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对比研究1963年和1996年华北夏季降水的不同诱因,大气科学论文0引言针对特殊年份或者不同年代际背景下的天气气候的研究一直就有。比方,张庆云等[1]研究分析了1998年夏嫩江松花江流域持续性暴雨的环流条件及其演变特征。毛江玉和吴国雄[2]研究了1991年梅雨期间江淮洪涝区降水的季节内振荡及其环流特征,着重考察了不同层次副热带高压的低频变化与降水的关系。孙安健等[3]利用观测资料分析了1983与1985年夏季北半球500hPa高度场大气低频波的振荡特征。丁一汇和马晓青[4]对2004年12月22日~2005年1月1日的强寒潮事件进行等熵位涡分析。孙建华等[5]、张庆云等[6]分别对2003年中国天气的气候异常进行了研究。Li等[7]分析了2006年夏季发生在中国西南地区的严重干旱特征及其大气环流异常。丁一汇等[8]研究了2008年1月中国南方罕见低温雨雪冰冻灾祸发生的原因及其与气候变暖的关系。庞子琴和郭品文[9]研究了不同年代际背景下北极涛动与冬季中国东北气温年际异常关系的变化情况。Wu和Wang[10]比照分析了1962~1977年和1978~1993年东亚夏季风与ENSO的关系。这些研究表示清楚,针对特殊年份或者不同年代际背景下的年份的天气、气候的比照分析研究显得非常重要。1、关于1963年和1996年华北夏季降水,大都是针对暴雨研究。比方,1963年8月上旬河北省停滞性低气压暴雨,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了损失[11];冯伍虎等[12]和孙建华等[13]都对发生在1996年中国河南、山西、河北等省的一次特大暴雨经过进行了分析研究。图1给出了1951~2018年华北盛夏降水的标准化时间序,可见60多年来,华北盛夏降水有明显的一个下降趋势,而且存在着鲜明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14-16]。在年代际尺度上,有研究表示清楚,以1970年末期为界,在之前华北夏季降水处于异常偏多阶段,在之后华北夏季降水处于降水异常偏少阶段[14-20]。1963年的华北盛夏降水为60余年来降水的最大值,伴随着东亚夏季风在20世纪70年代际末期的年代际减弱,华北盛夏降水出现了明显的减少趋势。而1996年华北盛夏降水又出现了一个降水极大值。因而,选取1963年和1996年这两个处于不同的年代际背景下的华北盛夏降水的强降水年来进行比照分析。分析和研究不同的年代际背景场对华北盛夏降水调制作用的异同,这对加深认识华北盛夏降水规律的认识,显然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意义。〔1)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中国160站逐月降水资料,时间跨度为1951~2018年。(2)1958~2002年ECWMF全球2.52.5逐月500hPa高度场、850hPa风场、海平面气压场、比湿场等资料。文中的华北盛夏指的是7、8两个月。根据刘海文和丁一汇[21]对华北区域范围的研究,定义35N~43N,110E~120E的区域作为华北研究范围。华而不实,从地面到300hPa垂直积分的水汽通量计算[22]:2、1963年和1996年中国东部盛夏降水的差异不同为了研究1963年和1996年华北盛夏降水的空间分布的异同。图2分别给出了1963年、1996年华北盛夏期间的中国160站降水与1951~2018年平均的差值分布。由图2(a)可见,对处于华北盛夏降水偏多阶段的1963年而言,中国东部降水呈显著的北涝南旱异常型分布。异常偏多的降水中心主要位于山西中南部,距平0线大致沿长江中下游流域,长江以南地区为降水负距平,这样的降水异常分布是和华北盛夏降水处以偏多阶段时,中国东部地区处于北涝南旱[23-25]的年代际背景是相一致的。而在图2(b)中,对于华北盛夏降水处于异常偏少阶段的1996年,整个中国东部降水的绝大部分地区都异常偏多,通过显著性检验的区域仍然位于山西省境内,但是和图2(a)相比拟,其位置略偏北。从淮河流域到中国长江以南的地区的降水都异常偏多,尽管这些区域没有通过显著性水平信度检验。综上所述,1963年和1996年中国东部地区夏季降水异常分布有明显的年代际背景信号。在1963年,中国东部地区降水呈现出明显的年代际背景特征,即北涝南旱但是对于1996年而言,华北盛夏降水的年代际背景处于异常偏少阶段,尽管中国东部地区降水并没有出现南涝北旱[26-27]的年代际背景特征,但是南涝的年代际背景特征还是有所显示。3、影响1963年和1996年华北盛夏降水的大气环流图3分别给出了1963年和1996年华北盛夏期间500hPa高度场与1958~2002年气候平均的差值分布。由图3a可见,对于1963年而言,从北到南,在欧亚大陆中国东部地区,500hPa位势高度场为异常的北高南低型分布。在贝加尔湖东北侧有一正距平中心,且通过了0.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黄河以南地区为负距平,台湾岛以东为正距平,表示清楚1963年副热带高压异常偏强,而副热带高压的异常偏强有利于华北盛夏降水的异常偏多[28-29]。而在图3(b)中,对于1996年而言,从北到南,整个中国东部地区为异常的西高东低型分布。贝加尔湖附近存在两个异常的正距平中心,在中国南方地区、上海出口处和台湾岛以东地区存在3个异常低值中心。华北盛夏雨量主要取决于1~2场暴雨[30]。研究表示清楚,1996年8月初发生在河北和山西的特大暴雨经过主要是由于9608号台风登陆北上引起的[13]。所以在图3(b)中,在中国南方地区、上海出口处和台湾岛以东地区分别存在的3个低值中心,可能与9608号台风有关。对应对流层中高层500hPa位势高度场的差值分布,图4分别给出了1963年和1996年华北盛夏期间850hPa风场与1958~2002年气候平均的差值分布。由图4(a)可见,来自副热带高压南部的异常偏东气流在南海转向向北后与来自贝加尔湖以南地区的异常偏北气流在华北地区上空相遇,构成了一个异常的气旋性环流,使得华北夏季降水异常偏多。在图4(a)中,中国东部地区为异常偏南气流控制,东亚夏季风强度偏强,因而,1963年降水可称之为季风降水。图4(b)和图4(a)相比,却有很大的不同。南海和副热带高压南部分别为异常偏北和偏西气流,东南海岸线附近为异常偏北气流,表示清楚季风异常偏弱[31-35]。在1996年,西伯利亚反气旋南侧的偏北冷气流与北上的偏南暖湿气流在华北地区相遇,产生辐合,导致降水偏多。因而,从气候学意义上讲,1996年降水是系统降水,而非季风降水。4、影响1963和1996年华北盛夏降水的大尺度降水条件的异同源源不断的水汽供给是构成降水的一个必要条件。图5分别给出了1963和1996年华北盛夏期间的整层垂直积分的水汽通量与1958~2002年气候平均的差值分布。由图5可见,影响1963年华北盛夏降水的水汽通道主要有3条,它们的源地分别是南海、副热带高压南部的太平洋地区和鄂霍次克海;而在1996年,影响华北盛夏降水的水汽通道与1963年相比则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上述3条水汽通道基本不存在,影响华北盛夏降水的水汽主要是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一个异常水汽辐合,通过远距离互相作用,使得1996年华北盛夏降水异常偏多。强烈的上升运动是构成降水的另一个必要条件。为了研究1963年和1996年华北盛夏异常上升运动的差异不同,图6分别给出了1963年和1996年的110E~120E平均的距平全风速和距平垂直速度的经向剖面。由图6(a)可见,对于1963年而言,在对流层顶附近200hPa高度上,25N附近有一大风核,这一正距平一直延伸至华北上空,华北地处此正距平的右侧。研究表示清楚,在大风速核右侧,存在一个暖空气下沉,冷空气上升的逆环流圈。华北正处于这一逆环流的上升运动区,图6(a)中的异常上升运动正讲明了这一点,所以异常强的上升运动,有利于华北1963年夏季降水偏多。对于1996年而言,对流层顶层的距平全风速和图6(a)有着明显不同。在华北上空有一个负距平中心,这表示清楚副热带西风气流较之气候平均要小得多,因而在1996年,导致华北异常上升运动的并不是异常西风急流所产生的上升运动。从异常上升运动距平图能够看出,1996年华北上空对流要比1963年的强,这也使得华北盛夏降水异常偏多。综上所述,导致华北1963年和1996年夏季降水的大尺度降水条件有很大不同。从水汽来源上讲,在1963年影响中国东部夏季降水的水汽通道有3条,其水汽源地分别是南海、副热带高压南部的太平洋地区和鄂霍次克海,而1996年的水汽条件,主要是由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异常气旋性环流通过远距离作用为华北提供水汽。除此之外,在1963年盛夏,华北地处高空大风速核出口区右侧,而高空大风速核出口区右侧有利于产生一个逆环流圈,使得华北处于异常上升运动区,因而华北1963年夏季降水异常偏多;而在1996年盛夏,固然华北上空副热带高空急流异常偏弱,但是1996年华北盛夏上空大气的异常对流要比1963年的强。5结论利用1951~2018年全国160个测站的逐月降水资料及1958~2002年ECMWF逐月再分析资料,采用统计t检验,合成分析等方式方法对不同年代际气候背景下华北盛夏降水进行了比照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对于处于不同年代际背景下的1963年和1996年华北盛夏降水而言,中国东部地区盛夏降水也表现出很大区别。1963年中国东部盛夏降水的主要特征是北涝南旱,但是对于1996年而言,整个中国东部绝大部分地区降水都异常偏多。1963年华北盛夏降水要多于1996年华北盛夏降水。(2)导致处于不同年代际背景下华北盛夏降水不同的大气环流特征是,在1963年,500hPa高度距平分布中,整个中国东部地区的位势高度场为异常的北高南低型分布,异常偏南的西南气流与来自贝加尔湖以南的异常偏北气流在华北地区上空相遇,构成了一个异常的气旋性环流,导致华北盛夏降水异常偏多,故1963年华北盛夏降水属于季风降水;而1996年500hPa位势高度距平则在整个中国东部地区为异常的西高东低型分布,影响1996年华北盛夏降水的主要系统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异常气旋性环流北部的异常东风和来自北方的异常偏北气流在华北地区上空交绥,导致华北盛夏降水异常偏多,其属于系统降水。(3)1963年和1996年的大尺度降水条件也不一样。在1963年影响中国东部夏季降水水汽通道主要有3条,其水汽源地分别是南海、副热带高压南部的太平洋地区和鄂霍次克海,而1996年的水汽条件主要是由长江中下游地区存在的异常气旋性环流通过远距离作用为华北提供水汽。在1963年盛夏,华北地处高空大风速核出口区右侧,处于间接环流上升运动区;在1996年盛夏,华北上空副热带高空急流则异常偏弱,但同时其上空大气对流要比1963年的强。以下为参考文献:[1]张庆云,陶诗言.1998年嫩江、松花江流域持续性暴雨的环流条件[J].大气科学,2001,25(4):568-576.[2]毛江玉,吴国雄.1991年江淮梅雨与副热带高压的低频振荡[J].气象学报,2005,63(5)762-770.[3]孙安健,黄荣辉.1983与1985年夏季北半球500hPa高度场大气低频波的振荡特征[J].大气科学,1994,18(5):576-585.[4]丁一汇,马晓青.2004/2005年冬季强寒潮事件的等熵位涡分析[J].气象学报,2007,65(5):695-707.[5]孙建华,周海光,赵思雄.2003年7月4-5日淮河流域大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的观测分析[J].大气科学,2006,30(6):1103-1118.[6]张庆云,王会军,林朝晖,等.中国天气气候异常成因研究2003年[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4.[7]LiYH,XuHM,LiuDe.FeaturesoftheextremelyseveredroughtintheeastofSouthwestChinaandanomaliesofatmosphericcirculationinsummer2006[J].ActameteorologicalSinica,2018,67(1):122-132.[8]丁一汇,王遵娅,宋亚芳,等.中国南方2008年1月罕见低温雨雪冰冻灾祸发生的原因及其与气候变暖的关系[J].气象学报,2008,(65)5:808-825.[9]庞子琴,郭品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门面房租赁合同(含合同生效及备案手续)
- 二零二五年度餐饮品牌加盟管理合作协议书
- 二零二五年度租赁合同物业管理补充协议范本
- 2025版木门行业环保材料研发与应用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楼顶品牌形象大字设计与安装合同
- 2025年环保工程公司劳动合同规范文本
- 二零二五版路沿石表面处理技术合作开发合同
- 2025版文化活动监制合同范本
- 简易装修木工分包合同范本2025年
- 人民大2024刘翔平《积极心理学(第3版)》01开篇相对富裕的社会呼唤积极心理学
- 2025至2030水质分析仪产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前景趋势与投资管理报告
- 2025杭州辅警考试真题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诊疗指南
- 护理质量指标课件
- 产品跟踪监测管理制度
- 军士任职培训队管理制度
- 狱警考试试题及答案
- 代际差异与归属感-洞察及研究
- 安全生产培训试题及答案大全
- 2025福建莆田市数字集团有限公司选聘11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析集合
- JG/T 337-2011混凝土结构防护用渗透型涂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