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部编版(2023)必修上册第二单元本单元综合与测试 第二单元综合与测试 知识精讲_第1页
高中语文部编版(2023)必修上册第二单元本单元综合与测试 第二单元综合与测试 知识精讲_第2页
高中语文部编版(2023)必修上册第二单元本单元综合与测试 第二单元综合与测试 知识精讲_第3页
高中语文部编版(2023)必修上册第二单元本单元综合与测试 第二单元综合与测试 知识精讲_第4页
高中语文部编版(2023)必修上册第二单元本单元综合与测试 第二单元综合与测试 知识精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综合与测试知识精讲一知识结构图内容知识点第一单元综合与测试文学常识基础知识课文概述名句积累二.学法指导1.回顾复习文学常识。2.回顾复习基础知识。3.回顾概述课文内容。4.积累名句。三.知识点贯通知识点一文学常识一、作者1.沈英甲,1983年至2023年先后在外交部《世界知识》杂志和《世界博览》杂志、《科技日报》任记者,期间曾担任多年机动记者,在《科技日报》曾先后任副刊部主任、机动记者部主任,现为高级记者。代表作品有《走进神农架》《采访死亡手记》《生存方式》《前尘》等。2.林为民,1942年出生在我国台湾,父亲为爱国烈士林正亨。林为民自18岁起先后就职于北京日报社、北京晚报社,直至退休。他把一生都奉献给了记者工作。3.叶雨婷,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4.苏辙(1039—1112),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嘉祐二年(1057)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后因母病故,随父兄回乡奔丧。嘉祐四年(1059)守丧期满回京。先后任大名府留守推官、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因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为河南推官。宋哲宗时官至尚书右丞、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宋徽宗时罢职居许州。政和二年(1112),苏辙去世,年七十四,追复端明殿学士、宣奉大夫。宋高宗时累赠太师、魏国公,宋孝宗时追谥“文定”。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其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著有《栾城集》等行于世。二、文体知识1.通讯:有记叙文的特点,可以记叙描写,有人物和事件;有新闻的特点,必须真实,有时效性。同时通讯又具有二者没有的特点:可以加入作者的观点和评论。(1)人物通讯:人物通讯是报刊、广播、电视上最为常见的通讯形式之一,是一种重要的应用文体,也是实用文写作学科研究的重要文体之一。它以人物的新近行动为新闻,重在表现人物的品质、性格和精神面貌,通过个别显示一般,通过平凡突出伟大,达到揭示时代特征、感染并且教育读者的目的。写人之所以重要,就因为人是有思想的。采写人物通讯就是为了通过人的思想、人的精神面貌去教育人、感染人。(2)人物通讯有三种类型:①传记式:特征是较完整地写出人物一生的主要事迹,篇幅较长,内容丰富。②特写式:侧重于写人物的一时一事或某一侧面。虽然比一般的特写涉及的范围大得多,但属于集中于一事、一个侧面的写法。真正写一时一事的人物通讯,也很常见。③群像式:特点是报道对象不止一个,而是一个集体中的若干人,或是同一时空范围内的几个同类人。2.新闻评论(1)概念:新闻评论是媒体或作者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紧迫问题,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就事论理,就实论虚,有着鲜明针对性和指导性的一种新闻文体,是现代新闻传播工具经常采用的社论、评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专栏评论和评述等的总称,属于论说文的范畴。简而言之,新闻评论是对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和社会现象发表意见以指导实践的一种文体。(2)特点:①与其他评论一样,有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组成,具有政策性,针对性和准确性;②在有限的篇幅中,主要靠独特的见解吸引读者;③立意新颖,论述精当,文采斐然;④主要面向广大群众。(3)撰写方法①要读懂材料。了解有关背景,熟悉主要事件及相关情节,把握精神实质。②要评在点上。点评的篇幅要小,一定要选好角度提炼观点,做到一语中的,目标集中、准确,不可分散,切忌什么都想评。③要评得有理。好的点评应该做到以礼以法阐释,导向鲜明,事理清晰,鞭辟入里,以理服人,发人深省。④要评得生动。点评要讲究艺术性,言简意赅,干净利索,力求新颖、鲜明、生动,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4)新闻评论的主要表现方法①夹叙夹议:对一件事发表看法的文章,它既要写事又要写看法,所以,夹叙夹议就成为主要的表现手法。②亦理亦情:论述文体,在对事件作出理性评判和分析时,并不排斥动之以情的作用。(5)新闻评论写作的基本思路第一步:引述材料,摆出现象。第二步:从现象中提取论述的观点。

第三步:分析论证观点,要联系实际,紧紧围绕论点,运用各种论证方法。第四步:总结全文,提出倡议。三、诗歌常识:1.《诗经》《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的诗歌,共305篇。诗经的作者,绝大部分已无法考证。相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为《诗三百》。西汉时期被尊为儒家经典,称为《诗经》,并沿用至今。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及《五经》之一。《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生活的一面镜子。2.《诗经》六义《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风、雅、颂”是按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1)体例风:土风、民谣。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十五国风”。雅:宫廷乐歌。西周王畿(周王朝直接统治的地区)的音乐。分为大雅、小雅,“二雅”。颂:祭祀乐歌。有周颂、鲁颂、商颂,“三颂”。(2)表现手法(根据朱熹《诗集传》)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铺陈叙事。“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比:以彼物比此物。比喻、打比方。兴: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词。起兴、发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3.四言诗:每句四字或以四字句为主的诗歌样式。盛行于西周。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所录305篇,其形式基本上是整齐的四言体,节奏为每句二拍,这显然是在原始歌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适应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语言发展的状况。到了西汉时期,五言诗在民间悄然兴起,但文人诗仍以四言为主。东汉以后,五言诗占领了诗坛的主要地位,四言诗渐趋衰落。能继承《诗经》遗风,称得上四言诗的只有曹操、嵇康、陶渊明、韩愈、柳宗元等人的少数诗作。如曹操的《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可作为当时四言诗的代表。4.田园诗:中国古代的田园诗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多以农村景物和农民、牧人、渔夫等的劳动为题材。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体后,唐宋等诗歌中的田园诗便主要变成了隐居不仕的文人和从官场退居田园的仕宦者们所作的以田园生活为描写对象的诗歌。田园诗和边塞诗并称唐代开元、天宝年间两大词派,前者恬淡疏朴,后者雄浑豪迈。知识点二基础知识1.字音稻菽(shū)饥馑(jǐn)田埂(gěng)稻穗(suì)掖(yē)着颁(bān)发阐(chǎn)明贬(biǎn)斥一蔸(dōu)花蕊(ruǐ)籼(xiān)稻粳(jīng)米分蘖(niè)撒(sǎ)播屏(bǐnɡ)气淤(yū)泥精神抖擞(sǒu)凌辱(rǔ)桃酥(sū)兵痞(pǐ)肺腑(fèi)(fǔ)拟南芥(jiè) 调侃(kǎn)悲怆(chuàng)第一届(jiè)黄冈(ɡānɡ)毛坯(pī)房撰写(zhuàn)奇葩(pā) 脑溢血(yì)收敛(liǎn)跌宕(dàng)量身定制(liàng)戛然(jiá)愧疚(jiù)负荷(hè)墓志铭(míng)雕琢(zhuó)挑剔(tiāo

ti)精湛(zhàn)造诣(yì)卓越(zhuó)雍容(yōng)铸魂(zhù)臻(zhēn)芣(fú)苢(yǐ)掇(duō)捋(luō)袺(jié)襭(xié)阴霪(yín)场圃(pǔ)村酤(gū)闭廪(lǐn)2.释义刻骨铭心:比喻牢记心上,永远不忘。也说镂骨铭心,铭心刻骨。

饥馑:饥饿,饥荒。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义无反顾:在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绝对不能退缩回顾。力排众议:敢于排除别人的异议,有力坚持自己的观点。

亦步亦趋:老师走学生也走,老师跑学生也跑。比喻自己没有主张,或为了讨好,每件事都效仿或依从别人,跟着人家行事。不敢越雷池一步:原意是要坚守原地,不要越过雷池到京城去。后比喻做事谨慎或保守,不敢超越原来的规定或限度。无与伦比:没有能比得上的(多含褒义)。熙熙攘攘:熙熙:和乐的样子;攘攘:纷乱的样子。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拥挤。体贴入微:体贴:细心体谅别人的心情和处境,给予关心和照顾;入微:达到细微的程度。形容对人照顾或关怀非常细心、周到。和颜悦色;颜:面容;悦:愉快;色:脸色。脸色和蔼喜悦。形容和善可亲。全神贯注:贯注:集中。全部精神集中在一点上。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全力以赴:赴:前往。把全部力量都投入进去。座无虚席:虚:空。座位没有空着的。形容出席的人很多。传诵:①辗转传布诵读(多用于诗词、文章等);②辗转传布称道(多用于名声等)。注特别意:传颂,传播颂扬,重在颂扬;传诵和传颂比较,诵一般指扩大说的范围,而颂是称赞的意思,多指传播名人名事。戛然而止:戛:象声词。形容声音突然终止。鼎鼎大名:形容名气很大。雷厉风行:厉:猛烈。像雷那样猛烈,像风那样快。比喻执行政策法令严厉迅速。也形容办事声势猛烈,行动迅速。跌宕起伏:跌宕:富于变化,有顿挫波折。形容事物多变,不稳定,也比喻音乐音调忽高忽低和故事情节的曲折。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勾通:暗中串通

沟通:指使彼此通连;相通。沟通是褒义词,勾通是贬义词。)悲怆:悲伤凄惨;非常悲伤的意思。奇葩:本意是指奇特而美丽的花朵。常用来比喻珍贵奇特的盛貌或非常出众的事物。也比喻人或事行为独特,与众不同。雍容:形容文雅大方,从容不迫。旨归:主旨,要旨。雕虫小技: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能(多指文字技巧)。离群索居:离开大伙儿,孤独地生活。炉火纯青:纯:纯粹。道士炼丹,认为炼到炉里发出纯青色的火焰就算成功了。后用来比喻功夫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境界。注意与“出神入化”“登峰造极”的区别。巧夺天工:夺:胜过。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十分巧妙。注意与“鬼斧神工”的区别。不谋而合:谋:商量;合:相符。事先没有商量过,意见或行动却完全一致。废寝忘食:废:停止。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努力。臻于至善:臻:达到;至善:善的极致。指做到极致。出类拔萃:拔:超出;类:同类;萃:原为草丛生的样子,引伸为聚集。

超出同类之上。多指人的品德才能。离群索居:索:孤单。离开集体或群众,过孤独的生活。超今冠古:

冠:超出众人。超越古今。采采:采而又采。芣苢:野生植物名,可食。一说即车前子,其叶和种子都可以入药,有明显的利尿作用,并且其穗状花序结籽特别多,可能与当时的多子信仰有关。薄言:发语词,无义。这里主要起补充音节的作用。有:取得。掇:拾取,伸长了手去采。捋:顺着茎滑动成把地采取。袺:一手提着衣襟兜着。襭:把衣襟扎在衣带上,再把东西往衣里面塞裹。阴霪:(1).连绵不断的雨。(2).阴霾。喻奸佞小人。村酤:村酒。3.词类活用三夜阴霪败场圃败:使……毁坏。一竿晴日舞比邻舞:使……欢欣鼓舞赋诗怜汝足精神足:使……充盈知识点三课文概述1.《喜看稻菽千重浪》这篇人物通讯通过具体事例展现了科学家袁隆平重视实践,实事求是,敢于向权威宣战,大胆创新的精神,也表现了他引领“绿色革命”的宏愿。文章高度评价了这位杂交水稻专家的研究成果的重大意义:不仅使中国率先在世界上实现了“超级稻”目标,而且对解决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问题都具有重大意义。文章也表达了对袁隆平的崇敬之情。

2.《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文章叙述了北京市百货大楼售货员张秉贵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以高度的工作热忱和对顾客“主动、热情、诚恳、耐心、周到”的服务态度为人民服务的事迹,高度赞扬了张秉贵的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的工匠精神。3.《“探界者”钟扬》通过叙述钟扬不同时段的事迹,表现了钟扬的责任与担当,高度赞扬了他忠于祖国、无私奉献、不计得失、执着敬业、不懈探索追求的优秀品质。4.《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这篇新闻评论结合时代特点深入阐述了工匠精神的内涵,点明其当代价值,既批评了社会上存在的浮躁风气和短视心态,也廓清了对工匠精神的一些误解,可以深化我们对劳动的认识,激发我们尊重劳动、追求卓越的情感。5.《芣苢》这首诗是一首集体劳动的赞歌,描写了人们集体采摘芣苢的过程,表达了劳动者喜悦的心情。开始是泛言采摘,最后是满载而归,欢乐之情也从这一过程表现出来。诗歌反复地描写劳动的过程,形象地表现了劳动成果的由少至多,充满了劳动的欢欣,洋溢着劳动的热情。6.《文氏外孙入村收麦》这首诗反映了农忙时节诗人及家人亲耕务农的场景,表现了农人抢收时的繁忙与喜悦,让人感受到浓浓的亲情和劳动的欢乐。知识点四名句积累1.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2.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3.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4.欲收新麦继陈谷,赖有诸孙替老人。5.三夜阴霪败场圃,一竿晴日舞比邻。6.急炊大饼偿饥乏,多博村酤劳苦辛。7.闭廪归来真了事,赋诗怜汝足精神。四.课堂练习(一)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质量是人类社会的不懈追求,提升全社会质量意识,培育全民质量素养,既是质量发展的________,也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________。工匠精神坚守的是质量第一,追求的是________,彰显的是________。工匠精神不仅仅是技术工人的“专利”,广大企业、特别是企业负责人都要有工匠精神,都要用工匠精神这种执着的态度、认真的方法、追求卓越的理念去推动质量工作水平提升。广大企业要提高质量职业教育,着力加强从业人员素质技能和培训,培育质量职业精神,造就责任心强、有专业素养的职业队伍,通过对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和各类技能劳动者的职业理念不断强化、职业技术不断提升,为质量升级提供不竭动力,树立质量先进典型,()。在全社会弘扬当代先进的质量文化,树立起鲜明的质量导向,厚植质量发展根基,传递质量发展正能量,让弘扬工匠精神、勇攀质量高峰成为全社会的价值导向和时代精神。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当务之急从长计议吹毛求疵持之以恒B.当务之急深谋远略精益求精持之以恒C.首当其冲深谋远略吹毛求疵旷日持久D.首当其冲从长计议精益求精旷日持久【答案】B【解析】当务之急:当前急切应办的要事。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质量发展”应是“当务之急”。深谋远略:计划得很周密,考虑得很长远。从长计议:慎重考虑而不急于作出决定。“国家和民族发展”应是“深谋远略”。精益求精:比喻已经很好了,还要求更好。吹毛求疵:比喻故意挑毛病找错。质量追求的应是“精益求精”。持之以恒:长久地坚持下去。旷日持久:耗费时日。“彰显”的是积极方面的内容,应选“持之以恒”。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广大企业要着力加强从业人员素质技能和培训,提高质量职业教育,培育质量职业精神。B.广大企业要着力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技能和培训,加强质量职业教育,培育质量职业精神。C.广大企业要加强质量职业教育,着力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技能和培训,培育质量职业精神。D.广大企业要加强质量职业教育,着力加强从业人员素质技能和培训,培育质量职业精神。【答案】B【解析】搭配不当,“提高”对应的是“技能和培训”,“加强”对应“职业教育”。不合逻辑,应先“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技能和培训”,后“加强质量职业教育”。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激励更多的企业促进国家质量水平的整体提升,和个人在质量上追求卓越B.激励促进国家质量水平的整体提升,更多的企业和个人在质量上追求卓越C.促进国家质量水平的整体提升,激励更多的企业和个人在质量上追求卓越D.激励更多的企业和个人在质量上追求卓越,促进国家质量水平的整体提升【答案】D【解析】注意“激励更多的企业和个人在质量上追求卓越”“促进国家质量水平的整体提升”的先后顺序。4.自从有了《诗经》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起兴就成了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它生动形象,通俗易懂,以至于日常生活中有很多谚语都采用了这种手法,如“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等。请你根据示例,再写出三条。【答案】①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②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③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解析】起兴是诗歌表现手法之一,即借另一事物,以引起所吟咏的事物。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中国是水稻的原产地,不过自杂交水稻在全国推广后,①____________________。不仅稻米,今天几乎所有的农林牧业品类都是人类对野生动植物改良驯化的成果。至于我们餐桌上常见的玉米、红薯、花生、土豆、番茄、辣椒等则是从美洲传入的,都不是绝对意义的原生态食物。如果非本地本季长的不吃,那么我们冬天就几无蔬菜可吃了;如果人工改良过的都不吃,②_________________。今天许多人推崇绿色食物,但绿色并不等同于绝对意义的原生态,并不禁止嫁接和反季节种植等技术,其实只要不危害健康和环保,③___________。【答案】①我们吃的就不再是原生态稻米了②那我们就只能吃野果和野兽了③没有必要苛求绝对意义上的原生态【解析】第①处,根据横线前面“不过自杂交水稻在全国推广后”和横线后面“几乎所有的农林牧业品类都是人类对野生动植物改良驯化的成果”“至于我们餐桌上常见的玉米、红薯、花生、土豆、番茄、辣椒等则是从美洲传入的,都不是绝对意义的原生态食物”推断,应填表示“我们吃的就不再是原生态稻米了”意思的句子。第②处,根据横线前面“如果非本地本季长的不吃,那么我们冬天就几无蔬菜可吃了”“如果人工改良过的都不吃”推断,应填表示“那我们就只能吃野果和野兽了”意思的句子。第③处,根据横线前面“今天许多人推崇绿色食物,但绿色并不等同于绝对意义的原生态,并不禁止嫁接和反季节种植等技术,其实只要不危害健康和环保”推断,应填写表示“没有必要苛求绝对意义上的原生态”意思的句子。(二)课外拓展阅读阅读下面古诗及注释,完成后面题目。关雎《诗经国风》关关雎鸠①,在河之洲②。窈窕淑女③,君子好逑④。参差荇菜⑤,左右流之⑥。窈窕淑女,寤寐求之⑦。求之不得,寤寐思服⑧。悠哉悠哉⑨,辗转反侧⑩。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⑾。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注释】①关关:水鸟鸣叫的声音。雎(ju)鸠:一种水鸟。②洲:水中的陆地。③窈窕(yǎotiǎo):外貌美好的样子。淑:好,善。④君子:这里指女子对男子的尊称。逑(qiú):配偶。⑤参差(cēncī):长短不齐的样子。荇(xìng)菜:一种多年生的水草,叶子可以食用。⑥流:用作“求”,意思是求取,择取。⑦寤(wù):睡醒。寐(mè):睡着。⑧思:语气助词,没有实义。服:思念。⑨悠:忧思的样子。⑩辗转:转动。反侧:翻来覆去。琴瑟:琴和瑟都是古时的弦乐器。⑾友:友好交往,亲近。6.本诗选自《诗经·国风》,从艺术手法来看,“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一句,属于赋、比、兴中的“___________”。【答案】兴或比兴【解析】考生应先明确三种概念的内涵,然后结合诗句分析对应。赋:直接说出想说的。比:就是现在的比喻。兴:想说这个,却不直接表达,用另一种和这个有关的事物开始。“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他实际想说的是后两句,却偏不说,而以雎鸠这种与爱情有关的鸟说起,符合“兴”这一手法。故本题应填写“兴”。7.请从诗中找出“流”的两个近义词: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采芼【解析】考生解答本题时应先明确所给例句的含义,然后阅读全是从中筛选与之意思一直的词语,也可从相同的句子结构入手分析。“参差荇菜,左右芼之”,根据诗歌提示的背景注释,流,用作“求”,意思是求取,择取;“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与“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句子结构一致,“采”“芼”解释应该与“芼”相同,都解释为“求取,择取”。8.“寤寐求之”、“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形象地描摹了___________的过程。【答案】从爱慕、追求到迎娶【解析】考生解答本题时应解释背景注释认真阅读全诗,把握诗歌主题,然后结合关键词语整理概括答案。《关雎》是一首爱情诗,诗中“寤寐求之”、“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是写一个“君子”对“淑女”的追求,写他得不到“淑女”时心里苦恼,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得到了“淑女”就很开心,叫人奏起音乐来庆贺,并以此让“淑女”快乐。“寤寐求之”、“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形象地描摹了从爱慕、追求到迎娶的过程。9.下列对这首古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采用了双声叠韵的连绵字,增强了诗歌音调和谐,也细腻地表现了情态。B.本诗采用“重章叠句、回环推进”的方式,《诗经》中有大量这样的作品。C.“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一句,通过动作描写细腻地表现了心理。D.本诗和《蒹葭》一样,表达了追求美好事物但无法获得的情感。【答案】D【解析】选项既涉及到诗歌手法,又有对内容的赏析,考生应结合全诗逐项分析。本题D项,“本诗和《蒹葭》一样,表达了追求美好事物但无法获得的情感”表述错误,《关雎》中“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表明在一片琴瑟钟鼓之乐中,彼此的感情相互靠近,结成琴瑟之好,美满的婚姻就从这里开了头。《蒹葭》中“溯洄”、“溯游”、“道阻且长”、“宛在水中央”也不过是反覆追寻与追寻的艰难和渺茫的象征,诗人上下求索,而伊人虽隐约可见却依然遥不可及,表达了追求美好事物但无法获得的情感。二者不一致。故选D。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20世纪60年代,在中国“绿色革命”的大潮中,涌现出了一位攻下“杂交水稻”难题的科技新星,他就是被外国人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袁隆平1930年9月7日生于北平,祖居江西德安县。幼年正值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华,给童年的袁隆平心里留下了深深的民族创伤。面对国破家亡的严酷现实,袁隆平从小就立志:做一个使中国富强、不受外国强盗欺侮的人。袁隆平在学习中不愿死记硬背,喜欢思考,善于提问,从思考中加深对基本原理的理解。1949年,袁隆平在南京中大附中读完高中。当时,考什么大学,学什么专业,成为了全家议论的焦点。父亲希望他通过上大学能升官发财,光宗耀祖。袁隆平自己却在中学阶段就对大自然的蓬勃生机,对春华秋实的自然规律,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慈善的母亲让孩子自己做主,于是袁隆平义无反顾地报考了重庆一所学院的农学系,高高兴兴地跳进了“农门”。1953年夏,大学生活结束后,袁隆平到湖南省偏僻的安江农校任教。袁隆平教学十分认真,教一门,钻一门,爱一门。他教外语,效果良好。教学期间,他还刻苦自学,不断提高自己听、写、阅读外文的能力,可以不带字典阅读英、俄文资料。进校第二年,他被调到遗传育种教研组,教授作物栽培、遗传育种的农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在教普通植物学时,他下苦功夫,从构成植物体的最小单位——细胞的构造开始,到根、茎、叶、花、果的外部形态,再到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遗传特性,等等,都进行了系统的学习研究。为了能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的微观构造,他刻苦磨炼徒手切片技术。几百次,上千次……直到能在显微镜下得到满意的观察结果为止。在备课时,他经常提出各种问题自考自答。他走出课堂,来到田间地头,从实践中找答案。他深有体会地说:“即使浅显的问题,如果教师本身钻得不深不透,也不可能把课讲好!”1959年,是袁隆平的而立之年,也是他走上教学岗位的第七个年头。国庆前夕他以“我的十年”为题,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从思想与业务两个方面对自己进行了回顾与总结:“党的十年教育,使我明确了人生真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确是人生最大的光荣和义务。”同时,他还向党和人民立下誓言:“要做到政治挂帅,红专并进。”在教学当中,袁隆平不满足于仅当一名合格的中专老师,还想在农业科研上搞出点名堂来。十多年来,他始终坚持一边教学,一边科研,教学与科研、生产紧密结合。50年代,生物教学中主要向学生讲米丘林、李森科的遗传学说,袁隆平就按照其理论进行无性杂交、嫁接培养、环境影响等方面的试验,把月光花嫁接在红薯上、西红柿嫁接在马铃薯上、西瓜嫁接在南瓜上,但只得到了一些奇花异果,并没有得到经济性状优良的无性杂交种。这引起了他的沉思,他决心开阔视野,另辟蹊径。60年代,他从外文杂志中获悉,欧美的孟德尔、摩尔根创立的染色体基因遗传学说,对良种繁育有重大指导作用。他就开始大胆地向学生传授染色体基因遗传学说,讲杂种优势利用在作物育种中的广阔前景,而他自己也开始向水稻的杂种优势利用方面进行探索。1960年受天然杂交稻株的启示,在育种方法上他由采用系统选育法,转变到水稻雄性不育的研究课题上来。从1964年在稻田中发现天然雄性不育株,到1966年在《科学通报》上发表第一篇重要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就是他坚持一边教学,一边从事科研的丰硕成果。“文化大革命”中袁隆平仍利用被批斗的空隙,专心研究水稻雄性不育,在不利条件中争得了从事科研活动的机会。1970年11月,袁隆平带领助手在海南岛的普通野生稻群落中,发现了一株雄花败育株。是将“野败”这一珍贵材料封闭起来,自己关起门来研究,还是发动更多的科技人员协作攻关呢?在这个重大的原则问题上,袁隆平毫不含糊、毫无保留地及时向全国育种专家和技术人员通报了他们的最新发现,并慷慨地把历尽艰辛才发现的“野败”奉献出来,分送给有关单位进行研究,协作攻克“三系”配套关。在19年的漫长教学生涯中,袁隆平一边在教学中积累知识和农业生产的实践经验,一边又通过科研促进教学和生产。教学、生产、科研相结合,使他创造了不平凡的农业科技成果。(摘编自祁淑英、魏晓雯《袁隆平传》)相关链接:①袁隆平(开场白):我现在还有两个愿望,一是第三期杂交水稻能够在2023年实现大面积亩产900公斤;二是把杂交水稻推向国外,造福世界人民。主持人:您对学农的大学生有什么建议?袁隆平:我建议,学农的大学生要到实验田里去,电脑等先进设备很重要,但在电脑和书本里是种不出水稻的。希望他们联系实际,多到实验田里走一走,看一看。②1999年10月,经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的一颗小行星(8177)被命名为“袁隆平星”。(《青少年科技博览》)10.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A.袁隆平将历尽艰辛才发现的“野败”分送给有关单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