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窑(一)建窑位于闽北地区。两宋时期建窑的中心产地,已知在建阳市水吉镇池中村、后井村一带。经过了4次考古发掘。(二)建窑以烧造黑釉茶盏而闻名。黑釉茶盏兴于建窑,得益于建州茶业。五代以来,“建安茶甲于天下”。建安北苑所造腊茶(饼茶,入贡者以香料膏油,选料精细,加工讲究,成为两宋时期最主要的贡品,茶色呈白色),烹点腊茶不仅讲究茶饼质量,而且对烹茶技术的要求也很高,人们遂互斗试,一决高低,“斗茶”之风随之兴起。斗茶喜用黑盏,因为黑盏可衬托出茶汤之白,并便于验水痕(粘附在盏四壁的汤花,又谓之“咬盏”)。根据宋人记载的建州地区流行的斗试法,南宋祝穆《方舆胜览》中所说:"斗试之法,以水痕先退者为负,耐久者为胜"。水痕以先退者为负,耐久者为胜。在斗茶中,黑盏的长处是其他茶盏难以相比的。茶饼:又称饼茶、团茶。在北宋初期的太平兴国三年(978),宋太宗遣使至建安北苑(今福建省建瓯市东峰镇),监督制造一种皇家专用的茶,因茶饼上印有龙凤形的纹饰,就叫“龙凤团茶”。欧阳修《归田录》:“茶之品,莫贵于龙凤,谓之团茶,凡八饼重一斤。”龙团风饼作为宫廷贡茶,一直沿用至明朝。现在仍然采用饼茶生产技术的主要就是普洱茶,这样更能发挥普洱茶越陈越香的特色风味。而对于需要新鲜品饮的绿茶、乌龙茶来说,自然是散茶了。元代,蒸青叶茶(即散茶)的进一步发展,又以原料老嫩之不同,分为芽茶、叶茶等。明代,散茶就开始普及推广明“洪武二十四年九月,上以重劳民力,罢造龙团,惟采茶芽以进”。南宋临安画家刘松年(1155-1218)画有《斗茶图》1、建窑黑釉茶盏按器形的不同分为敞口、撇口、束口、敛口等几个类型。2、各类黑盏的共同特是:阔口小足,形如漏斗,胎体厚重,质地较粗糙,腹底部及足部露胎,釉呈乌黑、青黑或紫褐等色调,有的盏底刻或模印铭文,如姓氏、数字以及表明御用性质的“供御”、“进盏”等。釉面上往往呈现黄褐色或银灰色筋脉状花纹,即所谓“兔毫”,由于胎中的含铁量高达9%,在高温下,胎中有部分铁熔入釉里,釉层中产生的气泡把这些铁质带到釉面,温度达到1300℃时,釉层流动,铁质流成条纹状,当冷却时就会从中析出赤铁矿小晶体,这样就形成了所谓的兔毫。由于“窑变”等因素影响,兔毫形状既有长、短之分,粗、细之别,颜色还有金黄色、银白色等变化,俗称“金兔毫”、“银兔毫”等。宋徽宗《大观茶论》:“盏以青绿为贵,兔毫为上。苏轼在《送南屏谦师》诗曰:“道人晓出南屏山,来试点茶三味手。忽惊午盏兔毛斑,打出春瓮鹅山酒”就是对兔毫天目釉的赞赏。宋代黑釉茶盏中还有一个名为“鹧鸪斑”的品种,其流行年代与兔毫盏大致相当。北宋中晚期的诗文中,就有对它的记述和赞美,如北宋诗僧惠洪(1071—1128年)的诗句:“点茶三昧须饶汝,鹧鸪斑中吸春露”,北宋书法家黄庭坚等对其赞誉。不过,究竟何谓鹧鸪斑,由于古人记载失之过简,至今也没有一个统一说法。有人将那种类似鹧鸪鸟颈部毛色——釉面赫黑,带有黄褐色羽毛状斑条的称为鹧鸪斑,有人则认为鹧鸪斑当指建窑的油滴——其白色斑点恰似鹧鸪鸟胸前毛色。有的白点是人工点彩二次烧成的。建窑陶户将闽中常见的鹧鸪鸟胸前白斑用白釉二次填点于黑釉上,创造了二次施釉一次烧成的鹧鸪斑盏,白圆斑明显凸于黑色釉面上。但由于烧制不易,故二次施釉的鹧鸪斑盏底足绝大多数刻有“供御”铭,供朝廷御用,所以不见民间及海外流传。北宋时期黑釉茶盏,各地出土有纪年依据者,目前所见甚少,年代大都在北宋末年。安徽合肥政和八年(1118年)马绍庭夫妇合葬墓、宣和二年(1120年)包永年墓各出土1件黑釉盏。二者均作敞口,弧腹或斜直腹,小圈足。前者内壁近口沿处釉面呈放射状条纹,犹如兔毫。这两件黑釉盏,胎质细腻,胎色较白,质地与建窑明显有别,其具体产地尚待考定。可确定为建窑的黑釉盏的,仅见江西瑞昌宣和二年(1124年)何毅墓2件和江西婺源靖康二年(1127年)张氏墓1件。其亦为敞口,造型特征与合肥出土的两件大抵相同。根据这几例纪年器,可知:敞口盏是北宋末年各地使用的黑釉茶盏的一个基本式样。束口式盏,则可能主要流行于南宋及元代。北方各地出土建窑黑盏的情况,目前还较少见。耀州窑遗址宋代地层内出有建窑兔毫盏残件。约北宋晚期至金代,耀州窑曾仿烧过建窑黑盏,而这件可能是当年拿来作“样品”的建窑兔毫盏,或为此提供了直接证据。今河南郑州、许昌等地古遗址中,也都发现一定数量的建窑黑盏遗存,器物类型以撇口和束口者多见。这说明建窑制品也曾输往北方地区。参考文献:吉州窑(一)窑场吉州窑主要分布在今江西省吉安市永和镇,吉安在唐宋时称吉州,窑从州名,故称吉州窑。吉州窑是吉州地区众多窑场的统称。主要窑场有彭家窑、永和窑、临江窑等。1、从已掌握的发掘资料看,彭家窑最早,始烧于晚唐,终烧于五代。从其地理位置与出土器物的烧造年代、烧造工艺看,应为永和窑的源头。2、永和窑规模最大,最具代表性,过去常将永和窑直称为吉州窑。永和窑位于江西省吉安县永和镇。在赣江西岸,始烧于唐末五代,兴于北宋,在南宋、元初时达到鼎盛,元末衰落。永和镇西侧2km长1km宽的一段狭长地带处,现有24处废窑堆积。在曹门岭发现吉字款碗,碗内底有褐彩“吉”字。在尹家山岭出土了“舒家记”瓷片。屋后岭出土褐彩“本觉”字碗,附近有本觉寺。斜家岭出土“陈家号记”瓷枕片。宋代已经形成以姓氏家族为单位的窑场。明代曹昭《格古要论》记载吉州窑“宋时有五窑,舒公烧者最佳”。清代《矩斋杂记》宋时江西窑器出庐陵之永和市,有舒工为玩具,翁之女号舒娇。”舒家窑是最负盛名的窑场。3、临江窑距永和窑20km余,为配合京九铁路建设,文物考古部门于1990年和1992年先后两次对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确认其创烧时间为五代,比永和窑稍晚,历经宋元,终烧于明末,为吉州窑后期的主窑场,其后期主要烧制青瓷(包括仿龙泉瓷)和青花瓷。临江窑的发现使吉州窑的烧造历史延至明末,并澄清了关于吉州窑是否烧制过仿龙泉青瓷和青花瓷的争论。发掘中发现马蹄窑3(二)瓷器种类和特点以生产日用陶瓷为主的综合性民窑。产品种类繁多,釉色丰富多变,装饰技艺精湛,纹饰简洁生动,具有浓厚的地方风格和民间艺术色彩。1、器物品种:以碗、盏、杯、碟、盘、钵、盆、罐、壶、瓶等为大宗,也生产玩具、文具、明器、礼器以及建筑装饰瓷、工艺陈设瓷等。2、釉色:主要有青釉、乳白釉、青白釉、黑釉、绿釉等。其产品少见因釉厚下垂而形成的“垂泪”现象。釉色多见黑中泛褐、泛紫、泛红者,釉面无浮光,自然古雅是其特色。3、胎:吉州窑粗细瓷兼烧,由于大多数产品为生活日用品,原料又是就地取材,因当地瓷土含沙量较高,所以胎质粗松,“似陶非陶”为其重要特征。部分器物形制也不够规整,器物底足的旋削比较简单粗糙,但是在施釉和装饰技法上却颇有成就。4、装饰技法:采用洒釉、点彩、印花、刻花、划花、剔花、木叶纹、剪纸贴花、釉下彩绘和捏塑等工艺。其中以黑釉为主的窑变花釉瓷、剪纸贴花瓷和釉下彩绘瓷等最富特色。总的来说,吉州窑前后所烧瓷器的品种之多、工艺之全是其他地区少见的。A、黑釉瓷是吉州窑的代表性产品,产量最大,烧造时间最长。黑釉瓷最早出现在东汉,其后很多窑场都烧制过黑釉瓷。但黑色并非令人喜爱的颜色,所以品种、产量并不多。到了宋代,品茶、斗茶尚黑瓷,吉州窑顺应时风,汲取先进经验,大胆探索创新,将色调单一的黑釉瓷制成了釉面变幻无穷、绚丽多彩的特色产品。由于当地釉料含铁量较低,钾、钙、镁含量相对较高,加之施釉较薄,烧成后,釉色不及南方建窑和北方诸窑的黑釉瓷釉面光泽、色黑如漆。B、结晶花釉(窑变釉)——兔毫、玳瑁、鹧鸪、虎皮。吉州窑的能工巧匠利用釉中所含不同金属在烧制过程中呈现的不同釉色、釉斑和流纹等,通过熟练地掌握釉料成分的变化、火候的控制、冷却时间等微妙的制作技术,使烧成后的器物呈现出美丽而变化多端的釉面和斑纹,如夜空繁星、如兔毫虎纹、如升腾之火焰、如玳瑁、鹧鸪之斑点,从而使单调沉闷的黑釉瓷获得了奇妙的釉面装饰效果。C、黑釉白花:先在坯胎上施黑釉,再以一种草木灰作彩料绘出花纹后烧成。画面笔法洗练,点画描抹挥洒自如,少而不空,疏而不漏,具有很强的写意画风格。不用化妆土。D、剪纸漏花:将剪纸图样贴在坯胎上,施黑釉后揭去剪纸露出胎色,烧成后呈现黑白分明的图案。并结合剔花、刻花、划花、彩绘等手法加以修饰点染,使纹样更加素朴典雅。E、剪纸贴花:先在坯胎上施底釉,贴饰剪纸图案后,再罩上一层釉,烧成后多为窑变釉。贴龙、贴凤、贴梅花等。F、木叶纹:也许是出于对剪纸贴花工艺的灵感联想,抑或源于落叶的自然启迪,吉州窑的匠师们还将大自然中的落叶信手拈来用于釉面装饰。他们将南方遍地生长的桑树、乌柏树的叶子浸泡发酵,除去叶肉后,存剩叶脉络,再敷沾一层淡淡的黄釉,贴于施过黑釉的坯胎上,烧成后在黑釉的映衬下,黄色的树叶形状清晰可见,茎脉分明。(叶子残缺处为黑釉,仿品为黄釉)木叶纹多饰于碗的内壁,安排随意,妙趣天成,体现了一种朴素的自然美。这种装饰技法在中国陶瓷史上可谓独树一帜。也有投河佛教的寓意——木叶有学者考证其为菩提树叶。G、釉下白地彩绘瓷是吉州窑的又一代表性产品。始于南宋,盛烧于元代。釉下彩绘在唐代长沙窑已大量出现。吉州窑的釉下彩绘装饰则是受到金代磁州窑釉下白地黑花瓷的影响。不同的是,吉州窑产品不在坯胎上施白色化妆土,而是直接于坯胎上用含铁彩料绘画,然后施一层透明薄釉,入窑烧制而成。烧成后胎色发黄,纹样呈酱褐色或红褐色,所以称釉下褐彩。彩绘内容多为民间喜闻乐见、富有吉祥寓意的内容。吉州窑的釉下白地彩绘瓷留下不少精美的传世之作。1970年南昌县南宋嘉定二年(1209年)陈氏墓出土褐彩荷花纹三足炉,回纹边。(三)与其它窑的关系1、吉州窑在学习和继承了南北方制瓷技术的基础上,形成一处综合性的江南名窑。A从窑型看,吉州窑既有南方传统的龙窑,又有北方多见的马蹄形窑。南方龙窑一般是依山坡而建,吉安地区原本为小平原,其龙窑平地起建,建立在废瓷堆积层上,很独特。B在装烧技术方面,吉州窑采用了定窑开创的覆烧法,并有所改进,将定窑使用的单个支圈改进为筒圈状匣钵,一次最多可装烧9件器物,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C在装饰工艺上,明显受到南方景德镇窑、建窑、龙泉窑及北方定窑、磁州窑、耀州窑的影响。2、另一方面,吉州窑也对其他窑场产生了积极影响。例如吉州窑的釉下白地彩绘瓷对景德镇后来烧制的青花瓷就有直接影响。一般学者认为,二者之间有很明显的借鉴与继承关系。因为二者均为釉下彩瓷,烧造工艺基本相同,仅是釉料中呈色剂不同而已,前者为氧化铁,后者为氧化钴。在装饰纹样上,二者也存在承继关系,特别是景德镇元青花纹饰中常见的回纹、菱形纹、卷枝纹、海水纹等都取材于吉州窑。1975年在吉州窑址曾发现了一件吉州窑早期的青花瓷碟残器。碟内沿用青料涂绘粗细线圈两周,碟心绘粗放简朴的草叶纹,青料色淡青泛黑、晕散较重。调查者认为是宋代土青花,并分析从吉州窑当时生产的技术条件(釉下彩绘技术、烧成温度等)和所产瓷器釉料的物质条件(文献记载庐陵、永丰出产土青料)看,是完全有可能生产出青花瓷的。潮州窑(一)笔架山潮州窑是我国宋代青白瓷窑系中的一个重要窑口,地处潮州城区韩江东岸,又称“笔架山窑”、“水东窑”。笔架山从南至北长约4华里,因形似笔架而得名。笔架山由猪头山、虎山、后山、印山、蟹山和庄后山等小山组成,这里森林茂密,柴草采伐方便,为窑场的燃料提供了有利条件。北宋窑火兴盛时期,这里有大小窑灶近百个,产瓷极其丰富,民间称其为“百窑村”。从窑址的堆积层断面观察,其遗物极为丰富。(二)在中国陶瓷史上,笔架山窑瓷器以其独特的风采和外销量巨大而留下光辉的一页。(三)窑炉造型有半椭圆形、马蹄形和长条形斜坡式龙窑,具有明显的唐、宋古窑特征。(四)质地灰色胎。白色胎。胎体剖面看,胎质润实,呈灰白色或灰色,有少许的黑色杂质。胎体均匀且薄者为上品,胎质都较坚致,瓷化程度高,敲击之声音响亮清越。其烧成温度偏低,瓷土中的石英成份未能被彻底熔化(石英的熔点约1610℃),这种露胎表面带有粉白色或灰白色斑点的未熔物和露胎表面的粗糙感特征,是鉴定笔架山窑灰胎瓷器的重要依据。(五)釉色。可分白釉、青白釉、青釉、黄釉和酱褐釉五种。根据窑址发掘实物统计,白釉占7.16%,青白釉最多,占43.15%,青釉占11.43%,黄釉占14.21%,酱褐色釉占12.61%,其他无釉器物和半成品占11.44%。1、笔架山窑的白色釉中,纯白色的较少,如白釉四系罐,施釉均匀,釉层较厚,有开片纹,高温烧成,其釉色纯白光亮,而白釉卷口瓜棱瓶,因其烧成温度不高,釉的玻化程度偏低,光泽度差。笔架山窑的白釉瓷器有白中泛灰,白中泛青和白中泛黄等色调。2、青白釉的釉色以青中泛灰为主,很多划花的盘、碗、小盖罐、执壶等釉色都为青灰色调,釉层厚,釉质微浊。也有釉色呈青色略深的近翠绿色和天蓝色,其原因主要与釉料的含铁量、助熔剂成分、烧成温度、烧成气氛等因素有关。3、本窑的日用器如盘、碗等,在施釉前基本上都经过修胎,即用毛笔蘸上桨水(浆水?),在胎体表面均匀涂抹,也称“上水”或“补水”,修坯胎的目的是使胎体光滑,以增加其密度,降低吸水率,使施釉时能节省釉料。有些盘、碗等器物在胎釉结合处出现有乳白色调的痕迹,这是因施釉时未能覆盖其修胎的桨水(浆水?)所留下的痕迹,本窑瓷器釉层较薄,一般都釉不及足。(六)成型工艺值得注意的是,有的器物圈足用刀具压出棱口这种独特的工艺是其它窑场少见的。(七)装饰工艺1、以划花为主,线条较浅,简朴流畅。2、轮制弦线:许多碗心、盘心以轮制弦线纹装饰,有的盘心轮制饰一凸圆点,炉、灯的底座多以凸弦线轮制而成。3、雕刻:炉身、灯盘的莲花瓣雕刻工艺,刀法生辣,刻出的棱角锐利刚劲,这种成熟的雕刻工艺是本窑典型特征。4、贴花:即“模印贴花”,如二系壶的二系是先模印花卉纹样的泥片,再用泥浆粘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