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高考一轮复习 重庆市开县实验中学2023届高三一轮历史史观史料史论专题训练六_第1页
高中历史高考一轮复习 重庆市开县实验中学2023届高三一轮历史史观史料史论专题训练六_第2页
高中历史高考一轮复习 重庆市开县实验中学2023届高三一轮历史史观史料史论专题训练六_第3页
高中历史高考一轮复习 重庆市开县实验中学2023届高三一轮历史史观史料史论专题训练六_第4页
高中历史高考一轮复习 重庆市开县实验中学2023届高三一轮历史史观史料史论专题训练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历史史观史料史论专题检测(带答案)一、选择题(25小题,共75分)1.(2023·江苏卷·12)周恩来在万隆会议期间透露,中国愿同美国谈判,也准备同蒋介石谈判,以便能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同时,毛泽东也主动通过外国来访者表示,台湾问题可以用谈判来解决,中国尤其希望和美国签订和平条约。材料表明()A.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已正式确定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以正式确立C.中国已成为世界外交舞台的强国D.台湾问题已牵涉到中美外交问题D材料是一个表示并列关系的句群,两个分句信息可以概括为:周、毛愿意同美蒋就和平统一台湾进行谈判。A项错误,当时只是中国领导人的个人意愿,尚未成为党的意志和国家意志,事实上,和平统一台湾的方针是1979年元旦确定的。B项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1953年确立,早于万隆会议召开的1955年。C项错误,新中国当时是步入世界舞台,尚未重返联合国,选项高估了当时中国的影响力。D项正确,与题干信息高度吻合,故选D。2.(2023·浙江卷·20)荣德生等刊登宣言:“东(三)省沦亡,于今两月,我国民政府迁延无措……且于国际联盟中显示让步……同人等以匹夫有责之义,谨先发起‘国难自救会’之组织”,相约“监督政府之外交进行,对于一切有碍国家利益之行动,共抗争之。”这可以作为直接史料来说明()A.国际联盟对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迁就B.民族工业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历史命运C.近代实业家具有较强的民族救亡意识D.国民政府对日本侵华采取不抵抗政策C材料是一个表示因果关系的句群,从考查角度来看,从考查史证能力。材料可以概括为:爱国资本家不信任政府,声言要监督政府外交。A项错误,属于偷换论题,材料中讲的是国民政府让步,而非国家联盟迁就日本;另外,这也不是材料要表达的主要观点。B项错误,属于偷换论题,材料讲实业家关心政治,选项讲民族工业的历史命运,所指不同。C项正确,与题干主旨吻合,符合逻辑。D项错误,属于偷换论题,让步不等于不抵抗。故选C。3.(2023·安徽卷·13)河南尹田歆的外甥王湛,以知人出名。田歆对他说:“如今应推举六名孝廉,多有贵戚书信相命,又不好违背,我想自己选一位名士以报效国家,你助我求之。”这体现了()A.地方无选官权 B.选拔官吏以品评为主C.察举制的弊端 D.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C田歆的身份是河南尹,从材料看,他选拔人才的方式有两类,一类是贵戚举荐,占绝大多数;一类是自选。A项错误,与题干信息“我想自己选一位名士”相矛盾。B项错误,选官以举荐的方式为主。C项正确,书信举荐占绝大比重,未充分考虑官吏的品德。D项正确,但未能揭示实质,故选C。4.清代前期运河、沿海、长江诸关关税统计表(单位:万两)分类1686年1753年1812年全国关税总额122.0459.6481.0运河诸关税额61.6150.5140.0沿海诸关税额18.2103.2177.5长江诸关税额37.3114.6134.7上表主要表明()A.近代的关税总额不断增长B.全国商品流通以运河流通为主C.沿海与长江航运后来居上D.海禁政策推动内河航运的发展C命题材料呈现方式是图文组合,从材料看,税额明显增加;运河、沿海和长江等关税等有增加,其中沿海和长江关税增幅最大。A项错误,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材料所及的时间是甲午战争之前。B项错误,三项税收三足鼎立,平分秋色。C项正确,1686年,两项总和不及运河一项,到1812年,两项总和是运河关税的两倍还要多。D项错误,海禁政策妨碍了内河航运的发展。故选C。5.(2023·浙江卷·19)从刘邦“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到孙中山“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历史变迁,说明()A.专制与民主构成传统社会主要矛盾B.民主共和取代君主专制是世界潮流C.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进程起决定作用D.封建专制制度长期延续影响历史进程C材料提供两个史实,从变化来看,能体现出从君主制到民主制的发展趋势。A项错误,传统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B项正确,与题干信息高度吻合。C项错误,英雄人物能够影响而不能决定历史发展,不符合“时势造英雄”这一唯物主义观点。D项错误,属于偷换论题,材料讲从专制到民主的社会变迁,选项讲专制制度对社会的影响,所指不同,故选B。6.(2023·山东卷·20)“这是一场人类相信自己有能力驾驭自然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完善自身的世俗运动。”这场运动是()A.

实现人类自我觉醒的文艺复兴

B.

摆脱天主教会控制的宗教改革C.

揭开宇宙运行规律的科学革命

D.

规划人类理性王国的启蒙运动D材料是一个历史评价,要求根据评价信息推断史实。历史叙述简洁而信息丰富,一是世俗运动,二是注重人的理性,即“人类相信自己有能力”。A项不符,文艺复兴强调人文主义,主张解放人性,但是侧重于人的自然本性,后期才有对理性的高扬;矛头指向的是宗教神学,而非政治制度。B项属于宗教运动;C项属于科学革命;D项正确,启蒙运动是在人们在科学理性指引下获得自信,相信通过人类的努力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进而改造人类社会。矛头指向封建制度,以社会改造为努力方向,最后开辟了资产阶级革命的伟大时代,与题干信息“世俗运动”相吻合。故选D。7.(2023·浙江卷·22)在苏德战争关键时刻的一场战役中,斯大林发表讲话:“今天是我们在严重条件下来庆祝十月革命24周年。……我们暂时失去了一些区域,敌人已经进犯到门前。”随后战场形势迫使德军进攻重点转向南方。这次战役是()A.莫斯科战役B.库尔斯克战役C.斯大林格勒战役D.列宁格勒战役A材料是一个历史叙述,根据历史叙述的信息推断史实。材料里面有个时间信息十月革命24周年,发表谈话是1941年,A项正确,正是1941年;B项错误,是1943年;C项错误,是1942年;D项是1941年,但是与题干信息“敌人已经进犯到门前”、“苏德战争关键时刻”。故选A。8.(2023·福建卷·22)16、17世纪欧洲学者质疑、改变和放弃了欧洲所继承知识中最神圣化的认识。科学革命的思想巨变使他们重新考察和描述宇宙的性质及其力量。在这里,对宇宙的性质及其力量作出“革命”性描述的理论是()进化论B.万有引力定律C.量子论D.相对论B材料是对一个史实的评价,要求根据评价的内容推断史实。根据时间信息16、17世纪和天文学等信息,确定B项为正确答案。9.(2023·福建卷·19)托马斯·卡伦德写道:“在历史的某个时刻,在欧洲郇(xún)窄的一隅,生活着近五百万陆地和海岛居民,他们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极其匮乏,却创造出了最原创、最绚丽的文化、商业、社会秩序和政治......闻名遐迩”。材料反映的是()古希腊文明B.古罗马文明C.不列颠文明D.阿拉伯文明C材料是一个评价,要求根据评价的内容信息推断史实。根据地理信息和它对人类的贡献,我们可以确定C为正确答案。英国的工业革命和资产阶级代议制度影响了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表研究专题论文数量(篇)甲表研究专题论文数量(篇)甲722乙287丙614丁96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戊戌变法D.辛亥革命B1949-1978年,史学界秉持阶级斗争史观,强调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推动力。在这一史观观照下,暴力革命往往被给予高度评价,自然对崇尚改良主义的戊戌变法评价不高。故选B。~17世纪在欧洲被称为“扩张的时代”。用全球史观审视“扩张”所产生的影响主要是()A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B为西欧国家进一步扩张提供了条件C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对隔绝的状态D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的过程C题目要求用全球史观来认识殖民扩张。全球史观把人类社会的发展看作是一个从分散走向整体的过程。A项属于革命史观;B项属于革命史观,关注侵略与斗争;C项正确,符合要求;D项错误,体现了革命史观,西方国家从东方掠夺来的财富转化为原始资本。故选C。12.1901年,梁启超在其《中国史叙论》中,把中国史分成三个阶段,或者叫三个中国,即“中国之中国”、“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这反映出梁启超()A.以中国中心史观反对欧洲中心史观B.从中外关系的角度建构中国通史框架C.是以全球史观研究中国史的第一人D.不赞同把中国史划分为五种社会形态B梁启超对中国史进行了分类,这是历史结论,题目要求从中得出梁启超所持史学观念。A项错误,材料分别中国、亚洲和世界的角度来研究中国,越来越中国置身于更大的背景中观察中国。B想正确,与题干信息吻合。C项错误,错在“第一人”,表述绝对,意味着此前没有站在世界的高度上观察中国。而这一点,材料中没有信息支持这一认识。D想错误,属于偷换论题,材料讲全球史观;材料讲革命史观,所指不同。故选B。13.美国社会学家沃勒斯坦认为:“15世纪末16世纪初,一个我们所说的欧洲世界经济体产生了……现代资本主义的技巧使这个世界经济体得以繁荣、增值和扩展。”该观点体现了()A.革命史观B.现代化史观C.唯物史观D.整体史观D该学者强调“世界经济体产生并扩展”,关注世界各地区联系的加强,属于典型的整体史观。故选D。14.(2023·安徽卷·16)辛亥革命三十周年之际,《中共关于纪念今年双十节的决定》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和全国一切真诚的革命志士,都是辛亥革命最忠实的继承者。………我们共产党人誓与全国一切革命真诚志士一道,誓与全国人民一道,继续奋斗,不达目的,决不休止。”中共中央发表该决定,旨在()A.维护国共合作,坚持抗战到底B.推动国民大革命C.完成土地革命,争取民权自由D.实现人民民主专政A时间不符是违背真实性的突出表现。根据材料提供的时间信息和内容,可以判断这一文献的时间是1941年11月,时值抗战相持阶段,抗日战争进入最艰苦的阶段,中共发表这一决定,旨在维护同一站西,坚持抗战到底。其他选项均时间不符,故选A。15.(2023·福建卷·21)17世纪上半叶,欧洲国家纷纷到亚洲进行殖民活动,引发了亚洲海上贸易格局的变化。对此,表述正确的是()A.荷兰通过设立据点控制东亚海上商路B.英国打败法国垄断了对印度的贸易C.欧洲殖民扩张迫使中国放弃海禁政策D.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西太平洋沿岸A史实错误是违背真实性的重要表现。A项正确,荷兰人口规模少,主要是通过设立据点来进行拓殖。B项错误,时间不符,1763年,英国击败法国,时间是18世纪中叶,与题干信息不符。C项错误,时间不符,中国被迫打开国门,开始于1842年的《南京条约》。D项错误,世界贸易中心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而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故选A。16.(2023·北京卷·13)某朝官员王锷通过贿赂企图兼任宰相。皇帝同意了王锷的请求,并下诏“锷可兼宰相”。时任给事中的李藩行使职权,驳回诏书。由此推断,给事中隶属于()唐朝的门下省

B.宋朝的枢密院

C.明朝的内阁

D.清朝的军机处A该题属于判断与推理,考查逻辑的严密性。材料可以概括为:给事中驳回皇帝任命王蔡为宰相的诏书。A项正确,门下省审议诏令。B项错误,枢密院主管军事。C和D项错误,朱元璋废相以后未再设立宰相。故选A。17.亚非会议期间,周恩来总理主动接近日本代表团并与之进行了两次会谈。日方认为这次会晤“开辟了日中两国贸易乃至邦交正常化的道路……日中会晤是日本参加万隆会议‘最大的收获’”。材料中“最大的收获”主要是指()A.战后中日两国开始官方接触B.中日两国实现了邦交正常化C.日本掌握了对中外交的主动权D.促成了中日贸易的发展D根据材料,这里的最大的收获是“开辟了日中两国贸易乃至邦交正常化的道路”。A项错误,错在表述不当。“开始”意味着万隆会议之前中日之间没有官方接触,材料中没有信息支持这一观点。B项时间错误,中日建交于1972年。C项错误,日本对中外交主动权获得始于1972年中日建交。D项正确,会后中日贸易获得了发展,为中日建交奠定了基石。故选D。年2月,以美国总统罗斯福代表身份来华的居里正式向蒋介石声明:“美国在国共纠纷未解决前,无法大量援华,中美间的经济、财政等问题不可能有任何进展。”这表明当时美国()A.以中国内部纠纷为由拒绝对华援助B.反对国民党采取的反共政策C.敦促国共两党放弃各自的政治主张D.借助援助促成国共两党全力抗日D史料是一个表示条件关系的复句。条件关系的复句强调条件的重要性,可以概括为,国共合作是美国援华的前提。全面性并不意味着忽视重点信息。A项错误,结论只看到了美国不愿意援助中国,而忽视了更为重要的信息,即援华的前提。故违背了史实的全面性。B项错误,美国希望国共合作能够维持,是出于自己的利益考虑。美国既反共,又反日,两害相权取其轻,在日本对美国威胁日益严重的前提下,他们希望保持国共合作。这并不意味着美国放弃了反共的立场。C项错误,美国希望国共暂时放下对立立场,并非促使两党放弃各自的主张,选项属于偷换概念。D项正确,与题干信息吻合。只有国共合作抗日,才能死死拖住日本,从而减轻美国的压力。故选D。19.1993年,罗斯福总统签署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法案,实施对该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全面发展计划,其“代表现代政府中一种真正新颖而富于想象力的设计。……它将不受那些不相干的国家界限的禁制,而且将是独立经营的、政府所有的公司”。这种经营方式()A.表明国家放弃对企业干预B.改变了田纳西河流域国有制C.抑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D.具有私营企业的某些灵活性D概括材料须坚持全面性原则。这种经营方式有三个特点:限制减少、独立经营、政府所有。A项错误,属于偷换概念,减少限制不等于放弃干预。B项错误,该公司政府所有;C项缺乏信息支持;D项符合题干要求,故选D。年在印尼海域“黑石号”唐代沉船上打捞到近7万件中国瓷器,包括数量不等的越窑青瓷、北方白瓷等,其中有近6万件是唐代长沙窑的瓷器,内有3件完好的青花瓷盘尤为引人注目。瓷器种类多样,部分瓷器的形制、图案、色彩有明显的西亚、波斯艺术风格。这一考古发现①说明唐代青花瓷技术已经成熟②印证了唐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③说明唐代官营瓷窑主要为海外市场而生产④为研究我国古代瓷器生产提供了第一手材料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C该题以考古材料入题,考古材料属于原始史料,具有真实性。沉船上的瓷器数量庞大,种类繁多,器型独特,能够补充教材过于宽泛的表述,使历史知识更加丰富生动。首先概括题干信息,题干信息丰富可以分成两个层次,一是瓷器数量大,二是器型独特、色彩斑斓。其次逐一辨析题支。①最具迷惑性。表述正确,但是不能入选,因为材料中缺乏支持信息,换句话说,这一选项违背了证据的充分性原则。材料中虽然有青花瓷盘的信息,但是缺乏技术信息。②表述正确,考古史料有不可辩驳的真实性,据此得出的结论具有很强的说服力。③表述错误,这些产品是否是官窑所出,缺乏信息支持,出口的比例多少也未言明,因而表述不当。④表述正确,考古史料属于第一手史料。故答案选C。21.清代帝王尊礼朱熹,认为孔孟之后,只有朱熹“注释群经,阐发道理,凡所著作及编纂之书,皆明白精确,归于大中至正,经今五百余年,学者无敢疵议”,功劳“最为弘巨”。这表明清朝统治者A.认为朱熹对儒学的弘扬超越了孔孟B.融合满汉文化以实现民族同化C.沿袭前代文化政策以维护统治秩序D.弘扬理学并使之处于独尊地位C题干是一个表示条件关系的复句,强调条件的重要性。因而可以概括为:朱熹理学最重要。A项错误,材料并未对朱熹与孔孟进行比较;B项错误,偷换论题,材料讲朱熹学说贡献大,选项讲民族同化,所指不同,答非所问。C项正确,理学是儒学的新发展,崇尚理学,体现了对以往朝代统治思想的延续。D项错误,违背了充分性原则。要说明D项的结论,材料必须提供两方面的史实,一是弘扬理学;二是理学独尊。理学独尊在材料中缺乏信息支持。故选C。22.(2023·安徽卷·12)据《史记》载:一日,魏太子下车,向一位新贵——宫廷文士田子方致意,意未得到回礼。太子问:究竟富贵者还是贫贱者应当骄傲?”田子方答:“贫贱者。”并解释,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被派上用场。这反映了A.士人为诸侯国所重用 B.士人轻视功名利禄C.诸侯国内部等级森严 D.忠君思想已经形成A《史记》为西汉时期司马迁所作,因而这里的魏指战国时期的魏国。战国时期,诸侯国纷纷变法,世卿世禄制度相继被废除,贵族的地位明显下降;为了强大国家,各国纷纷招贤纳士,那些有才能的“贫贱者”获得施展政治抱负的机会。A项正确,符合当时的社会现实。B项错误,士人大胆追求功名利禄,往往待价而沽,充分实现个人价值。C项属于偷换论题,与题干所指不同。D项错误,“随时为他国服务”说明当时尚未形成忠君思想。故选A。23.(2023·重庆卷·10)1727年春,伏尔泰参加了牛顿的葬礼,随后访问了牛顿的外甥女凯瑟琳并聆听了苹果坠地的故事。该故事通过伏尔泰的著作迅速传遍世界,成为家喻户晓的科学佳话。这则材料可以用来说明()A.科学团体推动了欧洲启蒙运动的发展B.跨国文化交流促进了科学思想的传播C.18世纪早期英国启蒙运动已接近尾声D.18世纪早期法国思想自由度逊于英国B材料的主旨可以概括为:科学成果借助人文著作获得了传播。A项错误,偷换论题,材料讲科学因人文著作而广泛传播,选项讲科学促进了启蒙运动的发展,所指不同。B项正确,与题干信息高度吻合。C项和D项均属于偷换论题,与题干所指不同,故选B。24.民国成立后,在服制上明确规定“自大总统以至平民其式样一律”,服装已不按职位、身份加以区别,而只是按性别不同,场合不同给以区分。这一变化表明()A.服饰不再表现等级划分,体现平等原则B.西方服饰在中国服饰领域占据主导地位C.传统服饰对新式礼服提供了重要的借鉴D.社会习俗变化缓慢,带有鲜明政治色彩A材料是一个表示转折关系的复句,强调服饰只体现性别和场合的差异。A项与题干信息吻合,服饰更多地体现了平等原则。B项错误,错误有二处,一是偷换论题,材料讲服饰从等级走向平等,选项讲西方服饰在中国服饰的比重,所指不同;另外,该选项也夸大了西方服饰的影响。C项错误,属于偷换论题,选项与题干信息所指不同。D项错误,民国成立以后,服饰等社会心理和风俗习惯有明显的变化。故选A。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