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脑复苏下篇_第1页
心肺脑复苏下篇_第2页
心肺脑复苏下篇_第3页
心肺脑复苏下篇_第4页
心肺脑复苏下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心肺脑复苏下篇第一页,共三十九页,2022年,8月28日第一部分急性全脑缺血的病理生理第二页,共三十九页,2022年,8月28日一、急性全脑缺血的病理生理

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injury),其含义为造成脑缺血损害的主要病理生理改变在脑缺血期即已启动,在恢复血液再灌注后又进一步加重脑组织损伤。脑缺血后再灌注,双重效应:①再灌注损伤②脑复苏的必要条件.第三页,共三十九页,2022年,8月28日㈠脑缺血时组织病理学改变:

脑缺血后神经细胞损害程度存在区域性和时相性差异。越进化、越高级的细胞损害越重,越原始、越低级的损害越轻。缺血敏感性顺序:神经元﹥少突胶质细胞﹥星状胶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第四页,共三十九页,2022年,8月28日㈡全脑缺血期间的病理生理:

1、能量代谢障碍:葡萄糖有氧氧化

CO2+H2O+ATP(量大)无氧酵解乳酸+ATP(量少)大脑消耗ATP多,糖元和能量储备少,一旦缺氧,ATP在2分钟之内完全消耗。

Na+K+泵、Ca2+泵受损,K+

外流,Na+、Cl-、

Ca2+内流,细胞受损。第五页,共三十九页,2022年,8月28日2、生化代谢紊乱:

脑血流中断10~15″病人意识丧失,20″诱发和自发EEG停止。主要原因是细胞膜离子泵衰竭,K+外流,Na+、Ca2+内流。Ca2+内流导致细胞内Ca2+超载是诱发脑缺血后再灌注损伤的重要原因。当细胞外K+浓度﹥20mmol/L时,脑血管痉挛收缩。第六页,共三十九页,2022年,8月28日3、细胞内乳酸酸中毒:乳酸中毒的原因:缺氧、无氧酵解乳酸产生增多缺氧、肝肾缺血乳酸代谢及清除能力下降第七页,共三十九页,2022年,8月28日

乳酸中毒的危害:

①抑制心肌收缩力,提高除颤阈值,降低心肌对儿茶酚胺的反应,不利于恢复自主心律。②在再灌注期不仅促使低灌注的形成,同时促进溶酶体的破坏,损害线粒体组织结构和功能,减少ATP合成。第八页,共三十九页,2022年,8月28日

乳酸中毒和呼吸性酸中毒是脑缺血再灌注损害的机制之一。

(因此:复苏期间应保证通气,慎用

NaHCO3,因为:通气不足可有CO2蓄积,

HCO3-+乳酸CO2。)第九页,共三十九页,2022年,8月28日

㈢再灌注期的病理生理:

1、脑血流变异:动物模型,脑缺血﹥5分钟后再灌注①多灶性无再灌注相四个时相②全脑多血相③迁延性全脑及多灶性低灌注相④转轨相第十页,共三十九页,2022年,8月28日

低灌注和多血是脑血流和脑代谢率匹配不良的两个极端,都使脑细胞受损。因此中断和防止这种匹配不良,乃是脑复苏今后的研究方向和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第十一页,共三十九页,2022年,8月28日

2、脑水肿

早期为细胞毒性脑水肿,细胞膜泵衰竭后细胞内Na+、Cl-、Ca2+、H2O滁留所致。进一步发展为血管源性脑水肿,当缺血达一定程度,内皮细胞损害,BBB(血脑屏障)受损,脑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与水分外溢,细胞外液增加,且以脑白质的神经纤维水肿为重。第十二页,共三十九页,2022年,8月28日脑水肿颅内压↑静脉压↑CSF回流受阻,血流慢,微血栓形成脑疝Theviciouscycle第十三页,共三十九页,2022年,8月28日

3、兴奋性氨基酸释放增加

兴奋性氨基酸(excitatoryaminoacids,EAA)主要指谷氨酸和天冬氨酸,是CNS中兴奋性突触的主要递质。

原因:再摄取少,释放多。

神经毒性损伤机制:①渗透性损伤:EAA+AMPANa+、Cl-、H2O内流神经元肿胀(可逆)

②Ca2+依赖性损伤:EAA介导Ca2+内流。第十四页,共三十九页,2022年,8月28日

4、

细胞内Ca2+超载:正常情况下依赖ATP的钙泵、

Na+K+泵和3Na+/Ca2+交换,维持细胞外内

〔Ca2+〕之比为10000倍。细胞内Ca2+增加,线粒体损伤。缺血时,Ca2+通道开放Ca2+内流↑。

Ca2+超载可致:①脑小A痉挛,脑缺血;②EAA↑Ca2+内流;③激活磷脂酶A2和磷脂酶QC

花生四烯酸↑

PGS、TXA2、LTS、氧自由基↑;④氧自由基↑。第十五页,共三十九页,2022年,8月28日

5、自由基产生增加:自由基(freeradical)

是指在外层电子轨道含有一个或多个不配对电子的原子、原子团和分子的总称。有氧衍生的自由基称为氧自由基。

H2O2因无不对称电子,故不属于氧自由基,但其化学性质活泼,与氧自由基关系密切,称为活性氧。正常情况下产生的自由基可被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氰酶(CAT)和谷光甘肽过氧化物酶(GHS-PX)所清除。第十六页,共三十九页,2022年,8月28日自由基的损害方式①破坏脂质细胞膜②破坏蛋白质和酶③破坏核酸和染色体④破坏细胞间质

线粒体肿胀,溶酶体破坏细胞自溶,在再灌注状态下,自由基的损害更重。PGS、TXA2、LTS

炎症反应第十七页,共三十九页,2022年,8月28日

针对这一环节,脑复苏时为减少自由基产生和清除自由基,应用:铁整合剂(去铁胺)、氧自由基清除剂(SOD、CAT、GHS-PX)。

第十八页,共三十九页,2022年,8月28日

第二部分心肺复苏中的用药和用药途径第十九页,共三十九页,2022年,8月28日一、心肺复苏的常用药物第二十页,共三十九页,2022年,8月28日复苏常用药物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利多卡因胺碘酮碳酸氢钠阿托品钙离子与钙离子拮抗剂第二十一页,共三十九页,2022年,8月28日

1、液体

心跳呼吸骤停后全身容量血管扩张,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亦增加,有效血液循环量不足,因此必须进行有效地容量复苏。常用的有晶体液、血液、血浆、血浆代用品、白蛋白等。第二十二页,共三十九页,2022年,8月28日

2、肾上腺素(Adrenaline)

为非选择性兴奋α受体和β受体作用。兴奋α受体可使外周血管收缩,使动脉压升高,尤其是提高主动脉舒张压,同时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供血,改善心肌缺氧;提高血压,并使血流重新分布重要生命脏器。兴奋β受体提高心肌兴奋性,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CO,改善心肌缺氧。兴奋心脏的各级起搏点和传导系统,促使自主心律恢复,还使心肌细颤变为粗颤,从而使电击除颤复律易获成功。第二十三页,共三十九页,2022年,8月28日

3、

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

主要激动α受体,使平均动脉压明显上升,总外周阻力增加,对已处于低灌注的器官功能有害。激动β受体使心肌收缩力加强。由于其加强心肌收缩的β受体作用较小,而对引起周围血管收缩的α受体作用非常强烈,导致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反而使心输出量减少,对恢复心脏有效搏动极为不利。有时还可引起广泛的出血性心肌炎和严重瓣膜水肿,心内注射时可造成心肌坏死。故AHA已不主张在ACLS阶段中应用。第二十四页,共三十九页,2022年,8月28日

4、异丙肾上腺素(Isoprenaline)

纯粹的β受体兴奋作用,对心脏复苏有以下不利因素:①有强的增加心肌收缩和加快心率性能,增加心排血量和心肌作功,增加心肌耗氧量。②对缺血性心脏病病人,能加重缺血及心律失常。③能较多的引起异位节律。④心脏复跳后,可出现短暂室性或室上性心动过速,甚至发生室颤。⑤与肾上腺素合用,有时可造成心肌高度收缩。因此,心肺复苏早期应禁用异丙基肾上腺素。只有在完全AVB、窦缓、心脏停顿、低血压休克或阿托品治疗无效后使用。第二十五页,共三十九页,2022年,8月28日

5、对“三联针”的评价

目前还有许多人仍衍用六七十年代流行的“三联针”(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异丙肾上腺素各1mg)和以后出现的“新三联针”(肾上腺素1mg、阿托品1mg和利多卡因50mg),现代认为既无理论依据又缺乏肯定的疗效,已放弃不用。第二十六页,共三十九页,2022年,8月28日

6、碳酸氢钠

过去心肺复苏中普遍接受“勿酸偏碱”的错误观点影响,致使许多人在心肺复苏中滥用碱性药物。现代在成人进一步生命支持初期不主张用碳酸氢钠,“宁稍偏酸,不宜偏碱”。只有在除颤、心脏按压、支持通气和药物治疗后才能用碳酸氢钠。第二十七页,共三十九页,2022年,8月28日

7、利多卡因(Lidocaine,Xylocaine)

为ⅠB类膜抑制剂,以增强K+通透性为主,促进4位相K+外流,抑制心肌细胞自律性,以室性为主。缩短动作电位时间和有效不应期,降低心室应激性,提高室颤阈值,有抑制和终止室性心律失常的作用。对已有心梗的病人,利多卡因是处理和预防室性心动过速和室颤的首选药物。

第二十八页,共三十九页,2022年,8月28日

8、

乙胺碘呋酮

(amiodarone/cordarone)

除α、β阻滞作用外,还能影响钠、钾、钙离子通道,对房性和室性心律失常均有效。第二十九页,共三十九页,2022年,8月28日

9、

阿托品(Atropine)

主要阻断M性胆碱反应系统,可消除迷走神经对心脏的抑制作用,使窦房结恢复时间缩短,心房内和房室传导改善,而使心律加快。适用于因迷走神经反射性刺激引起的心脏停搏;第三十页,共三十九页,2022年,8月28日

10、钙剂与钙离子拮抗剂

既往认为Ca2+能直接兴奋心肌,增加心肌收缩力,延长心脏收缩期,提高心室自律性,故心脏复苏时常用钙剂。目前心肺复苏中已不主张应用,因其可增加死亡率。

第三十一页,共三十九页,2022年,8月28日

钙通道阻滞剂对心脏骤停后的心肌有保护作用,应用钙拮抗剂可防止心脏复苏后心脏继续存在缺血缺氧,并能使心肌功能得到恢复。临床上目前广泛应用而具有代表性的第一线药物有维拉帕米、硝苯啶、地尔硫卓和洛活喜。第三十二页,共三十九页,2022年,8月28日二、给药途径第三十三页,共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