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第二单元7诗三首【全国一等奖】_第1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第二单元7诗三首【全国一等奖】_第2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第二单元7诗三首【全国一等奖】_第3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第二单元7诗三首【全国一等奖】_第4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第二单元7诗三首【全国一等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三首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2.让学生学会联系写作背景把握诗歌情感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诗歌的意境及主旨品味2.《短歌行》中的情感把握以及运用典故的技巧3.领悟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领会情景交融的写法三、书目推荐2023年,曹操高陵在河南安阳得到考古确认。墓室中发现有人头骨、肢骨等部分遗骨。但随后部分专家质疑曹操墓真假。而曹操出生地安徽亳州称为抵制安阳抢夺名人资源将大打曹操故里牌,拟举办一场高规格的曹操学术研讨会。曹操,在中国历史上曾引起诸多争议的人物,如今又一次再掀波澜。那么,曹操究竟是个怎样的人?请大家去看看《三国演义》或读读《曹操集》(中华书局1976年版),或从网上查找有关他的传记或诗文,对曹操作一自己的评价。钟嵘《诗品》:‘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大家知道这个评价说的是什么吗?它指的是《古诗十九首》的语言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了。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其中的一首——《涉江采芙蓉》,体味一下这“一字千金”的语言。大家课后可以去网上阅读一下《古诗十九首》所有作品及其赏析,感受一下诗歌的魅力。四、文本教学《涉江采芙蓉》(一)文学常识介绍《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非一时一人所为,一般认为大都出于东汉末年。内容多写夫妇朋友间的离愁别绪和士人的彷徨失意,有些作品表现出追求富贵和及时行乐的思想。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在五言诗的发展上有重要地位。在古代农业社会里,生活是很简单的,最密切的是夫妻朋友的关系,但由于战争、徭役或仕宦,加上交通通讯工具的落后,这种亲密的关系往往长期地被截断。这就成为许多私人生活中最伤心的事。因此,,《古诗十九首》所抒发的,是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几种情感和思绪,令古往今来的读者常读常新。

(二)课文解读(1)反复诵读《涉江采芙蓉》,说说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哪些诗句可以看出这一主旨。明确:游子思乡诗,由“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可以看出(2)诗歌描写“多芳草”的“兰泽”有什么艺术作用?

明确:这是环境描写,意在从侧面烘托主人公形象的雅洁和所表达感情的纯洁和美好。

(3)《涉江采芙蓉》里写“采芙蓉”送给所思之人,这对全诗在意境上有什么作用?以花草赠给亲朋是古人常有的行为,你对这种行为怎样理解?

明确:芙蓉,即荷花。荷花给人以清幽、高洁的感觉。素有“出淤泥而不染”的花中君子之称,被认为具有美好的品质。因此,起首一句,营造了清幽、高洁的意境。

花草娇嫩美丽,同时又给人欣欣向荣的感觉。以花草赠亲朋,既传达了对亲朋的关怀、思念等感情,又寄托了对亲朋的美好祝愿。《短歌行》(一)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介绍【历史上的曹操形象】

(1)政治家(丞相):他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用人唯才,吸纳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2)军事家(统帅):讨董卓,灭袁绍,统一北方

他削平群雄,击灭袁术、袁绍,统一北方,形成与吴、蜀鼎立的局面。指挥了官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3)文学家(诗歌领袖):建安风骨的领袖,与其子曹植、曹丕合称“三曹”。建安诗人大都经历了汉末的离乱,所作诗歌主要是因事而发,悲壮慷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曹操诗歌现存20余首,大致分为两类。①有的反映当时社会动乱,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如《蒿里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②有的抒发个人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如《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解题及背景】

《短歌行》是汉乐府曲调名,“长歌”、“短歌”是指歌词音节的长短而言。

短歌行以汉乐府旧题来写时事。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也许还记得在第四十八回有段关于曹操横槊赋诗的描写。建安十三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击败吕布、袁术等豪强集团,又在著名的官渡之战一举消灭了强大的袁绍势力,并北征乌桓,统一了北方。这年冬天,曹操亲自率八十三万大军,兵临赤壁城下,想要一举扫平“孙刘联盟”,统一天下。在大战前夕,曹操在江上设酒置乐,款待文武众将,饮至半夜,忽闻鸦声望南飞鸣而去。57岁的曹操有感此景而横槊船头,慷慨而歌,即《短歌行》。他的一位老部下刘馥认为其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不吉利,他很生气刘馥扫他的兴,于是拿起槊就刺死了他。

由此可见,此诗作于赤壁大战前夕。同学们可以想象一下:大战前夕,作者横槊赋诗是怎样的情形。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共同来感受这首诗。(二)整体感知解决难懂的字词句,参看注解,提出不懂之处,一起解决。让学生自己讨论完成,教师与全班一起集中解决学生的疑问。(1)诵读本诗,说说作者在诗中写了几层意思明确:四层。分别是上片前八句为一层,感叹人生苦短、纵酒解忧;上片后八句为一层,表达了求才若渴招贤纳士的热情;下片前八句为一层,表达了求贤不得的苦闷和贤士既得的喜悦;下片后八句为一层,以周公自比,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使天下归心。(2)上片有二处诗句是出自《诗经》中的句子,作者引用它们有何作用?明确:一处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原是一首女子思念男子的情诗,曹操将之嫁接到这里,浑然天成、天衣无缝地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求。

一处是“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四句选自《诗经•小雅•鹿鸣》。“雅”是宫廷乐曲歌辞,《小雅•鹿鸣》诗表现的是天子宴请群臣的盛况和宾主之间融洽的温情。选句意为“野鹿呦呦不停叫,在那野外食青苹。我有高贵佳宾客,吹笙鼓瑟悦宾朋。”作者在这里引用巧妙地表明贤才若来投奔于已,必将极尽礼节招待他。

(3)相传曹操写完《短歌行》后要求将士和之。他的一位老部下刘馥认为其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不吉利,他很生气刘馥扫他的兴,于是拿起槊就刺死了他。

这四句是否真的不吉利呢,我们该如何理解?明确:这四句是自然环境描写。相传这首诗写于曹操与孙权对战前夕,曹操在长江边宴请诸将,其实月近中天,使诗人豪兴大发。同时这也是社会环境描写,可理解为连年战乱,百姓流离失所;也可理解为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有些人才犹豫不决,彷徨不知何去何从。这里作者以乌鹊喻贤才,以“乌鹊南飞”暗喻人才南流,流露出诗人惟恐贤者不来归附的焦虑。作者用“何枝可依”比喻贤才寻找归宿,但无依托(贤才无所依托),表达了作者的惋惜之情。(4)“诗言志”,结合曹操的忧,说说诗人抒写了什么“志”?

明确:

广纳人才,建功立业,统一天下。《归园田居》(一)导入及作者介绍在上课前,请同学们做两个选择题。

(1)、有两种人生道路:A

十年寒窗苦读,金榜题名。

B

过着悠闲自得的生活,不上大学。

(2)、如果走入社会,有两条路:A

做官,有名有利

B

做农民,平平淡淡。

大家的选择都有各自的理由,但其实我们都在做同一件事:舍、得。舍和得充满烦琐的

人生,我们总是在不断地舍去,又不断地得到。有一位作家说过,人的一生就是一舍一得的过程,人的分别也就在于有的人知道舍什么,得什么,什么时候该舍,什么时候该得,有的人却不能,由此,人生的境界也就不同。东晋著名文学家陶渊明也曾经做过和大家同样的选择,但不同的是,他选择的是做农民。而且,他为自己的选择写了一系列的文章。《归园田居》写于归隐后一年。其中,包含了他对自己弃官归家的感想和思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学习陶渊明的舍与得。

作者简介

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东晋(朝代)田园诗人,浔阳柴桑人。后人称之为“靖节先生”。又自称作“五柳先生”。

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他幼年时,家世衰落,家境贫寒。他青年时代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只做过几任小官。东晋末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仕途充满风险,加之政治腐败,陶渊明对现实很失望。他不愿在纷乱黑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退离仕途,最后,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这一年他41岁,以后终老农村,不复出仕。

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宋以后,描写田园的诗人就多到不可胜数了

指出重点:陶渊明的这次辞官回家是最后一次,从此再也没有出仕。公元405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挂印回家。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的愉悦心情。课本中所选是第一首。

(二)整体感知

1、解题

文章和诗歌的题目就好像一个人的眉毛和眼睛,俗话说:眉目传情。文章的标题往往也能传达或暗示许多有效信息。提问:《归园田居》这个标题能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呢?题眼是哪个字?

明确:“归”

2、学生诵读诗歌,注意下列划线字词的注音及意义俗韵

羁鸟

守拙

暧暧

墟里

樊笼

狗吠

荫后檐

罗堂前3、反复品读诗歌,扣住题眼的“归”字,思考下列问题诗人从何而归、为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去如何。讨论明确:从何而归官场。

诗人将官场说成“尘网”、“樊笼”,这些词反映了诗人对官场的厌恶

为何而归

(1)本性爱田园。

(2)由于官场的黑暗,无自由,无法实现抱负,作者归隐田园为独善其身。

思考:如何理解“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明确:“羁鸟”是笼中的鸟;“池鱼”是池塘中的鱼。这二者的特点是失去自由,失去最适合它们生活的环境,只会觉得痛苦。也暗示作者在官场就如同“羁鸟”、“池鱼”一般,失去自由。说明作者身在宦海,而心系田园的心情,以唤起人们对自由的向往。

归向何处

明确:园田。

归去如何

明确:“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有“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神”之感。作者是在写自己宁静、闲适的生活状态,和那种轻松、平和、喜悦之情。

相关诗句理解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中“误落、尘网”等词体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沉痛悔恨误入仕途的生活。用上“尘网”一词,足见他对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官场的极端厌恶。“误”字显出诗人的悔恨之深。东晋末年权力之争剧烈,陶渊明既不愿成为上层统治阶级矛盾斗争的牺牲品,也不愿成为政治野心家争夺的工具,但是仕途生活却将他紧紧束缚在野心家们政治斗争的罗网之中,因此十分痛苦

“守拙归园田”诗人为什么要“守拙”?如何理解其言外之意?

明确:反对机巧圆滑,反对官场生活中的八面玲珑、尔虞我诈,怕自己受到官场不良环境的影响而失其本心,官场是个是非之地,没有那种当官的本领,很难往上爬。这样,一个正直清高的人就会感到精神上很压抑,没有自由,所以“守拙”是为了保持自己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作者描写田园生活的句子有哪些?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的?作者描写这些景物的作用是什么?明确:“开荒南野际,……虚室有余闲”,营造了恬静、幽雅的意境,突出了农村的空阔而简陋,一片宁静,一片和谐,一派迷茫,一派朦胧,美似仙境的特点。按由远到近、由静到动的顺序,并运用以动衬静、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作者写这些突出了农村风光之美,是为了与官场的污浊形成对比,以体现自己的追求。五、课堂探究《涉江采芙蓉》

本诗共写了几种意象,并分析其作用。【思路点拨】同学们可从意象的色彩感与画面感两个层面进行探究,同时可结合透射出浓烈情感色彩的关键词句加以整合。【明确】

本诗共有两类意象:一类是色彩明艳,基调明快;一类是色调灰暗,阴冷悲凉。如“芙蓉”“兰泽”“芳草”等意象,描述了抒情主人公涉江采摘芙蓉的情景,不仅营造出轻松欢快的氛围,而且烘托出诗人情怀的高雅,感情的纯洁美好,为全诗奠定了情感基调。而“旧乡”“长路”等意象,色调灰暗,不仅将“远道”内涵阐释得很清晰,而且表达出阻隔两地的爱人相爱而不得相见的苦痛与相思之情。《短歌行》1、如何理解诗歌中的“忧”?【思路点拨】

探究时同学们可从具体诗境入手,找出表达“忧”的相关诗句,并加以整合理解;同时,要从诗歌所采用的修辞手法(起兴、比喻与用典)入手,进行具体分析。【明确】

(1)人生苦短之忧。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一个“苦”字,其忧惧心态毕现。

(2)贤才难求之忧。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引用《诗经·郑风·子衿》中的原句,恰当地表现出思慕贤才,因求之不得而日夜沉吟的情态,感情真挚。而“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则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表达对贤才的礼遇。

(3)功业未成之忧。曹操此时刚好经历赤壁之战的失败,且已53岁而自己统一全国的大业仍未完成,他之所以如此渴慕人才,也是因为要成就一番大业须有更多的贤才相助。所以最后诗人还以周公自比,表示自己要像周公一样礼待贤才,以求完成自己的统一大业。

2、简析本诗的写作特色?【思路点拨】

探究时同学们应注意两点:①具体体察诗境,找出相应的修辞手法;②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特别要结合曹操生平际遇去理解。【明确】

(1)起兴手法的运用。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等。(2)比喻手法。如“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比喻人才难得,这里写求贤不得。“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以乌鹊南飞的形象比喻当时贤士四处奔走,流露出诗人惟恐贤者不来归附的焦虑。“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暗喻自己像山一样不厌其多地容纳土壤,像水一样不厌其大地容纳众水,表明自己要宽宏大量,广纳人才。

(3)借代手法。如用君、鹿、嘉宾、月、乌鹊等指代人才,用山、海、周公来比拟自己。

(4)用典。如引用“周公吐哺”的典故,以周公自比来倾诉自己求贤若渴的迫切心情,表明了为完成统一大业而不遗余力的真诚态度。《归园田居》1、陶渊明笔下的田园风光美在哪里?【思路点拨】

探究时同学们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①诗歌具有的“远近相宜,恬淡闲适”的画面感;②诗歌画面中蕴含的真情与自然场景的和谐统一;③浓郁的生活气息。

【明确】(1)美在画面。土地、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这些平平常常的事物,在诗人笔下,构成了一幅十分恬静幽美、清新喜人的图画,使人悠然神往。

(2)美在构思精妙。“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是简笔的勾勒,显出主人生活的简朴。虽无雕梁画栋之堂皇富丽,却有榆树柳树的绿荫笼罩于屋后,桃花李花竞艳于堂前,素淡与绚丽相映成趣。这是近景。“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这是远景,给人平静安详的感觉。从近景转到远景,将一座充满农家风味的茅舍融化到深远的背景之中,令人胸襟开阔、心旷神怡。

(3)美在生机盎然。“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这鸡犬之声相闻,才最富有农村环境的特征,和整个画面也最为和谐统一。

2、赏析本作品的写作特色。【思路点拨】

探究作品的写作特色时,一般应从修辞手法、语言特色、作品风格、表达方式等方面着眼。就本篇的写作特色而言,白描手法、生活情趣、画面感都是不可忽视的要素。【明确】

(1)自描手法的运用。诗人几乎完全采用白描手法,以村落、草屋、榆柳、炊烟、狗吠、鸡鸣等农村最平常的景象,勾画出一幅恬静、平和、质朴的田园风光图,其中融入了诗人的高雅情趣,表现了诗人对自由闲适的农村生活的热爱,营造出宁静淡远的意境,令入神往。

(2)以田园之景写胸中之意。诗人笔下的田园是与浊流纵横的官场相对立的理想天地,寻常的农家景象无不是迷人的诗情画意。诗人在用白描手法描绘田园风光的同时,也巧妙地融入了自己的生活理想、人格情操。

(3)层次清晰,画面感强。本诗显现的画面很有层次。近处,宅院、林木,亲切可即;远处,村落、炊烟,给人悠长的遐思。一近一远,使画面具有纵深感。

(4)语言质朴无华。本诗语言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情趣,使陶诗独具魅力。六、课堂总结《涉江采芙蓉》背诵本诗,并让学生谈谈学了本诗后,在把握诗歌的主旨、意境、写作手法、作者感情方面有何收获。《短歌行》背诵全诗,谈谈你对曹操的看法。有一首《惜阴》诗:“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失去寸金还犹可,失去光阴何处寻。”谈的是珍惜时间问题,请结合本诗的学习,谈谈你对人生的长短及生命的意义的看法。《归园田居》对于陶渊明的辞官归隐,你认为是否为消极逃避?应该如何对待生活及理想?明确:学生自由发表看法,只要能自圆其说就行。但要注意在当时条件下,过分地要求陶渊明积极进取知其不可而为之也是不现实的。七、教后反思

【知识链接】

《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为南朝梁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编者把这些作者已经无法考证的汇集起来,冠以此名,列在“杂诗”类之首,后世遂作为组诗看待。关于《古诗十九首》的作者和时代有多种说法,《昭明文选·杂诗·古诗一十九首》题下注曾释之甚明:“并云古诗,盖不知作者”。曾有说法认为其中有、、、等人的创作,例如其中八首《》题为汉枚乘作,后人多疑其不确。今人综合考察《古诗十九首》所表现的情感倾向、所折射的社会生活情状以及它纯熟的艺术技巧,一般认为它并不是一时一人之作,它所产生的年代应当在顺帝末到献帝前,即公元140-190年之间。《古诗十九首》深刻地再现了文人在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追求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觉醒与痛苦。艺术上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具有天然浑成的艺术风格。同时,《古诗十九首》所抒发的,是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几种情感和思绪,令古往今来的读者常读常新。其中的《涉江采美蓉》写了一位漂泊异地的失意者怀念妻子的愁苦之情。

《短歌行》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罗贯中《三国演义》将其刻画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京剧脸谱也将曹操勾成白脸,这与历史的真实面目颇有出入。实际上,曹操雄才大略,“外定武功,内兴文学”,对历史的发展有不可泯灭的功勋。作为政治家:曹操初举孝廉,任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后在镇压黄巾起义和讨伐董卓的战争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从此“挟天子以令诸侯”。官渡之战大破河北割据势力袁绍后,成为北方势力最强的军阀,并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