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际私法案例分析大全及答案国家的豁免权案例1:1977年7月2日,美国人马·司考特和他的朋友斯皮门在其住地燃放烟火,烟火本来指向空旷地方,但点燃后忽然改变方向,击伤司考特的弟弟的右眼,所燃放的烟花是由中国进口的“空中旅行”。于是狄恩·司考特的父母即委托律师,于1979年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向法院提起诉讼。他们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当作生产烟火的制造厂商作为第一被告,以中国外交部长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理人,并以进口烟火的美国远东进口公司和烟火经销商作为第二、三被告,规定补偿100万美元。问题:1.本案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为被告是否合法?2.本案应合用何国法律?辨认案例2:一对夫妇,夫为加拿大人,妻为英国人,丈夫在中国逝世后,妻子规定中国法院判决丈夫在中国的遗产归其所有。问题:中国法院在判断妻子对其夫财产的权利是基于夫妻财产关系的权利还是妻子对丈夫的继承权利的问题是什么性质的行为?在国际私法上被称作什么?并说明其含义。先决问题案例3:施韦伯尔和安加是一对犹太人夫妻,他们在匈牙利设有住所。后来他们决定移居以色列。在去以色列途中,他们俩在意大利的一个犹太人居住区离婚。对他们的离婚,匈牙利法是不认可的(当时匈牙利仍是他们的住所地),但依以色列法则可以认可。随后,他们俩又均在以色列获得选择住所。取得这种住所的女方后来来到加拿大多伦多与第二个丈夫举行了结婚典礼,但她接着以第二次婚姻是重婚为由在加拿大安大略法院请求宣告该婚姻无效。本案涉及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该女子的再婚能力,根据安大略的冲突规范,这个问题依以色列法解决。另一个是该女子与第一个丈夫离婚的有效性问题。依据安大略冲突规范指定的准据法,该离婚无效;但依照以色列的冲突规范指定的准据法,该离婚则是有效的。问题:1.什么叫先决问题?本案所涉及的两个问题中,哪一个是先决问题?2.对于先决问题是准据法的拟定,有哪几种有代表性的观点?如依重要问题准据法所属国冲突规范来选择决定先决问题的准据法,该案将如何判决。反致案例4:查理具有甲国国籍,住所在乙国,于1995年死亡。查理的亲属规定继承其遗留在丙国的不动产并诉至丙国法院。丙国法院按照本国的冲突规范应合用查理的本国法即甲国法;但依甲国冲突规范规定又应合用查理的住所地即乙国法;而乙国的冲突规范规定应合用不动产所在地法律即丙国法律。问题:此时,丙国法院合用自己本国法律的行为属于反致制度中的哪一种?并谈谈我国立法对反致制度的态度。案例5:日本神户发生强烈地震,导致3名中国留学生在地震中死亡,其中留学生钱某在日本死亡后留有遗产。钱某的妻子赴日在日本法院提起诉讼,规定继承遗产。日本法院受理案件后,根据日本《法例》第25条“继承依被继承人本国法”的规定,本案应合用中国法律。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49条规定:“遗产的法定继承,动产合用被继承人死亡时住所地法律,不动产合用不动产所在地法律”,根据中国的法律规定,日本法院合用了日本的实体法对这一案件进行了审理。问题:日本法院选择法律时采用了什么制度?请解释一下该制度。案例6:一个在英国有住所的阿根廷人在英国死亡,在日本留有遗产,遗产为不动产。为继承遗产,死者的儿子为继承遗产在日本法院提起诉讼。根据日本的冲突规范,继承应当合用被继承人的本国法律,即应当合用阿根廷的法律。阿根廷的法律规定,继承应当合用被继承人死亡时的住所地法律,即应当合用英国法。而英国的冲突规范规定,不动产继承应当合用不动产所在地法律,即应当合用日本法。问题:假如日本法院合用日本实体法审理案件,则构成国际私法上的何种制度?请解释一下该制度。案例7:某英国公民甲生前立下了7份遗嘱文献,其中涉及1份遗嘱和6份遗嘱附录书。遗嘱和2分附录书是按比利时实体法规定的形式作出的,其他4份遗嘱附录书虽未按这种规定的形式作出,但符合英国遗嘱法的规定。按照英国法,甲死亡时的住所在比利时,而依比利时法律关于外国人在比利时设立住所必须经政府许可的规定,甲死之时其住所仍在英国,由于它为获得这种许可。英国法院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该英国公民甲所立遗嘱是否有效?审理此案的英国法官按英国冲突法的指引,对上述问题的解决合用了比利时法,认可依比利时法律作成的遗嘱和2份附录书在形式上具有有效性。但同时指出:英国法官审理此案应当像比利时法官同样去合用法律。由于比利时冲突法规定:“未在比利时合法设立住所的外国人所立遗嘱的有效性依当事人本国法拟定”,因此,比利时法官会合用英国发起拟定其余4份附录书的有效性。于是,英国法官将最终合用英国法拟定其余4份附录书在形式上也有效。问题:1.当英国冲突法规则在本案指向比利时的法律时,英国法官合用的是比利时的实体法还是冲突法?2.英国法官合用法律的做法有无道理?为什么?法律规避案例8:住在美国某州的一对表兄妹为逃避该州法律严禁近亲通婚的有关规定,便去另一州结婚,然后又回到该州居住。后来,男方在该州执行公务中死亡,女方即以死者妻子的身份在被告所在州依据《联邦雇主责任法》对男方的雇主提起补偿诉讼。被告所在州法院没有合用“在婚姻缔结地有效的婚姻到各地都有效”的规则,而是以当事人规避法律为由,拒绝认可当事人婚姻的效力,因而驳回诉讼。问题:本案中法院认可对外州法律的规避,其合理性从被规避的法律规定及法院判决的结果来看,你认为如何?外国法的查明案例9:W是美国居民,1956年,在沙特阿拉伯逗留期间,因其驾驶的轿车被美国石油公司雇员Z驾驶的卡车撞翻,W身受重伤。之后,W在美国石油公司营业执照领取地纽约起诉,请求法院判决美国石油公司做出侵权补偿。初审法院根据“侵权行为合用侵权行为地法”的冲突规范,拟定本案应合用沙特阿拉伯法律,规定当事人提供并证明有关沙特阿拉伯法律,结果原告未能提出或证明支持其诉讼请求的沙特阿拉伯法律,被告也未能提出或证明支持其答辩的沙特阿拉伯法律。法院最后以原告诉讼请求的证据局限性为有驳回诉讼。原告不服,提起上诉。问题:1.什么是外国法的查明?外国法的查明一般有几种方式?2.在外国法不明时,如何解决法律合用的问题?案例10:原告威尔顿是美国阿肯色州居民。在沙特阿拉伯短暂停留时,他驾驶的汽车与被告拥有的、由被告雇员驾驶的卡车相撞,原告身受重伤。事故发生后,原告回到美国向纽约州法院提起诉讼。规定沙特阿拉伯石油公司给予损害补偿。法院规定威尔顿提交侵权行为地沙特阿拉伯王国的有关法律,威尔顿提供不出。法院继而规定威尔顿在一年内提供有关法律,再行审理。一年后,威尔顿仍提供不了有关法律,由于沙特阿拉伯王国当时没有这类法律。问题:1.本案涉及国际私法上的哪一基本问题?2.依照英美普通法系的惯常做法,本案应如何判决?3.我国法律对这个问题是如何规定的?公共秩序保存案例11:一英国人到洪都拉斯一家赌场赌博,输钱后向赌场借款10万美元,并将这10万美元又输掉,且未偿还。开设赌场的洪都拉斯人到英国法院提起诉讼,规定法院判令借款人偿还借款。英国法律规定经营赌场是犯罪行为,但是洪都拉斯法律允许开设赌场。问题:1.本案中的协议关系是否成立?2.英国法院应如何合用法律?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的法律合用案例12:中国公民李某、张某与韩国人金某合著一本有关内科的医学著作,由中国某科技出版社用中文出版,合署了3人的姓名。后来,张某与李某将该书译成英文,由中国某出版社转让给英国某出版社在英国出版。张某、李某在将书稿交给;中国国内出版社时,在书稿上未署韩国作者金某的姓名。出版社由于疏忽也未提出异议,就在英国出版发行。该书英文版在英国出版以后,被韩国作者金某发现,并找到英国出版社,英国出版社称此稿系中国出版社转让,署名中没有韩国金某的名字。金某遂来中国状告中国某科技出版社侵权。问题:1.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金某是否有著作权?2.金某是韩国人,假定中国法院因其作品在中国境内发表而给予其国民待遇,使其取得了著作权,这和我国所参与的《保护文学艺术作品的伯尔尼公约》规定的“双国籍国民待遇原则”是否相矛盾?案例13:日本某公司于1988年5月7日向日本专利机构提出“防眼疲劳镜片”发明专利申请。之后,该公司于1988年10月3日以相同的主题内容向中国专利局提出了发明专利申请,同时提出了优先权书面声明,并于1988年12月25日向中国专利局提交了第一次在日本提出专利申请的文献副本。中国某大学光学研究所于1988年7月也成功地研制出一种用于减轻因荧屏所导致眼疲劳的镜片,这种镜片和日本某公司的镜片相比,无论在具体结构、技术解决,还是在技术效果上都是相同的。中国某大学光学研究所于1988年9月10日向中国专利局提交“保健镜片”的发明专利申请。(注:中国、日本同是1883年《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的加入国》)问题:中国专利局应将专利权授予给谁?为什么?物权的法律合用(物之所在地法原则)案例14:某甲在美国建造了一些船舶,通过登记注册,他把它们抵押给自己的债权人某乙,他在船舶国籍证上背书注明该项抵押,并把船舶送到中国出卖。后因背书有碍船舶在中国出卖,甲与乙协商议定,将不再背书签注抵押。随后,一条新船建造出来,甲将它抵押给乙,并送往中国。该船在中国被甲卖给丙。1993年,乙于中国法院诉请该船转让给丙无效。问题:问题此案应合用何国法律?为什么?案例15:原告是一家银行,在南非和英国伦敦都开办了业务。被告为一个在英国有住所的已婚妇女科恩。原告和被告在英国达成协议,被告批准将其在南非的土地抵押给原告银行,作为她丈夫向原告借款的担保。被告委托一个南非人代理她解决有关抵押事宜。按照南非的有关法律被告无能力缔结这样的协议。后来原告依据英国法关于特定履行(在英国法上,它是指法院通过对被告强制执行他依协议所承担的义务,从而对原告赋予衡平法上的补偿)的规定,在英国法院提起诉讼,规定强制执行被告依上述协议所承担的义务。问题:1.英国法院对该案有无管辖权?为什么?2.当事人之间所缔结的契约是否有效?为什么?案例16:一俄国代理商在俄国某港口将货品装上一艘德国船,途径英国赫尔港,准备交给收货人凯麦尔,收货人是英国人,住所也在英国,船在挪威海岸附近出事,但货品安全地卸到了岸上。船长把货品卖给一个善意的第三人,第三人又在挪威把货品卖给了本案被告塞威尔,由被告运往英国,收货人凯麦尔到英国法院提起诉讼,规定返还货品。根据挪威的法律,船长在本案所发生危难的情况下,有权出卖货品,善意买方有权取得货品所有权;但是船长假如没有合法理由而出卖了货品,则要对货品的原所有人负责。英国法院认为被告塞威尔根据挪威法律取得货品的合法所有权。挪威是买卖成立时的物之所在地,其法律应得到合用。因此,英国法院驳回了凯麦尔的诉讼请求。问题:本案中,英国法院采用了何种“系属公式”?请对这一系属公式进行解释。最密切联系原则的运用案例17:原告A(妻子)与被告B(丈夫)于192023在甲国结婚,并在甲国共同生活了2023,其间养育两个孩子。1933年,被告抛妻弃儿,只身前往乙国,途中在丙国取得离婚判决,而后与此外一个女子结婚。1935年,原告从甲国来到乙国的丁州,并在丁州与被告达成别居协议。双方在协议中约定:被告每月给原告80英镑,以维持原告和其孩子的生活;妻子(原告)则不得基于丈夫(被告)的离婚或再婚向任何在有关当局对丈夫提起诉讼。随后原告回到甲国,并在甲国继续养育孩子。但被告却未依约定支付生活费。为此,1936年,原告向甲国提出别居之诉,理由是被告通奸。1938年,甲国法院裁决被告向原告给付生活费。但是,由于被告不在甲国,所以甲国法院的此项裁决未能奏效。原告于是在1947年向乙国丁州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按双方1935年达成的别居协议取得被告应付的款项。被告辩称,原告在甲国提起诉讼己使1935年的协议失效,从而结束了原告按照该协议享有得到扶养费的权利。丁州地方法院认为,由于协议当事人未选择合用的法律,因此应合用协议缔结地法律;别居协议在丁州订立,所以合用丁州法。而依丁州法,原告在甲国提起诉讼,获得临时给付的裁决,己使1935年双方的别居协议失效。因此,地方法院支持了被告的辩护,驳回原告的起诉,原告不服,提起上诉。二审法院维持原判。原告继续上诉至丁州上诉法院。1954年,丁州上诉法院审理该案时,福尔德法官主张合用与案件有最密切联系地法律,而不合用协议的缔结地法律。并且,他认为,该案与甲国关系最为密切,如订立别居协议的双方是甲国公民;他们在甲国结婚并生育子女;且在甲共同生活达2023之久,等等。至于丁州,与该案的关系仅为别居协议的订立地,且此因素也纯因偶尔导致。据此,丁州上诉法院最终依据最密切联系原则,以甲国法律作为准据法审理该案。依甲国法律,当事人之间订立别居协议后,一个甲国丈夫和父亲的重要责任,不因妻子的诉讼而自动失效;被告(丈夫)应向被抛弃在甲国的原告及子女给付扶养费。因此,丁州上诉法院依据甲国法推翻了原审法院的裁决,支持了原告的请求。问题:1.什么是最密切联系原则?2.最密切联系原则的最大特点是什么?3.丁州是别居协议订立地,为什么最密切联系地却是甲国?案例18:一个在新泽西州拥有住所名叫施瓦茨的人,在宾夕法尼亚州与本案原告马文保险柜公司签订了一个有条件的销售协议。该协议规定,施瓦茨向原告购买一个保险柜,保险柜在签约之后交付给施瓦茨,但在付清货款之前,原告保存对保险柜的所有权。后来,施瓦茨在支付了几次货款之后把保险柜带到了新泽西州,并在该州将它转卖给本案被告诺顿。诺顿在买这个保险柜时并不知道施瓦茨对它并不拥有所有权。原告在新泽西州法院提起诉讼,规定索回该保险柜。据查,宾夕法尼亚州法律规定:在动产买卖关系中,动产一旦依销售协议移交给买方,卖方在价款未支付以前保存的所有权不能用来对抗买方的债权人或善意的间接买方。新泽西州的法律规定:附条件销售,卖方将货品移交给买方占有,在协议价款未付清以前由卖方保存货品的所有权,这种权利不仅可以直接对抗买方,并且可以对抗买方的债权人以及善意的买方。新泽西州的法律还规定:交易中买方只能获得向他售货的卖方的权利。问题:1.施瓦茨与马文保险柜公司订立的协议应受哪一州的法律支配?为什么?2.原告和被告之间的诉讼是协议争议还是物权争议?应当如何合用法律?3.本案如何判决?案例19:奥帕尔星轮属利比里亚派里昂,格莱特运送公司,具有利比里亚籍。1981年2月,该公司以该轮作抵押物,在美国纽约向美国欧文信托公司贷款815万美元。双方向设在纽约的利比里亚海事委员会作了登记,并就船舶抵押达成协议制作了抵押文书。该抵押文书规定:假如派里昂格莱特运送公司违反协议,欧文信托公司有权宣布所有尚未偿还的贷款本息均已到期,并可规定一并偿还,并行使利比里亚海商法或其他任何准据法赋予抵押人的权利。此后不久,“奥帕尔星”轮更名为“奥帕尔城”轮。1984年,“奥帕尔城”轮被卖到了利比里亚的詹尼斯运送公司,并将随船的抵押权利和义务所有转让给该公司。欧文信托公司批准这种转让,并与上述两运送公司签订了转让协议。同时,利比里亚海事委员会也对该轮船舶登记证书所载抵押事项作了修改登记。从此,詹尼斯运送公司成了欧文信托公司的抵押债务人。其后,丹麦东亚有限公司与詹尼斯公司签订了租船协议,并按协议授权又将船舶转租给美国的梯·捷·斯蒂文逊公司,期限2个月。1985年3月,中国五金矿产进出口公司从澳大利亚宝勤山有限公司购买钢材,五金矿产公司委托美国矿产有限公司向斯蒂文逊公司承租了奥轮。7月15日,奥轮在澳大利亚怀阿拉港装货后,由于船东詹尼斯公司无力支付船员工资,船员拒绝开船,致奥轮滞留该港多日。后斯蒂文逊公司为完毕原定航次,愿垫付船员工资和遣返费用,于是奥轮船长和船员将海事请求权及其他权益,转让给斯蒂文逊公司。船舶到达上海以后,斯蒂文逊公司以詹尼斯运送公司为被告,向上海海事法院提起诉讼,主张其为奥轮垫付费用及该轮在怀阿拉港滞留期间所发生的各种费用,具有优先请求权。欧文信托公司随后也提起诉讼,请求变卖奥轮,优先偿还被告所欠的抵押债务。上海海事法院受理案件以后,应请求依法裁定扣船,并于1986年1月将该轮公开拍卖。随后,宝勤山有限公司、美国矿产有限公司、美国船级所分别提出债权登记申请。问题:本案应如何合用法律?案例20:1986年4月30日,大连市土产进出口公司和挪威艾格利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塑料编织袋买卖协议,挪威艾格利股份有限公司向大连市土产进出口公司购买110吨塑料编织袋,价格条件CIF950美元/吨,装期1987年2-3月。大连市土产进出口公司按照协议交付的第一批货品于1987年2月27问题:1.本案大连市土产进出口公司向中国法院起诉,本地中国法院是否有管辖权?2.本案能否合用中国法律,其法律依据是什么?争议解决方式选择问题案例21:1984年,中国J公司与美国B公司签订了一项从后者购买一批钢材的协议,后因美方无力履行,在征得J公司的批准后,将协议卖方的权利、义务所有转移给瑞士G公司。G公司于1985年3月14日向中国J公司发出电传称:“货品已在装船港备妥待运”,“装船日期为1985年3月31日”,规定J公司开出以G公司为受益人的信用证,并终于提取了货款。此后,J公司并未收到钢材,多次电传催询和交涉,G公司拒不答复或以种种理由搪塞。J公司遂于1986年向S市中级人民法院起诉,规定返还货款,补偿银行利息、经营损失及其他费用。S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此案后,经调查,被告既无钢材,也无钢厂,一切单证均系伪造,最后的判决基本满足了原告J公司的请求。瑞士G公司不服一审判决,上诉至S市高级人民法院。其重要理由为双方签订的购货协议中有仲裁条款,而中国已加入1958年认可和执行外国仲裁裁决的《纽约公约》,因而原审法院无管辖权。问题:1.你若作为瑞士G公司的诉讼代理人,你将如何发表代理意见?2.你若作为中国J公司的诉讼代理人,又将如何发表代理意见。案例22:一经销商与被告在澳大利亚签订了一项代理协议,选择香港法律作为该代理协议的准据法。根据该协议,代理人(原告)将在香港和东南亚寻找买主购买在澳大利亚的土地。当代理人规定取得佣金时,委托人(被告)主张,该代理人不能取得佣金,由于该代理人没有得到澳洲法律所规定的充当不动产代理人的许可证,并且,协议约定的佣金额超过澳大利亚法律所允许的最高限额。问题:当事人选择的准据法是否有效?案例23:A国的布莱克先生1999年5月,与我国东北某石油公司签订了一个合作开采石油的协议。协议约定凡因本协议引起的纠纷依英国法律解决,后因布莱克违约而发生纠纷,并诉至黑龙江省某法院。布莱克称:“本人19岁,人的行为能力合用当事人的属人法,按A国的法律属无行为能力人,因而原订协议无效”。问题:1.布莱克签订协议的行为能力应如何认定?2.协议中约定的准据法是否有效?案例24:原告为一家在甲国A市和英国B市开办业务的银行,被告是一个住所在英国的已婚妇女。原告和被告在英国达成协议:被告批准向原告抵押在甲国A市的土地,作为原告银行向其丈夫贷款的担保;同时被告委托一个住在甲国A市的人代理她解决抵押的有关事宜。按照甲国的法律,被告无能力缔结这样的协议。后来,原告根据英国法关于特定履行(指法院通过对被告强制执行其依协议所承担的义务,对原告赋予的衡平法上的补偿)的规定,在英国法院提起诉讼,规定强制执行被告以上述协议所承担的义务。法院判决认为,被告负法律责任,由于根据当事人之间协议关系的标的物(土地)所在地法,被告无缔结这种协议的能力,因而她们之间的协议是无效的。问题:1.你认为英国法院是否享有对本案的管辖权?其依据是什么?2.本案中,法院对不动产缔约能力合用的是何国法?为什么?案例25:甲公司与乙公司同为在香港注册成立的公司法人。1986年3月,乙公司与广州市丙公司签订了合作经营广州某酒店协议。为筹措合作经营的资金,乙公司与甲公司于1986年9月在香港签订贷款协议,协议中约定,贷款协议合用香港法律和中华入民共和国法律。后乙公司多次拖欠到期贷款和利息,甲公司规定乙公司还贷不成,遂向广州市巾级人民法院起诉。乙公司应诉,并且批准合用中国法律解决本案。问题:1.对于本案,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是否有管辖权?2.法院解决本案时能否以我国的实体法为准据法?国际经济贸易协议的法律合用案例26:1990年,河南某机械制造厂通过中国技术进出口公司从法国购买了4台机床,该设备被分装为18箱以国际联运的方式运往中国,到站为洛阳,办理了一切必要的手续。该设备于1990年11月23日启运途径各站直至蒙古国铁路扎门乌德等站,各方换装交接时均无异议。1990年12月26日,货品运达中国呼和浩特铁路局所辖的二连浩特站时,发现货品短少一箱。二连站随即编制了商务记录,经证实责任方为蒙古铁路,蒙方工作人员在商务记录上签字确认。1991年7月29日,河南某机械制造厂向呼和浩特铁路局提出补偿请求。原告在通过180天未得解决结果的情况下,向中国呼和浩特铁路运送中级法院提起诉讼,规定补偿损失。诉讼过程中,被告规定等蒙铁与其清算以后再行赔付原告。原告因短少一箱货品所受的损失,按法国售货者账单中所列价格,根据赔付当天中国人民银行外汇牌价折合的人民币来拟定补偿的数额。上述款项支付以后,被告有权向参与路责任国铁路,即本案中的蒙铁清算。问题:1.本案应合用的准据法是什么?2.原告收到货品以后能否立即起诉,规定被告补偿损失?3.本案应如何解决?涉外非协议之债的法律合用案例27:1976年12月21日,中国广州远洋公司所属的南平轮锚泊于埃及亚历山大港外,等候进港卸货,12月23日,苏联的鲁别若涅号也驶入亚历山大港,在南平轮后方很近处抛锚,12月28日10时左右,忽然风雨交加,风力达7—8级,海面掀起了大浪,南平轮船长检查锚位未见变化。11时许发现船始走锚,船长即令备车。由于主机身22日起停止使用,暖缸及启动需要一定期间,不能立即动车,而船却在大风浪的推动下,向苏船方向走锚。此时,苏船早已备车起锚。南平轮船长见状鸣笛5短声3次,但苏船不仅没有采用避让措施,反而转动船首对着南平轮左舷。11时50分两船相撞,南平左舷第四、五、六舱舷樯及尾楼左侧所有损坏。苏船代理人,太阳神航运代理处代表苏方向埃及法院规定扣押南平轮,要中方提供3万英镑(约合12万美元)的保证金,并规定以后在莫斯科解决此案。我方代理在我亚历山大总领事的协助下,也向法院备案,规定扣押苏船。并要苏方提供4.5万英镑的保证金。因苏鲁别若涅号已离港,法院扣留了与该船同属一公司的另一艘名苏沃洛夫号。该案由埃及法院审理。我代理人请一位在法庭注册的海事专家写海事分析,结论是:所有碰撞责任在苏船。1970年10月1日,埃及初级法院宣判我方胜诉,苏方应赔我方6.43万埃镑。苏方不服上诉于埃及上诉法院(在上诉时曾提出莫斯科离开罗太远,主张将埃及法规定的上诉期限2个月再延长6个月)。1980年5月10日,上诉法院开庭并作出判决,拒绝苏方上诉,维持初级法院原判。1980年11月中旬,我总领事馆收到对方补偿64300埃镑。此案通过4年后以我方胜诉而结束。问题:1.本案的性质是什么?2.对此类案件埃及法院管辖的依据是什么?3.审理此案的有关程序问题应由何国法律拟定?案例28:1989年,我国某市第四建筑安装工程公司职工某甲被派往埃及,参与中国港湾工程公司承揽的400幢楼房的建设。1990年2月26日本地时间上午8时左右,某甲在该工程5工区工地工作时,被埃及一公共汽车司机撞死。后提起诉讼。问题:此案应合用何国法律?案例29:2023年11月20日下午,某大学工人陈强在该校校园内骑自行车向右拐弯时,未打手势示意,被从后面超车的该校留学生杰克骑自行车撞倒。经检查,陈强右内踝关节挫伤,他的自行车前轮被撞坏,导致经济损失约140元。学校曾为双方进行调解,但双方在杰克应付给陈强的补偿数额上未能取得一致意见。于是陈强向本地人民法院起诉。法院受理了本案。问题:1.法院对本案应如何合用法律?2.假如本案的当事人双方都是外国人,法院该如何合用法律?案例30:1994年8月,一俄罗斯货船“斯大林号”停泊在我国渤海海域,等候进入天津港卸货,海上忽然刮起八级大风,另一艘俄罗斯“列宁号”货船恰好驶过,两船相撞。两艘货船及其所载货品都受到不同限度的损失,双方就由此而引起的损害补偿问题发生争议,协商未果。“斯大林号”所属的轮船公司将此案交由天津海事法院审理,规定法院判决“列宁号”由于操作不妥而给“斯大林号”导致的经济损失。问题:本案应合用何国法律作为准据法?为什么?破产的法律合用案例31:1980年港商投资4000万港元在深圳经济特区设立一外商独资公司,该公司于1981年在香港向英国的莱斯银团借款3600万港元,并以该公司的所有资产作为抵押。之后,该公司又向南洋商业银行透支2900万港元,并以其公司的资产再次抵押,产生第二抵押之债。此外,该公司还欠香港其他公司款项840万港元。1984年,该公司的重要股东(占股67%)在香港经营房地产生意破产,被享有债权的银行清盘接管。此时,债权人莱斯银团抢在别人之前行使抵押权,它委托马域槽会计楼到深圳向深圳中院提起诉讼,规定接管该公司。问题:1.应依哪国法律来解决该公司的资产?2.结合本案例,分析破产的效力问题。涉外婚姻与亲权的法律合用案例32:中国公民某甲与某乙结婚后数年分居。某甲在上海工作,某乙多病,与父母同住西安。后某甲移居美国,1997年申请取得美国国籍。2023年2月,某甲向其居住地美国法院提起与某乙的离婚诉讼。同年3月,居住在西安的某乙也向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规定与某甲离婚。问题:1.我国法院对该案有无管辖权?2.本案应如何合用法律?案例33:日本女子B与中国公民D,于1988年8月27日在广东省民政厅登记结婚。婚后不久,B返回日本东京都世田谷区居住,夫妻各居一方,一年半以后,B来到中国,以长期分居,感情破裂为由,向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起诉,规定与其夫D离婚,D在法院审理中认可其妻所诉属实并批准离婚。问题:1.关于离婚的法律合用,重要有哪些主张?2.本案应合用何国的法律?案例34:1997年,中国籍公民俞某与日本籍公民山口在中国结婚,婚后在中国生有一子。1999年,山口独自回日本居住。2023年,俞某以夫妻长期两地分居,感情淡漠为由,在中国法院提请离婚诉讼。山口批准离婚。在子女监护权和抚养权问题上,双方产生争议。山口规定将儿子带回日本,由她抚养,俞某规定将儿子留在中国,由他抚养。问题:本案应合用何国法律?为什么?继承的法律合用案例35:上海某大学教师李某,1988年辞职到日本留学。1990年完毕学业,即将回国。回国前夕,李某在大坂市骑车上班途中,被疾驶的小汽车撞倒,经抢救无效死亡。李某的妻子王某以全权代理人的身份在李某大哥的陪同下到日本料理后事。经协商,日本方面补偿70多万元人民币。为遗产分派一事,王某与李某的家人发生争执,协商未果。李某的家人以王某及王某6岁的女儿为被告,诉至法院。问题:本案应以何国法律为准据法?为什么?案例36:方某是在纽约定居并已加入美国国籍的华人,2023年2月回中国探亲,4月突发疾病,逝世于上海,未留遗嘱。方某在上海遗有一栋别墅和200万元人民币的存款,在纽约遗有一栋住房、两家商店及若干存款和汽车、珠宝等。方某的遗孀在法国定居,方某在上海的父母向人民法院提出财产继承请求。问题:本案法院应如何合用法律?说明理由。(涉外婚姻、涉外继承)案例37:中国公民李某,男性,现年20岁。中国公民陈某,女性,现年19岁。两人从小学到高中都是同班同学,后又同在夜校进修,感情深厚。于是二人决定结婚,并到住所地的街道办事处登记。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在审查两人的身份证明后指出两人尚未到法定婚龄,不予登记。为了达成结婚目的,李某和陈某故意参与了某旅行社组织的新加坡、泰国旅游团。在泰国游览期间,两人在泰国按本地宗教方式举行了结婚典礼。旅游团其他成员参与了典礼。回国后,二人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次年,李某死于一场意外车祸。为遗产继承问题,李某的亲属与陈某发生纠纷。陈某认为自己是李某的妻子,与李某共同生活一年多,是法定继承人之一。李某亲属认为,李某与陈某未进行中国的婚姻登记,只在泰国按宗教方式举行了结婚典礼,但这是违反我国法律关于婚姻形式要件的规定的,此种婚姻关系并不被我国法律认可。因此,陈某不是法定遗产继承人。双方协商未果,遂向法院起诉。法院经审理查明,李某、陈某曾到我国婚姻登记机关登记结婚,因未到法定婚龄被拒绝。之后,两人以旅行为名在泰国以本地宗教方式结婚,婚后回国居住。法院认为:李某和陈某因法定婚龄这一婚姻实质要件不符合我国法律规定,到泰国采用宗教方式结婚,婚后回国居住,这种行为明显是为了规避我国的强行法,应属无效。同时,我国并不允许以宗教方式结婚这一婚姻形式要件。所以,李某和陈某之间不存在我国法律保护的婚姻关系,陈某对李某的遗产不享有继承权。问题:1.什么是婚姻形式要件?目前世界上有哪些婚姻形式要件制度?我国采用哪种?2.我国对婚姻缔结应合用的准据法是如何规定的?3.本案中,法院对婚姻形式要件的审查实际是以中国法为准据法的,为什么?4.法院认定陈某不享有继承权的理由何在?国际民事诉讼管辖权案例38:李X系深圳盐田流动渔民,住香港龙船湾船上,1981年经人介绍与广州人郭X结识结婚。婚后双方在船上生活了一段时间,后因感情不合,郭X于1984年离开李X回广州居住。1985年郭X向深圳市沙头角法院提起离婚诉讼。问题:1.李X的住所应如何认定?2.该法院对此案有无管辖权?案例39:L系中国人,在中国有住所。1988年L在澳大利亚去世。去世时L在澳大利亚有房屋两幢,生前在中国某银行有存款及利息X万元,在某投资公司有股票及股息X万X千元。L生前未立遗嘱,配偶早死,两个儿子,一个住在中国,一个住在澳大利亚。I死后,两个儿子因遗产继承问题发生纠纷,诉至中国法院。问题:1.中国法院对本案是否有管辖权?2.本案应如何合用法律?国际民商事司法协助案例40:本案中的诉讼当事人肯德尔夫妇原为一对玻利维亚夫妻。1974年,妻子决定同其孩子一道离开玻利维亚。在她临行之前,她以她并不懂的西班牙文签署了一些文献。她丈夫告诉她,那些文献是允许她带孩子离开玻利维亚的文献。1975年,玻利维亚法院判决这对夫妇离婚,声称是对该妻子作为原告的案件所作的判决。玻利维亚法院认为该妻子离开玻利维亚前签署的文献构成一种代理,法院可在妻子不到庭的情况下作出离婚判决,后来该判决在英国规定认可时被拒绝。问题:根据本案分析认可与执行外国法院判决的条件。(国际民事诉讼管辖权、国际私法协助)案例41:中国公民王华石与中国公民付春花1987年在北京结婚,1989年生有一子。1990年,王华石自费到美国留学,1996年获得博士学位,后在加拿大安大略省一家公司找到工作。1997年8月,王华石以夫妻长期分居为由在加拿大安大略省多伦多提起离婚诉讼,离婚诉状由王华石的代理律师邮寄送达付春花。王华石在离婚诉状中隐瞒了他与付春花生有一子的事实,以逃避应承担的抚养费。付春花在北京市某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问题:1.王华石的代理律师通过邮寄的方式向付春花送达传票,该传票在我国是否具有法律效力,为什么?2.在加拿大多伦多法院已经受理王华石离婚诉讼后,我国法院能否受理付春花的离婚诉讼?(综合题)案例42:中国男已婚,1995年被派往某穆斯林国家建设某工程,与本地一年轻女子恋爱,并根据本地一夫多妻制的规定结婚,1996年,该男子工作期满回国,回国后不久在一车祸中死亡,并在中国留下遗产若干,其在国外的妻子随后来到中国规定继承,因与其在国内的妻子发生争执而诉诸法律。问题:1.本案涉及哪些国际私法问题?2.本案应如何合用法律?答案:案例1,本案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应成为被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主权国家,根据主权原则和平等者之间无管辖权原则,主权国家是平等的,享有豁免权。未经主权国家批准,美国法院不得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为被告行使司法管辖权。本案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既不是产品制造商,也没有从事烟火出口贸易。因此,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列为被告是不恰当的。本案应合用美国法律。侵权行为合用侵权行为地法,这是各国公认的冲突规则,本案的侵权行为发生在美国,所以合用美国法律。案例2,判断妻子对其夫财产的权利是基于夫妻财产关系的权利还是妻子对丈夫的继承权利的问题是什么性质的行为在国际私法上被称作“辨认”,辨认是给一个法律关系进行定性分类,目的是要将其归入一定的法律范畴,从而拟定应援用的冲突规范,并通过冲突规范的指引拟定用于解决本案纠纷的实体法(准据法)。,案例3,(1)先决问题又称附带问题,它是指在国际私法中有的争讼问题的解决需要以一方面解决此外一个问题为条件,这时,争讼问题称为“本问题”或“重要问题”,而把这个要一方面解决的问题称为“先决问题。”本案中该女子与第一个丈夫离婚的有效性问题为先决问题。
(2)在拟定先决问题准据法这个问题上提成锋利对立的两派:一派主张依重要问题准据法所属国冲突规范来选择先决问题的准据法。另一派主张以法院地国的冲突规范来解决先决问题的准据法。如依第一种观点,本案应判决该女子的再婚有效。案例4,本案是间接反致。我国1988年最高院《民法通则意见试行》第178条第2款规定,人民法院在审理涉外民事关系的案件时,应当按照民法通则第八章的规定来拟定应合用的实体法。这说明我国不认可反致制度在我国的合用,但是从本质上讲反致制度的确立重要是排除外国法的合用,我国立法不认可反致制度,并不能很好的保护我国公民的利益。案例5
日本法院选择法律时采用了反致制度。反致是指对某一涉外民事案件,受理案件国家的法院根据本国的冲突规范应当合用外国法,而根据该外国的冲突规范该案应当合用受理案件国家的法律,假如受理案件国家的法院合用了本国的实体法,则构成反致。案例6假如日本法院合用日本实体法审理案件,则构成国际私法上间接反致。间接反致是指对某一涉外民事案件,甲国法院根据本国冲突规范的指定应当合用乙国法律,而乙国的冲突规范规定应当合用丙国法律,丙国的冲突规范规定应当合用甲国法律,甲国法院根据丙国冲突规范的规定合用甲国的实体法为案件的准据法,这构成间接反致。案例7,(1)这是英国法院最早采用反致的案例。所谓反致,是指对于某一涉外民事关系,甲国(法院国)根据本国冲突规范的指引,以乙国的法律作为准据法,而依乙国的冲突法规定却应合用甲国法作为准据法,结果甲国依据乙国的法律判决案件。本案中,在拟定遗属及2份附录书的有效性时,所依据的是比利时的实体法;而在拟定其余4份附录书的有效性时,英国法官合用的是比利时的冲突规范。(2)对于反致,各国立法和实践的态度不一。英国法官合用比利时冲突规范的做法,其目的是为了避开英国冲突规则关于“遗嘱的形式要件只能以依遗嘱人最后住所地拟定”的苛刻规定,以尽也许地确认反映当事人意愿的遗嘱在形式上的有效性。而当时,与英国相邻的欧洲国家,都规定遗嘱的形式要件依遗嘱人属人法(涉及本国法和住所地法)或依遗嘱制作地法皆可。因此,从这一层面上看,英国法官的做法应具有合理性。案例8,
一般而言,法院基于当事人的法律规避行为而排除本应合用的外国法,表面上是由于规避行为是一种诈欺行为,根据“诈欺破毁一切”的原则,应认定其无效;但从更深的层次看,则是由于法律规避行为使本应合用的内国强行法不被合用,影响了法院的重大利益,法院基于这种考虑而认定其无效。因此,一般认为规避内国强行法是无效的;但假如被规避的是外国或外州的强行法,是否也应认定为无效,则无定论。理论上认为应考虑规避外国或外州强行法的后果,根据个案具体情况区别对待。在本案中,重要问题是为了解决雇主对于雇员家属的损害补偿责任,但法官却以两人婚姻是以规避本州法律的方式取得的而认定为无效,从而驳回起诉。这不利于体现公平、正义原则。案例9,1、外国法查明是指一国法院根据本国冲突规范指定应合用外国法时,如何查明该外国法的存在和内容。由于各国对外国法究竟是事实还是法律有不同的主张,因此外国法的查明方法大体可分为三类(1)当事人举证证明。英美等普通法系及部分拉丁美洲国家采用这种做法。它们把外国法视为被当事人引用来主张自己权利的事实(2)法官依职权查明,无须当事人举证。欧洲大陆一些国家,都把外国法视为法律。(3)法官依职权查明,但当事人亦负有协助的义务。这种做法采用折衷主义,较为合理。2、外国法不明时如何解决法律合用问题,各国也有不同的学说和实践:(1)推定外国法与内国法相同。如英国。(2)以内国法为代替。这是大多数国家的做法。(3)驳回请求。(4)合用相近的法律。案例10(1)本案涉及的问题是国际私法领域里的外国法查明问题;ﻫ
(2)目前国际社会解决外国法无法查明的问题重要有以下方法:①直接合用内国法;②推定外国法与内国法相同因而合用内国法;③驳回当事人的诉讼请求;④合用与本应合用的外国法律相似的法律;⑤合用一般法学原理;⑥辅助连结说。
(3)我国对外国法的查明的方法有:①由当事人提供②如该外国与我国有司法协助协议的,由对方中央句法机关依照司法协助协议的规定,负责提供③由我国驻该外国大使馆或领事馆负责提供④由该外国驻中国的大使馆或领事馆负责提供⑤由中外法学专家提供。案例11
本案中的借款协议是成立的。由于借款协议是在洪都拉斯签订并在洪都拉斯履行的,判断协议的效力应合用协议缔结地法、协议履行地法,即洪都拉斯法,根据洪都拉斯的法律,该借款协议具有效力。然而,洪都拉斯政府允许开设赌场的法律与英国严禁开设赌场的法律相抵触,英国法院可以合用公共秩序保存,排除洪都拉斯法律在英国的效力,驳回洪都拉斯人的起诉。,案例12,(1)韩国金某参与了作品的创作,并在作品的中文版中署名,该作品一方面在中国境内发表,根据《著作权法》第2条、第11条的规定享有著作权。(2)《保护文学艺术作品的伯尔尼公约》第3条第1款规定的“双国籍国民待遇原则”只要作者具有伯尔尼公约成员国国籍或作品一方面在公约成员国境内发表,即受成员国的保护,本案中,即使假定韩国不是公约的成员国,但金某的作品一方面在中国境内发表,我国也应给其国民待遇,这和公约的规定并不矛盾。案例13,中国专利部门应将专利权授予日本某公司。理由如下:中国、日本两国参与了《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因此,本案中专利权授予给谁的争议应以《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为依据进行断定。《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规定了优先权原则,发明专利申请的优先权为12个月。我国法律规定外国人在我国申请专利,只要按我国的法律规定提交了必要的文献,就享有公约规定的优先权。中国某大学光学研究所虽然先于日本某公司在中国专利部门申请专利,但这种申请行为局限性以对抗公约规定的优先权,所以,该项专利权应授予日本某公司。案例14此案应合用中国法律。由于,在国际私法上,虽然一般认为对船舶、飞行器等运送工具,有关的物权关系应合用登记注册地法或者旗国法或主营业所国法。但是,本案中的船舶系新船,非从事运送而被送到中国出卖的,因而跟一般的动产在本质上没有特殊的区别,故应合用动产物权的物之所在地法,即中国法。案例15(1)英国法院对该案没有管辖权。根据国际民事管辖权的一般规则,世界各国均规定位于内国境内的关于不动产的纠纷,.由不动产所在地国家的法院行使专属管辖权。英国法院不享有解决构成外国领土一部分的不动产所有权问题的管辖权。ﻫ(2)当事人之间所缔结的契约无效。由于不动产的一切权益依不动产所在地法的规则,涉及一个人对一项不动产的缔约能力也应依不动产所在地法。依被抵押土地所在地南非的法律,被告无能力缔结这样的协议,故其所缔结的契约无效案例16在本案的审理中,英国法院是以"物之所在地法"解决本案纠纷的。物之所在地法"是国际私法解决物权法律冲突的一个重要原则。"物之所在地法",即物权关系客体所在地的法律。不动产物权依物之所在地法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认可的原则。我国《民法通则》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中规定了对不动产的所有权、买卖、租赁、抵押、使用等民事关系,应合用物之所在地法。"物之所在地法"合用于对动产与不动产的辨认或区分,物权客体的范围,物权的种类和内容,物权的取得、转移、变更和消灭、物权的保护方式等。"物之所在地法"并非是解决一切物权问题的唯一冲突原则,例如运选中的货品的物权关系、船舶、飞行器等运送工具的物权关系等均为解决物权关系的例外。案例17,1、最密切联系原则是指,案件发生争议时,如当事人未约定合用的准据法,则应当合用与案件有最密切联系的国家的法律作为准据法。2、最密切联系原则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灵活性与相应的法官较大的自由裁量空间。在国际私法案件中,法律事实和当事人的行为往往发生或完毕于不同的国家或法域,可与多国发生联系,以任何一国法律作为准据法都可找出一定理由。其中哪个或哪些联系最为密切,并无明确的、一成不变的定律,依赖于法官的自由裁量,因而最终合用的准据法具有很大的灵活性。3、丁州虽然是别居协议的订立地,但别居协议中并未采纳任何丁州法律或习惯的特有成分,丁州与双方当事人纠纷的根源——双方婚姻关系的缔结或解除没有联系。乙国也不是双方的国籍国。而甲国既是双方当事人的国籍国,又是他们的婚姻缔结地、子女出生地,双方在此共同居住长达15年之久。可见,该案纠纷的根源发生地在甲国,也即甲国是最密切联系地。案例18.本案涉及三组关系:原告与施瓦茨之间的关系是有条件销售,协议的买卖双方的关系,由于该协议订立及履行均在宾州,故合用宾州法律。施瓦茨与被告之间时关系是一般的货品买卖协议关系,由于该协议的订立地,双方当事人的住所地以及协议标的物的所在地都在新州,故应受新州法支配。原告与被告之间无直接的协议关系,仅就保险柜的物权归属发生争议,故应合用物之所在地法即新州法来解决。根据新州法被告购买该财产时仅能获得卖主施瓦茨所拥有的权利,施瓦茨对标的物所拥有的权利受宾州法支配,依宾州法施瓦茨在未付清货款以前不拥有标的物的所有权,故被告也不能拥有对标的物的所有权。案例19,本案应合用利比里亚法来解决争议。本案中船舶国籍为利比里亚,船舶的所有权人詹尼斯公司为利比利亚公司,船舶抵押关系的一方为利比里亚公司,抵押协议的签订地在利比利亚,船舶抵押的登记机关为利比里亚海事委员会,抵押协议中提到可以利比里亚海商法来拟定抵押权人的权利,垫款争议一方为利比里亚当事人。所有这些连结因素都指向利比里亚,根据最密切联系的原则应合用利比里亚法律作为解决争议的准据法。案例201)中国法院有管辖权。本案协议纠纷,虽然挪威艾格利股份有限公司抢先在挪威王国法院申请扣押应付给大连市土产进出口公司的货款,但由于双方在协议中并未约定管辖法律,大连市土产进出口公司就协议纠纷在协议履行地所在地的中国法院起诉,该地的中国法院有管辖权。2)本案能合用中国法律。由于本案双方当事人未在协议中约定法律合用条款,因此,根据《民法通则》第145条规定,本案应合用与协议有最密切联系的国家的法律。由于本案协议签订地在中国国,起运港在中国,并且按照CIF价格条件是由作为卖方的甲公司自付运费、保险费并承担货品越过船舷以前的风险,故本案中与协议有最密切联系的国家是中国,应合用中国法律,案例21,(1)瑞士G公司的诉讼代理人应指出:双方签订的购销协议中具有仲裁条款,而中国在加入1958年认可和执行外国仲裁裁决的<纽约公约>时,已批准把“契约性和非契约性”商事争议均合用该公约,因此,协议中的仲裁条款亦应有效。(2)中国J公司的诉讼代理人重要应指出:瑞士G公司运用协议形式进行欺诈,已超过协议履行的范围,不仅破坏了协议,并且构成了侵权,双方当事人的纠纷已非协议权利义务的争议,而是侵权损害补偿的纠纷。因此,此案不受协议中仲裁条款的约束,一审判决是对的的。案例22当事人选择香港法作为准据法是无效的,由于它违反了“意思自治”原则中的一个条件,即协议当事人不能弄虚作假地选择协议的准据法。由于本案当事人的目的是为了规避澳大利亚法关于许可证和佣金的规定,故他们对香港法的选择无效,应合用澳大利亚法。
案例23,(1)布莱克签订协议的行为能力应依中国法来认定。有关商务活动的当事人如依其属人法为无行为能力,而依行为地法有行为能力,应认为有行为能力,布莱克签订协议的地点在中国,他已满19岁.虽依其本国法无行为能力,但依行为地中国法他具有完全行为能力。(2)该协议约定的准据法无效。依照我国法律,中外合作勘探开发自然资源协议,不允许采用意思自治原则,必须合用中国的法律。案例241.本案中,英国法院享有对本案的管辖权。由于有关协议纠纷的诉讼,世界各国普遍采用协议的地界地和协议履行地两个标志来拟定国际民事管辖权本案中,原、被告的协议缔结地在英国,且被告住所地也在英国,而原告是以抵押贷款协议为依据提起诉讼,因此英国法院享有对本案的管辖权。2.本案中,法院对不动产缔约能力合用的是甲国法。由于关于当事人的物权行为能力,大陆法系各国通常依一般行为能力解决,即合用当事人的属人法;而英美法系国家则重要按动产、不动产个别解决当事人的行为能力问题,对不动产行为能力一改以物之所在地法。本案中,物之所在地法即是甲国法。案例25(1)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有本案的管辖权。由于当事人双方均为香港法人,协议签订地、履行地也为香港,当事人也无选择内地法院管辖的书面协议,本案本不属内地法院管辖。但乙公司取得的贷款投入了在广州的合作公司,甲公司向广州市的法院起诉,乙公司未提出异议并应诉答辩,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243条。第245条的规定,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作为乙公司有可供扣押的财产所在地的法院和视为有管辖权的法院。对本案有管辖权。(2)应合用我国法律。原、乙公司在协议中约定争议合用香港法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解决。但在诉讼中,双方批准合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45条“涉外协议的当事人可以选择解决协议争议所合用的法律”的规定,本案的准据法为我国的实体法。案例26,(1)本运送协议是依据《国际铁路货品联运协定》签订的国际联运协议国是该协定的参与国,故解决本案的准据法应为该协定。(2)根据上述协定,收货人的补偿请求必须向到达站提出,由进口国境局受理。进口国境局自收到补偿请求之日起必须在180天内审核该项请求并答复请求人。只有在进口国境局铁路拒绝或部分拒绝补偿请求,或逾期不答复请求人的,补偿请求人才有权起诉。故原告不能在收到货品以后立即起诉。(3)根据《国际铁路货品联运协定》的规定应判决被告先行补偿。案例27,(1)本案的性质是因船舶碰撞而引起的涉外侵权损害补偿案。(2)涉外侵权行为的损害补偿一般由侵权行为发生地法院专属管辖,这是世界各国立法及实践普遍接受的管辖原则。但海上侵权行为有一定的特殊性。侵权行为如发生于一国领域内,而侵权行为影响及于船外,如船舶碰撞、海上污染等,一般认为该侵权行为发生于沿海国。沿海国的法院对此类案件应当具有专属管辖权。假如侵权行为发生在位于一国领海的外国船舶内部,而与沿海国无关,如船舶内部的船员、船主、乘客互相之间发生的侵权行为,一般由船旗国法院管辖。本案因发生在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属于埃及领海以内,且又是船舶碰撞案,埃及法院对该案当然拥有专属管辖权。苏方提出此案应交由莫斯科解决是缺少法律依据的。(3)根据国际私法的普遍实践,一国法院审理涉外案件,在程序上只能合用法院地法。本案有关程序问题,比如上诉期限、诉讼费及律师费等,完全依据埃及法律拟定,是对的的。苏方以莫斯科离开罗太远为由,主张将埃及法规定的上诉期限2个月再延长6个月,是毫无根据的。案例28此案应合用埃及法律,由于侵权行为的损害补偿,合用侵权行为地法是国际私法上的普遍原则。又根据我国《民法通则》,因侵权行为而提起的损害补偿诉讼也合用侵权行为地法。案例29,1.本案中被告杰克的行为构成侵权。根据侵权行为合用侵权行为地法的原则,应以侵权行为地法为准据法。本案侵权行为的加害行为发生地和损害发生地是一致的,都是中国,所以法院应合用中国法。我国《民法通则》也是这样规定的。2.依照《民法通则》第146条第1款的规定:“侵权行为的损害补偿,合用侵权行为地法律。当事人双方国籍相同或者在同一国家有住所的,也可以使用当事人本国法律或者住所地法律。”所以,假如本案的当事人双方都是外国人,并且都具有同一国籍或者在同一国家有住所,可使用他们的国籍国法或者共同的住所地法;假如双方具有不同的国籍或者不在同一国家有住所,则应合用侵权行为地法。案例30,应合用俄罗斯法律。本案涉及到国际私法中的侵权行为及其法律合用问题。我国对于侵权行为之债准据法的拟定,参与了目前国际上有关规定以及各种理论主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46条规定:侵权行为之债,合用侵权行为地法律,事人双方国籍相同或在同一国家有住所的,也可以合用当事人本国法律中住所地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第273条规定:同一国籍的船舶,不管碰撞发生于何地,碰撞船舶之间的损害补偿合用船旗国法律。本案中,两艘船舶在中国渤海海域发生碰撞,侵权行为地在中国,但两艘船都是俄罗斯籍,依我国《民法通则》既可以合用中国法律,也可以合用俄罗斯法律。而依照我国《海商法》的规定,两船同为俄罗斯籍,无论碰撞发生于何地,碰撞船舶之间的损害补偿都应合用船旗国法律。《民法通则》是一般法,《海商法》是特别法,按照特别法优于一般法,同一国籍的船舶不管碰撞发生于何地,碰撞船舶之间的损害补偿合用船旗国法律。本案中,天津海事法院应以俄罗斯法律作为侵权行为之债的准据法。案例31,(1)应合用中国法律来解决该公司的资产。因该外商独资公司是设在中国经济特区的公司,是中国法人,因而对该公司资产的解决应合用“法人本国法”即中国法。(2)关于国际私法中的破产效力问题,通常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破产宣告的效力仅在宣告国范围内有效,另一种则认为这种效力及于公司的所有财产,而不管这种财产位于国内还是国外。,案例32,(1)离婚案件涉及一国的公共秩序,直接关系到本国公民及其家庭的利益,所以,各国大都主张对在内国设有住所或具有内国国籍的当事人享有管辖权。我国法律结合国籍和住所地标准拟定涉外离婚案件的管辖权,扩大法院对离婚案件的管辖。本案中,虽然甲已向美国法院起诉,但根据《民事诉讼法》第23条第2款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合用〈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5条规定,我国国内一方原告住所地——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仍然享有管辖权。(2)关于涉外离婚法律合用有不同的主张与实践:法院地法说;属人法说;选择或重叠合用当事人属人法和法院地法说;合用有助于实现离婚的法律说。我国采用法院地法说。本案中,我国法院既已依法取得管辖权,根据《民法通则》第147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88条规定,应合用我国法律对本案进行审理。案例33,(1)关于离婚的法律合用,大体有以下几种主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加油站项目选址分析
- 构建全社会共同支持职业教育的格局
- 兰州2025年甘肃兰州市公安局安宁分局招聘交通管理辅警18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租凭鱼塘合同范本
- 科技园区发展与经济形势的互动关系
- 涵洞购销合同范本
- U-49900-生命科学试剂-MCE
- Cyclohexanone-d4-生命科学试剂-MCE
- 未来职场培训远程教学的机遇与挑战
- 电商模式下的新经济业态解读
- 正弦函数图像与性质.课件
- 成人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护理
- 淋巴瘤患者的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3.我很诚实 说课一等奖
- 血液科健康宣教小讲课
- 《小学开学第一课:学生守则、行为规范、班级班规》课件
- 烧伤病人查房版
- 《发行债券》课件
- 环境设计就业需求分析报告
- 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会议记录五篇
- 中草药不良反应的监测与评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