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湖南省常德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精品解析:湖南省常德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精品解析:湖南省常德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精品解析:湖南省常德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精品解析:湖南省常德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常德市2019-2020年度高一检测考试语文命题人:梁开喜(市教科院)彭宏(桃源一中)肖徽(市六中)姜英菊(市芷兰实验学校)注意事项:本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卷。一、语言积累与运用(30分)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A.草窠(kē)逡巡(qūn)隳名城(huī)间或一轮(jiān)B.忤视(wǔ)蛇蟮(shàn)罥烟眉(juàn)妖童媛女(yuàn)C.炮烙(pào)瓮牖(yǒu)噫吁嚱(xū)度长絜大(xié)D.句读(dòu)黔首(qián)虾蟆陵(há)飞来横祸(hèng)【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音并正确书写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平时加强对字音、字形的积累,注意区分多音字、形近字等,同时注意音形义相结合来加强记忆。A项,“间”正确读音为““jiàn”,故A项错误。B项,“蟮”应为“鳝”,故B项错误。C项,“炮”正确读音为“páo”,故C项错误。故选D。2.学校准备举行传统文化知识竞赛,下面是计划选入题库的素材初稿,其中有几处对应错误,请将全都正确的一项找出来。()①易水诀别——《史记》②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战国策》③性本爱丘山——陶渊明④杜康解忧,求贤若渴——曹操⑤香草美人,九死未悔——屈原⑥说退秦师——《左传》⑦夔门秋兴,老病登台——杜甫⑧古今兴感,若合一契——苏轼⑨深思而慎取——王安石⑩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红楼梦》A.①②③④⑥ B.①⑤⑥⑧⑨ C.③⑤⑦⑨⑩ D.④⑥⑦⑧⑩【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重点考查理解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天文、历法、地理、科举、姓名、宗法、文史典籍等。识记时可分门别类,准确记忆。考查点多为课内知识或课内知识的延伸,注意区分易考点与易错点。①“易水诀别——《史记》”错误,“易水诀别”出自《荆轲刺秦王》,节选自《战国策》。排除AB两项。②“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战国策》”错误,出自《鸿门宴》,节选自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排除A项。⑧“古今兴感,若合一契——苏轼”错误,出自《兰亭集序》,作者王羲之。排除BD两项。故选C。3.下列句子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A.本次讲座我们邀请到知名的康震教授,他将抛砖引玉,讲解中国诗词,为大家带来一道丰盛的精神大餐。B.本人是名文学爱好者,最近撰写了一本关于中国抗击新型冠状肺炎病毒的作品,您是文学界大家,敬请雅正。C.师德如山,让人仰止;师德似海,无以为报,适逢恩师60岁寿诞,我特惠赠薄礼一份,以聊表感激之情。D.我们是“精准扶贫”的工作人员,特意来到寒舍了解您的家庭情况,以便制定精准方案帮助您脱贫致富。【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得体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这类题目需要学生阅读文段,在了解文段大意的基础上,分析语言运用是否恰当,注意说话人的身份、地位,注意说话场合和谦敬词的运用。A项,“抛砖引玉”,谦辞,比喻自己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语境用来指“知名的康震教授”,使用错误。B项,“雅正”,敬辞,把自己的诗文书画等送给人时,表示请对方指教。语境为请“文学界大家”指正,使用正确。C项,“惠赠”,称人赠与的敬辞。语境中主语为“我”,使用错误。D项,“寒舍”,谦辞,对人称自己的家。语境为“了解您的家庭情况”,使用错误。故选B。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人类文明史也是一部同疾病和灾难的斗争史。病毒没有国界,疾病不分种族。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病毒疫情现已波及210多个国家和地区,影响了70多亿人口,夺走了30余万人的宝贵生命。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各国应汇聚与疫情斗争的磅礴之力,共同难关。中国秉承人类是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始终本着公开、透明、负责任的态度,及时向世卫组织及相关国家通报疫情信息,毫无保留地同各方分享防控和救治经验,支持各国科学家开展病毒源头和传播途径的全球科学研究,()。帮助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公共卫生体系薄弱的非洲国家筑牢防线,我们,这也是国际抗疫斗争重中之重。这次疫情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世界各国总结经验,提高和完善公共卫生安全治理休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建立全球和地区防疫物资储备中心。、保持警惕永远是进行时。世界各国团结合作、,才是战胜疫情最有力的武器。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项是()A.渡过义不容辞未雨绸缪同舟共济B.渡过责无旁贷防微杜渐同舟共济C.度过义不容辞防微杜渐休戚与共D.度过责无旁贷未雨绸缪休戚与共5.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项是()A.为有需要的国家提供了尽己所能的大量支持和帮助B.中国尽力为有需要的国家提供了大量支持和帮助C.尽己所能为有需要的国家提供了大量支持和帮助D.将大量支持和帮助尽己所能提供给有需要的国家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这次疫情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世界各国总结经验,完善和提高公共卫生安全治理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速度,建立全球和地区防疫物资储备中心。B.针对这次疫情暴露出来短板和不足,世界各国总结经验,提高公共卫生安全治理体系,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建立全球和地区防疫物资储备中心。C.关于这次疫情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世界各国总结经验,提高和完善公共卫生安全治理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建立全球和地区防疫物资储备中心。D.针对这次疫情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世界各国总结经验,完善公共卫生安全治理体系,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速度,建立全球和地区防疫物资储备中心。【答案】4.A5.C6.D【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本题中,第①空,“渡过”与“度过”,因形似音近容易致误,在表示“经过”义时,两字有时间上与空间上的区别:“度”的对象是时间,如“度日、共度良宵”等;“渡”的对象是空间,如“横渡长江”等。凡是不能受主观意识所支配的,只能用“度”;必须作出人为努力的,一定用“渡”。这里的语境是各国共同与疫情作斗争,是人为的努力,故应选用“渡过”。第②空,义不容辞:从道义上讲不允许推托、拒绝。责无旁贷:自己应尽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此处是说帮助发展中国家筑牢防线,从道义上来讲,我们不应该推辞、拒绝,故应选用“义不容辞”。第③空,未雨绸缪:在天还没下雨的时候,就修补好房屋的门窗,后用以比喻事先做好准备。防微杜渐:在错误或坏事刚露出苗头时就及时制止,不让它发展。此处是说我们必须要提前做好准备,故应选用“未雨绸缪”。第④空,同舟共济:大家坐一条船过河。比喻在艰险的处境中团结互助,共同战胜困难。休戚相关:形容关系密切,利害一致。根据横线前使用的是顿号,可得知横线中的成语必然和前句意思相近,前句是说“世界各国团结合作”,横线中成语必定也是“团结互助,共同战胜困难”,故应选用“同舟共济”。故选A。【5题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时,要抓住7个“是否”来进行判断。1.看所讲述内容前后是否一致,主要指主旨或观点的统一。2.看事理是否相承。语段在表达一定的意思时,总会按照某种逻辑顺序或者符合一定的事理,而这种逻辑顺序或者生活事理恰恰就是句子衔接的思路或特征。3.看前后是否勾连。句子的重点往往在谓语部分,形成句群或复句的分句之间一般有明显的顺承、因果、并列等关系。4.看意境是否协调。文段的画面、环境、情调、氛围、风格应和谐统一。5.看主语是否一致。主要指主语或陈述对象的统一。6.看句式是否一致。比如句子结构、关联词语的搭配等,贵在找出对应点。7.看音节是否和谐。要符合句子在字数、句式、平仄、音韵等格律方面特有的规定。本题中,根据前文“中国秉承人类是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始终本着公开、透明、负责任的态度,及时向世卫组织及相关国家通报疫情信息,毫无保留地同各方分享防控和救治经验,支持各国科学家开展病毒源头和传播途径的全球科学研究”,可见主语“中国”贯穿句子的始终,由此排除B项。根据前文的句式特点“秉承……的理念”“本着……的态度”“通报信息”“分享经验”“支持研究”,可知此处的句式应是“提供支持和帮助”,由此排除D项。根据语句的连贯性,前文说“毫无保留地同各方分享防控和救治经验”,可知此处应将“尽己所能”放在句首,由此排除A项。故选C。【6题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语段中的病句可通过以下方法筛选正确答案:一读,通读语段,是查找病句的前提;二找,认真分析,查找病因,看有没有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表意不明和不合逻辑;三改,针对病因,对症下药,进行删、补、换、移,修改病句;四查,对修改后的句子进行校对阅读,看是否通顺、句意准确。本题中,画线句存在以下错误:一是成分残缺,应该在“这次疫情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前加“针对”,在应在“响应”后面加“速度”。二是结构混乱,应将“完善和提高公共卫生安全治理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速度”拆分成两个分句,改为“完善公共卫生安全治理体系,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速度”。由此排除A、B、C项。故选D。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月27日,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登顶成功。说到珠峰,8848米是很多中国人的第一反应。其实,2005年,珠峰的高度已被更新为8844.43米。为什么要一测再测?①_____,长期来看,地壳抬升使它以每年4.4毫米的速度缓慢升高,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风化侵蚀等因素又使它的高度缓慢下降,1934年尼泊尔地震使其海拔降了半米有余。②______,因为珠峰高程的精确测定,可以结束国际上珠峰高程不统一的混乱局面,而且相关数据将为冰川监测、生态环境保护等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然而,③________,它位于副热带急流位置,风力强劲,在北坳岩坡上,还潜伏着无数冰崩和雪崩结构,但中国人不畏艰险勇于攀登,彰显了伟大的中国力量。【答案】(1).因为珠峰的高度在不断地变化(2).测量珠峰高度意义重大(3).要想登上珠峰很艰难【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做语言连贯题,既要注意行文内容前后一致与衔接,也要注意语意表达的前后勾连,还要注意结构的前后照应,辨别文段的整体语脉和内在思想的连贯性。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第一空,由上文“说到珠峰,8848米是很多中国人的第一反应。其实,2005年,珠峰的高度已被更新为8844.43米”可知,珠峰的高度发生了变化;回答“为什么要一测再测?”,所以此处可以填“因为珠峰的高度在不断地变化”。第二空,由下文“可以结束国际上珠峰高程不统一的混乱局面,而且相关数据将为冰川监测、生态环境保护等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可知,此处说的是准确掌握珠峰高度后的意义和影响,所以此处可以填“测量珠峰高度意义重大”。第三处,下文“它位于副热带急流位置,风力强劲,在北坳岩坡上,还潜伏着无数冰崩和雪崩结构”和“但中国人不畏艰险勇于攀登”都是突出珠峰环境艰险,很难攀登,所以此处可以填“要想登上珠峰很艰难”。8.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5个字。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宣告中国“民法典时代”正式到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其内容涵盖了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为我们提供了更完善的法律指南,也因此,它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民法典编纂工作于2015年启动,2017年审议通过民法总则,2019年审议民法典草案。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开创了我国法典编纂立法的先河。【答案】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能力。压缩语段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在把握文段主旨的基础上筛选出语段的主要信息,将其按要求概括表达出来。对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就要抓住时间、地点、人物、主体事件以及原因、结果等信息,加以提炼并概括,同时注意字数要求。语段共由四句话构成,第一句交代主体事件: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句讲民法典的内容涵盖了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第三句讲民法典通过的过程。第四句讲民法典的性质。综合以上信息和题目的字数要求,可以选取主体事件以及民法典的性质来作答。二、现代文阅读(2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工业革命以后,人类依靠科技进步创造出工业化的奇迹,而对自然的态度则由以往的敬畏转为征服。实践表明,资源、环境和生态问题,往往都是由不科学的经济发展模式造成的。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大多忽视经济增长对资源的消耗、对环境的污染和对生态的破坏,只顾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忽视子孙后代利益和人类整体利益,漠视对自然生态和其他生物的保护,由此催生了严重的全球性生态危机。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孕育出灿烂的生态文化,如“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等思想。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多种原因,我国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也积累了大量生态环境问题,各类环境污染呈高发态势,成为民生之患、民心之痛。时至今日,有的地方和部门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仍不到位,经济社会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程度还不够高,垃圾围城、生态破坏等现象时有发生。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让人民群众享有干净的水、清新的空气、安全的食品、优美的环境,中国政府加快推进生态文明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建设,加强法治建设,建立并实施中央环境保护监督制度,大力推动绿色发展,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美丽中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当前,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出现稳中向好趋势,但成效并不稳固,生态文明建设仍面临不少困难与挑战。确保到2035年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必须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走好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之路。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重视惠及当代人类和未来子孙后代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保护好生态环境。着力推进产业结构、空间结构、能源结构、消费方式的绿色转型,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用绿色技术改造形成绿色经济,以促进能源绿色转型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推动绿色发展,同样可以带来良好经济效益。一些地方通过发展绿色产业,很多产品的性能有了显著提高,质量有了明显改善,而且大大降低了耗电量、耗水量;很多产业利用废弃产品或其零部件加工制造新产品,在大大减少废弃物、大量节约资源的同时,也降低了成本,实现了能源和资源的梯级利用。事实证明,推动绿色发展不仅具有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而且具有经济效益。要从技术、政策等多方面采取措施,使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市场主体的自觉行动。(摘编自钱易《走好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之路》)9.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因为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只顾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未考虑到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和生态的影响,才导致了现在严重的全球性生态危机。B.我国当前环境污染影响民生,除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积累的大量生态环境问题,也因为今天经济社会的发展还是没能协调生态环境的保护。C.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中国政府做了大量关于生态文明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建设的工作,当前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D.构建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发展绿色产业,可以带来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市场主体的自觉行动。10.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段先写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缺少科学性,再用恩格斯的话反面论证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对生态的影响。B.第二段列举例子,让我们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生态智慧,也看到了目前在生态治理上存在的问题。C.绿色产业可以带来多种效益,与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的结果形成鲜明对比,文章首尾呼应,结构严谨。D.文章主要是针对中国环境生态问题,从多个方面展开论述,强调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产业发展。1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球生态危机影响的是全人类的利益,所以,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中国自己的事情,也需要世界各国携手合作。B.生态环境问题也是民生问题,如果美丽中国的目标基本得以实现,那么中国目前的民生问题也将会迎刃而解。C.只有走好生态文明建设之路,中国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D.分类投放生活垃圾,拒绝食用野生动物,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行,购物使用布袋,这都属于绿色生活方式。【答案】9.C10.B11.C【解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应先审题,然后浏览选项,明确考查的方向,画出文中相关语句,加以分析概括,之后加以比较。A项,“未考虑到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和生态的影响”错误,由原文“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大多忽视经济增长对资源的消耗、对环境的污染和对生态的破坏,只顾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忽视子孙后代利益和人类整体利益,漠视对自然生态和其他生物的保护,由此催生了严重的全球性生态危机”可知,应为“大多忽视经济增长对资源的消耗、对环境的污染和对生态的破坏”,曲解文意。B项,“也因为今天经济社会的发展还是没能协调生态环境的保护”错误,由原文“时至今日,有的地方和部门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仍不到位,经济社会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程度还不够高,垃圾围城、生态破坏等现象时有发生”可知,原文为“经济社会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程度还不够高”而不是“没能协调”。D项,“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市场主体的自觉行动”错误,由原文“要从技术、政策等多方面采取措施,使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市场主体的自觉行动”可知,原文是“使它成为”而不是“它已成为”,变未然为已然。故选C。【10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能力。解答本题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把握文章结构层次,明确文中的论点、论据、及其论证方法,然后浏览选项逐个分析判断。B项,“第二段列举例子,让我们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错误,由原文“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孕育出灿烂的生态文化,如‘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等思想”可知,讲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是引用名言警句,不是列举例子。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题,先要浏览选项,然后结合文本确定相关区域,结合作者的观点从原文中找到依据加以分析。C项,“只有走好生态文明建设之路,中国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提升生态环境质量”错误,“只有……才……”说法过于绝对。故选C。(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红头绳儿王鼎钧一切要从那口古钟说起。钟是大庙的镇庙之宝,锈得黑里透红,缠着盘旋转折的纹路,经常发出苍然悠远的声音,穿过庙外的千株槐,拂着林外的万亩麦,熏陶赤足露背的农夫,劝他们成为香客。钟声何时响,大殿神像的眼睛何时就会亮起来,炯炯地射出去;钟声响到哪里,光就射到哪里,使鬼魅隐形,精灵遁走。半夜子时,和尚起来敲钟,保护原野间辛苦奔波的夜行人不受邪祟……校长来到古城的时候牵着一个手指尖尖、梳着双辫的女儿。庙改成小学,钟声响,引来的不再是香客,是成群的孩子,大家围着钟,睁着发亮的眼睛,伸出一排小手,按在钟面的大明年号上,尝震颤的滋味。校工还在认真地撞钟,后面有人挤得我的手碰到她尖尖的手指了,挤得我的脸碰到她扎的红头绳儿了。挤得我好窘好窘!好快乐好快乐!可是我们没谈过一句话。钟声停止,我们这一群小精灵立刻分头跑散,可是,我总是落在后面,看那两根小辫子裹着红头绳儿,一面跑,一面晃荡。如果她跌倒,由我搀起来,有多好!校长对学生很严厉,包括对自己的女儿。他要我们跑得快,站得稳,动作整齐划一。如果我们唱歌的声音不够雄壮,他会走到我们面前来叱责:“你们想做亡国奴吗?”可是,他从不禁止我们拿半截粉笔藏在口袋里,他知道,我们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喜欢找一块干净的墙壁,用力写下“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大军过境的日子,他不处罚迟到的学生,他知道我们喜欢看兵,大兵也喜欢摸着我们的头顶想念自己的儿女,需要我们带着他们找邮局寄家信。“你们这一代,要在战争中长大。你们要早一点学会吃苦,学会自立。挺起你们的胸膛来!有一天,你们离开家,离开父母,记住!无论走到哪里,都要挺胸抬头……”校长常常这么说。我不懂他在说什么。我怎么会离开父母?红头绳儿怎么会离开他?如果彼此分散了,谁替她梳辫子呢?卢沟桥打起来了。这天,钟响得很急促,好像撞钟的人火气很大。校长把高年级的学生分成十条线路出发,挨家散布油印的快报。快报上除了新闻,还有他写的一篇文章,标题是《拼到底,救中国》。送报回来,校长正在指挥工人在校门外的槐树林里挖防空坑。忙了几天,开始举行紧急警报的防空演习。警报是疯狂地朝那口钟连敲不歇,每个人听了这种异常的声音,都要疏散到校外。跳进坑里。校长非常认真,提着藤鞭在树林里监视着,谁敢把脑袋伸出坑外,当心藤鞭的厉害。贴着红膏药的飞机果然来了。校长冲出办公室,亲自撞那口钟。我找到一个坑,不顾一切跳下去。钟声和“轰隆”的螺旋桨声混杂在一起。我为校长担心,不住地祷念:“校长,你快点跳进来吧!”“扑通”一声,有人跳进来。是她,校长的女儿!有话快一点说出来吧,也许一分钟后,我们都要死了……要是那样,说出来又有什么用呢……时间在昏热中过去,我拿定主意,非写一封信当面交给她不可。警报解除,她走了,我还在坑里打腹稿。校长打算回家去抗战,当然带着女儿。我有点舍不得他,当然更舍不得红头绳儿,快快地朝学校走去。远远地看到一大群同学围着钟,轮流撞击。钟架下面挖好了一个深穴。原来这口钟就要埋入地下,等抗战胜利再出土。校长说,这么一大块金属落在敌人手里,必定变成子弹来残杀我们的同胞。钟要消失,红头绳儿也要消失,一切美好的事物都要毁坏变形。钟不歇,人不散,只要他们多撞几下,我会多有几分钟时间。没有人注意我吧?似乎没有,大家只注意那口钟。悄悄向她身边挤去,挤两步,歇一会儿,摸一摸那封信,忍一忍心跳。等我挤到她身后站定,好像是翻山越岭奔波了很长的路。取出信,捏在手里,紧张得发晕。那口大钟剧烈摇摆了一下。我抬头看天。“飞机!”“空袭!”在藤鞭下接受的严格训练显出功效,我们像野兔一样蹿进槐林,隐没了。我的那封信……我想起来了,当大地开始震颤的时候,我顺势塞进了她的手中。我出了防空坑,看到钟架被炸了,工人正在理钟。一个工人说,钟从架上脱落下来,恰好掉进坑里,省了他们好多力气。大轰炸带来大逃亡,我东张西望,不见红头绳儿的影子,只有校长站在半截断壁上,望着驳杂的人流发呆。多年以后,我又跟校长见了面。我几次想问他的女儿,几次又吞回去,终于还是忍不住问了。校长说,在那次大轰炸之后,他的女儿失踪了。“怎么会?怎么会?”我叫起来。我说出那次大轰炸的情景:同学们多么喜欢敲钟,我和红头绳儿站得多么近,脚边的坑是多么深,空袭来得多么突然,我们疏散得多么快……只瞒住了那封信。校长一句话也不说,只是听,我只有不停地说,说到那口钟怎样巧妙地落进坑中,由工人迅速填土埋好。泪珠在校长的眼里转动,吓得我住了口。“我知道了!”校长只掉下一颗眼泪,眼球又恢复了干燥,“空袭发生的时候,我的女儿跳进钟下面的坑里避难。钟掉下来,正好把她扣住。工人不知道坑里有人,就填了土……”“这不可能!她在钟底下会……”“也许钟掉下来的时候,把她打昏了。”“不可能!那口钟很大,我曾经跟两个同学同时钻到钟口里面写标语!”“也许她在往坑里跳的时候,已经在轰炸中受了伤。”校长伸过手来,用力拍我的肩膀,“别安慰我了,我情愿她被扣在钟底下,也不愿意她在外面流落……当夜,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带着一大群工人,掘开地面,把钟抬起来,点着火把,照亮坑底。下面空荡荡的,我当初写给红头绳儿的那封信摆在那儿,似乎没有打开过。(选自《碎琉璃》,三联书店2013年版,有删改)12.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项是()A.校长知道战争即将来临,在学校组织挖防空洞,严格训练学生,告诉他们要靠自己的力量活下去,永不放弃,充满了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感和仁爱之心。B.“手指尖尖、梳着双辫”“裹着红头绳儿”,寥寥数笔写出了初见小女孩时她给“我”留下的美好印象;从全文看,“红头绳儿”象征了一段天真烂漫的童稚恋情。C.文章以“我”的梦境结尾,留下想象空间,表明“我”极想知道“红头绳儿”失踪的真相,而梦中那封信似乎没有打开过,又表现了“我”失望的心情。D.文章从一个孩童的视角入手,以回忆口吻叙写往事,把儿女情长放在动荡的历史风云和战争的炮火中去表现,爱恨交织,以小见大,具有深广的社会内涵。13.文章运用了大量的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情感,请找出两处并加以赏析。14.文章多次写到“古钟”,请分析其在文中作用。【答案】12.C13.①“看那两根小辫子裹着红头绳儿,一面跑,一面晃荡”,这个细节就写出了儿时的“我”对校长女儿的关注和心中朦胧的喜爱之情。②“大兵也喜欢摸着我们的头顶想念自己的儿女”,这个细节写出了抗日战争中,战士们看到与自己的孩子年龄相仿的我们,就勾起了对家乡亲人的思念,衬托出他们的无畏和伟大。14.①全文由古钟引出故事,推展情节、带出高潮,最后整个故事也结束在古钟近乎停格的画面中,“古钟”是文章的写作线索,并引出下文。②“古钟”象征大时代,揭开了战争的序幕。围绕着“古钟”,描写了对日抗战时期一位小男孩对小女孩的爱慕故事,交织出人物的聚散离合,以反映战乱时代的悲欢岁月、百姓流离的沉痛无奈,见证一段可歌可泣的战争历史。③“古钟”催动下的避难演演习、紧急避难,多年后又梦见了“古钟”……塑造了一个天真纯洁、浪漫赤诚的少年形象。战争开始之后,“古钟”的存在刻画了校长关怀学生、充满责任感的形象。④从主题上来看,“我”对女孩由古钟旁初识、单恋到流离失所后的魂牵梦萦,呈现出残酷战争中的温暖情爱。文末以梦见“古钟”作结,更见证无情战火中人性纯真善良的一面。【解析】【12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和整合信息的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浏览选项,带着选项当中的信息去阅读文本;其次要简要分清“内容理解类”选项和“鉴赏评价类”选项,将选项当中提到的信息和原文作比对;再次,本着“知识性错误”优先的原则,选出题干中要求的选项。C项,“而梦中那封信似乎没有打开过,又表现了‘我’失望的心情”说法错误。“我”在逃难中偷偷将一封信塞进“红头绳儿”手中,文末则在梦中恍惚看到那信“照老样子叠好,似乎没有打开过”。未曾打开的信,象征对女孩的爱恋不曾因岁月流逝而改变,在古钟坚实的保护下,一段天真烂漫的初恋,在梦中化为温暖的印记,永恒而坚定。因此,并不是表现“我”的失望,而是表现“我”对女孩的怀念和“我”的忧伤。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细节描写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时,首先要从人物形象的角度考虑。细节描写是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细微复杂感情,点化人物关系,暗示人物身份、处境等最重要的方法。它是最生动、最有表现力的手法,往往用极精彩的笔墨将人物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和盘托出,让读者欣赏评价,使文章的描写更加细腻,丰富。其次,成功的细节描写会让读者印象深刻,提高文章的可传读性。细节描写可以为表现人物性格、发展故事情节以及直接、间接揭示作品意义或主题思想服务。典型的细节描写富有表现力,能起到以一孕万、即小见大的作用。本题中,先要找出文章中的细节描写,再根据细节描写的对象,分析人物的情感。比如,“看那两根小辫子裹着红头绳儿,一面跑,一面晃荡”,这个细节就写出了儿时的“我”对校长女儿的关注和心中朦胧的喜爱之情;“大兵也喜欢摸着我们的头顶想念自己的儿女”,这个细节写出了抗日战争中,战士们看到与自己的孩子年龄相仿的我们,就勾起了对家乡亲人的思念,衬托出他们的无畏和伟大;比如“校长非常认真,提着藤鞭在树林里监视着”,这个细节写出了校长对孩子们的关怀和担忧,写出了校长的仁爱和责任感;比如“悄悄向她身边挤去,挤两步,歇一会儿,摸一摸那封信,忍一忍心跳”,这个细节写出了儿时的“我”将要向“红头绳儿”表白心意时的青涩和紧张,塑造了一个年幼可爱、纯真美好的少年形象。【14题详解】本题考查把握小说中物象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时,要从五个方面去思考:一是人物塑造方面,物象衬托了人物品格,突出了人物形象。应格外注意物象本身的特点从哪些方面对主要人物作了映衬。二是情节安排方面。物象往往是组织和推动情节发展的线索物件。物象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全文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三是环境方面。指的是物象对时代特色氛围作了怎样的揭示或暗示以及对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的作用。四是主题方面。物象往往具有衬托或象征意义,有揭示和深化主题的作用。五是读者方面。物象能引起读者兴趣,激发读者想象等。本题中,首先从结构的角度看,文章的开头就介绍了古钟的存在:“一切要从那口古钟说起”——引出了下文的故事。庙改成小学后,“古钟”成了校钟;“卢沟桥打起来了”时,“钟响得很急促避难”,避难的演练,警报是疯狂地朝那口钟连敲不歇;敌军空袭时,“校长冲出办公室,亲自撞那口钟”“大家只注意那口钟”“那口大钟剧烈摇摆了一下”;多年以后我和校长见面,追溯当年的真相,又提起那口钟;最后,以我的梦作结,“梦见我带着一大群工人,掘开地面,把钟抬起来”。全文由古钟引出故事,推展情节、带出高潮,最后整个故事也结束在古钟近乎停格的画面中,“古钟”是文章的写作线索。其次,从情节上看,“古钟”象征大时代,揭开了战争的序幕。作者围绕着“古钟”,描写了对日抗战时期一位小男孩对小女孩的爱慕故事,交织出人物的聚散离合,以反映战乱时代的悲欢岁月、百姓流离的沉痛无奈,见证一段可歌可泣的战争历史。从人物的角度看,“古钟”催动下的避难演戏,萌生了我的童稚之爱与初恋;“古钟”旁边的紧急避难,埋葬了我未知的初恋;多年后得知真相,我又梦见了“古钟”……塑造了一个天真纯洁、浪漫赤诚的少年形象。战争开始之后,“警报是疯狂地朝那口钟连敲不歇”“校长冲出办公室,亲自撞那口钟”,刻画了校长关怀学生、充满责任感的形象。从主题上来看,围绕着“古钟”的聚散离合,表现出战争的残酷和惨烈,多年以后,校长与“我”相约一起回故乡挖掘古钟下埋藏的真相,令读者无限感伤;“我”对女孩由古钟旁初识、单恋到流离失所后的魂牵梦萦,呈现出残酷战争中的温暖情爱。“钟毁人埋”的臆测令人不胜唏嘘,但文末以梦见“古钟”作结,预留开放的结局,让读者在失落中仍抱存希望,更见证无情战火中人性纯真善良的一面。三、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甲】【乙】两则文言选段,完成下面小题。【甲】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节选自《寡人之于国也》)[乙]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酒之,如之何则可?”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挺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孰能与之?’”“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如沛然下雨,则苗渤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上》)1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不同的一组是()A.斧斤以时入山林/以乱易整,不武 B.材木不可胜用/何可胜道也哉C.非我也,兵也/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D.就之而不见所畏焉/金就砺则利1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B.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C.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D.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2)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18.下列对以上两段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孟子和梁惠王的对话,主要围绕“民不加多”的问题展开讨论;乙文孟子规劝梁惠王,强调治国不要只图眼前如何报仇雪恨,仁爱才是使人民归附的根本。B.甲文运用了对比论证,将“途有饿莩”归罪于年成与“刺人而杀之”归罪于武器相比较;乙文运用了比喻论证,以“禾苗”比喻百姓,以“雨水”比喻君恩。C.甲乙两文都具体阐述了孟子施行仁政的主张,都强调了不违农时、施行教化的重要性,从文中“谨庠序之教”“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等句可以看出。D.甲文孟子的主张蕴含了环境保护理念和朴素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对今天仍有重要借鉴作用;乙文“仁者无敌”的观点,无论是在历史动荡时期还是当今都有积极意义。【答案】15.A16.D17.(1)认真地从事学校教育,反复讲述孝敬长辈、敬爱兄弟的道理,须发花白的老人们就不会在道路上肩挑头顶了。(2)如果像这样,老百姓就归附他,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这哗啦啦的汹涌势头,谁又能够阻挡得了呢?18.B【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虚词一词多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既要积累常用文言实词的含义,又要结合语境加以分析判断。A项,“以”,第一个作介词,按照;第二个作介词,用。B项,“胜”,两个都作副词,尽,完。C项,“兵”,两个都作名词,兵器。D项,“就”,两个都作动词,靠近。BCD三项加点词意义都相同,A项两个“以”意义不同。故选A。【16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首先要细读所给文段,明确了解文意,然后根据文意进行判断,其中注意结合文言文行文的习惯,也可借助标志词。“孝悌忠信”意思是孝顺、尊敬、忠诚、守信,作动词“修”的宾语,“孝悌”与“忠信”之间不能断开,排除AC两项。“入”,在家;“出”,出门。“父兄”,父母兄长;“长上”,长辈上级。“入以事其父兄”与“出以事其长上”为对偶句式,“长上”之间不能断开,排除B项。“秦楚”修饰“坚甲利兵”,共同作“挞”的宾语,“秦楚”之间不能断开。句子的意思是让身强力壮的人抽出时间修养孝顺、尊敬、忠诚、守信的品德,在家侍奉父母兄长,出门尊敬长辈上级,这样就是让他们制作木棒也可以打击那些拥有坚实盔甲锐利刀枪的秦楚军队了。故选D。【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注意字字落实。翻译后的句子要通顺,不能出现病句。第(1)句得分点:“谨”,形容词作动词,认真地从事;“申”,反复讲述;“孝悌”,孝敬长辈,敬爱兄弟;“颁”,通“斑”,花白。第(2)句得分点:“诚”,如果;“如是”,像这样;“由”,同“犹”,犹如、好像;“就”,靠近、趋向;“沛然”,盛大的样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概括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意,把每一选项和文中相应的事件对应,针对选项划定区域,仔细比对。B项,“甲文运用了对比论证,将‘途有饿莩’归罪于年成与‘刺人而杀之’归罪于武器相比较”错误,“涂有饿莩”归罪于年成不好,如同“刺人而杀之”归罪于武器一样荒唐,害民的不是荒年而是统治者的虐政,运用了比喻论证,不是对比论证。故选B。【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甲]“只要不违背农时,那粮食就吃不完;密孔的鱼网不入池塘,那鱼鳖水产就吃不完;砍伐林木有定时,那木材便用不尽。粮食和鱼类吃不完,木材用不尽,这样便使老百姓能够养活家小,葬送死者而无遗憾了。老百姓养生送死没有缺憾,这正是王道的开始。”“在五亩大的住宅田旁,种上桑树,上了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着丝绸了;鸡鸭猪狗的繁殖饲养,不要错过时节,上了七十岁的人就可以经常吃到肉食了。一家一户所种百亩的田地,不误农时得到耕种,数口之家就不会闹灾荒了。注重乡校的教育,强调孝敬长辈的道理,须发花白的老人们就不会在道路上肩挑头顶,年满七十岁的人能穿上丝绸、吃上鱼肉,老百姓不缺衣少食,做到了这些而不称王于天下的是绝不会有的。”“猪狗吃的是人吃的食物而不知道设法制止,路上出现饿死的人而不知道赈济饥民,百姓死了,就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因为年岁不好。’这种说法与拿刀把人杀死后,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不同?大王不要归罪于年成,这样,普天下的百姓便会涌向您这儿来了。”[乙]惠王说:“晋国曾一度在天下称强,这是老先生您知道的。可是到了我这时候,东边被齐国打败,连我的大儿子都死掉了;西边丧失了七百里土地给秦国;南边又受楚国的侮辱。我为这些事感到非常羞耻,希望替所有的死难者报仇雪恨,我要怎样做才行呢?”孟子回答说:“只要有方圆一百里的土地就可以使天下归服。大王如果对老百姓施行仁政,减免刑罚,少收赋税,深耕细作,及时除草;让身强力壮的人抽出时间修养孝顺、尊敬、忠诚、守信的品德,在家侍奉父母兄长,出门尊敬长辈上级,这样就是让他们制作木棒也可以打击那些拥有坚实盔甲锐利刀枪的秦楚军队了。因为那些秦国、楚国的执政者剥夺了他们老百姓的生产时间,使他们不能够深耕细作来赡养父母。父母受冻挨饿,兄弟妻子东离西散。他们使老百姓陷入深渊之中,大王去征伐他们,有谁来和您抵抗呢?所以说:‘施行仁政的人是无敌于天下的。’大王请不要疑虑!”孟子进见梁襄王,出来后,对人说:“(梁襄王)远远看上去不像个国君的样子,走近他也看不到有什么使人敬畏的地方。”“(见了我后)突然问道:‘天下要怎样才能安定呢?’”“我回答说:‘天下安定在于统一天下。’”“‘谁能统一天下呢?’”“我对他说:‘不喜欢杀人的国君能统一天下。’”“‘谁会归附他呢?’”“我又回答:‘天下没有不归附他的。大王您知道禾苗生长的情况吗?当七八月间一发生干旱,禾苗就要枯槁了。一旦天上乌云密布,下起大雨,那么禾苗就长得茂盛了。像这样的话,谁能阻止它呢?而现在天下国君,没有一个不嗜好杀人。如果有一个不喜欢杀人的(国君),那么普天下的老百姓都会伸长脖子期待着他来解救。如果像这样,老百姓就归附他,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这哗啦啦的汹涌势头,谁又能够阻挡得了呢?”(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江南春张籍江南杨柳春,日暖地无尘。渡口过新雨,夜来生白蘋。晴沙鸣乳燕,芳树醉游人。向晚青山下,谁家祭水神。19.下列对这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此诗起句先总写江南春天来了,杨柳变绿,天气变暖,阳光和煦,地面洁净。B.颔联写渡口新雨,岸边白蘋从生;颈联抽绘天空的乳燕呢喃,林间游人欲醉。C.尾联为我们勾勒了幅风俗图卷:天色将晚的青山之下,是谁在祭拜水神呢?D.全诗虚实结合,再现了江南春意盎然的景象,也含蓄表达了作着的思乡之情。20.后人评价张籍的五言律诗“平淡高妙”,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案】19.D20.①文字洗练,色彩平淡。诗人描写江南美丽的春光,点选了春风杨柳、新雨阳光、白蘋芳树、晴空乳燕的意象,构成了一幅生动清新、色彩淡雅的画面。

②多用白描,写法平淡。诗歌基本上采用白描的手法,将江南春景一一勾勒,没有过多的渲染。

③情感含蓄,境界高妙。诗人用工致细腻的手法描绘自然景物,将思想寓于形象,极写江南春色的秀美,将思乡之情蕴含在对江南美景的盛赞中,语浅意深、留不尽之意于言外。【解析】【19题详解】本题考查综合理解分析诗歌内容和情感的能力。诗歌鉴赏考查范围很广,既有形象的鉴赏,如人物、景物、事物,也有语言的赏析,如炼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还有表达技巧的鉴赏,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也有诗歌内容的理解,如背景、题材、作者等。常见的设题误区主要有以下几个:意象意境分析不当,基础知识运用错误,词句解说曲解原意,主题情感分析不当,手法分析张冠李戴等等。解答此类题目,读懂诗歌是关键,要关注标题、作者、注释以及关键词等;审清题目要求,细读选项,划出要点,掌握关键信息,最后通过排除法,选出正确选项。D项,“全诗虚实结合”说法错误。诗人以工致细腻的笔法,先总写江南的春风杨柳、明媚阳光;再写渡口的新雨,岸边的白蘋;又写晴朗的天空中乳燕呢喃,如荫的树林间游人迷醉;最后选取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勾勒了一幅风俗图卷:天色将晚的青山之下,有人在祭拜水神。描写的画面都是实写,呈现了江南的秀丽春景和风土人情。并没有使用虚写的手法,不能说“虚实结合”。故选D。【20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探究古代诗歌的能力。本题属于观点评价题型,即是在感悟的基础上对他人观点看法进行评价或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独特的发现与见解、思考与质疑。解答此类题型时,一是要解读题目,明确要求。即弄清前人评论的具体角度(内容、技巧、炼字、感情基调、语言特色等),诗论引文中已知的信息(评论角度、对象、已告知的特点概括等)。二是要精读诗歌,整体感知其主旨、情感、抒情方式和写法上最明显的特点。比较评价时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三是要进行观点评价,明确自己的观点。四是要进行具体分析阐述。既要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既要有原文意识,做到点面结合,又要照应题干要求。另外,有时还要结合读者的生活体验和爱好来评价。五是要恰当选用诗歌鉴赏术语、概念作理性分析,不能就诗论诗。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本题中,要求结合全诗分析“平淡高妙”,就要理解“平淡”和“高妙”分别是在评价诗歌哪一方面的特点。首先,“平淡”,既是指这首诗的手法,又是指这首诗的内容。从手法上来说,诗歌多用白描,首联写江南的杨柳春风,明媚阳光;再写渡口的新雨,岸边的白蘋;又写晴朗的天空中乳燕呢喃,如荫的树林间游人迷醉;最后选取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勾勒了一幅风俗图卷:天色将晚的青山之下,有人在祭拜水神。处处都是诗人眼中所见,没有过多的渲染。从语言效果上来看,诗歌用字浅淡清新,“春”“暖”“新”“白”“乳”“青”等字的使用,营造出清新恬淡的氛围,不事雕琢,没有浓墨重彩的点染。其次,“高妙”,指的是诗歌中蕴涵的情感。诗人极力描绘江南春天的美景,再现了江南春意盎然的景象,勾勒出了一幅江南春景的秀丽画卷,字清意远,语浅意深,留不尽之意于言外,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2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论语)中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与《劝学》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谈到了“学”与“思”的关系。(2)在《兰亭集序》中,王羲之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了自己对生与死、寿与夭的理解。(3)《琵琶行》善于用形象的比喻来表现抽象的、难以感知的乐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别写出了音乐的婉转流畅与阻塞不通之感。(4)唐代的士大夫阶层如果在“年相若”“道相似”的情况下拜对方为师,其他人会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在《师说》中对这种错误观念提出了批评。【答案】(1).吾尝终日而思矣(2).不如须臾之所学也(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4).齐彭殇为妄作(5).间关莺语花底滑(6).幽咽泉流冰下难(7).位卑则足羞(8).官盛则近谀【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的识记和默写的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识记这些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须臾”“诞”“殇”“盛”“谀”等。四、写作(60分)微写作,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作。(10分)22.从《老人与海》《家》《平凡的世界》中,请选择一位“敢于抗争”的人,为他写一段评语。要求:符合人物特征,150字~200字。【答案】巴金《家》中的觉慧是一个具有初步民主主义和人道主义思想的反抗者,封建家庭中“大胆而幼稚的叛徒”,一个充满朝气的典型。他在社会上以反抗旧制度为主要任务,投入社会革命活动,参加学生的反军阀请愿,追求民主;在家庭中,他敢于和封建家长高老太爷抗争,不做高老太爷期望的绅士,也不做忍受者,反抗高老太爷的旨意,与鸣凤相爱,支持和帮助觉民逃婚,为追求自由,毅然从家中出走,成为了高家的第一个“掘墓人”。【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写作的能力。微写作的要求是能用精炼的语言描述事物、表达观点、抒发感情;能写简短的应用性语段。通过微写作考查名著经典阅读,也是常见的做法。解答微写作题目,首先要审清题目要求,抓住关键词进行解读,然后再结合相关作品按要求选择相关内容进行写作,注意表达方式、字数的要求。本题首先要明确关键词“敢于抗争”的意思,然后结合作品从抗争的主体、对象、原因、方式、结果、意义等角度进行思考。如答案示例《家》中的“觉慧”就是典型的“敢于反抗”的人,可以从他在社会和家中的不同反抗来谈,反抗的对象是封建制度的统治者和封建家庭的大家长,他帮助兄长,和下人恋爱,追求民主思想,追求爱情自由,是高家的第一个“掘墓人”。另外也可以选择《老人与海》中的老人“圣地亚哥”不服输、大无畏的抗争精神或者《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安在苦难的生活中敢于抗争的精神作答。给人物写评语时要注意结合具体事例,运用议论性语言,要体现人物的特征,语言简洁,符合字数要求。23.从《红楼梦》《巴黎圣母院》《大卫·科波菲尔》中选择一个既可恨又可叹的人物,简述这个人物形象。要求:符合原著故事情节,150字~200字。【答案】《红楼梦》里的王熙凤是一个可恨又可叹的人。她极度残忍,“毒设相思局”报复贾瑞,“弄权铁槛寺”为钱财逼人自尽,嫉妒尤二姐并害其吞金。她又极度贪婪,索取贿赂并靠迟发公费放债,加速了贾家的败落。如此极尽权术机变,残忍阴毒之能事,着实可恨!她精于算计,聪明一世,笼络好了贾母却没有笼络好丈夫。病后的王熙凤先失去管家权,抄家时被贾琏休弃,最后病死,落得个“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的下场,着实可叹!【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写作的能力。微写作的要求是能用精炼的语言描述事物、表达观点、抒发感情;能写简短的应用性语段。通过微写作考查名著经典阅读,也是常见的做法。解答微写作题目,首先要审清题目要求,抓住关键词进行解读,然后再结合相关作品按要求选择相关内容进行写作,注意表达方式、字数的要求。该题围绕《红楼梦》《巴黎圣母院》《大卫·科波菲尔》三本书,旨在探讨“既可叹又可悲的人物”。考生紧扣“可恨”“可叹”这两个关键词,选取书中符合的人物展开叙述即可。叙述的情节既要体现人物的可恨又要体现人物的可叹,不能顾此失彼。如答案示例首先明确《红楼梦》中的王熙凤是一个可恨又可叹的人。然后结合书中报复贾瑞、害死尤二姐以及贪图钱财之事描述她狠毒贪婪的一面,表现其可恨之处;然后再结合失权、被休、病死之事,展现其可悲的下场,精明强干,却如此命运,令人叹息!写作(50分)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一百多年前,中国近代的“新青年”喊出了“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口号。一百多年后,在当今纷繁多元的社会形态下,“新青年”又该如何定义?有人说,热心公益、甘于奉献、以天下为已任的青年就是“新青年”;也有人说,引领潮流、追求时尚、不走寻常路的青年就是“新青年”;还有人说,崇尚自由、与世无争、重视自我生活情调的青年才是“新青年”。请结合以上材料,以“新青年”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新时代,新青年 身处伟大的新时代,如何顺势而为,做一名有理想、有作为的新青年呢?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对青年学子的寄语中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心系人民、胸怀世界”,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给予我们的第一条寄语,这句话告诉我们新青年应有广阔的视野和崇高的理想。何为“广阔的视野”?在逆全球化的的今天,我国仍倡导的全球治理新体系、人类命运共同体就体现了这一点。新青年在国家发展的过程中不应狭隘地局限于眼前的利益,而应站高一点、看远一点,将自身乃至中国置于世界之中,努力让中国在国际社会中发挥更大的、更积极的作用,要使自己成为“心系社会、心怀天下”的人。那何为“崇高的理想”呢?马克思曾说:“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工作,那他的价值将是有限的”,毛主席也曾评价白求恩为“对人民有益的人”。由此不难看出,做一名有崇高理想的新青年,要求我们在为人民的事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看当下,名校学生志愿支边团结民族,浙大女博士投身军旅保卫国家,耶鲁海归秦玥飞扎根乡村全心为民。这些人无不是有着崇高理想以国家社会为己任的新青年,他们在为国家、为人民的事业中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创造了宝贵的价值。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给予我们的第二条寄语,这句话告诉我们新青年应脚踏实地,埋头苦干、默默奉献。在国家力倡“工匠精神”的今天,不少年轻人投身到基层一线,从最基本的事情做起。这些人的行动,诠释了“行胜于言”这个亘古不变的真理,他们无不在埋头苦干、默默奉献中实现了自己的价值。同样,怀有赤诚报国心的中国氢弹之父于敏、科学先驱师昌绪,放弃安逸生活到山区义务支教的朱敏才、孙丽娜夫妇,他们无不埋头苦干、甘于奉献。他们之所以成为感动中国人物,成为人们学习的楷模,是和他们看不到的艰辛努力和自己内心的默默奉献分不开的。凡此种种,无不告诉我们: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甘于奉献就是新时代的新青年。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发展,我们会拥有新的机遇,也会面临新的挑战。在新时代,我们要与时俱进,脚踏实地,默默奉献,做一个以社会发展为己任的合格的新青年。牢记总书记的教诲,永远记得“幸福是奋斗出来”,努力为祖国建设默默贡献自己的力量。【解析】【详解】审题:本题考查写作的能力。这是一个典型的话题作文,话题作文的题目一般主要是由“材料+提示+话题+要求”四部分组成。话题作文所谓的“开放”,主要体现在文体开放,立意取舍的开放,而“限制”更多的是体现在提示与要求的限制,联系现实内容的限制。因此,话题作文的审题必须把审材料,审提示,审话题,审要求四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本题由材料、话题和要求三部分组成,因此审好材料是写作的关键。材料部分共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在近代新青年追求独立、自由;二是谈当今人们对“新青年”定义三种理解,即热心公益、甘于奉献、以天下为已任的责任型,引领潮流、追求时尚、不走寻常路的潮流型和崇尚自由、与世无争、重视自我生活情调的自我型。近代“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口号语出陈寅恪于1929年所作王国维纪念碑铭,在其中先生首先提出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基于现实意义,它是“五四精神”的完整体现,对当时的国家、社会、政治、思想等改革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的精神值得当代青年人去继承和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当今人们对“新青年”定义的前两种类型,是对近代“新青年”独立、自由精神的传承和发扬,值得我们称赞和学习;而对于崇尚自由、与世无争、重视自我生活情调的“精致的利己主义”的做法,我们应该加以批驳,这种纯粹的为“自我”而生活的自由与近代“新青年”精神的自由是背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