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第二节弹力课件讲课讲稿_第1页
力第二节弹力课件讲课讲稿_第2页
力第二节弹力课件讲课讲稿_第3页
力第二节弹力课件讲课讲稿_第4页
力第二节弹力课件讲课讲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章力第二节弹力(tánlì)宁江区新民(xīnmín)中学郭振权第一页,共66页。教学(jiāoxué)目标⒈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tiáojiàn)。⒉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能正确使用测力。⒊通过自制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⒋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重点(zhòngdiǎn)、难点(1)明确弹力的定义(2)弹簧测力计的原理(3)弹簧测力计的测力过程及使用方法第二页,共66页。复习(fùxí)提问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会产生(chǎnshēng)哪些效果?2.力可以改变物体(wùtǐ)的运动状态:1、对物体施加力时,会使物体发生形变;形变包括形状和体积的改变,形变可以是很明显的也可以是非常微小的。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由静止到运动,由运动到静止、速度大小的改变,运动方向的改变。第三页,共66页。·北京(běijīnɡ)专用力的特点

①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__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________,方向________,作用在不同物体上);②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________,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________作用效果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状态物体运动速度大小的改变物体运动方向的改变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相互(xiānghù)相等(xiāngděng)相反受力物体施力物体运动形状定义物体对物体的______单位______(N)产生条件

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三要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牛顿大小方向作用点第四页,共66页。活动(huódòng)一:探究物体的形变1.活动要求:用手对橡皮筋、弹簧、气球、橡皮泥施加力的作用,观察物体有什么变化(biànhuà)?体会一下手有什么感觉?2.交流观察到的现象和自身的感受第五页,共66页。2008奥运会郭晶晶、吴敏霞女子(nǚzǐ)双人三米板冠军撑杆跳高(chēnggāntiàogāo)第六页,共66页。做一做用力分别(fēnbié)拉弹簧、橡皮筋和挤压橡皮泥、弯折铜丝;松手后,结果有什么不同吗?第七页,共66页。想一想例如:尺子、橡皮擦、白纸、钢锯条、泥巴、面粉(miànfěn)团、皮肤……哪些(nǎxiē)类似橡皮筋(或橡皮泥)?第八页,共66页。想一想类似橡皮筋:尺子(chǐzǐ)、橡皮擦、钢锯条、皮肤发现(fāxiàn)它们的共同特点了吗?试概括一下。类似橡皮泥:白纸、面粉(miànfěn)团、泥巴第九页,共66页。弹性(tánxìng)塑性(sùxìng)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xíngbiàn),不受力时又能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一、形变:物体形状和体积的改变

钢锯条、格尺、橡皮擦、皮肤等。面粉团、泥团等。弹性形变:不受力时能够自动恢复原状的形变。如:橡皮筋、气球、海绵、弹簧如:橡皮泥、第十页,共66页。物体的弹性有一定(yīdìng)的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也不能完全复原。小心(xiǎoxīn)喽!弹性(tánxìng)限度所以使用弹簧时不能超出它的弹性限度,否则会使弹簧损坏。弹簧能自动恢复原状的最大限度。第十一页,共66页。一、弹力(tánlì)1.物体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xíngzhuàn),这种特性叫弹性.2.物体受力变形(biànxíng)后不能自动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特性叫塑性.第一节弹力弹簧测力计第十二页,共66页。物体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也不能完全(wánquán)复原。小心(xiǎoxīn)喽!弹性(tánxìng)限度第十三页,共66页。一、弹力(tánlì)1.物体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这种特性(tèxìng)叫弹性.2.物体受力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huīfù)到原来的形状的特性叫塑性.(弹性有一定限度)第一节弹力弹簧测力计第十四页,共66页。手压弹簧、手有什么(shénme)感觉?第十五页,共66页。我们重点(zhòngdiǎn)来研究一下具有弹性的物体当拉长橡皮筋和压缩(yāsuō)弹簧时,你的手有什么感觉?弹力(tánlì)是如何产生的第十六页,共66页。活动二:探究物体(wùtǐ)形变大小与外力大小的关系1、用不同的力拉橡皮筋,观察橡皮筋的形变程度,分析橡皮筋的形变与拉力的关系(guānxì)2、用大小不同的力拉弹簧,分析拉力大小与弹簧伸长程度的关系(guānxì)结论:外力(wàilì)越大,物体形变的程度就越大。第十七页,共66页。进入(jìnrù)新课1)形变(xíngbiàn)与弹力演示(yǎnshì)一:演示(yǎnshì)二:

提问:物体发生什么变化?从而得出的弹力的概念:物体发生弹性形变后会产生一个力,这种因发生弹性形变产生的力叫做弹力。让学生分别举出身边碰到的弹力

第十八页,共66页。发生(fāshēng)弹性形变时物体(wùtǐ)弹性(tánxìng)弹力产生第十九页,共66页。一、弹力(tánlì)1.物体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又恢复(huīfù)到原来的形状,这种特性叫弹性.2.物体受力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huīfù)到原来的形状的特性叫塑性.(弹性有一定限度)3.弹力: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4.弹力产生的条件:相互接触

发生弹性形变(形变越大,弹力越大)5.弹力的表现:压力支持力拉力推力第一节弹力弹簧测力计第二十页,共66页。走进生活(shēnghuó)联系生活中的物品和儿童玩具,哪些(nǎxiē)是利用弹性工作的?第二十一页,共66页。压橡皮泥想一想啊第二十二页,共66页。生活中在哪儿应用(yìngyòng)到了弹力?想一想第二十三页,共66页。生活中在哪儿(nǎr)应用到了弹力?想一想第二十四页,共66页。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wùtǐ),由于要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wùtǐ)产生的力。二、弹力(tánlì)例如我们常说的推力、拉力、提力、压力、支持力等实质(shízhì)都是弹力。1.定义:2.产生的条件(1)直接接触(2)发生弹性形变第二十五页,共66页。例题1.木块在水平面上运动时,下列力中是弹力(tánlì)的是()A木块对水平面的压力B水平面对木块的支持力C木块受到的阻力D木块受到的重力例题2.关于弹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物体发生形变时产生的力叫弹力B、不相互(xiānghù)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产生弹力C、拉力不属于弹力D、压缩的弹簧能产生弹力ABD第二十六页,共66页。活动三:拉力大小与弹簧(tánhuáng)伸长量的关系

活动要求:在弹簧下挂钩码,记录钩码的个数和弹簧的伸长量,分析得到(dédào)的数据次数钩码的个数/个弹簧的伸长量/cm123第二十七页,共66页。观察弹簧的伸长(shēnchánɡ)与外力大小的关系!!!第二十八页,共66页。观察两个对比实验,可得出什么(shénme)结论?塑料板上压的重物(zhònɡwù)越重、塑料板弯曲得越_______。(大/小)第二十九页,共66页。2、作用(zuòyòng)在物体上的外力越大,物体的形变就越大。根据物体形变的大小(dàxiǎo)可以测定力的大小(dàxiǎo)结论(jiélùn)第三十页,共66页。活动三:拉力(lālì)大小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

活动要求:在弹簧下挂钩(guà〃gōu)码,记录钩码的个数和弹簧的伸长量,分析得到的数据次数钩码的个数/个弹簧的伸长量/cm123第三十一页,共66页。弹簧测力计的工作(gōngzuò)原理在一定范围(fànwéi)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外力的大小成正比。温馨提示(tíshì):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当外力超过一定的限度时也会发生塑性形变,即撤去外力后,不能恢复原状。第三十二页,共66页。拉弹簧(tánhuáng)用的力越大,弹簧(tánhuáng)伸得越___。第三十三页,共66页。作用(zuòyòng)在弹簧上的外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根据弹簧伸长(shēnchánɡ)的长度可以测定力的大小。结论(jiélùn)第三十四页,共66页。二、弹簧(tánhuáng)测力计1.测量(cèliáng)力的大小的工具是:测力计2.弹簧(tánhuáng)测力计第三十五页,共66页。观察(guānchá)弹簧测力计2、弹簧(tánhuáng)测力计的原理1、弹簧(tánhuáng)测力计的作用3、弹簧测力计的构造4、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活动第三十六页,共66页。二、弹簧(tánhuáng)测力计1.测量(cèliáng)力的大小的工具是:测力计2.弹簧(tánhuáng)测力计(1).原理: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越长.第三十七页,共66页。弹簧(tánhuáng)测力计第三十八页,共66页。提环刻度(kèdù)板(1)弹簧(tánhuáng)测力计的构造第三十九页,共66页。握力(wòlì)计弹簧(tánhuáng)测力计(2)弹簧(tánhuáng)测力计的作用是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各式弹簧测力计实验室用来测量力的工具-----弹簧测力计。

第四十页,共66页。(3)弹簧(tánhuáng)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lālì)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第四十一页,共66页。动手拉一下秤钩感受(gǎnshòu)不同大小的力(4)弹簧(tánhuáng)测力计的使用1N?5N?10N?第四十二页,共66页。动手拉一下秤钩感受不同(bùtónɡ)大小的力1N?5N?10N?F=?N

这个力是多少N?说一说第四十三页,共66页。F=?N

这个力是多少N?说一说请你说一说使用弹簧测力计应该(yīnggāi)注意些什么?第四十四页,共66页。“三看清”:看清测力计的量程(liángchéng)、分度值以及指针是否对准零刻线,若不是,应调零。(2)被测力的大小(dàxiǎo)不能超出量程。(3)测量前,用手轻轻地来回拉动(lādònɡ)几次,避免指针、弹簧和外壳之间的摩擦而影响测量的准确性。(4)测量时,要使弹簧测力计受力方向沿弹簧的轴线方向。(5)读数时,应保持测力计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视线必须与刻度面垂直。解读第四十五页,共66页。弹簧(tánhuáng)测力计的使用方法使用方法:1.使用前:(1)观察弹簧测力计的“0”刻线(校零)、量程和分度值(2)来回(láihuí)拉动几下弹簧,避免卡壳。2.测量时:要使弹簧测力计的受力方向沿轴线方向3.观察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垂直第四十六页,共66页。二、弹簧(tánhuáng)测力计1.测量力的大小(dàxiǎo)的工具是:测力计2.弹簧测力计(1).原理(yuánlǐ):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越长.(2).使用注意事项:使用前看清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0”.

使用时①不要超过量程;②拉动弹簧时避免与外壳接触;③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盘表面垂直.(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第四十七页,共66页。3.弹簧(tánhuáng)测力计的使用方法(1)看清分度值和量程(liángchéng)(不能超过量程(liángchéng))(3)测量前,用手轻轻地来回拉动几次,避免指针、弹簧和外壳(wàiké)之间的摩擦而影响测量的准确性。(2)指针是否对准零刻线,若不是,应调零。(4)测量时,要使弹簧测力计受力方向沿弹簧的轴线方向。(5)读数时,视线必须与刻度面垂直(应保持测力计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第四十八页,共66页。(1)一根(yīɡēn)头发被拉断时拉力有多大?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动手(dòngshǒu)练一练第四十九页,共66页。(2)动手(dòngshǒu)练一练钩码1个2个3个……拉力(N)第五十页,共66页。信息(xìnxī)快递头发能承受的拉力随年龄而变化(biànhuà),20岁组人的头发能承受的拉力最大,平均约1.72N,30岁组的平均约1.5N,40岁组的平均约1.38N,60组的平均约0.95N,10岁以下的平均约0.84N。第五十一页,共66页。看一看这里有好多不同用途(yòngtú)、不同形状的测力计哦!第五十二页,共66页。1.在物理实验室中常用____________测量力的大小(dàxiǎo),它是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理制成的.加在它两边的力不能超过它_______。弹簧(tánhuáng)测力计量程(liángchéng)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和受到的拉力成正比第五十三页,共66页。2.使用弹簧测力计不必要的是()A.弹簧测力计竖直或水平放置,不得(bude)倾斜B.使用前指针要“校零”C.使用过程中,弹簧、指针不得(bude)与外壳有摩擦D.拉力不得(bude)超过弹簧测力计所能承受的最大的力A第五十四页,共66页。2、下列关于(guānyú)弹力产生条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间不相互接触,也能产生弹力。B、只要两物体接触就一定会产生弹力。C、只有弹簧才能产生弹力。D、两个物体直接接触且互相挤压发生弹性形变时才会产生弹力。D第五十五页,共66页。3.木块在水平面上运动时,下列力中是弹力的是()A木块对水平面的压力B水平面对木块的支持力C木块受到的阻力(zǔlì)D木块受到的重力4.关于弹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物体发生形变时产生的力叫弹力B、不相互(xiānghù)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产生弹力C、拉力不属于弹力D、压缩的弹簧能产生弹力ABD第五十六页,共66页。5.一弹簧测力计水平放置,两人分别(fēnbié)用5N的力拉挂钩的吊环,则测力计的读数为N.6.某同学用弹簧测力计时,测一个物体(wùtǐ)重力时,手持挂钩,将物体(wùtǐ)挂在拉环上,测力计的读数为5N,则物体(wùtǐ)的重力为()大于5NB.等于5NC.小于5ND.以上都有可能.5C第五十七页,共66页。7、使用弹簧测力计时,若指针在“0”刻度的下方就开始测量,则所测得的力的大小将比实际(shíjì)的力()A、相同B、偏小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