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一一年二月目录TOC\o"1-2"\h\z\uHYPERLINK\l"_Toc"1.专业基本情况ﻩPAGEREF_Toc\h1HYPERLINK\l"_Toc"2.实行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基础ﻩPAGEREF_Toc\h2HYPERLINK\l"_Toc"2.1以我校汽车行业特色和车辆工程卓越工程师试点专业为基础ﻩPAGEREF_Toc\h2HYPERLINK\l"_Toc"2.2以工程力学专业的深厚沉淀和雄厚实力为基础 PAGEREF_Toc\h3HYPERLINK4.合作培养依托单位ﻩPAGEREF_Toc\h11HYPERLINK\l"_Toc"5.本科阶段培养方案ﻩPAGEREF_Toc\h11HYPERLINK5.1培养目的和规定 PAGEREF_Toc\h11HYPERLINK\l"_Toc"5.2培养模式ﻩPAGEREF_Toc\h12HYPERLINK\l"_Toc"5.3知识体系的基本框架ﻩPAGEREF_Toc\h13HYPERLINK\l"_Toc"5.4课程体系设计及学分规定ﻩPAGEREF_Toc\h13HYPERLINK\l"_Toc"6.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 PAGEREF_Toc\h17HYPERLINK6.1组织保障 PAGEREF_Toc\h17HYPERLINK\l"_Toc"6.2条件保障ﻩPAGEREF_Toc\h19HYPERLINK6.3健全校内质量监控体系,贯彻教学过程监控ﻩPAGEREF_Toc\h20HYPERLINK6.4规范管理,建立实习质量监控体系,保证公司实践质量ﻩPAGEREF_Toc\h21HYPERLINK\l"_Toc"6.5建立学院与公司定期沟通的协商机制ﻩPAGEREF_Toc\h23HYPERLINK\l"_Toc"7.工程教育改革理论研究ﻩPAGEREF_Toc\h23HYPERLINK\l"_Toc"7.1工程力学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的构建 PAGEREF_Toc\h23HYPERLINK\l"_Toc"7.2探索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建立 PAGEREF_Toc\h24HYPERLINK\l"_Toc"7.3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与监控机制的研究 PAGEREF_Toc\h25HYPERLINK\l"_Toc"附件1武汉理工大学工程力学专业卓越现场工程师培养专业标准ﻩPAGEREF_Toc\h27HYPERLINK\l"_Toc"附件2武汉理工大学工程力学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公司阶段培养方案 PAGEREF_Toc\h33HYPERLINK\l"_Toc"附件3武汉理工大学工程力学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师资队伍建设方案ﻩPAGEREF_Toc\h361.专业基本情况武汉理工大学工程力学专业是在老一辈著名力学家王龙甫专家的关怀和指导下,通过几代人的努力,不断发展、壮大起来的。自1986年本专业开始招生时起,以著名力学家王龙甫先生为学术带头人的团队就确立了坚决保证办学质量的基本原则,举全系之力悉心哺育。由于具有坚实的基础知识,较强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计算机应用能力、较好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本专业毕业生受到社会和市场的广泛欢迎。近几年来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均达成95%左右,有超过30%的毕业生考取力学、结构工程、材料、汽车工程、计算机等专业的硕士研究生,遍布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同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科院力学研究所等高校和院所。2023年力学实验中心获批为湖北省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23年工程力学专业被批准为湖北省高等学校本科品牌专业,2023年被教育部拟定为第六批国家级特色专业。除本科专业外,本专业目前已拥有力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力学博士后流动站、力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和力学一级湖北省重点学科。本专业近年来先后承担了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973项目)课题、国家安全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军工973项目)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863高技术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项目、湖北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等一批高水平科研项目,年均科研总经费在600万元以上,获得了多项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奖励。2023年在教育部组织的力学一级学科评估排名工作中,我校力学学科在全国参评的41所高等学校中排名第23位。其中,科学研究排名第14位,人才培养排名第20位。2.实行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基础2.1以我校汽车行业特色和车辆工程卓越工程师试点专业为基础汽车产业已经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对牵动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市场需求的巨大拉动和国家产业政策的扶植下,我国汽车产业近些年来一直保持健康、快速的发展态势。但是,相对欧美日等汽车工业先进国家而言,我国汽车产业在产品自主研发、形成自主品牌的能力、支撑汽车产业连续发展的智力支持和人力资源等方面,尚有较大差距。我国汽车产业要想缩小差距,改变目前“大而不强”的产业面貌,最终形成竞争优势,实现对欧美日汽车产业的超越,迫切需要人数较多的应用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武汉理工大学车辆工程专业始建于1958年,是武汉理工大学的一个传统特色专业,由于专业在国内具有悠久历史,为我国汽车及相关工业培养了大批人才,已成为湖北省乃至黄河以南地区汽车工业发展的重要人才培训基地。汽车是武汉理工大学的三大行业特色之一,长期以来,我校与汽车行业的联系十分密切,行业公司对学校的办学发挥了重要的引导和指导作用,反过来学校也成为为行业公司输送科技成果、工程技术人才和提供智力支持的重要源地。因此,我校车辆工程专业于2023年获批第一批卓越工程师计划试点专业。汽车产品的问世需要进行大量的有限元分析模拟,从零部件到整车,从固体到流体和传热,从静态力学特性到动态、碰撞、疲劳、断裂和可靠性,从传统材料到复合材料在汽车零部件的应用,从传统能源到新能源的应用,从设计过程到零部件的制造、整车的组装过程,等等。同时,汽车零部件和整车的力学性能的测试也非常重要,涉及静态应力应变、动态和冲击特性、动平衡、振动和噪声、疲劳、新材料应用的力学行为,等等。有限元分析模拟和力学性能测试分析正是工程力学专业学生的专长所在,与车辆工程专业学生能优势互补,本专业将借助卓越工程师计划的试点,在人才培养上,培养具有扎实的有限元分析模拟和力学实验测试能力,可以有效配合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开展汽车科学研究和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产品设计开发、实验、制造等领域工作的应用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2.2以工程力学专业的深厚沉淀和雄厚实力为基础2.2.1学科(专业)实力较强本学科是在我校老一辈力学专家王龙甫等先生的直接领导下创建并发展壮大的,学校1984年获得流体力学博士点,2023年获得固体力学博士点,2023年获得力学一级学科博士点,1999年建立力学博士后流动站。固体力学1994年为第一批省级重点学科,2023年再次批准为湖北省重点学科,是学校“211”工程建设的学科之一。学科特色十分鲜明,重要表现在力学与材料科学、力学与土木结构工程、力学与船舶海洋工程的交叉融合方面,有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道路桥梁与结构工程湖北省重点实验室、高速船舶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作为科学研究基地支撑。力学学科已形成以博士生导师和年轻智能结构及其结构动力学。自1994年以来,重点针对两大方面开展研究:其一,智能材料的功能与结构一体化的力学行为;其二,结构振动的损伤辨认与智能控制。前者涉及:智能材料的组分结构与性能、智能材料的力热电磁耦合效应及其失效理论、智能材料本构关系等研究;后者涉及:结构动力特性的智能系统的损伤自诊断的在线信息实验方法、以及智能材料作为结构振动控制的调节器和驱动器来实现结构振动反映的半积极和积极控制,形成了以研究本征智能材料与结构有机结合的智能结构体系为重要特色和优势:在碳纤维机敏混凝土智能材料功能特性及其力学行为方面在国际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了系列文章,并作为原创性成果被国际同行的广泛引用等;建立了基于智能控制装置的智能积极和智能半积极控制算法,建立了智能控制装置设立位置优化的设计方法。新型材料力学。随着材料科学技术的进步,功能材料向高效能、高可靠性、高灵敏度、智能化和功能集成化的方向发展,结构材料呈现出复合化、高韧性、高比强、耐磨损、抗腐蚀、耐高温、低成本和高可靠性的趋势。新型材料的不断涌现,给力学学科提出了一系列的崭新课题。我校力学学科依托本校的优势学科,结合国防、航空航天、土木、汽车与能源等工程领域中的几类重要新型材料,集中了以翟鹏程专家为学术带头人的较强的学术队伍,致力于将新材料的力学研究同材料复合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发展与应用相结合,在陶瓷—金属梯度材料宏细观力学与设计理论、高性能热电材料的力学基础研究以及太阳能热电—光电复合发电新技术的力学基础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且有一定影响的“新型材料力学”研究方向。复合材料工艺力学。本研究方向以航空、汽车、化工、国防等工业为应用背景,致力于高性能树脂基复合材料结构设计及低成本制造技术关键问题的理论、实验与数值模拟研究,重点涉及:复合材料力学与结构设计;复合材料成型工艺力学理论;复合材料液体成型与预浸料成型工艺过程的理论模型与数值模拟、质量控制与工艺参数优化。该研究方向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得到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和国防科研项目的资助,在复合材料液体模塑成型数值模拟、复合材料产品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工程应用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应用流体力学。本研究方向1983年获得船舶流体力学博士点,1998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调整为流体力学博士点。通过25年的建设,建设了大型船舶流体力学实验基地、风洞实验室等良好的实验条件,积累了博士研究生培养经验。本方向的重要特色一是结合船舶工程、工业与环境等,开展船舶流体力学和工业与环境流体力学研究,二是结合数学与数理记录学开展流体力学计算的理论研究,都取得了国际前沿学术水平的成果。岩土工程力学。岩土介质中存在着许多地质结构面以及具有多孔特性,使对岩土介质的动静态力学特性研究变得困难和复杂。本研究方向以岩土工程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加固防治为应用背景,致力于岩土体的动静力学特性、岩土工程结构的变形分析、稳定性评价与加固优化设计、监测预报及环境保护、岩土工程计算软件开发的研究。本研究方向在环境岩土力学、计算岩土力学、裂隙岩体力学等三个方面取得了重要的研究进展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2023年国务院学位办组织的一级学科评估中,我校力学学科排在第23位,省内仅次于华中科技大学。本学科的整体实力与国内一流水平相比尚有差距。但在与材料学科交叉的研究方向上本学科处在国内先进水平。此后5年,将坚持以特色求发展,建立以研究材料的力学行为为特色的研究基地;在跨物质层次和多尺度力学、信息力学、制造力学等最新研究领域中寻求创新,使之在该领域处在国内外前沿阵地。2.2.2学科(专业)培养条件优越,办学效果和声誉良好武汉理工大学工程结构与力学系是安世亚太(ANSYS-CHINA)公司授权的技术支持中心和软件培训中心,目的旨在加强ANSYS软件在华中地区通用机械、土木、汽车、船舶、航空航天等行业的推广与服务,我单位拥有多名经验丰富的CAE培训讲师,每年都进行多期ANSYS软件的培训工作。武汉理工大学工程结构与力学系已拥有ANSYS、MSC-MARC和ABAQUS大型商用有限元软件资源,曙光天潮TC4000高性能刀片式计算机集群和浪潮英信NL230D塔式工作站等硬件资源。计算机集群涉及1个管理节点+20个计算节点,浮点运算能力理论峰值为1.07万亿次/秒,大大提高了计算效率,为解决大型工程计算问题提供有力的保障。本一级学科的专业实验室情况如下表,涉及固体力学实验室、高温高压研究室、材料与结构数值模拟研究室、复合材料结构研究室、智能材料与结构实验室、流体力学实验室、结构实验室、岩土工程实验室,良好的实验条件为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本一级学科的专业实验室情况简表实验室名称实验室面积(m2)设备(台、件)合计万元以上固体力学实验室3607335高温高压研究室700127材料与结构数值模拟研究室1001210复合材料结构研究室100103智能材料与结构实验室300179流体力学实验室6005223结构实验室35013524岩土工程实验室3106811从老一辈力学家王龙甫专家在原武汉建材学院开办力学师资班,1982年开始招收固体力学硕士研究生,1986年工程力学专业开始招收本科生,发展至今,在武汉理工大学南湖新校园已耸立起一栋五层力学大楼,工程力学专业已走过了30数年的光辉历史。在科学研究方面,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新材料的力学基础、智能材料结构的力学理论、复合材料成型工艺力学和工程结构分析等科研方向,其中有限元数值模拟及材料与结构的力学行为测试都是必不可少的研究环节,这些研究成果被积极引入到本科专业教学实践中,不断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形成了科研与教学的良性循环。如今,工程力学专业已是桃李满天下,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毕业生,他们都已成为国内外科研、教育、设计、施工、管理等岗位的骨干,为本专业赢得了很好的声誉。2.2.3与汽车有关的有限元计算模拟和实验测试教学成效斐然本专业早在2023年便开设了学科必修课《有限元分析与应用》以及该课程的课程设计,该课程在简要介绍有限元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重要结合汽车工程结构中的应用实例,着重使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汽车零部件及整车的静力和动力特性进行求解分析。让学生将力学理论与工程实践相结合,为此后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下面列举了部分教学、科研过程中所应用的与汽车有关的有限元计算模拟和实验测试的分析实例:1、汽车车架的有限元分析与结构优化设计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某车车架进行了有限元分析,计算出了车架的应力分布、弯曲强度,并依据计算结果对初始设计提出了改善意见,使其结构可以更好地满足强度和刚度规定。2、汽车轮胎支撑体的有限元分析对汽车轮胎支撑体在设计载荷、转弯及制动情况下的应力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得到了轮胎支撑体在上述三种载荷共同作用下的应力场,拟定了危险点的位置及数值,为改善设计及工艺提供了理论依据。3、汽车保险杠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应用ANSYS/LS-DYNA有限元软件进行了轿车保险杠碰撞数值模拟仿真,得到了速度、加速度、碰撞力等参数的响应曲线。4、汽车车轮弯曲疲劳实验分析针对车轮动态弯曲疲劳实验,对车轮结构在三种工况下的应力分布情况,分别进行有限元分析,可以有效反映离心力对车轮结构应力分布的影响,以及动态弯矩作用下车轮结构的危险点和应力分布的变化情况。5、汽车发动机支架疲劳失效分析汽车发动机支架是通过四个角螺钉安装在车架上的防护罩,长期工作在高温环境下,工作条件恶劣,运营一段时间后很容易断裂,断裂位置一般在螺栓固定处和上部弯曲处。研究项目对整个钢架进行疲劳失效分析,先按照原始设计尺寸对其进行疲劳分析,然后进行一些优化和改善设计,以期满足工作规定。6、东风皮卡EQ1074G5AD制动抖动测试实验通过测量驾驶室内振动加速度、测量制动力矩的变化情况、测量前桥制动蹄片的温度变化情况、测量制动管路气压情况、测量制动压杆的应变变化情况,目的在于检查汽车制动时抖动情况。3.试点规模及学制工程力学专业卓越工程师项目试点班每年招收30人/年。基本学制为本科4年,完毕学业后授予工学学士学位和准现场工程师资质。卓越工程师项目试点班学生中的30%可以免试进入硕士研究生阶段学习,进入设计型工程师培养阶段。试点班在本科学习的前3年采用“末位淘汰”与“分级介入”相结合的动态学籍管理模式,以保证学生培养质量。试点班学生的学籍异动在每学年初(9月)完毕。学生的学籍异动原则上在工程力学专业所有班级范围内进行。根据学生学分及综合考评情况,对试点班学生进行“升级”确认,对学分未达成最低规定的学生实行“淘汰”,编入工程力学专业其它班级完毕学习。工程力学专业其它班级班级的学生,根据自愿申请方式从中择优选拔“介入”试点班。学籍管理及异动条件年级学期教育内容“升级”条件半途“介入”条件大一1通识教育取得一年级总学分的三分之二取得所学专业一年级
总学分的四分之三2大二3学科教育取得二年级总学分的四分之三取得所学专业前两年ﻫ的所有学分4大三5专业教育取得三年级总学分的四分之三取得所学专业前三年
的所有学分6大四7公司工程实践工程实践总结报告合格ﻫ才干进入毕业设计8毕业设计(在公司完毕)取得最低毕业学分规定可以毕业,ﻫ但只有当GPA≥2.0才干进入硕士阶段4学位论文(在公司完毕)试点专业学生采用辅导员、班主任、导师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采用学校现有学生管理模式,同时积极发挥专业导师的作用,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性、研究性学习。试点专业学生就业采用自主择业与推荐就业形式相结合,鼓励学生与联合培养公司和单位提前签订就业协议,将学生在校实践环节的培养与公司岗前培训进一步结合。4.合作培养依托单位1.安世亚太(ANSYS-CHINA)2.上海合科有限公司3.黔轮胎4.万向集团公司5.本科阶段培养方案5.1培养目的和规定5.1.1培养目的培养具有坚实的工程力学专业基础知识,较强的有限元分析和力学测试能力,良好的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应用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可从事车辆工程领域产品以及新技术研发过程中的分析和实验等方面的工作。5.1.2培养规格本专业基本学制为四年,学生完毕培养方案规定的各教学环节的学习,修满规定学分,答辩合格,授予工学学士学位。5.1.3知识、能力与素质本专业学生重要学习数学、力学基本理论和知识,受到必要的工程技能训练,具有应用计算机和现代实验技术手段解决与车辆工程有关的力学问题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与能力: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学科基础及对的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重要涉及固体力学、流体力学、电工与电子技术等,了解市场经济及公司管理等基础知识;3.具有较强的解决车辆工程领域力学技术问题的有限元分析能力与实验技能;4.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5.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5.2培养模式本科阶5.3知识体系的基本框架知识领域知识单元知识点一般基础知识道德修养等政治类课程道德修养、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代史、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军事理论;大学英语、英语口语、英语听力、科技写作与交流;计算机基础知识、C语言程序设计基础、军事训练外语大学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专业导论、职业生涯指导讲座工程力学沿革与发展、与其他专业领域的互相关联;学科体系、知识结构;专业领域职业发展、现代工程师的职业规定,学习和心理指导新能源汽车技术、现代车辆制造技术发展前沿基础科学知识科学技术知识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记录、大学物理及实验、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弹性力学、流体力学、力学实验、工程与机械制图、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数值分析、数学物理方法人文与社会科学知识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文化素质通识教育课程专业知识核心单元基本理论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振动力学、计算力学、实验力学、工程材料力学性能汽车工程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有限元分析与应用选修单元理论、计算方法、材料及工艺塑性力学、断裂力学、工程传热学、计算力学程序设计、计算流体力学、复合材料力学与结构设计、复合材料工艺基础等汽车工程中力学问题汽车CAD/CAE、汽车优化设计、汽车可靠性、汽车实验学、MATLAB及其结构分析应用、随机振动5.4课程体系设计及学分规定5.4.1理论课程体系(校内与校外)(1)公共基础课课程性质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课学期必修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483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4835中国近现代史纲要322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9643军事理论3223体育12841/2/3/4大学英语256121/2/3/4大学计算机基础3221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C语言)4832高等数学160101/2线性代数402.52概率论与数理记录B4833数值分析B402.53数学物理方法B563.53大学物理A11272-3物理实验A5623-4选修课文化素质教育课程14491/2/3/4小计137674.5(2)学科基础课课程性质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课学期必修课专业导论1611理论力学A724.52材料力学B724.53弹性力学A6444计算力学6445流体力学563.56工程材料力学性能3224材料力学B实验3213工程图学B6441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B885.54机械设计基础563.54机械制造技术基础D402.56汽车构造A6445小计72044选修课应用随机过程4834计算力学程序设计语言563.54分析力学3223工程热力学D3225板壳力学3225小计20012.5选修规定644(3)专业课课程性质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课学期必修课振动力学402.55有限元分析与应用563.56实验力学402.56汽车理论B3226小计16810.5选修课断裂力学3226塑性力学3225计算流体力学3227复合材料力学与结构设计563.56复合材料工艺基础3226随机振动3226MATLAB及其结构分析应用3227汽车CAD/CAE3226汽车优化设计3227汽车可靠性3227汽车实验学4837小计39224.5选修规定20012.55.4.2校内实践教学体系校内实践教学体系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在课内教学统一安排的集中实践教学任务;一部分是学生在课外通过自主性学习与实践完毕。课内实践教学环节实践环节名称内容和规定周数学分英语听说训练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达成跨文化交流交际的初步能力,规定达成国家英语四级测试水平。22军事训练基本军事理论和体能训练,军姿、队列和射击项目训练。31.5电工电子实习B电子元件的特性和使用,可以设计和制作简朴的控制系统。11机械制造工程实训C金属浇注、车、铣、刨、磨等金属成型和加工实训,熟悉金属加工的基本工艺方法和过程。22力学基础强化训练应用计算机技术辅助计算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中的疑难问题,并用可视化技术对结果进行后解决。11计算力学课程设计应用计算力学的基本知识和求解方法解决工程问题,使学生通过计算力学的学习为此后的工程实际问题的分析、计算打下良好基础。11有限元分析与应用课程设计结合汽车工程结构中的应用实例,着重使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汽车零部件及整车的静力和动力特性进行求解分析。22力学综合实验通过多目的、多途径(方法)、多知识点的综合设计型实验的学习,学会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一般方法。22专业实验材料基本力学性能测试、电阻应变测量、振动力学实验、光弹性实验。11小计1513.5课外实践教学环节实践环节名称内容和规定学分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通过参与此项全国性高水平的赛事,促进实验动手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创新精神的培养。4能力拓展训练在指导老师的引导下,自主选择设计能力、表达能力、管理能力等方面的训练项目,并通过相应考核。2开放实验室项目在指导老师的引导下,参与开放实验室项目的设计、立项及相应的研究工作,并通过结题考核。4机动车驾驶证项目课外时间进行机动车驾驶培训,并通过考察,获得资格证。2其他学科竞赛数学、建模及文育等方面,根据不同奖项给予不同的奖励学分。1~3社会实践提交社会调查报告,并在报告中提出有效建议及问题解决方案。1英语及计算机考试全国大学英语六级考试2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水平考试并获相关证书者2~3论文在全国性刊物发表论文或被录入会议论文集2参与学术活动参与规定次数的讲座或学术报告会,并提交具体记录与心得。1注:(1)每个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课外特色实践环节不得少于8个学分。超过的学分不计入总学分数内。(2)凡同一奖项多次获奖,均按最高级别计学分,不反复计学分。5.4.3校外实践教学体系名称内容规定学分周数生产工艺实习了解汽车公司的生产工艺流程、生产布局、生产水平,熟悉各重要生产环节的工艺规定和方法、设备的类型和原理,收集在线生产具体技术数据。熟悉典型产品的生产全过程,了解基本的技术、工艺流程,对生产中的关键环节、新技术和新工艺在生产中的应用有基本结识。11岗位实习了解汽车领域力学的发展与应用情况,学习有限元模拟汽车零部件和整车在各种工况下的计算分析技术,了解汽车零部件的力学测试仪器和测试方法,学习车辆各部件的静、动态的力学测试技术。通过岗位实习,掌握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汽车零部件和整车在各种工况下的模拟计算技术和力学测试技术,培养、锻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去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提高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热爱劳动、不怕苦、不怕累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交流、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实现学生由学校向社会的转变。77毕业设计(论文)市场调查和文献检索、创新命题、方案设计与讨论、模型建立、项目实行、课题交流、工程控制与调整、课题完毕总结、撰写论文或说明书。可以通过调研和文献查询,结合公司实际情况提出工程问题、可以分析工程问题中关键点、根据关键点进行有限元分析模拟和特定实验测试后,可以提出合适的解决方案和具体的设计方案,并预计成果节点、对阶段性成果和问题及时交流和整理,撰写课题总结报告,并可以进行客观的分析和总结、论文应达成学士优秀论文水平。1515小计23236.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6.1组织保障6.1.1成立“工程力学卓越工程师培养”专家委员会和试点工作组,构建校企联合培养体系专家委员会由理学院院长任主任,专家委员会成员由主管教学的副院长、合作培养公司负责人,公司专家级高工、工程结构与力学系主任、湖北省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学科责任专家等学校与公司的各方面人员组成,全面负责工程力学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的制定与修订。试点工作组由理学院主管教学的副院长任组长,主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工程结构与力学系主任任副组长,教学办主任、学工办主任、实验中心负责人、各相关公司一线负责人参与,全面负责试点工作的管理、组织、协调。学院教学办负责解决平常工作,负责起草相关教学管理文献,协调贯彻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的具体实行,涉及师资聘请与培训,学生实习,教学质量监控等。在各合作公司建立卓越工程师培养工作站,明确管理人员,具体负责学生到公司后的各项工作。6.1.2建立会议制度,搭建校企交流平台每年协助汽车行业董事会组织召开一次汽车行业公司的人力资源会议,及时沟通公司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信息,及时了解行业动态。每年召开三个座谈会,即学生座谈会、骨干教师座谈会、公司人员座谈会。了解学生学习状况、教师教学感受、公司盼望及社会对毕业生的评价,及时发现方案执行过程中出现的细节问题,为下一步方案的优化与贯彻提出预案。每学期召开1-2次试点工作会议,研究讨论本学期人才培养方案贯彻计划情况,提出下学期计划执行方案,贯彻各环节负责人。6.2条件保障6.2.1建立激励机制,建设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通过激励机制,鼓励工程和科学研究领域的高水平教师积极参与相关试点专业的相关教学工作,促进教学、工程实践与科研的有机结合。一方面,在公司实践、毕业设计环节实行“双导师制”,学校导师为学生选课、研究性学习提供指导,公司导师为学生实践和设计创新提供指导或现场征询。6.2.2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实行开放教学统筹校内外资源,加强学科之间资源的共享。充足运用我校在车辆工程和力学学科的传统优势,将科研资源有效地转化为优质的教学资源。运用校内各个研究基地现有的大型设备、实验体系作为学生的实训基地。出台实验设备管理条例、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鼓励实验室、科研基地、训练基地对学生开放。运用学校举办国内、国际会议机会,安排学生参与接待、服务、交流训练,使他们在实践中提高人际交往技能和外语交流能力。6.2.3加大经费投入,保证教学运营学校将设立“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开展试点专业的教学改革、教材建设、师资培养和学生实践教学工作。学校每年基本建设经费将向试点专业的教学条件和设施建设倾斜。6.3健全校内质量监控体系,贯彻教学过程监控实行校、院两级教学质量监控管理,形成学期初、学期中和学期末三段式的集中监控和教学过程的随机监控相结合的制度,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价和反馈体系。领导听督导员全管理部门监教、学互评:实行学生网上评教和教师同行听课评教、评学。建立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及时反馈教学信息,实现教--学相长。6.4规范管理,建立实习质量监控体系,保证公司实践质量6.4.1建立合理化、标准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实习在计划阶段就应制订考核评价方案和细则,依据岗位性质拟定评价指标,并进行量化,统一标准,以求评价的科学性、公正性和可操作性。一级指标明确评价内容,二级指标作为具体考核内容,并相应的做出成绩评估准则。实习评价表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分数比重(%)工作岗位评价车辆工程专业贴近度5理论知识结合度5技能训练的时效性10毕业设计题目的结合度5工作过程评价团队合作能力的表现10实习工作态度表现10业务操作能力表现10实习手册完毕度5实习成果的评估作品(产品)制作或方案策划10竞赛或评选中获得荣誉10实习(总结)报告10实习答辩10加分项与实习单位签订就业协议或参与技术解决0~10%减分项不服从管理、发生责任事故、严重违纪10~20%6.4.2学院与公司共同合作参与考核评价公司对实习学生视为岗位职工,采用同一标准严格管理,统一考核。只有这样,学生才干真正感受到公司与学校的区别,才干加快社会人的转变。公司按员工的考核方式如产品合格率、产量、出勤率、工作态度、合作态度、遵守公司管理制度、现场考核等内容对实习学生进行考核,学院则根据学生的实习手册、总结、获得的技能等级、遵守学院管理制度情况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6.4.3公司实习手册和答辩根据实习工作性质的不同,编制了实习手册,规定记录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工作情况,涉及岗位基本情况、考勤、薪酬、工作周记、业务报告、成果记录等各方面内容,并附相关证明材料。材料审核后,进入答辩阶段,有岗位技术人员与指导教师共同完毕。6.4.4实行实习工作经历证书颁发制度为进一步强化并完善实习评价工作,在实践中除了把评价结果记入学生学业成绩外,还实行实习工作经历证书颁发制度。由院企双方共同对符合条件的学生颁发“工学结合教育实习证书”,以此为手段进一步提高学生参与实习的积极性,增强评价过程的严厉性和评价结果的权威性。6.5建立学院与公司定期沟通的协商机制一方面。7.工程教育改革理论研究7.1工程力学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的构建7.1.1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根据工程师培养规定,需要精简传统的、陈旧的教学内容,大量增长新兴科学技术和工程应用知识,适当增设人文社科、管理技术类知识,建立适应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知识体系。工程力学内涵和外延的拓展,按照高等工程教育的规定,研究并构建新的课程体系,使学生具有更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组织、管理素质,能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7.1.2建立和完善工程训练体系工程师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作为培养质量的主题,工程训练体系是工程能力培养的关键之一。要研究并建立“全过程、递进式”的工程教学实践体系和创新训练体系,实现工程训练系统化、创新训练系列化、能力培养实效化。7.1.3构筑适合汽车工程师培养的开放式教学系统根据工程力学的发展趋势,立足本校特色,结合学科背景,改革教学方式和方法,构筑符合现代教育规律,满足工程界、公司界对未来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基本规定、可以进行自我调整和更新的培养体系。7.2探索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建立7.2.1教学组织模式建立理论教学、实验教学、科学研究、工程实践互相渗透的多维度的新型教学组织模式,构建教学—科研、学校—公司双结合的实践平台。研究从培养方案的制定、教材的编写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等各个教学环节,学校与公司有机结合、互相渗透的合作组织模式。7.2.2师资队伍的建立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关键是建立一支拥有一定工程经历的教师队伍。需要逐步建立和完善配套的师资政策,涉及聘用政策、晋升政策、考核政策和其他激励政策,也涉及教师培训、提高的措施。需要探索和建立工程教育中“教师-工程师”有机结合的机制,有效地提高教师工程能力。公司为学生配备公司导师,负责学生在公司的培养工作。公司导师的指导如何将高等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与工程实践教育相结合,需要公司有专门人员(人力资源部门)与学校共同进行研究和探索。7.2.3建立高效的合作机制研究探讨紧密校企之间的联系、实现校企双赢的有效途径。一是通过为合作公司提供员工培养的支持,和公司联合进行工程项目研究,为公司输送优先人才,公司优先选录参与校企联合培养的学生等途径,调动公司参与校企联合培养体的积极性。二是配合公司走出去的战略,采用与跨国公司进行合作办学项目,聘请外国专家或工程教育培训机构来学校讲课,培养适应公司国际化发展的工程师。建立高层次、多样化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平台。7.3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与监控机制的研究卓越工程师培养是以实际工程为背景,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以积极服务于社会需求为目的,因此新的质量保障和监控体系应当是由校内质量监控体系、社会评价体系、公司和联合培养单位质量反馈体系三为一体的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1)校内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随着课程内容、知识学习方式的变化,对学生的考核方式和评价标准也相应发生变化,需要研究如何进行校内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涉及教学师资质量、课程教学质量、实验教学质量等科学评价,并将校内学习的教学质量与后续培养阶段的质量联合进行评价和监控。(2)考核与评价机制的建立:以学生工程能力评价为主体,建立以课程、实践、学校导师、公司导师四位一体的评价体系,重注对学生的工程能力、组织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国际视野等方面的达成度的评价。评价体系标准的建立及学校、公司、社会三方面联合评价的形式和方法是研究重要内容,需要公司、社会多方面共同参与研究完毕。附件1武汉理工大学工程力学专业卓越现场工程师培养专业标准工程力学专业卓越现场工程师重要从事与汽车、车辆、机械等行业相关的工程计算分析,以及CAE软件二次开发与工程项目的实行工作。按照本标准培养的工程力学专业的工程学士,在达成ANSYS机械分析师技术能力规定期,可获得ANSYS机械分析师的专业技术资格。一、掌握一般性和专门的工程技术知识及具有初步相关技能,使用现有技术,了解新兴技术1、具有从事工程分析工作所需的工程科学技术知识以及一定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相应国家通用标准1、2)1.1工程科学以数学和相关自然科学为基础,涉及数学、物理、测试与实验技术等。1.2工程技术涉及工程力学,如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等,以及传热学、电工电子技术、工程材料、计算机技术等相关学科的知识,侧重于应用工程技术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1.3工程制图:掌握工程制图基本理论和各种机械工程图样表达方法。1.4人文和社会科学:具有较丰富的工程经济、管理、社会学、情报交流、法律、环境等人文与社会学的知识。纯熟掌握一门外语,并可运用其对相关技术问题进行沟通和交流。2、掌握扎实的工程基础知识和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拥有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操作技能,了解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相应国家通用标准4、5、8)2.1工程力学基础:⑴掌握工程力学的基础知识;⑵掌握力学测试的实验方法和技能,了解与车辆工程相关的实验方法与技能;⑶了解车辆工程领域中研究方法及技术发展、趋势。2.2车辆工程仿真与分析技术:⑴掌握汽车整车及部件实体造型与建模技术;⑵掌握汽车整车及部件总成的工作原理和仿真分析技术,可以对汽车零部件及整车的静力和动力特性进行分析,涉及汽车车架的强度和刚度分析、模态分析、车架的结构优化设计,撞车仿真实验分析及可靠性分析等。2.3车辆工程的实验方法与测试技术:⑴掌握汽车整车及零部件检测工艺选用基本原则与方法;⑵掌握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的基本测试技术的内容、方法和特点,熟悉汽车实验学、汽车质检与性能实验及传感器技术;⑶熟悉用于汽车产品生产的重要设备以及工艺装备验收的有关知识。2.4计算机应用技术:⑴熟悉本岗位计算机应用的相关基本知识;⑵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⑶了解计算机在车辆工程应用中的常用软件,并能在设计、测试、生产中运用;⑷纯熟使用CAD和CAE工具软件,并能进行CAD和CAE软件二次开发。3、了解本专业领域技术标准和前沿发展,相关行业的政策、法律和法规(相应国家通用标准8)二、具有选用适当的理论和实践方法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并经历过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运营和维护或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系统化训练(相应国家通用标准4、5、6)1.工程应用技能1.1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技术手段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1.2可以参与汽车产品的分析,并具有测试和维护能力的基本技能。2.工程设计及实行能力2.1了解市场、用户的需求变化以及技术发展,具有编制支持汽车产品应用和改善方案的能力;2.2能参与工程解决方案的设计、开发,考虑汽车生产成本、质量、安全性、可靠性、外形、适应性以及对环境的影响,找出、评估和选择完毕汽车产品及零部件设计应用所需的技术、工艺和方法,拟定解决方案;2.3具有参与制定实行计划的能力,并能实行解决方案,完毕车辆工程领域相关的工程任务,并参与相关评价;2.4能参与改善建议的提出,并积极从结果反馈中学习知识和技能。3.工程创新能力初步3.1具有对工程问题的基本认知和判断能力,可以发现、分析和判断问题的症结所在;3.2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进行产品开发和设计、技术改造与创新的初步能力。三、掌握参与项目及工程管理的基本知识并具有参与能力(相应国家通用标准1、8、9、10)1.项目及工程管理系统方案的设计1.1具有工程项目集成的意识和初步能力,可以对汽车产品及零部件优化提出方案和建议;1.2使用合适的管理方法、管理计划和预算,组织任务、人力和资源。2.项目及工程管理系统方案的实行与运营2.1具有一定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和法律意识,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畴内,按拟定的相关标准和程序规定开展工作;2.2具有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可以发现质量标准、程序和预算的变化,并采用恰当的行动;2.3具有参与管理、协调工作、团队,保证工作进度以及参与评估项目,提出改善建议的能力。四、有效的沟通与交流能力(相应国家通用标准9、11)1.团队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1.1具有一定的协调、管理、竞争与合作的基本能力;1.2具有团队合作精神,适应团队运营、成长、和壮大中的各种变迁,初步具有带领团队前行的指向和能力基础。2.人际交流及工程表达能力2.1可以纯熟运用现代交流媒介进行工程表达,并进行工程文献的编纂,如:可行性分析报告、项目任务书等,并可进行说明与阐释;2.2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可以控制自我并了解和理解别人需求和意愿;2.3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以灵活多样的方式解决不断变化的人际环境和工作环境;2.4可以跟踪工程力学领域最新技术发展趋势,具有收集、分析、判断、归纳和选择国内外相关技术信息的能力。3.外语交流能力3.1纯熟阅读外文材料和文献,具有较强的口语和书面交流能力;3.2可以使用技术语言,在跨文化环境下进行沟通与表达。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体现对职业、社会、环境的责任(相应国家通用标准1、3、7)1.职业道德规范1.1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规范,敢于负责任,并与世界工程界保持同步;1.2掌握一定的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的法律法规及标准知识,恪守职业道德规范,遵守汽车行业公司体系的职业行为准则;1.3为保持和增强职业能力,检查自身的发展需求、制定并实行自身职业发展计划的能力。2.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和可连续发展意识2.1具有良好的质量、安全、服务和环保意识,承担有关健康、安全和福利等事务的责任;2.2具有汽车产品、生产过程及装置的安全可靠性、环保关联性等方面的基本知识。附件2武汉理工大学工程力学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公司阶段培养方案一、培养目的面向机械设计、汽车制造行业,二、培养标准1.掌握车辆领域CAE分析、实验测试,拥有解决车辆工程技术问题的操作技能,了解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1)掌握汽车结构强度、刚度、模态分析;(2)掌握汽车噪声、振动和舒适性(NVH)分析;(3)掌握汽车结构零部件及材料的疲劳寿命和可靠性分析;(4)掌握汽车碰撞与安全性分析;(5)掌握汽车气动和流场分析;(6)掌握汽车实验测试方法与实行技能,具有实验结果分析与工程化初步技能;(7)熟悉专业领域的技术标准、法律法规,可以综合协调研发、技术、市场、质量、安全之间的关系。2.具有一定的公司和社会环境下的综合工程实践经验⑴结识社会环境在工程实践中的重要性,参与生产过程和管理程序的实行环节,具有积极从实践中学习和积累知识和技能的能力;⑵理解不同的公司文化,并能在不同的组织中顺利工作;⑶了解汽车产品设计、制造工程系统的构思和设计方法,能参与工程解决方案的设计、开发,具有影响因素分析,找出和选择完毕车辆工程任务所需的技术、工艺和方法,拟定解决方案的能力;⑷具有参与制定实行计划的能力以及实行解决方案的能力,完毕车辆工程领域相关的工程任务,并参与相关评价。3.具有有效的沟通和交流能力⑴具有较强的人际交流及工程表达能力,可以参与跨专业及国际性的竞争与合作;⑵具有一定的外语交流能力,可以使用技术语言,在跨文化环境下进行对的的沟通与表达;⑶具有协调、管理、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领导团队运营、成长的基本能力;⑷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性,自我调整能力强,能快速适应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