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陵寝旅游资源_第1页
第十三章陵寝旅游资源_第2页
第十三章陵寝旅游资源_第3页
第十三章陵寝旅游资源_第4页
第十三章陵寝旅游资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三章陵寝旅游资源一葬俗与旅游世间万物都有生有灭,人也有生有死。人类普遍存在着对先人的崇拜和对逝者的留恋。大约在十多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中期,人类产生了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观念。这时,人们便认为死是灵魂与肉体的分离。肉体可以消失,而灵魂却可以长存不死,并同他生前所在的群体保持着密切联系。丧葬习俗本身一般不会构成旅游项目,即使出于猎奇,有人对一些特殊的葬仪有兴趣,例如藏族的天葬,也会遭到主人的拒绝。但是同丧葬有关的历史遗存则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重要旅游项目,如埃及的金字塔、印度的泰姬陵、印度尼西亚爪哇的婆罗浮屠大塔、中国的秦始皇陵及其陪葬坑等。这些陵墓之所以成为旅游资源,是因为它们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陵墓的历史文化价值:丧葬是历史的产物,必然在许多方面反映出当时的历史。许多陵寝不仅地上地下建筑辉煌,而且随葬品丰富。中国陵墓多选址于形胜壮观、环境优美的地区。由于被划为“皇陵禁地”,严禁采伐,植被格外好,故陵区风景足可观赏。陵寝建筑气势宏伟,布局有独到之处,再加上有珍贵的文物、精美的雕像,所以成为中国的重要旅游项目。葬时通常有祭文,其中有些是非常出色的文学作品。近年来中国陵墓考古收获颇丰。这方面的旅游项目正在不断增加。河北满城出土的中山靖王刘胜的金缕玉衣、西安秦始皇陵兵马俑等,都多次到国外巡展,成为宣传中国文化、招徕国际旅游客源的重要手段。各地不同的丧葬天葬是蒙古族、藏族等少数民族的一种传统丧葬方式,人死后把尸体拿到指定的地点让鹰(或者其他的鸟类、兽类等)吞食,天葬核心是灵魂不灭和轮回往复,死亡只是不灭的灵魂与陈旧的躯体的分离,是异次空间的不同转化,西藏人推崇天葬,是认为拿“皮囊”来喂食秃鹫,是最尊贵的布施,体现了大乘佛教波罗蜜的最高境界—舍身布施。而非网络旅游指南中说的“天葬可以让灵魂上天堂”之类的谬传,藏传佛教里没有“人死了可以上天堂”的说法。土葬,人类死亡后丧葬方式之一,流行于世界各地,一般是把人的遗体先装在棺材里,然后再把棺材埋于土中(区别于‘火葬、水葬、天葬等),墓碑(墓志铭)或有或无,有的地方只立坟头石,并无文字。坟前或有祭奠台供后人祭奠。在我国,土葬已被火葬逐步取代。国家划定范围作为火葬区,禁止土葬。目前,山西,陕西,贵州,四川等多数经济不发达地区仍以土葬为主,绝大多数城市聚居地区已被禁止土葬。水葬是世界上比较古老的葬法,即将死者遗体投于江河湖海的葬法。水是人类生命之源,人们对水寄于无限美好的向往和遐想。在许多神话中,都把水和神、幸福、美好、不朽连在一起。所以在安葬死去的亲人时,人们又很自然地联想到水葬。水葬在世界上大体有三种不同的方式:漂尸式、投河式、撒灰式。树墓亦称风葬,具体葬法颇多。如有的在树权上把树枝搭成鸟巢状或在几个树杈上搭放横木,将死者陈放其上;有的在树上建造窝棚状小屋,将死者置其内;有的将死者悬挂或捆于树上。中国东北、西南等地区曾有这种葬俗。树葬习俗的产生,同游牧经济有关,也与远古人类的“巢居”有关。火葬是一种处理尸体的方式,具体而言是以火把尸体烧成骨灰,然后安置在骨灰瓮中、埋于土中、撒于水中或空中,甚至以火箭射上太空。印度教、佛教盛行火葬,其中以佛祖释迦牟尼,圆寂后火葬留下舍利子而闻名于世,世界各地的佛教徒纷纷效仿死后火葬的葬式,儒家、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则盛行土葬。自从二十世纪开始,火葬在世界各地被提倡,以节约稀少的耕地。现时中国大陆的火葬比例为53%,美国为26%,英国为70%,日本则超过90%。崖葬,人在崖下可见棺木,故名崖葬。是在崖穴或崖壁上安葬人的遗体的一种葬俗,也是风葬即露天葬的一种。古代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流行的一种古老的葬法,包括悬棺葬和崖洞葬。人们将棺材放在凿出的山崖平台上,或在峭壁上凿孔再打入木楔,木楔上放置棺材,或将棺材放入天然岩洞之中,岩壁上雕刻各种图案,铭文等等。因工程艰险,耗资大,在古代主要在贵族中盛

土葬水葬中国古代墓葬的主要特点鲜明的政治等级性强烈的宗法观念事死如事生的表现形式深受堪舆学说影响二帝王陵墓距今6000年的西安半坡遗址来看,当时的墓葬确实很简单,墓穴距离居室也不远。春秋战国时期的墓不仅垒坟,而且植树,有的还建有享堂或祭殿。秦代发70万刑徒大筑陵墓。陕西临潼骊山的秦始皇陵,坐南朝北,由三层方形夯土台垒叠而成。西汉帝王重臣陵墓多在咸阳北原及长安附近。西汉继承了秦代制度,大规模修建陵墓,汉制以每年赋税的1/3用于修陵。东汉陵墓集中于洛阳邙山。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权更迭频繁。人们多有朝不虑夕之感,便崇尚佛教,盛行玄学。使得魏晋南北朝时期不再追求厚葬,帝王陵墓也大为简化。唐代国力强盛,重新开始修建巨大的陵墓。唐陵分布在陕西礼泉、三原、乾县一带,不再纯用人工堆砌封丘,而改用“因山为陵”方法,在山上造陵,既省人力,又比人工堆坟更加壮观。北宋陵集中于河南巩义市洛河南岸台地上;南宋陵则在绍兴。宋陵规模较小,但设集中陵区。元代依蒙古族风俗或为防盗墓,遗体浅葬草原,再以万马踏平地面,使之不留痕迹。明、清两代陵寝制度大致相同,都选址于“风水宝地”,设集中陵区。除明太祖朱元璋的孝陵在南京外,明代13个皇帝都葬在北京昌平天寿山下,方圆40平方公里的小盆地上。作为我国地区性政权的高句丽的包括陵寝在内的遗迹已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高句丽建国于公元前37年,灭亡于公元668年,历时705年。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众多的地方民族政权中,存续时间最久者。其疆域延伸到了朝鲜半岛,进而成为朝鲜半岛历史上三国鼎立(新罗、百济、高句丽)时代的重要角色。中国恢宏的十大陵墓:黄帝陵,位于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城北桥山,是中华民族始祖黄帝轩辕氏的陵寝,是《史记》唯一记载黄帝陵。古称“桥陵”,为中国历代帝王和著名人士祭祀黄帝的场所。号称“天下第一陵”,是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乾陵:乾陵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乾县县城北部6公里的梁山上,为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合葬墓。乾陵建成于唐光宅元年(684年),神龙二年(706年)加盖,采用“因山为陵”的建造方式,陵区仿京师长安城建制。除主墓外,乾陵还有十七个小型陪葬墓,葬有其他皇室成员与功臣。乾陵是唐十八陵中主墓保存最完好的一个,也是唐陵中唯一一座没有被盗的陵墓。1961年3月4日,乾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秦始皇陵:秦始皇陵南依骊山,北临渭水之滨。秦始皇陵建于公元前246年至前208年,历时39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庞大,设计完善的帝王陵寝。据史料记载,秦陵中还建有各式宫殿,陈列着许多奇异珍宝。秦陵四周分布着大量形制不同、内涵各异的陪葬坑和墓葬,现已探明的有400多个,其中包括举世闻名的“世界第八大奇迹”兵马俑坑。秦始皇陵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特、内涵最丰富的帝王陵墓之一。充分表现了2000多年前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艺术才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宝贵财富。明十三陵:明十三陵,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明十三陵坐落于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麓,总面积一百二十余平方公里,距离天安门约五十公里。十三陵地处东、西、北三面环山的小盆地之中,陵区周围群山环抱,中部为平原,陵前有小河曲折蜿蜒。自永乐七年(1409)五月始作长陵,到明朝最后一帝崇祯葬入思陵止,其间230多年,先后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监墓。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余名妃嫔、两位太监。截止2011年,已开放景点有长陵、定陵、昭陵、神路。成吉思汗陵:是蒙古帝国第一代大汗成吉思汗的衣冠冢,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草原上,距鄂尔多斯市区40公里。由于蒙古族盛行“密葬”,所以真正的成吉思汗陵究竟在何处始终是个谜。史料记载吸收成吉思汗最后一口气——也就是灵魂的驼毛,几百年来就收藏于成吉思汗陵。现今的成吉思汗陵经过多次迁移,直到1954年才由青海的塔尔寺迁回故地伊金霍洛旗。陵园占地约5.5公顷,对研究蒙古民族乃至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历史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核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紧邻的成吉思汗陵旅游区为5A级景区。汉阳陵:汉阳陵,又称阳陵,是汉景帝刘启及其皇后王氏同茔异穴的合葬陵园,位于今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正阳镇张家湾、后沟村北的咸阳原上,地跨咸阳市渭城区、泾阳县、高陵县三县区。始建于公元前153年,至公元前126年竣工,陵园占地面积20平方公里,修建时间长达28年。现已建成汉阳陵博物馆,是一座巧妙融合现代科技与古代文明、历史文化与园林景观于一体的大型文化旅游景区,是中国占地面积最大的博物馆。清东陵:清东陵(EasternRoyalTombsoftheQingDynasty)清东陵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最后一个王朝首要的帝王后妃陵墓群,也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体系最完整的古帝陵建筑,共建有皇陵五座—顺治帝的孝陵、康熙帝的景陵、乾隆帝的裕陵、咸丰帝的定陵、同治帝的惠陵,以及东(慈安)、西(慈禧)太后等后陵四座、妃园五座、公主陵一座,计埋葬14个皇后和136个妃嫔。西夏王陵:西夏王陵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西约30公里的贺兰山东麓。是西夏王朝的皇家陵寝,在方圆53平方公里的陵区内,分布着九座帝陵,253座陪葬墓,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地面遗址最完整的帝王陵园之一。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被世人誉为“神秘的奇迹”、“东方金字塔”。茂陵:茂陵是汉武帝刘彻的陵墓,位于陕西省咸阳兴平市。茂陵于建元二年(前139年)至后元二年(前087年)间建成,历时53年。陪葬墓有李夫人、卫青、霍去病、霍光、金日磾等人的墓葬。茂陵是汉代帝王陵墓中规模最大、修造时间最长、陪葬品最丰富的一座,被称为“中国的金字塔”。桥陵:桥陵位于陕西渭南市蒲城县城西北15公里的丰山。丰山海拔为751米,这里是峰峦起伏,沟壑纵横,形成各自独立的山头。向南平野辽阔,与秦岭诸峰遥遥相对,山川壮丽,气象万千,丰山据记载叫金帜山,亦称金栗山和苏愚山。当地人们依其展翅欲飞的天然形势,称它为凤凰山。三其他陵墓:中国各地还分布着原始社会至春秋时期的“帝王”陵寝。如太昊(伏羲)陵、女娲陵、黄帝陵、炎帝陵、尧陵、舜陵、禹陵、文王陵、武王陵等。山东曲阜孔子墓、陕西韩城司马迁墓、四川成都武侯祠、河南洛阳关(羽)林、内蒙古呼和浩特昭君墓、浙江杭州岳坟等,均因为墓主在历史上的地位而成为人们瞻仰的对象。孔林内埋葬着孔子及其嫡系后裔,一个家族坟茔能够延续2000余年而无间断,在中国,在世界,大约也是绝无仅有了。还有一些墓葬,因其建筑形式或艺术成就而受到重视,如山东沂南县画像石墓、济南市长清区孝堂山郭氏墓祠、山东嘉祥县武氏墓群石刻、河南南阳画像汉墓、成都王建墓等。在中国大地上也有一些外籍人士的坟茔。为现代人也修建了规模可观的陵寝,如中山陵、毛主席纪念堂等。四关于悬棺葬、干尸:悬棺葬的特征有二:一是棺木为船形。它或是全棺利用一段整木挖成,或是棺盖、棺底各由一整木挖成,或是用木板拼合而成;二是放置在临江河或海洋的高崖之半空,通常距离地面或水面有数十米至数百米。或开凿岩洞置棺于洞中,或于崖壁插横木将棺木悬置其上,或二者兼施。悬棺葬是中国古代南方少数民族的葬俗,起源于古代生活在东南沿海和长江中下游滨水地区“水行山居”的民族。其放置棺木的方法,多为由崖顶垂下的绳索将其下缒至适当高度,再由攀到棺穴的人用横向绳索将棺木荡入穴中,少数为由下部攀援而上。至于距离地面或水面的高度,由于水陆变迁,特别是流水的切割作用使河道逐渐下降,故当时的高差可能比现在要小些。但即使当时,也不会很小,因为只有很高才可以“秘藏祖骨”,才“俾人兽不能侵犯”。新疆、内蒙古等沙漠地区屡屡发现干尸,虽经历千余年至两千年,肌肤干缩而完整不腐。其与埃及、秘鲁、澳大利亚等地的木乃伊不同,并未经防腐措施,而是因当地气候炎热干燥,地下水分极少,尸体自然干缩。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群即因有干尸而成为旅游点。五外国主要陵寝旅游资源:埃及是世界上最早修建大规模陵墓的国家,其金字塔举世闻名。被称为“印度珍珠”的泰姬陵以其豪华的建筑而为世人注目。泰姬·玛哈尔是莫卧尔王朝第五代国王沙杰汗的王后。她死后,国王为表示眷恋之情,在国都阿格拉城堡附近修建了此陵。柬埔寨的吴哥窟,即是一座兼有佛教和婆罗门教的庙宇,也是国王的陵墓。日本最大的陵墓是位于大阪府堺市西北的仁德天皇陵,面积达48万平方米,高约35.5米,围以三重濠河。而欧洲一般不修建大规模的陵墓,所有信仰基督教的国家大抵如此,所以在这些国家极少将陵寝作为重要旅游资源。胡夫金字塔金字塔在埃及丶美洲等地均有分布,古埃及的上埃及和下埃及,今苏丹和埃及境内。大小不一,其中最高大的是胡夫金字塔,高146.5米,底长230米,共用230万块平均每块2.5吨的石块砌成,占地52000平方公尺。这座金字塔除了以其规模的巨大而令人惊叹以外,还以其高度的建筑技巧而得名。塔身的石块之间,没有任何水泥之类的粘着物,而是一块石头叠在另一块石头上面的。每块石头都磨得很平,至今已历时数千年,就算这样,人们也很难用一把锋利的刀刃插入石块之间的缝隙,所以能历数千年而不倒,这不能不说是建筑史上的奇迹。让人们叹为观止,另外,在大金字塔身的北侧离地面13米高处有一个用4块巨石砌成的三角形出入口。而用三角形,就使那巨大的压力均匀地分散开了。在四千多年前对力学原理有这样的理解和运用,能有这样的构造,确实是十分了不起的。但更为令人吃惊的奇迹,并不是胡夫金字塔的雄壮身姿,而是发生在胡夫金字塔上的数字“巧合”:人们已经知道,由于地球公转轨道是椭圆形的,因而从地球到太阳的距离,也就在14624万公里到15136万公里之间,从而使人们将地球与太阳之间的平均距离149,597,870公里定为一个天文度量单位。如果把胡夫金字塔的高度146.59米乘以十亿,其结果是14659万公里正好落在14624万公里到15136万公里这个范围内。事实上,这个数字很难说是出于巧合,因为胡夫金字塔的子午线,正好把地球上的陆地与海洋分成相等的两半。难道说埃及人在远古时代就能够进行如此精确的天文与地理测量吗?出乎人们意料之外的数字“巧合”还在不断地出现,早在拿破仑大军进入埃及的时候,法国人就对胡夫金字塔的顶点引出一条正北方向的延长线,那么尼罗河三角洲就被对等地分成两半。人们可以将那条假想中的线再继续向北延伸到北极,就会看到延长线只偏离北极的极点6.5公里,要是考虑到北极极点的位置在不断地变动这一实际情况,可以想象,很可能在当年建造胡夫金字塔的时候,那条延长线正好与北极极点相重合。除了这些有关天文地理的数字以外,胡夫金字塔的底部周长如果除以其高度的两倍,得到的商为3.14159,这就是圆周率,它的精确度远远超过希腊人算出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