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案件侦查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学习资料_第1页
刑事案件侦查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学习资料_第2页
刑事案件侦查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学习资料_第3页
刑事案件侦查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学习资料_第4页
刑事案件侦查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学习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刑事案件侦查(zhēnchá)的一般步骤和方法第一页,共24页。第一节立案和最初侦查(zhēnchá)措施第二页,共24页。一、立案的根据(gēnjù)和条件1、有犯罪事实存在——前提2、需要(xūyào)追究犯罪人的刑事责任3、有无采取侦查措施的需要(xūyào)第三页,共24页。二、专案侦查(zhēnchá)的概念和范围指侦查机关对刑事案件中那些案情复杂、危害较大的重大、特大案件组织专门力量、综合运用(yùnyòng)各种侦查措施,实行专案专办。条件:1、重特大案件2、案中具备可查线索3、案情复杂范围:1、案情复杂、有线索可查的重大、特大现行案件2、犯罪集团案件3、重大、特大预谋案件。第四页,共24页。三、立案(lìàn)前的审查确定案件性质标准:以构成犯罪的四个要件为基本(jīběn)尺度,以现场勘查和初步调查的情况为依据方法:文本(wénběn)文本文本文本文本文本文本文本文本第五页,共24页。第二节对案情(ànqíng)的分析判断第六页,共24页。一、案件(ànjiàn)性质的分析判断1、根据犯罪人实施的动机2、犯罪人与被害人的因果关系3、犯罪人的行为方式特点——犯罪心理的外化(wàihuà)——犯罪动机第七页,共24页。对构成案件(ànjiàn)各要素的分析判断(一)对犯罪(fànzuì)时间的分析判断实施行为(后果开始发生)——行为结束实施行为(后果尚未发生)——行为结束——后果发生有些案件中,犯罪(fànzuì)时间能反映出犯罪(fànzuì)人居住或藏身的活动范围。依据:1、知情人提供、事主与被害人提供的基本可靠2、现场的各种痕迹及变化情况第八页,共24页。3、现场物品的状况(通常的规律、行为人的行为规律、偶然因素)4、尸体现象和胃内容物(1.尸冷:一般情况下表现为每小时降低0.5度;2.尸斑:死后

2—4小时,用手指轻轻压迫,颜色即可消褪,去压后淡紫红色又显现;12小时后一般不再消退。)5、被害人的生活习惯和活动规律(可能被犯罪人利用:和平自然利用或加以(jiāyǐ)改变)第九页,共24页。(二)犯罪现场的分析判断1、现场反常情况2、犯罪痕迹3、尸体附近异常(yìcháng)的物质4、有无其他移尸痕迹(三)对犯罪工具和凶器的分析判断1、遗留的犯罪工具或凶器2、工具痕迹或创伤3、遗留的其它物证4、死亡原因和现场环境5、事主、被害人、知情人提供的情况第十页,共24页。(四)对犯罪人数的分析(五)对犯罪活动情况的分析判断犯罪实施过程:包括:预伏、侵入现场的入口、前往现场中心的路线、作案后逃离现场的出口和方向1、外围痕迹及通过情况2、现场中心活动情况3、遗留物品及其它痕迹现象(xiànxiàng)4、研究现场外围脚印、交通工具和遗留物品,判断犯罪人逃离现场的方向路线。第十一页,共24页。(六)对犯罪(fànzuì)人的分析判断1、特征——人身形象、年龄2、动机3、作案技能和知识经验,地域性、行业性4、职业特点、文化程度、语言习惯5、反常变化——实施犯罪(fànzuì)后反映出来的一种个人特点第十二页,共24页。第三节侦查(zhēnchá)计划的制定一、侦查方向和范围的确定二、侦查途径的选择(xuǎnzé)三、制定第十三页,共24页。第四节调查发现嫌疑(xiányí)线索第十四页,共24页。一、如何发现嫌疑(xiányí)对象1、分析判断犯罪人应当具备(jùbèi)的犯罪时间时间定位:侦查对象在特定的时间内位于何处(侧面调查)时间排查:调查侦查对象在一定时间内可能达到哪些地方前提:a犯罪时间大致明确;b侦查对象已有一项行为发生的具体时间明确行为排查:对侦查对象某段时间内所有的活动进行调查第十五页,共24页。2、分析(fēnxī)侦查对象同事主或被害人的关系从犯罪动机着手从现场痕迹物证所反映出来的各种情况深入调查被害人本人的情况,进行逆向调查3、分析(fēnxī)侦查对象与犯罪地点的关系,即研究犯罪人对作案地点和周围环境的熟悉程度和被害人的活动规律的了解情况;犯罪人对发案地点的选择是否具有偶然性;分析(fēnxī)犯罪人的藏身落脚点4、调查侦查对象是否曾拥有或有条件获得现场遗留物,或形成现场痕迹的物品第十六页,共24页。5、从犯罪人同赃物的关系进行分析涉财案件:赃物的特征(tèzhēng)和数量;赃物对犯罪是否存在保管和销赃的困难;判断案犯是偶犯或惯犯;赃物是否有特定的交易场所,价值是否受季节、地域影响,从外表上能否判断其价值6、分析犯罪人是否具有某种特殊技能或知情条件7、分析犯罪人应当具备的反常条件第十七页,共24页。二、摸底(mōdǐ)排队的方法(一)以专案组为核心,以侦查人员为骨干组成摸排小组进行摸排适用条件:群众基础好,侦查范围较大,涉及单位(dānwèi)较多,侦查方向不明确1、组成若干摸排小组2、划分责任区:不主张平均摊派、要将难易分开3、根据责任区内工作量的大小,吸收骨干群众参加骨干群众:不能符合犯罪人的条件、具有一定的工作能力、工作时间第十八页,共24页。4、在各自得责任区公布案情、发动群众提供线索调动群众发现自己掌握的线索不能公布的内容:现场勘查的分析判断具体的人头线索具体的侦查工作部署视案件具体情况(qíngkuàng)其它不能公布的内容5、定期召开各小组负责人会议,汇总情况(qíngkuàng)6、排出嫌疑人名单研究各小组名单,逐一进行排出7、列出不能排除的人员名单第十九页,共24页。(二)引导群众自行分组摸底排队(páiduì)法适用条件:1、范围不大,如内盗(人身同一的证据慎用)2、初步确定犯罪人在此范围内3、群众基础较差4、侦查工作受到某种原因的阻碍步骤:1、依据刻画出的犯罪人条件选择骨干力量(分组的大小在侦查人员引导下自行形成)2、根据摸排范围的大小,摸排范围内的人数、分布、合理分组3、召开群众大会,适当公布案情、号召群众检举揭发、再分组调查,同时侦查人员侧面调查,了解各小组的情况4、不定期的召开群众大会,不点名的敦促犯罪人自首第二十页,共24页。对重点嫌疑对象(duìxiàng)的调查(一)重点嫌疑对象的条件1、具备作案动机2、具备作案时间,无人能证实发案时的活动(huódòng),有人证实但不可靠3、具备作案技能4、具备知情条件(参考依据)第二十一页,共24页。5、作案的物资条件作案工具或凶器现场遗留物(证明主人到过现场)赃物事前表露出对某种财物的需求作案后一段时间内持有某种赃物作案后对某种财物的需求得到不同程度的满足有些赃物还会促使犯罪人进行相关的活动6、案后特征条件神态表现反常:惊慌(jīnghuāng)、对某些问题特别关心行动反常:远离自己的居住地,开始平常很少见的活动经济反常第二十二页,共24页。(二)突破重点嫌疑对象的方法1、从作案时间突破侧面调查正面2、从反常现象突破(1)结合公开侦查措施或日常治安保卫工作所发现的矛盾同侦查对象正面接触(2)发动犯罪嫌疑人的家人或亲友或其它他所尊重、信任的人做侧面的了解和劝导(3)制造侦查声势、促使其主动投案3、从控制赃物和其它物证上突破(1)秘密搜查、秘密取证(qǔzhènɡ)(2)进行外线监控(3)使用特情套取或利用犯罪嫌疑人所信任的人借用(4)临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