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第一章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第一节中国对外贸易的起源与发展一、对外贸易产生的基本条件(一)有关对外贸易的基本概念1.国际贸易国际贸易是在世界范围内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国际分工的不断深化,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进行货物和服务的交换活动,它反映了世界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赖或依存,应该说国际贸易的发展是社会进步和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因此国际贸易应该是世界上不同贸易主体之间进行的货物及服务的交换。2、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是从整体上来观察国际交换,而对外贸易则是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角度来看国际交换,即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商品及劳务的交换活动。(二)对外贸易产生的基本条件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产生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扩大商人和商业资本的出现国家的形成二、中国封建社会对外贸易一、中国封建社会时期对外贸易的状况1、秦汉时期:陆路丝绸之路
海陆丝绸之路2、唐宋元时期:港口贸易:广州、扬州、潮州管理机构:陆路“都护府”,海路:“市舶司”3、明清时期:明:开放海禁清:开禁;公行制度丝绸之路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唐代的主要对外交通宋元时期对外贸易路线明朝:郑和下西洋路线二、中国封建社会对外贸易二、中国封建社会时期对外贸易的特点1.国家垄断对外贸易2.贸易方式长期以“朝贡”贸易为主3.中国特有的进出口商品结构4.制约封建社会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因素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三、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对外贸易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对外贸易的概况:1.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闭关自守的贸易保护政策被迫开放型的自由贸易政策鸦片战争后的对外贸易(1840-1894)---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市场被迫全面开放,西方工业品大量输入,破坏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也刺激了中国出口产品的生产,如茶叶、桑蚕等。---由于小农经济固有的抵抗性,中国在正当商品贸易中始终处于顺差地位。甲午战争到辛亥革命(1895—1910)--马关条约及西方列强进一步瓜分中国--加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及商品的倾销,洋行势力力不断加强(美孚、亚细亚火油、英国利华托拉斯、英美烟草公司、三井洋行、英国高林、仁记等)--进出口额有1894年的2.23亿美元增长到1910年的5.5亿美元,进口以消费品为主,出口以农矿产品和手工业品为主。辛亥革命到抗日战争(1911-1936)--辛亥革命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恢复关税自主权,实行国定关税政策,收回部分租界,限制外国商品倾销,鼓励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对当时的经济和对外贸易有一定的促进。三、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对外贸易2.抗日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中国和日本的贸易关系中国和美国的贸易关系三、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对外贸易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对外贸易的特点
1.中国对外贸易管理丧失独立主权2.进出口商品结构完全适应西方各国利益的需要
进口:消费性工业制成品为主,1913年以前,鸦片进口居进口产品首位
出口:农矿产品及手工制品为主
3.对外贸易长期巨额逆差和不等价交换1877-1949年间,年年逆差,逆差总额达到64亿美元
4.贸易对象主要集中少数西方大国甲午战争之前,英国占80%,一战以后,日,美居前列,二战以后以美国为主。第二节社会主义条件下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发展阶段
新中国成立到现在,中国对外贸易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的闭关自守阶段(1949年到1978年);二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到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前的改革开放阶段(1979年到2000年);三是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的市场化阶段。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的闭关自守阶段(1949年到1978年)1、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50-1952)
1、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50-1952)这一时期国家的中心任务是恢复国民经济,进行土地改革,抗美援朝,开展反帝国主义封锁禁运的斗争。根据这些任务,这一时期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特点是:--积极发展与前苏联、东欧国家的经贸关系--进口大量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必需的物资与抗美援朝的物资--相应组织农副土特产品及原料产品的出口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1953—1957)
这一时期国民经济的中心任务是启动国家的工业化,围绕国家奠定工业化初步基础的中心任务,对外贸易发展的特点是:--从前苏联、东欧国家分别进口156项和68项重点建设工程所需技术设备--除了出口传统的农副产品外,增加了轻纺产品的出口--拓展与东南亚国家和西方国家的贸易关系--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从1956年开始扭转了长期巨额逆差局面第二个五年计划和国民经济调整时期(1958-1965)
这一时期在大跃进左倾思想指导下,加上三年自然灾害,中苏关系恶化,国民经济发生暂时困难,为此国家制订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根据这一方针,对外贸易在这一时期的特点是:--对外贸易额由急剧增加到大幅下滑转为逐步回升--进口中粮食等生活资料比重大幅度增加,生产资料比重下降--贸易伙伴中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日本和西欧国家取得突破性进展--出口商品根据资本主义国家市场的需求进行调整,轻纺产品出口增加较快十年动乱与拨乱反正时期(1966-1978)--文革时期,由于左倾思想严重泛滥,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对外贸易处于停滞下降状态--文革后期,由于周恩来与邓小平先后主持工作,国民经济有所恢复,加之比较有利的的国际环境,对外贸易由下降转为回升,并创建国以来最高水平。改革开放前外贸发展的主要特点1、对外贸易居于国民经济补充地位2、对外贸易发展缓慢3、对外贸易出口以初级产品为主,结构不合理4、实现高度集中的“大一统”外贸管理体制,企业缺乏预算约束,经济效益较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贸发展的状况与特点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贸发展的基本状况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贸易发展的主要特点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贸发展的基本状况
1978年底中共十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并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国民经济持续迅速发展,对外贸易也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外贸增长率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和世界贸易增长率--对外贸易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显著提高二、改革开放时期的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特点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中共中央把对外开放作为中国的基本国策,提出了要“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努力采用世界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以后又提出在经济建设中要利用两种资源、打开两个市场、学会组织国内经济建设和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两套本领,开创了对外贸易发展的新局面。1.1979-1992年,改革开放初期阶段外贸发展速度稳定,贸易总额从1978年的206亿美元上升到1991年的1357亿美元,由世界第32位上升到第13位。商品结构改善贸易对象扩大2.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阶段(1993-2001)1992年党的十四大召开,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对外贸易发展。具体措施:降低关税水平取消部分非关税措施放开进出口经营权逐步开放服务贸易领域三、加入WTO以后的中国对外贸易(2002年以后)加入世贸组织,中国根据其规则,可以1.享受多边的无条件的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2.享受普遍优惠制和给予发展中国家的特殊优惠待遇;3.利用其争端解决机制解决有关的贸易争端和摩擦;4.参与制定和修改国际贸易规则四影响和制约我国对外贸易
发展的主要因素政治因素国际关系世界市场状况外贸体制指导思想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准入程度第三节
我国对外贸易的现状和地位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1.从发展规模和速度看,外贸发展总体经历了缓慢发展,较快增长和迅猛发展三个阶段2.从商品结构看,由建国初期初级产品为主转向以劳动,资本,技术密集型制成品出口为主3.从市场结构看,进出口市场由高度集中转变为日益多元化4.从贸易主体看,由外贸总公司专营到各类企业平等竞争,共同发展二我国对外贸易的地位1.名副其实的贸易大国进出口总额跻身世界前列2007年2.17万亿美元;2008年2.56万亿美元;2009年2.206万亿美元;2010年,受全球经济复苏及外汇市场人民币升值影响,我国进口贸易总值增长迅猛。进出口总值达2.973万亿美元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居世界前列中国2010年吸引外资首次超过1000亿美元,达到1057亿美元,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发展中国家第一。外汇储备为世界最多的国家连续四年,我国成为全球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2.世界外贸强国的特征经济高度发达对外贸易对世界外贸的影响力强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很强的国际经营能力3我国与世界外贸强国的差距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发展不平衡,服务贸易落后对外贸易内在结构不合理,贸易利益外溢(出口企业缺乏核心技术,出口自主品牌少,内资企业贡献偏少,大部分贸易利益为外资所获得)对外直接投资严重滞后,国际化经营能力不强4.实现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实施科技兴贸战略,提高企业和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大力发展服务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推进对外直接投资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第二章对外开放政策与
对外开放格局第一节对外开放概述一、实行对外开放的客观必然性:
(一)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二)符合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客观要求(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对外开放政策的基本含义大力发展和不断加强对外经济技术交流,积极参加国际交换和国际竞争,由封闭型经济转变为开放型经济,以加速实现四个现代化建设事业。第一节对外开放概述二、对外开放政策的基本内容大力发展对外贸易,特别是扩大出口贸易;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特别是有助于企业技术改造的适用先进技术;积极有效地利用外资;积极开展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发展对外技术援助和多种形式的互利合作;设立经济特区和开放沿海城市带动内地开放。最主要的内容:---发展对外贸易,利用外国资金,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最根本的内容---发展出口贸易是利用外资和引进技术的物质基础,决定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度与广度,因此是对外开放政策的最根本内容。三、对外开放的方向1、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2、发展中国家和地区;3、转型经济国家;4、我国的港澳台地区。四、对外开放的模式--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技术开发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1、经济特区经济结构以"三资企业"和"三来一补"的经济成分为主;资金来源以利用外资,特别是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为主;兴办企业以生产型、开放型、出口型为主;销售市场以国际市场为主;产品以出口港澳地区或由港澳转口为主;特区经济活动以市场调节为主。2、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经济特区不同点在于:1)在管理体制上,相对独立的行政区域≠在地市政府管辖下2)在经济结构上,以工业为主、工贸结合的外向型综合型经济≠以开发工业生产新技术和科研为主;3)在外商投资优惠政策上,按15%的税率≠只有生产性企业才享受这一待遇;4)在减免关税上,生活消费品和市场物资多是免征或减征关税≠照常征收关税。3、高技术开发区高技术开发区又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国外又称科技园区。同一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区别是"高"与"新,即将高新技术研究、开发、生产相结合,以加速高新技术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与国际化。高新技术包括:微电子科学和电子信息技术,空间科学和航天航空技术,光电子科学和光机电一体化技术,生命科学和生物工程技术,材料科学与新材料技术,能源科学和新能源、高效节能技术,生态科学和环境保护技术,地球科学和海洋工程技术,基本物质科学和辐射技术,医药科学和生物医学工程,在传统产业基础上应用的新工业与新技术。4、保税区保税区是在海关监管之下,具有自由贸易区性质的特定区域。所谓"保税",就是外商的转口货物进人这一地区可以暂时不缴纳关税,可以储存、分类、包装、简单加工,然后再出口。所以保税又是一种设立在国境以内、关境以外,实行封闭式隔离管理的对外开放的特殊经济区。四个自由:--货物进出口自由、贸易自由、外汇兑换自由和人员进出自由我国保税区的基本功能:1保税仓储、商品展示等贸易服务功能2国际转口贸易功能3出口加工功能5、出口加工区出口加工区是经国家批准,由海关监管的特殊的封闭区域,仅限于产品外销的加工贸易。区内设置出口加工企业,以及相关的仓储和运输等企业。海关实行24小时监管和封闭式管理。出口加工区的功能较为单一,仅限于从事出口加工贸易,不得经营商业零售、一般贸易、转口贸易及其他与加工区无关的业务。出口加工区的具体税收政策l)区内企业生产所需进境的机器、设备、模具及维修用的零配件,区内生产性的基建设施所需进境的机器、设备和建设生产厂房、仓储设施所需的基建物资,区内企业、行政管理机构进境自用的办公用品均予以免税;2)区内企业为加工产品所需进境的原材料、零部件、元器件、包装物料及消耗性材料均以全额保税;3)国家对区内加工产品不征收增值税;4)从区外(境内非出口加工区)进人出口加工区的国产原材料、零配件和合理数量的基建物资、办公用品应视同出口,人区即予以退税;5)区内企业和行政管理机构进境自用的交通工具和生活用品要照章征税;6)区内货物销往境内一律按进口商品征收关税。第二节对外开放的格局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形成了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边缘向纵深,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以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为重点的全方位、多渠道、多层次的开放格局。二、中国沿海地区的对外开放从1978年中国的对外开放的起步是从东部沿海地区开始的,沿海地区包括辽宁、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海南8省和北京、天津、上海3个直辖市。在东部沿海地区有长达1.8万公里的海岸线、有吞吐量达3亿吨的300多个港口,有基础雄厚的工农业和服务业,有大量素质高的人力资源,所以开放初期中央就决定了“重点开放沿海地区,逐步向内地开放”的经济发展战略。(一)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含义1978年底国家制定了中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实施此战略有着重大的政治和经济意义。这一战略的具体含义是:充分发挥中国沿海地区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有领导、有计划、有步骤的走向世界市场,进一步参与国际交换与国际竞争,推动该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
(二)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的步骤赋予广东和福建两省以特殊政策举办经济特区开放14个沿海城市建立沿海经济开放区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三)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的要点进入国际市场的切入点由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转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进入国际市场的贸易方式是以“两头在外、大进大出”为主要方式以直接投资为沿海地区主要的利用外资的方式沿海经济特区与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对外贸易保持高速增长,贸易规模不断扩大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强劲,外贸结构不断优化外贸发展差异较大,深圳贸易规模较为突出外贸推动港口经济迅速发展沿海开放城市与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进出口贸易大幅增长,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进出口依存度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持续发展外贸与港口经济互动发展,港口吞吐量持续上升东部沿海地区的率先发展按照邓小平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东部沿海地区作为改革开放率先起步的地区,是经济和贸易发展的最前沿。20世纪80年代看广东深圳,90年代看上海浦东,21世纪看天津滨海,这代表了我国改革开放的三个时代,也代表了我国对外贸易由南向北逐步形成的三个经济、产业和对外贸易集聚区。珠江三角洲地区一是产业发展具有两头在外,高度外向型的特征二是外资在对外贸易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三是主导出口产业逐步由纺织服装向电子信息产业升级长三角地区一是以上海为龙头,形成了较为紧密的区域分工体系二是内资企业在这一地区的外贸发展中占主导地位三是贸易方式仍是以加工贸易方式为主,但一般贸易占重要地位环渤海经济区一是京津地区以高新技术和服务贸易为特色,进口贸易占相当重要的地位二是胶东半岛以承接日韩产业转移为主三是辽东半岛软件服务外包发展初具优势三、西部大开发和中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