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届高三上册11月份零诊测试文综历史免费试卷完整版(四川省仁寿县)选择题下图为西周分封示意图,周天子封颛顼后代熊绎于楚,封王室周章于吴,封功臣姜尚于齐,封王室召公奭于燕。据此可知分封制A.强化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B.有利于加强边远地区的开发C.削弱了先代贵族地方人事权D.实现了统治权力的高度集中【答案】B【解析】分封制一定程度上拱卫了王室,加强了统治,分封制拓展了疆域,有利于加强边远地区的开发,B正确;西周时期,中央权力尚未形成高度集中,故A错误;分封制的对象有王室、功臣、先代贵族,故C错误;分封制不利于中央集权,因此实现了权力的集中说法是错误的,排除D。选择题宋太宗时期,东京出现侵街现象,临街摆摊、坊中开铺屡屡发生,致使京城脚巷狭小。后来因街坊侵街现象严重,“诏开封街司约远近置籍立表,令民自今无复侵占”。然而诏令有如一纸空文,侵街现象仍是屡禁不止。这一现象说明A.草市墟市的繁盛促进城市功能的完善B.中国古代城市管理制度的欠缺和疏漏C.商品经济的发展冲击着城市管理制度D.宋代市坊分离现象开始引发官府关注【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宋代以前,坊市制度是城市的一项基本管理制度,材料叙述了宋代“侵街现象”的屡屡发生及屡禁不止的现象,这是由于宋朝商品经济发展冲击着坊市制度,对城市的基本管理制度提出挑战,故C项正确;草市是农村集市,材料涉及的城市,故A项错误;材料只是反映北宋东京出现侵街现象,无法体现中国古代城市管理制度的欠缺和疏漏,B项存在以偏概全倾向,排除;材料无法体现“开始引发官府关注”,排除D项。选择题明朝地方设“三司”,互不统属。清朝固定督抚制度,十八省均设巡抚,为一省之长,每两道三省设总督一名,相当于大军区长官。不再设立巡按御史,。清朝行政机构的调整A.有利于地方事权的统一B.从根本上防止吏治腐败C.降低了地方的行政效率D.违背了中央集权制原则【答案】A【解析】明朝的“三司”互不统属,相互牵制,清朝固定督抚制度,不再设立巡按御史,这就强化了地方事权,提高了行政效率,故A项正确,C项错误;清朝的督抚制度也没有从根本上防止吏治腐败,故B项错误;“每两道三省设总督一名”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中央集权,故D项错误。选择题有学者研究发现,“忠”的观念在纂修的史书词频中所占的比例情况大致是,汉代为7.97%,宋代为15.89%,并且越往后世“忠”的出现的频次就越高。这说明A.政府加强对百姓思想控制B.史官自主性越来越弱C.中央对地方管理日趋严格D.专制主义的不断强化【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官方强调“忠”,是忠君的意思,“忠”所占的比例不断增长也就反映了君主专制日益强化,D项正确;强调“忠”不等于思想控制,排除A;是官方强调“忠”,这与史官思想无关,排除B;官方强调“忠”,反映了君主专制日益强化,与中央对地方管理日趋严格无关,排除C。选择题1917年至1919年,介绍新思潮的刊物只有几种,介绍社会主义的文章寥寥无几。1919年以后,全国各地出版的刊物猛增至400余种,其中相当数量的刊物以介绍新思潮、改造社会为己任,马克思主义思潮一枝独秀。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一战暴露资本主义侵略争霸本质B.工人阶级壮大并登上政治舞台C.五四运动使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D.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五四运动后,各地出版的刊物数量猛增,并且介绍新思潮的刊物数量增多,马克思主义思潮一枝独秀,说明五四运动使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故C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五四运动后介绍新思潮的刊物数量的剧增,反映的是时局变动对思想变化的影响,与一战无关,故A错误;B不是五四运动后介绍新思潮的刊物数量的剧增的主要原因,排除;新文化运动1915年已经开始,并不是五四运动后介绍新思潮的刊物数量增多的最主要原因,故D错误。选择题据史料记载,湘鄂赣革命根据地万载县军屯乡1931年的粮食生产比上一年增长16.2%-33.2%;同一时期,在赣东北地区农业逐年增长15%-20%,群众不仅不饿肚子,还自给有余,进行外销。这主要是因为根据地A.农村生产关系的大变动B.红军英勇奋战保卫农民生产C.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D.根据地将主要精力用于增产【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了1931年革命根据地粮食产量增加,实现自给,并还进行外销,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因为中共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农民分得土地,生产积极性提高,故A正确;“红军英勇奋战保卫农民生产”不会是粮食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排除B;“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是根据地经济发展的“果”,不是“因”,故C错误;当时农村革命根据地一直处于国民党的军事包围、经济封锁之下,国民党多次组织“围剿”。在这样严酷的军事对抗中,根据地政府不可能把主要精力用于增产,军事斗争应是工作重心,故D错误。选择题下表是中国抗战时期从美苏和其他国家进口的武器数量以及与1943年本国生产的数量对比(只计运抵中国战场的武器数量)。据此表可知A.美国对华军事援助集中于轻型武器B.苏联是抗战时期援华最多的国家C.中国抗日战争是东方抗日的主战场D.对1943年美国援华应理性分析【答案】D【解析】从表中可以看出,除飞机外,从美国进口到中国战场的武器都很少,与国内一年的产量相比,美国出口到中国抗日战场的武器,都微不足道;与从其他国家进口的武器相比,也只有飞机一项比苏联略多,其他武器也微不足道,即使与苏联相比,也都微不足道,因为美国出售给中国的武器主要供应了缅甸战场,替英国打仗。除飞机外,抗战期间我们的武器主要来自国内生产,外来武器占很小比例,所以,对1943年美国援华应理性分析,故D正确;从表中看出,美国出口到中国战场的飞机较多,飞机不属于轻型武器,A错误;材料数据只是1943年从美苏和其他国家进口武器的数据,无法得出“苏联是抗战时期援华最多的国家”的结论,排除B;材料数据只是1943年从美苏和其他国家进口武器的数据,无法看出“中国抗日战争是东方抗日的主战场”,排除D。选择题据统计,1977年中国有570万人报与大学,年龄最小的仅十三四岁,最大的则有三十六七岁,27万人荣幸成为“七七级。”“老少同学”成为这时期一种特别现象。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国家的考试制度从此稳定B.考试的公平公正得以体现C.国家的人才短缺得以解决D.高考的年龄结构得以优化【答案】B【解析】高考制度是我国当前最为公正公平的人才选拔制度,1977年高考制度的恢复,使考试的公平公正得以体现,故B正确;材料只是反映了1977年恢复高考的情况,无法体现“国家的考试制度从此稳定”,排除A;材料只是反映了1977年恢复高考的情况,无法体现国家的人才短缺是否解决,排除C;“老少同学”现象并非是年龄结构优化,D错误。选择题罗马法被近代社会广泛借鉴采用,其中的私法精神和内容尤其被重视,它包括所有权、债权、婚姻家庭与继承等方面的规范。由此看出,罗马法与近代社会相契合的是A.古罗马的民主与法治精神B.自然法中的人人平等原则C.对私人权利的规范与保护D.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答案】C【解析】“其中的私法精神和内容尤其被重视,它包括所有权、债权、婚姻家庭与继承等方面的规范”表明罗马法契合近代社会对私人权利的规范与保护,主要是对个人权利的规范与尊重,故C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民主与法治精神”,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罗马法,不是自然法,排除B;材料信息无法体现“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排除D。选择题《共产党宣言》指出:资产阶级抹去了一切向来受人尊敬和令人敬畏的职业的神圣光环。他把医生、律师、教士、诗人和学者变成了他出钱招雇的雇佣劳动者。这反映出《共产党宣言》A.将消灭剥削制度作为核心思想B.认为文人雅士成为剥削的对象C.强调雇佣关系是顺应世界潮流D.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答案】D【解析】由“变成了他出钱招雇的雇佣劳动者”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制度,说明《共产党宣言》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已有透彻的分析,D正确;A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B是对材料的表象理解,排除;材料无法体现雇佣关系与世界发展潮流之间的关系,C错误。选择题下图漫画反映的是,2015年3月,继英国之后,欧洲大国法、德、意均不顾美国的反对,宣布计划成为中国主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的创始成员国。该漫画的内容反映了A.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强化B.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多极化开始形成C.英、法、德、意与美国同盟关系己彻底破裂D.英、法、德、意认同中国取代美国主导世界【答案】A【解析】根据“继英国之后,欧洲大国法、德、意均不顾美国的反对,宣布计划成为中国主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的创始成员国”,美国最终未能阻止四国加入中国牵头成立的亚投行,漫画反映了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在经济上的表现,故A正确;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多极化开始形成,B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中“彻底破裂”表述太绝对,错误;美国仍然是世界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中国取代美国主导世界”表述错误,排除D。选择题“现存的全球治理格局不可否认的是,美国强权仍在,美元霸权仍在,与此同时,区域秩序重构也逐渐成为国际舞台上越来越频繁上演的‘动作戏’。”材料中的“动作戏”说明A.世界上联合抗美力量增强B.世界新力量冲击美国霸权C.地区冲突已成世界新危机D.美国在到处干涉国际事务【答案】B【解析】两极格局终结后,美国极力构筑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其他国家则主张推进多极化进程。材料中的“区域秩序重构”的“动作戏”增多,说明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加强,世界新力量冲击美国霸权,故B正确;材料没有反映世界上联合抗美力量增强、美国在到处干涉国际事务,排除AD;这种“区域秩序重构”的“动作戏”并非就是地区冲突,排除C。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宋代手工业发达,特别是煤炭的大量使用,导致空气污染.宋代生齿日繁,对土地、林木资源难免出现过度开发之趋势,这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水土流失与生态破坏。宋代设有专门的环境保护部门——虞部,聘请通晓农林知识者担任“农师”,为民众种植作物、林木提供技术指导。朝廷还制订一系列涉及生态保护的法令,如宋太祖曾下诏,“令民二月至九月不得采捕虫鱼,弹射飞鸟,有司岁申明之”。宋政府对绿化尤其重视,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朝廷任命谢德权领护汴河,在京师河段“植树数千万(株),以固堤岸”,促进了汴京沿河商业环境的改善。——摘编自吴钓《宋:现代的拂晓时辰》材料二近代工业化实际上是一个从“发达的有机经济”向“以矿物能为能源基础的经济的转变,工业化“要成功地摆脱有机经济所受的制约,要越来越多地从矿藏中、而非从农业产品中获取原料,尤其是能够开发大批能源储备,而非依技各种过去提供生产所需热能与动力的可再生能源”。荷兰在17世纪曾是欧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但是本国不产煤,其他燃料也很少,必须从国外进口煤,这使荷兰付出了高昂的代价,而且使本国经济置于外国商业政策支配之下。法国在1763年以前,商业并不落后于英国,1780年时铁产量3倍于英国。然而法国本身所产煤不能自给,需要从国外大量输入,这为法国工业发展带来了严重的消极影响。不同的产业结构对于能源的需求影响不同,重工业要比轻工业和农业对能源的需求更多。15世纪以来,英国出现了重工业增长迅速的局面。1650年起,煤炭开始成为英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第一大能源,到1700年,煤炭在英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已经接近一半。从以有机能源为主到以化石能源为主,英国经历了人类近代史上的一场能源革命。——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时代背景简析古代中国宋朝出现环境问题的原因,并根据材料概括古代中国宋朝在环境治理方面的举措。(不得摘抄原文)(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7、18世纪欧洲主要国家能源消费结构的特点及成因,并简要阐释工业革命时期能源革命与近代工业化之间的关系。【答案】(1)原因:中国:宋朝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繁荣,人口集中;手工业发达,大量使用煤炭作为燃料;人口增长,对士地、森林的过度垦殖等。措施:加强政府干预;注重环保立法;重视自然资源保护和城市环境治理。(2)特点:17、18世纪欧洲主要国家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成因:17、18世纪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欧洲主要国家产业结构发生变动,重工业增长迅速;工业革命的进行,蒸汽机广泛应用于各个生产领域,对煤炭的需求剧增。关系:能源革命推进近代工业化的发展,工业化的发展进一步推动能源革命。阐述:煤炭作为新能源,取代风能、水能等传统能源,成为工业革命时期蒸汽机的主要能源,加速推进工业革命的进程,推动近代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工业化的发展则导致对新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推动能源领域的不断革新,如煤炭等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解析】(1)原因:中国:根据所学,宋朝城市繁荣,人口集中,导致环境污染;根据“宋代手工业发达,特别是煤炭的大量使用,导致空气污染”得出手工业发达,大量使用煤炭作为燃料;根据“对土地、林木资源难免出现过度开发之趋势”得出人口增长,对士地、森林的过度垦殖等。措施:根据“宋代设有专门的环境保护部门”得出加强政府干预;根据“朝廷还制订一系列涉及生态保护的法令”得出注重环保立法;根据“令民二月至九月不得采捕虫鱼,弹射飞鸟,有司岁申明之”“植树数千万(株),以固堤岸”得出重视自然资源保护和城市环境治理。(2)特点:根据“必须从国外进口煤”“煤炭开始成为英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第一大能源”得出17、18世纪欧洲主要国家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成因:根据“近代工业化”“重工业增长迅速的局面”,并结合所学,可从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重工业增长迅速、蒸汽机广泛应用等方面原因。关系:能源革命推进近代工业化的发展,工业化的发展进一步推动能源革命。阐述:可从新能源推动近代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工业化的发展推动能源领域的不断开发与利用分析回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近代以前,我国传统的人才观认为:人才是具有“明人伦”的品格和“修齐治平”之能的德才兼备之才。人才与统治能力、人才与治才几乎成为同义语,其最高境界是达到内圣外王、全能全知的通才、贤才。19世纪后期,王韬认为:必须要培养多类型、多层次的有“一技之长,一材之擅”的专门人才。这些专门人才是具有各种专门知识技能的企业家、军人、科学家等各行各业人员.清政府宣称:凡游学他国得有长技者,可直接被聘请为书院的专科教师。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拔去奴隶之根性”的新式国民。20世纪20年代,蔡元培提出:新公民是拥有健全之人格的公民,乃是既有高度的政治觉悟和爱国意识的共和国国民,又有健壮的体魄、近代科学知识、良好的修养、高尚的情操和健康的心理素质的“完全之人物”。北洋政府的《壬戌学制》中强调重视学生的职业训练;课程和教材内容侧重实用;实行选科制和分科教育,兼顾学生升学和就业两种准备。——李宜江《我国近代人才观的变迁》从材料中提取一条有关人才观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答案】示例一:信息:近代以前,我国传统的人才观强调人的品德和政治才能。(从原因方面来看)近代以前,由于儒家思想的深刻影响以及选拔服务于封建统治的国家官吏的需要,人才的选拔和培养重视基于儒家伦理的品德和利于封建统治的政治才能。(从认识或评价方面来看)这样的人才观利于官僚素质的提高和封建统治的强化;但培养的人才类型单一,不利于实用人才的培养。示例二:信息:19世纪后期,重视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多类型、多层次的专门人才。(从原因方面来看)19世纪后期,伴随着列强入侵、西方工业革命成果的传入以及民族工业的兴起,形成了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多类型、多层次的专门人才的人才观。(从认识或评价方面来看)这适应了当时对各种实用专门人才需要,有利于培养近代化人才,推动我国社会的近代化;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冲击了重道轻器,天朝上国等传统观念。示例三:信息:20世纪初,提出要培养有独立人格、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从原因方面来看)20世纪初,提出要培养有独立人格、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以教育改革的方式渗透爱国主义、全面发展的理念)。这是受西方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辛亥革命爆发,新文化运动开展的影响。中华民国成立后,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现状促成了这一人才观的思考。(从认识或评价方面来看)这有利于解放思想,培养德才兼备和具有爱国精神的新式人才,推动中国社会的不断进步。【解析】根据“近代以前,我国传统的人才观认为:人才是具有‘明人伦’的品格和‘修齐治平’之能的德才兼备之才”,可概括出信息:近代以前,我国传统的人才观强调人的品德和政治才能。然后,结合所学,可分别从原因、评价等方面分析说明,原因可从儒家思想的影响和封建国家的需要分析,评价可从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进行回答。(提取其他信息也可,需要观点明确,史实准确,逻辑清晰。)(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刘铭传根据台湾四面环海的地理特点,集中解决防务中炮和船两大问题。到1888年7月,共修筑新式炮台10座,配置新式炮,以澎湖作为海防建设的重点,派水师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EC 60309-1:1999+AMD1:2005 CSV EN-D Plugs,socket-outlets and couplers for industrial purposes - Part 1: General requirements
- 心房颤动及护理
- 企业计划管理培训课程
- 2025年学校班主任班级工作方案措施
- 管理学实训报告
- 小学语文教师基本功笔试试卷
- 酒具相关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幼儿园秋季资助工作方案
- 绵阳职业技术学院《日语精读》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省江门蓬江区五校联考2025届初三中考5月模拟考试物理试题含解析
- 2025北京丰台高三一模生物试题及答案
- 陕西省商洛市2025年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检测地理试卷(含答案)
- 吉林省吉林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三模试题 语文 含答案
- 员工法制教育培训
- 湖北省武汉市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数学试卷 (原卷版+解析版)
- 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施工合同
- 辽宁省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份联合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
- 粉尘防爆安全培训考试题(附答案)
- 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2025年综合测试(一)地理试卷 (含答案)
- 2025年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20套复习题库及答案
- GB 21258-2024燃煤发电机组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