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经国古代的农耕济【课标要求考纲概览】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2.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rènshi)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3.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4.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第一页,共55页。1
【考点突破典例讲练】考点一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重难疑点突破1.农业的起源原始农业是从采集经济向种植(zhòngzhí)经济发展而来的。中国农耕经济起源有多中心的特点,但是最早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形成规模。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粟和水稻的国家之一,远古社会就形成北方以粟麦生产为主、南方以水稻生产为主的农作物种植(zhòngzhí)格局,并在各自的扩展、传播中相互交融。中国古代农业经济还具有以种植(zhòngzhí)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的特点。第二页,共55页。22.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农田水利的发展(1)从耒耜到铁农具:原始农业的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人们主要使用石斧、石铲、木耒、骨耜、石镰等简单的劳动工具。进入文明时代,耒、耜仍是人们进行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春秋战国(Zhànguó)时期,人们掌握了冶炼铁的技术,铁农具逐渐代替了过去的石制、骨制等笨重易损的农具。这一变化大大提高了当时的农业生产效率。(2)犁耕技术的发展:约在春秋后期,牛耕开始出现。战国(Zhànguó)中后期,铁犁用于牛耕。西汉中期,犁壁的发明使用使牛耕得以推广。唐代,在长江下游一带已经出现了曲辕犁。曲辕犁的发明是自汉代之后农具改革的又一次突破,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第三页,共55页。32.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农田水利的发展(3)灌溉工具:古代灌溉工具的进步,也是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重要的灌溉工具有翻车(古代引水机械的重大发明,东汉时发明,曹魏马钧改进)、筒车(唐朝时发明,以水利为动力)等。(4)水利设施和水利技术: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提高,推动了水利建设的发展,著名的芍陂、都江堰、郑国渠等水利工程陆续建成。西汉的漕渠、白渠都对农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西汉时期开始在西域兴建的坎儿井。从汉代起,政府经常组织大规模的治理黄河工程,东汉时王景治理黄河尤为著名。中国古人积累了丰富的农业技术经验(jīngyàn),有着精湛的农学知识理论。中国古代的农学著作中,包含了大量关于水利建设的内容。第四页,共55页。43.农业生产的基本方式(1)千耦其耘:商周时期,农具原始,多采用大规模简单协作方式进行农业生产。(2)个体农耕:随着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以及私有土地的出现,自耕农经济应运而生。自耕农出现于春秋时期,他们拥有部分土地,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当时(dàngshí)自耕农的主要经营方式。第五页,共55页。5(3)对小农经济(xiǎonóngjīngjì)的评价:小农经济(xiǎonóngjīngjì)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在没有天灾、战乱和苛政干扰的情况下,“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xiǎonóngjīngjì)可以使农民勉强自给自足。自耕农除盐铁之外,一般不必外求,因此生活比较稳定,也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小农经济(xiǎonóngjīngjì)的狭小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到近代以后,它已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统治者过度的剥削和压榨是自耕农破产的原因之一。第六页,共55页。6考点对应例题(lìtí)例1(2007·广东·1)下列各项中,能反映商朝农耕生产的是()第七页,共55页。7例2(2007·山东文综·II)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有财不行商,有丁不人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诗中的描述反映了()①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②重视(zhòngshì)农业的观念③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④安土重迁的思想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第八页,共55页。8例3(2008宁夏,24)中国古代用12种动物与“子、丑、寅、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相配,组成十二生肖。相传唐玄宗因属鸡而热衷斗鸡。唐玄宗出生之年应该是A.庚申年B.癸卯年C.甲辰年D.乙酉年解析:D解析:我国古代根椐动物出没时间(shíjiān)和生活特征,将十二种动物作为十二生肖,即每一种动物为一个时辰,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戊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根据题干中的“唐玄宗因属鸡而热衷斗鸡”,因此可以判断出生之年为乙酉年。第九页,共55页。9考点对应训练1.商周时期,人们进行农业生产的主要工具(gōngjù)是()A.耒、耜B.青铜农具C.铁农具D.铁犁牛耕2.铁制农具逐渐取代石制、骨制等笨重易损的农具是在()A.夏商西周时期B.春秋战国时期C.秦汉时期D.魏晋南北朝时期3.以牛力耕田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汉代推动牛耕推广的关键发明是()A.铁犁用于牛耕B.犁壁的安装C.直辕犁的使用D.曲辕犁的使用第十页,共55页。104.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第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这种提水灌溉(guàngài)工具出现于()A.春秋战国B.秦汉时期C.魏晋南北朝时期D.唐代5.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这是因为()A.芍陂的修建B.都江堰的修建C.郑国渠的开凿D.坎儿井的修建第十一页,共55页。116.推动由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铁农具的使用和以牛力耕田B.垦田面积的扩大C.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D.粮食产量提高7.小农经济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主要是因为()①生产分散、规模(guīmó)小②“男耕女织”、简单的性别分工③难以扩大再生产④不再更新耕作工具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第十二页,共55页。12考点二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重难疑点突破1.井田(jǐnɡtián)制的兴衰(1)出现和兴盛:商周时期,原始社会的土地公有制遭到破坏,出现一种以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井田(jǐnɡtián)制。井田(jǐnɡtián)的土地名义上为国家公有,实行层层封授,周王将全国土地分封给诸侯,诸侯又可以分封给卿大夫,卿大夫分封给士。史料证明商代已经实行井田(jǐnɡtián)制,西周是井田(jǐnɡtián)制度最鼎盛的时期。井田(jǐnɡtián)制中有“公田”和“私田”之分。“公田”实际上为贵族占有,“私田”是劳动者的份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第十三页,共55页。13考点二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重难疑点突破1.井田制的兴衰(1)出现和兴盛:商周时期,原始社会的土地公有制遭到破坏,出现一种以国有为名的贵族(guìzú)土地所有制——井田制。井田的土地名义上为国家公有,实行层层封授,周王将全国土地分封给诸侯,诸侯又可以分封给卿大夫,卿大夫分封给士。史料证明商代已经实行井田制,西周是井田制度最鼎盛的时期。井田制中有“公田”和“私田”之分。“公田”实际上为贵族(guìzú)占有,“私田”是劳动者的份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第十四页,共55页。14(2)瓦解(wǎjiě):春秋时期,井田制开始走向崩溃。它一方面表现为大量“公田”被抛荒,另一方面则是部分“私田”逐渐成为使用者的私有土地。随着私有土地的发展,各诸侯国为刺激生产积极性、扩大剥削量,先后进行了税制改革。春秋前期,齐国管仲采取“相地而衰征”的措施,打破了井田制中“公田”与“私田”的界限。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按田亩实数收税。晋、楚、郑等国也推行了类似的税制改革。这些改革,实际上使土地私有制合法化。这些改革在客观上承认土地的私有权,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wǎjiě)。第十五页,共55页。153)废除: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大举变法,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对土地私有制给予全面的肯定。商鞅变法还培植了一批新兴大土地所有者。在此前后,各国也纷纷变法,贵族掌握土地所有权的井田制已经崩溃,代之而起的是以私有制为主体(zhǔtǐ)的多种土地所有制形式。第十六页,共55页。162.多种形式(xíngshì)的土地私有制(1)主要形式(xíngshì):君主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和自耕农土地所有制。(2)土地兼并:在私有土地中,除自耕农土地所有制外,就是地主土地所有制。地主的土地有多种来源。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地兼并成为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宋初“田制不立”、“不抑兼并”,使土地兼并更为激烈。到明清时期,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商品货币经济繁荣,通过土地买卖广占田地的现象日益普遍。第十七页,共55页。17(3)“均田”和“限田”:土地兼并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引起社会动荡不安。统治者常采取“均田”“限田”的措施,限制土地的高度集中,保护自耕农经济。485年,北魏颁布均田令,按性别、年龄把土地分配给农民。这些土地的主要(zhǔyào)部分只准使用,不准买卖。受田农民必须向国家缴纳租税,并服徭役和兵役。隋代至唐初,均田制的具体内容虽有调整,但基本精神不变。明清建立之初,统治者均通过减免赋役、官府提供耕牛和种子的方式,鼓励小农垦荒。第十八页,共55页。18考点对应例题例1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qiānmò)”,与春秋时期齐国“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初税亩”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A.客观上承认了土地的私有权B.提高了生产者的积极性C.以法律形式废除了井田制D.实际上使土地私有制合法化第十九页,共55页。19考点对应例题例2(2008上海历史,A组5)均田制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土地制度,推行该制度的朝代(cháodài)有①西周②北魏③唐朝④明朝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第二十页,共55页。20考点对应训练1.下列引文能揭示西周土地所有制性质的是()A.“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B.“溥天(pǔtiān)之下,莫非王土”C.“率土之滨,莫非王臣”D.“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2.战国以来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形成,主要包括()①君主私有土地②地主私有土地③自耕农私有土地④均田制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第二十一页,共55页。21考点对应训练4.土地私有制条件下,土地兼并严重。东汉以来,土地日益集中(jízhōng)到豪强地主手中,后来发展为士族地主,他们的生产经营达到较大规模,主要是()A.雇佣农民经营B.田庄式规模经营C.分“公田”“私田”经营D.自耕农的经营形式5.明清时期,租佃制普及到全国,成为农村经济中的主要形式,主要原因是()①商品经济发展②地主土地私有制的进一步发展③契约纳租方式的确定④农民身份的提高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第二十二页,共55页。22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bùguò)百亩,百亩之收不过(bùguò)百石。……古者税民不过(bùguò)什一……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汉书·食货志》材料二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清]陶煦《租核·推原》(1)材料一反映的主要社会问题是什么?(1)地主(dìzhǔ)土地私有制发展,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生活困苦。第二十三页,共55页。23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古者税民不过什一……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汉书·食货志》材料二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清]陶煦《租核·推原》(2)材料二反映了古代中国人怎样的观念?上述社会问题与这一观念有什么(shénme)关系?
(2)以土地为根本(gēnběn),热衷于买田置地。土地买卖频繁,推动了地主土地私有制发展,加剧了土地兼并。第二十四页,共55页。24材料一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古者税民不过什一……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汉书·食货志》材料二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清]陶煦《租核·推原》(3)针对上面的主要社会问题,古代统治者通常采取的措施是什么(shénme)?为什么(shénme)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4)针对上述社会问题,农业经营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均田”、“限田”,限制土地高度集中,保护(bǎohù)自耕农经济。土地兼并是土地私有制发展的必然结果。(4)大地主通常采取田庄式的生产规模进行经营,租佃关系日益普遍化。第二十五页,共55页。25考点三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中原人口南迁和经济重心南移(1)中原人口三次南迁高潮:第一次:两晋之际,由于汉族统治阶级内乱和少数民族内迁,山东、山西沦为主要战场。黄河流域的农业生态环境迅速恶化,中原人口纷纷向南迁徙。永嘉之乱后的人口流动,是中国历史上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一次高潮。第二次: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二次高潮,发生(fāshēng)在唐安史之乱以后。安史之乱使黄河流域又一次遭到严重破坏,大批北方人口再度南迁,大量涌人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使得中唐以后南方的人口迅速增加,经济实力大为提高。第三次:两宋之际,靖康之乱引起北方人口的第三次南迁高潮。第二十六页,共55页。26(2)经济重心南移过程:①魏晋南北朝:经过孙吴、东晋、南朝的开发,江南地区初步形成了稻麦兼种、水陆互补的作物体系,南方的耕地面积和产量大幅度提高。农业发展带动(dàidòng)了手工业和商业的进步,在南方出现了像建康(今江苏南京)这样人口上百万的大城市。②隋唐:中唐以后,在大河南北“戎事方殷”、经济停滞的同时,南方无论是农业、手工业,还是商业、都会,都在继续加速发展,逐渐超过了北方。扬州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③两宋:北宋立国后主要依靠东南的财富力量,宋都南迁后,更致力于南方的经济建设,经济上南强于北的局面完全确立,南方正式成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所在。江浙地区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第二十七页,共55页。27(3)文化重心南移:经济重心的南移也带来了文化重心的南移。自南宋起,江浙地区(dìqū)已成为人才密布区,有“财赋之地,人物渊薮”的说法。第二十八页,共55页。28(2)考点对应训练1.在汉代,江南地区与黄河流域相比,经济发展程度相差很大,根本上是因为()A.自然条件的差异B.生产(shēngchǎn)力水平的差异C.统治政策的差异D.民族生活习惯的差异2.唐朝张籍在《永嘉行》中写道:“北人避胡多在南,南人至今能晋语。”这揭示了()①北农南迁主要是因为天灾所致②北农南迁是为了躲避匈奴贵族起兵攻晋带来的战乱③北农南迁促进了民族融合④北农南迁推广了先进生产(shēngchǎn)技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第二十九页,共55页。293.中唐和两宋之际北方人口南迁浪潮(làngcháo)出现的共同原因是()A.民族矛盾B.统治阶级内部矛盾C.藩镇割据D.北方战乱4.《史记》记载:“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这说明当时江南地区()①生产技术落后②农民相对富足③商品交换不发达.④土地资源不足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第三十页,共55页。305.(2004·广东)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农业迅速发展,其主要原因是()A.商品经济水平较高,起到推动作用B.北方人口南迁(nánqiān)并带去先进生产技术C.江南越人开始从事农耕生产D.江南的气候、土壤对农业发展有利6.“苏湖熟,天下足”这一谚语说明两宋之际我国的经济重心在()A.江淮地区B.湘赣地区C.江浙地区D.关中地区7.自南宋起,江浙地区有“财赋之地,人物渊薮"的说法,这说明()A.江南自古文化发达B.经济重心南移带来文化中心南移C.当时北方文化严重衰落D.文化重心南移带来经济重心南移第三十一页,共55页。31考点四农耕时代的手工业重难疑点突破1.中国古代的冶金技术(1)青铜冶铸:从二里头文化时期到春秋末期,历时约15个世纪,是我国的青铜时代。商周时代的青铜器,不仅数量多,而且种类齐备,使用广泛,技艺精湛,展示了灿烂辉煌的青铜文明。湖北大冶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展示了古代先进采矿(cǎikuàng)和冶炼技艺的实际面貌。第三十二页,共55页。32考点四农耕时代的手工业重难疑点突破1.中国古代的冶金技术(2)冶铁炼钢:春秋时期开始冶铁和使用铁器,而且发明了冶炼生铁和钢的技术,这是我国古代冶金技术的重大成就,也是世界冶铁史上的奇迹。春秋时期的钢是块炼钢,南北朝时发明了更先进的灌钢法。灌钢法的出现,提高(tígāo)了钢的质量,产量大增,无论产量和质量都达到当时世界最高水平。铁器的广泛使用,特别是钢广泛应用到农具和手工业工具制作上,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第三十三页,共55页。33考点四农耕时代的手工业重难疑点突破1.中国古代的冶金技术(3)冶金燃料:早在汉代,人们(rénmen)就开始用煤做燃料,并用来冶铁。北宋时,用煤冶铁已相当普遍。南宋末年,我国开始用焦炭冶铁,明朝流行开来。第三十四页,共55页。34考点四农耕时代的手工业2.古代纺织业的发展(1)丝织业:中国是世界上首先发明丝织技术的国家。早在遥远的上古时代,人们就已经学会养蚕缫丝了。西周以后,丝织工艺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品种日益丰富,花色(huāsè)图案精美,形成了丝织业中心城市如临淄等。经西汉以来不断改进,提花机进一步完善、定型。唐代出现的缂丝技艺,在宋代风行开来。明清以来江南成为全国最大的丝织品产区,南京、苏州和杭州成为三大丝织业中心。第三十五页,共55页。35考点四农耕时代的手工业2.古代(gǔdài)纺织业的发展(2)棉纺织业:宋末元初以来,边疆地区种植的棉花迅速向内地传播。元代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工具,全面革新内地落后的棉纺织技术。先进技术的推广,使江苏的松江在元明时期迅速崛起,成为全国的棉纺织业中心,棉纺织业成为新兴的手工业部门。柔软结实的棉布日益流行,到明代后期已取代丝、麻、毛,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第三十六页,共55页。36考点四农耕时代的手工业3.官私手工业的消长(1)古代手工业经营形态:①家庭手工业: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家庭手工业在古代带有普遍性。家庭手工业生产对于(duìyú)稳定小农经济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技术落后,生产分散,妨碍了市场发展。②代表中国古代手工业水平的是官营手工业和专业的私营手工业生产。第三十七页,共55页。37考点四农耕时代的手工业3.官私手工业的消长(2)官营手工业:①西周时期,手工业由官府统一经营管理.官营手工业资金雄厚、规模经营,细密分工和协作创造。官营手工业代表着当时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直到明代前期为止,官营手工业一直占据着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②官营作坊原料由官府提供,产品由官府调拨,不计成本,不入市场,缺乏竞争,弊端丛生;工匠激烈反抗。由于商品经济和私营手工业的发展,官营手工业内部的生产关系不得不加以调整,出现(chūxiàn)了雇募工匠。从征役制到雇募制,是生产关系上的一大进步。第三十八页,共55页。383.官私手工业的消长(3)私人手工业:①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生产关系的变革,私营工商业勃然兴起。明代中叶以后在制瓷、矿冶、纺织等诸多行业中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②随着私营手工业规模的扩大,其经营方式也在变化。唐代以前,私营手工业生产主要以农民家庭副业和城镇家庭小作坊的形式进行。至明中后期,雇佣众多工人的大规模手工作坊或工场(gōngchǎng)日益增多,并从中孕育出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工受值”式的雇佣劳动关系。第三十九页,共55页。39考点对应训练(xùnliàn)1.春秋时期,我国在冶金技术方面的突出成果有()A.发明了冶炼生铁和钢的技术B.发明了灌钢法C.以煤为冶金燃料D.开始用焦炭冶铁2.庾信在《刀铭》中说:“千金颖合,百炼锋成。”当时我国北方锻铸刀剑采用的先进技术是()A.铸铁技术B.块炼钢C.灌钢法D.淬火技术第四十页,共55页。40考点对应训练3.《汉书·地理志》载:“(齐国)太公(即姜尚)……乃劝以女工之业…“·织作冰纨绮绣……之物,号为冠带衣履天下。”上述材料反映出()A.上古时代人们已经养蚕缫丝B.西周时齐国丝织业较为发达C.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丝织业的发展D.汉代丝绸(sīchóu)品种多且远销欧洲4.下列纺织业发展的情形与朝代对应正确的有()①丝绸(sīchóu)行销欧洲,中国始有“丝国”之称一汉代②缂丝技术出现——唐朝③松江成为全国的棉纺织业中心——元明④棉布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一明代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第四十一页,共55页。41考点对应训练5.一位生活在唐朝前期洛阳的商人,他不可能使用下列哪种瓷器(cíqì)()A.越窑青瓷罐B。邢窑白瓷瓶C.大邑白瓷碗D.景德镇青花盏6.官营手工业在古代手工业生产中占有优势,它的主要特点是()①生产范围广、规模大,分工细致②主要生产武器和供官府、贵族消费的生活用品③占据技术人才等方面优势,生产不计成本④主要是为市场生产精美商品和为对外贸易提供精品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第四十二页,共55页。42材料一(雍正帝说)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结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光绪《大清会典事例》请回答:(1)从材料一看,雍正帝对待(duìdài)农业与工商业的基本态度是什么?他的根据是什么?(1)以农业为本,工商业为末,主张(zhǔzhāng)重本抑末。他认为,农业为四民提供粮食,所以是本业;在人多地少的情况下,更需要驱民归农,才能民富国安,工商业不能生产粮食,且与农业争劳力。第四十三页,共55页。43材料二清代沿袭明制设置的钞关,大有增加,计共设户关26个,工关5个……清代税关对商船户缴税亦极为苛重,全国又缺乏统一税率,以致各关税吏敢于巧立名目,动辄以商人违反规定为由,没收财货。……李人龙奏称,关税害商,有单书之弊、盘货之弊、关牙之弊、量船之弊等五弊。在这样的苛税下,“商贾望见关津,如赴汤蹈火之苦”!——彭雨新主编《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材料三(乾隆时人说)近日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百顷。——李文治编《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2)材料二和材料三揭示(jiēshì)了哪些社会现象?这些现象对社会经济发展会产生什么影响?第四十四页,共55页。44材料二清代沿袭明制设置的钞关,大有增加,计共设户关26个,工关5个……清代税关对商船户缴税亦极为苛重,全国又缺乏统一税率,以致各关税吏敢于巧立名目,动辄以商人违反规定为由,没收财货。……李人龙奏称,关税害商,有单书之弊、盘货之弊、关牙之弊、量船之弊等五弊。在这样的苛税下,“商贾望见关津,如赴汤蹈火之苦”!材料三(乾隆时人说)近日富商巨贾(fùshāngjùjiǎ),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百顷。(2)现象:清政府广设钞关,不法官吏巧立名目,对商人苛征重税;大量资本投向土地。影响:影响了农产品和手工业品的流通;影响了商业资本的积累;加剧了土地兼并;不利于手工业生产规模的扩大,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méngyá)的进一步发展;对农业发展也是不利的。第四十五页,共55页。45考点五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重难疑点突破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1)明中叶以后,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出现了为购买劳动力增殖利润而进行的商品生产以及以自由雇佣劳动为特征的工场手工业经营形式,这是一种前所未见的资本主义生产因素的萌芽。(2)苏州的工匠分“匠有常主”和临时工两种。他们每日黎明按工种专长分立玄妙观、花桥、广化寺桥、濂溪坊等处“听大户呼织”,这证明(zhèngmíng)此地已形成了劳动力市场。资本、生产资料、生活资料的所有者和出卖劳动力的自由雇佣劳动者在这些市场相遇,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第四十六页,共55页。46考点五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2.阻滞新经济因素成长的障碍(1)小农经济:明清时期产生于中国农耕社会内部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还只是在局部发达地区一些生产部门中稀疏出现。耕织结合、自给自足的经济结构在全国范围内仍居主导地位,加上官府的沉重剥削,导致农民(nóngmín)极端贫困、购买力极其低下,阻碍了商品经济和新经济因素的成长。第四十七页,共55页。47考点五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2.阻滞新经济因素成长的障碍(2)重本抑末:面对民间手工业、商业迅速发展的形势,清朝统治者固守“重本抑末”的传统政策,用限制经营、强制摊派、低价征购、苛税盘剥等手段压制打击。清朝多次颁令实行矿禁,设置关卡征税限制商业活动,强行(qiángxíng)掠夺工商业者的财产。第四十八页,共55页。48考点五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2.阻滞新经济因素成长的障碍(3)闭关锁国:清朝以“天朝上邦”自居,同时为防范“外夷”侵犯和沿海人民聚集力量抗清,长期关闭国门,实行(shíxíng)禁海政策。禁海闭关政策使中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大势,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的优势地位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第四十九页,共55页。49考点对应例题例明朝中后期,丝织业中心苏州和杭州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手工工场(gōngchǎng);棉纺织业中心松江的一些暑袜店主统一购进原料分给当地居民在家中缝制暑袜,计件付酬,再将暑袜拿到店中出售获利。史学界一般认为上述现象是资本主义萌芽的表现,主要依据是()A.苏州、杭州、松江是纺织业发达的地区B.机户和暑袜店主进行的都是商品生产C.机户与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45013-2024精细陶瓷基片的热疲劳试验方法
- 黄水疮的临床护理
- 《使用布局管理器》课件
- 颌骨膨隆的临床护理
- 减盐控压培训课件
- 函数知识点复习课件
- 孕期肚子阵痛的健康宣教
- 孕期白带黏稠的健康宣教
- 变应性肉芽肿血管炎的健康宣教
- 绝经的健康宣教
- 国家电投《新能源电站单位千瓦造价标准值(2024)》
- 小儿全麻患者术后护理
- 山东省临沂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含答案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模拟考试试卷(含答案)
- 2024至2030年不锈钢水龙头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风险投资协议书范本标准版
- 2024年百科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共三套)
- JGJ-T490-2021钢框架内填墙板结构技术标准
- 《高压电动机保护》PPT课件.ppt
- 在全市油气输送管道安全隐患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 小学英语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总结3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