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周次日期教学内容课时备注19.2----9.6散步、秋天的怀念529.9--9.13《世说新语》两则、作文练习539.16-9.20我的老师、再塑生命的人549.23-9.27《论语》十二章、作文练习559.30--10.4机动周5610.7--10.11春、济南的冬天5710.14.-10.18古代诗歌四首、作文练习5810.21---10.25紫藤萝瀑布、走一步,再走一步5910.28---11.1虽有嘉肴、作文练习1011.4---11.8化石吟、看云识天气51111.11-11.15河中石兽51211.18-11.22小圣施威降大圣、皇帝的新装51311.25-11.29寓言四则、作文训练51412.2----12.6课外古诗词51512.9---12.13课外古诗词51612.16--12.20名著导读51712.23---12.27总复习51812.30----1.3总复习5191.6—--1.10总复习520规定:音、体、美、微机、综合、校本、地方、技术按16周做计划。按住Ctrl键单击鼠标打开名师教学视频全册播放教学进度2013----2023学年度上学期
16课《化石吟》学习目的知识目的:1掌握“海枯石烂”“日转星移”“骸骨”等词语。2了解化石在探索地球进化过程的作用。3结识化石所展现的“逝去万载的世界”是如何的?能力目的: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想象力。情感目的:让学生理解科学的伟大,人类的伟大。教学重点:品味文中科学而又优美的语言。教学难点:通过体会语言,理解作者如何赞美化石?课前准备:1几块常见的石头。2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一检查预习情况:1选读课文,竟读(比赛着读)课文。2解决字词,课本77页读一读,写一写,学生可以补充。二理解课题,结识化石。1解题。这是一首科学诗。师:“吟”是古典诗歌的一种名称,在这里是什么意思?生:赞颂,赞美。师:很对。赞颂,赞美之情贯穿全诗。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想一想本文仅仅是赞美化石吗?自读课文。生:作者借赞美化石,赞美人类的伟大,科学的神奇。师:为什么这样讲?生:由于化石中“裹藏”的信息是科学家研究了,人们才知道的。三走进课文,品味语言。1请同学们找出你喜欢的词语和句子。(竞争回答)(第一段排比反问句、逝去万载的世界、奇幻的神话、平凡的真理、珍贵的密码、生命的档案、海枯石烂、日转星移、葱郁幽雅、高明的魔法师、卓越的雕刻家、神往、惊讶……)2用1题中的词语造句或写一段话。(练习写话,为写作文打基础.)四问题探讨,质疑讨论。1文中第1、2小节和第7小节的内容有什么关系?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前后照应“逝去万载的世界又重现”照应“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话”照应“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你讲的故事多么令人神往、惊讶”照应“请向我一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这样写,有放有收,前后照应,使全诗结构完整。)2同学们知道“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劳动发明人类”。文中那句话用化石证明了这一道理?(“你否认了造物主的存在,冰冷的骸骨把平凡的真理回答。”)3同学们学了这一课,你认为化石和平常你从工地旁边捡来的石头有什么区别?从文中哪句话体会到这种区别?教师展示石头和多媒体化石图片。(我捡来的石头也有花纹,但很简朴,没什么意义。而化石里面有很多关于人类,宇宙,地球的秘密或者是信息。)(文中语句是“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威力是留下一串珍贵的密码。”“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如同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4“逝去万载的世界”是一个如何的世界?(答案可灵活,根据课文知识,生物知识回答。)五拓展延伸文中诗歌把化石称为“你”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作者将化石当作可以说话的人,并用第二人称“你”来称呼它,显得自然亲切。)六学法指导本课内容虽给人遥远之感,但语言优美,合辙押韵。所以让学生重要采用阅读法感悟学习,交流讨论法理解重点词句,联想想像法体会中心。七作业练习77页字词。规定:一个词注一个音。写作:《我爱科学》规定:谈谈你对科学的新理解。八课后记以前我讲这一课,运用许多生涩的语言,归纳整理,学生却一头雾水,感受不到课文究竟学什么。国培之后,我的讲课内容尽量简洁,语言简略易懂。学生也觉得有爱好,有活力。我将多学学教育方法,教学理论提高自己,和学生共同幸福成长。
《看云识天气》知识与能力目的:1、了解说明文的相关知识,重点体会打比方、分类别的说明方法的作用。2、提高阅读现代科技文的能力和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过程和方法目的:学习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要点,理清文章的思绪,提高阅读现代文的能力。情感态度目的:激发求知欲,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爱好。教学重点:快速阅读,概括课文内容要点。分析本文写作层次清楚的特点。教学难点:分析、把握课文主体部分如何看云识天气的内容和结构层次。说明方法。教学方法:1.朗读法。2.观测与联想。3.图表概括法。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1.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阴晴风雨的变幻真的是无常难测吗?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又是靠什么辨认天气变化的呢?(学生回答:看云),的确,云就像天气的“招牌”,“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天上钩钩云,地下雨淋淋”这些谚语,就是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看云识天气的经验总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科普文《看云识天气》,它将告诉我们如何解读这大自然的文字,天气的“招牌”——飘浮的云彩。(板书文题)2.人有喜怒哀乐,天有阴晴雨雪。大自然的晴雨天气真的像人的感情那样捉摸不定吗?除了天气预报,人们还根据什么辨认天气变化呢?是的,还可以通过空中飘浮的云彩,那么到底如何通过云彩预知天气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科普文《看云识天气》从中学习解读天气变化的知识。(文体:科普说明文)作者:朱泳燚,科普工作者。出示教学目的1、了解说明文的相关知识,学习打比方和分类别等说明方法2、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要点,提高阅读能力和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3、理清文章的思绪,了解看云识天气的方法。4、养成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二、知识链接说明文文体知识1、定义:以说明为重要表达方式,向人们介绍事物或事理的文章2、说明文的特点:议论文以理服人,哲理性是它的重要特点;记叙文以情感人,形象性是它的重要特点;说明文以知识喻人,知识性是它的重要特点。3、说明文的分类(1)以说明对象分: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2)以表达方式分:平实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4、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5、常见的说明方法有:打比方、分类别、作比较、引资料、举例子、列数据、下定义、列图表、作诠释。三、正课:(一)速读课文,完毕任务:1、标出段落序号。2、积累字词。3、用一句话概括重要内容。(文章重要讲了……)。4、划出各种云的名字。读准字音峰峦预兆轻盈匀称崩塌弥漫征兆一霎间根据意思,说词语1.山峰和山峦。2.事前显露出来的迹象。3.本文形容卷云像女子的动作、4.体态同样轻巧优美。5.均匀;比例和谐。6.崩裂而倒塌。7.(烟尘、雾气、水)等充满。8.即将出现的迹象。9.一会儿,形容时间极短。10.形容各种各样的姿态。11.没有规律地出现各种情况。(二)跳读课文、理清思绪:1、思考:(1)、文中哪句话阐明了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即找出全文中心句?如何理解这句话?(2)、你能迅速判断文中哪些段落在具体地介绍根据云的形态和光彩来预测天气情况吗?(方法提醒:学习说明文要注意那些概括性强的段落、句子,这种句子大多在段首。根据这些关键性的句段,就能迅速把握全文。)2、通过回答以下问题,体会作者思绪:(1)、作者提到了哪些云的名字?这些名字是按照云哪方面的特点来命名的?(2)、作者把哪些云放在了一个自然段写?写了几个自然段?为什么这样写?(3)、看云识天气的最基本的经验是什么?(4)、第二自然段和三四五自然段的关系是如何的?(5)、除了以上内容作者还写了哪几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文章的总体结构是如何的?3、根据以上两题,完毕全文的结构条理图:()中填写自然段序号,-----填写关键词,[]填写全文结构方式。思考本文的说明顺序。()一、云和天气的关系:____[]薄云:_____()云的形态()二、看云识天气的_____[]低而厚的云:阴晴风雪()_______()三、看云识天气的_____及局限[]本文的说明顺序是:总--分--总的逻辑顺序。(三)赏读课文,重点研讨,掌握说明方法:1.本文在语言上很有特色,对很难描摹的云彩作了生动形象的说明。请你就文中的某一比方句(在说明文中称为“打比方”)进行赏析。如:第一段“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床大棉被,严严实实地盖住了天空;尚有的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运用了八个比方,准确生动、形象具体地描绘了天上的云"姿态万千"的动态特点。类似例子尚有:a、“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b、“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c、“仿佛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鳞波”。d、“像棉花团似的白云”。归纳:打比方:是通过比方的修辞方法来说明事物特性的一种说明方法。作用: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化抽象为具体,使人易于理解。2.本文思绪清楚,体会语段中清楚的思绪是通过什么说明方法表现出来的?分类别:把事物按照一定的标准提成若干类别,一类一类加以说明的方法。作用:这种分类说明不仅可以把不同事物的不同特性说得更明白,并且会使说明的条理更清楚。3.体会语言准确性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经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天空的薄云,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是阴雨风雪的预兆。(加点的词能否去掉,为什么?)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示例1、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2、经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3、出现了高层云,往往几个钟头内便下雨或者下雪。4、卷云和卷积云的位置很高,那里水分少,它们一般不会带来雨雪。5、华环由大变小,天气也许转为阴雨。38四、小结:本文是一篇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全文不仅抓住了说明对象的特性,条理清楚,并且在语言上也很有特色:美,对很难描摹的云彩作了生动形象的说明。语言之美,有的是运用了某种或多种修辞,有的是使用某种句式,有的则是选取了优美准确传神的词语。这篇文章就有很多美点,小到一个词语、句子,大到几个段落,可谓俯拾皆是。五、要点回顾,体验学习成果讨论交流:你在本课中学到了哪些知识?1.了解了有关看云识天气的知识;2.要抓住说明对象的特性;3.说明的条理要清楚;4.说明的语言可生动;5.说明的方法有打比方、分类别等。……六、走出文本,培养积累习惯1、收集并积累有关云的谚语、成语、诗词等。2、收集并积累关于天气的谚语。3、将下面一段描写天气的语言改整天气预报的语言形式,请用恰当的语言表述。今天清晨,天上飘着片片白云,中午,天空渐渐聚集起了层层阴云,到了下午,便下起了潆漾细雨。轻风拂面,使人略感凉意。七、图片欣赏附:谚语棉花云,雨快临;云往东,车马通;云往南,水涨潭;云往西,披蓑衣;云往北,好晒麦”;天上鲤鱼斑,明天晒谷不用翻;黄云翻,冰雹天;乱搅云,雹成群;云打架,雹要下;黑云黄云土红云,翻来覆去乱搅云,多有雹子灾严重;久晴大雾阴,久阴大雾晴;太阳现一现,三天不见面。看云识天气天上钩钩云,地下雨淋淋。天上鲤鱼斑,明天晒谷不用翻。早上乌云盖,无雨也风来。云吃雾下,雾吃云晴。看天象测天气星星眨眼,有雨不远。日出一点红,不雨便是风。地黄有风,天黄有雨。看物象测天气蚂蚁搬家,大雨要下。蜻蜓低飞,不风即雨。“蜘蛛结网晴,收网阴”。蚯蚓路上爬,雨水乱如麻。蛤蟆哇哇叫,大雨就要到。乌鸦唱晚,风雨不远。老牛昂首朝天嗅,雨临头。骨节发痛,不雨即风。教学反思上完《看云识天气》这节课后,通过唐主任和语文学科其他老师地点评、讨论,我感觉到在这堂课中存在很多局限性。在备课时,我力求使用345课堂教学模式,充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地能力,让学生学会自学。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我发现我对学生地自学能力估计过高。比如在合作探究环节,让学生结合课文填写“晴天云简表”、“雨雪冰雹云层变化简表”、“云地光彩简表”,目的是让学生在填写的过程中,熟悉课文,结识各种云,掌握各种云与天气地关系,光与天气的关系。后来我想假如配合着多媒体展示各种云的图片,会更加形象,更有助于学生对云的结识。精讲点播部分掌握的不到位。由于时间关系,没有给学生精讲关于说明文的知识。应当事先跟学生讲解常用地几种说明方法,然后让他们自己在课文中找句子,强化知识点。总地来说,我尚有很多地方做的不好,我会在此后的工作中,多听、多练、多研究,努力提高自己地业务能力。也希望领导多批评知道。18绿色蝈蝈
教学目的1.速读课文,能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内容。2.能体味文中的美词佳句,并说出其作用。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爱好。教学重点培养学生阅读文章、概述内容的能力。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
教学设计一.情景导入同学们,也许你还记得童年时看蚂蚁搬家时的情景吧?也许还记得在夏夜里在草间提着灯笼捉萤火虫吧?也许你已经从各类文章中体会到蜜蜂、小鸟等各类小动物生活情趣,这些美好的昆虫、动物也许都是随着你成长的好朋友。今天,大家再去拜访一位昆虫朋友——绿色蝈蝈。出示目的并板书课题二.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绿色蝈蝈外表有哪些特性?2.作者重要写了绿色蝈蝈的哪些习性?学生自读,小组讨论发言,教师也可参与讨论,并及时点拨指导。三.重点研读,质疑问答,合作交流[问题组]1.你最喜欢哪个段落?为什么?2.你最喜欢哪个词语或句子?为什么?四、拓展延伸,应用反馈请同学们灵活运用本文的写作特点,说说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五.课后练习1.读法布尔的《昆虫记》节选本。2.以自己熟悉爱慕的小动物为内容写一篇短文。
19月亮上的足迹教学目的1.速读课文,概括文章重要内容。2.理清文章思绪,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3.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爱好,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教学重点速读课文,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教学设计一.导入用嫦娥奔月的故事引入。二.速读课文,感悟文章大意规定学生速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并提出思考题,把握文章大意。1.自主学习A.快速默读课文,并找出登月过程中表达时间的词语。B.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C.登月全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D.试将登月全过程画一张示意图,并简要说明。2.
合作探究以上问题可以由小组讨论完毕,然后由小组代表发言。三.
研读欣赏,激发爱好,品味语言特色。1.宇航员从登月到返航经历了多长时间?登月全过程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2.
宇航员登月后做了哪几件事?3.
写作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请举例说明。四.拓展延伸,联想和想象1.月球上有些什么?那是一个如何的世界?2.科学家为什么要收集月球上的土壤和岩石呢?3.想象一下在登月过程中,宇航员会有什么感觉?五.总结登月成功是人类的一大壮举,是人类聪明智慧的结晶。愿大家努力学习,长大能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奉献。
课题:河中石兽一、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阅读课文,分清层次,概括大意,找出层次间的关系,理解课文的中心意思。2、过程与方法:借助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三类人物寻找石兽的方法的相关语句的意思。训练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象直观的演示石兽落入河中的三种情景,借助动态模拟场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三类人物寻找石兽的方法二、教学重点:形象直观的演示石兽落入河中的三种情景,借助动态模拟场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三类人物寻找石兽的方法难点:文章中相关语句在翻译上有一定难度,故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老河兵的方法是对的是教学的难点。教具准备:ppt等教法学法:讲读法、小组讨论法六、课时安排:两课时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ﻩ俗话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有一则故事记载,某土地庙前石兽因河岸崩塌掉入河中。十数年后重修山门,寻找石兽,它却不在原落水处,也不在下游。一位老兵说,应当在上游寻找,依他的话,果然捞出了石兽。石兽为什么会向上游“跑”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河中石兽》一文,从中找出答案。二、作者简介:纪昀,字晓岚。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学问渊博,曾任翰林院编修、侍读学士。因获罪遣戍乌鲁木齐。释放回京后,任《四库全书》总纂官,编定《四库全书\总目提纲》,在目录学上奉献很大。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等。《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昀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题材以妖怪鬼狐为主,但于人事异闻、名物典故等也有记述,内容相称广泛。【纪昀轶闻】纪昀,字晓岚,他身子很是肥硕,生平最畏暑热;做总裁时,在馆内校书,适值盛夏,炎酷异常,他便赤着膊圈了辫,危坐观书。巧逢乾隆帝踱入馆门,他不及披衣,忙钻入案下,用帷自蔽,不料已被乾隆帝瞧见,传旨馆中人照常办事,不必离座,馆中人一齐遵旨。乾隆帝便踱到纪昀座旁,静悄悄的坐着。纪昀伏了许久,汗流浃背,未免焦躁起来,听听馆中人寂静无声,就展开了帷,伸首问众人道:“老头子已去么?”语方脱口,转眼一瞧,座旁正坐着这位首出当阳的乾隆帝,这一惊正是不小。向着他道:“纪昀不得无礼。”纪昀此时只得出来穿好了衣,俯伏请罪。乾隆帝道:“别的罪总可原谅,你何故叫我老头子?有说可生,无说即死。”众人听见这句上谕,都为纪昀捏一把汗。谁知纪昀却不慌不忙,从容奏道:“老头子三字,乃京中人对着皇帝的统称,并非臣敢臆造,容臣详奏。皇帝称万岁,岂不是老?皇帝居兆民之上,岂不是头?皇帝便是天子,所以称子。这‘老头子’三字,从此流传了。”聪明绝顶。乾隆帝拈须笑悦。三、初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听课文朗读录音,学生朗读课文。四、借助注释和词典翻译课文。【译文】: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pǐ)于河,沧州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边,庙门倒塌到河里,二石兽并沉焉。(门旁)两只石兽也一起沉到河里了。焉,助词,无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经历了十数年,和尚募集到了一笔钱,(决定)重修(庙门),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便到河中寻找那两只石兽,居然没找到,认为顺流下矣。认为石兽顺着河的方向冲到下游去了。下,往下游去。棹(zhào)数小舟,曳(yè)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便划着几条小船,拖着铁耙,寻找了十多里,一点踪迹也没有?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有个学究在庙里开馆执教,听到这件事便嘲笑说:“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fèi),“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岂能为暴涨携之去?怎么能被洪水带了走呢?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石头的特性是坚硬而沉重,泥沙的特性松散而轻浮,湮(yā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石兽埋没在泥沙上,就会越沉越深。耳,助词,表达肯定。沿河求之,不亦颠乎?”顺着河流往下游去寻找它,不是荒唐吗?”沿,顺流而下。众服为确论。众人信服他的话,认为是对的的论断。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一个老水手听了学究的话后,又嘲笑说:“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凡是河中失落的石头,都应当到河的上游去寻找。”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正由于石头的特性坚硬而沉重,泥沙的特性松散而轻浮,盖,表因素的发语词。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所以)水流不能冲走石头,它的反冲的力量,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一定会在石头迎水的地方冲击石前的沙子形成坑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越冲越深,冲到石头半身空着时,石头一定会倒在陷坑中。倒掷,摔倒。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像这样再冲击,石头又向前再转动。转转不已,遂反溯(sù)流逆上矣。这样一再翻转不断,于是石头会反方向逆流而上了。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到下游去寻找它,固然荒唐;在石兽掉下去的本地寻找,不是更荒唐吗?”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按照老水手的说法去找,果然在几里外的上游地方寻到了石兽。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两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还多着哩,难道可以根据自己所知道的道理就主观判断吗?五、布置作业熟读课文,预习课后训练题。2、思考文中寻找石兽的几种方法,有条件的同学制作相关演示课件。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内容。ﻩ复习文言文加点字解释。二、思考问题。故事说了一件什么事?2、故事中重要出现了几位重要人物?他们各自对事情的见解如何?故事是如何发展变化的,课文可以分几个层次?概括各层次大意。三、请学生口头回答上述问题,划分层次并概括各层次大意。 可分五层:一头一尾,中间三层。开头交代石兽沉落河中的地点和第一种寻找方法;接着是另三种不同的寻找方法;最后,由事而理,点明遇事不能“据理臆断”。四、总结四种寻找石兽的方法。果得于数里外果得于数里外求之于上流老河工第四种失败原地沙下讲学家第三种无迹顺流而下僧第二种不可得原地水中僧第一种结果寻找的地点人物寻找通过1、为什么老河兵的方法是对的?(借助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三类人物寻找石兽的方法的相关语句的意思。)【多媒体演示】(1)、学生演示。(2)、教师演示。形象直观的演示石兽落入河中的三种情景,借助动态模拟场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三类人物寻找石兽的方法的相关语句的意思。2、师生共同归纳:第一种没考虑流水、石兽、泥沙的关系。 第二种只考虑了流水,没考虑石兽、泥沙。第三种考虑了石兽和泥沙的关系,忽略了流水。ﻩ第四种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准确把握了三者的性质及互相关系。五、分析最后一层,概括文章的中心。概括文章的中心: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因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就根据常情主观作出判断。2、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联系生活实际,更进一步地领悟这一道理。六、拓展阅读:《但知其一,不知其二》七、布置作业。1、完毕课后训练题。归纳本课古今异义和一词多义现象。第五单元总结【单元分析】本单元选编了五篇课文,分别是《化石吟》、《看云识天气》、《绿色蝈蝈》、《月亮上的足迹》、《河中石兽》。这些课文古今中外,天上地下,文言白话,诗歌散文,内容丰富多彩,都与自然?科学?人文密切相关。当今,科学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祖国大地也掀起了科教兴国的高潮。瞄准了培养21世纪新型人才的需。本单元的课文集中反映的是对自然世界进行科学探索的内容。这些文章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互相融合渗透,既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又兼顾知识和能力的提高。【教学重点】学习这个单元,必须抓住如下要点:1、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爱好,激发自我的求知欲。借助图书馆或互联网,搜集、查阅有关材料,丰富自身的科学知识,掌握开展探究科学问题的方法。2、学会用较快速度默读课文,并抓住重要信息。在整体把握课文思想内容的基础上,概括课文的要点,提高阅读现代科技文的能力。第六单元计划这几篇文章都是描写想象世界的作品,通过虚构的故事曲折地反映现实,表达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对假恶丑的鞭挞。《皇帝的新装》是以想象写成,通过虚构而又生动有趣的故事,表达对愚蠢的统治者的蔑视和对人世间真理的追求。《寓言四则》涉及伊索寓言和两则中国寓言,他们共同的特点是通过虚构的故事和景象曲折地反映现实,或揭露鞭挞,现实生活中的丑恶,或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或赞美呼唤人间真情,想象丰富奇特,引人遐想。本单元重朗读指导,在朗读中品味与感悟。注重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可尝试运用续写、改写、扩写等手法激活学生的联想与想象能力。鼓励学生讨论、争辩、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见解,保护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进一步理解课文。本单元文章内容是虚构的,但是反映的都是生活的真实、生活的本质,可让学生联系自己身边的生活,感悟文章的深意,培养学生向往真善美的思想感情。
《小圣施威降大圣》教学设计【学习目的】1.查阅资料,了解《西游记》有关文学常识。2.默读课文,复述孙悟空大战二郎神的通过。3.品味语言,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学习重点】2、3【学习方法】默读法、讨论法【课时建议】2课时【学习过程】课前预习1.默读课文,画出不结识的字词,借助字、词典为其注音、释义。略。2.将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词朗读2遍,并为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掣()鹚()翎()嗛()淬()青鹞()鹭鸶()鹳()鳜鱼()鲂鱼()撺()花鸨()木木樗樗()蓼汀()躘踵()窗棂()愕然()擎()哪吒()幌()提防()参考答案:chè;cí;líng;xián;cuì;yào;lùsī;guàn;guì;fáng;cuān;bǎo;chū;liǎotīng;lǒngzhǒng;líng;è;qíng;nézhā;huǎng;dī。3.查阅资料,了解作家作品及本文背景资料。参考答案: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人,明代杰出的小说家,代表作品《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重要描写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本文节选自《西游记》第六回,原标题为“观音赴会问因素,小圣施威降大圣”。前五回故事梗概:花果山仙石孕育出一石猴,石猴觅得水帘洞被群猴拥戴为王。数年后,石猴拜菩提老祖为师,获名孙悟空,学得长生之道、七十二般变化及筋斗云,又向龙王讨得金箍棒,后大闹天宫。玉帝令托塔李天王率天兵天将去捉拿悟空,悟空两度打败众天神。于是,观音推荐小圣二郎神擒拿孙悟空,本课故事即从这里开始。课堂学习一、预习反馈4.将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字词齐读2遍,矫正课前预习2的读音。5.介绍作家作品及本文的有关背景知识。二、默读课文,把握内容6.你从课文标题“小圣施威降大圣”中获得了哪些信息?参考答案:课文标题点明了人物、事件及故事的重要内容。7.课文标题中的“小圣”和“大圣”各指的是谁?关于“小圣”,你还知道他的哪些故事?参考答案:“小圣”即二郎神杨戬;“大圣”即孙悟空。二郞神,天庭大将,玉帝外甥,玉鼎真人的大弟子,变化无穷,神通广大,肉身成圣;早年劈桃山救母,视天界兵将如无物,受封清源妙道真君。8.请用简练的语言复述孙悟空与二郎神打斗的通过。参考答案:略。三、精读课文,体会妙处9.想一想:课文中的哪些情节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示例:大圣变作鹚老的情节最吸引人,它写出了大圣逃跑规避的速度之快,显示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这个情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参考答案示例1:大圣被追得一天无路,入地无门,变了个土地庙的情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大圣的尾巴变作一根旗杆,让人忍俊不禁,我觉得这是文章中最精彩的情节。示例2:大圣变作二郞神的情节写出了猴性的戏谑,在紧张的斗法过程中使故事情节得以舒缓,让人记忆深刻。10.“大圣慌了手脚,就把金箍棒捏着绣花针,藏在耳内,摇身一变,变做个麻雀儿,飞在树梢头钉住。”句中哪些动词用得好?为什么?参考答案:“捏”、“藏”、“变”、“飞”、“钉”等一系列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孙悟空的随机应变和神通广大。11.“那六兄弟,慌慌张张,前后寻觅不见,一齐吆喝道‘走了这猴精也,走了这猴精也!’”,这句话写“六兄弟”的“慌慌张张”对刻画孙大圣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用六兄弟的慌慌张张来反衬孙大圣的沉着、镇定。12.“却说那大圣已至灌江口,摇身一变,变作二郎爷爷的模样,按下云头,径入庙里,鬼判不能相认,一个个磕头迎接。他坐中间,点查香火:见李虎拜还的三牲,张龙许下的保福,赵甲求子的文书,钱丙告病的良愿。”这几句话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它们刻画出了一个如何的大圣形象?参考答案:这几句话语言风趣诙谐,既写出了猴性的戏谑,又刻画出了一个机敏可爱的大圣形象。四、畅所欲言,拓展延伸13.孙悟空的每一次变化,二郎神都能立即找到制伏他的办法。作者为什么不写孙悟空直接变成一个最厉害的?在别的作品中,你有没有看过类似的写法?参考答案: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假如写孙悟空直接变成一个最厉害的,就会使得文章平铺直叙,味同嚼蜡,无法吸引读者,且文章的曲折性就没有了。在《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作者写鲁提辖三拳打死镇关西的过程的写法与本文相似。作者没有写鲁提辖一拳打死镇关西,而是具体描写鲁提辖三拳打死镇关西的过程。14.本文重要刻画了“大圣”和“真君”两个人物形象,请问:你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参考答案:示例1:喜欢大圣,由于他神通广大,敢于反抗,机敏、坚毅、勇敢、无畏。示例2:喜欢真君,由于他本领高强,总能识破大圣的各种变化,是一个神通广大的神。15.学了本文,你从中获得了哪些有益的启示?参考答案示例一:碰到困难时,要有坚毅的品质和无畏的精神。只要坚持过,奋斗过,不管结果如何,我们都无怨无悔。示例二:解决问题时,我们要学会变通,要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这样问题才会迎刃而解。示例三:作文离不开想象,想象可以让我们的作文插上神奇的翅膀。我们要学习作者奇妙大胆的想象。课后学习16.课外阅读《西游记》的相关部分,了解这场战斗的结局。17.完毕课后练习。《皇帝的新装》教学目的:知识目的:能理清故事线索,把握情节发展脉络;引导学生学会和文本对话,进一步解读课文,结识文章的思想意义及现实意义。能力目的:合作探究荒唐骗局产生的全过程,训练想象能力,培养创新思维。情感、态度、价值观目的:教育学生保持一颗纯真的童心,引导学生吸取敢于说真话的精神养料;鼓励学生鞭挞假丑恶,追求真善美。教学重点:把握情节发展线索;结识文章的深层意味及现实意义。教学难点:如何将熟悉的童话作“陌生化”解决,以引导学生进一步解读文本。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问题讨论法。教学准备:预习提纲(附后)、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生活就像一个大舞台,拉开舞台的帷幕,观看台上的表演,也许我们会拍案叫绝,赞叹不已;也许我们会捧腹大笑,一笑而过;也许表演早已结束,而带给我们的却是不尽的思考……今天,让我一起来学习著名童话大师安徒生创作的童话《皇帝的新装》,看看大家在预习的基础上对这篇童话的思考有几分、思考有多深。【设立意图】安徒生说过:“我要用我的一切感情和思想来写童话,但是同时我没有忘掉成年人。当我在为孩子们写一篇故事的时候,我永远记住他们的父亲和母亲也会在旁边听。”“我相信无论老头子、中年人、小孩子都喜欢读我的童话。小孩子们可以看那里面的事实,大人还可领略那里面所含的深意。”可见安徒生童话的创作意图并不是仅仅写给小孩子看,也要让成人在他的作品中得到启发。当我从一个成年人的角度并用一种“陌生化”的眼光重读《皇帝的新装》时,发现对文章的阅读体验不仅仅是我的老师告诉我的和以前的我告诉学生的那样,它应当有更多的“意味”。通过导入语,我想让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作“进一步一层的思考”,绝不一笑了之。二、梳理这篇课文写了哪些人物?以什么为线索?1、老师就有关“线索”方面的知识作提醒。2、学生交流预习成果。3、引导学生理解“新装”这一线索具体是如何贯穿文章始终的。【设立意图】理清文章以“新装”为线索(爱新装—做新装—看新装—展新装==揭新装),有助于把握故事脉络,看清楚“新装”的真实面目就是一场骗局的道具,“骗”是童话中众多人物围绕的共同行为活动。同时,让学生初步感知情节推动的合理性,引发学生产生“最奇妙的童话都是从真实的生活中产生出来的”阅读体验,并为下一探究环节做好铺垫。三、探究ﻩ1、过渡语:一件新装、一件似有实无的新装、一件虚无的道具,却“成功”地表演了一场骗局。2、交流:在整个骗局中有多少骗子?①学生交流预习成果,老师适时作出评价。②老师补充并整理。3、交流:骗子为什么要行骗?你认为骗局何以能“得逞”?①学生交流预习成果,老师适时作出评价。②老师补充并整理。4、交流:揭穿这场骗局难吗?假如你当时也在场,你会如何做?①学生交流预习成果,老师适时作出评价。②老师补充并整理。5、交流:透过一件虚无的新装、一场荒唐的骗局,我们看到了什么?①照应导入语。②学生交流预习成果,老师适时作出评价。③老师补充并整理。【设立意图】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学生通过对一“问”激起千层浪的有价问题的思考与探究,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在与文本产生的积极对话中,有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有情意的体悟与对流,有美感的激发与生成,最终使学生至于“真”,达于“善”,臻于“美”的境界,获得精神享受。新《语文课程标准》又提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阅读教学要使学生在富于个性的阅读活动中发展阅读能力,强化阅读体验,感悟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水平。为达成让学生与文本进行有效对话、对文本进行进一步思考、产生个性阅读体验等目的,围绕“骗”字设计有梯度、有深度、有价值的问题显得十分重要。当然,这一环节也规定教者做好将自身阅读体验与学生分享的准备,如:透过一件虚无的新装、一场荒唐的骗局,我看到了《三字经》的开头“人之初,性本善”;看到了一场较量——真与伪的较量;看到了一场残酷的较量,较量的其中一方是天真的小孩;看到了较量的结果是真必胜、伪必败……四、拓展现实生活中有没有披上“皇帝的新装”的人或事?①规定学生结合身边的、熟悉的人和事,谈谈自己的见解。②老师引导学生相信真善美,追求真善美。【设立意图】以理解文本为前提,有效运用现实生活中的人或事与文本的相关性对文本进行拓展,一方面有助于更好地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的,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学生反观文本,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假如优秀的作品产生了“余音绕梁”的阅读效果,那是作者(安徒生)的快乐、读者(学生)的快乐、教者(老师)的快乐。附与文本对话,作进一步思考——《皇帝的新装》预习提纲对话层次有问要提有话要说一层对话◆童话中出现了哪些人物?◆以什么作为线索?二层对话◆整个骗局中有多少骗子?◆他们为什么要行骗?◆整个骗局何以“得逞”?◆你说揭穿骗局难吗?◆假如你当时也在场,会如何做?三层对话◆透过新装和这场骗局,你看到了什么?◆现实生活中有没有披上“皇帝的新装”的人或事?教学反思本节课上的时候学生有点拘束,所以开始上课时气氛有点沉闷。我及时引导调整,使学生不久投入课堂。童话这种体裁比较适合初一学生口味,学生学起来爱好浓厚,因而整堂课学生发言比较积极,真正达成了让学生在乐中学的目的。我让学生自主学习以理清情节并能复述故事,合作探究以赏析人物理解寓意,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生非常感爱好。就是在理解寓意时,我总感觉学生有些疑惑。我自己认为这是由于初一学生社会阅历不深,对故事背景了解甚少的缘故。我还觉得假如有时间让学生表演一段皇帝展新装的情节会更好。课题30、寓言四则科目语文教学对象七年级提供者课时二课时一、教材分析《赫尔墨斯和雕像者》及《蚊子和狮子》都选自《伊索寓言》。通过这两篇文章,我们可以了解一些《伊索寓言》的知识,对于此后学习寓言大有裨益。这两则寓言极具讽刺意味,一则写神其实也是人,一则写动物,两则寓言的寓意均在文中直接点明。《智子疑邻》及《塞翁失马》则是中国古代的寓言。这是上中学后第一次学习寓言,应一方面引导学生了解有关寓言的常识,了解寓言的讽刺性和哲理性共生的特点;另一方面应教给学生“通过品味关键词语理解寓言含义”的阅读方法,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灵活理解寓意;最后,通过学生进行续编或自编寓言进行想象思维训练,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二、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1)了解寓言的特点及《伊索寓言》。2)分角色朗读,通过学习品味关键词语理解寓言寓意的学习方法,了解几则语言的故事情节和寓意。2、过程与方法1)学习改写及编写寓言,进一步培养发散思维能力。2)通过品味关键词句理解寓言寓意。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寓言,培养健全人格。三、教学重难点1、通过品味关键词句理解寓言寓意。2、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寓言寓意。四、教学方法诵读法自读与点拨相结合五、教学资源畅言教具朗读六、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个性化教学流程补白激情导入严文井曾说过:“寓言是一个怪物,当你朝它走来时,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你转身走开时,它却忽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厉认真。”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两则古希腊寓言故事,看看他们蕴含了如何的哲理。检查预习,了解寓言相关知识阅读课文导语,了解寓言的概念及特点。了解《伊索寓言》。相传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善于讲动物故事,公元前5世纪末,希腊寓言开始归于他的名下。《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寓言的汇编,其中大部分是动物寓言,反映了平民或奴隶的思想感情。传教士在明代把它传入中国。运用手边的工具书进一步贯彻学习。初读课文感知文意听录音,感知文意。学生自由阅读。指名朗读。当堂诵读。课文研读《赫尔墨斯和雕像者》学生自由诵读思考:这则寓言在结构安排上有什么特点?教师明确:第一段讲故事,第二段点明寓意。研习故事,感知情节,理解人物形象。学生集体诵读,思考:1)寓言中赫尔墨斯的形象刻画一堆话为主,通过它与雕像者的三问三答,把它刻画的现货生动。2)对雕像者的形象惜墨如金,轻轻三句答语,却见情节波澜起伏,试分析其表达效果。3)归纳故事情节。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明确。故事重要通过赫尔墨斯与雕像者的三问三答的对话来叙述的,问答同中有变。雕像者的答语,如烘云托月,导致文意的陡转,给人以巨大反差,讽喻之意暗含其中,是反衬手法的巧妙运用。全篇故事分为两层:其起因和开端是赫尔墨斯到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四年股权转让合同标的及转让价格
- 04版房屋租赁合同with租金调整条款2篇
- 二零二四年度茶山人才培养引进合同
- 工业厂房土方开挖安全施工方案
- 2024年度边沟、排水沟施工项目评估合同
- 餐饮项目创业课程设计
- 政府部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完善
- 餐饮连锁管理实施方案
- 物流企业供应链内部控制方案
- 社区小型超市营销推广方案
- 北京市第一O一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 2024落实意识形态责任清单及风险点台账
- 04S519小型排水构筑物(含隔油池)图集
- 13 组装小车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科学一年级上册湘科版
- 运用PDCA循环提高全麻患者体温检测率
- 工业机器人编程语言:RAPID(ABB):RAPID编程项目实战
- 特种设备安全总监岗位职责
- 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技能竞赛理论考试题库大全-中(多选题)
- 篮球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低碳生活与绿色文明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人教版劳动教育二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