讲这并不意味着他盲目地在本质和方式方法方面赞同海德格尔。在同日写给罗曼因加登的一封信中,胡塞尔抱怨讲:海德格尔从未理解现象学复原的真正意义。在1929年研读了(存在与时间〕之后,在给其朋友的一封信中,胡塞尔写道:关于对海德格尔的深切进入研究,我的结论是,这部着作根本不能列入现象学的范围。很遗憾,我必须在方式方法上彻底地并在内容之本质方面拒绝这部着作。于是,明确的决裂开场了。1931年,在柏林的演讲中,他又不点名地针对海德格尔,批评了当时所谓的哲学中的人类学化倾向。在1931年写给因加登的另一封信中,胡塞尔则明确宣称:我的对手,舍勒和海德格尔。同年写给普凡德尔的一封信中,胡塞尔回首他与海德格尔的关系时讲:我经常被警告,海德格尔的现象学完全不同于我自个的。不是推进我的科学工作的进展,他的大学讲座和着作是对我的着作公开或隐蔽的攻击,旨在在最关键的点上贬损它们。当我把这一事情提请海德格尔注意时,他总是笑并讲:胡讲!而1945年海德格尔自个对纳粹去除委员会主席回忆讲:在1931年的柏林演讲中,胡塞尔公开攻击我。1966年接受(明镜〕采访时,海德格尔也提到:从业务的角度来看的分歧尖锐化了。胡塞尔于30年代初表示与马克斯舍勒和我两人公开决裂,其态度之鲜明是不容置疑的。因加登的如下回忆也证实了海德格尔的这一讲法:1932年1月13日,因加登与海德格尔在一个研讨班上决裂之后,将情况告诉了胡塞尔,胡塞尔的反响是叫人拿来葡萄酒为因加登的解放祝酒。三综上所述,我们能够讲,海德格尔早期弗莱堡时期的实际生活经历体验思想一开场就遭到了胡塞尔与生活世界有关的理论的影响。很显然,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论为海德格尔早期弗莱堡时期的实际生活经历体验思想提供了或能够提供众多的启示,华而不实的关键之处在于:前者为后者显摆出了一个前理论的、变动不居的存在领域,并为他以恰当的方式原初地言讲、理解这一领域及存在本身,提供了方式方法论上的指示。二者之间存在着众多的相合之处。但是,海德格尔一开场就有意识地走着自个的路,或者讲,对于胡塞尔思想的缺陷与缺乏,他一开场就有着清醒的认识。在海德格尔看来,胡塞尔并没有完全脱开传统形而上学、意识哲学和认识论的框架,对永远恒久的不懈追求仍然是他的原初动机。在这一动机的推动下,胡塞尔通过以理论反思为其枢轴的现象学复原,试图构造作为严格科学的哲学,返回了意识、意向性、纯粹意识自我,将之认作终极的源泉。当实际生活经历体验演展到(存在与时间〕中的缘在时,胡塞尔终于意识到了这一点。但是,当20世纪30年代生活世界作为一个确定的哲学概念在胡塞尔整个的现象学及其系统关联中获得了中心位置,进而表示清楚了他晚期哲学的明显变化的时候,海德格尔的思想也正好在发生着引人瞩目的转折,所以到了(危机〕这个时候,我们就基本上不能再谈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