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布垭情况介绍_第1页
水布垭情况介绍_第2页
水布垭情况介绍_第3页
水布垭情况介绍_第4页
水布垭情况介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水布垭大坝工程情况介绍葛洲坝集团·清江施工局水布垭大坝一、基本概况水布垭大坝为目前世界上在建的最高的面板堆石坝,最大坝高233m,坝轴线长660m,坝顶宽度12m。上游坝坡1:1.4,下游综合坝坡1:1.4。坝体分六个填筑区,从上游至下游分别为盖重区(ⅠA、粘土、ⅠB)、垫层区(ⅡA)、过渡区(ⅢA)、主堆石区(ⅢB)、次堆石区(ⅢC)、下游堆石区(ⅢD)。填筑总量:1570万m3。工期:2003年1月开始,2006年10月完成。1、大坝大坝分区图—六区大坝分期图—六期实际填筑分期

填料设计指标压实参数挤压边墙配合比一期填筑

二期填筑

三期填筑

四期填筑

五期填筑

大坝上游面

大坝下游面

坝料种类ⅡAAⅡAⅢAⅢBⅢCⅢD设计要求2.252.252.202.182.152.15一期平均值2.272.272.232.21/2.20二期平均值2.272.272.232.212.172.20三期平均值2.272.272.212.212.182.20四期平均值2.262.272.232.202.172.16五期平均值2.262.252.262.222.202.16压实度检测成果

沉降变形

截至到2007年4月,坝体最大沉降量为2241mm,为坝高的0.96%。

坝体变形情况

2、面板

面板底部高程177m,顶部高程405m,最大坡长392.16m,面积13.84万m2。面板厚0.3~1.1m(T=0.3+0.0035H),受压区宽16m,受拉区宽8m,共55条块。顶部厚30cm,底部最大厚110cm。分三期施工。一期:高程177~278m--2005.1~3月施工二期:高程278~346m,高程332m设水平施工缝--2006.1~3月施工三期:高程346~405m--2007.1~3月施工一期面板

二期面板

三期面板

28d90dC30二F200≥97≥100≤0.38203~7≥95极限拉伸值(×10-6)级配砼标号≥20W/C+F自生体积变形(×10-6)(90d)粉煤灰掺量(℅)塌落度(cm)保证率(℅)抗冻等级配合比设计指标

施工配合比参数面板质量检测成果

分期检测项目检测组数平均值标准偏差离差系数保证率合格率(%)一期面板抗压强度(Mpa)27443.24.620.10799.8100.0抗拉强度(Mpa)223.58////抗渗等级54≥W12///100.0抗冻等级29>F100///100.0极限拉伸值(×10-4)29105///100.0二期面板抗压强度(Mpa)13939.83.710.09399.6100.0抗拉强度(Mpa)173.30////抗渗等级36≥W12///100.0抗冻等级19>F150///100.0极限拉伸值(×10-4)19108///100.0分期检测项目检测组数平均值标准偏差离差系数保证率合格率(%)三期面板抗压强度(Mpa)7742.23.420.081100100抗拉强度(Mpa)113.17////抗渗等级15≥W12///100.0抗冻等级/////100.0极限拉伸值(×10-4)14104///100.0水布垭面板堆石坝在施工过程中,采用了一系列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加快坝体填筑进度,提高施工质量,有效地减少坝体沉降,有效地预防或减少面板裂缝,为200m级以上的高堆石坝建设积累了一定的施工经验。根据水布垭大坝施工期间出现的有些现象或者说有关技术问题,我重点就:坝体上游面裂缝面板裂缝

向各位专家通报……二、有关问题1、坝体上游面裂缝

大坝填筑高度至150m时,坝体上游面左岸侧出现顺坡向裂缝。大坝填筑高度至180m时,坝体上游面右岸侧也出现裂缝。大坝填筑高度至229m时(EL.405),右岸侧原裂缝闭合,未发现新的裂缝;左岸侧裂缝则进一步顺岸向发展延伸,出现新的裂缝。左岸裂缝自下而上延展范围约为EL.280~EL.400m,距岸坡20~40m范围,宽度16~94mm。在一期面板浇筑期间,坝体后区继续填筑,一期面板浇筑完毕时,后区已填至高程325m,此时大坝上游面尚未发现裂缝。一期面板浇筑完毕后,坝体前区恢复填筑上升,当大坝填筑至高程330m(坝体总高度约150m)时,于2005年8月,在左岸侧高程300m附近发现上游坝坡表面逐渐出现裂缝,并随着坝体的填筑不断延伸。2005年11月,坝体填至高程360m坝体总高度约约180m时,右岸侧高程320m

左右也开始出现裂缝。截止坝体填筑至二期面板浇筑施工平台高程364m时,左侧裂缝向上延伸近乎高程364m,向下延伸至高程约280m;右侧裂缝延伸至高程约363m。

(1)二期面板浇筑前,裂缝情况

裂缝分布图

裂缝监测

为观测裂缝变化规律,确定裂缝区内的二期面板混凝土浇筑时间和范围,2005年12月开始分别对左、右岸裂缝宽变化趋势进行了监测。监测结果表明:裂缝变化逐渐减小,至面板浇筑时大部分基本趋于稳定。裂缝情况

裂缝情况(2)三期面板浇筑前,裂缝情况

二期面板施工完成后,坝体前区继续填筑上升,至2006年10月,大坝填筑至防浪墙底部高程405m,右岸高程340~350m的裂缝逐渐闭合;坝体左侧上游面顺坡向裂缝则一直延伸至约高程400m处。裂缝分布图

(3)裂缝产生性状及发展规律

裂缝主要分布在大坝上游左右两侧靠近山体处,河床段对应的坝体上游坡面无裂缝,高程280m以下无裂缝。左岸侧裂缝较多,也较宽。自下而上延展高度约120m,距岸坡20~40m范围;右岸裂缝较少、较窄,随着填筑体的上升,自然闭合。裂缝呈张开性变化,前期变化值较大,随着坝体前区填筑的停顿,后期变化较小,直至趋于稳定。裂缝深度与裂缝宽度基本成正比关系,用钢尺测量裂缝最深约为达4.1m。(4)裂缝产生原因分析原因一——观测资料表明,坝体变形主要为沉降变形。随着填筑高度的增加,沉降量增大;且岸坡越陡(左岸较右岸陡),坝体不均匀沉降变化量越大。坝体两岸向中间产生较大的位移变化,造成上游坡面出现裂缝并随着坝体的增高而延伸发展。原因二——两岸坝坡多级陡缓相间的台坎,约高程285m以下,处理较为平顺,上部部分台坎、冲沟处理范围偏小,加大了岸坡坝基基础对大坝填筑体的约束力,进一步增加了坝体不均匀沉降,也可能是造成上游坝坡面出现裂缝之一。原因三——河床坝基覆盖层沉降量虽然比较小,但由此产生坝体上部位移变形量会放大增加,加大了坝体不均匀沉降和位移,也是造成坝体上游坡面出现裂缝的原因之一。(5)裂缝处理对已趋于稳定的裂缝采用充填灌浆法进行封闭,封闭后再进行混凝土面板浇筑施工;尚未趋于稳定的裂缝影响范围区的面板混凝土,尽可能安排在后期浇筑。

充填灌浆采用小厂32.5级普硅水泥、Ⅱ级粉煤灰、膨润土等材料,配制成混合浆液。配合比:水泥∶粉煤灰=1∶2(重量比);水∶(水泥+粉煤灰)=0.8∶1(重量比)或0.5∶1,掺加10%膨润土。

灌浆压力采用0~0.2MPa,以不顶破封口为原则。裂缝封闭后,铺盖2.0mm厚PVC垫片。裂缝处理示意图

(6)结语在200m级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期,较陡侧岸坡上游坡面发生裂缝已不鲜见。随着我国水电建设和筑坝技术的发展,还会有更高的混凝土面板堆石坝问世。建议:在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建设中,应对上游坝坡面裂缝加以关注研究。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宜选址于岸坡较为平缓、基础条件较好的河床地段。坝址所处的河床覆盖层相对较浅,应开挖至基岩面。两岸坝肩整修应平顺,冲沟、台坎处理范围应更宽一些。距坝体两岸侧40~60m范围内筑坝材料和碾压控制标准宜适当提高。大坝在蓄水期和徐变期的变形,是否还会造成裂缝拉开以及对面板会产生怎样影响,还需作进一步的观测和探讨。2、面板裂缝

一期面板2005年5~6月,进行了初期裂缝检查,共发现5条裂缝,均沿水平方向发展。2005年汛后,表面又陆续发现裂缝,且裂缝在高程235m和高程265m附近较为集中。2005年12月中旬~2006年1月初,又进行了详细检查,发现裂缝255条。共发现260条裂缝,全为表面性裂缝。二期面板2007年2~3月,共发现12条裂缝,为表面性裂缝。三期面板目前正在进行检查,已发现7条裂缝,为表面性裂缝。(1)裂缝分类按缝宽、缝深分为3类:Ⅰ类缝:缝宽<0.1mm。Ⅱ类缝:0.1mm≤缝宽<0.3mm,缝深≤30cm。Ⅲ类缝:缝宽≥0.3mm,或缝深>30cm。(2)一期面板裂缝情况

从裂缝位置分布来看,裂缝主要集中在高程235~240m、260~270m之间两个区域内。裂缝以水平方向为主,R4、R8两块面板上出现纵向裂缝。根据检测结果,裂缝内部宽度一般小于表面宽度,且裂缝宽度与深度存在一定的正比例关系。宽度较大的裂缝深度也较大,深度最小值为9.3cm,最大值为55.0cm,未发现贯穿至面板底部的裂缝。一期面板初期检查有5条裂缝:Ⅰ类缝4条,Ⅱ类裂缝1条;后期检测有255条裂缝:Ⅰ类缝195条,Ⅱ类缝54条,Ⅲ类缝6条。二次共检查出260条裂缝,Ⅰ类缝约占77%,Ⅱ类缝约占21%,Ⅲ类缝有约占2%。

一期面板裂缝布置图

表面裂缝原因分析:从一期面板裂缝的发展过程及分布来看,面板浇筑半年以后裂缝陆续发生,分布范围集中在高程260~269m之间的大部分面板和高程235m~245m之间R2~R8块范围内,多呈水平向开裂,裂缝发展规律性较强。①从裂缝分布及面板监测资料分析,主要是由于坝体填筑不断上升,在自重荷载作用下,坝体变形造成对面板的拉伸、挤压作用,引起面板裂缝。②一期面板浇筑和表面止水安装结束后,本应迅速回填坝前盖重区,但由于种种原因,真正填筑推迟至2005年汛后才进行。随着坝体填筑高度的增加,更加大了坝体变形对面板产生不利影响。③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沉降量随坝体增高近似平方关系加大,相应坝体变形量也较大。水布垭大坝一期面板宽度全为16m,属较宽的面板板块,对大坝填筑体变形的适应性不如较为窄的面板板块。(3)二期面板裂缝情况

二期共检测出12条裂缝,其中:Ⅰ类缝7条,Ⅱ类缝5条。(4)裂缝处理裂缝处理时间选择在1~3月低温季节进行。裂缝处理方法Ⅰ类缝:表面清理保护的方法处理(但一般可不作处理)Ⅱ、Ⅲ类缝:凿槽嵌缝、灌浆、表面清理保护的方法处理。裂缝处理施工Ⅰ类缝处理表面打磨清洗干燥后,骑缝涂刷10cm宽、1.0mm厚的SG305-C1液体橡胶。固化后,再涂刷一层PSI-200水泥基液。

Ⅱ、Ⅲ类缝处理先凿槽,沿缝口埋设两层灌浆管,采用预缩水泥砂浆嵌缝,进行化学灌浆处理。灌注材料为CW环氧基液,待灌浆结束后,再对其表面进行打磨清理,涂刷液体橡胶,固化后,涂刷1.0mm厚PSI-108水泥基液,沿裂缝粘贴PSI-TAPE裂缝快速修补带,最后在裂缝区域全部再涂刷一层PSI-200水泥基液。裂缝处理后(5)结语

对高面板堆石坝,坝体自身变形对前期面板产生的不利影响是客观存在的。一期面板发生的均为表层裂缝,且绝大部分位于盖重区内,裂缝经处理后不影响面板的使用功能。2006年10月中旬开始蓄水,10月底蓄水至放空洞底板高程,由放空洞自流下泄,上游水位相对稳定在高程254m左右。至今,坝后量水堰无水溢出。选用优质外水剂、掺合物,可有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