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功能理论主讲:汪洸
stevenwonggwong@一、功能理论的思想来源功能理论在西方社会学理论中的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功能主义发展成为主要的社会学范式。……到了五十年代,社会学的功能主义日益不再被看作仅仅是诸多社会学方法之一,而是被视为唯一的社会学方法。——艾伦·斯温杰伍德《社会学思想简史》直至本世纪(20世纪)中期,功能主义一直是社会学中占统治地位的理论观点。……无论从哪方面来看,1950至1970年是功能主义理论的顶峰时期。今天,曾经显赫一时的功能主义方法仍然存在,但较之从前却逊色多了,其地位也大不如前。——乔纳森·特纳《社会学理论的结构》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特别是在美国,功能主义者的思想或许是社会学中最主要的理论传统。……近年来,因为功能主义的局限性已经显而易见,所以它的流行逐渐减弱。——安东尼·吉登斯《社会学》功能理论的发展浮现的传统古典社会学:孔德、斯宾塞、涂尔干人类学:拉德克利夫-布朗、马林诺夫斯基成熟的传统结构功能理论:帕森斯经验功能理论:默顿延续的传统新功能理论:亚里山大系统功能理论:卢曼孔德的功能主义思想“最早的社会功能分析学家之一”(科塞)社会是由众多部分组成的互相依赖的有机整体(唯实)提出有机体类比因此,我们在社会学中对社会有机体的统计分析和生物学中对个体有机体的统计分析之间建立了真正的对应……假如我们使用生物学中最确定无疑的观点,就可以将结构分解成要素、组织和器官。对社会有机体来说,我们也可以进行同样的分析,甚至使用同样的名词。我们可以这样看待社会有机体,把它分解为家庭——它们是社会真正的要素或细胞,然后是阶级和种族——它们是社会真正的组织,最后是城市和社区——它们是社会的器官。——Comte,A..SystemofPositivePolityorTreatiseonSociology
虽然如今孔德声望衰微,但功能主义却是从他那里开始的。通过比较社会和生物有机体,孔德创立了功能主义。——特纳《社会学理论的结构》斯宾塞的功能主义思想发展了有机体类比:社会是超有机体提出“功能必要条件”:为使自己适应环境,社会与有机体一样,必须具备某些必要条件在许多方面,生物有机体器官之间的确不同,但在某些方面却又有一些共同特征:每一器官都有一些部件或为其输送营养,或运输物资,或运送产品,或排泄废物,同时指挥器官的活动。社会同样如此……有收集原材料的一套机构……有一套大大小小的传输渠道,通过这些渠道使生活必需品得以流通……有刺激或限制工业部门的一套装置,它有地方政治或教会的控制权力,通过这些权力,秩序得到维持,正常健全的行动得以进行。——Spencer,H..ThePrinciplesofSociology涂尔干的功能主义思想社会是一个实体,区别并不可还原为其组成部分优先分析整体:各组成部分是完成整体基本功能、满足整体需求的必要条件“常态”与“病态”的区分强化了“功能需要”观念:若要避免“病态”出现,必须满足社会系统的功能区分某一社会现象产生的原因和功能坚持功能分析:社会分工、宗教研究……他(涂尔干)对实际问题的杰出分析和他在分析中体现的令人深思的思想,使得功能分析模式深深地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特纳《社会学理论的结构》2.人类学传统中的功能主义我认为,要不是人类学家把功能主义看作是分析简单社会的有力工具,功能主义早就随涂尔干消亡了。的确,两位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和拉德克利夫-布朗的著作使得功能主义作为一种表述明确的方法占据了20世纪的前半个世纪。——特纳《社会学理论的结构》阿尔弗雷德·拉德克利夫-布朗AlfredReginaldRadcliffe-Brown,1881-1955
英国人类学家,结构功能论的创立者。著有《安达曼岛人》《原始社会的结构和功能》《社会人类学方法》等布罗尼斯拉夫·马林诺夫斯基BronislawMalinowski,1884-1942波兰裔英国人类学家,文化人类学创始人,著有《澳大利亚土著家庭》《西太平洋的航海者》《文化论》《巫术、科学与宗教》等,被誉为“民族志之父”。拉德克利夫-布朗的功能主义任何社会或文化都是一个功能统一体:统一体中的各组成部分以一种充分和谐和内部一致的方式发挥作用以“存在的必要条件”替代涂尔干的“需要”,从而无须假定存在普遍的人类或社会的需要社会存在的必要条件之一是使其组成部分实现最低限度的整合“功能”是局部对整体的贡献,是维持必要的社会整合与团结的过程每一社会的结构特征可以用对维持社会必不可少的一致的作用来说明马林诺夫斯基的功能主义系统层次制度分析如果说我做出了一点微薄的贡献,这贡献就在于建立了一门现行的学说体系,提出了一种方法和兴趣,并贴上了功能主义的标签。——马林诺夫斯基《科学的文化理论》客观地说,是马林诺夫斯基描画出了现代社会学功能主义的基本轮廓。——乔纳森·特纳《社会学理论的结构》马林诺夫斯基:系统层次符号系统(文化)社会结构生物系统分析系统的必要条件时须关注系统的层次各层次均存在着自己的基本需要或生存的必要条件,要想存在,就必需满足这些需要和条件各层次都存在着四种普遍的功能需要:经济适应、政治权威、教育社会化、社会控制结构系统层次的必要条件(1)要求生产和分配消费品(2)要求对行为进行社会控制和调节(3)要求对人们进行传统和技能教育(4)要求权力关系的组织和实施马林诺夫斯基:制度分析制度是行动被组织起来以满足必要条件的普遍的、相对稳定的方式制度分析应该关注的普遍特征或要素:人事组成:什么人和多少人参与了制度?规章:制度的目的是什么?它公开宣称的目标是什么?规范:什么是规定和组织行动的主要规范?物质设施:目标追求中,用来组织和调节行动的工具是什么?活动:怎样分配任务和活动的?什么人做什么工作?功能:某种制度活动方式满足的必要条件是什么?二、帕森斯的结构功能理论帕森斯或许是他那个时代最重要的理论家,再也不会有哪种理论能如此显要地占据社会学理论的阵地。毫无疑问,从1950年到20世纪70年代末,帕森斯的功能主义始终是社会学理论论战的焦点。这一点,甚至连那些对帕森斯的功能学说持否定态度的人也无法否认。——特纳《社会学理论的结构》1.帕森斯的生平1902年,生于美国科罗拉多州泉水镇,父亲公理会牧师、俄亥俄州马力雅塔学院校长1924年,在阿姆斯特学院取得学士学位,赴英国伦敦经济学院读研,师从马林诺夫斯基1925年,转赴德国海德堡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期间,接触并翻译韦伯作品1926年,回母校阿姆斯特学院任教1927年,哈佛大学经济学系讲师1931年,转入新成立的社会学系1941-1956年,任社会(关系)学系主任1973年,退休。1979年,旅德途中去世曾任美国社会学会主席(1949-1950)、艺术与科学学院主席(1967-1971)塔尔科特·帕森斯TalcottParsons,1902-19792.帕森斯的主要著作社会行动的结构(1937)社会系统(1951)关于行动的一般理论(1951,希尔斯)社会学理论文集(1954)经济与社会(1956,斯梅尔瑟)现代社会的结构与过程(1960)社会:进化与比较的观点(1966)现代社会系统(1971)社会系统与行动理论的发展(1977)行动理论和人类状况(1978)
3.韦伯的继承:唯意志行动理论“单元行动”(unitaction):社会行动的基本单位社会行动要素之间的关系单元行动的要素:行动者:作为行动主体的个人目的:行动所要达成的未来目标情景:实现目标的环境因素手段:行动者拥有的实现目标可供选择的手段条件:行动者面临的种种环境条件4.行动者受价值观、规范和其它观念的支配
行动是行动者就实现目标的手段作出主观的一切决定,受观念和情景条件的制约规范(观念、价值、信念、道德、符号、意义等)行动者手段选择目的或目标所处的情景行动者之选择行动者之目标可达之目标可能的手段
图1:社会行动要素之间的关系学士学位(目标)学霸/学渣(有动机的行动者)时间结束(条件)通过课程考试(规范标准)智力和金钱(手段)(环境)行动理论的推论:行动是一个时间过程行动存在着错误的可能性行动是主观的涉及到自然环境、生物有机体等方面不是行动理论所要研究的。日前,胡润联合中国银行私人银行发布的《2011中国私人财富管理白皮书》显示,14%的中国千万富豪目前已移民或者在申请移民中,还有近一半在考虑移民。移民原因:社会环境?社会规范?目的?由个人向社会系统的转化
——《社会系统》《关于行动的一般理论》(1951)研究的主题:
社会价值体系是如何影响行动者的主观取向?社会行动系统:行动者与其行动之间发生的某种稳定的相互关系任何单位行动都是在特定的行动系统中发生的社会行动社会行动系统涂尔干韦伯4.社会行动系统社会行动系统的构成及等级关系行为有机体系统人格系统社会系统文化系统能量流动(制约)信息流动(控制)人格系统:文化价值的内化内化:文化价值取向与角色期待实际被人格系统吸收的过程内化的过程:社会化机制个人需求意向受文化价值取向与角色期待的引导与塑造▲社会化的机制:保证新一代成员内化必要的文化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指导与调整个人在社会中的行动▲社会化机制的功能△文化模式被内化为人格系统,并制约人格系统的需求结构△行动者使动机与角色期待一致起来,并取得扮演角色所必须的技能△提供消减紧张与焦虑的稳定的人际关系社会系统:互动模式的制度化互动制度化的过程(1)具有各种倾向的行动者进入互动情景(2)行动者的倾向反映了他们的需要结构,也反映了文化模式的内化如何改变这种需要结构(3)当行动者调整各自的取向时,规范经由具体的互动过程而产生(4)规范受到文化模式的制约(5)规范反过来调节其后的互动,并使互动趋向稳定5.模式变项(patternvariables)社会行动强调价值规范对行动的调整在制度化互动关系中的行动者都具有一定的主观取向
模式变项是单位行动向社会系统转化的条件模式变项:
行动者可能的行动路径,既可说明其行为取向特征,也可说明一定情境下人们的角色类型(universalism)普遍主义特殊主义(particularism)(specificity)专门性泛布性(diffuseness)(affectivityneutrality)情感中立性
情感性(affectivity)(achievement)自致性先赋性(ascription)(self-orientation)自我取向
群体取向(collectivity-orientation)社会/有机团结/现代性社区/机械团结/传统性模式变项的意义模式变项意义举例互动中特定行动标准的适用范围普遍主义特殊主义互动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宽窄专门性泛布性互动中是否包含感情因素情感中立情感性互动中行动者评价他人的标准自致性先赋性互动中行动者优先考虑的利益自我取向群体取向行动者同任何人互动都遵循同样行动标准医患行动者因人而异地改变自己的行动标准亲子互动指向明确限定的特定事务医患互动涉及双方生活与人格的一切夫妻双方理性相待,避免搀杂感情因素医患双方都投入和获得了感情夫妻对方“所做”,即表现和成就医患对方是“谁”,即先天特质或身份地位家庭优先自身利益优先群体利益商业家庭作用一:模式变项与社会关系结构模式变项的主要用途:划分和描述社会关系的一般结构类型△任何一种制度化的社会关系都是五组模式变项的某种组合△特定的社会关系所包含的模式变量组合是既定的、稳定的,是由社会中的文化价值规范所预先规定好的△行动者在具体的社会关系中不可临时或随意地做出抉择△行动者进入某种社会关系时,必须预先通过社会化过程将价值规范内化在人格系统中,了解社会文化对模式变项的选择,据此调整自己的主观取向作用二:模式变项与社会行动系统人格系统社会系统文化系统个体在一定情境中选择某种行动类型的能力“需求-定势”分类,推动人格类型的研究确定角色的基础互动过程中角色期待的分类价值标准区别不同社会的价值取向,进行跨文化研究6.功能分析模型:AGIL帕森斯的功能系统:A-G-I-L适应Adaptation目标获取Goalattainment整合Integration模式维持Latency系统必须顺应环境积极地改造环境确立目标优先顺序调动系统资源实现目标经济(从环境获取设备和工具,进行分配)政治协调系统各部分的关系制度规范确保行动者的适当表现处理行动者内外部紧张价值AGIL模型的意义AGIL:社会的四个基本功能要求或生存条件AGIL是否实现,关系到社会的生存与稳定AGIL模型的意义功能分化功能对应功能动态功能交换功能分化与功能对应行为有机体系统(适应A)人格系统(目标获取G)文化系统(模式维持L)经济(A)政治(G)AG法律(I)IL社会系统(整合I)家庭(L)功能对应社会行动系统
行为有机体系统:A人格系统:G社会系统:I文化系统:L社会制度经济制度:A政治制度:G法律系统:I家庭制度:L功能动态与功能交换功能动态:紧张(系统的现行状态与期望状态不一致)→采用新目标并达成目标的动机能量激活→社会发展功能交换:功能子系统之间存在跨越边界的信息与能量的输入和输出广义交换媒介:各功能子系统有各自的交换媒介适应(A)货币目标获取(G)权力整合(I)影响(说服他人的能力)模式维持(L)义务(使人忠诚的能力)社会行动系统:农民工权益的保障AGL
I案例分析:AGIL模型的运用用工单位社会道德政府法律法规用工单位要承担对维权环境的适应功能。
用工单位与农民工之间的关系既相互依存又存在张力,正确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可以双赢,又能保障社会稳定。政府职责是进行制度建构,同时行使劳动行政管理权
规范劳动关系中用工单位的行为,督促用工单位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政府是维权目标的决策者和实施者法律法规是最权威的社会控制手段
协调不同群体的关系、公正地维护各方的利益、促进各种社会力量整合的功能。社会道德承担着保障农民工权益的社会伦理环境的建构和维护功能四个子系统相互之间的关系是否和谐稳定政府对用人单位的管理与监督关系法律法规对用人单位的控制关系社会道德对用人单位的监督关系政府对法律法规的执行关系社会道德对政府的监督关系法律法规与社会道德的相互补充关系7.社会整合与社会均衡帕森斯功能理论核心:解释社会系统的整合与均衡实现社会整合的条件足够的行动者受到适当的鼓励,依照角色期待而行动避免对成员的过分要求,以致形成差异或冲突的文化模式维持社会均衡的条件社会系统不能与其成员的需求动机与能力相冲突发展出一套足以处理潜在威胁的独特规范模式任何社会都具有某种程度的自给自足自给自足依赖于社会内部的融合以及子系统间的和谐人格系统与社会系统的整合机制
社会化机制社会控制机制主要的社会控制机制1.制度化:使角色期望清楚明确,在时空上将矛盾的期望分离开2.人际的约束和姿态:使行动者相互维持一致3.仪式活动:行动者在形式上用它们消除具有破坏性的紧张的来源,强化主要的文化模式4.安全阀结构:使普遍存在的越轨倾向在时空上与正式制度分离5.重新整合结构:专门负责对付越轨倾向的恢复6.把使用力量和强制的能力制度化为系统的某些部门
8.社会变迁社会变迁的三种理论视角异常行为信息与能量交换结构分化异常行为(deviantbehavior)无法达到角色期望角色模糊角色冲突异常行为社会控制社会系统内部变迁结构分化1.分化:一个系统或单位分解成两个系统或单位的过程(G)2.适应能力上升:社会单位资源增加,增加了适应能力(A)3.容纳:社会容纳新单位与系统,基础更稳,效率更高(I)4.价值通则化:社会承认新单位或系统(合法化)(L)能量与信息交换社会系统内部及系统之间信息或能量交换过量,改变信息或能量的输出:成就动机(能量)→现代化进程中的经济发展社会系统内部及系统之间信息或能量交换不足,引起系统内部或外部结构的变化:价值(信息)供给不足→失范或规范冲突帕森斯结构功能理论的评价:
过于抽象,缺乏经验基础
过于注重社会过程中客观的层面,忽视其主观的层面(符号互动主义、拟剧理论、本土方法论)注重宏观分析,缺乏微观分析基础;注重结构,忽视个人(交换理论)
过于强调社会的一致与稳定,忽视强制与冲突(冲突理论)
对现实过于乐观,具有保守主义倾向三、默顿经验功能理论罗伯特·金·默顿RobertKingMerton,1910-2003美国社会学家,结构功能主义代表人物,科学社会学奠基人。批判帕森斯高度抽象的“宏大理论”,强调经验实在性,倡导一种适用于解释有限现象的“中层理论”。1.默顿的生平1910年,生于美国费城南部一平民家庭1931年,获坦普尔大学学士学位,进入哈佛大学,师从索罗金、帕森斯和科学史家萨顿等1936年,获得社会学博士学位,留校任教1939-1941年,图兰恩大学副教授、教授和社会学系主任1941年,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系主任,应用社会研究所副所长1979年,退休,荣膺特殊服务教授和荣誉退休教授2003年,在纽约逝世社会职务:美国社会学协会主席(1956-1957);美国东部社会学协会主席(1968-1969);美国科学社会学研究会主席(1975-1976);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1975)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教育科学院院士、文理研究院院士、英国皇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瑞典皇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等2.默顿的主要著作十七世纪英格兰的科学、技术与社会(Science,TechnologyandSocietyinSeventeenthCenturyEngland,1938)大众信念(MassPersuasion,1946)社会理论和社会结构(SocialTheoryandSocialStructure,1949)在巨人的肩膀上(OntheShouldersofGiants,1965)论理论社会学(OntheoreticalSociology,1967)科学社会学(TheSociologyofScience:TheoreticalandEmpiricalInvestigations,1973)科学社会学:片断回忆(TheSociologyofScience:AnEpisodicMemoir,1979)社会研究与社会政策(SocialResearchandthePracticingProfessions,1982)
默顿著作的中译本3.中层理论批判高度抽象的综合性理论中层理论(theoriesofmiddlerange)中层理论既非日常研究中大批涌现的微观而且必要的操作性假设,也不是一个包罗一切、用以解释所有我们可观察到的社会行为、社会组织和社会变迁的一致性的自成体系的统一理论,而是那些适用于一定层次的资料的特定理论:例如阶级动力理论、冲突群体压力理论、社区中的权力流动、人际关系影响论、角色冲突论等
——罗伯特·K.默顿《论理论社会学》建立一个包括所有社会行为、社会组织和社会变迁的综合社会学理论体系,如同建立包罗万象的哲学体系一样,虽具有令人振奋的挑战色彩,但成功的希望同样渺茫,一旦如此,这样的体系则成为废品。这个问题必须引起想当的重视。一些社会学家依然满怀希望地在撰述一般的社会学理论,试图囊括所有可观察的社会行为、社会组织和社会变迁的具体细节,并希望它们指导研究者注意实验研究的一系列问题。我认为这只是一种尚未成熟的启示性信念,我们还不具备创立综合理论的条件。——罗伯特·K.默顿《论理论社会学》中层理论的基本特征只涉及有限的社会现象,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但更接近可验证的经验命题,可指导经验研究(1)中层理论由有限的几组假定所组成,通过逻辑推导可以从这些假定中产生能接受经验调查证实的具体假设。(2)这些理论并非互不相关,而是综合于更庞大的理论网络,例如:志向水平、参照群体和机遇结构等理论。(3)这些理论的抽象概括足以应用于社会行为和社会结构的不同领域,因为它们超越了纯粹描述或经验概括的范围。例如:社会冲突理论可以适用于种族冲突、阶级冲突和国际冲突。
——罗伯特·K.默顿《论理论社会学》(4)这一理论划清了微观与宏观社会学问题的界限,前者如小群体研究,后者如社会流动与组织形式的比较研究、社会制度互赖。——罗伯特·K.默顿《论理论社会学》区分了微观与宏观的社会学问题(5)整体社会学理论体系,如: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帕森斯的社会系统理论和索罗金的整体社会学,只代表综合理论倾向,而不是物理学在探索综合理论时所设想的那样严谨的统一体系。(6)许多中层理论与各种社会学思想体系是一致的。——罗伯特·K.默顿《论理论社会学》与普遍性理论的关系:一致(7)中层理论是传统理论研究的直接继续,我们都是涂尔干和韦伯理论的继承者,他们的著作提出了可供追随的观点,示范了建立理论的策略,并提供了选择问题时可遵循的模式,以指导我们如何根据他们的观点提出理论问题。——罗伯特·K.默顿《论理论社会学》与经典理论的关系:继承(8)中层倾向指明了研究中的未知数。这一理论没有自命通晓实际上未知的事物,而是公开承认建立知识体系还有待研究的问题,没有认定自己可以对当今一切紧迫的实际问题提供理论解决的办法,而承认只能解决现有知识可以澄清的问题。——罗伯特·K.默顿《论理论社会学》指明未知的方面默顿的社会学观重视科学研究的阶段性和知识的积累性理论研究离不开经验研究,经验研究为理论研究提供知识上的积累经验研究应以理论为指导,理论对经验研究具有规范、引导作用4、范式与分析范式范式(paradigm):常规科学所赖以运作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规范,是从事某一科学的研究者群体所共同遵从的世界观和行为方式。分析范式:一套严格的“定性”分析的研究程序。分析范式的作用:主要是确立明确清楚的假设、概念及命题,提供简练、准确和规范化的语言。发展中层理论需要确立社会学分析范式范式(库恩)理想类型(韦伯)(1)功能归属理论:分析对象是一个什么样的标准化(既定型且重演)事项?如社会角色、制度模式、社会过程、文化模式等(2)主观意向的概念:主观意向如何?动机、目的从何而来(3)客观后果的概念:客观后果如何?正功能、反功能、非功能;显功能、潜功能(4)功能所助益之单位的概念:功能影响了哪些单位?(5)功能需求概念:功能需求的类型是什么?普遍的;特定的(6)履行功能机制的概念:履行某一特定功能的社会机构是什么?5、功能分析范式(7)功能选择概念:履行某功能的事项是否存在可选择、替代或对等的事项?功能选择、功能对等、功能替代(8)结构脉络(或结构限制)的概念:履行某功能的事项可供选择的变异范围有多大?即社会结构的约束范围(9)动态与变迁的概念:如何评估社会系统中逐渐积累的紧张与压力?反功能与结构约束如何影响社会变迁?这些变迁是否有效降低了系统的紧张?(10)功能分析的效度问题:通过比较分析证实功能分析的结论(11)功能分析的意识形态蕴含问题:评估研究者的主客观因素,如意识形态、地位与角色对功能分析的影响功能分析概念反功能非功能功能替代显性功能隐性功能反功能批判传统功能理论的功能一体性(functionalunity)假定,提出“反功能”概念功能一体性:社会各种社会活动与文化项目都和谐地相互联系着,并对整个社会整合与运动做出贡献(拉德克利夫-布朗)反功能:使既定系统的适应或调整的可能性减少的结果反功能的两层含义-一般功能失调:某些事物发生功能性失调的社会后果,即一个事物具有“减少系统的适应性和调节性的后果”-相对功能失调:是否属于功能失调根据对象而定,即要看事物“对谁是功能的和对谁是反功能的”
非功能批判传统功能理论的功能普遍性(functionaluniversality)假定,提出“非功能”概念功能普遍性(泛功能):所有标准化了的社会的或文化的形式都具有正功能(马林诺夫斯基)默顿的反驳:标准化了的社会文化形式有些具有正功能,有些具有反功能、非功能,有些则无功能非功能:与我们所考察的体系无关的后果功能替代批判传统功能理论的功能不可或缺(functionalindispensability)假定,提出“功能替代”概念功能不可缺少性:特定的社会结构与制度化形式的功能是不可缺少的(马林诺夫斯基)功能替代/选择/对等(functionalsubstitutes/alternatives/equivalents)默顿:功能不可缺少的假设可以表述为两种意义:(1)功能不可缺少,否则社会就无法持续(2)履行功能的事项不可缺少,即某些文化和社会形式对于满足其中的某一功能是不可缺少的功能替代:履行某种功能的项目被另一项目所取代,社会也仍然可以得到满足显功能与隐功能manifestandlatentfunction说明社会行动的主观动机与客观后果间的关系前者(显性功能或显功能,manifestfunction)是指对于某一特定单位(个人、次团体、社会或文化系统)的客观后果,这些后果有助于该单位的适应或适合,而且也是有意这样安排的;后者(隐性功能或潜功能,latentfunction)则是指非预期的而且未被察觉的后果。——罗伯特·K.默顿《论理论社会学》使观察者不再只注意某一社会行动是否达到其所宣称的目的,而注意到另外一系列的后果→有助于对一些看似不合理的社会行动模式的分析(印度——祈雨仪式)研究隐性功能是社会学者最能发挥所长的领域,也是社会学者在理论上最可能有所收获的研究领域(霍桑实验)研究隐性功能的意义:发现隐性功能比显性功能在知识上更为进步,因为前者比后者距离社会生活的常识性知识更为遥远(炫耀性消费)功能分析步骤:明确研究的社会或文化事项分析结构关系说明功能强调:1、要求明确区分显功能与隐功能。2、功能与结构密切相关(结构影响功能,功能影响结构)6、
结构分析范式结构分析在默顿社会学中的地位:社会学分析的焦点20世纪70年代后,默顿进一步完善了结构分析思想,确立包含14项内容的结构分析范式社会学结构分析的传统及渊源(1-4)社会学结构分析的内容与方法(5-14)社会学结构分析的传统及其渊源“社会结构”概念的多样性与差异性(内容和方法)社会学结构分析与结构主义
社会学结构分析思想的两大理论源头(涂尔干与马克思的互补结构分析思想的融合及后果(概念、思想、假设的综合)→普遍的结构分析范式结构分析的内容与方法分析范围与中心问题
A、确立连接微观与宏观分析的概念、方法和资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第24课《三顾茅庐》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 石河子大学《学前教育学》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社区精神卫生服务与护理
- 石河子大学《社会统计学》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石河子大学《机械设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沈阳理工大学《中外建筑史》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沈阳理工大学《现代应用光学》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沈阳理工大学《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2021-2022学年期末试卷
- 沈阳理工大学《光电检测技术》2023-2024学年期末试卷
- 沈阳理工大学《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2023-2024学年期末试卷
- YS/T 950-2014散装红土镍矿取制样方法
- GB/T 324-2008焊缝符号表示法
- GB/T 2980-2018工程机械轮胎规格、尺寸、气压与负荷
- 第七章 欧拉方程
- 五大领域教学法(课堂PPT)
- 数控车床编程基本学习培训课件
-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课件
- 习作: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2套(部编版三上)课件
- 贵州·贵阳·山水黔城
- 小讲课-中心静脉压的测量及临床意义
- 华夏基石:目标管理与绩效管理体系构建共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