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2727页,总=sectionpages2727页试卷第=page2626页,总=sectionpages2727页2021届重庆市一中高三三模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接受美学认为,文学作品完成之后,在没有和读者发生关系之前,还不能算是真正的作品,而只能被称为“第一文本”。经由阅读之后,文学作品才能摆脱孤立的“自在”存在状态,成为“自为”的存在,即作为审美对象“第二文本”而存在。由此可见,“第二文本”是在“第一文本”的基础上,经由读者再创造的结果。(一)填空、对话波兰现象学美学家罗曼·英加登指出,在文学作品的诸层次结构中,语言现象中的语词——声音关系是固定的,词、句、段各级语音单位的意义及组合也是不变的,而表现的客体层和图式化方面层等,则带有虚构的纯粹意向性特征,本身是模糊的、难以明晰界说的。至于思想观念及其他形而上的蕴含,更是混沌朦胧的。因此,文学作品的最终完成,必须依靠读者自己去体验、去“填空”。正是在此基础上,德国接受美学理论家伊瑟尔进而指出,文学文本只是一个不确定性的“召唤结构”,它召唤读者在其可能范围内充分发挥再创造的才能。与之相近,德国阐释学理论家伽达默尔也早已指出,艺术存在于读者与文本的“对话”之中,作品的意义与作者个人的体验之间没什么关联,而是在读者与文本的“对话”中生成的。文本是一种吁请、呼唤,它渴求被理解;而读者则积极地应答,理解文本提出的问题,这就构成了“对话”。伽达默尔还指出,文学作品的意义并非取决于一次对话,而是取决于无限的对话。因为文本属于无限绵延着的历史,历史不断,对话便永在绵延之中。因此,文学作品的意义往往是多重的,不确定的,变动不居的。一段文本或一件艺术作品的真正意义的发现永远没有止境,是一个与历史本身相同的无限过程。所以,伽达默尔强调艺术作品是“开放”的,流动的,随着不同读者的参与对话,同一文本必会生出无数不同的“第二文本”。(二)兴味中国古代文论中强调的“兴味”,实际也已包含着与英加登的“填空”、伊瑟尔“召唤结构”、伽达默尔的“对话”相近的见解。孔子“诗可以兴”的见解,按宋人朱熹的解释,即为“感发志意”,也就是说,读诗可以激发人们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并通过想象和联想,感悟体味诗中的意蕴。南北朝时的钟嵘,在《诗品序》中进而提出了“滋味说”。钟嵘所谓“滋味”,主要是指当时的五言诗言简意丰,可以“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的特征。唐人司空图亦从阅读欣赏的角度指出,诗的高妙境界在于其“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韵外之致”“味外之旨”,也就是说,在优秀的文学作品中,读者借助自己的想象和体味,可以在有限的文字中得到无限丰富的意蕴和旨趣。中国古代文论中诸如此类的“兴味”之说,与西方现代文论中的“填空”“召唤结构”“对话”等见解,显然有着相通之处。实际上,不论英加登的“填空”说、伊瑟尔“召唤结构”说,还是伽达默尔的“对话”说,以及中国古代的“兴味”观,所揭示的都是文学作品阅读接受过程中的再创造特征,它所指明的正是文学作品构成审美价值的固有方式和特征。(取材于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材料二:接受美学诞生之前,通常只是从艺术品的立场出发,将创作看作艺术家审美经验的结晶过程,作品完成就意味着创作完成。而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这一完成并不说明创作已经终结,它只说明创作的第一阶段告一段落,接下来是读者或观众、听众的再创作。由于未被阅读的作品的价值包括审美价值仅仅是一种可能的存在,只有通过阅读,它才转化为现实的存在,因此对作品的接受具有艺术本体的意义,也就是说,接受者也是艺术创作的主体之一。艺术文本即作品对于接受者来说具有什么意义呢?接受美学的创始人、德国的伊瑟尔说艺术文本是一个“召唤结构”,因为文本有“空白”“空缺”“否定”三个要素。所谓“空白”是说它有一些东西没有表达出来,作者有意不写或不明写,要接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所谓“空缺”,是语言结构造成的各个图像间的空白,接受者在阅读文本时要把一个个句子表现的图像片断连接起来,整合成一个有机的图像系统;所谓“否定”指文本对接受者生活的现实具有否定的功能,它能引导接受者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由此可见,文本的召唤性需要接受者呼应和配合,完成艺术品的第二次创作。正如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含蓄与简洁,其有限的文字常常引发出读者脑海中的丰富意象。接受者作为主体,他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海德格尔提出“前理解”,即理解前的心理文化结构,这种结构影响着理解。理解不可能是文本意义的重现,而只能是文本与“前理解”的统一。这样,文本与接受就呈现出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一方面文本在相当程度上规定了接受者理解的范围、方向,让理解朝它的本义靠拢;另一方面,文本不可能将接受者完全制约住、规范住,接受者必然会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理解作品,于是不可避免地就会出现误读或创造。从某种意义上说,理解就是误读,创造也是误读,不要希望所有的接受者都持同样的理解,也不要希望所有的理解都与艺术家的本旨一致,那样并不意味着艺术作品的成功。文本一经产生就成为历史,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所反映的生活,都只能是过去的,而理解总是现在进行时。当我们接受历史上的艺术作品时,我们当然可以设身处地想象古人的生活,体验古人的思想感情,但我们毕竟是现代人,只能按照我们现在的心理文化结构去理解古人。当然,任何理解都只能是个体的理解,但个体毕竟是与群体相通的,所以个体的理解中也有普遍性。理解作为现实的行为具有通向实践的品格,艺术品正是通过理解走向现实,并在生活中发挥作用的,不是别的,正是理解擦亮了艺术品的生命之光。(取材于陈望衡《艺术是什么》)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理解”是接受者理解文本以前的心理文化结构,它会影响接受者对文本的理解,这种理解具有鲜明的个体特征。B.文本的否定要素具有对接受者所生活的现实加以否定的功能,这种功能是通过接受者接受文本并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而实现的。C.材料一第三段作者举钟嵘的“滋味说”和司空图的“象外之象”的例子,是为了证明古典文学中的含蓄与简洁,能引发读者的想象。D.两则材料引用了大量的专业名词,不饰辞藻,具有客观、准确的论证风格;从中外两方面,说明了文学作品阅读接受中的再创造特征。2.根据材料二相关内容,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接受美学认为艺术品在艺术家手中产生出来,只是艺术创作的第一阶段,读者、观众、听众对艺术品的接受是艺术创作的继续。B.接受者对文本的理解不仅是文本意义的重现,而且是文本与“前理解”的统一,这使得文本与接受呈现出相互作用的关系。C.文本之所以是一个“召唤结构”,一个原因就是它有一些内容有意不写或不明写,需要接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D.通过接受者的接受,艺术作品的价值从一种可能的存在转化为现实的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说,接受也属于艺术创作的一部分。3.中国古代诗词中的“理趣”与司空图所说的“韵外之致”“味外之旨”是相通的,下列诗句中,不含“理趣”的一项是()A.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张泌《寄人》)B.卧看落月横千丈,起唤清风得半帆,且并水村欹侧过,人间何处不巉岩。(苏轼《慈湖夹阻风》)C.秋来纨扇合收藏,何事佳人重感伤?请把世情详细看,大都谁不逐炎凉!(唐寅《题秋风纨扇图》)D.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欧阳修《画眉鸟》)4.材料一中出现了“第二文本”“兴味”等名词术语,请根据文章内容写出对这两个术语的理解。5.接受美学认为,经由读者再创造的“第二文本”才算得上是真正的文学作品。请结合材料二分析这种观点的合理性。【答案】1.C2.B3.A4.第二文本:通过(不同的)读者与文本“对话”,得到文本的再解读意义。兴味:读者通过自己的想象和体味,在有限的诗文中得到无限丰富的意蕴和旨趣。5.①文学作品的“召唤结构”需要读者的呼应和配合,以便完成它的第二次创作。②文学作品的价值只有通过读者的阅读,才变为现实的存在。③读者的“前理解”(心理文化结构)决定了他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是文本与“前理解”的统一,这样的文学作品才是成功的。④文学作品一经产生就成为历史,需要读者按照当下的心理文化结构去理解,使文学作品走向现实,在生活中发挥作用。(使文学作品焕发生命活力)(答出3点即可)【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和分析能力。C.“是为了证明古典文学中的含蓄与简洁,能引发读者的想象”错误,结合原文材料一第三段中心句“中国古代文论中诸如此类的‘兴味’之说,与西方现代文论中的‘填空’‘召唤结构’‘对话’等见解,显然有着相通之处”分析,可见应该是为了证明中西方的文论在读者创造文本上有相同之处。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原文内容的能力。B.“不仅是文本意义的重现”错,文中说“理解不可能是文本意义的重现”,可见选项曲解文意。故选B。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相关概念内涵的能力。A.抒发了思忆之情,可见属于“情感”而不合于“理趣”;B.小诗寓哲理于形象之中,借助日常景物表现作者直面现实,不避艰险,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C.感叹人生艰难是常态,是哲理,合乎“理趣”;D.它是一首含有深邃理趣的哲理诗,表达了诗人对束缚个性、压抑人才的种种拘系与禁钢的强烈憎恶和否定。故选A。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理解概念要点的能力。结合材料一第一段“一段文本或一件艺术作品的真正意义的发现永远没有止境,是一个与历史本身相同的无限过程。所以,伽达默尔强调艺术作品是‘开放’的,流动的,随着不同读者的参与对话,同一文本必会生出无数不同的‘第二文本’。……经由阅读之后,文学作品才能摆脱孤立……存在状态,成为‘自为’的存在,即作为审美对象‘第二文本’而存在。由此可见,‘第二文本’是在‘第一文本’的基础上,经由读者再创造的结果”分析,得出第二文本的含义:通过(不同的)读者与文本“对话”,得到文本的再解读意义。结合材料一第三段“中国古代文论中强调的‘兴味’……孔子‘诗可以兴’的见解,按宋人朱熹的解释,即为‘感发志意’,也就是说,读诗可以激发人们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并通过想象和联想,感悟体味诗中的意蕴。……也就是说,在优秀的文学作品中,读者借助自己的想象和体味,可以在有限的文字中得到无限丰富的意蕴和旨趣”分析,得出兴味的含义:读者通过自己的想象和体味,在有限的诗文中得到无限丰富的意蕴和旨趣。5.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思考文中观点的能力。结合材料二第二段“接受美学的创始人、德国的伊瑟尔说艺术文本是一个‘召唤结构’,因为文本有‘空白’‘空缺’‘否定’三个要素。……由此可见,文本的召唤性需要接受者呼应和配合,完成艺术品的第二次创作。正如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含蓄与简洁,其有限的文字常常引发出读者脑海中的丰富意象”分析,得出答案①文学作品的“召唤结构”需要读者的呼应和配合,以便完成它的第二次创作。结合材料二第三段“文本一经产生就成为历史,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所反映的生活,都只能是过去的,而理解总是现在进行时。当我们接受历史上的艺术作品时,我们当然可以设身处地想象古人的生活,体验古人的思想感情,但我们毕竟是现代人,只能按照我们现在的心理文化结构去理解古人。……理解作为现实的行为具有通向实践的品格,艺术品正是通过理解走向现实,并在生活中发挥作用的”分析,得出答案②文学作品的价值只有通过读者的阅读,才变为现实的存在和答案④文学作品一经产生就成为历史,需要读者按照当下的心理文化结构去理解,使文学作品走向现实,在生活中发挥作用,使文学作品焕发生命活力。结合材料二第三段“接受者作为主体,他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海德格尔提出‘前理解’,即理解前的心理文化结构,这种结构影响着理解。理解不可能是文本意义的重现,而只能是文本与‘前理解’的统一……从某种意义上说,理解就是误读,创造也是误读,不要希望所有的接受者都持同样的理解,也不要希望所有的理解都与艺术家的本旨一致,那样并不意味着艺术作品的成功”分析,得出答案③读者的“前理解”(心理文化结构)决定了他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是文本与“前理解”的统一,这样的文学作品才是成功的。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月光白①白天不懂夜的黑,其实谁也不懂。②在夜里行走,总觉得脑后总有一双诡谲的眼,盯得脊梁骨阴森森冒凉气。我不敢回头,生怕一扭头,便与夜里游走的东西撞个正着。③“黑夜无边,躲不掉,但有对付的办法。大人们说,走夜路,需解开衣服上面三颗扣,叉开手指,把头发往后翻三遍。我虔诚地照做了,迈开大步往前走。但我还是怕,身后的脚步声特别响,似乎黑夜里跟踪我的东西总甩不掉。我快步如飞,一边走一边往东边的山头看。④东山的月亮每一次出来都是新的,似乎精心梳洗了一番。其实,月光铺洒大地几千年,月还是那月,人换了一茬又一茬。也许看多了世态炎凉,心到伤处,连光都是高远清冷的。⑤乡下的月光是白的,白得可以看清手指上的螺纹。那时没有手机,也没有电视,孤单的夜里只待月光。端一碗清清淡淡的稀饭,走出屋子,竹筷子碰着瓷碗,清亮的声音把夜敲得脆响。哧溜一声,月上东山了。⑥月上东山时,我们便上晒谷场。互相吆喝着,聚在一起,玩那个时代童年里的游戏。有些家长管得严,不准娃娃晚上私自出来,我们便在家门口,打暗语般大声说着风马牛不相及的话。小伙伴心领神会,找个借口,跨出房门,挪到庭院,悄咪咪就在漫天的白月光下无处可寻了。⑦秋插上岸,做酒席的特别多。升学的、生娃的、过大生日的,每逢喜事都要放电影。放电影的消息夹在风里,传播得特别快,范围也特别广,十里几十里,在夜幕降临时绝对传到耳朵里。准确的时间,准确的地点,甚至什么片子都被摸得清清楚楚。上小学时,我经常跟在村里一大群小伙伴屁股后面,赶很长的夜路去看电影。其实,除了那些英雄们喊“同志们,冲啊”的战斗场面,和一招一式的武打情节,其余的看完立马就还给人家了,印象远没有当晚夜空中的白月光清晰。⑧又一个月夜。跟村里的小伙伴们去看电影,结果消息有误,白赶了几十里路。回来的路上,大家并不感到扫兴,反而觉得是一次难得的月光游。大家说着笑着,竟不约而同地大声唱起歌来。他们唱得很动情,隐隐约约记得歌词里有“山一程水一程”,还有“来去太匆匆”之类的。我从没听过,只觉得在月光下很有意境。那晚,月光很透亮。他们的脸上映着月的光,全是青春的气息。多年后,我回家乡,见到了其中几个曾经的小伙伴,他们的脸上再也看不到曾经的风华,沟沟壑壑的额头上,早已山一程水一程。⑨月光下,还有我的堂哥。堂哥是独子,比我大几岁,有号召力,什么事总比我拿捏得好,跟他在一起有种强烈的安全感。堂哥经常带着我上山采野果,捉金铃子,摘香樟籽,把童年疯得到处都是。他有一头浓密的头发,头顶上却有个斑秃。只要一弯腰,那光秃秃的疤块在月光下特别亮。小伙伴们经常取笑他,给他取了个外号,喊他“月光”。开始他很生气,谁说就追着谁打。后来,他也不在意了,自嘲地说,哈哈,我有两个月光,再黑的夜都不怕!后来,大家渐渐觉得没了生趣,“月光”的绰号也在月光里淡忘了。后来有一天,堂哥说眼睛看不清,后来竟什么都看不见了。去了很多大医院,也找了很多据说懂土方的赤脚医生,都治不好。就这样,堂哥的世界里再也没能升起月光。每到月夜里,他只能孤单地坐在谷坪上,头顶那块斑秃依然很亮。伯父守在他身边,旱烟冒着焦躁的火星子,一个又一个烟圈冉冉升起,蒙在月光上。⑩那时物质条件都差不多,家家几乎都在一个起跑线上。月夜里,小孩儿在一起,除了在游戏上论个高低,在嘴皮上也要论个输赢。月光下,几个小伙伴比各自的强项。在学习上他们都占不到优势,于是跟我拼爹。隔壁的小胖说,他爹看了很多古书,会讲《三国演义》里的煮酒论英雄,知道《封神演义》中姜子牙助王伐纣封众神。你爹会吗?我一蒙,竟找不出老爹的一点文化资本。老爹一共十兄妹,他排行老六。在饱暖都成问题的年代,他在学堂里打了个转就跟田土混了。莫说读书,就连他自己的名字,都是用歪歪斜斜的线搭起来的。⑪我从没听老爹讲过历史故事,一个正儿八经的故事都没有。每次睡觉前缠着他讲,他要么就讲他小时候那些鸡毛蒜皮的事,要么就是“古时候,有个和尚……”千篇一律的开头和大致雷同的情节听得耳朵起茧。往往讲到一半,呼噜声骤然响起。他睡着了,我在夜里浮想联翩,各种莫须有的人物和情节滋长出来,在我的梦里此起彼伏。⑫“双抢”,是南方农村逃不过的劫。“双抢”,抢两个时间点:在春季稻子成熟后开镰,抢在芒种前后全部收割进屋;紧接着,犁田,拔秧子,抢在大暑前后把禾苗插下去。跟不上这个节奏,就指望不上秋收。一到“双抢”时节,老爹就着急。家里七亩水田,三个娃,母亲神志不清,劳动力严重不够。老爹腿脚不便,虽然每次都急匆匆地拼命赶,但还是比人家的进度慢一大截。⑬月白如初。老爹抬头看了看天,说,好大的月!白天太热,趁这月光凉,去把水田里的秧苗插完吧。⑭那夜的月异常白,亮如白昼。我踩着自己的影子,像追着一条逃命的鱼。月光把老爹一拐一斜的身影拉得很高大。老爹挑一担秧苗,一边高一边低,压弯了的扁担发出“吱嘎、吱嘎”的脆响,我总怀疑那是老爹的脊梁骨在响。⑮田野里,到处都是刚插下去的秧苗,在夜露的滋润下,似乎可以听到生长的声音。水田里,亮汪汪一片。每一丘田里都有一个月亮,发出白晃晃的光。⑯抛秧,下水。左手捧秧,右手将一撮一撮的苗插到泥土里。水还有太阳的温度,柔滑的泥土里有一丝清凉,手指像触摸到了月光的肌肤。我和老爹都没有说话,弯着腰,退着走的腿划起哗哗的水声,一行行秧苗在前方立了起来。⑰天上的月光掉到水田里,碎成了很多片,白晃晃的。老爹一直腰,月光落在他头上,融在两鬓的汗水里,发出一丝白的光。⑱离开家乡几十年了,我再也没见过故乡的月光。(《散文选刊·下半月》2020年第7期)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中两次出现歌词“山一程水一程”,前者写出了童年时的纯真、无忧无虑,后者写出了人生的变迁,岁月的经历。B.堂哥曾经因为小伙伴笑话他斑秃而苦恼,可后来就不在乎了,这既反映了小孩子特有的心理特征,也写出了少年的成长。C.父亲一到“双抢”时节就着急,这不仅是因为收割、犁田等农活对农家非常重要;还因为我家情况特殊,有自己的困难。D.“月光融在父亲两鬓的汗水里,发出一丝白的光”,写出了父亲的衰老和勤劳,寄予“我”对父亲的体谅与内疚。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的开头将白天和黑夜对立,营造了一种神秘、幽深的意境,有先扬后抑的效果;“我”按照大人们的说法解扣子一节,展现了独特、细腻的人生体验。B.老爹讲故事一节,承接上文“我”和小伙伴“拼爹”的场景;所讲故事的贫乏和无聊,与他丰富的劳作经验形成对比,自然引出了下文月下插秧的场景。C.⑯段画线句长短句结合,节奏多变,意蕴丰富。短句,节奏紧凑,表现父子俩插秧的动作熟练迅速;长句,节奏舒缓,表现插秧时的细节和细腻的触感。D.本文一大特点就是具有双重视角:一是过去的“我”,二是现在的“我”。文章中既有“当时的我”的感受,也有“现在的我”对过去生活的感受。8.梳理结构,简要回答本文在材料的安排上有何特点。9.文章的标题具有多重意蕴,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答案】6.D7.A8.(1)以月光为线索(或围绕“我对童年或故乡回忆”展开)(2)材料之间散点并列,详略得当。在作者的回忆中,简略概述了童年与伙伴做游戏、看电影以及月光游的童年经历;重点叙写了堂兄和父亲的故事。材料“形散而神聚”,抒发了作者真挚的情感。9.(1)“月光白”指记忆里童年时代乡下高远、清冷、透亮的月光;(2)“月光白”也象征着童年时代的纯真无暇以及童年的美好时光;(3)“月光白”寄寓了我对堂兄遭遇的同情以及一种期待堂兄眼睛复原的美好期望;(4)“月光白”象征着父亲的勤劳质朴的品质,寄寓了作者体悟到父亲的辛苦和亲情的美好的感激之情;(5)“月光白”寄寓了作者绵长的、永不断绝的思乡之情。【分析】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D.“发出一丝白的光”重在体现勤劳而非衰老;此外,“内疚”此处无依据。故选D。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鉴赏评价能力。A.“有先扬后抑的效果”错误,应为先抑后扬。故选A。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结构脉络的能力。本文的开头将白天和黑夜对立,营造了一种神秘、幽深的意境,然后引出“我快步如飞,一边走一边往东边的山头看”“东山的月亮每一次出来都是新的,似乎精心梳洗了一番。其实,月光铺洒大地几千年,月还是那月,人换了一茬又一茬。也许看多了世态炎凉,心到伤处,连光都是高远清冷的”有关月光、童年记忆和故乡、亲人的情节。主体部分写了月光下结伴玩耍,月光下看电影,堂兄其人和不幸遭遇,父亲的故事,都与月光有关联。可见答案(1)以月光为线索(或围绕“我对童年或故乡回忆”展开)。第⑥段写月光下结伴偷玩,约100来字。第⑦段写月光下看电影,用了200字左右,第⑧写月光下大老远跑去看电影没看成,边回返边歌唱也是美好的回忆,也只200多字。第⑨段写“月光下,还有我的堂哥”,用了将近400字。第⑩段到第⑰段都在围绕爹的性格特点以及勤劳肯干来写作,占了近一半篇幅。可见详略得当,情感逐渐加深,所有的内容都与月光有关,都表现了我的故乡情结,体现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色,多角度多侧面取材共同表现中心思想,从而得出答案(2)材料之间散点并列,详略得当。在作者的回忆中,简略概述了童年与伙伴做游戏、看电影以及月光游的童年经历;重点叙写了堂兄和父亲的故事。材料“形散而神聚”,抒发了作者真挚的情感。9.本题考查学生探究理解标题意蕴的能力。从内容、主旨、结构、效果等方面加以解析。“月光白”是主谓结构,名词+形容词的结构形式,主体对象为“月光”,这是“我”童年的生活记忆背景,很典型的意象,能唤起读者相关的美好记忆,富有意境美和感染力,也具有象征比喻义,象征着童年时代的纯真无暇以及童年的美好时光。“月光”串联了相关情节,使得结构严谨思路清晰,写作细腻。“白”一字双关,虚实结合,一方面表现了“月光”的纯洁白净的特点,另外也形容人的美好性格,彰显了故乡的淳朴以及那里的人性美。“月光白”指记忆里童年时代乡下高远、清冷、透亮的月光,也寄寓了我对堂兄遭遇的同情以及一种期待堂兄眼睛复原的美好期望;“月光白”象征着父亲的勤劳质朴的品质,寄寓了作者体悟到父亲的辛苦和亲情的美好的感激之情;自古以来“月”便承载了人类的美好感情,比如团圆,高洁等美好的期盼和人格魅力,“月光白”寄寓了作者绵长的、永不断绝的思乡之情。月亮走“我”也走,暗喻了故乡及童年美好的回忆、故乡的亲人将永远住在“我”心中陪伴“我”一生,不同的地方共享一轮明月,寄寓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挚情怀,“离开家乡几十年了,我再也没见过故乡的月光”,既有失意落寞,更有对自我的提醒,希望自己永远不要忘记出生并长大、给“我”美好情感和人格美的地方,让“我”的心里永远是“月光白”。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宋弘字仲子,京兆长安人也。少而温顺,哀、平间作侍中,王莽时为共工。赤眉入长安,遣使征弘,逼迫不得已,行至渭桥,自投于水,家人救得出,因佯死获免。光武即位,征拜太中大夫。建武二年,代王梁为大司空,封栒邑侯。所得租奉分赡九族,家无资产,以清行致称。徙封宣平侯。帝尝问弘通博之士,弘乃荐沛国桓谭才学洽闻,几能及扬雄、刘向父子。于是召谭拜议郎、给事中。帝每宴,辄令鼓琴,好其繁声。弘闻之不悦,悔于荐举,伺谭内出,正朝服坐府上,遣吏召之。谭至,不与席而让之曰:“吾所以荐子者,欲令辅国家以道德也,而今数进郑声以乱《雅》《颂》,非忠正者也。能自改邪?将令相举以法乎?”谭顿首辞谢,良久乃遣之。后大会群臣,帝使谭鼓琴,谭见弘,失其常度。帝怪而问之。弘乃离席免冠谢曰:“臣所以荐桓谭者,望能以忠正导主,而今朝廷耽悦郑声,臣之罪也。”帝改容谢,使反服,其后遂不复令谭给事中。弘推进贤士冯翊、桓梁三十余人,或相及为公卿者。弘当宴见,御坐新屏风,图画列女,帝数顾视之。弘正容言曰:“未见好德如好色者。”帝即为彻之。笑谓弘曰:“闻义则服,可乎?”对曰:“陛下进德,臣不胜其喜。”时帝姊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主曰:“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帝曰:“方且图之。”后弘被引见,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帝顾谓主曰:“事不谐矣。”弘在位五年,坐考上党太守无所据,免归第。数年卒,无子,国除。(节选自《后汉书》)乙天下之人不肖者常多而材者常少不肖者如野蒿山枥①不培而自长才者如灵芝瑞木举世不一二见。灵芝瑞木之不易得如此,见者苟不爱之,非无目之人,必无识者也,是岂人情哉?自昔国家盛时,材士布列于朝,与其同时者且犹爱之,况今丧乱之余,斯道之不绝者如发,则才之生于此时者尤不易得,其可不加爱乎?余怪世之士为识不宏,见有才者,位尊则忌其蔽吾名,年少则恶其分吾誉,交排竞讦,伤至公之道。(节选自明朝宋濂《送会稽金生序》)(注释)①枥:通“栎”,劣质木材。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天下之人/不肖者常多/而材者常少/不肖者如野蒿山枥/不培而自长才者/如灵芝瑞木/举世不一二见B.天下之人不肖者/常多而材者/常少不肖者/如野蒿山枥/不培而自长/才者如灵芝瑞木/举世不一二见C.天下之人不肖者/常多而材者/常少不肖者/如野蒿山枥/不培而自长才者/如灵芝瑞木/举世不一二见D.天下之人/不肖者常多/而材者常少/不肖者如野蒿山枥/不培而自长/才者如灵芝瑞木/举世不一二见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共工,官署名。此官所掌有两说,一说为水官,掌水;一说为工官,为百工之长。王莽时期,改少府为共工。B.大司空,三公之一,其余两公为大司马、大司徒。此三公,分别对应秦时“三公之说”的“丞相、太尉、御史大夫”。C.郑声,原指春秋郑国的音乐,因与孔子等提倡的雅乐不同,受儒家排斥。此后,与雅乐相背的音乐被斥为“郑声”。D.免冠,脱去帽子,古时表示谢罪,后来表示敬意,也可表示不惜罢官的决心。文中指宋弘向皇帝谢罪。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宋弘忠贞刚烈,拒绝从贼。赤眉军占领长安后,派人逼迫他做官;无奈之下,他投水自尽,装死避开了赤眉军的征召。B.宋弘清廉自守,品行高洁。他虽然身居高位,但不贪恋财物;所获得的租俸都拿出来赡养亲族,家中没有一点积蓄。C.宋弘尽职尽责,直言进谏。皇帝多看了几眼新屏风的美女图,宋弘发现后,严肃进言批评;皇帝当即彻悟,笑着接纳了意见。D.宋弘忠于婚姻,不贪富贵。皇帝发现姐姐湖阳公主对宋弘有意,帮忙从中撮合,没想到被宋弘以“糟糠之妻不下堂”为由婉言拒绝。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能自改邪?将令相举以法乎?”谭顿首辞谢,良久乃遣之。(2)弘在位五年,坐考上党太守无所据,免归第。14.请综合甲材料中桓谭的故事和乙材料中关于对待人才的论述,谈谈我们该如何对待人才。【答案】10.D11.B12.C13.(1)“你能够自己改正吗?还是叫我依法纠举呢?”桓谭一再叩头认错,过了好久,宋弘才让他离开。(2)宋弘在位五年,因为拷讯上党太守没有什么证据,便被免去了司空的职务,回到了自己的邸舍。14.(1)要让人才物尽其用(2)要珍视、爱惜人才(3)要能推荐人才(4)要能识才【分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天下的人,没有才能的人多,但有才能的很少。没有才能的人如同乡野的蒿草和山上劣木,没有培育而在自然生长;而有才能的人像灵芝和佳木,整个时代不能出现一二个。其中“不肖者常多”是主谓结构,且与后文“材者常少”结构一致,所以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C;“不肖者如野蒿山枥”“才者如灵芝瑞木”句式相同,所以在“才者如灵芝瑞木”前断句,排除A。故选D。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B.大司空,对应御使大夫;大司马,对应太尉;大司徒,对应丞相。故选B。12.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C.“皇帝当即彻悟”错误,“帝即为彻之”译为“光武帝听后,当即令人撤去了屏风”,不是“当即彻悟”之意。故选C。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得分点:(1)将令相举以法乎,状语后置句;辞谢,认错;顿首,叩头;乃,才。(2)坐,因为;考,拷讯;免,被免去了职务;第,邸舍。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对其进行个性化解读的能力。依据“弘乃荐沛国桓谭才学洽闻,几能及扬雄、刘向父子”“吾所以荐子者,欲令辅国家以道德也”可概括为:要让人才物尽其用。依据“灵芝瑞木之不易得如此,见者苟不爱之,非无目之人,必无识者也”可概括为:要能识才。依据“自昔国家盛时,材士布列于朝,与其同时者且犹爱之,况今丧乱之余,斯道之不绝者如发,则才之生于此时者尤不易得,其可不加爱乎?”可概括为:要珍视、爱惜人才。依据“弘推进贤士冯翊、桓梁三十余人,或相及为公卿者”可概括为:要能推荐人才。参考译文:甲宋弘,字仲子,京兆郡长安县人。宋弘年轻时便很温顺,在哀帝、平帝朝中做过侍中,王莽当朝时他还当过共工。赤眉军攻入长安,派来使者征辟宋弘,宋弘受逼迫,不得已只好从命。行至渭桥时,他便跳了河。家里人把他救了起来,他便装死,这样才免于治罪。光武帝即位,授予宋弘太中大夫的职务。建武二年,宋弘代替王梁担任大司空,并被封为栒邑侯。他把所得到的租俸都分送给了远近亲族,家中却没有一点积蓄,这种清廉的风格受到了世人的好评。后来又改封为宣平侯。光武帝曾经向宋弘了解国内通博之士,宋弘便推荐了沛国的桓谭,称他才学广博,几乎可以赶上扬雄与刘向、刘歆父子。光武帝于是任命桓谭为议郎、给事中。此后光武帝每次宴会,总是叫桓谭弹琴,因为他很喜欢那种美妙的轻音乐。宋弘知道后,心中便不高兴,后悔当初推荐了桓谭,(有一次,)宋弘等到桓谭从宫中退出,自己则把朝服穿戴整齐,坐在大司空府堂上,便派一名属吏去传唤桓谭。桓谭进来后宋弘并不请他入坐,责备道:“我之所以推荐您,是希望您以道德辅佐君王,但你现在几次向皇上演奏郑卫淫声,损害了《雅》《颂》正音,这不是忠正之士应当做的。你能够自己改正吗?还是叫我依法纠举呢?”桓谭一再叩头认错,过了好久,宋弘才让他离开。后来光武帝大会群臣,又叫桓谭弹琴,桓谭看见宋弘也在座,便显得非常不安,弹得也不像平常那样熟练自如。光武帝奇怪,便问其中的缘故。宋弘便离开座位,摘下官帽,向光武帝认错:“臣下之所以推荐桓谭,是希望他能够以忠正之节引导君王,可是现在他叫朝廷耽迷于郑卫淫乐,这是为臣的罪过。”光武帝一听,表情发生了变化,马上向宋弘道歉,让他重新戴上官帽,此后便不再让桓谭担任给事中的职务了。宋弘共推荐贤士冯翊、桓梁等三十余人,其中有一些人相继担任了公卿大臣。有一次,宋弘适逢光武帝设宴会集群臣,席间,他看到皇帝御座旁边有副新屏风,上面画着许多美女,光武帝几次回头去欣赏它。宋弘便严肃地说:“没有看见好德像好色一样深的人。”光武帝听后,当即令人撤去了屏风,并笑着对宋弘说:“我听了你的道义就服从,还可以吧?”宋弘答道:“陛下道德进步,臣高兴得不得了。”那时光武帝的姐姐湖阳公主刚刚死了丈夫,光武帝便与她一起谈论朝廷群臣,悄悄地揣摩公主的想法。公主说:“宋公的威容与道德,所有的朝臣都比不上。”光武帝说:“待我想一个办法。”后来宋弘被光武帝引见,光武帝便叫公主坐到屏风后面,于是对宋弘说:“谚语讲人升了官就换朋友,发了财就换老婆,这是人之常情吗?”宋弘答道:“我听说贫贱时的朋友不能遗忘,贫穷时共患难的妻子不能抛弃。”光武帝便回头对公主说:“事情不好办了。”宋弘在位五年,因为拷讯上党太守没有什么证据,便被免去了司空的职务,回到了自己的邸舍。几年以后去世,没有儿子,封国被取消了。乙天下的人,没有才能的人多,但有才能的很少。没有才能的人如同乡野的蒿草和山上劣木,没有培育而在自然生长;而有才能的人像灵芝和佳木,整个时代不能出现一二个。灵芝佳木不容易得到像这样,见到的人如果不喜爱它,不是没有眼睛的人,一定就是没有才识的人,这难道是人之常情吗?自从以前国家强盛时,有才之士满列在朝廷,与他们同时代的人尚且还喜爱他们,更何况是如今丧伤之时,这种爱才之道如发一样还连着不断绝,那么生于这个时候的有才之人就更加不容易得了,怎么可以不加喜爱呢?我奇怪世上的士人,他们的才识不宏大,看见有才能的人,地位比他高的就妒忌他掩盖了自己的名声,年纪小的就厌恶他分享了自己的声誉,互相攻击,妨害了大公大义之道。四、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水调歌头·盟鸥辛弃疾带湖①吾甚爱,千丈翠奁开。先生杖屦无事,一日走千回。凡我同盟鸥鹭,今日既盟之后,来往莫相猜②。白鹤在何处?尝试与偕来。破青萍,排翠藻,立苍苔。窥鱼笑汝痴计,不解举吾杯。废沼荒丘畴昔,明月清风此夜,人世几欢哀?东岸绿阴少,杨柳更须栽。(注)①带湖,湖水名,作者曾在此营建别墅。②凡我三句:《左转·僖公九年》:“齐侯盟诸侯于葵丘曰:‘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开篇作者直抒胸臆表达了对带湖的喜爱,宽阔的湖水,宛如打开的翠绿色的镜匣一样,晶莹清澈。B.下片首三句描写了作者划着小船荡开青萍,排开翠藻,看到了水下游鱼似在笑自己的痴心。C.“废沼”三句忆起带湖昔日的荒废景象,此刻却明月清风,不禁感叹人世的兴衰变化。D.结尾两句写作者要继续在带湖栽种杨柳,表明了坚持培植眼前这块属于自己的小天地的决心。16.请赏析“凡我同盟鸥鹭,今日既盟之后,来往莫相猜”。【答案】15.B16.①用语新奇,与鸥鸟结盟,运用典故,把古人的盟言作为自己与鸟儿的盟言,②表现了洒脱可爱的性情,③也暗示了作者政治上缺少知音的苦闷心情,④期待盟友的忠诚不背叛。【分析】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鉴赏诗歌内容、情感以及艺术特色的能力。B.“下片首三句描写了作者……”错误,“破青萍,排翠藻,立苍苔”是鸥鸟的行为,不是作者的行为。故选B。16.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的能力。“凡我同盟鸥鹭,今日既盟之后,来往莫相猜”的意思是:鸥鸟啊,你既和我缔结盟好之后,就应常来常往,不要再相疑猜。是写对眼前鸥鸟之愿:希望既结盟好之后,就应常来常往,不要再相猜疑了。依据注释②可知,诗人运用典故,把古人的盟言作为自己与鸟儿的盟言,用语新奇,同时流露着诗人洒脱可爱的性情。诗人渴望与鸟儿结盟,实际暗示了其在政治上缺少知音的苦闷心情,“莫相猜”则表达了作者对盟友的忠诚不背叛的期待。五、情景默写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雨”是古诗中一个重要的意象,常成为诗人抒发情感的载体。如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_________”表达出对初春细滑润泽的小雨的喜爱之情,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_________”用比喻写出了诗人屋破又遭连夜雨的苦况。(2)韩愈《师说》中,士大夫之流谈及老师弟子时“群聚而笑”,而“_________,_________”,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3)在近期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中出土的方尊是古蜀国王一级的人享用的器物。李白《蜀道难》中用“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古蜀国的建立年代久远。【答案】天街小雨润如酥雨脚如麻未断绝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以下字形:酥、脚、绝、巫、相、蚕丛、凫、茫。六、选择题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中国诗人何以在爱情中只能见到爱情,在自然中只能见到自然,而不能有深一层的彻悟呢?这就不能不归功于哲学思想的平易和宗教情操的淡薄了。诗虽不是讨论哲学和宣传宗教的工具,但是它的后面如果没有哲学和宗教,就不易达到深广的境界。诗好比一株花,哲学和宗教好比土壤,土壤不肥沃,根就不能深,花就不能茂。西方诗比中国诗深广,就因为它有较深广的哲学和宗教在培养它的根干。没有柏拉图和斯宾诺莎就没有歌德、华兹华斯和雪莱诸人所表现的理想主义和泛神主义;没有宗教就没有希腊的悲剧、但丁的《神曲》和弥尔顿的《失乐园》。中国诗在荒瘦的土壤中居然现出奇葩异彩,固然是一种可惊喜的成绩,但是比较西方诗,终嫌美中有不足。我爱中国诗,我觉得在神韵微妙格调高雅方面往往非西诗所能及,但是说到深广伟大,我终无法为它护短。18.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的一项是()A.彻悟 B.归功 C.境界 D.固然19.下列各句中的问号,与文中问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两年以后,她再到北京参加亚非作家紧急会议,看见我她就问:“您的小狗怎样?”B.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C.是时势造英雄呢,还是英雄造时势呢?D.什么是路?就是从没有路的地方踏出来的,从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20.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A.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B.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C.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D.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答案】18.B19.D20.B【分析】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并运用词语的能力。A.彻悟:是看透世事,有所领悟,结合语境看加点处是表达希望中国诗人对爱情或自然的更深一层理解感悟,合乎语境,正确。B.归功:把功劳归于某人或某一集体。语境中指明的是中国诗人认识浅薄的问题,可见“归功”使用不当。可以改为“归因”。C.境界:是在感知力上感知的主观上的广义的名词,境界既是人的思想觉悟和精神修养,也是自我修持的能力,即修为,人生感悟。语境中强调不易达到深广程度,使用正确。D.固然:意思有1.本来就如此,2.指事物的自然形态,3.当然,理应如此,4.副词。犹诚然、虽然。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5.副词。犹诚然、虽然。表示承认甲事实,也不否认乙事实。“是一种惊喜”与后文“但”引出的内容恰好是承认某个事实引出下文的转折,正确。故选B。19.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并运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文句“而不能有深一层的彻悟呢?这就不能不归功于哲学思想的平易和宗教情操的淡薄了”中问号属于设问。D.表设问;A.一般疑问句,有疑而问;B.反问句表肯定的意思;C.选择问句。故选D。20.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并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文句“诗好比一株花,哲学和宗教好比土壤,土壤不肥沃,根就不能深,花就不能茂”运用了比喻修辞,本体为“诗”,喻体为“花”;“哲学和宗教”为本体,“土壤”为喻体。B.是写山。举目远眺,那一层层、一叠叠的远山,有的很像美人头上插戴的玉簪,有的很像美人头上螺旋形的发髻,使用了比喻。A.句意为“市场上陈列着琳琅满目的珠玉珍宝,家家户户都存满了绫罗绸缎,争相比奢华”夸张;C.意思是“杨贵妃转过头泯然一笑千姿百态、娇媚横生,百般娇媚同时显现出来,六宫粉白黛绿的各种女人们啊,立刻全都褪掉了色彩,六宫的其他女人跟她相比都相形失色”,使用了借代,粉黛:粉黛本为女性化妆用品,粉以抹脸,黛以描眉,此代指六宫中的女性,也有对比衬托和夸张。D.句意是“东边日出西边下起雨,说是无晴但是还有晴”,“晴”一字双关,也有“情”的意思。故选B。七、语言表达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俗话说春困秋乏,又到了随时能感受到疲乏困倦的时候了。那么人们为什么会打哈欠呢?①_________,主要存在进化说、大脑缺氧说、唤醒假说、温度调节说等几种理论。打哈欠会“传染”。当你看到周围的人打哈欠时,你也会情不自禁地跟着打个哈欠;更有趣的是,当听到打哈欠的声音,看到打哈欠的字眼,甚至联想到打哈欠的情景,你都可能不知不觉地打起哈欠来。②_________:研究表明,人打一个哈欠,平均只需要6秒钟;但就在这短短的6秒里,你的大脑、眼睛、肾脏、肝脏,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好处。③_________,临床发现,大约有70%—80%的缺血性脑中风病人,在发病前一周左右,会因大脑缺血缺氧而频频打哈欠。【答案】关于打哈欠的起因众说纷纭
打个哈欠,益处良多
哈欠多可能是某些疾病的征兆【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结合上文“那么人们为什么会打哈欠呢?”和下文“主要存在进化说、大脑缺氧说、唤醒假说、温度调节说等几种理论”,很容易得出答案:“关于打哈欠的起因众说纷纭”或“存在多种理论”。第二空,结合横线后的冒号和冒号后的信息“研究表明,人打一个哈欠,平均只需要6秒钟;但就在这短短的6秒里,你的大脑、眼睛、肾脏、肝脏,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好处”确定答案为“打个哈欠,益处良多”或者“打哈欠对人体是大有裨益的”。第三空,主要根据后文“临床发现,大约有70%—80%的缺血性脑中风病人,在发病前一周左右,会因大脑缺血缺氧而频频打哈欠”确定答案为“哈欠多可能是某些疾病的征兆”或“哈欠具有身体预警作用”。八、选择简答下面是一副题写在重庆市枇杷山公园红星亭的对联。请按要求完成题目。上联:枇杷山头听两江流水唱不尽古今豪情蔓子悲歌玉珍遗恨邹容亮节闇公壮志①下联:红星亭畔看万家灯火交映出南北风光龙门皓月海棠烟雨鹅岭秀色嘉陵夕照②22.将正确选项填到上下联横线处。A.还联缀千串夜明珠辉耀星空B.更高吟一曲沁园春响彻寰宇C.还联缀千串夜明珠星空辉耀D.更高吟沁园春一曲响彻寰宇23.请从内容的角度点评这副对联。【答案】22.①B②A23.(2)跨越时空内容丰富,①兼顾了时间的角度与空间的角度,②融入重庆的人文豪情与重庆美丽的自然风光,③枇杷山红星亭正是思接千载、视通南北的触发点。【分析】2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补写对联的能力。根据对联规则,下联只能选择A,因为结尾“空”字为阴平调,符合仄起平收的原则,其它三句里末尾字都是仄声调,只能放在上联。再结合A的信息确定上联相关内容,比如A“还联缀千串夜明珠辉耀星空”中已经有了“还”上联不可重复用字,排除C。然后结合下联“联缀千串”四字短语确定上联对应位置应该是B项的“高吟一曲”,排除D项,因为“高吟沁园春一曲”显而易见不能从词性语法结构上照应下联相关位置。B中“沁园春”对应A“夜明珠”,“响彻寰宇”对应“辉耀星空”。故选①B②A。2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内容以及语言表达之评价对联的能力。从内容的角度看,首先要结合对联意思,了解相关景点知识。重庆枇杷山公园里的对联,高度集中地描述了山城的英雄历史。联文如下:上联:枇杷山头,听两江流水唱不尽古今豪情:蔓子悲歌,玉珍遗恨,邹容亮节,闇公壮志;更高吟一曲沁园春,响彻环宇。下联:红星亭畔,看万家灯火交映出南北风光:龙门皓月,海棠烟雨,鹅岭秀色,嘉陵夕照;还联缀千串夜明珠,辉耀星空。上联连用了五个历史典故。“蔓子悲歌”讲的是东周故事。巴国危急,蔓子将军到楚国搬来救兵,解除了巴国的危难。楚王要巴国割让三城谢恩。蔓子说:“要城不行,把我的头拿去作谢吧。”于是挥剑自刎。楚王见了人头,叹惜说:“假如我能得到巴蔓子这样的将才,拿城何为?”以上卿礼仪埋葬了蔓子的头。巴国也以上卿礼仪厚葬其身。“玉珍遗恨”说的是1357年,农民起义领袖明玉珍,率领红巾军攻入重庆,以此为根据地,建立了夏国。到1366年,正图大举,可惜病逝。“邹容亮节”——邹容,重庆巴县人,是一位才华横溢、敢想敢为的革命青年。18岁撰写的《革命军》,震动全国。为推翻腐败无能的清政府作了有力的宣传和鼓动,不幸被清政府勾结英租界巡捕房逮捕,牺牲前,坚贞不屈,年仅20岁,被国人誉为革命马前卒,后被孙中山追封为大将军。“闇公壮志”——杨闇公,早期的中共四川省委书记。他于1927年“三·三一”大惨案中,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在临刑时,作悲壮演说,壮志凌云,气贯长虹。“沁园春”说的是1945年,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从延安飞到重庆,与蒋介石进行和平谈判,在红岩村书写了举世闻名的《沁园春·雪》一词。综上可见此对联跨越时空内容丰富,兼顾了时间的角度与空间的角度,融入重庆的人文豪情与重庆美丽的自然风光,枇杷山红星亭正是思接千载、视通南北的触发点。九、材料作文24.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答案】例文:选择和放弃之间选择,是人一生都要学习的课题。人的一生都在进行选择,小到柴米油盐酱醋茶,大到漫漫人生路。每一次的选择,都决定了我们下一步的走向。放弃,亦是人生的一大学问。每个人都不愿放弃自己所拥有的,害怕一旦放手就再也得不到了。其实也不尽然,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古往今来,有多少人一味追求功名利禄,放弃了自己的良知和尊严。等到岁月无情的流逝,才后悔自己当初的选择。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每个人都面临着权钱的诱惑,在欲望本性的驱使下,有些人被冲昏了头脑,抛却正确的价值观,最终走上不归路。选择与放弃,这两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包含了无限的人生哲理。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看到了太多太多的诱惑。但我相信,只要我们坚守最初的梦想,我们就不会迷失,不会沉沦。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需要大量人才,无奈当时大量人才外流,国外政府想方设法阻止他们回国,并承诺他们优越的条件。但是,有一群充满热血的爱国人士,毫不犹豫的拒绝了。不管前方有多少艰难困苦,他们一心只想回国,把自己的热血洒在这片养育他们的土地上,为之付出,为之奋斗,为之努力。他们放弃了国外丰厚的报酬,选择回到祖国,不后悔。正如他,国际著名的力学家,应用数学家,中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面对康奈尔儿大学的百般挽留,面对国外科研条件的优越,他不为所动,毅然放弃优厚的物质待遇,登上归国的航船。他说:“我自认为,作为一个中国人,有责任回到自己的祖国,建设美好的山河。”生活是什么?这个问题看似十分难,实际上却十分简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淋巴细胞转化实验》课件
- 平面构成课件教学
- 帐沿市场需求与消费特点分析
- 包饺子机产品入市调查研究报告
- 医用羯布罗香油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
- 微控制器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
- 《珠宝品牌推广方案》课件
- 《突出的防治》课件
- 《可口可乐年会提案》课件
- 气动打钉枪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
- 设备安装调试服务协议书
- 2021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之《贷款损失准备金及纳税调整明细表》填报详解
- 幼教生涯发展展示
- 舞蹈艺术概论
- 以德为师以爱育人
- (多场景)体能教练聘用合同
- 健康指南慢性脓胸慢性脓胸的手术治疗方法
- 林业加工合作协议范本
- 马尔尼菲青霉菌马尔尼菲蓝状菌感染培训课件
- 信息安全技术应用职业生涯规划
- 一年级上册语文学练优电子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