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商品和货币2013_第1页
第一章商品和货币2013_第2页
第一章商品和货币2013_第3页
第一章商品和货币2013_第4页
第一章商品和货币201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篇

市场经济的

一般理论“一般”理论,主要是指撇开具体的社会形态,对市场经济中显现出来的本质特征和一般运行规律进行揭示。本篇以马克思的经济理论为基础,分析各种不同社会制度下市场经济中带有普遍性或规律性的各种问题,主要阐述劳动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生产理论、资本积累理论、资本循环和周转理论、社会再生产理论以及剩余价值分配理论,力求揭示市场经济中被物的外壳掩盖着的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以及市场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第一章

商品与货币了解市场经济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首先要从商品入手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的财富,表现为“庞大的商品堆积”,单个商品表现为这种财富的元素形式。因此,我们的研究就从分析商品开始。——马克思本章的任务:通过对商品和货币的分析,揭示在商品背后隐藏着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探讨这些关系的实质和特点,阐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为后面展开的理论分析奠定基础。第一节商品第二节货币第三节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第一节商品一、商品的二因素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三、商品的价值量四、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一、商品的二因素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任何商品都具有两个因素:使用价值、价值一、商品的二因素(一)商品的使用价值1、物的使用价值

(1)使用价值: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自然属性决定,不能离开物独立存在(2)在消费中或通过消费才能实现;(3)物的有用性或使用价值随科技发展进步逐步被发现;(4)使用价值在任何社会都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它本身不反映社会生产关系。(一)商品的使用价值2、商品的使用价值具有作为物品的使用价值,还具有自身特点:

(1)劳动产品(2)对别人、社会有用的使用价值(3)必须通过交换让渡给别人消费的使用价值马克思:“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基础。”一、商品的二因素(二)价值1、交换价值:一种使用价值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如,1斗小麦交换15尺布,或1斗小麦=15尺布

量的比例该如何确定?一、商品的二因素

“1斗小麦=15尺布”等式的基础:等式两端相等在于:两种商品中包含有共同的内容。这种共同的内容不是它们的使用价值,也不是它们的效用,不同商品的使用价值或效用无法进行一般的比较。一、商品的二因素

两种商品共同的内容:等式两端都是劳动产品——消耗一定量的劳动,即体力和脑力的消耗——同一的质。到底是什么呢?一、商品的二因素

2、价值

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马克思:“正在进行的劳动形成价值,但不是价值”。一、商品的二因素

3、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是隐藏在交换价值背后的实际内容和基础价值只通过交换价值才能表现出来一、商品的二因素(三)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1、商品的二因素不是交换价值与使用价值,而是价值和使用价值。使用价值:自然属性——人和物之间的关系价值:社会属性——商品生产者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一、商品的二因素(三)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2、商品为什么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矛盾统一体?(1)统一体:作为商品必须具备二因素,缺一不能成为商品ⅰ使用价值是价值存在的前提ⅱ使用价值的存在不以价值为前提ⅲ商品=劳动产品+交换,有价值(2)矛盾:生产者得到价值,必须放弃使用价值;消费者得到使用价值,必须放弃价值。二、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了商品二因素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一)具体劳动1、具体劳动:由劳动的目的、对象、手段、操作方法、结果等具体形态体现出来的特殊形式的有用劳动。2、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3、不同具体劳动构成社会分工的基础4、具体劳动反应人与自然的关系马克思:“具体劳动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即人类生活得以实现的永恒的自然必然性。”(二)抽象劳动1、抽象劳动:撇开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人类体力和脑力的消耗(支出)。2、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是价值的唯一源泉;3、凝结在或物化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抽象劳动是价值实体4、作为价值实体的抽象劳动是商品经济特有的经济范畴。(三)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统一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二者在空间、时间上不可分割。生产商品的劳动:具体劳动—抽象劳动反映了不同侧面的性质生产商品的劳动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统一生产劳动具体劳动抽象劳动有目的的劳动劳动力耗费特殊性差别性共同性一般性质(交换的必要)量(量的比较)人与自然关系人与人关系永恒范畴历史范畴劳动二重性学说(四)劳动二重性理论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1、对古典劳动价值论进行根本改造2、在此基础上阐明商品价值的实体、价值量、价值形式等一系列理论问题,为科学劳动价值论奠定基础3、揭示剩余价值源泉和本质4、创立资本有机构成理论、资本积累理论、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平均利润理论、生产价格理论5、建成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完整理论体系三、商品的价值量(一)同一种商品价值量的决定1、个别劳动时间

每个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实际消耗的劳动时间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1)在现有的(2)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3)在社会平均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三、商品的价值量(一)同一种商品的价值量的决定

3、商品的价值量有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如何决定呢?——竞争中自发形成4、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关系——决定商品生产者的命运三、商品的价值量(二)不同商品价值量的比较1、简单劳动、复杂劳动的含义(1)简单劳动

不需要经过专门的学习和训练,每个普通的正常人都能从事的劳动。(2)复杂劳动

必须经过专门的学习和训练,具备一定知识和专长才能从事的劳动。(3)理解二者含义需注意的几点:①二者的区分是社会分工及科学技术及其应用程度决定的②二者区分具有相对性三、商品的价值量(二)不同商品价值量的比较

2、同一劳动时间内复杂劳动比简单劳动创造更多价值3、不同商品的价值量如何比较?以简单劳动为尺度,将复杂劳动折合成简单劳动无数次交换自发形成?三、商品的价值量(三)商品价值量的变动规律1、劳动生产率(1)含义:生产者生产某种产品的效率。表示方法:两种(2)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因素

①劳动者的熟练程度②科学发展水平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程度③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④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⑤自然条件三、商品的价值量(三)商品价值量的变动规律2、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1)一个例子(2)结论:商品价值量变动规律劳动生产率劳动时间产量(使用价值总量)价值总量单位价值量同一部门生产同一种商品:1件/小时10小时10件10小时劳动1小时劳动2件/小时10小时20件10小时劳动1/2小时劳动3件/小时5小时15件5小时劳动1/3小时劳动结论①结论②结论③结论④四、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一)矛盾产生的条件根源于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社会分工——社会劳动生产资料归不同所有者所有——私人劳动(二)如何理解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社会劳动有用劳动(具体劳动)抽象劳动社会有用性社会等同性使用价值价值交换过程顺利实现矛盾解决如果卖不出去,矛盾显露具体劳动不能还原为抽象劳动使用价值不是社会需要的使用价值(社会有用性)价值得不到实现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显露第二节货币一、货币的起源和本质二、货币的职能三、货币的流通规律一、货币的起源和本质(一)货币的起源——价值形式的发展

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表现形式商品二因素

价值

价值形式商品的表现形式现代经济中商品的价值形式——货币

现代经济中商品的价值形式——货币“谁都知道商品具有同它们使用价值的五光十色的自然形式成鲜明对照的、共同的价值形式,即货币形式。”——马克思

货币是商品价值形式的发展演化的结果。因此,政治经济学通过研究价值形式的演化过程,“探讨商品价值关系中包含的价值表现,怎样从最简单的最不显眼的样子一直发展到炫目的货币形式。这样货币的迷就会随着消失。”一、货币的起源和本质(一)货币的起源——价值形式的发展1.简单的、个别的、偶然的价值形式(1)含义(2)公式:1只绵羊=2把斧头①两极的地位作用左端:相对价值形式:即用其它商品把自己的价值相对表现出来的商品,它处于主动地位右端:

等价形式:用自己的使用价值(或者说)物质实体表现其它商品价值,它处于被动地位在简单价值形式中等价形式上的商品称为个别等价物②相互依存、互为条件、不可分割③相互排斥

“一切价值形式的秘密都隐藏在这个简单的价值形式中。”——马克思

简单价值形式是价值形式发展的历史和逻辑起点。简单价值形式反映的是原始社会末期不同部落之间出现的偶然的、个别的交换中的“商品”所有者之间的关系。一、货币的起源和本质(一)货币的起源——价值形式的发展1.简单的、个别的、偶然的价值形式(3)相对价值形式(价值是如何表现的?)①质的规定性

绵羊=斧头,斧头就是表现绵羊价值的材料,对绵羊来说,斧头就是价值。如果绵羊能交换成斧头,绵羊的所有者就拿到了自己商品的价值。②量的规定性1只绵羊=2把斧头价值表现的相对性:斧头作为绵羊价值的代表,而不是直接表现出价值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用斧头的数量相对地表现绵羊生产中耗费的劳动量。一、货币的起源和本质(一)货币的起源——价值形式的发展

1.简单的、个别的、偶然的价值形式(4)等价形式①含义②等价形式的特点最简单的价值表现,如20码麻布=1件上衣,就已经提出了等价形式的迷让人们去解决。——马克思

等价形式上的商品所具有的神秘性不是来自它的自然属性,而是来自与其它商品的关系。一、货币的起源和本质(一)货币的起源——价值形式的发展

1、简单的、个别的、偶然的价值形式(5)总结简单价值形式所反映的两个商品间的关系,使商品内部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表现为两种商品的外部对立。相对价值形式上的商品:使用价值等价形式上的商品:价值(6)对公式的评价简单价值形式的缺点:价值作为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这一属性没有得到充分的表现一、货币的起源和本质(一)货币的起源——价值形式的发展

2、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1)含义:扩大、总和(2)公式:两极的变化1只绵羊=2把斧子=20尺布=50斤粮食=2克黄金=‥‥‥‥一、货币的起源和本质(一)货币的起源——价值形式的发展

2、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3)重大变化

扩大的价值形式的进步:在扩大的价值形式中,处于相对价值形式上的商品(绵羊)的价值从质上和量上表现得更充分。一种商品的价值在性质上真正表现为与其它任何商品相同。在数量上,劳动时间作为价值量的尺度表现得更加准确。①价值第一次真正的表现为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②第一次把价值和使用价值区分开来③商品的价值量调节商品的价值量决定交换比例一、货币的起源和本质(一)货币的起源——价值形式的发展

2、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4)公式的缺陷扩大价值形式对价值的表现仍是不充分的:

①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形式有许多种;每一种表现形式都是一个特殊等价物。②价值没有一个统一的表现形式。价值作为商品界共同的无差别性质仍未得到表现。这一缺点在实际交换过程中反映为物物直接交换的困难。一、货币的起源和本质(一)货币的起源——价值形式的发展3、一般价值形式(1)定义(2)公式2把斧子=20尺布=50斤粮食=2克黄金=‥‥‥‥=1只绵羊一、货币的起源和本质(一)货币的起源——价值形式的发展

3、一般价值形式(3)公式的质的变化①商品价值的表现是简单的,所有商品价值均表现在唯一一种商品上②商品价值的表现是统一的,所有商品的价值均表现在同一种商品上③质的飞跃:一般等价物的出现

一般等价物的出现使所有的商品在质上等同,在量上可比。

(4)公式的缺陷:地区的局限性。在不同地区,由于社会、地理环境、文化、习惯等因素,通行着不同的一般等价物。随着交换地域的扩大,要求有更加统一的一般等价物。一、货币的起源和本质(一)货币的起源——价值形式的发展4、货币形式(1)含义(2)公式2把斧子=20尺布=50斤粮食=1只绵羊=‥‥‥‥=2克黄金一、货币的起源和本质(一)货币的起源——价值形式的发展4、货币形式(3)为什么金银等贵金属能承担一般等价物的职能?贵金属(金银)的自然属性,质地均匀、易于分割、体积小、价值大、便于携带,质地坚硬,不易磨损等,使它适于充当表现价值的材料。价值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贵金属质地均匀;价值量可以是任何数量——贵金属便于分割;价值必须在交换中实现——贵金属携带方便;价值可以保存——贵金属不易发生损坏“金银天然不是货币,货币天然石金银。”——马克思一、货币的起源和本质(二)货币的本质1、货币的定义(1)含义:简单来说就是价值形式;详细一点就是一般等价物,而且排除其他一切商品,独占一般等价物的权利(2)货币的本质: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体现商品经济条件下,人们之间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

“价值的货币形态是价值的独立的可以捉摸的表现形式。”(《资本论》第二卷,第67页)一、货币的起源和本质(二)货币的本质2、货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使用价值价值一般商品作为各种特殊使用价值存在,满足人们的需要;自然属性决定通过货币表现货币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商品价值的一般形式;社会赋予没有一般价值形式,用购买到的商品数量表现一、货币的起源和本质(二)货币的本质3、货币产生后的社会影响(1)货币的产生使价值有了独立的表现形式(2)货币形式成为商品经济中社会财富的代表(3)商品界分为商品与货币两极:一极:一切商品都只是作为使用价值存在一极:货币作为价值存在商品要真正成为价值,就必须转化为货币。商品内部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转化为商品与货币的外部对立。一、货币的起源和本质(三)货币拜物教

1、什么是货币拜物教?“拜物教”是马克思经常用来反映一般商品经济乃至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中一类特定现象的用语。商品拜物教是指商品、价值被人们当成物,它们在市场上的运动表现出的支配生产者命运的神秘属性使它们成了一种不可捉摸的神秘东西。货币拜物教则是指货币被人们当成物,他们在市场上的运动表现出的支配人们命运的神秘属性是他们成为不可捉摸的神秘东西。一、货币的起源和本质(三)货币拜物教2、货币拜物教的成因

货币拜物教的形成是由于商品流通中人们之间关系的特殊实现形式。人们之间的社会联系不是直接实现的,而是借助于货币这些客观对象实现的,所以,这些由商品社会生产关系产生,表现人们之间生产关系的范畴就好像是物本身的性质,因而具有了神秘形式。一、货币的起源和本质(三)货币拜物教3、货币拜物教的由来

不仅商品、价值表现出拜物教性,而且它们的发展形态——货币、资本等等也表现出更强烈的拜物教性。当前拜物教观念在经济理论界严重地存在,妨碍着人们正确理解和把握社会经济过程。二、货币的职能(一)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二)派生职能: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二、货币的职能(一)基本职能1、价值尺度(1)含义:货币以自身为尺度来衡量和表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职能。(2)为什么能够执行这一职能?

①货币本身是商品,有价值,作为一般等价物,用自然形式表现价值,用自身数量表现价值量。②商品价值的内在尺度的外在表现形式二、货币的职能(一)基本职能1、价值尺度(3)如何执行?①价格与价值量的变动规律:价格(相对价值量)=商品价值量/货币价值量

②货币量该如何确定?价格标准③价格与价值在量上偏离的可能性产生(4)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不需要实在的货币,观念的货币即可二、货币的职能(一)基本职能2、流通手段(1)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Wa–G–Wb整个变化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形态变化Wa——G和G——Wb其中,第一形态变化Wa——G是商品运动生涯中决定性的一步(2)充当这一职能必须是实实在在的货币二、货币的职能(一)基本职能2、流通手段(3)充当流通手段的作用:

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①积极作用:进步于直接的物物交换,促进商品交换②消极作用:经济危机的可能性商品流通形成商品生产者全面的社会联系生产者甲W1——G——W2生产者乙W2——G——W3生产者丙W3——G——W4其他生产者┅┅“W——G,商品的第一形态变化或卖,商品价值从商品体跳到金体上,……是商品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但一定是商品所有者。”

——马克思二、货币的职能(一)基本职能2、流通手段(4)充当流通手段的货币的形态演变自然条块铸币不足值铸币纸币私人铸币国家铸币为什么不足值铸币仍能流通?价值符号二、货币的职能(一)基本职能小结为什么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职能被称为基本职能?二、货币的职能(一)派生职能1、贮藏手段(1)含义: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作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的职能。(2)为什么能充当贮藏手段职能?本质决定:一般等价物二、货币的职能(一)派生职能1、贮藏手段(3)执行贮藏手段职能货币的要求①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足值货币或贵金属本身②纸币流通条件下:币值稳定(4)流通中货币量的确定

①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货币量的确定②纸币流通条件下货币量的确定二、货币的职能(一)派生职能2、支付手段(1)含义:货币用来清偿债务支付税收、租金、工资等的手段的职能甲:Wa急需出售乙:票据急需商品流通手段三个月后交换二、货币的职能(一)派生职能2、支付手段(2)这一职能出现对经济的影响

①积极作用: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②消极作用:信用链条越复杂,加深危机的可能性例如:美国的次贷危机的爆发“支付信用”举例:商品生产者乙向甲以延期支付的形式购买商品时,甲就向乙提供了商业信用。此时,如果乙向甲开出票据作为支付保证,那末甲可以用这一票据支付对别人的欠款。银行也可以用货币或自己的票据(银行券)购买这一票据,向生产者提供支付信用。——信用货币的产生二、货币的职能(一)派生职能3、世界货币(1)含义:货币在世界市场上执行一般等价物的职能。金属货币本身(2)世界货币职能的表现平衡贸易差额充当购买手段作为一般财富的代表在国家转移二、货币的职能(一)派生职能3、世界货币世界货币的职能是商品在世界范围内要求有统一的“价值代表”的要求产生的,它必须由真正的贵金属来承担,或者由可以稳定地兑换成黄金的国家货币来承担。世界货币数量也必须符合货币流通规律和纸币流通规律;在多种货币同时承担世界货币职能时,不同货币之间必须保持稳定的比价。

二、货币的职能小结

(1)五大职能不仅共同反映了一般等价物这一货币的本质(2)它们之间也存在密切联系历史顺序逻辑顺序五大职能是历史逻辑的统一三、货币流通规律(一)一般货币流通规律(二)支付手段产生后货币流通规律(三)纸币流通规律三、货币流通规律(一)一般货币流通规律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货币量=待售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同一单位货币的平均周转次数)三、货币流通规律(二)支付手段产生后货币流通规律货币流通公式:P×Q-C+D-E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

V其中:P×Q:商品价格总额;C:延期支付额;D:到期支付额;E:相互抵销额V:同期内同一单位货币的平均流通次数三、货币流通规律(三)纸币流通规律

两个角度:1、作为金属货币的代表2、脱离金属货币M=PQ/VM——流通中所需货币量P——商品价格水平Q——待售商品数量V——货币流通速度四、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一)通货膨胀(二)通货紧缩四、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一)通货膨胀

1、定义

在纸币流通条件下,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的实际需要量所引起的纸币贬值、物价普遍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

2、类型

四、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一)通货膨胀3、原因最直接原因:纸币发行过量4、后果(1)人民实际收入减少,生活水平下降(2)扭曲债权债务关系(3)企业经营成本持续上升(4)商品价格扭曲,价格信号失灵(5)社会经济结构严重失衡,宏观经济效率下降德国通货膨胀案例20世纪20年代的德国正经历着一场历史上最为严重的通货膨胀。1923初,1马克能兑换2.38美元,而到夏天的时候,1美元能换4万亿马克!早上能买一栋房子的钱,傍晚只能买一个面包。在1923年,德国街头的一些儿童在用大捆大捆的纸币马克玩堆积木的游戏;一位妇人用手推车载着满满一车的马克,一个小偷趁她不注意,掀翻那一车纸币,推着手推车狂奔而逃;一位家庭主妇正在煮饭,她宁愿不去买煤,而是烧那些可以用来买煤的纸币。到了发工资的时候,领到工资就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冲到商店,跑得稍微慢一点,东西就涨一大截。我国通货膨胀案例1942年7月,法币的发行集中到中央银行。由于国民党政府完全控制了金融事业,其发行法币又没有限制,这就为法币不断出现通货膨胀铺平了道路。在法币改革前,1934年底全国主要银行发行的兑换券总计约5.6亿元。到1936年1月,即法币改革后2个月,已增至7.8亿,此后更是猛增,至1948年8月21日已达6636946亿。与此同时,物价上涨得更快,如以1937年6月重庆物价指数为1,1948年8月21日上涨至1551000。而上海物价比重庆更高,如以1937年6月为1,则1948年8月21日为4927000。当时有人说,战前能买一头牛,这时只能买1/3包火柴。四、通货膨胀和通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