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发现儿童》读后感_第1页
幼儿园:《发现儿童》读后感_第2页
幼儿园:《发现儿童》读后感_第3页
幼儿园:《发现儿童》读后感_第4页
幼儿园:《发现儿童》读后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发现儿童》读后感近期我阅读了《发现儿童》,从阅读中我感知了教育专家对于发现儿童,儿童观重塑的区域研修新样态的实践和感悟,我将从以下儿个方面谈谈我的感受:一、发现儿童是为了发展儿童主要观点:.因为发现才会更加敏感于儿童的发展需要。.因为发现才会更加相信儿童发展的无限可能。.因为发现才会寻找到支持每一个个体发展的“鞋”。经典语段:发现儿童是为了发展儿童。马克思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川同样,当我们专注于“发现儿童”,我们不仅仅是为了满足我们对儿童世界的好奇,去解释儿童的行为和表现,也不仅仅是为了提升教师某种观察记录的专业基本功,仅让观察止于记录,停留在纸面。更重要的是通过“发现儿童”从而实现我们的诉求一更好地“发展儿童”,为儿童提供更为适宜的教育环境、课程资源和学习游戏的机会与方式,为儿童当下的幸福童年和未来的幸福人生奠定基础。.因为发现才会更加敏感于儿童的发展需要当我们自以为了解儿童时,我们观察儿童的“眼睛”也就闭上了,于是想当然地一厢情愿地提供给孩子成人认为他们需要的,而忽视儿童的真实需要。事实上,孩子无时无刻不在用自己的方式、情绪、言语、行为来表达出他们的发展需要。.因为发现才会更加相信儿童发展的无限可能儿童最伟大之处就在于有无限的指向未来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来源于儿童阶段强大的吸收性心智、与生俱来的创造性以及表达的多样性。真正认识和发现儿童,教师就会由衷地赞叹儿童所拥有的成长力量,相信孩子是拥有能力的学习者,并努力帮助儿童认识和发现自己所拥有的发展可能性。.因为发现才会寻找到支持每一个个体发展的“鞋”北京的李跃儿老师曾有一个非常经典的比喻:孩子是脚,教育是鞋。鞋对于脚而言,适合的才是好的。一双鞋子无论看起来多精美,如果妨碍了脚的自然生长,就不能算是好鞋子。孩子就像一双双有感受、有使命、有需求的脚,教育者则是要给不一样的脚儿制鞋的人。当我们忘我地感受、了解研究和发现孩子,我们才能给予适合孩子的教育,制造出让孩子能跑、能跳、能大胆朝前走的鞋。实践反思:培养良好的反思习惯是教师内在成长的重要路径。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二成长。经验是教师日复一日的教学实践,反思是教师对于实践的教育教学过程的思考、梳理和提炼。这里的经验和反思都指向教师自身,而非外部力量的介人。因此区域层面要充分利用“一网四片十二格”架构多维度通道,常态化地、即时性地不断展现和表达幼儿园一线教师实践性反思的内容,营造实践性反思的氛围,鼓励教师在反思中厘清思路,找准目标在实践中调整行为和策略,如此周而复始,使得自我的专业能力小步递进螺旋上升。3提倡教师智慧经验共享教师的实践性反思不仅是教师自身的经验所得,更可以共享为大家的经验碰撞。犹如凯文•凯利在《失控》一书中描述的蜂群和蚁群,其个体所拥有的意识是有限的,所传递的信息是简单的,但结群之后涌现出的智慧则远超出个体的极限,进化倾向于数量的增加,通过量变带来质变!我们每一个个体众愚成智,智慧就从群体中涌现。老祖宗说的好,“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三个臭皮匠各自的专业判断,汇总编排后会胜过一个诸葛亮的全面思考。“一网四片十二格”的机制建设,着力点不是管理模式的改变而是由此机制下,看到存在于“格子”中每一个教师的个体表达,机制打通的不是自上而下的管理通道,而是教师自下而上自主表达和多元互动的路径。教师在教育行动中的所思所想,所有的改变、调整才是“发现儿童”区域研修行动中最为可贵的获得,这样的经验应该得到分享。教师在教育一线践行自己的教育理念,检验自己的教育行为,区域层面通过多元化的展示平台来彰显从理念内化再到行动外显的过程,让每一位教师在实践中敢说、会说,敢做、会做。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才是研修的良性生态环境。要为教师建立和保护好这样的研修生态环境,“搭好台、吹好风”,调动每一位教师研修的积极性,才能促进教师的真成长。当每一位教师在自身的教育小生态圈中不断实践、积累成果,为他人提供有益经验的时候,当所有教师们贡献分享他们的智慧的时候,这种智慧集结就不会是1+1=2那么简单,那一定会发生教育生态的化学反应,形成一个更加具有实践研究氛围的区域研修文化,向着“我是儿童研究者”的方向迈进,这也正是“发现儿童”理念下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所在。实践反思:坚持以“教师为本”的教师专业发展主旨,在自然生态的研修氛围中区域层面必须调动一切可用资源,让这些资源成为每一位教师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智库,发挥区域强大的支持功能。支持园本研修,坚持教科研训一体,以领衔园的教研工作机制为抓手,发挥科研导师团的带领作用,助推园本研修的实效性,实现区域研修向纵深、内涵发展;支持幼儿园的课程改革,以“幼儿园精品课程孵化工程”为重点抓手,分层分批推进幼儿园课程改革。借助教育信息和自媒体技术,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扩大区域推进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影响力,形成分层发展、各具特色、多元格局的幼儿园课程改革态势;支持外部力量介入,借力国内外知名大专院校的资源,和新闻媒体等单位建立资源联盟,实现资源信息互通共享,扩大宣传和推广力度,统整资源,借势借力,搭建国际视野平台和宣传媒介,探索符合未来学前教育发展趋势的区域研修新路径。“发现儿童”旨在儿童观重塑的区域研修是一场“发现之旅”:发现教师、发现教育问题、发现教养经验、发现研修路径……发现行动已吹响教师儿童观转变下的课程改革的号角。“儿童立场”将成为幼教人共同的行动主旨。当教师的行为与儿童的发展,相得益彰时,当教师的儿童本位理念体现在一切教育行为中时,教师会有更多的“儿童的视角”被珍视“儿童的话题”被呵护、”儿童的行动”被支持,发展儿童的同时也助推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教师只有掌握了关干儿童的基础知识,才能实现对儿童的了解和理解,体会到儿童的特质和童年的价值,敏感于儿童的需求和需要,从而落实“以儿童发展为本”的《指南》理念。二、发现儿童才能发现课程主要观点:.以儿童的视角来发现课程内容.以儿童的立场来审视课程价值以儿童的方式来优化课程实践经典语段:虞永平教授曾强调指出:“了解儿童是课程的起点。”“教师要有发现课程的意识和能力。”即教师能够基于儿童当前已知的和能做的,去为儿童计划下一步的学习与发展目标,并通过适宜的教育策略达成这些目标。“发现儿童”项目旨在通过对幼儿教师儿童观的重塑,帮助教师真正做到“眼中有儿童、心中有儿童”,学会通过观察、体悟、解读,真正看到儿童当下的现实状况和发展需要,在发现儿童的基础上继而发现课程。.以儿童的视角来发现课程内容我们期望每位教师的心里都能始终住着一位孩子,对自然和世界始终抱有好奇之心。当教师能用孩子的视角去观察、体悟生活,就能发现周围世界中原本就存在的,却被我们熟视无睹的那些美好之处。于是,墙角冒出来的儿朵蘑菇,小仓鼠逃走了,教室变样啦……这些生活中孩子们的观察发现、随机事件、成长经历都能成为促进儿童学习与发展的课程内容来源。而恰恰是这些课程内容才能激发儿童的探究、引发情感的共鸣、积累有益的经验、形成有意义的学习。.以儿童的立场来审视课程价值幼儿园的课程特点决定了课程实施有较大的弹性和自主空间。面对省级审定的教本教参,教师需要做的不是僵化机械地“照本宣科”,而是需要站在儿童立场上去冷静审视课程的价值,以儿童的发展为本,并在即时效益和终身发展意义之间做出明确的价值取舍。这就需要教师去思考儿童为什么要学习某个课程内容,为什么要用这样的方式学,为什么要在此时间阶段来学习,究竟怎样的课程才能帮助儿童获得终身受益的核心经验和品质等一系列问题。.以儿童的方式来优化课程实践合格的幼儿教师在人职以前已经接受了相对系统的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课程,但这些专业知识仅仅是帮助教师在头脑中建立起“概念中的儿童”。关于孩子是怎样与材料发生互动的,孩子是如何学习的,不同的孩子其学习风格、思维方式、兴趣点有何不同……这样的问题是需要通过日复一日的与儿童共同生活,才能深刻了解的。实践反思:科学的儿童观只有落实到课程建设中去,才能对教育实践产生影响。提升教育质量,关键在于能否真正以儿童立场、科学态度和专业精神来建设课程。了解并理解儿童的天性,相信并信任儿童是有能力的自信的学习者,坚守儿童游戏的权利并努力与儿童在共同生活中学习,这样的课程实践才能真正走进儿童的心灵。三、发现儿童要走向教育发现主要观点:.将发现当作一种教育人生.将发现当作一种教育研究经典语录:在儿童的早期发展中,很多重要的方面比如语言和交流、同伴关系、自我意识的形成、合作交往等,都需要在与成人建立起温暖且有回应的关系中滋养生长。这样的一份关爱、尊重和信任的关系,对儿童的学习与发展至关重要。这种关系并非是自然而然形成的,也非外在的行政命令或师德倡议即能实现的,是需要教育者不断通过发现儿童才能获得的一种教育人生鉴赏眼光和研究心态。当拥有这样的三种发现,教师就成为了教育发现者而他随之也就拥有了给予儿童温暖回应的能力和源源不断体悟成长的职业幸福。.将发现当作一种教育人生教育真正的魅力在于发现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可能性及其带来的惊喜就好像在孩子的心田种下一颗种子,然后期待种子发芽和生长,伴随着还一对未知的期盼和等待,教师也将累积对教育人生的感悟与智慧,在对命的赞叹、对成长的渴望中获得职业生涯中最深层次的愉悦。.将发现当作一种教育鉴赏教育需要用一种审美的心态来审视教育现场、看待教育对象。真正的发现不是用既定的模板去评估教育的好坏,而是在看似琐碎寻常的教育细节中寻找关键事件,寻找能带给儿童成长的教育契机。真正的发现,不是一味用差距来评定儿童的发展水平,而是要欣赏差异,用悦纳、理解、珍视的眼光去发现每个个体的巨大潜能。.将发现当作一种教育研究过去,我们往往会凭借经验和感性的判断来指导我们的教育行为,而发现则让我们转变思维方式,以科学的态度去思考和学习。观察、解析、提出假设、验证、发现新问题在这样的循环往复中,用钻研的精神、求真的态度、科学的方法来不断积累应对真实教育情境、支持不同儿童学习与发展的教育智慧。实践反思:“发现儿童”项目的研修行动主要通过“现场视导”这一嵌入在研修行动中的评价手段来辨识教师儿童观存在的现实问题,继而以“区级介入引领、园级卷入互助、个体代入反思”三大路径来推动教师儿童观重塑,以“环境图说、事件白描、教学重构、作品解析”四大策略来实现儿童观与课程实施(教育行为)之间的联结,促进教师儿童观的更新、教育智慧的生长,最终实现区域内幼儿园保教质量的全面提升。四、班级环境更有意义主要观点:.从“只观看”到“能互动”的转变.从“平面单一”到“立体多维”的转变经典语段:儿童观是教育观的先导,影响和制约着教师教育观的发展。形成正确的观念有利于实践的顺利开展和相应效率、效果的提升。要对儿童施加科学的学前教育影响,就首先需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在区域研修推动下,“旨在儿童观重塑”的区域行动使教师对儿童天性的理解、儿童的学习与发展、童年的意义有了深刻的理解。区域内各级各类幼儿园的保教质量得到提升主要体现在:班级环境更有意义,教学活动更有价值,师幼关系更具温度儿童表达更被支持。以往教师在环境创设时,更多关注外在形式上的美观,较少关注幼儿的兴趣和学习发展需要。随着区域研修的推进,关于环境创设的观念在发生转变,教师开始思考儿童到底需要怎样的环境,基于对儿童的理解来创设适宜的环境。于是教师在观察和倾听中了解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给幼儿提供那些可以引发他们兴趣和天赋,并增强他们实践和思考的环境。班级环境创设更多的是以幼儿为主体进行环境布置,幼儿的想法、幼儿的表达幼儿探究的过程性学习都可以在墙面上进行呈现,引发幼儿与同伴之间的交流与讨论,产生互动,真正体现让环境说话的教育功能。班级环境的创设不仅仅是墙面一个维度的单一的呈现,还应该是多维空间的延展。主题墙、活动区的环境和材料承载着教师的教育意图,创设的墙面要能引发幼儿从平面向空间立体转移的可能。通过区域研修,教师改变传统、固定的模式,打破空间和视觉的禁锢,创设能与墙面互动起来的环境,引发幼儿主动探究与学习。实践反思: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和儿童发展条件,是儿童的第三位老师,对儿童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儿童观重塑”的课题研究,使教师对如何创设有意义的环境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有意义的班级环境是儿童真实需要的环境,是能促进儿童发展的环境,是儿童看得到和看得懂的,是便于儿童体验和互动的,能潜移默化地渗透规则,对儿童的学习产生积极影响。五、教学活动更有价值主要观点:.从关注教师怎么教到关注幼儿怎么学。.从关注教学结果到关注幼儿的过程性学习。经典语段:集体教学活动,素材很关犍。以往教师拿到素材,按部就班地开展教学,比较倾向于如何教。现在,教师在组织集体教学活动时,并不急于设计、组织活动,而是先基于幼儿的兴趣、学习特点和发展需要进行素材研读,挖掘其中的价值点,分析素材与儿童核心经验发展水平及年龄特点的匹配度,找到自然适恰的链接点。教师基于幼儿的兴趣点生成的教学活动。更能满足幼儿学习与探究的需要,凸显“以幼儿为主”的教育理念。幼儿是活动的主体,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是教师在正确的儿童观下应秉持的教育原则。区域研修后的集体教学中,教师更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要,重视幼儿真实经验的获得,在体验式的活动中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参与鼓励并尊重幼儿以语言的、身体的、表情的方式进行表达,与别人分享自己的感受。关注儿童过程性的学习,教师更多的是以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角色开展教学活动,幼儿在过程中理解、体验、感受、表达、创造,进行有意义的学习。这种遵循教育规律、尊重儿童年龄与学习特点的教学是教师儿童观转变后行动上的具体实践。实践反思:集体教学是幼儿园高结构化的活动,教学活动设计、组织实施、教学策略、师幼互动、活动评价反思等直接反映了教师的教学观、儿童观。儿童观重塑后的教学行为发生了变化,教师从关注怎么教到关注幼儿怎么学,从关注教学结果到关注幼儿的过程性学习。六、师幼关系更具温度主要观点:1.师幼关系是幼儿园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是学前教育研究和实践领域中备受关注的重要主题。经典语段:在幼儿园,教师和幼儿之间不是简单的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而是自我主体与对象主体之间价值平等的对话关系。和谐的师幼关系无论是对幼儿还是对教师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构建有温度的师幼关系是我们致力于追求的理想状态儿童是独立的个体,具有独立的人格。我们倡导教师接纳幼儿的情绪,认同他们的想法,以平等、尊重、民主的态度来对待和信任幼儿,站在幼儿的角度去发现他们行为中具有积极意义的闪光点,探寻行为背后的原因引导幼儿学习合作、协商、探究,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顾及幼儿的感受和体会,与幼儿平等交流和对话,建立i种师幼双向尊重理解性的师幼关系。实践反思:儿童观重塑后的教师,懂得了解并认可幼儿当下的情绪,感同身受,在理解的基础上认同幼儿具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了解幼儿行为背后的原因,解读其内心需求,为幼儿提供学习解决问题的机会,引导幼儿尝试以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相信幼儿是有能力的学习者。这是对幼儿的了解和信任,也是教师自我专业自信的表现。七、儿童表达更被支持主要观点:1.儿童有一百种语言,有一百种表达。他们会用自己的方式综合地感知世界、认识世界。经典语段:儿童正是运用他们天生擅长的“一百种语言”,以多元的表征形式来探索周围的世界,表达自我观念,不断建构自我认知。基于这样的价值取向,在课题引领下,教师转变了思维,在倾听中了解幼儿的想法,接纳幼儿的个体差异,重视幼儿表达过程中的体验,尊重并支持幼儿的多元表达和个性张扬,了解并走近每一个儿童的内心世界。儿童的作品在教师支持下有了不一样的表达。支持儿童随时随地的表达,幼儿的表达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集体教学、游戏活动、生活环节中都会有表达的需要,而这样的需求随时能得到满足,因为教师总是支持并鼓励幼儿的各种表达,这是教师儿童观重塑后的具体表现。比如,幼儿已经不局限于美术活动中的表达表现。即使是未完成的作品,也理应得到重视。教师设置了幼儿未完成作品的区域,既是对幼儿创作的尊重,也是对幼儿继续自己的创作与表达的鼓励实践反思:作品表达是幼儿内心情感的外显,是情绪情感的宣泄,是对周围世界的认知。幼儿天生就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关注幼儿内心情感和体验的表达,是教师真正走近儿童内心世界的一把钥匙。教师基于对儿童的了解与理解,适恰地提供材料,尊重儿童的表达过程,满足儿童想表达、能表达的意愿,支持儿童多元且富有个性的表达。因为有了教师观念的转变,儿童的表达呈现童年特有的童真稚气、天真烂漫、丰富的想象力、富有趣味的故事情节、饱含情感的内心世界,教师的支持赋予了儿童一百种表达的可能。当教师看待儿童的观念发生改变,被支持的儿童表达自然就更灵动、更具生命力了。八、在儿童观的熏染下,课程散发出“儿童的味道”主要观点:.教师实施课程的能力决定了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步伐与质量,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经典段落:随着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全面推进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的出台,对幼儿园教师课程实施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伴随着重塑儿童观的研修行动的推进,我们欣喜地发现,当教师看待和对待儿童的观念发生了根本的改变,课程也会随之发生全新的转变。教师的课程意识增强,课程组织实施能力得到提升,幼儿园的课程散发出“儿童的味道”。(一)课程实施能力得以提升经过“重塑儿童观”的区域研修,教师会有意识地根据幼儿的兴趣点和季节时令、主题内容,选择有意义、有价值的信息,利用幼儿园周边资源开展园本化的项目活动,发现儿童的思想和行为,追随儿童的兴趣,积极地给予支持,哪怕这些思想与行为在成人常规标准下显得多么微不足道。如省级机关北山幼儿园每年的“香柚节”就是基于开放性主题下的一个传统活动。因为幼儿园内种了好多的柚子树,每年秋天枝头挂满柚子,孩子们很喜欢,于是柚子节就这样诞生了。其中“柚子节游戏分享会”是“香柚节”主题中的一个活动。我们通过对比前后两个不同时期教师组织的“柚子节游戏分享会”,呈现教师行为背后儿童观的转变过程。体验等,教师的儿童观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教师对儿童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行为给予最大的支持,提供环境和想法,助推儿童按照自己的意愿完成游戏设计构想。.从“教师主导”走向“幼儿主导”无论是活动名称的命名,还是整个活动的组织与实施,都从“以教师为主导”走向了“以幼儿为主导”。活动过程中,教师跟随并支持儿童的兴趣关注和倾听儿童,为儿童的学习与发展提供更多可能。如:当儿童决定要设计一个赶小猪的分享游戏时,教师给予积极鼓励,支持儿童通过与同伴的互相讨论,协商决定游戏的玩法,通过投票最后集体达成一致的想法。这其中,儿童的交流沟通能力增强了,学会倾听和表达,了解他人的思维方式,体验与同伴的关系。儿童成为了活动的策划者和主导者。.从“不完全相信儿童”到“信任儿童”从一开始教师和幼儿共同设计游戏分享会,到完全放手让孩子自主设计游戏分享会,教师经历了从“不完全相信儿童”到“完全信任儿童”理念上的转变,认为孩子是有能力的学习者。教师最大限度地创设学习环境和空间,尝试让幼儿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整个活动由幼儿做主,教师在旁边进行观察并给予支持。这样的一种从不太放手到完全放手让幼儿做主的实践,不仅让幼儿有了自我发现、自我发展的可能,而且教师的专业能力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二)课程形态发生改变教师“儿童观”重塑的背后,基于儿童立场的课程价值取向和课程实践方式发生了变化,幼儿园课程形态发生了改观。教师从重知识、技能转变为重幼儿的体验、感受;从重幼儿的学习结果到重过程性的表达表现。教师们也经历了从盲目使用教材教参一选择性地使用教参教材一教师的预设和生成相结合一根据儿童的兴趣和发展需要选择课程资源一灵活实施课程的变化。幼儿园的课程形态更加开放、更加多元发现儿童”研修行动一路走来,园长的课程领导力被大大激发,一线教师的课程意识也被大大激发。园长们将工作重心从繁杂的行政事务中抽脱出来,更倾情于课程的建设和园所文化、办园理念的培育,不断地思考怎样的课程建设更符合园本实际和发展需求,更能促进儿童的发展。在发现儿童需求、关注儿童生活、助力儿童发展的课程理念下,在区域课程孵化工程的推动下,幼儿园掀起了课程改革的热潮。如:闻裕顺学前教育集团的“美诉”课程,政苑幼儿园的“不完美小孩”课程,留下幼儿园的“野趣”课程,文苑学前教育集团的“幸福种子”课程,莲花港幼儿园的“小树林”课程均被评为杭州市幼儿园精品课程。此外,小和山幼儿园的“多趣玩”课程,文新学前教育集团的“小公民”课程,枫华府第学前教育集团的“榜样共情”课程……这些基于幼儿园现有优势资源开展的园本课程,以儿童的视角去观察身边的环境,利用周边课程资源,开展贴近儿童需要的活动,呈现出富有生命力的幼儿园课程形态。实践反思:我们发现,当教师相信儿童是有能力的学习者时,拥有科学的儿童观的教师,就会以更大的信任和热情赋权并支持助推儿童共同编制课程。我们也深信,教师是有能力的课程建设者,当她的儿童观悄然改变之时,课程的变革也在悄然发生!九、坚持以教师为本主要观点:1.在“发现儿童:旨在儿童观重塑的幼儿园教师区域研修行动”中,教师从辨识幼儿的能力和水平,到反省自己的教学内容和行为,从关注利用园所资源,到组织实施多样化的课程。经典语段:“发现儿童”使得幼儿园从管理者到一线教师努力转变原有的教育观念,更多地站在儿童的视角和需求,审视原有的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明晰现有水平,整合资源再出发,“儿童立场”成为教师一切教育行为的出发点。这样的变化让我们倍感欣喜,同时我们也深刻地体会到,“发现儿童”旨在儿童观重塑的区域研修还是比较上位的研修引导,依托区域内的骨干力量组成的核心团队,通过介入引领、卷人互助、代入反思的方式进入教育现场,以问题呈现+对话讨论的方式引发教师的集体研修。这种从外部强势推进的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