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性能混凝土结构设计技术规程》编制说明_第1页
《超高性能混凝土结构设计技术规程》编制说明_第2页
《超高性能混凝土结构设计技术规程》编制说明_第3页
《超高性能混凝土结构设计技术规程》编制说明_第4页
《超高性能混凝土结构设计技术规程》编制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超高性能混凝土结构设计技术规程编制说明标准编制组2019年10月工作概况1.1. 任务来源根据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关于下达2018年第一批协会标准制定计划的通知》(中建材联标发[2018]64号)和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关于下达2018年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标准制定计划(第一批)的通知》(中制协字[2018]11号),《超高性能混凝土结构设计技术规程》(项目编号2018-05-xbjh)由哈尔滨工业大学负责起草,并牵头组织国内相关单位共同完成。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HighPerformanceConcrete,UHPC)作为未来的重要的工程结构与制品材料,以其具有的优异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正在国内外土木工程基础设施结构与建筑结构中得到逐步推广应用。目前欧洲UHPC技术已相对成熟,北美、日、韩、马来西亚相关标准规范也日趋建立,中国作为当前世界上最大的建造市场,也是最大的水泥生产与混凝土应用国家,相信未来UHPC在我国可持续土木工程结构中将得到快速推广应用。随着近年来国内UHPC工程应用的不断扩展,相关企业和设计单位迫切希望尽快出台有关设计技术规程,推进先进工程结构的设计应用。本规程制订的目的是对UHPC结构基本构件设计进行规范和指导,以保证我国UHPC基本构件的设计有据可依。1.2. 制订目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百年大计,发展可持续、长寿命化工程结构,以及抗灾变能力的高性能工程结构是土木工程发展的必然要求。采用超高强、高工作性能、高耐久性能的UHPC材料,有望解决传统结构工程设计中的部分难题,实现高强、耐久、可持续的设计目标,特别是在严酷环境、多灾害环境下的土木工程基础设施结构,以及创新结构体系中,具有应用潜力。目前欧洲的有关 UHPC结构设计技术规程或指南已经建立,北美、日韩、马来西亚等国也陆续建立或完善; 相信未来UHPC的最大用量仍在中国,尽快制订出UHPC的系列技术规范,可加速 UHPC在我国的应用和发展。然后,由于材料性能的差异,现行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相关设计规范还存在诸多不适宜的方面,工程实践也要求我们尽快建立相应的结构设计技术规范,通过规范来对接设计院所与用户,解决UHPC工程结构应用技术瓶颈。UHPC主要应用领域包括桥梁结构、城市基础设施结构、既有结构修复加固,以及创新结构体系及其制品等方面。 本规程制订的目标是对 UHPC结构设计的基本规定、基1本构件设计方法,以及典型应用设计要点做出规定,为设计单位开展UHPC结构设计和创新结构应用提供技术依据。1.3. 主要工作过程为完成标准制订,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CCPA)预拌混凝土分会(以下简称“预拌分会”)牵头成立了《超高性能混凝土结构设计技术规程》标准编制组。编制组由表1所列的33家单位构成,其中包括8所高校、6家科研院、18个生产企业和1个主管协会。涵盖了国内主要的UHPC科研单位、生产厂家和工程应用单位,具有代表性。由哈尔滨工业大学、预拌分会担任主编单位,其余单位为参编单位。表1:编制组成员单位序号单位名称任务分工1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预拌混凝土分会主编负责组织全面工作2哈尔滨工业大学主编负责规程起草3北京城建建材工业有限公司参编条款修改4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参编提供相关行业数据5北京惠诚基业工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参编提供相关行业数据6北京市保障性住房建设投资中心参编提供相关行业数据7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参编条款修改8北京市燕通建筑构件有限公司参编条款修改9北京市住宅产业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参编条款修改10清华大学参编条款修改11福州大学参编条款修改、计算验证12河北工业大学参编条款修改13长安大学参编条款修改14哈尔滨商业大学参编条款修改、计算验证15西交利物浦大学参编条款修改16广东盖特奇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参编条款修改17国家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参编提供相关行业数据18哈尔滨市市政工程设计院参编条款修改19哈尔滨松江混凝土构件有限公司参编条款修改20黑龙江松瑞科技有限公司参编条款修改、计算验证21华新新型建材(武汉)有限公司参编提供相关行业数据22江西贝融循环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参编条款修改23江西省建筑材料工业科学研究设计院参编条款修改24金科新能源有限公司参编提供相关行业数据25拉法基豪瑞建材(中国)有限公司参编条款修改26洛阳理工学院参编条款修改27山东省交通科学研究院参编条款修改28哈尔滨曼美砼科技有限公司参编条款修改、计算验证29上海真强纤维有限公司参编提供相关行业数据30中国兵器工业北方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参编提供相关行业数据31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参编条款修改32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参编条款修改33中交公路长大桥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参编条款修改2表2:标准制订大事记日期地点参与单位事件结果2017-10~2018-08南京预拌分会标准编制筹备讨论决定结构技术标准的编制事宜2018-1-8哈尔滨主编标准编制筹备讨论规划规程编制工作内容、计划安排,申报文件。2018-3-10哈尔滨主编标准编制筹备启动初稿编写工作,名称暂定为《超高性能混凝土:结构设计技术规程》。2018-08-20哈尔滨主编标准第一稿发布征询意见2018-08-24北京编制组成员编制组第一次会议听取规程第一稿的编写进展情况,讨论第一稿条款内容。2018-12-10哈尔滨主编第一稿反馈意见整理汇总完成第一稿反馈意见2018-12-20哈尔滨主编标准第二稿发布征询意见,征参编单位、发布召开第二次工作会议通知2019-01-18哈尔滨编制组成员编制组第二次会议听取规程第二稿的编写进展情况,讨论第二稿条款内容。2019-01-19哈尔滨编制组成员条款修订讨论讨论确定二次会议精神落实方案2019-03-25哈尔滨编著者成员条款修订讨论扩展涵盖桥梁、水工混凝土结构修订意见2019-03-25哈尔滨编制组成员受弯、受剪验算复核征求意见,修改完善2019-04-20哈尔滨编制组成员受扭验算复核征求意见,修改完善2019-05-20哈尔滨编制组成员基本规定复核征求意见,修改完善2019-6-20哈尔滨主编全文复核全文复核修订完善2019-06-30南昌主编UHPC分会会议讨论征求意见,修改完善2019-07-20哈尔滨主编征求意见稿草稿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草稿2019-8-8哈尔滨主编征求意见稿文件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3表2列出了本标准编制过程中的一些主要事件。本标准的制订历时近两年,经历了筹备、初稿意见征询与参编单位征集、广泛征求意见等几个环节。所有参编单位都付出了巨大心血和努力。与此同时,还得到业内诸多专家、领导的热心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致谢。附2-4标准编制原则和主要内容2.1. 标准编制原则本标准的编制原则为: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满足结构构件设计质量要求 。以现行相关规范为基准,充分考虑 UHPC材料特性,遵循设计原则本规程的编制,以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现行国家标准《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JTG3362,以及现行行业标准 《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SL191为基准,结合 UHPC材料特性,对材料的抗压强度等级与指标、抗拉强度等级与指标、弹模、泊松比、单轴应力应变关系等作出规定。其中,材料的强度等级与指标遵循了一般混凝土结构与桥梁工程混凝土结构对结构设计可靠性不同水平的差异性,保证了工业与民用建筑、桥梁结构各自领域可靠性的水准不变。为了简化,单轴应力应变关系模型处理为理想弹塑性模型。计算模式,总体遵循现行规范设计原则基本构件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内容涵盖了一般规定、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正截面受压与偏心受压承载力计算、 正截面轴心受拉与偏心受拉承载力计算、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冲切承载力计算,以及局部受压、截面受扭承载力计算。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包括裂缝控制验算、 预应力UHPC受弯构件主应力验算、 UHPC受弯构件变形验算。为UHPC基本构件提供了承载能力计算方法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指标验算方法。 根据UHPC强度等级和常用钢筋等级, 计算提出了界限相对受压区高度, 桥梁结构相应取值在括号内形式给出。正截面受弯、偏心受力计算,考虑了 UHPC优异的抗拉性能,通过试验数据验证对比提出了受拉区等效矩形应力图的折减系数。通过国内外相关计算模式的对比、分析、验证,遵循本规程编制的原则,确定提出相关计算模式与表达式,具体见相关说明。部分引入国际先进技术规程相关规定考虑到国内有关 UHPC徐变的研究数据相对不足,有关UHPC徐变的计算方法引入了引入了法国规范计算规定。保护层设计,引入了法国规范相关规定。附2-5发挥材料优异性能、为 UHPC潜在应用提供创新空间UHPC在叠合构件、装配式构件、预应力构件、基础设施制品等领域应用技术的有关构造要求做出了一般性规定,部分性能的具体要求,由于目前实验数据不足,要求进行试验或论证后实施。2.2标准主要内容说明本标准共分6部分: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设计规定;4材料;5结构分析;6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 7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 8保护层与锚固规定; 9结构构件的基本规定;以及附录 A、B、C、D。相关部分的说明见条文说明以及本说明的第3部分相关情况分析。下面将现本标准中有关编制理念、目的和依据等内容,进一步解释与说明。总则说明了本标准的编制遵循的原则、目的、适用范围以及与其它相关标准的相容性。术语条目 说明 本标准对UHPC结构给出了定义。 本标准对叠合构件或组合构件做出了定义。本标准对装配式超高性能混凝土结构做出了定义,包含了预制 UHPC构件、局部采用UHPC装配的结构。2.2 本标准对结构构件设计理论与方法中的相关模型参数的符号做出了定义。基本规定条目 说明 规定了UHPC结构设计的内容 本标准对UHPC结构的适用范围性做出了一般性规定。规定了UHPC徐变系数一般基于试验确定,考虑到试验的局限性,附录 A引自法国规范,列出了 UHPC徐变系数的计算方法。 对UHPC结构适用性限值取值方法做出了规定。 对UHPC结构耐久性内容和抗渗性能分级方法做出了规定材料条目 说明4.1 规定了UHPC抗压等级的划分,及 UHPC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4.2 规定了UHPC抗压强度指标取值,包括 UHPC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 UHPC轴心抗压强度附2-6设计值。4.3 规定了UHPC抗拉强度等级划分及其强度标准值。4.4 规定了UHPC各强度等级下的极限抗拉强度标准值、抗拉强度设计值。4.5 规定了UHPC抗拉、抗压弹性模量的取值依据。对典型强度等级的 UHPC受压本构曲线的特征值参数取值做出了规定。 UHPC拉压单轴4.7应力应变关系简化为理想弹塑性模型,强化段作为安全储备。规定了UHPC结构中的其他材料有关规定, 主要包括普通混凝土、 普通钢筋、预应力钢4.8筋,以及合成纤维的应用规定。结构分析条目说明5.1规定了UHPC的配合比在设计时应考虑的因素以及确定配合比的流程。5.2对局部精细化分析情况下的钢筋-UHPC界面模型做出了说明。5.3对UHPC混-凝土组合结构的界面性能分析模型做出了规定。5.4对UHPC镂空结构、表皮结构、装饰饰面结构等非承重结构的分析方法做出了规定。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条目 说明对本章适用范围做出了规定, 对无筋UHPC构件、UHPC钢-或者UHPC-FRP复合材料组合6.1构件的承载力计算进行了相应说明。对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做出了规定,包括基本假定,正截面承载力的一般规定,受6.2 弯承载力的计算方法。相关计算参数的取值依据在条文说明和编制说明的第 3部分进行了说明。正截面轴心受压承载力计算模式遵循了普通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压构件承载力计算模式6.3的可靠度水平、稳定性系数取值。对正截面偏心受压承载力计算方法做出了规定,在 UHPC受拉区引入了 UHPC抗拉强度6.4贡献项,对抗拉强度贡献项的取值做出了规定。6.5 对正截面轴心受拉承载力计算方法及其参数取值做出了规定。6.6 对正截面大、小偏心受拉承载力计算方法做出了规定。对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做出了规定。分房建结构、水工结构、公路桥涵结构分6.7别进行了规定,总体上遵循了土木工程各相关领域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斜截面受剪承附2-7载力的计算模式和差别。对房建结构、水工结构的UHPC板抗冲切承载力验算方法做出了规定, 方向性系数取值6.8引入了法国 UHPC规范的相关取值建议。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模式引入了 法国规范 NFP18-710的相关条款规定,主要是考虑到目前6.9我们国内在该方面的研究数据相对有限。UHPC截面受扭承载力计算做出了规定,遵循了 GB50010的计算模式,纤维增强增韧贡6.10献体现在UHPC抗拉强度内。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条目说明7.1做出了对UHPC构件裂缝控制验算的一般性规定,对最大裂缝宽度的修正系数,考虑了纤维含量特征值,沿用了普通纤维混凝土结构设计技术规程中的相关模式。对预应力UHPC受弯构件的主应力验算方法做出了规定, 遵循了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7.2主应力验算模式。对UHPC受弯构件变形验算方法做出了规定, 遵循了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变形验算方法7.3和模式,引入了纤维特征值影响项。8保护层与锚固规定条目 说明引入了法国规范 NFP18-710的条款,对 UHPC保护层最小厚度取值做出了规定,考虑了四方8.1面控制限值。基准锚固长度的计算模式遵循了普通钢筋混凝土的基准锚固长度计算模式,考虑了8.2UHPC抗拉强度影响。结构构件的基本规定条目说明9.1综合对比分析各国规范相关条款的基础上,提出对UHPC板尺寸、受力钢筋及构造措施的规定。9.2综合对比分析各国规范相关条款的基础上,提出对UHPC梁中纵向受力钢筋、横向配筋的构造规定。9.3综合对比分析各国规范相关条款的基础上,提出对UHPC墩、柱配筋的构造规定。9.4综合对比分析各国规范相关条款的基础上,提出对UHPC梁柱节点配筋的构造规定,总体上遵循了GB50010的相关规定。附2-8综合对比分析各国规范相关条款的基础上,对 UHPC 叠合构件的构造做出规定,包括 UHPC9.5叠合层高度、基层处理方法、施工缝的构造措施等。综合对比分析有关规范、 规程相关条款的基础上, 提出对UHPC装配式结构构件的有关构造及9.6其应遵循的相关规范和规程做出了规定。综合对比分析各国规范相关条款的基础上, 提出对预应力 UHPC结构构件的有关构造要求, 包9.7括预应力损失计算依据、预应力孔道净距、张拉控制应力、预应力传递等要求。考虑到 UHPC高耐久特性及其在长寿命化基础设施规程中的应用潜力,对 UHPC基础设施制9.8品和UHPC防护层的应用技术做出了一般性规定。主要试验(或验证)情况分析;下面对本标准部分条款在条文说明中无法展开说明的,对其有关试验、验证情况进行分析说明(按标准条文编号和附录顺序)。3.1 条文说明4.1及说明:关于 UHPC抗压强度特征值取值对比分析立方体与圆柱体抗压强度换算关系随着尺寸的不同略有不同。二者强度相差不大。因此,本规程按照 100mm立方体抗压强度与直径 100mm圆柱体比值=0.95:1进行对比分析。按各国 UHPC标准计算抗压强度设计值对比可见,标准差在 10左右,因此,本规程在进行试验平均值与标准值计算时, 取标准差为 10。对国内外立方体抗压强度实验值大于 120MPa的超高性能混凝土试验数据 [11-31]统计,换算成设计值(材料系数分别为1.4和1.45)。本规程抗压强度建议值,均比由实验值直接换算得到的抗压强度设计值安全。参考文献:NFP18-710NationaladditiontoEurocode2—Designofconcretestructures:specificrulesforUltra-HighPerformanceFibre-ReinforcedConcrete(UHPFRC)BrianCavill,MarkRebentrost.DesignguidelinesforDuctalprestressedconcretebeams[S].Australia,2000.JSCEguidelinesforconcreteN0.9Recommendationsfordesignandconstructionofultrahighstrengthfiberreinforcedconcretestructures.[4]FHWA-HIF-13-032.DesignguideforprecastUHPCWaffledeckpanelsystem,includingconnections.2013.湖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活性粉末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2017.SIA2052-2016Recommendation:Ultra-HighPerformanceFibreReinforcedCement-basedcomposites(UHPFRC).附2-9KICT.StructuralDesignRecommendationsforUHPC(2018.09draft).Kusumawardaningsih,Y.,E.FehlingandM.Ismail,UHPCCompressiveStrengthTestSpecimens:CylinderorCube?ProcediaEngineering,2015.125:p.1076-1080.[9]Leutbecher,T.,Chapter4:MaterialpropertiesofUHPC(Draft),KasselUniversity,Germany,2011AMPA(AmtlicheMaterialprufanstaltfurdasBauwesen),Druckfestigkeitfactor,KasselUniversitaet,2010.HamdyK.ShehabEI-DinHAMM.EffectofSteelFibersonBehaviorofUltraHighPerformanceConcrete:FirstInternationalinteractivesymposiumonUHPC-2016,2016[C].ShafieifarM,FarzadM,AzizinaminiA.ExperimentalandnumericalstudyonmechanicalpropertiesofUltraHighPerformanceConcrete(UHPC)[J].ConstructionandBuildingMaterials,2017,156:402-411.HassanAMT,JonesSW,MahmudGH.Experimentaltestmethodstodeterminetheuniaxialtensileandcompressivebehaviourofultrahighperformancefibrereinforcedconcrete(UHPFRC)[J].ConstructionandBuildingMaterials,2012,37:874-882.ProposedModelforUniaxialCompressionBehaviorofReactivePowderConcrete[J].[15]金凌志,李月霞,付强.不同掺合料掺量的活性粉末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 [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5(05):55-62.[16]鞠彦忠,王德弘,康孟新.不同钢纤维掺量活性粉末混凝土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 [J].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2013,21(02):299-306.安明喆,宋子辉,李宇,等.不同钢纤维含量RPC材料受压力学性能研究[J].中国铁道科学,2009,30(05):34-38.[18]柯开展,周瑞忠.掺短切碳纤维活性粉末混凝土的受压力学性能研究[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05):739-744.[19]曾建仙,吴炎海,林清.掺钢纤维活性粉末混凝土的受压力学性能研究[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S1):132-137.王震宇,李俊.掺纳米二氧化硅的RPC单轴受压力学性能[J].混凝土,2009(10):88-91.刘数华,阎培渝,冯建文.超高强混凝土RPC强度的尺寸效应[J].公路,2011(03):123-127.钢纤维活性粉末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研究[J].[23]黄政宇,谭彬.活性粉末钢纤维混凝土受压应力 -应变全曲线的研究 [J].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5):415-420.吴炎海,何雁斌,杨幼华.活性粉末混凝土(RPC200)的力学性能[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05):598-602.[25]闫光杰.活性粉末混凝土单轴受压强度与变形试验研究[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07(02):36-40.[26]刘红彬,陈健,贾玉丹,等.活性粉末混凝土的制备技术与力学性能研究[J].工业建筑,2008(06):74-78.[27]孙士平吴炎海林震宇.活性粉末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试验研究[J].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4,19(3):7-11.[28]宋浩,龙佩恒,张广达.活性粉末混凝土抗压强度尺寸效应及弹性模量研究[J].北京建筑大学学报,2017,33(01):34-38.徐强,杜进生,张劲泉.活性粉末混凝土受压力学性能试验[J].公路交通科技,2011,28(07):8-13.[30]卢姗姗.配置钢筋或GFRP筋活性粉末混凝土梁受力性能试验与分析 [D]. 哈尔滨工业大附2-10学,2010.标准编制组,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超高性能混凝土技术标准:基本性能与试验方法编制说明》,20 条文说明 说明:对UHPC抗拉强度特征值取值,综合国内外相关规范进行了比较分析。表 轴拉应力应变特征值强度级别 抗拉强度标准值 fUt,k(N/mm2) 抗拉强度设计值 fUt((N/mm2)UT0552.86(2.76)UT077.74.40(4.25)UT10126.86(6.62)C803.112.22C80FRC4.973.55注:1)抗拉强度设计值,按fUtthUkfUtk1.00.81.0fUtk;其中,材料分项系UU数,当适用于房屋建筑结构、水工混凝土结构、市政工程结构时,取1.4,当适用于桥梁结构时,取1.45。参考文献:SIA2052-2016Recommendation:Ultra-HighPerformanceFibreReinforcedCement-basedcomposites(UHPFRC)JSCEguidelinesforconcreteN0.9Recommendationsfordesignandconstructionofultrahighstrengthfiberreinforcedconcretestructures.FHWA-HIF-13-032.DesignguideforprecastUHPCWaffledeckpanelsystem,includingconnections.2013.BrianCavill,MarkRebentrost.DesignguidelinesforDuctalprestressedconcretebeams[S].Australia,2000.湖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活性粉末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2017.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标准《超高性能混凝土:基本性能与试验方法》平行实验报告,哈尔滨,2017.10.张哲,邵旭东,李文光,朱平.超高性能混凝土轴拉性能试验[J].中国公路学报,2015,28(8):50-58.[8]安明喆,杨志慧,余自若,翟延峰,高康.活性粉末混凝土抗拉性能研究[J].铁道学报,2010,32(1):54-58.[9]宋焱.级配纤维超高性能混凝土抗拉性能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06.刘炜.配筋RPC抗拉性能的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3[11] 原海燕.配筋活性粉末混凝土受拉性能试验研究及理论分析 [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9.NFP18-710NationaladditiontoEurocode2-Designofconcretestructures:specificrulesforUltra-HighPerformanceFibre-ReinforcedConcrete(UHPFRC).附2-113.3 条文说明说明:关于边长100mm棱柱体与立方体抗压强度换算系数取值依据3.3.1验算过程超高性能混凝土100mm棱柱体轴心抗压强度与边长为100mm立方体抗压强度比值c取值0.88依据:在文献[1]中,100mm边长棱柱体轴心抗压强度与边长70.7mm立方体强度之间的换算系数为0.845,即fct0.845fcu,70t.7(3.3-1)然而,本规程采用边长100mm立方体试块,将该换算关系进一步换算:将fcu,100t0.959fcu,70t.7[1],代入,得到fct0.845fcu,70t.7=0.845fcu,100t=0.88fcu,100t(3.3-2)0.959 实验验证《超高性能混凝土基本性能与试验方法》 (T/CBMF37-2018T/CCPA7-2018)参编单位的部分平行实验结果 [2]统计,轴心抗压强度与立方体抗压强度比值基本呈现线性相关。回归公式为: fUc,m=0.88fUcu,m,即 c=0.88参考文献:吕雪源,王英,符程俊,郑文忠.活性粉末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指标取值[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4,46(10):1-9.标准编制组,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超高性能混凝土技术标准:基本性能与试验方法 编制说明》,2017.12.附2-123.4 条文说明4.5说明:关于 UHPC弹性模量取值对比分析平行试验结果在制定《超高性能混凝土基本性能与试验方法》(T/CBMF37-2018/T/CCPA7-2018)时,在多家单位开展了同配合比的平行试验,依据各家单位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差在10MPa左右,因此,本规程在进行试验平均值与标准值计算时,取标准差为10MPa。 文献统计结果对国内外立方体抗压强度实验值 [1-21]大于120MPa的超高性能混凝土试验数据统计分析,将实验值换算为标准值进行回归,得到如下方程:EUc10524-1)(N/mm)(3.1.3115.9fUc,k国外标准关于UHPC弹性模量平均值的估算方法:弹性模量平均值可下图3.估(1)瑞士UHPC标准S中条,UHPC4.3IA2052[22]算。图弹性模量与立方体平均抗压强度的关系2)日本UHPC标准[23]中3.4条关于弹性模量有如下说明:通常,杨氏模量(弹性模量)50GPa可用于标准 UHPC,即标准配合粉体和体积含量为 2%增强纤维(纤维抗拉强度2700MPa、长15mm、直径0.2mm),并采用标准热养护。本规程建议值与国内外规范及文献数据比较表各国UHPC标准弹性模量对比(×104N/mm2)强度级别瑞士标准日本标准澳大利亚标韩国标准湖南省地方本规程建[22][23]准[24][25]标准[26]议值UHC1204.4-5.45.05.04.064.294.41UHC1304.5-5.65.05.0——4.414.56UHC1404.7-5.95.05.0——4.524.70UHC1504.9-6.25.05.04.354.624.82附4-13UHC1605.1-6.45.05.0——4.714.97UHC1705.3-6.65.05.0——4.795.05UHC1805.4-6.85.05.04.564.865.14参考文献:标准编制组,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超高性能混凝土技术标准:基本性能与试验方法编制说明》,2017.12.闫光杰,活性粉末混凝土单轴受压强度与变形试验研究.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07(02):第36-40页.柯开展,周瑞忠.掺短切碳纤维活性粉末混凝土的受压力学性能研究.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05):第739-744页.[4]郝文秀,徐晓.钢纤维活性粉末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建筑技术,2012,43(1):35-37.金凌志,李月霞与付强,不同掺合料掺量的活性粉末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5(05):第55-62+110-111页.[6]刘红彬等,活性粉末混凝土的制备技术与力学性能研究.工业建筑,2008(06):第74-78页.[7]鞠彦忠,王德弘与康孟新,不同钢纤维掺量活性粉末混凝土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2013.21(02): 第299-306页.Shafieifar,M.,M.FarzadandA.Azizinamini,ExperimentalandnumericalstudyonmechanicalpropertiesofUltraHighPerformanceConcrete(UHPC).ConstructionandBuildingMaterials,2017.156:p.402-411.吴炎海,何雁斌与杨幼华,活性粉末混凝土(RPC200)的力学性能.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05):第598-602页.HishamMohamedAi-Hassani,etal.ProposedModelforUniaxialCompressionBehaviorofReactivePowderConcrete.JournalofBabylonUniversity(EngineeringSciences).2015:23(3):591-606.[11]曾建仙,吴炎海与林清 ,掺钢纤维活性粉末混凝土的受压力学性能研究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S1): 第132-137页.宋浩,龙佩恒与张广达,活性粉末混凝土抗压强度尺寸效应及弹性模量研究.北京建筑大学学报,2017.33(01):第34-38页.刘数华,阎培渝与冯建文,超高强混凝土RPC强度的尺寸效应.公路,2011(03):第123-127页.[15]王震宇与李俊 ,掺纳米二氧化硅的 RPC单轴受压力学性能 .混凝土,2009(10):第88-91+95页.徐强,杜进生与张劲泉,活性粉末混凝土受压力学性能试验.公路交通科技,2011.28(07):第8-13页.[17]卢姗姗.配置钢筋或GFRP筋活性粉末混凝土梁受力性能试验与分析.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18]吴炎海,林震宇,孙士平.活性粉末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试验研究.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4,19(3):7-11.[19]黄政宇与谭彬 ,活性粉末钢纤维混凝土受压应力 -应变全曲线的研究 .三峡大学学报 (自附4-14然科学版),2007(05): 第415-420页.安明喆等,不同钢纤维含量RPC材料受压力学性能研究.中国铁道科学,2009.30(05):第34-38页.,S.W.Jones,G.H.Mahmud.EffectofSteelFibersonBehaviorofUltraHighPerformanceConcrete.Constructionandbuildingmaterials.2012,37:874-882.[22SIA2052-2016Recommendation:Ultra-HighPerformanceFibreReinforcedCement-basedcomposites(UHPFRC)JSCEguidelinesforconcreteN0.9Recommendationsfordesignandconstructionofultrahighstrengthfiberreinforcedconcretestructures.BrianCavill,MarkRebentrost.DesignguidelinesforDuctalprestressedconcretebeams[S].Australia,2000.KICT.StructuralDesignRecommendationsforUHPC(2018.09draft)[26] 湖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活性粉末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2017.附4-153.5 条文说明4.6说明:关于 UHPC泊松比取值的对比分析 国内外试验数据国内外研究机构试验数据 [1-8](立方体抗压强度大于 120MPa)统计分析表明:UHPC在弹性范围内,泊松比基本保持不变。经计算,图中数据点平均值为 0.207。标准差为0.022。大多在0.18-0.23之间,不受抗压强度的影响。 因此,本规程建议在弹性范围内,泊松比取为 0.20。 各国UHPC标准泊松比取值对比分析如下:表各国UHPC标准泊松比国家标瑞士[9]日本[10]美国[11]澳大利亚法国韩国湖南本规程准[12][13][14][15]建议值泊松比000.200.20可见,本规程泊松比与国内外 UHPC标准中泊松比取值一致。参考文献:马亚峰.活性粉末混凝土(RPC200)单轴受压本构关系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6:[2] 孙士平吴炎海林震宇 .活性粉末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J]. 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04,19(3):7-11.吴炎海,何雁斌,杨幼华.活性粉末混凝土(RPC200)的力学性能[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05):598-602.王震宇,李俊.掺纳米二氧化硅的RPC单轴受压力学性能[J].混凝土,2009(10):88-91.[5]曾建仙,吴炎海,林清.掺钢纤维活性粉末混凝土的受压力学性能研究[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S1):132-137.[6]柯开展,周瑞忠.掺短切碳纤维活性粉末混凝土的受压力学性能研究[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05):739-744.HamdyK.ShehabEI-DinHAMM.EffectofSteelFibersonBehaviorofUltraHighPerformanceConcrete:FirstInternationalinteractivesymposiumonUHPC-2016,2016[C].[8] 卢姗姗.配置钢筋或 GFRP筋活性粉末混凝土梁受力性能试验与分析 [D].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0.SIA2052-2016Recommendation:Ultra-HighPerformanceFibreReinforcedCement-basedcomposites(UHPFRC).JSCEguidelinesforconcreteN0.9Recommendationsfordesignandconstructionofultrahighstrengthfiberreinforcedconcretestructures.FHWA-HIF-13-032.DesignguideforprecastUHPCWaffledeckpanelsystem,includingconnections.2013.BrianCavill,MarkRebentrost.DesignguidelinesforDuctalprestressedconcretebeams[S].Australia,2000.[13]NFP18-710NationaladditiontoEurocode2—Designofconcretestructures:specificrulesforUltra-HighPerformanceFibre-ReinforcedConcrete(UHPFRC).KICT.StructuralDesignRecommendationsforUHPC(2018.09draft).湖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活性粉末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2017.附4-163.6 条文说明4.7说明:UHPC单轴应力应变关系国内外比较分析3.6.1UHPC单轴受压应力应变关系综合对比分析部分国家UHPC规范或指南中的受压应力应变关系,本规程建议取值如下表所示:表3.6.3-1UHPC单轴受压特征值(γu=1.4)立方体抗棱柱体抗抗压强极限受压度设计弹性模极限压应压强度标压强度标峰值压应强度级别值量(×104割线模量变εUc0变εUcu准值准值(×104(N/mmN/mm2)(10-6)(10-6)(N/mm2)(N/mm2)N/mm2)2)UHC12012093564.411.6112703500UHC130130101614.561.6713303660UHC140140108664.701.7214003830UHC150150116714.821.7614704000UHC160160124754.941.8515104060UHC170170132805.051.9415804130UHC180180139855.142.0216504200表单轴受压特征值(γu=1.45)立方体抗棱柱体抗弹性模极限受压抗压强度量峰值压应极限压应压强度标压强度标割线模量强度级别设计值(×104变ε变ε准值准值(×104Uc0Ucu(N/mm2)N/mm2(10-6)(10-6)(N/mm2)(N/mm2N/mm2)))UHC12012093544.411.5612203500UHC130130101594.561.6112903660UHC140140108644.701.6613603830UHC150150116684.821.7014104000UHC160160124734.941.7914704060UHC170170132775.051.8715204130UHC180180139825.141.95160042003.6.2UHPC单轴受拉应力与应变关系本规程建议轴拉应力应变关系参考了部分国家UHPC标准的单轴受拉应力应变关系建议模型:表3.6.7轴拉应力应变特征值强度级抗拉强度标抗拉强度设计弹性模量极限抗拉割线极限拉值fUt(×104模量(×104峰值拉应变别准值应变εUtufUt,k(N/mm)((N/mm2)N/mm2)N/mm2)εUt0(10-6)2(10-6)UT0552.86(2.76)4.412.86(2.76)65(63)1000附6-17UT077.74.40(4.25)4.824.40(4.25)91(88)1000UT10126.86(6.62)5.146.86(6.62)133(129)1000C80——100.28——C80FRC4.973.553.8——————thUkfUt,k1.00.81.0fUt,k注:1)抗拉强度设计值,按fUtUU2)抗拉强度设计值,材料分项系数,当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水工混凝土结构、市政工程结构时,取 1.4,当适用于桥梁结构时,取 1.45。3)极限受拉割线模量,取抗拉强度设计值与极限拉应变的比值;4)峰值拉应变,取抗拉强度设计值 fUt与弹性模量的比值 EUc。参考文献:NFP18-710NationaladditiontoEurocode2-Designofconcretestructures:specificrulesforUltra-HighPerformanceFibre-ReinforcedConcrete(UHPFRC)[2]BrianCavill,MarkRebentrost.DesignguidelinesforDuctalprestressedconcretebeams[S].Australia,2000.JSCEguidelinesforconcreteN0.9Recommendationsfordesignandconstructionofultrahighstrengthfiberreinforcedconcretestructures.FHWA-HIF-13-032.DesignguideforprecastUHPCWaffledeckpanelsystem,includingconnections.2013.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标准《超高性能混凝土:基本性能与试验方法》平行实验报告,哈尔滨,2017.10.湖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活性粉末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2017.SIA2052-2016Recommendation:Ultra-HighPerformanceFibreReinforcedCement-basedcomposites(UHPFRC)张哲,邵旭东,李文光,朱平.超高性能混凝土轴拉性能试验[J].中国公路学报,2015,28(8):50-58.[9] 原海燕.配筋活性粉末混凝土受拉性能试验研究及理论分析 [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9.安明喆,杨志慧,余自若,翟延峰,高康.活性粉末混凝土抗拉性能研究[J].铁道学报,2010,32(1):54-58.[11]宋焱.级配纤维超高性能混凝土抗拉性能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06.[12]刘炜.配筋RPC抗拉性能的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3.附6-183.7 条文说明说明:关于 UHPC受压区等效矩形应力图系数理论推导设正截面受压区高度为 xn nh0。分两种情况考虑:当截面中和轴在截面高度内时。当截面中和轴在截面高度外时。分析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UHPC强UHC150 UHC160 UHC170度等级11

0.0450.0870.160.0450.0870.160.0450.0870.160.73080.71080.69080.72760.71670.68350.72490.71400.6810(0.743(0.723(0.703(0.740(0.729(0.695(0.738(0.727(0.6934)4)4)4)3)6)1)0)4)1.22801.24531.28721.12571.13191.14981.12811.13451.1526(1.111(1.121(1.125(1.114(1.120(1.136(1.116(1.122(1.1398)8)6)4)3)8)4)3)1)0.89740.89740.89740.81900.81120.78590.81770.81000.7849(0.826(0.826(0.826(0.825(0.817(0.790(0.824(0.815(0.7895)5)5)1)0)7)0)9)8)UHP强度等级

UHC18011

0.0450.0450.0450.72310.71240.6980(0.7361)(0.7234)(0.7098)1.12981.14531.1675(1.1181)(1.1343)(1.1654)0.81600.81690.8169(0.8230)(0.8230)(0.8230)注:表中括号内的数值适用于桥梁结构。总结:综合分析基础上,建议取 β=0.75,γ=1.0。1附6-193.8 正文6.2、6.7、6.10关于受弯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算例验证。为了验证 UHPC规程的抗弯承载力计算方法是否可靠, 选取文献[1]中的部分试件进行验算,其试件编号及截面图如下所示:图3.8.1试件编号及截面图如上图所示,试件B1高200mm,宽150mm,纵向钢筋为2D16的HRB500钢筋,受拉面积为As=402mm2,有效高度h0,=182mm。试件B2高200mm,宽150mm纵向钢筋为3D16的HRB500钢筋,配筋面积为As=603mm2,有效高度h0=182mm。根据本规程中的材料性能章节,选取UHPC的抗压强度设计值fUc71MPa(68MPa),UHPC的抗拉强度设计值fUt4.40MPa(4.25MPa)。此外,HRB500的抗拉强度设计值取fy435MPa(415MPa)。括号外的数值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水工混凝土结构、市政工程结构,括号内的数值适用于桥梁结构。根据瑞士、法国规范以及本规程计算方法与实验实测值的对比与分析,定义本规程计算抗弯承载力为 Mu1,瑞典规范计算的抗弯承载力为 Mu2,法国规范计算的抗弯承载力为 Mu3,则各计算方法对比如下表所示:表 各计算方法计算结果对比编号 Mu1(kN m) Mu2(kN m) Mu3(kN m)B1 32.47(31.01) 35.87(34.31) 35.01(37.59)B2 45.68(43.62) 48.62(46.47) 46.42(51.07)20由上表可知,无论是本规程的计算方法,还是瑞典和法国 UHPC规范的计算方法,其计算结果都十分接近。相对来说,本规程的计算方法最为保守,法国规范次之。无腹筋梁抗剪承载能力计算模式分析为了对比分析各类计算模式的安全性,选取文献中 8个试件进行验算,其试件编号及参数如下:A类截面B类截面图3.8.5试件两类截面表3.8.7试件基本参数截面抗压强度设计值抗拉强度设计值试件名称配筋剪跨比(MPa)(MPa)类型SR35VF2SS46D-224714.4SR50VF1SS48D-224714.4A类SR50VF2SS48D-224714.4SR50VF3SS48D-224714.4SR41VF2SS66D-196714.4SR41VF2SS86D-198714.4B类SR50VF2SS44D-254714.4SR50VF2SS64D-256714.4纵筋采用的HRB500级钢筋,试件为无腹筋梁,材料抗拉抗压强度见表3.8.7。综合对比各国规范对比,并与实验结果对比:21图各规范与实验结果对比图由图表可知,承载力满足各规范,均可满足实际使用需求。为突出各规范之间的对比,将其与实验值比值的均值汇总如下图:图各规范与实验值比值的均值比较由图表可知,纤维技术规程计算模式结果平均值明显小于其他规范。该计算模式对于UHPC材料,计算过于保守。除纤维规程外,各规范计算结果均在 0.34-0.5之间,差距不算太大,本规程值较小,最能够确保安全性能,且与其他规范相比,计算最简便,更便于实际使用。有腹筋UHPC梁抗剪计算模式分析为了验证 UHPC 规程的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是否可靠,选取文献中的 L7、L8试件进行验算,其试件编号及信息如下所示:22图试件横截面截面为T型截面,取有效高度 h0=300mm。表试件基本信息试件编号 剪跨比 As(mm2) 配筋率 s 箍筋 配箍率 sv

梁长(m)L71.7325400.0610@5000.00262.0L82.0825400.0610@3000.00442.0纵筋采用直径18mm和16mm的HRB500级钢筋,箍筋采用直径10mm的HRB500钢筋,则取fy=435MPa,fyv=435MPa。根据本规程中的材料性能章节,选取UHPC的抗压强度设计值为56MPa(桥梁结构中取为54MPa),的抗拉强度设计值取为2.86MPa(桥梁结构中取为2.76MPa)。UHPC根据国内外相关各规范计算方法的验算结果对比分析由图可知,本规范与韩国规范及日本规范计算结果相近,且由于瑞士规范、韩国规范、日本规范都没有考虑到小剪跨比对抗剪承载能力的提高,所以都略微偏小,但这样不经济。23图各规范与实验值比值的均值比较参考文献:[1] 邓宗才,王义超,肖锐,等.高强钢筋 UHPC梁抗弯性能试验研究与理论分析 [J].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2015(1):68-78.[2] 徐海宾,邓宗才,陈春生,等.超高性能纤维混凝土梁抗剪性能试验研究 [J]. 土木工程学报,2014(12):91-97.24扭转截面承载力算例计算与对比本算例取自文献[1] 180mm×180mm的矩形截面梁,如图 所示。梁长度为2400mm,梁箍筋直径与箍筋间距见下表 。其中直径为 8mm钢筋的屈服强度为550MPa,直径为 12mm钢筋的屈服强度为 570MPa,直径为 16mm钢筋的屈服强度为570MPa,其等级为 HRB500。UHPC抗拉强度等级为 UHT05,对应的抗拉强度设计值fut=2.86MPa。表扭转梁参数表试件名称纵筋配筋(率)箍筋配筋(率)纤维掺量%UL(1.40)T(1.96)F(0.5)184Φ12(1.40%)Φ8@45(1.96%)0.5UL(2.48)T(1.96)F(0.5)184Φ16(2.48%)Φ8@45(1.96%)0.5UL(2.48)T(2.94)F(0.5)184Φ16(2.48%)Φ8@30(2.94%)0.5图梁截面示意图表本规程设计值与试验值试件名称 UL(1.40)T(1.96)F(0.5)18 UL(2.48)T(1.96)F(0.5)18 UL(2.48)T(2.94)F(0.5)18抗扭承载力设计12.7515.1810.04值kN-m抗扭承载力试验31.2032.0026.72值kN-m本规程计算值与韩国规程计算模式计算值对比如下图3.8.11所示:图 计算模式对比图由图可知,UL(2.48)T(1.96)F(0.5)18 在UL(1.40)T(1.96)F(0.5)18 试件基础上提高了纵筋配筋量,由试验可知承载力提升了,韩国规程计算模式计算结果中,两者承载力25一致,而本规程计算结果后者承载力高于前者,与试验结果趋势一致。因此,本规程能够反映纵筋配筋率对抗扭承载力的影响,而韩国规程计算模式不能,并且本规程较韩国规程计算模式计算结果安全,因而本规程计算模式具有一定的优势。参考文献:[1]IsmailM,FehlingE. OntheSteelFiberEfficiencyofUHPCBeams subjectedtopureTorsion[C].FirstInternationalInteractiveSymposiumonUHPC–2016.263.9 正文说明:本条款基于公路桥涵抗剪承载力计算模式进行了修正。图抗剪梁纤维受拉示意图假设裂缝与竖直方向夹角为 α,由混凝土设计原理可知,裂缝水平投影长度为 h0(见附件1第二页附录),则在垂直裂缝方向的合力为单拉强度乘以裂缝长度。同理,在公路桥涵计算模式中,将原公式箍筋项替换为箍筋与钢纤维作用项。273.10 条文说明说明:关于截面高度影响系数取值分析。对无箍筋无弯起钢筋板类构件(梁式板) ,进行抗剪计算时,根据对大量文献试验进行统计, 建议h0不大于250时,截面高度影响系数取为 1.0。图截面高度影响系数计算值分布参考文献:MasoundP,AbdolrezaJ,AmirM.Shearbehaviorofultra-highperformanceconcrete[J].ConstructionandBuildingMaterials,2018,183:554-564.(2)金凌志,周家亮,李月霞,etal.高强钢筋活性粉末混凝土梁受剪性能试验研究 [J].建筑结构学报,2015,36(s2):277-285.(3)金凌志,李月霞,祁凯能.高强钢筋RPC简支梁抗剪承载力及延性研究 [C]. 第23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 .283.11 正文6.8说明:有关冲切抗力算例分析。UHPC板几何尺寸如图所示,其中h=800mm(近似不计保护层厚度对有效高度的影响),方柱两个方向c=500mm,柱子为中柱,轴力大小为130KN,试求UHPC材料此时应当满足的力学性能指标。图 冲切验算板几何尺寸计算结果如下图所示。0.070.065)0.060.0570.052a0.05PM(值0.04限值计0.03设0.020.010.00法国规范 日本规范 本规范图 不同规范同一应力限值对材料强度的要求(非配筋)由图可知,法规的要求最高,故最保守,日规要求最低,本规范基于 GB50010,其介于两者之间。相同设计值下,各规范冲切应力限值如下图所示,同样的,法规为三者之中最为保守的。2925)20法国规范aP日本规范M(15GB50010值限力10应50051015202530UHPC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MPa)图 不同规范抗冲切截面应力限值比较(非配筋)配箍筋板冲切验算若存在配筋,与 45°冲切破坏锥面相交的钢筋面积为 300mm2(大致6个直径为8的箍筋截面),如图所示。箍筋屈服强度为 215MPa,此时,柱轴力为 205KN,其余条件不变,求 UHPC材料此时需要满足的力学性能指标。图冲切板示意图其他规范修改公式的说明:法国规范与日本规范的公式自身是不考虑抗冲切钢筋对承载力影响的,为了能与本规程对比冲切试件在配筋后的承载力计算模式, 与本规程一致在混凝土贡献项后加上了钢筋贡献项,进行比较。计算对比分析表明,现行国家标准 GB50010最为保守,法国规范次之,日本规范要求最低。同样的,各规范应力限值如下图所示, GB50010最为保守。303.12 条文说明说明:有关局压验算模式与实验验证 局压算例UHPC梁端部承受局部荷载(如预应力锚固引起的),荷载大小为150MPa,示意图如图12-1所示,其中b=60mm,Al中心开了直径20mm的孔洞,验算UHPC材料此时应当满足的力学性能指标。图3.12.1局压受载面示意图根据计算可得同一局压荷载下,各国规范对材料强度的要求如图12.2所示:100)8075aPM(6051.54值限值40计设200GB50010法国规范图3.12.2不同规范同一应力限值对材料强度的要求由图可见,现应力水平下本规范较法国规范保守。同样的,相同设计 值下,GB50010的应力限值较法国规范的偏保守,但二者相差不大。31250200)aP150M(值法国规范限力100GB50010应500100120140160RPC抗压强度设计值 (MPa)图 不同规范局压承载力截面应力限值比较若条件不变,求截面限制条件下,各规范 UHPC材料此时需满足的力学性能指标。)aPM

10080(6055.1值50.5限值40计设200GB50010法国规范图 不同规范同一应力限值对材料强度的要求由图与图可知,法国规范的截面限制条件较为严格,同样的,从下图相同抗压强度设计值下的应力限值可知,法规较 GB50010保守。32500法国规范GB50010400)aPM300值限力200应1000100120140160抗压强度设计值(MPa)图不同规范抗冲切截面应力限值比较 局压验算与实验验证由文献(1)可得试验参数如表 12.1所示:表局压试件参数试件名称SH1SH2SH3SH4SH5SH6SH7Ab/Al43.02543.0252.0412.0414Aln(mm2)96861291191961242118796187968037试验承载力(kN)2214247716992243272626151574其试件示意图如图 所示:图无箍筋局压试件示意图由本规程中式(6-35)计算可得:33(a)使用材料实验值计算与实验值比较 (b)使用材料设计值计算与实验值比较图 规程计算值与实验值比较由图可见,使用材料实验值计算所得承载力与实验值接近,且一般情况下略小于实验值。随着试件参数的变化,规程计算值与实验值变化趋势一致。 由图由材料设计值计算所得承载力与实验值比较可得,使用本规程的材料设计值十分安全可靠。有文献(2)可得配筋局压构件试验参数如下:表 配筋局压构件试验参数试件名称SR1SR2SR3SR4SR5SR6Ab/Al44443.0253.025Aln(mm2)80378037803780371126211262ρ0.05830.05370.04970.04630.05830.0537v试验承载力(kN)1836.781802.661791.51839.922228.092181.47试件名称SR7SR8SR9SR10SR11SR12Ab/Al3.0253.0252.0412.0412.0412.041Aln(mm2)112621126217637176371763717637ρv0.04970.04630.05830.05370.04970.0463试验承载力(kN)2204.422301.733098.092783.562812.042817.4其试件示意图如图 所示:图矩形箍筋局压试件示意图由本规程中式(6-35)计算可得:34使用材料实验值计算与实验值比较(b)使用材料设计值计算与实验值比较图规程计算值与实验值比较图可见,使用材料实验值计算所得承载力与实验值接近,且规程计算值与实验值变化趋势一致。由图由材料设计值计算所得承载力与实验值比较可得,使用本规程的材料设计值十分安全可靠。有文献(3)可得配筋局压构件试验参数如下:表 配筋局压构件试验参数试件名称SC1SC2SC3SC4SC5SC6Ab/Al3.9893.9893.9893.9893.0143.014Aln(mm2)108061080610806108061493714937ρ0.02370.0220.02050.01920.02370.022v试验承载力(kN)2027.7962076.2111916.91838.172423.3072320.541试件名称SC7SC8SC9SC10SC11SC12Ab/Al3.0143.0142.042.042.042.04Aln(mm2)149371493723001230012300123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