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国际收支与外汇_第1页
第八章国际收支与外汇_第2页
第八章国际收支与外汇_第3页
第八章国际收支与外汇_第4页
第八章国际收支与外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章国际收支与外汇

第一节国际收支第二节外汇与汇率第三节国际储备第一节国际收支国际收支均衡、经济增长、充分就业与物价稳定共同构建了一国宏观经济的四大追求目标,作为外部平衡目标,国际收支是开放经济中政府决策者关注的最重要经济指标。国际收支的平衡与否不仅会对一国货币汇率以及对外经济关系与政策产生直接影响,还与国内经济政策的制定和调整密切相关。一、国际收支平衡表(一)国际收支1.国际收支的含义2.国际收支的基本特征(二)国际收支平衡表国际收支平衡表(BalanceofPaymentsStatement)是系统记录一个经济体一定时期内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各项经济交易的一种统计报表。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情况,集中反映在该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上。1.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原则2.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主要内容二、国际收支分析(一)国际收支平衡与失衡(二)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1.结构性失衡2.周期性失衡3.收入性失衡4.货币性失衡5.政策性失衡6.临时性失衡二、国际收支分析(三)国际收支失衡对经济的影响1、国际收支持续性逆差不利于一国的对外经济交往2、国际收支持续性顺差也会给一国经济带来不利的影响一国国际收支持续不平衡时,无论是顺差还是逆差,都会给该国经济带来危害,政府必须采取适当的调节,使该国的国内经济和国际经济得到健康的发展。三、国际收支调节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自动调节,二是政策调节。(一)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1.金本位制度下的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2.纸币本位制度下的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二)国际收支政策调节措施当一国出现国际收支失衡、市场失灵时,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的作用将被削弱或失效,政府可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汇率政策、直接管制政策、供给调节政策等来进行国际收支调节。

第二节外汇与汇率一、外汇与汇率(一)外汇(ForeignExchange):是实现国际经济活动的基本手段,是国际金融基本概念之一,它兼具动态和静态两种含义。动态的外汇是国际汇兑的简称,是指一种行为,即把一国货币兑换成另一国货币,借以清偿国际间债权债务关系的一种专门性的经营活动。静态的外汇是指一种支付手段,即以外币表示的、用以清偿国际间债权债务关系的一种支付手段和工具。通常意义上对外汇的定义,即指它的静态定义。一、外汇与汇率虽然外汇必须以外币表示,但并非所有以外币表示的货币都可称为外汇,只有可以自由兑换的外币,才能称为外汇。因此,外汇必须符合两个条件:其一是必须以外国货币表示,其二是这些货币必须满足可自由兑换的条件。从外汇的构成条件可以总结出外汇的主要特点:一是普遍接受性,即必须是国际上普遍能接受的外币资产;二是可偿性,即这种外币债权可以保证得到偿付;三是可兑换性,即可以自由兑换为其他外币资产或支付手段。一、外汇与汇率(二)汇率不同国家之间的货币进行交换,必定涉及货币的比价问题,于是就出现了汇率。汇率(ForeignExchangeRate)又称汇价,指一个国家的货币折算成另一个国家货币的比率,即两国货币进行买卖的比价,它反映一国货币的对外价值。折算两种货币的比率,首先要确定以哪一国货币作为标准,这称为汇率的标价方法。国际上常用的汇率标价方法有两种: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汇率标价方法1.直接标价法。直接标价法又称应付标价法,是指以一定单位(1、100、1000、10000个单位)的外国货币为标准,折算为若干单位本国货币的表示方法。2.间接标价法。间接标价法又称应收标价法,是指以一定单位(1、100、1000、10000个单位)的本国货币为标准,折算为若干单位外国货币的表示方法。二、汇率决定理论(一)国际借贷说国际借贷说(TheoryofInternationalIndebtedness)出现和盛行于金本位制时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较为流行的汇率理论。该学说的主要观点是:1.汇率是由外汇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决定。2.国际借贷关系主要是由国家间商品的进出口、劳务的输出输入、股票和公债的买卖、利润和利息及股息的支付、旅游收支、单方面转移、资本交易等引起的国际间债权债务关系3.国际借贷分为固定借贷和流动借贷两个部分。由于该理论中的国际借贷实际上是国际收支,因而又称为国际收支说。其主要成就在于运用了古典经济学价格理论的供求法则,通过国际收支与外汇供求的关系成功地解释了汇率短期变动的原因。其观点因符合当时的经济背景,很快被人们所接受。其缺陷在于没有说明汇率形成和决定的基础,不能解释纸币流通条件下的汇率波动,忽略了影响外汇供求的其他因素等。(二)购买力平价说购买力平价说(TheoryofPurchasingPowerParity)是西方国家汇率理论中最具有影响力的一种理论,它由瑞典经济学家卡塞尔(G.Cassel)在其1922出版的《1914年以后的货币和外汇理论》一书中系统地提出。这一学说的主要观点是:人们之所以需要外国货币,是因为它在发行国具有购买力。因此,一国货币对另一国货币的汇率,主要是由两国货币分别在两国所具有的购买力决定。两国货币购买力之比决定两国货币交换的比率,也就是汇率。1.绝对购买力平价是指一个时间点上,两国货币间的均衡汇率取决于两个国家货币购买力之比。2.相对购买力平价。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汇率的变动同两国货币购买力水平相对变动成比例,即两国货币之间的汇率等于过去的汇率乘以两国物价上涨率之比。相对购买力平价避开了“一价定律”的严格假设,因而更富于现实意义。(三)利率平价说利率平价说(TheoryofInterestRateParity)又称远期汇率理论,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J.M.Keynes)于1923年在其《货币改革论》一书中首先提出,后经西方一些经济学家发展而成的。利率平价理论认为,某种货币的远期汇率是两个国家金融市场中的利率水平决定的。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远期汇率与即期汇率之差,等于两国利率之差。因为国际间资本流动的主要目的是获得投资收益,高利率引起资本流入,低利率引起资本流出。资本的流出流入改变外汇供求关系进而使汇率发生相应的变化,最终两国之间的利率差会由两国间的汇率差所抵消,使得同一笔资金在国内外投资的收益相等。(四)汇兑心理说汇兑心理说(PsychologicalTheoryofExchange)是法国经济学家阿夫达里昂(A.Aftalion)在其1927年出版的《货币、物价与外汇》一书中提出的。该理论认为:汇率的变动和决定所依据的是人们各自对外汇的效用所作的主观评价。人们之所以需要外国货币,除了需要用外国货币购买商品外,还有满足支付、投资或投机和资本逃避等需要,这种欲望是使外国货币具有价值的基础。外国货币的价值决定于外汇供需双方对外国货币所作的主观评价。该主观评价又是依据使用外币的边际效用(MarginalUtility)所作的主观评价。不同的主观评价产生了外汇的供应与需求,供求双方通过市场达成均衡,均衡点就是外汇汇率。当均衡被打破时,汇率又将会随着人们对外汇主观评价的变化达到新的均衡。(五)资产市场说资产市场说(AssetsMarketApproach)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发展起来的一种重要的汇率决定理论。该理论是在国际资本流动高度发展的背景下产生的,因此特别重视金融资产市场均衡对汇率变动的影响。该理论认为,国际金融市场的一体化和各国资产之间的高度替代性,使一国居民既可持有本国货币和各种证券作为资产,又可持有外国的各种资产。一旦利率、货币供给量以及居民愿意持有的资产种类等发生变化,居民原有的资产组合就会失衡,进而引起各国资产之间的替换,促使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国际间的资产替换和资本流动,又势必会影响外汇供求,导致汇率的变动。三、汇率制度汇率制度又称汇率安排,是指一国货币当局对本国汇率变动的基本方式所作的一系列安排或规定。根据汇率决定基础和变动幅度的不同,可以把汇率制度分为固定汇率制度和浮动汇率制度两大类型。(一)固定汇率制度固定汇率制度是指以本位货币自身的价值或以其法定含金量作为确定汇率水平的基础,是汇率相对固定或汇率波动幅度被限定在一个狭小范围之内的汇率制度。三、汇率制度(二)(二)浮动汇率制度浮动汇率制度是指汇率水平由外汇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决定,一国不规定本币对外币的平价和上下波动幅度的汇率制度。在浮动汇率制度下,由于货币当局不再规定汇率波动幅度的界限,也不再承担维持汇率稳定的义务,汇率是根据外汇市场中的外汇供求状况自行浮动和调整的结果。然而在实践中,货币当局并非绝对不干预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因此,根据货币当局对市场干预头部的不同可以将浮动汇率制度分为自由浮动和管理浮动。四、汇率的经济分析(一)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1.国际收支状况。一国国际收支大体上能够反映该国对外汇的供求状况。2.通货膨胀率。国内外通货膨胀率差异是决定汇率中长期趋势的主导因素。3.利率水平4.经济增长差异5.财政、货币政策6.其他因素四、汇率的经济分析(二)(二)汇率变动的经济影响在当今的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变动频繁而剧烈。汇率变动对一国的国际收支、国内经济以及整个世界经济都有重大影响。1.汇率变动对一国国际收支的影响2.汇率变动对一国国内经济的影响(1)对国内物价的影响(2)对国内利率水平的影响(3)对国内就业和国民收入的影响3.汇率变动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第三节国际储备一、国际储备的含义国际储备(InternationalReserve)又称官方储备(OfficialReserve),是指一国货币当局为弥补国际收支赤字、维持本币汇率稳定以及应对各种紧急支付而持有的在国际间可以被普遍接受的一切资产。由定义可以看出,国际储备应该具备以下四个基本特征:第一是官方持有性第二是充分流动性第三是自由兑换性第四是普遍接受性一、国际储备的含义国际储备与国际清偿力的关系表述如下:1.国际清偿力是自有国际储备、借入储备和诱导储备的总和。其中,自有国际储备是国际清偿力的主体,所以国际储备也称为狭义上的国际清偿力。2.外汇储备是自有国际储备的主体,因而也是国际清偿力的主体。3.国际储备作为一国现实的对外清偿力,对其使用是无条件的,而对于国际清偿力的其他构成部分,即一国潜在的借款能力的使用则是有条件。二、国际储备的构成根据IMF的统计口径,国际储备主要包括一国的黄金储备、外汇储备、在IMF的储备头寸和特别提款权四个部分。(一)黄金储备。(GoldReserves)是指一国货币当局作为金融资产持有的货币性黄金。(二)外汇储备(ForeignExchangeReserve)是指一国货币当局持有的可兑换货币和以其表示的支付手段和流动性资产,包括国外银行存款和有价证券。外汇储备是当今国际储备的主体,是使用频率最高、规模最大的国际储备资产。(三)在IMF的储备头寸(四)特别提款权三、国际储备的作用(一)国际储备可以维持一国的国际支付能力,调节临时性的国际收支不平衡。(二)干预外汇市场,维持本国汇率稳定。(三)国际储备是一国向外举债和偿债能力的保证。(四)获取国际竞争优势。四、国际储备的管理(一)国际储备的总量管理国际储备的总量管理就是对国际储备规模进行有效的选择与确定,以保证足够的、适度的国际储备水平,故也称为国际储备的规模管理。如果一国国际储备规模过小,则不利于国际收支逆差的调节、汇率的稳定和一国经济的稳定发展;而如果国际储备规模过大则会造成浪费,同时也不利于对通货膨胀的有效控制。因此,一个国家的国际储备既不能太少、也不能太多,应维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这个合理的国际储备水平被称为国际储备的适度规模。一般来说,一国的国际储备规模取决于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目前,国际上一般认为应保持3~4个月的进口额作为该国的国际储备。四、国际储备的管理(二)(二)国际储备的结构管理国际储备的结构管理是指各国货币当局对储备资产进行合理配置,使黄金储备、外汇储备、在IMF的储备头寸和特别提款权四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