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长治市晋庄中学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山西省长治市晋庄中学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山西省长治市晋庄中学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山西省长治市晋庄中学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山西省长治市晋庄中学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西省长治市晋庄中学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2分)1.中国“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建设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据此回答下列小题。26.下列行为中符合“环境友好”理念的是

)①积极购买小汽车,以提高工作效率②实现废物的循环利用,大力倡导勤俭节约③建筑高层楼房和城市地铁,节约土地④由工业末端治理变为污染源头控制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27.节约型发展道路意味着

)A.倡导循环经济,变废为宝B.少投入、少产出C.高资源消耗,高经济增长D.多投入,多产出28.我国提出走节约型发展道路的直接原因是

)A.自然资源种类多,总量大,类型齐全B.资源利用率低,存在资源的相对短缺C.人口自然增长率过高,人口增长速度快D.以生物多样性减少为特征的生态破坏加剧参考答案:26.D

27.A

28.B【26题详解】“环境友好”理念具有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等特点。符合“环境友好”理念的行为是实现废物的循环利用,大力倡导勤俭节约,②对。积极购买小汽车,会加大能源消耗,①错。建筑高层楼房和城市地铁,虽然节约土地,但易加剧热岛效应,不具备环境友好特点,③错。由工业末端治理变为污染源头控制,减少污染,④对。D对,A、B、C错。【27题详解】节约型发展道路意味着倡导循环经济,变废为宝,A对。要节约,也要发展,应是少投入、多产出,B、D错。应是低资源消耗,高经济增长,C错。故A项正确。【28题详解】我国自然资源种类多,总量大,类型齐全,是我国资源优势,不是节约资源的原因;A项错误。我国技术相对落后,资源利用率低,人均资源少,存在资源的相对短缺,所以要节约资源,故B项正确。我国人口已进入现代型,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人口增长速度慢;以生物多样性减少为特征的生态破坏加剧,属于我国的生态问题,故CD项错误。所以选B正确。2.造成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的主要外力是:

A.风力

B.冰川

C.流水

D.植物参考答案:C3.太阳巨大的辐射能量来自(

)A.太阳内部的核聚变

B.太阳内部的核裂变C.太阳表面剧烈的太阳活动

D.太阳表面的磁爆炸参考答案:A4.《星光娱乐报》报道:2050年元旦,人类在距离地球50亿光年的地方,发现有一个与地球一样存在生命的行星A。下列关于行星A的叙述,可能性最小的是:A.该行星表面应存在大气层B.该行星的温度应能使水经常处于液体状态C.离该行星最近的恒星比较稳定

D.该行星拥有象月球一样的卫星参考答案:D5.下表为成都一次天气变化过程的气象资料。据此完成下列各题。日期18日19日20日21日平均气温(℃)161089气压(百帕)10001006100810097.此次影响成都的天气系统是A.气旋

B.反气旋

C.冷锋

D.暖锋8.最有可能出现阴雨天气是A.18日

B.19日

C.20日

D.21日9.该天气系统对成都影响最大的季节是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参考答案:7.C

8.B

9.D7.根据表格中的气温、气压变化情况,该天气系统过境,成都的气温下降,气压升高。此次影响成都的天气系统是冷锋,C对。暖锋过境气温升高,气压下降,D错。气旋、反气旋过境前后,气温、气压值相同,A、B错。8.冷锋过境有阴雨天气,此时气温、气压的变化幅度最大。根据表格,气温、气压变化幅度最大的是19日,最有可能出现阴雨天气是19日,B对。其它日期出现的可能性较小,A、C、D错。9.成都位于四川盆地中,是亚热带季风气候,该天气系统对成都影响最大的季节是冬季,D对。纬度较低,四周有高山阻挡,冬季受寒潮影响较小,其它季节不受寒潮影响,A、B、C错。6.近年来“互联网+农业”蓬勃发展。农民通过网络获取市场信息、寻求技术支持:通过“智慧农业”平台管理温室大拥生产、开展网络销售;与网站联合举办农业生态旅游节,吸引城市居民前去观光采摘。据此回答下列各题。24.与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相比,“互联网+农业”给农业带来的显著变化是(

)A.农业生产规模缩小B.市场定位更加精准C.农业布局日趋集中D.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25.“互联网+农业”时代,下列农业区位因素中,影响力明显增强的是()A.自然因素 B.劳动力C.政策 D.科技参考答案:24.B

25.D24.由材料信息可分析“互联网+农业”模式将极大地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使得农业生产规模扩大,A错误;农民通过网络获取市场信息,开展网络销售,使得农产品市场定位更加精准,B正确;互联网+农业”发展模式将促进农业布局日趋分散,故C错误;“互联网+农业”发展模式影响现代农业的生产和销售,对农业机械化水平没有显著影响,D错误。故本题选B。25.由材料“通过‘智慧农业’平台管理温室大棚生产、开展网络销售”,同时“农民通过网络获取市场信息、寻求技术支持”可知,“互联网+农业”时代,农业生产需要一定的技术条件,因此影响力明显增强的是科技,D正确;自然因素对现代农业发展的影响在“互联网+农业”时代有所下降,A错误;政策与劳动力对现代农业发展的影响在“互联网+农业”时代有所下降,C、D错误。故本题选择D。7.关于公路建设的叙述,正确的是

A.修筑公路,要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避开那些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复杂的地段B.道路应避开小居民点和小村庄C.山地地区修建交通运输线路,地址宜远离河谷地带D.为了降低修建成本,山地地区修建公路和铁路应以直线走向为主参考答案:A8.读自然环境中四大圈层间水分联系图,完成下列小题。

23.

图中甲、乙、丙、丁所表示的圈层依次是A.

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

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水圈C.

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

D.

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24.

目前,人类影响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是A.

B.

C.

D.

④参考答案:23.A

24.D23.据图可知,乙和丁经过蒸发形成甲,说明甲是大气圈;丙经过蒸腾作用形成甲,说明甲是丙是生物圈;丁被丙(生物圈)吸收,说明丁是岩石圈;甲通过降水形成乙,说明乙是水圈。结合选项,A项正确。24.结合上题可知,生物圈通过①蒸腾到大气圈;大气圈通过②降水到岩石圈;水圈通过③吸收到生物圈;岩石圈中的物质通过④径流到水圈。目前,人类通过修建水库、南水北调等方式影响水循环的径流环节,故D项正确。9.第十六届亚运会于2010年11月12日晚8时在广州隆重开幕,11月27日闭幕。据此回答13-15题。13.第十六届亚运会开幕时,伦敦(零时区)的区时是()A.11月12日8时

B.11月12日0时

C.11月12日12时

D.11月13日0时14.第十六届亚运会举办期间,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方向是()A.北半球,向南移

B.北半球,向北移

C.南半球,向南移

D.南半球,向北移15.一个旅游团从广州出发飞越浩瀚的太平洋到美国观光。判断以下行程中发生的地理事件,飞机在飞越太平洋中部时,由于时差的缘故,空中小姐在广播中要求旅客把自己的手表(

)A.调快1小时

B.调慢1小时

C.调快24小时

D.调慢24小时参考答案:13.C

14.C

15.D10.今年全球唯一一次日全食将发生在2015年3月20日17时36分前后(北京时间),日全食持续时间最长为2分50.1秒,太阳最大高度为18度.挪威斯瓦尔巴群岛是观测这次日全食的唯一陆地.但中国看不到这次日全食,仅可看到日偏食.在四幅日照图中,深色阴影为夜半球,浅色阴影为当时可观测到日食的地区范围.读图回答18~20题.18.发生日食的这天,在图所示四地中,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19.在图所示四地中,观测者正朝西南方向观测日食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20.此次日全食时到暑假结束这段时间地球公转的速度变化()A.先变快后变慢 B.先变慢后变快 C.接近最快 D.没有变化参考答案:ADB18.【分析】太阳直射点是地球表面太阳光射入角度(即太阳高度角)为90度的地点,它是地心与日心连线和地球球面的交点.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为正午12时.根据公式正午太阳高度H=90°﹣直射地与所求地纬度差.【解答】解:由题,今年全球唯一一次日全食将发生在2015年3月20日17时36分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附近,甲地距离赤道最近,故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19.【分析】据图所示,发生日食时晨昏圈恰巧通过南北两极点,节气应为二分日,太阳直射赤道.【解答】解:甲、乙、丙、丁四地均在北半球,因此地方时12时之后太阳位于西南方天空.根据地球的自转运动来判断,甲为日出后不久,应该是向东南方向观测;同理,乙也在12时之前,也是朝向东南方向观测;丙接近地方时12时,应该是朝向正南方向附近观测;丁接近日落时分,观测日食恰恰是朝向西南方向.20.【分析】地球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自西向东公转,其公转轨道为接近正圆的椭圆,太阳位于其中的一个焦点上.每年的1月初,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地球公转速度最快;每年7月初,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最慢.地球公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为365日6时9分10秒,叫做1恒星年.【解答】解:今年全球唯一一次日全食将发生在2015年3月20日17时36分前后(北京时间),日全食持续时间最长为2分50.1秒,太阳最大高度为18度.暑假结束的时间为8月31日,每年的1月初,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地球公转速度最快;每年7月初,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最慢.此次日全食时到暑假结束这段时间地球公转的速度变化先变慢后变快.

11.地球绕日公转位于近日点时

(

)A.公转线速度较快

B.公转线速度较慢C.北半球进入夏季

D.南半球进入冬季参考答案:A地球绕日公转位于近日点时,时间为1月初。公转线速度较快;此时,北半球进入冬季;南半球进入夏季。答案选A。12.读某国城市化进程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曲线图,完成31—33题。31.该国总人口达到顶峰的时期为()A.①的末期 B.②的早期 C.③的末期 D.④的末期32.下列各国中,人口发展情况与图示类型一致的可能是()A.埃及

B.中国

C.德国

D.南非33.当前,该国城市化进程所处的阶段是()A.I

B.I和Ⅱ

C.Ⅱ

D.Ⅲ参考答案:C

C

D13.下列地理现象中,能说明地球自转的是:A、昼夜现象

B、昼夜长短变化

C、四季变化

D、太阳东升西落参考答案:D14.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是()。A.城市人口增加B.城市用地规模C.城市数量D.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参考答案:D15.南半球沿00经线向南发射的炮弹可能的位置是

A.00经线以东

B.00经线以西

C.00经线上

D.以上都不正确参考答案:A16.读图,回答下列各题。3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山谷B.山顶气温日变化最小C.山顶冬季日温差大于夏季日温差D.山谷冬季日温差远大于夏季日温差37.导致一天中最低温出现在山谷的主要原因是A.山谷地形闭塞,降温快B.夜间吹谷风,谷地散热快C.夜间吹山风,冷空气沿山坡下沉积聚在谷地D.谷地多夜雨,降温快参考答案:36.B

37.C试题分析:36.观察图分析,冬夏季气温日较差有小到大是山顶、陡崖、谷地;一天中最高气温夏季出现在谷地,A错;山顶日温差冬季小于夏季,C错;山谷日温差冬季小于夏季,D错;山顶冬季日温差在2℃,夏季温差在6℃左右,所以山顶温差小,B正确。37.山谷地形白天升温慢,夜晚降温慢,A错;夜间吹山风,白天吹谷风,夜间冷空气沿山坡下沉,故B错C对;谷地多夜雨,降温慢,D错。17.逐渐走向北极,就会发现树木愈来愈小,愈来愈稀,最后竟完全消失。这时,矮小的灌木、多年生禾草、地衣、苔藓则占据了优势(如下图),这是北极地区一种极端环境下的生物群落。据卫星图像显示,从俄罗斯西伯利亚到芬兰一带该生物群落已有局部变成了森林。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该生物群落所属气候类型为()A.温带海洋性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极地气候9.该生物群落的植物常具大型鲜艳的花并呈杯型,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光照 B.土壤 C.温度 D.水分10.导致该生物群落局部变成森林的原因是()A.人工播种 B.温室气体增多C.降水减少 D.雪线下降参考答案:8.D

9.A

10.B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8题详解】由材料可知,该生物群落主要出现在北极地区一种极端环境下,北极为极地气候,D正确。【9题详解】苔原植被处于极不利的生态条件下,气候严寒,冬季漫长,多暴风雪;夏季短促,热量不足,土壤冻结,沼泽化现象广泛。苔原植物常具大型鲜艳的花,其特点是大部分花向着太阳开放,并呈杯型,以便尽可能多地采集太阳光,A正确。【10题详解】从俄罗斯西伯利亚到芬兰一带该生物群落已有局部变成了森林,其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所致,这跟人工播种无关。全球气候变暖,使得高纬地区降水会有所增加;气温升高,雪线会上升。B正确。18.读图,下面四幅图,在A、B、C、D四点中,处于黄昏的是(

)A.甲-A

B.乙-B

C.丙-C

D.丁-D参考答案:B19.下图四个箭头中,能正确表示风向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参考答案:B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稀疏,坡度小;等高线密集,坡度大。沙丘的迎风坡坡度和缓,背风坡坡度陡。根据图中等高线疏密可知,②箭头正确。20.读图,一条河流自西向东流,河中有一沙坝,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沙坝将与北岸相连

B.北岸受冲刷严重C.沙坝将与南岸相连

D.南岸沉积作用强烈参考答案:A21.2017年中国大陆全年出生人口1723万人,出生率为12.43‰;死亡人口为986万,死亡率为7.11%‰。回答下面小题。1.中国大陆人口增长特点是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B.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C.低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D.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2.这种人口增长特点将导致A.劳动力过剩

B.资源、环境压力加大C.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

D.城市化水平降低参考答案:1.D

2.C1.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12.43‰-7.11%‰=5.32%‰,结合人口增长模式特点可知,该增长方式属于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现代型,选D。2.结合上题,这种人口增长特点是出生率低,人口增长缓慢,青壮年劳动力不足,资源、环境压力减小;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与城市化水平直接关联度不大,但往往伴随着城市化水平的升高,选C。22.下列关于商业区的叙述,错误的是(

)A.商业区交通便利

B.商业区土地租金高,土地利用集约化C.商业区人口密集,交通流量大

D.商业区都位于城市几何中心参考答案:D23.下图是北半球亚热带某地降水量逐月累计曲线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22.该地水循环最不活跃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23.该地气候形成的原因是(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西风带和副热带高压带交替控制C.信风带和副热带高压带交替控制

D.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参考答案:22.B

23.B22.读图,根据降水量逐月累计曲线图,可以看到在夏季降水量增加少,冬季降水量增加多,说明该地是冬季多雨,夏季少雨。所以水循环最不活跃的季节是夏季,B对。23.该地位于北半球、亚热带地区,结合前面分析,该地属于地中海气候。是西风带和副热带高压带交替控制形成,B对。A、C、D错。24.与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相比,青藏高原太阳能丰富的原因有下列叙述:①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②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③地势高,离太阳近,太阳辐射强④天气晴朗干燥,大气透明度好,光照时间长。正确表述是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图1

参考答案:C25.下图为“澳大利亚农业地域类型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21.图中A区域所属的农业地域类型是A.混合农业 B.乳畜业 C.商品谷物农业 D.大牧场放牧业22.该农业区域主要农产品是A.羊肉、小麦 B.羊肉、奶 C.小麦、玉米 D.小麦、羊毛23.关于该农业地域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 B.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C.主要农产品满足国内需求 D.机械化程度较低参考答案:21.A22.D

23.B21.本题主要考查混合农业的特点及分布。根据图示判断,斜线阴影部分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的墨累—达令盆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墨累—达令盆地是混合农业的分布区,该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以混合农业——小麦牧羊为主,所以A正确,BCD错误。故选A。22.本题主要考查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由上题可知,图示阴影区域为混合农业。受地形及气候的影响,澳大利亚农业主要采用是种植小麦和牧羊相结合的混合经营方式,小麦和羊毛是其主要农产品,所以D正确,ABC错误。故选D。23.本题考查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以牧羊和小麦种植为主,产品主要面向国际市场,C错;混合农业区地广人稀,人均耕地多,机械化水平高,AD错;混合农业的农场通过种植小麦、放牧绵羊形成一个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B对。故选B。26.读三个地区农业基本情况比较图,完成下面小题。29.下列有关三个地区农业地域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是()A.①地区为乳畜业

B.②地区为商品谷物农业C.③地区为大牧场放牧业

D.三地区均为传统农业3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美国东北部农业地域类型与①地区的相似B.②地区畜牧业发展的主要限制性因素为草场面积C.大力发展种植业是③地区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D.建设高质量的人工草场是③地区提高土地载畜量的合理措施参考答案:29.C

30.D29.读图可知,①地区种植业和畜牧业并重,商品率高,应当为混合农业,A错。②地区以种植业为主,商品率低,为季风水田农业,B错。③地区以畜牧业为主,商品率高,应当为大牧场放牧业或者乳畜业,C对。季风水田农业为传统农业,大牧场放牧业与混合农业均属于现代农业,D错。故选C。30.读图结合上题分析可知,①地区种植业和畜牧业并重,商品率高,应当为混合农业,A错。②地区以种植业为主,商品率低,为季风水田农业,美国东北部农业地域类型为乳畜业,A错。②地区以种植业为主,商品率低,为季风水田农业,与草场面积无关,B错。③地区以畜牧业为主,商品率高,应当为大牧场放牧业或者乳畜业,不是种植业,C错。③地区以畜牧业为主,商品率高,应当为大牧场放牧业或者乳畜业,应当建设高质量的人工草场,提高载畜量,D对。故选D。二、判断题(共10分)27.(判断题)全球气候变暖会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参考答案:A(正确)28.(判断题)近几年叙利亚大量难民的出现与当地的气候恶化密切相关。参考答案:B(错误)29.(判断题)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城市土地的用途取决于各种活动产生社会效益的高低。参考答案:错误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城市的每一块土地用于哪种活动,最终取决于各种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即是活动产生经济效益的高低、利润的高低,而不是社会效益的高低。三、综合题(共38分)30.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2017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对《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的批复,提出首都功能更加优化、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发展目标。下图为“京津冀区域空间格局示意图”。(1)《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中提出:北京城市战略定位是

、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2)随着雄安新区承接中央直属企业总部、金融机构、高等院校等在内的非首都功能,同时有大量人口迁入雄安,其对雄安发展产生的影响有

等。(3)设立北京城市副中心和河北雄安新区的目的有

(选择填空)A.疏解北京市非首都功能

B.缓解河北省的交通压力C.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

D.根治京津冀城市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4)说出建设西北部生态涵养区对京津冀地理环境的影响。参考答案:(1)政治中心(2)提高城市化水平;促进交通运输的发展及基础设施的建设;可能导致环境压力增大、环境污染等(3)AC(4)优化生态环境;改善河流水质;减少灾害性天气等(1)因为《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中提出---“首都功能更加优化”,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所以城市战略定位首先是政治中心,然后是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2)随着雄安新区承接北京疏解出的非首都功能,对雄安发展产生的影响可以比照人口、产业转移对转入地的影响分析,有利:促进交通运输的发展及基础设施完善;促进当地工业化、城市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