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LY/T 2630-2016 南京椴容器苗培育技术规程》是一项针对南京椴(Tilia miqueliana)这一树种的容器育苗方法进行规范的技术标准。该标准主要涵盖了从种子处理、基质配制到苗木出圃等全过程的技术要求,旨在通过标准化的操作流程提高南京椴容器苗的质量和成活率。

在种子采集与处理方面,规定了最佳采集时间应在秋季果实成熟时,并详细描述了如何正确地清洗、筛选及消毒种子以确保其健康状态;对于播种前的催芽处理也给出了具体步骤指导。

关于基质的选择与配比,《LY/T 2630-2016》强调使用疏松透气且保水性良好的材料作为培养介质,并列举了几种推荐使用的成分及其混合比例,同时指出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配方以满足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

在容器规格选择上,本标准建议根据不同生长期选用合适大小的容器,初期可采用小口径塑料杯或穴盘,随着植株逐渐长大再更换为较大容量的盆器,从而保证根系有足够空间发育。

此外,《LY/T 2630-2016》还对水分管理、光照控制、温度调节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例如,在灌溉方式上提倡采用滴灌系统以减少病害发生几率;光照强度则需维持在一定范围内,避免强光直射造成叶片灼伤;而温湿度条件也是影响苗木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需密切关注并适时调整。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现行
  • 正在执行有效
  • 2016-01-18 颁布
  • 2016-06-01 实施
©正版授权
LY/T 2630-2016南京椴容器苗培育技术规程_第1页
LY/T 2630-2016南京椴容器苗培育技术规程_第2页
LY/T 2630-2016南京椴容器苗培育技术规程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LY/T 2630-2016南京椴容器苗培育技术规程-免费下载试读页

文档简介

ICS6502020

B61..

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

LY/T2630—2016

南京椴容器苗培育技术规程

TechnicalregulationforcontainerseedlingpropagationofTiliamiqueliana

2016-01-18发布2016-06-01实施

国家林业局发布

LY/T2630—2016

前言

本标准按照给出的规则起草

GB/T1.1—2009。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

本标准由全国林木种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SAC/TC115)。

本标准起草单位南京林业大学山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江苏乾景天园苗木有限公司

:、、。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沈永宝王因花史锋厚戴晓港徐春

:、、、、。

LY/T2630—2016

南京椴容器苗培育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南京椴种子催芽芽苗培育芽苗移栽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容器苗培育技术

、、、、。

本标准适用于南京椴实生容器苗的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GB6000

林木育种及种子管理术语

GB/T16620

林木种苗生产经营档案

LY/T2289

林木种苗标签

LY/T2290

3术语和定义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GB/T16620。

31

.

芽苗移栽sprouttransplantation

将种子播在沙床或其他基质中给予适宜萌发的温度水分等待种子萌发到一定阶段时再移栽的

,、。

一种育苗方式

32

.

切主根taprootpruningofsprout

用刀片或其他锋利工具切断芽苗或苗木一部分主根以促进苗木侧根发育的一种育苗技术

,。

33

.

自然层积naturalstratification

将种子与湿沙按比例体积比充分混合置于林下或庇荫处的一种种子层积方法

1∶3(),。

4育苗

41种子质量

.

用于播种繁殖的南京椴种子生活力宜在以上

20%。

42种子休眠解除

.

宜采用自然层积法层积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

秋末将种子与湿沙按比例体积比充分混合沙含水量控制在

a)1∶3()(1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