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版文化史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单元测试【区一等奖】_第1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文化史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单元测试【区一等奖】_第2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文化史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单元测试【区一等奖】_第3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文化史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单元测试【区一等奖】_第4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文化史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单元测试【区一等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学派,没有一个显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A.加速了西欧封建社会的瓦解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B.促进了西欧新式武器的制造C.推动西欧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展D.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2、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对中西科技有过如下一番论述:“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药这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可是有一个区别,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气勃勃地发展为一种奇妙有用的东西,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息。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下列有关这段话的认识比较合理的是()A.雨果否认中国人的发明创造能力B.雨果认为中国的社会状态对科技发展起到了保护作用C.雨果认为西方科学技术更加神奇D.雨果指出了中国传统科技没有发展为近代科技的事实3、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关于宋代科技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A.造纸术改进,利于信息的记录和传承B.火药用于军事,出现自动爆炸的地雷C.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促使海运的发展D.雕版印刷出现,促进宋代文化的传播4、某中学生参加电视节目的知识竞赛,有一道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题,他很难确定其中表述正确的选项,向你电话求助。你应帮他选择()A.“蔡侯纸”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B.火药在唐代开始应用于军事C.“司南”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D.活字印刷书籍的出现始于元朝5、《泰西水法》是介绍西方水利科学的著作,由意大利在华传教士与明末士大大徐光启合译。《四库全书总目》介绍此书并指出:“西洋之学,以测量步算为第一,而奇器次之,奇器之中,水法尤切于民用,视他器之徒矜工巧,为耳目之玩者又殊。固讲水利者所必资也。”这说明()A.传统科技观念影响了西学东渐B.意大利成为世界科技创新的中心C.近代西方科技在中国广泛传播D.明末政府已突破闭关政策的局限6、韩剧《大长今》的播出,使中医再度蜚声海内外,下列关于中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①《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②《伤寒杂病论》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③《伤寒杂病论》提出辨证施治的方法;④《本草纲目》被后世医学家誉为“万世宝典”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7、四位同学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历史的影响为题,各命一个小题。你觉得哪些最适宜()①造纸术﹣﹣中华文明的传承者②印刷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推动者③火药﹣﹣荡平欧洲封建城堡的致命武器④指南针﹣﹣西欧海外殖民的助跑器。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8、某书云中国的“印刷术用于传播古老的观念,而不是新思想;火药加固了皇帝的统治,而不是正在出现的诸民族君主的地位;指南针除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外,并不像西方人那样用于世界范围的探险、贸易和帝国的建立”。作者旨在说明中国的三大发明()A.对西方科技产生了爆炸性影响B.未能推进中国社会根本性的变革C.指南针被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D.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面貌和状态9、有学者认为,在儒家文化的背景下,古代科学家在研究科学时,不仅研究动机与儒家思想有关,所运用的知识中包含着从儒家经典中所获得的知识,而且在研究方法上也与儒学的经学方法相一致。这说明()A.古代科技存在浓厚的神学迷信色彩B.科学家重视科学理论的研究与创新C.古代科学研究以儒家经典作为指导D.古代科学研究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10、9世纪来华旅游的一位外国人写道:中国政府在众多公共场所立有一个长、高大约五公尺的四方石柱,柱面刻有易患的各种疾病、治疗药物及价格,什么病用什么药都记得清清楚楚。由此表明()A.药方摘自《本草纲目》B.政府重视医疗保健C.唐代医疗水平高超D.唐代常出现流行病11、李约瑟说中国未发展出现代科技,不是因为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缺乏逻辑推论思维),而在于“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社会文化,因而轻视和忽视了工匠在科技领域上的重要性。”下列对材料表述正确的是()A.重儒学,轻奇巧淫技的传统思维阻碍了中国科技的现代化B.中国的科技注重实用性C.中国没有发展到现代的科技主要原因是因为缺乏逻辑推论思维D.中国的专制政治是科技进步的政治基础12、“为什么现代科学只在欧洲而没有在中国文明(或印度文明)中发展起来?……为什么在公元前l世纪至公元15世纪之间,中国文明在应用人类关于自然的知识与人类的实际需求方面比西方文明要有效得多?”据此可知古代中国科学技术的主要特点是()A.实用技术发达B.政府是科研的主要组织者C.普遍重视科学实验D.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13、青蒿入药,在马王堆三号汉墓的帛书《五十二病方》、《神农本草经》、《补遗雷公炮制便览》、《本草纲目》等典籍都有记载。屠呦呦温习中医古籍、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制出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并成为20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者。这说明()

A.中国的中医得到了世界认可B.中国医学一直重视总结实践经验

C.古代医药典籍对科研有启示D.中国医学极重视理论概括和抽象14、明清时期,取材于法律文献中的案例与史书中的清官循史传记的公案小说兴起。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清代的《三侠五义》.这折射出()A.政府重视文学的社会功能 B.市民阶层渴望清官主政C.民众对暗黑社会现实的不满 D.民众法律观念的提高15、《三国演义》与《水浒传》的题材差别很大,一属历史演义,一属英雄传奇;其主人公,一是帝王将相,一是绿林豪杰。然而,明朝人雄飞和杨明琅将二者予以合刻,题曰《英雄谱》,认为这两部小说的创作宗旨是一致的,即()A.意主忠义,旨归劝惩B.区别尊卑,明确等级C.谄媚于上,以邀荣宠D.修身齐家,治平天下16、把辛弃疾的词“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风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和苏轼的词“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放在一起,下列正确的是()A.婉约词 B.豪放词 C.田园词 D.古典词17、关汉卿在《关大王独回单刀会》中,描绘关于面对大江的滚滚波涛,仗刀临流。曲中唱到:“大江东去浪千叠……驾着这小舟一叶……可正是千丈虎狼穴……我觑这单刀会似赛村社”。对该作品理解准确的是()A.关汉卿对《三国演义》故事的再创造B.借历史典故吊古抚今C.严厉斥问颠倒黑白的世界D.兼采宋词的温婉风格18、电子产品的广泛运用导致我们对汉字感到生疏,提笔忘字。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一个汉字、一个方块字,会由衷的觉得我是一个中国人。如果我们不会写汉字,而是像英美国家那样都说英语或者使用计算机的各种语言的话,在未来也许会出现身份认同的危机。它反映了汉字()A.应该与时俱进B.促进文明传播C.有利于国家统一D.增进民族认同感19、宋代开封流行的说唱作品《西厢记诸宫调》歌颂莺莺与张生冲破礼教,追求爱情;《刘知远诸宫调》描写书生刘知远从贫寒到显达过程中对待三娘的“负心婚变”。这说明当时()A.城市商业高度繁荣B.文化生活丰富多样C.说唱艺术迎合市民阶层趣味D.程朱理学引起民众普遍反对20、蔡元培曾评价:“中国之画,与书法为缘,而多含文学之趣味。故中国之画,以气韵胜,善画者多工书而能诗。”他强调中国画()A.与诗、书相融 B.追求神韵与意趣C.体现文学之美 D.与书法同生共发展21、道光八年以后,以演唱革新后的西皮调而著称的湖北艺人王洪贵和李六等人进京,加入了徽班,与徽班演员同台演出,形成了“徽汉合流”的局面。这主要说明了()A.京剧是在融合多个剧种特点的基础上形成的B.京剧是我国的“国剧”C.京剧形成得益于政府的支持D.京剧成熟于道光年间22、历史学家通过对甲骨文的研究,能够了解到商代社会的一些情况;通过对《清明上河图》的分析,也能够了解到北宋年间东京汴河沿岸商业的繁荣景象。由此可见,人们对历史的思考与总结,其主要依据是()A.历史学家的分析与思考 B.各种历史文物C.各种历史教科书 D.当时的客观事物23、著名画家俞剑华在谈某一绘画特点时,认为这是由于“(文入学士)非专门名家,并未受绘画上基本技能之严格训练。不过心中有一段意思,借笔墨以为摅写之具,所写之究为何物,所写之物似与不似,并未加重视”之故。这一绘画艺术()A.属于山水画派B.能集中体现画家多方面文化素养C.属于市民文化D.对研究当时社会风土人情具有重要价值24、某时代社会发生巨大变化:婚姻“不问阀阅”,科举“不闻世家”,教育“广开来路”,社交“不限士庶”,文学从“雅”到“俗”,绘画从宗教画、政治画为主到山水画、花鸟画为主。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市民阶层的壮大C.统治者开明的政策 D.资本主义的萌芽第Ⅱ卷非选择题25、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宋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继盛唐之后,社会经济、政治、科技、文化高度发展的历史时期,宋代文化以丰厚的底蕴、深邃的思想、恢宏的气势、瑰丽的色彩,把历史悠久的民族文化推向高峰,不仅给近千百年来的中国民族文化带来极其深刻的影响,而且对周边国家乃至全世界的文明发展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摘自朱保书《辉煌的宋代文化》材料二、中国之所以未能发展出现代的科技,问题不在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缺乏逻辑推论思维),而在于中国传统上以儒士大夫为首,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社会文化,因而轻视和忽视了工匠在科技领域上的重要性。——摘自李约瑟《中华科学文明史》材料三、当时(18世纪)中国经济发展达到饱和点,此时再想创新创业增加投资,不但无利可图,甚或会本钱无归(经济学上的“边际获利递减率”);因此富裕人家,多不愿其子弟外出“开创”新天地。而设计使其安守家园,娶妻纳妾之余,抽上大烟,胜于出外生事冒险(这也与明代专制政治和清代异族统治下法网严峻和地方势力的改变有密切关系)。在此情境下,“浪费人力的文化”逐渐成形:妇女裹小脚、坐八人大轿、妻妾奴婢成行,都是浪费人力的社会文化行径。与此对应,为节省人力而创设的各种机器,便变为“非当务之急”了。——摘自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1)你如何理解宋代文化对“全世界的文明发展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举三个例子说明。(8分)(2)概括材料二、三中国科技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并谈谈你的理解。(12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孔子提倡“多闻阙疑,慎言其余”;荀子认为“天行有常”。老子崇尚自然,主张“无为”,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这些诸子百家的言论对中国古代科技也产生了重要影响。——摘编自人民版《历史》必修三材料二科学开始对工业没什么影响。纺织、采矿、冶金等工业革命之初的种种发明,极少是由科学家们作出的。不过1870年以后,科学开始起了更加重要的作用。渐渐地成为所有大工业生产的组成郊分。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电力时代,也就是第二次技术革命,其引发力全不是来自生产技术本身,而是来自似乎同生产没有关系的科学研究成果。——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表历史上伟大人物对科技的看法姓名[]看法爱因斯坦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如何使用它,它是给人赐福还是给人降祸,取决于人的本身,而不是取决于工具。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请回答:(1)、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传统科技思想的特点。(4分)

(2)、据材料二概括1870年以后工业革命的特征,并任举一例加以说明。(8分)(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爱因斯坦和邓小平在论述科学技术的作用时,主要的侧重点有何不同?(4分)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美国学者费正清把宋代称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时期”;欧洲汉学家谢和耐、伊懋可,日本东洋史家宫崎市定等人也都对宋代的成就給予了极高的评价。事实上,我们的前辈国学大师,始终以“历史”的眼光看待历史。严复先生早就指出,宋代对于现代中国人民族性和世界观的形成,有重大的影响。钱穆先生曾说:“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宋以前,大体可称为古代中国;宋以后,乃为后代中国……政治经济、社会人生,莫不有变。”陈寅恪先生有一段名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后漸衰微,终必复振。”钱锺书先生也说过:“在中国文化史上有几个时代一向是相提并论的,文学就说‘唐宋’,绘画就说‘宋元’,学术思想就说‘汉宋’——都数得到宋代。”宋代在中国历史演进序列中的重要地位,早已被敏锐洞察。时至今日,我们应该以更为开放的态度去认识这一时期的历史。——邓小南《宋代政治文化面面现》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宋文化与中国文明”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史论结合)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1、【答案】A【解析】材料的信息突出了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推动了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故A项正确;BCD三项都是A的具体表现.故选A.2、【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材料可知,中国并不缺乏发明创造,但是并未在实践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这也是中国近代科学落后的原因之一,故D项正确,B项错误;材料“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药这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说明A项错误;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故选D。3、【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宋代科技成就的内容。本题首先抓住关键词宋代取得的的科技成就,东汉时期造纸术得到改进,故A项错误;B项出现于唐朝末年;北宋时期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促使海运的发展,故C项正确;D项出现在唐朝;所以答案选C。4、【答案】A5、【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科学技术与西学东渐。材料反映了《四库全书总目》收录此西书的原因,是认为此书“切于民用”,而“重实用”恰恰是中国古代传统科技的一个重要理念,A项正确;材料并不能说明意大利成为世界科技创新的中心,B项错误;材料反映了一本西书在中国被介绍且局限于政府方面,C项错误;闭关不等于禁绝中西交流,只是严格限制,更谈不上突破,D项错误。故选A。6、【答案】D【解析】《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②表述不正确;《伤寒杂病论》被后世医学家誉为“万世宝典”,②表述不正确,故选D。7、【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四大发明的影响.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四大发明传播的情况和四大发明对世界的影响.材料说的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历史的影响,①说的是中国,明显不合题意.印刷术传到西欧,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传播了新思想;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成了航海的工具.故②③④项说法都是正确的.综上所述,故B正确,排除ACD.故选B.8、【答案】B【解析】A项只是说了西方的影响,与材料的主题意图不符;从材料“印刷术用于传播古老的观念,而不是新思想;火药加固了皇帝的统治,而不是正在出现的诸民族君主的地位;指南针除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外,并不像西方人那样用于世界范围的探险、贸易和帝国的建立”可以看出,四大发明传到西方以后,为西方战胜封建制度建立资本主义制度做出了巨大地贡献,但是在中国却没有发挥重要的作用,未能推进社会的根本变革.B项符合题意;C项只是材料意思的一个方面,与材料的主题意图不符;D项只是说了西方的影响,与材料的主题意图不符.故选B.9、【答案】D【解析】材料体现的是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而不是神学迷信的影响,故A错误;材料未体现重视科学理论的研究与创新,故B错误;不是以儒家经典作为指导,故C错误;“不仅研究动机与儒家思想有关,所运用的知识中包含着从儒家经典中所获得的知识,而且在研究方法上也与儒学的经学方法相一致”表明古代科学研究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故D正确.10、【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9世纪来华旅游...中国政府在众多公共场所...刻有易患的各种疾病、治疗药物及价格,什么病用什么药都记得清清楚楚”不难得出当时的官府重视平常民众的医疗保健。A错误,《本草纲目》是明代医书,时间不符。CD无从体现。11、【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李约瑟认为中国未发展出现代科技的原因主要在于“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社会文化”,即认为是传统的儒学思想阻碍了科技的近代化,故A项符合题意;B项是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但不符合题意;CD两项表述错误.故选A.12、【答案】A【解析】中国的文明有着自身发展的特点,从材料来看就是“中国文明在应用人类关于自然的知识与人类的实际需求方面比西方文明要有效得多”,即中国科学技术注重实用,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B选项错在材料没有突出政府的作用;C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历史史实;D选项不是材料要表达的主要含义。13、【答案】C【解析】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成为20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项目并不意味着被世界认可,故A项错误.中国古代科技重视实践材料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中“屠呦呦温习中医古籍、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制出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并成为20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者”可知,现代科研人员从古代医学典籍吸取有益经验推进科学研究,故C项正确.中国古代科技重视经验总结而非重视理论概括和抽象,故D项错误.故选C.14、【答案】C【解析】小说是社会现实的反映,清官循史传记的公案小说兴起折射出民众对理想社会的诉求,故C正确.小说的出现是经济发展的结果,故排除A.民众只是借现实获得精神慰藉,并非渴望清官主政.故排除B.在中国封建社会时期,以人治为主,没有完整的法律体系,故民众的法律概念不存在提高.故排除D.故选C.15、【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古代文学艺术。《三国演义》尊刘抑曹,明君贤相、义友典范合乎儒家忠孝观念,《水浒》讲忠义,“替天行道”至招安归顺,亦合乎儒家道德,故两部著作的宗旨是忠义,故A项正确;BCD项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A。16、【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两首词可知,辛弃疾的词表明作者不肯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全词构思新颖,语言工巧,曲折含蓄,余味不尽;苏轼的词表达了痛苦的心情和夫妻的恩爱之情,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属于婉约词,这一类词修辞婉转、表现细腻.在取材上,多写儿女之情、离别之情;在表现手法上,多用含蓄蕴藉的方法表现情绪.故A项正确.故选A.17、【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A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可正是千丈虎狼穴”说明作者借古讽今,表达对现实社会的不满,故B项正确;“大江东去浪千叠”属于豪放派风格,说明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B。18、【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看到的一个汉字、一个方块字,会由衷的觉得我是一个中国人”中可以看出,汉字可以增进民族认同感,故D项正确;AB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所以答案选D。19、【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中说唱作品《西厢记诸宫调》歌颂莺莺与张生冲破礼教,追求爱情;《刘知远诸宫调》描写书生刘知远从贫寒到显达过程中对待三娘的“负心婚变”。这反映当时市民阶层对世俗生活的追求,故选D。A和题意无关,B材料中没有体现,C不符合所学。20、【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绘画艺术.需要掌握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特点.解题时注意抓住关键信息“中国之画,与书法为缘,而多含文学之趣味.故中国之画,以气韵胜,善画者多工书而能诗”进行分析理解即可.依据题干“中国之画,与书法为缘,而多含文学之趣味.故中国之画,以气韵胜,善画者多工书而能诗”可知,中国画突出追求神韵与意趣,故B项正确.故选B.21、【答案】A【解析】解答本题的依据是正确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并了解京剧的形成过程.A.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中“以演唱革新后的西皮调而著称的湖北艺人王洪贵和李六等人进京,加入了徽班,与徽班演员同台演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京剧是在融合多个剧种特点的基础上形成的.B.京剧是我国的“国剧”在题干所给材料中没有体现.C.京剧形成得益于政府的支持在题干所给材料中没有体现.D.京剧成熟于道光年间在题干所给材料中没有体现.22、【答案】B【解析】本题解答的关键是从“通过对甲骨文的研究”“对《清明上河图》的分析”切入,结合历史研究的方法进行思考.从材料“通过对甲骨文的研究”“对《清明上河图》的分析”可知历史研究主要依据历史文物.故选B.23、【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准确解读材料信息是解题的关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文入学士)非专门名家,并未受绘画上基本技能之严格训练.不过心中有一段意思,借笔墨以为摅写之具,所写之究为何物,所写之物似与不似,并未加重视”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画的特点,故B正确.A明显错误,故排除.文人画属于高雅艺术,故排除C.D属于风俗画的特点,故排除.故选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