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谢综合征-060628课件_第1页
代谢综合征-060628课件_第2页
代谢综合征-060628课件_第3页
代谢综合征-060628课件_第4页
代谢综合征-060628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代谢综合征一.命名及定义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syndrome,MS)是心血管病的多种代谢危险因素集中在一个个体的临床表现。其主要组成部分是肥胖病尤其是内脏型肥胖、糖尿病或糖调节受损、以高甘油三脂血症及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为特点的血脂代谢紊乱及高血压。此外尚包括组织胰导素抵抗、高尿酸血症及反映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缺陷的微量白蛋白尿、持续低度炎症反应及血液凝溶异常。还有痛风、多囊卵巢综合征、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及遗传性或获得性脂肪萎缩症等病患者常伴MS。一.命名及定义

代谢综合征(MS)是以中心性肥胖、糖代谢异常(糖尿病或糖调节受损)、高血压、血脂异常等多种主要疾病或心血管病多种危险因素在个体聚集为特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目前关于MS的定义比较混乱。二.发展史1923年Kylin首先提出高血压、高血糖、痛风等成串的代谢紊乱同时存在。

1947年,Vague注意到躯干上部肥胖常见于糖尿病和心血管病的诸种代谢异常。

1967年,意大利的Avogaro和Crepald发表文章提出了先驱性概念。

1988年,Reaven将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糖耐量异常、高甘油三脂血症和高血压统称为X综合征亦称为Reaven综合征。二.发展史1989年,Kaplan将以高胰岛素血症为基础的内脏型肥胖、糖耐量异常、高甘油三脂血症和高血压作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概括为死亡四重奏。

1991年,DeFronzo将这组代谢性心血管疾病症候群命名胰岛素抵抗综合征。另外,亦有人称这种现象为四高一低。即高血压、高血糖或糖耐量异常、高胰岛素血症、高甘油三脂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

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的一个专家委员会进行研讨,推荐使用代谢综合征来命名。1999年,又作了修订。三.流行病学

流行病调查其患病率,以WHO及NECP-ATPⅢ的标准。年龄校正MS的患病率在种族间有很大差异。在≥20岁以上成年人群中,以WHO标准进行诊断:美籍墨西哥人(38%),美籍阿拉伯人(28%),美籍非洲人(28%),美籍白种人(24%),中国人(14%-18%)。以NECP-ATPⅢ标准进行诊断:美籍墨西哥人(27%),美籍白种人(24%),美籍阿拉伯人(23%),美籍非洲人(22%),非洲阿拉伯人(21%),葡萄牙人(14.5%),中国人(12%-21%)。三.流行病学MS与高血糖密切相关:以WHO标准,中国人IFG中MS的患病率约10%,在IGT者及糖尿病者分别为60%及70%左右。内脏型肥胖:BMI>30kg/m2的成年人中86%(≥20岁)或94%(≥50岁)已有内脏肥胖(MRI测内脏脂肪面积>100cm2);BMI≥25~<30kg/m2的人群内亦有53%(≥

20岁)或62%(≥

50岁)已有内脏肥胖。中国人内脏脂肪面积>80cm2-<100cm2,与其糖尿病的血脂紊乱及MS的患病率已与内脏脂肪面积≥

100cm2相近。四.发病机制:不清,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一)肥胖及身体脂肪分布异常:肥胖与各种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相关,尤其腹部肥胖(内脏肥胖)关系更大。脂肪细胞将游离脂肪酸(FFA)以TG的形式储存于细胞内。另外脂肪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依赖胰岛素的刺激活性,胰岛素可抑制激素敏感的脂肪酶和组织内的脂溶酶活性,从而减少脂肪细胞中TG的分解。当发生胰岛素抵抗(IR)时,葡萄糖摄取减少,导致脂肪细胞内TG分解增加,脂肪细胞释放过多的FFA进入血液。肥胖者脂肪组织释放出过多FFA时,还有一些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抵抗素、脂联素、瘦素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等均导致IR。胰岛素抵抗和-细胞功能减退造成了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机体对胰岛素的反应减退)2型糖尿病(高血糖)-细胞功能减退(机体胰岛素生成不足)过早死亡,

主要由心血管疾病引起脂肪细胞同时也是内分泌细胞血管紧张素原瘦素脂肪细胞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促酰基化蛋白Adipsin(ASP)IL-6TNF-α脂联素抵抗素(Resistin)胰岛素抵抗四.发病机制:(一)肥胖及身体脂肪分布异常:

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作用广泛。主要是炎症因子,又可参与组织的生长调节。TNF-α过度表达可通过多种机制导致IR。

2.瘦素(Leptin):是肥胖基因的产物,是由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循环激素,主要功能是通过与中枢神经系统的瘦素受体直接结合来传递体内脂肪储存的负性反馈信号,增加能量的消耗,减少摄食。肥胖者由于存在瘦素抵抗,表现为高瘦素血症,过量瘦素引起IR。

四.发病机制:(一)肥胖及身体脂肪分布异常:

3.抵抗素(Resistin):是最新发现的由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人抵抗素含有108个氨基酸,其基因位于人的19号染色体上,具有IR的作用。

4.脂联素(Adiponection):由脂肪组织分泌,具有抑制炎症和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一种蛋白质,其减少可致MS。

5.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其升高,提示促血栓状态。炎症性的动脉粥样硬化过程sdLDLsdLDLox-LDL单核细胞化学趋化mfO2泡沫细胞

分化脂纹复合性(易受损的)斑块血管腔动脉壁内皮细胞炎症性细胞因子,IL-6,TNFa

ROS炎症指标,CRPMMP-9-平滑肌细胞MCP-1斑块破裂易受损的斑块是造成临床事件的原因正常动脉粥样斑块破裂的粥样斑块核心有血栓的管腔管腔管腔管腔核心有血栓的管腔裂隙四.发病机制:(一)肥胖及身体脂肪分布异常:肥胖诊断标准:

WHO标准:体重指数(BMI)≥30Kg/m2,目前美国白种人占20%左右,中国人占5%-10%。内脏脂肪含量:直接的估算方法,腹部MRI或CT检查计算脂肪面积。一般将内脏脂肪面积≥100cm2诊断为内脏型肥胖。研究中国成人内脏型脂肪发生率与BMI的关系,可见BMI≥30Kg/m2及在≥25-≤30Kg/m2者内脏脂肪发生率分别为86%及53%。即使≥

18-≤25Kg/m2者,亦有14%内脏型肥胖。因此,与MS关系密切的是内脏或者腹腔内脂肪积聚,而并不是总体脂肪或者皮下脂肪增加。MS患病率与腰围或腰臀比增加的关系要比与体重指数(BMI)增加的关系更为密切。四.发病机制:(二)胰岛素抵抗(IR):

IR是MS的核心,IR一般随身体脂肪量增多而发生。IR是指机体组织或靶细胞(如骨骼肌,脂肪及肝脏)对内源性或外源性胰岛素的敏感性和/或反应性降低,因而正常量的胰岛素会产生低于正常的生理效应或需要超过正常量的胰岛素才能达到正常量的生理效应,IR发病机制复杂,至今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IR发生和发展最重要的因素是肥胖,体力活动少和遗传因素。其他还有饮食结构,衰老和激素(特别是糖皮质激素和雄激素)等。脂肪组织的胰岛素抵抗通过促进FFA释放导致肝脏和肌肉IR高血糖葡萄糖输出增加体积较大的胰岛素抵抗性脂肪细胞可减弱对脂肪分解的抑制作用血浆FFA升高

葡萄糖摄取减少四.发病机制:(二)胰岛素抵抗(IR):●IR

机体增加胰岛素的分泌,从而表现高胰岛素血症,长期高胰岛素血症可对机体产生不良影响,促进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血管病的发生。●IR可使FFA、VLDL

、TG

、HDL,sdLDL

ApoA1/ApoB比值,导致脂代谢紊乱。●IR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内皮素释放,肾小管对

Na的重吸收,血管舒张性前列腺素,促进平滑肌细胞增殖生长,导致血管壁增厚,影响跨膜阳离子转运和多种血压调节因子的作用,加强血管效应,影响血管舒张功能,增加血管阻力,导致高血压。

四、发病机制

(二)胰岛素抵抗(IR):

代谢综合征共同机理2型糖尿病中心性肥胖高血压血脂紊乱其他内皮功能障碍心血管疾病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四.发病机制:(二)胰岛素抵抗(IR):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向心性肥胖运动减少微量白蛋白尿前胰岛素纤维蛋白原PAI-1TGBpsdLDLHDLIGT、糖尿病代谢综合征五.临床特点及诊断标准:(一)MS的临床特征一、与心血管病有关的组成成分

1.肥胖、尤其是内脏型肥胖

2.胰岛素抵抗,可伴代偿性高胰岛素血症

3.高血糖,包括糖尿病及糖调节受损

4.血脂紊乱(高TG血症、低HDL-C血症)5.高血压

6.高尿酸血症

7.血管内皮功能缺陷、低度炎症状态及凝溶异常(微量白蛋白尿、CRP及PAI-1增高等)二、可伴MS的疾病

1.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可发展至非酒精性脂肪肝炎

2.多囊卵巢综合征

3.痛风

4.遗传性或获得性脂肪萎缩症

5.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KendallDM,etal.CoronArteryDis.2003,14(4):335-48.代谢综合征增加心血管风险的多重危险因素代谢综合征IGT/IFG或2型糖尿病中心性肥胖胰岛素抵抗血脂紊乱内皮功能紊乱纤溶异常高血压五.临床特点及诊断标准:(二)诊断标准:WHO(1999)初选人群组成成分数肥胖

BMI(kg/m2)WC(cm)WHR血脂紊乱

TG(mmol/L)HDL-C(mmol/L)高血压

SBP/DBP(mmHg)高血糖或2型糖尿病

FPG(mmol/L)2hPG(mmol/L)胰岛素抵抗微量白蛋白尿白蛋白(μg/min)

白蛋白/肌肝(mg/g)高血糖及IR人群中初选人群中至少2项>30及(或)->0.90(男),0.85(女)≥1.70(150mg/dl)及(或)<0.90(35mg/dl男),<1.0(39mg/dl女)≥140/90≥6.1(110mg/dl)≥7.8(140mg/dl)高胰岛素正糖钳夹试验的M值上四分位数≥

20≥30五.临床特点及诊断标准:(二)诊断标准:NCEP-ATPⅢ(2001)初选人群组成成分数肥胖

BMI(kg/m2)WC(cm)WHR血脂紊乱

TG(mmol/L)HDL-C(mmol/L)高血压

SBP/DBP(mmHg)高血糖

FPG(mmol/L)2hPG(mmol/L)全人群中至少3项->102(男),>88(女)[中国人>90(男),>80(女)]-≥1.70(150mg/dl)<1.03(40mg/dl男),<1.29(50mg/dl女)≥130/85≥6.1(110mg/dl)-五.临床特点及诊断标准:(二)诊断标准:欧洲胰岛素抵抗研究组(EGIR)EGIR(1999)初选人群组成成分数肥胖

BMI(kg/m2)WC(cm)WHR血脂紊乱

TG(mmol/L)HDL-C(mmol/L)高血压

SBP/DBP(mmHg)高血糖

FPG(mmol/L)2hPG(mmol/L)胰岛素抵抗非糖尿病病人群中初选人群中至少2项-≥94(男),≥80(女)->2.0(或已治疗)及/或

<1.0(或已治疗)≥140/90(或已治疗)≥6.1~<7.0-空腹胰岛素值上四分位数五.临床特点及诊断标准:(二)诊断标准: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学会(AACE)ACCE(2003)初选人群组成成分数肥胖

BMI(kg/m2)WC(cm)WHR血脂紊乱

TG(mmol/L)HDL-C(mmol/L)高血压

SBP/DBP(mmHg)高血糖或2型糖尿病

FPG(mmol/L)2hPG(mmol/L)非糖尿病人群中有高危情况者初选人群中至少2项≥

25(作为危险因素)--≥

1.70(150mg/dl)及(或)

<1.03(40mg/dl男),<1.29(50mg/dl女)≥130/85≥6.1~<7.0≥7.8~<11.0五.临床特点及诊断标准: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2004)五.临床特点及诊断标准:(二)诊断标准:

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发布了第一个全球性标准,IDF(2005)

强调中心性肥胖为MS诊断前提,腰围的标准依地区和种族而定在此基础上,合并以下任两项TG>150mg/dL(1.7mmol/L)或已接受相应治疗;HDL-c

男性<40mg/dL(1.03mmol/L);女性<50mg/dL(1.29mmol/L)或已接受相应治疗BP

SBP≥130mmHg或DBP≥85mmHg,或已接受相应治疗,或以前已诊断高血压;空腹血糖:空腹血糖≥100mg/dL(5.6mmol/L)或已接受相应治疗,或以前已确定2型糖尿病。如果空腹血糖≥100mg/dL(5.6mmol/L)则强烈推荐口服OGTT,但OGTT不是诊断MS的必需指标。六.防治:

(一)肥胖:减肥,采用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戒烟、调整膳食、增加运动。减重目标:6-12月内减重5-10%(二)脂质异常:LDL-C要求达标2.6mmol/L,高危患者要求1.8mmol/L。药物主要他汀类药物,现有依洋替米贝(ezetimib)是肠胆固醇吸收抑制剂;TG高,主要用贝特类;HDL-C低,可用烟酸,贝特类。

六.防治:(三)高血压:≥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