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人教版本册总复习总复习 省一等奖2_第1页
高中化学人教版本册总复习总复习 省一等奖2_第2页
高中化学人教版本册总复习总复习 省一等奖2_第3页
高中化学人教版本册总复习总复习 省一等奖2_第4页
高中化学人教版本册总复习总复习 省一等奖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学年甘肃省白银市会宁一中高一(下)期中化学试卷(文科)一、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制作出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揭示了化学元素间的内在联系,成为化学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之一.下列有关我们常用的元素周期表的说法正确的是()A.元素周期表有七个横行,也是七个周期B.元素周期表有18个纵行,即有18个族C.短周期是指第一、二、三、四周期D.ⅠA族的元素全部是金属元素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的最外层有两个电子的元素都在第ⅡA族B.第ⅠA族元素都是典型的金属元素C.氟、氯、氧、氮四种元素都是第ⅦA族的元素D.第三周期的元素的原子核外都有三个电子层3.下列物质的性质比较,正确的是()A.气态氢化物稳定性:HF>HClB.碱性:NaOH>KOHC.非金属性:P>ClD.酸性:H2SO4>HClO44.下列关于化学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化学键是一种作用力B.化学键可以使离子相结合,也可以使原子相结合C.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分子内的化学键断裂,产物分子中的化学键形成D.非极性键不是化学键5.下列各组物质中有极性共价键的是()A.I2B.MgCl2C.KClD.H2O6.下列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A.碳酸钙受热分解B.乙醇燃烧C.炸药爆炸D.氧化钙溶于水7.在元素周期表中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附近的一些元素能用于制()A.合金B.半导体C.催化剂D.农药8.下列各组中属于同位素关系的是()A.与B.T2O与H2OC.与D.金刚石与石墨9.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决定因素是()A.元素原子半径大小呈周期性变化B.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依次递增C.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D.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10.下列哪些能源属于二次能源()A.风力B.电力C.原煤D.流水11.下列过程中,把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是()A.风力发电B.干电池产生电流C.木炭燃烧D.用电取暖器取暖12.将铜棒和锌棒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溶液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该装置能形成原电池,其中锌是负极B.该装置能形成原电池,其中铜是负极C.该装置不能形成原电池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13.甲、乙两个容器内都进行A→B的反应,甲容器内每分钟减少了4molA,乙容器内每分钟减少2molA,则甲容器内的反应速率比乙容器内的反应速率()A.快B.慢C.相等D.无法判断14.在理论上不能用于设计成原电池的化学反应是()A.HCl+NaOH═NaCl+H2OB.2CH3OH+3O2═2CO2+4H2OC.4Fe(OH)2+2H2O+O2═4Fe(OH)3D.2H2+O2═2H2O15.下列各组的电极材料和电解液,不能组成原电池的是()A.铜片、石墨棒,稀硫酸B.铜片、石墨棒,硝酸银溶液C.锌片、铜片,稀盐酸D.铜片、银片,FeCl3溶液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B.H2O(g)═H2O(l)该过程放出大量的热,所以该过程是化学变化C.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都表现为热量的变化D.对于如图所示的过程,是吸收能量的过程二、(非选择题共52分)17.碱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的电子都是个,在化学反应它们容易失去个电子;碱金属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是,原子半径最小的是.卤族元素原子最外层的电子都是个,在化学反应它们容易得到个电子;在卤族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强的是,原子半径最小的是.18.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元素的金属性逐渐,非金属性逐渐.该周期元素中,除稀有气体外,原子半径最大的是;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最强的是;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呈两性的是.19.下表标出的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元素,回答下列问题:(1)表中⑤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ƒ③元素形成的单质的电子式为:.(2)①④⑤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为:(填化学式),其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有:、(填离子键、极性键或非极性键).(3)用电子式表示⑤⑧形成的化合物的形成过程.20.在铜锌原电池中,以硫酸为电解质溶液,锌为极,电极上发生的反应是反应(氧化或还原),电极反应式为,观察到的现象是;铜为极,电极上发生的反应是反应(氧化或还原),电极反应式为;铜片上观察到的现象是,原电池的总反应式为.21.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N2+3H2⇌2NH3,5s内N2的浓度减少了L,H2的浓度减少了L,NH3的浓度增加了L,则用N2、H2、NH3的浓度变化表示的速率分别为v(N2)=mol/(Ls),v(H2)=mol/(Ls),v(NH3)mol/(Ls),v(N2):v(H2):v(NH3)=.

2023学年甘肃省白银市会宁一中高一(下)期中化学试卷(文科)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制作出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揭示了化学元素间的内在联系,成为化学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之一.下列有关我们常用的元素周期表的说法正确的是()A.元素周期表有七个横行,也是七个周期B.元素周期表有18个纵行,即有18个族C.短周期是指第一、二、三、四周期D.ⅠA族的元素全部是金属元素【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分析】周期表有7个周期,7个主族、7个副族、1个0族、1个第ⅤⅢ族,短周期为1、2、3周期,第ⅠA族H为非金属,以此来解答.【解答】解:A.由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可知,元素周期表有七个横行,也是七个周期,故A正确;B.元素周期表有18个纵行,7个主族、7个副族、1个0族、1个第ⅤⅢ族,故B错误;C.短周期是指第一、二、三周期,而第四周期为长周期,故C错误;D.ⅠA族的元素包含H及碱金属,H是非金属元素,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应用,为高频考点,把握周期表的横行、纵列与周期、族的关系为解答的关键,注意短周期为1、2、3周期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不大.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的最外层有两个电子的元素都在第ⅡA族B.第ⅠA族元素都是典型的金属元素C.氟、氯、氧、氮四种元素都是第ⅦA族的元素D.第三周期的元素的原子核外都有三个电子层【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分析】A、氦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处于零族,一般性质相似处于同一族.B、第ⅠA族元素除碱金属外还包括氢元素.C、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族序数.D、原子的电子层数等于周期数(钯除外).【解答】解:A、氦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处于零族,故A错误;B、第ⅠA族元素除碱金属外还包括氢元素,故B错误;C、氟、氯是第ⅦA族的元素,氧是第ⅥA族的元素,氮是第ⅤA族的元素,故C错误;D、电子层数等于周期数,所以第三周期的元素的原子核外都有三个电子层,故D正确.故选:D.【点评】考查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原子结构与位置关系,难度不大,注意周期表中的一些特殊性.3.下列物质的性质比较,正确的是()A.气态氢化物稳定性:HF>HClB.碱性:NaOH>KOHC.非金属性:P>ClD.酸性:H2SO4>HClO4【考点】元素周期律的作用.【分析】A.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B.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C.同周期从左到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D.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解答】解:A.因非金属性F>Cl,则稳定性HF>HCl,故A正确;B.因金属性K>Na,则碱性NaOH<KOH,故B错误;C.同周期从左到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因此非金属性P<Cl,故C错误;D.因非金属性Cl>S,则酸性H2SO4<HClO4,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为高频考点,把握同周期和同主族元素的性质变化规律、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4.下列关于化学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化学键是一种作用力B.化学键可以使离子相结合,也可以使原子相结合C.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分子内的化学键断裂,产物分子中的化学键形成D.非极性键不是化学键【考点】化学键.【分析】化学键是相邻原子或离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化学键是一种作用力,离子键和共价键、金属键都属于化学键,以此解答该题.【解答】解:A.化学键是相邻原子或离子之间强烈的作用力,故A正确;B.化学键可以是原子之间的作用力,如共价化合物和多原子分子的单质等,也可以是离子之间的作用力,如离子晶体中阴阳离子之间的作用力,故B正确;C.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故C正确;D.非极性键为相同原子之间形成的共价键,属于化学键,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键的判断,明确化学键的概念是解本题关键,注意化学键中的几个关键词“相邻”、“强烈的相互作用”,题目难度不大.5.下列各组物质中有极性共价键的是()A.I2B.MgCl2C.KClD.H2O【考点】共价键的形成及共价键的主要类型;化学键.【分析】极性共价键是有不同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形成的共价键,如水分子中含有极性键,而碘单质中含有的是非极性键,氯化镁和氯化钾中只含有离子键,据此进行判断.【解答】解:A.I2分子中只含有非极性共价键,故A错误;B.MgCl2为离子化合物,MgCl2中只含有离子键,故B错误;C.NaCl为离子化合物,NaCl中只含有离子键,故C错误;D.H2O为共价化合物,其分子中的O﹣H键为极性共价键,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共价键类型及判断方法,题目难度不大,明确常见化学键类型为解答关键,注意明确极性共价键与非极性共价键的区别,试题培养了学生的灵活应用能力.6.下列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A.碳酸钙受热分解B.乙醇燃烧C.炸药爆炸D.氧化钙溶于水【考点】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分析】根据常见的放热反应有:所有的物质燃烧、金属与酸或水反应、中和反应、铝热反应、绝大多数化合反应等;常见的吸热反应有:绝大数分解反应,个别的化合反应(如C和CO2),八水合氢氧化钡与氯化铵的反应.【解答】解:A.碳酸钙高温下分解属于吸热反应,故A正确;B.所有的燃烧反应都是放热反应,故B错误;C.炸药爆炸属于放热反应,故C错误;D.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属于放热反应,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难度不大,明确常见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是解题的关键.7.在元素周期表中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附近的一些元素能用于制()A.合金B.半导体C.催化剂D.农药【考点】元素周期律的作用.【分析】本题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分布及元素常见的性质来解题,一般金属延展性较好,可用于做合金,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交界处的元素可以制作半导体材料,一般过度金属可以用来做催化剂,农药分为有机和无机,一般非金属元素可以制作有机农药.【解答】解:A.在元素周期表中,金属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左下方,可以用来做导体,可以用来做合金等,像镁和铝等,故A错误;B.在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交接区域的元素可以用来做良好的半导体材料,像硅等,故B正确;C.可以用于做催化剂的元素种类较多,一般为过渡金属元素,故C错误;D.非金属元素位于右上方,非金属可以制备有机溶剂,部分有机溶剂可以用来做农药,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察了元素周期表中,金属元素一般可以用来做导体或合金等,如镁铝合金;如硅等,位于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交接区域,用来做良好的半导体材料;非金属可以制备有机溶剂,部分有机溶剂可以用来做农药;一般为过渡金属元素可以用于做催化剂.8.下列各组中属于同位素关系的是()A.与B.T2O与H2OC.与D.金刚石与石墨【考点】同位素及其应用.【分析】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种元素的原子,互为同位素,以此来解答.【解答】解:A.质子数不同,为不同元素的原子,不是同位素关系,故A不选;B.均为化合物,且为同种物质水,故B不选;C.质子数均为19,中子数分别为21、20,则二者互为同位素,故C选;D.均为单质,为碳的同素异形体,故D不选;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同位素的判断,为基础性习题,把握同位素的分析对象为原子为解答的关键,注意相关概念的辨析,题目较简单.9.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决定因素是()A.元素原子半径大小呈周期性变化B.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依次递增C.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D.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综合应用;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分析】根据原子的电子层排布可知,在周期表中的原子的电子层排布呈现周期性的变化,则元素的性质呈周期性的变化来解答.【解答】解:A.原子半径大小与核外电子层数有关,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但元素的性质与原子半径的递变规律不一致,故A错误;B.元素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增大,但不呈现周期性的变化,则不能决定元素性质出现周期性变化,故B错误;C.由原子的电子排布可知,随原子序数的递增,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都呈现周期性的变化而引起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即原子的电子层排布的周期性变化是引起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决定因素,故C正确;D.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是原子的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化合价属于元素的性质,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元素周期律,为高频考点,学生明确原子的电子排布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并应熟悉元素的性质来解答,题目难度不大.10.下列哪些能源属于二次能源()A.风力B.电力C.原煤D.流水【考点】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分析】从能源的来源进行分析判断;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能源叫一次能源;不能从自然界直接获取,必须通过一次能源的消耗才能得到的能源叫二次能源.【解答】解:A.风力是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能源,属于一次能源,故A错误;B.我们生活中所使用的电力都是通过其他形式的能转化而来的,属于二次能源,故B正确;C.原煤是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能源,属于一次能源,故C错误;D.流水是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能源,属于一次能源,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的特点,明确直接和间接得到的能源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较简单.11.下列过程中,把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是()A.风力发电B.干电池产生电流C.木炭燃烧D.用电取暖器取暖【考点】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分析】A.风力发电是将风能转化为电能;B.干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C.木炭燃烧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D.用电取暖器取暖是将电能转化为热能.【解答】解:A.风力发电是将风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故A错误;B.干电池产生电流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B错误;C.木炭燃烧是放热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故C正确;D.用电取暖器取暖是将电能转化为热能,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判断,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掌握化学反应与能量的转化关系,能够根据所学知识正确判断变化过程的能力转化形式.12.将铜棒和锌棒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溶液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该装置能形成原电池,其中锌是负极B.该装置能形成原电池,其中铜是负极C.该装置不能形成原电池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分析】将铜棒和锌棒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溶液中,可以构成原电池,其中锌的活泼性较强,则原电池的负极,铜为正极,据此进行解答.【解答】解:将铜棒和锌棒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溶液中,锌能够与稀硫酸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该反应为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且为放热反应,所以能够形成原电池;锌为原电池的负极,铜为正极,根据分析可知,正确的为A,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原电池工作原理及其应用,题目难度不大,明确原电池的构成条件为解答关键,试题侧重基础知识的考查,培养了学生的灵活应用能力.13.甲、乙两个容器内都进行A→B的反应,甲容器内每分钟减少了4molA,乙容器内每分钟减少2molA,则甲容器内的反应速率比乙容器内的反应速率()A.快B.慢C.相等D.无法判断【考点】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分析】根据v=判断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解答】解:v=中,△n、△t已知,但V未知,所以无法判断甲、乙容器内的化学反应速率.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化学反应速率的理解及计算公式的应用,难度不大.注意反应速率用单位时间内浓度的变化量表示.14.在理论上不能用于设计成原电池的化学反应是()A.HCl+NaOH═NaCl+H2OB.2CH3OH+3O2═2CO2+4H2OC.4Fe(OH)2+2H2O+O2═4Fe(OH)3D.2H2+O2═2H2O【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分析】自发的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能设计成原电池,以此来解答.【解答】解:A、属于复分解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不能用于设计原电池,故A正确;B、属于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能设计成原电池,故B错误;C、属于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能设计成原电池,故C错误;D、属于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能设计成原电池,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设计成原电池的反应具备的条件,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回答,难度不大.15.下列各组的电极材料和电解液,不能组成原电池的是()A.铜片、石墨棒,稀硫酸B.铜片、石墨棒,硝酸银溶液C.锌片、铜片,稀盐酸D.铜片、银片,FeCl3溶液【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分析】根据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判断是否能构成原电池,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是:1、有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其中一种为非金属导体)作电极;2、电极均插入电解质溶液中;3、两极相互连接(或接触);4、能自发的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解答】解:A、铜片和稀硫酸不能自发的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所以不能构成原电池,故A符合;B、两电极的活泼性不同,且铜片与硝酸银溶液能自发的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所以能构成原电池,故B不符合;C、两金属的活泼性不同,且锌片与稀盐酸能自发的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所以能构成原电池,故C不符合;D、两金属的活泼性不同,且铜片与氯化铁溶液能自发的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所以能构成原电池,故D不符合;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原电池的设计,难度不大,根据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分析判断即可.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B.H2O(g)═H2O(l)该过程放出大量的热,所以该过程是化学变化C.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都表现为热量的变化D.对于如图所示的过程,是吸收能量的过程【考点】反应热和焓变.【分析】A、化学反应实质是旧键断裂和新键形成,反应过程中一定伴随能量变化;B、气态水变化为液态水是物质的聚集状态变化,无新物质生成;C、化学反应过程中主要是热量变化,同时也可以伴随光能变化;D、图象分析反应物能量高于生成物能量,反应是放热反应.【解答】解:A、化学反应实质是旧键断裂和新键形成,反应过程中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故A正确;B、气态水变化为液态水是物质的聚集状态变化,无新物质生成,所以该过程是物理变化,故B错误;C、化学反应过程中主要是热量变化,同时也可以伴随光能变化,故C错误;D、图象分析反应物能量高于生成物能量,反应是放热反应,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能量变化分析,反应实质理解应用,注意基础知识的学习掌握,题目较简单.二、(非选择题共52分)17.碱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的电子都是1个,在化学反应它们容易失去1个电子;碱金属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是Cs,原子半径最小的是Li.卤族元素原子最外层的电子都是7个,在化学反应它们容易得到1个电子;在卤族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强的是F,原子半径最小的是F.【考点】碱金属的性质;卤素原子结构及其性质的比较.【分析】碱金属移动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都是1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达到稳定结构,碱金属元素金属性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增强,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增大;卤族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都是7个,在反应中易得电子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同一主族元素,元素的非金属性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弱,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增大.【解答】解:碱金属移动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都是1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达到稳定结构,随着元素序数增大,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逐渐减小,所以金属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增强,所以碱金属元素金属性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增强,电子层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大,所以碱金属元素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增大,碱金属性最强的是Cs、原子半径最小的是Li;卤族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都是7个,在反应中易得1个电子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随着电子层数增大,原子核最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减小,所以元素得电子能力降低,则卤族元素的非金属性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弱,电子层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大,所以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增大,所以非金属性最强的是F、原子半径最小的是F元素,故答案为:1;1;Cs;Li;7;1;F;F.【点评】本题考查碱金属元素、卤族元素结构及其性质递变规律,结构决定性质,性质体现结构,知道碱金属、卤族元素性质递变原因,题目难度不大.18.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该周期元素中,除稀有气体外,原子半径最大的是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最强的是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呈两性的是铝.【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分析】同一周期,从左到右(稀有气体除外),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第三周期元素元素中,除稀有气体外,原子半径最大的是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最强的是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呈两性的是铝;由此分析解答.【解答】解:同一周期,从左到右(稀有气体除外),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第三周期元素元素中,除稀有气体外,原子半径最大的是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最强的是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呈两性的是铝;故答案为:减小;减弱;增强;钠;钠;铝.【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元素周期律的应用,掌握和运用元素周期律是解题的关键.19.下表标出的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元素,回答下列问题:(1)表中⑤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③元素形成的单质的电子式为:.(2)①④⑤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为:NaOH(填化学式),其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有:离子键、极性键(填离子键、极性键或非极性键).(3)用电子式表示⑤⑧形成的化合物的形成过程.【考点】位置结构性质的相互关系应用.【分析】由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①是H,②是C,③是N,④是O,⑤是Na,⑥是Al,⑦是Si,⑧是Cl.(1)Na的原子结构中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1;氮气中存在N≡N;(2)①④⑤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为NaOH;(3)元素⑤与⑧的化合物为NaCl,由钠离子与氯离子构成.【解答】解:由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①是H,②是C,③是N,④是O,⑤是Na,⑥是Al,⑦是Si,⑧是Cl.(1)Na的原子结构中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1,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氮气中存在N≡N,氮气的电子式为,故答案为:;;(2)①④⑤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