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北师大版八年级下第三单元红色经典比较·探究 全国一等奖_第1页
初中语文北师大版八年级下第三单元红色经典比较·探究 全国一等奖_第2页
初中语文北师大版八年级下第三单元红色经典比较·探究 全国一等奖_第3页
初中语文北师大版八年级下第三单元红色经典比较·探究 全国一等奖_第4页
初中语文北师大版八年级下第三单元红色经典比较·探究 全国一等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表达交流”综合实践——《志趣》教学设计【课前预习】学生预习课文内容,120-122页,初步感知志趣。【教学准备】剧本写作知识介绍、真诚作文例子介绍、朗诵会和剧本表演评分表……【教材分析】“志趣”,是就文章主题的思想意蕴的美好、悲壮、崇高……而形成的心灵震撼力与感化力来说的。往往给予人的是一种悲剧感。本单元的文章,就在于使我们重新感受到这种诗意情怀和人文理想,陶冶自身的心性,升华情感和境界,使我们也做一个有信念、信仰的人,使我们有朝一日也能写出充溢着美好志趣的文章。如,教材中的《狱中书简》、《绞刑架下的报告》、《囚歌》,都是令人感动、使人灵魂净化的悲歌。也有对真、善、美的正面的颂扬,让人感受到文章中所表现的人格、情感、理想、信念等的高尚。【相关课程标准】“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整体的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综合性学习应突出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教学目标】1.初步懂得什么是“志趣”,寻求自己真实的“志趣”,从学会真诚为文开始。2.了解文章的优劣,主要不在于词语的修饰,而在于言语主体良好的言语人格、思想修养的贯注。3.懂得文章品位的崇高是思想的崇高,须从提升思想境界入手,不是人为的作假、拔高。【评价任务】1.通过口语交际、朗诵会、设计剧本及表演体会经典文章的志趣。2.寻求自己真实的“志趣”。3.学会真诚为文。【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入志趣之美从《狱中书简》中,我们被罗莎温柔而刚毅的诗一般的抒情所感染;从《绞刑架下的报告》中,我们被作者从容淡定、坚不可摧的意志所感动;从《牛虻就义》中,我们被牛虻藐视死亡,压倒、嘲弄敌人的大幽默所征服;从《囚歌》《就义诗》《我的“自白”书》中,我们被革命先驱的气薄云天的豪迈气概所震撼。这些课文中所表现的志向、理想,美好、高远、崇高,充满了乐观、昂扬、向上、自我牺牲的精神,带给人们心灵的震动与感化,这就是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志趣”。二、探寻志趣之美。第一步:点志趣之美教师可让学生回顾本单元几篇文章,找出这些仁人志士的共同点是什么?小组内交流,然后展示本小组的学习成果,看谁谈的到位。学生组内交流之后展示。教师对学习效果较好的小组和个人,进行口头表扬。★学生1:他们都具有崇高的理想,都有伟大的人生目标,并能为之而努力奋斗。★学生2:他们的意志力都像钢铁一样坚强,无论遇到任何困难都不会屈服。★学生3:他们具有美丽的情怀和高尚人格。师小结:大家说得挺好的,文章都是作者真性情、真信念的流露与表达,因此,读来没有半点的无病呻吟、矫揉造作之感。所表现出来是种信念之美、信仰之光,是崇高的精神境界闪射出的生命光彩。这就是本单元课文中的志趣之美。【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本单元的文章,使学生重新感受到这种诗意情怀和人文理想,陶冶自身的心性,升华情感和境界,真正懂得文章中的志趣之美表现在哪里,同时也教育学生做一个有信念、信仰的人,让学生有朝一日也能写出充溢着美好志趣的文章。第二步:说志趣之美读一读下面这首诗,说说所表现了的志趣是什么?就义诗夏明翰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同学讨论分析、交流展示。教师小结: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一个共产党员为真理、为理想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一个革命者对人民、对革命的耿耿丹心,闪烁于诗的字里行间。志趣就是作者面对死亡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对同志的期盼和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心,为了人民,为了革命无私奉献的伟大情怀【设计意图】通过实际应用,让学生更清楚地明确志趣是什么,感受志趣之美的真正涵义,一定是指那些鼓舞人心,激励人上进的东西。能起到陶冶情操,升华思想境界的作用。感悟志趣之美文章的“志趣”,反映了文章的格调、品位,是作者长期自我历练、修养、蕴蓄的结果,是精神境界的自然显现。属于非智力因素,是在日常生活与大量优秀作品的阅读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在自己的思考、自省中不知不觉地提升的。所以说“志趣”是修养来的,不是通过训练提高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言语“志趣”的培育来提高自己。环节一:探语言与志趣之关系读下面选文,我们来探讨下列问题:⑴文章的语言特点是什么?⑵读后你认为还有表现志趣吗?学生结合平时的学习积累,组内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展示明确。兄弟每字反省,自己好不好?所做皆大众所要做的事吗?自问无错,所以是心安理得。兄弟常想,个人可受委屈;但大众的事,应顾到大众方面,非如个人可以随便,所以在看守所内感想是什么?个人都不要紧,可牺牲,可抛弃一切,但不能出卖大众,违反良心做事。个人尽可杀即杀,打即打,心中满不在乎。★学生1:文章的语言是很朴素,很平淡的。★学生2:可以说像大老粗说出的话,或像一个粗犷的侠义之士说出的话,有点粗糙。★学生3:对,不像是一个文人说出的话,我认为不能表现什么志趣。★学生4:现在我们看的是文章的“志趣”,而不能因为语言不够精彩就否定了它的志趣之美,我认为在文中可以表现作者为了革命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精神。教师小结:这类诗文,贵在有思想的光彩,语言本真,天然,文字的推敲和修饰已显得不很重要,读者也不会苛求。正义和良知挟着语言的气势,激越和崇高并不需要渲染和形容,平平常常的话语也能产生一种震撼力量。环节二:悟风格与志趣之关系教师过渡:大家知道,语言和志趣的关系不大,那么,文章的风格和志趣有关系吗?你能用一个形容词概括本单元各篇文章不同的风格吗?组内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展示明确。★学生1:《狱中书简》婉约柔美,《绞刑架下的报告》豪迈壮美。★学生2:《牛虻就义》坦荡无畏,《囚歌》《就义诗》《我的“自白”书》气吞山河。教师小结:这些情性、崇高之文,是作者内心修养、精神、品性的自然流露,不是人为的拔高。所以无论是那一种风格只要你是真性情,高品位,你的文章一般也能够感动人。环节三:品个性与志趣之关系教师过渡:是不是有高尚真实的感情,就会有充分的感染力呢?大家分别来说说卢森堡、牛虻、伏契克感动你的地方。学生结合平时的学习积累,组内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展示明确。★学生1:卢森堡身陷囹圄,但是对于世界上的一切生命现象都充满了爱,对着一只垂死的蝴蝶说话,为雷雨中夜莺的鸣啭而感到沉醉……这些景物对于一般人来说,可能太平常,没有感觉,可是对于卢森堡这样一个身处监狱的革命者来说,却是十分神奇、珍贵的。★学生2:牛虻面对死亡,不但毫无畏惧,反而对着行刑的官兵尽情揶揄挖苦,让人震撼。★学生3:伏契克经受严刑拷打的时候,数着棒打他的次数,甚至想到自己的父母为什么把自己生得太结实,使人感动。教师小结:要写出好的文章,还得把感情表现得很有特点,有不可重复的个性,要调动丰富的感觉和别致的话语。这些都是个性的体现,细节的体现,所以说好文章要有个性,要有特别之处。希望大家在今后的习作中也能够学会运用。【设计意图】通过探讨志趣与文章的语言、风格、个性的关系,让学生找到一条提升自己志趣的道路,也许不很容易,但是最基本的是让学生知道如何去做。第二课时四、实践志趣之美教师过渡:上节课我们对志趣的进行了深入地探讨,为了更好的领悟志趣的涵义及把握志趣之美的真正要领,培养学生的志趣,锻炼学生的能力,特准备两项活动。活动一:开展“至情至性”诗文朗诵会——诵“志趣”(一)活动要求及规则:1.活动方式:全班分8组,每组推选2-4人参加比赛。可单人朗诵,可多人组合朗诵。2.朗诵内容:《狱中书简》片段、《牛虻》片段、《囚歌》《就义诗》《我的自白书》、闻一多的《在出狱欢迎会上的演说》3.学生先分组交流探讨,互读切磋。4.比赛顺序:抽签决定。5.比赛评判:教师和学生推荐评委。6.比赛原则:公正公开。评委当场亮分,及时板书累计。7.比赛评分标准:·紧扣主题,内容充实生动,有真情实意。富有感召力。(1分)·衣着得体(分)

·精神饱满,姿态得体大方(2分)

·感情饱满真挚,表达自然,能通过表情的变化反映朗诵的内涵分)

·吐字清晰,声音宏亮,正确把握朗诵节奏(2分)

·正确把握朗诵内容,声情并茂,富有韵味和表现力,与观众产生共鸣(3分)附评分表:“至情至性诗文朗诵会”评分表选手序号参赛内容评委一评委二评委三评委四评委五评委六评委七评委八总分结果12345678(二)学生在主持人的引导下,根据要求及规则有条不紊地进行活动,最后得分排出名次。学生在比赛中,由评委发表点评。★评委1:2号选手在朗读《就义诗》时,感情充沛,表现了作者面对死亡时慷慨激昂、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把吉鸿昌由一开始的抗议变成了后面的愤怒,情绪变换恰切。★评委2:4号选手朗诵《我的“自白”书》的最后一节,声调越来越高,情绪越来越激昂。充分表现了作者的对敌人的鄙视,对革命的乐观和自信。★评委6:7号选手朗诵《囚歌》抓住了“紧锁”“敞开”“自由”“烧掉”等词语的重音语调,使情感的表达更突出,表达了坚定的革命立场和对革命必胜的信心。★评委8:5号选手朗诵闻一多的《在出狱欢迎会上的演说》,能结合实际,语调抑扬顿挫,语言表达通俗浅显,符合人物身份、情景,互动性强。具有很大的感召力。(三)教师赛后总结:此次“至情至性”诗文朗诵活动对于复习本单元的知识以及提升同学们审美情趣有很大的帮助,“至情至性”就是我们这次活动凸显出来的意义,大家可以充分展现个性,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去诠释诗文的情感,与作者实现心灵的沟通,把作者那形形色色的“志趣”之美呈现出来,在实践中进一步感悟了“志趣”之美。活动二:开展“写剧本,分角色扮演”兴趣活动——写“志趣”教师过渡:通过诵读,我们从美文中体悟了志趣的美,陶冶了性情,升华了情感。下面我们动手自己创作,我们通过别样的文学样式来表现本单元美文的志趣之美。那就是写剧本,不要担心,我们可以先学习再创作。教师指导学生了解剧本知识:(投影出示)剧本,即戏剧文本。戏剧文本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它是文学作品,具有一般叙事性作品的特点,它结构完整统一,塑造典型形象,揭示深刻主题。另一方面,它是戏剧演出的基础,因而受到舞台演出的制约,在显示自身文学价值的同时,也具有戏剧价值。因此,与小说相比较,戏剧情节高度浓缩,与人物命运息息相关的矛盾冲突高度集中。为了表演的方便和符合戏剧表演的时间限制,戏剧文本的呈现方式十分独特——构成剧本主题的是人物语言和必须用括号“括”起来的舞台提示语。戏剧人物语言包括对白、独白、旁白、唱词等。剧本塑造人物形象的唯一手段就是戏剧语言加上人物行动。舞台提示语一般非常简洁,但对帮助演员和读者加深对剧情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剧本,主要由对话构成。与小说中人物对话不同的是,由于剧本受戏剧表演时间的限制,因而剧本中人物的对话高度凝练,不像小说中的人物对话那样自由和生活化。2.展示《牛虻就义》课本剧片段,让学生根据以上所学剧本知识说说从中学到了什么。

第一幕

时间:星期二

地点:军事法庭

人物:蒙太尼里、法官、牛虻、军曹、统领及其侄子。

【幕起】

画外音:军事法庭周二早晨开庭。审判异常简短,判决书是预先起草的,蒙泰尼里也已送来了他们需要的非正式的通知。起诉书大声宣读着。

(牛虻满脸泪痕,由军曹搀扶,缓缓的蹒跚的走进被告席,蒙太尼里送来了资料,法官正在大声宣读起诉书。)

法官:你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牛虻摆摆手,没做声)

法官:好,判决死刑!

(他的瞳孔张大了一下。)

统领:把他押回牢去。

(眼含泪水的军曹在旁边的牛虻身上拍了一下,牛虻很吃惊的回头看)

牛虻(略显吃惊的):啊,是的,我忘了。

统领(看着牛虻伤肿的手臂,露出一种怜悯的表情):你不必再带镣铐了。你仍可以住回原来的牢房,死牢又黑又暗。(他转向他的侄子)这只不过是一种形式,咳咳咳咳……(双脚不自然的调换位置)等会,军曹,我有话跟他说。

(牛虻一动不动)

统领(尽量温柔的):如果你有什么话转给你的亲戚朋友——我想,你有亲戚吧?

(没有回答)

统领:好吧,你可以考虑考虑,然后告诉我或者神父,我保证你的话会转到。你最好把话告诉神父,他很快就来,要陪你一夜。如果你有什么别的愿望——

牛虻(抬起头来,打断统领的话):告诉神父,我宁愿一个人过夜。我没有朋友,也没有什么话要带给谁。

统领(惊讶的):可是你要忏悔呀!

牛虻(语调沉闷、平静、不屑一顾的):我是个无神论者,我什么都不要,只求安静。

(牛虻慢慢转过身去,到场边缘又停下)

牛虻:我忘了,上校,还得求你一件事。明天不要让他们捆我或是遮上我的眼睛,我会安安稳稳的站在那。

【落幕】★学生1:剧本的时间、地点、人物要交代清楚,要单列出来。★学生2:戏剧人物语言包括对白、独白、旁白、唱词等,画外音属于旁白。★学生3:舞台提示语必须用括号“括”起来,包括人物的动作、表情、神态等。3.写作表演尝试教师总结:刚才同学们说得很好,对剧本有了初步的了解,也看了示范剧本,那现在我们牛刀小试,我们可以把伏契克和牛虻的故事改编为短剧,大家人人动笔,作为一次书面写作活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