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 实用类文本阅读四(含答案)_第1页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 实用类文本阅读四(含答案)_第2页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 实用类文本阅读四(含答案)_第3页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 实用类文本阅读四(含答案)_第4页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 实用类文本阅读四(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外…………○…………装…………○…………外…………○…………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内…………○…………装…………○…………订…………○…………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共5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知识付费目前主要指知识的接收者为所阅览知识付出资金的现象。知识付费让知识的获得者间接向知识的传播者与筛选者给予报酬,而不是让参与知识传播链条的人通过流量或广告等其它方式获得收益。知识付费的本质,就是把知识变成产品或服务,以实现商业价值。知识付费有利于人们高效筛选信息,付费的同时也激励优质内容的生产。某种意义上,正是糟糕的免费内容太多、太杂乱,反而增强了人们对精品内容付费的意愿。知识付费让知识的接收者为所获得的知识付出金钱,有利于补偿知识传播与筛选的成本,并给予知识产生——筛选——传播链条的参与者以经济报偿,利于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知识的传播过程中。选择太多,用户自己选择的时间成本增加,愿意通过付费来代替个人搜寻选择,这使知识付费成为可能。你没看过《欢乐颂》,但是看过几篇有关《欢乐颂》的文章,你就有了和别人聊天谈话的话语权;你没读过《必然》,但是你买了,遇到这个话题你就可以插嘴聊两句;你没看过《大鱼海棠》,但是看了别人的影评,你就敢像看过一样说这是一部好片。用户愿意为内容买单,内容实际有效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马云、柳传志、雷军推荐了,你看了就会有成功人士的感觉,你和别人聊天就会有话题。(摘编自“百度百科”《知识付费时代,你为你的智商交了多少钱?》等)材料二:大数据分析报告指出,超过五成的网民有过不同形式的知识付费行为。一些人在报刊上撰文疾呼,“不管你是否接受,知识付费时代已经到来。”实际上,知识付费时代的到来是一个伪命题。将为获得知识而付出费用视为一种新的现象,显然是经不起考量的。人们为获得知识而付出费用,有着悠久的历史与传统。《论语·述而》曾这样记载:“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如果有主动送给孔子十条干肉的,他就愿意收做学生。这里的干肉就可以视为弟子为获得知识而向孔子支付的费用。至于在现实生活中,为了获得知识而上学,参加培训、课程、讲座,以及购买图书、报刊资料、音像制品等等,无不属于知识付费的范畴。因此,付费下载论文、付费参加线下和线上培训,只不过是现实生活中的知识消费的网络延续而已。忽视了这一基本事实,将现实生活中长期存在的知识付费实践当作新媒体兴起之后的新事物,显然有悖于历史真相与现实经验。在新媒体崭露头角的时代,它们为了在眼球经济时代分一杯羹,往往不惜为了获得关注而制造噱头、迎合受众,甚至不惜为了吸引注意力而制造新闻。新媒体新闻的报道者、信息的提供者如只为付费受众提供正确的资讯,显然是违背新闻专业主义这一媒体从业人员最基本的职业规范,是对新闻媒体所承担的报道与传播信息责任的背弃。一旦这样,那么媒体的职业伦理与公众的知情权将轰然崩塌。在这股对于知识付费现象讨论中,最为卖力、最有热情的是新媒体这一群体,它们对于话题的炒作与持续推动有着更为内在的利益诉求。新媒体技术背后的媒介公司有着自身的经济和社会利益,它们善于利用自身的辐射力影响民众的感知与思考方式,并通过发现或打造各类现象、话题引导公众接受媒介代表的观念。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的今天,媒介的裹挟力与诱导力也逐渐引起有识之士的警惕。媒介通过制造“社会需要什么”、“公众在想什么”的幻觉,引导公众在这一假设的背景下步入其设置后的营销景观。一旦人们缺乏辨析地一味相信媒介充当我们的大脑,实质上公众就将自己的思考、理性与政治、经济权利无偿交付给媒介,而这一点正是值得社会深刻警惕与反思的。(摘编自《“知识付费”命题背后的营销焦虑》,有删改。原载《光明日报》)材料三:获得知识,从不付费到付费是一个历史性进步。但从知识付费到知识产品免费,又代表着更高阶段发展的必然。中国的特殊性在于,这两个历史阶段在时间上叠合在一起,造成了收费与不收费的两难。首先,知识付费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知识收费兴起,反映了人们收入结构改变的现实。这个过程刚刚开始,从这个意义上说,知识付费的空间还会不断增加。其次,免费经济兴起,知识服务化正成为潮流。知识免费作为一种商业模式,不是不收费,而是知识不按产品来收费,而按服务使用来收费。本质上,是将知识的业态从产品业态升级到服务业态。这说明,知识产品收费只是初级业态,相当于知识制造业;知识产品不收费而知识服务收费是更高级的业态,相当于知识服务业。在我国,知识的产品业态还没发育好,又迎来了服务升级。这就是当前知识付费面临的实际情况。更特殊之处在于,知识产品不收费是初级业态之前的不发达状态形成的习惯。因落后而不收费与因先进而不收费,叠合在一起。在两次浪潮合成一股的特殊国情条件下,知识付费会向哪个方向发展?一方面,知识产品业还要大发展。知识的“制造”业要从以自我为中心转向以用户为中心,要更有针对性地提供用户所需的知识。另一方面,知识服务业后浪推前浪,不断以创新业态帮助用户解决问题。举例来说,下载商业研究报告,不付费是不对的。但只靠版权收费,收的是小钱。如果通过服务附加价值,比如以用户要解决的问题为主线,根据用户不同阶段的不同需求,持续地提供每一步的研究线索和信息,甚至与咨询服务结合起来,可以收到比版权费更多的服务费。从续订产品升级为续订服务,要做的事情很多。完善知识服务平台功能,让在线支付手段更便捷,通过自媒体与社交网络增加交互,开发针对效果付费的打赏制度等,都可以使知识服务发展得更好。(摘编自《知识该付费还是免费》)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知识付费指知识的接收者为阅览知识和接受服务付出资金的现象,它客观上有利于知识的传播。B.早在孔子时代,获取知识就必须付出费用,因此,今天说“知识付费时代到来”是一个伪命题。C.民众面对新媒体营造的舆论环境,逐渐失去感知与思考的理性,最终沦为媒介公司的赚钱工具。D.当前知识付费和知识免费同时存在,但最终将会趋向知识完全免费,这是由其本质特点决定的。5.下列对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针对“知识付费时代已经到来”这一命题,文章从历史和现实角度进行了反驳,有理有据,让人信服。B.文章先破后立,分析了知识付费的历史和现实后尖锐指出,所谓“新趋势”不过是新媒体的营销策略。C.文章引用《论语》中孔子的话,说明知识付费这一现象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并非新媒体时代的产物。D.文章注意论述的严谨性,如第三段在探讨相关问题时,采用了假设论证的方法和“往往”等限制性词语。6.知识付费时代,个人怎样做才能健康、良性地发展?请综合上面三则材料,简要回答。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

虛拟现实(VR)技术,简单说即是让人进入一个虛拟环境并在其中得到近乎真实的感受。这套富有沉浸感并能进行交互的仿真系统需要软件和硬件的全面支持,方可完美呈现出“虚拟现实”。拍摄VR视频与其他视频最根本的区别在于需要360度全方位拍摄,这样才能让用户无论是抬头、低头还是回头,看到的都是统一.连贯的场景。为此,全景拍摄设备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内部集成了6个摄像头的GoProOmniVR,拥有8个同步球形相机的NokiaOZO......不单满足于视听效果,VR技术开始向强化感官体验渗透,开发出触达味觉、触觉、嗅觉甚至痛感的全方位沉浸式VR。这类VR需要借助更多的传感器和芯片来实现,如VR智能衣通过分布全身的震动马达增加触觉体验,玩家能“感受到音乐的震动,身体的刺激”;芳香扩散器会让用户闻到食物的味道;手柄、游戏手套或体感衣中内置弹性热电芯片,可以让用户感知到冷、热和疼痛,真正体会“身临其境”的感觉。未来,深度感知技术会让VR的体验越来越真实。届时,分辨出虛拟现实和真实的现实,恐怕需要花上点时间了。(摘编自人民8报《虚拟现实,亦幻亦真》)材料二

从高大上的黑科技,到日常生活的吃穿住行,虚拟现实技术产品已经与不同行业融合,在工业制造、文化、健康、商贸等领域发光发热。作为引领全球新一轮产业变革的重要力量,虚拟现实产业的发展有望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各领域发展质量和效益。虚拟现实技术跨界融合了多个领域的技术,虚拟现实产业的飞跃,也离不开技术融合的美美与共。即将迎来商用的5G为提升虚拟现实体验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业内人士指出,5G的特性与虚拟现实的结合将为各行各业的发展带来更大的想象空间。而虚拟现实想要真正落地,也需要多元的应用场景和实时的接入,这也依赖于更高性能的5G网络。AI(人工智能)与VR的融合,同样为虚拟现实开拓了生存空间。美国的研究人员预测,人工智能与虚拟现实技术的结合,将在医学、教育等诸多方面重塑未来日常生活和企业运营方式。更重要的是,虚拟现实只有同实体经济紧密结合,才能化虚为实。马云表示,离开实体经济的虛拟现实技术没有未来。不论虚拟现实等技术再流行、资本再青睞,如果不能推进实体业转型升级,不能支持可持续和绿色的发展,这样的技术会变得毫无意义。(摘编自东方头条《赋能创新,虚拟现实迎发展》)材料三:

在过去的一年里,“VR"一词在多个产品类别中的使用已经达到了不同的程度。在很短的时间内,VR技术的应用范围已经超越了消费电子、零售和媒体娱乐。PersistenceMarketResearch最新发布的全球VR市场报告预测,到2022年底,全球VR技术市场将超过60亿美元。尽管如此,VR技术和产品的开发人员正目睹着新挑战的出现,这让大量用户感到不安。目前,阻碍全球VR市场增长的最大挑战是价格难以承受。全球VR市场中企业成本结构的变化,为大量采用VR创造了较高的价格点。即使这些公司克服了价格因素,它们中的大多数也难以创造出引人注目的内容。此外,消费者对移动VR体验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安全隐患正成为一个关键的限制。由于VR设备在高数据传输方面的有效工作,对统一5G频谱蜂窝网络的需求得到了关注。不幸的是,在发达地区和发展中地区以及全球范围内缺乏这种一致性,限制了它的广泛采用。(摘编自新浪网《全球VR市场报告预测:到2022年VR市场的价值将超过60亿美元》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VR技术产品已经与不同行业融合,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的多个方面,提高了我国.经济社会各领域发展质量和效益。B.VR技术已经突破了视听限制,想要有全面的感官体验,可以通过在手柄、游戏手套或体感衣中内置弹性热电芯片来实现。C.目前,全球VR技术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越消费电子、零售和媒体娱乐等领域,到2022年底,预测会超过60亿美元。D.拥有更高性能的5G网络的强大技术支撑,VR多元的应用场景和实时的接人才能实现,虛拟现实才可能真正落地。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VR技术不仅要能满足全方位、统一、连贯的视觉需要,还要能满足味觉、触觉、嗅觉甚至痛感等全方位沉浸式感官体验的需要。B.VR视频需要360度全方位拍摄,因此全景拍摄设备必不可少,设备内部至少要有6个摄像头才能完成这样的拍摄。C.引用马云的话,意在强调VR技术必须与实体经济紧密结合,否则,即使再受热捧,也会失去价值而毫无意义。D.VR技术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技术限制及应用推广”等诸多问题,不过它仍然是引领全球新一-轮产业变革的重要力量。6.VR要实现市场增长及产业的飞跃,需要应对哪些挑战?根据材料信息简要概括。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乡土美术”是当代中国主题性美术创作领域一个极其重要的思潮与现象。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尤其是左翼美术运动及革命美术诞生以来,乡土美术一直以视觉图像的方式紧随现代中国的社会变革与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中国当代主题性美术创作乡土叙事也随之出现一种“生态转向”现象:乡村、城市、工业、环境等题材的图像叙事,呈现出更为强烈的生态观念意识。对环境问题的批判,是“生态转向”的主线。随着生态环境出现不同程度的污染与恶化,中国艺术家敏锐地察觉到这种现象,并将其表现在艺术创作中。对动物权利的确立与保护,也是“生态转向”的重要内容。大量艺术作品都反映出中国当代美术创作中渗透着对人与动物关系的反思与重构。占山的“众生”系列,延续着中国传统文化“众生平等”“万物一体”的伦理学立场。雕塑家曹晖“揭开你”系列作品,以牛、猪、羊等动物为对象,通过超级写实性的雕塑语言,精细而逼真地揭开动物作为“他者”的表皮。对消费欲望的克制,是“生态转向”的精神指向。抑制过度消费的欲望,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成为中国当代生态美术的重要艺术倾向。魏怀亮以中国传统绘画为切入点,将高速公路.交通标识等现代生活元素符号挪用到中国传统水墨图像当中,重点表现现代城市与交通设施占用自然环境的飞速扩张所引发的社会现象,从而引导人们思考现代社会发展对自然生态带来的创伤。如果说占山、王家增、余明等将忧虑的目光转向了干涸大地、工业废墟、生产与生活垃圾,那么,尚扬的“大风景”系列和“董其昌计划”系列则进一步从人类中心主义和西方中心主义的文化立场中退却出来,试图遏制现代人过度生产、制造与消费的疯狂欲望。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重建,是“生态转向”的主旨所在。德国当代思想家尤尔根·哈贝马斯曾提出,“把自然看作生存伙伴”。经过以人类中心主义为核心的现代化,中国文化开始重视重续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精神,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从乡土艺术发展趋向看,从批判现实主义的社会反思和悲情书写,到人本主义式的生命颂歌和审美主义的风光描绘,中国当代乡土绘画最后必然向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意味逐渐转型:一种展现天地人文和谐相处的“新乡土绘画”出场。作为现当代中国美术创作的重要题材,当代“乡土美术”的“乡村叙事”在主题性创作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发生了视觉形态与精神内涵的“生态转向”。值得期待的是,随着社会发展模式的变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推进,中国当代主题性美术创作的“乡土叙事”,将更加自觉地完成向“新乡土”美术话语的“生态转向”。(摘编自彭彤《乡土叙事的“生态转向”》)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对环境问题的批判、对消费欲望的克制、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重建成为当代美术.叙事的主要创作方向。B.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使得“乡土美术”呈现出以视觉图像的方式来表现中国社会现代性变革的特点。C.中国传统文化“众生平等”的伦理学立场,为占山的“众生”系列提供了反思人与动物关系的思想基础。D.魏怀亮以中国传统绘画为切人点表现当前社会现象,由此人们开始思考社会发展对自然生态造成的创伤。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结构清晰,层次分明,围绕着“生态转向”,从主线、重要内容、精神指向、主旨几方面,较深入地阐述和揭示了本文的主题。B.文章体现了“乡土美术”较强的生态观,使用了例证法和引证法,都是为了更具体、更形象地论述“生态转向”的主旨这一内容。C.文章在论述“生态转向”的精神指向时,将占山等人的作品和尚扬的作品进行了比较,说明尚扬的作品较注重对消费欲望的克制。D.文章开篇总述了中国当代主题性美术创作发生“生态转向”的概况,最后一段再次重申这一点并进行了补充阐释,形成首尾呼应。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当代主题性美术创作的“乡土叙事”逐渐呈现出的“生态转向”趋势,这与我国的基本政治形势是密切相关的。B.从人类中心主义和西方中心主义的文化立场退出来,是一些艺术家为了遏制人们过度消费的欲望做出的一种积极尝试。C.中国文化中“天人合一”的传统精神,决定了中国当代乡土绘画最后会向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意味逐渐转型。D.社会发展模式的变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业的推进,成为了中国当代主题性美学创作“乡土叙事”发展转变的重要助推力。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新诗以中华文化为依托,在外来诗歌的影响下出生和成长。臧棣曾评价新诗是“在中西文化冲突中不断拓展的一个新的审美空间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新诗如何接纳古今中外的影响所呈现的迷思是其百年发展及未来所需关注的。新诗是在古典诗歌基础上发展变化而来,但是无论其间的反叛还是背向,在本质上是不可能将两者完全独立起来的。早期新文学的推手胡适大力贬低文言旧诗,提倡白话新诗,但他自身仍承认有向宋诗学习的诗作,除他之外,还有许多诗人的诗作皆有古典诗的影子,如废名、朱湘、戴望舒、卞之琳、林庚……中国新诗无论如何发展,都是在中华文化土地上生根发芽,汲取了古典诗歌精华,这一事实是不可否定的,也是不可忽视的。追溯历史可见,早期新诗的发展离不开国外留学归来的知识分子的推动,他们的学识和视野都经过国外教育的熏陶而得到了极大拓展。西方诗潮在中国的大力宣扬和广泛传播,这背后既有被迫推动的命运之歌,更有诗歌发展态势的必然趋向。留美归来的胡适对诗歌的构想无疑受到英美意象派的影响,以自己的《尝试集》率先为白话新诗铺路;深受日本俳句和印度诗人泰戈尔影响的冰心也推出自己“爱”的代表诗集《繁星》《春水》,为新诗注入新鲜血液。20世纪30年代现代派诗人艾青、卞之琳等人主要受法国象征派诗歌观念的影响;40年代九叶诗派受西方现代主义影响较大;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朦胧诗与西方现代派的关系也很密切;直到今天,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依然和西方诗歌保持着紧密的联系。接受中国古典诗歌和西方诗歌的影响是新诗自身发展的一大动力,然而也很可能带来视野的局限,对这两者应如何结合和接受所呈现的迷思是新诗一直在摸索与调适的。新诗在古典诗歌的土壤中接受阳光雨露变革旧诗,结合西方诗艺追求新理念,两者结合从而指向重生,而两者在古今中外文化间的融合和失真状态,是其不断追求中所一直呈现的迷思。朱光潜曾指出:“我们的新诗运动正在开始,我们必须郑重谨慎,不能让它流产。当前有两大问题须特别研究,一是固有传统究竟有几分可以沿袭,一是外来影响究竟有几分可以接收。”在不同的时期、文化、社会环境中,新诗的选择是不一样的。龙泉明也曾说:“新诗对传统与西方的选取,在各个时期,各个诗派与当今诗人那里,常常是有条件的,有其选择重点的。”接受古今中外的诗歌影响是新诗百年来的重要标识,在不同的时期和环境中有着不同的表现,而如何对待这标识所体现的交融迷思却仍在摸索中,这一自身特点将有待于诗歌的自身呈现和不断拷问,也有待于在今后的诗歌发展中得到更多的领悟与解释。(摘编自陈西西《新诗的追逐与迷思》)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新诗就是将古典诗歌的审美元素与外来诗歌的审美元素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B.我国新诗在发展中与古典诗歌出现了反叛与背向,因为两者在本质上就是独立的。C.我国新诗早期受到留学国外的知识分子的推动,被迫与西方诗歌保持着紧密的联系。D.我国新诗一直没有停止摸索与调试自身应如何将我国古典和西方诗歌结合的问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段先写新诗产生的背景,再提出新诗如何接纳古今中外的影响所呈现的迷思的问题。B.二、三段运用例证分别剖析了影响新诗发展的两大因素:中国古典诗歌和西方诗歌。C.第四段中引用朱光潜和龙泉明的新诗理论,论述了我国新诗追求过程中迷思的成因。D.末段指出如何对待新诗的迷思仍在摸索之中,呼吁人们深入审视新诗这一自身的特点。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胡适作为早期新文学的助力者,虽然大力贬低文言旧诗,提倡白话新诗,但透过他的诗作还是能让人看到宋诗的风格。B.《繁星》的出现为新诗注入了新鲜的血液,阅读《繁星》,我们也能感受到日本俳句和印度诗人泰戈尔对冰心的影响。C.不同诗歌流派、诗人在新诗发展过程中对如何接受古今中外诗歌的影响受时间、环境的影响而表现各不相同。D.虽然现在我们还不能完全对新诗在中外诗歌影响下体现的交融迷思有清晰的认知,但这种认知会越来越丰富。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4-6小题。材料一根据环保部12月24日公布的数据,2017年京津冀及周边“2+26”城市“煤改气”改造完成394.3万户,超额完成四分之一。改造任务量最多的河北省,180万户的全年目标完成了253.7万户,导致今年冬天天然气需求大增,增长幅度为去年同期的234%。需求涨上来了,但供给却出现了意外。一是原定于2017年投运的中石化天津LNG接收站无法按计划投产,减少日供应能力2000~3000万方/日。二是管道天然气进口被减供。中国天然气最大进口源土库曼斯坦(2017年前三季度占84.6%)在入冬后寒流来临,优先保证本国居民用气,违约减供,相比合同计划供应量减少了4000~5000万方/日,尤其是北方地区突然断了供。(摘编自《为什么每到冬天,天然气荒就席卷中国》,2018年1月26日网易新闻网)材料二从能源科学的角度说,“清洁空气运动”对煤炭及燃煤发电存在认识上的误解。当前,以洗选处理、型煤加工、水煤浆加工、流化床燃烧、脱硫净化为代表的洁净煤技术已经广泛运用于燃煤发电领域,从燃烧前、燃烧中与燃烧后三个环节同时尽最大限度减少污染物排放,提升燃烧效率。因此,煤炭已经没有那么“脏”了。当然,燃煤造成了二氧化碳排放问题,但那更多的是气候变化所关心的问题,毕竟二氧化碳不直接造成空气污染。国情的迥异,使得中国人并不能够过度地嫌弃煤炭,因为归根结底“多煤少油缺气”的能源资源禀赋通过市场在发挥限制作用。仅从发电领域来看,规模巨大的本土煤炭资源是建造火力发电厂的必然首选。与2015年相比,2016年全国新增发电装机125吉瓦,至年底总装机量达到1646吉瓦,其中煤炭发电总装机量达到了943吉瓦,占比约为57%;增长48吉瓦,增长量排名第一。(摘编自《“煤改气”之困:对“清洁空气运动”的再审视》,2017年12月11日搜狐网)材料三目前我国天然气季节性紧张的特点非常明显,比如北京市,最高峰谷差达到10∶1,也就是说,冬季高峰期用气量相当于低谷时的10倍。此外,同样是冬季,冷冬和正常冬季也有很大差别,据中石油提供的数据,两者的用气量每天相差约5000万立方米。张帆说,要解决如此巨大的峰谷差,就必须提高我国天然气的调峰能力。而目前,肩负调峰任务的全国储气库工作气量仅为天然气消费量的3.4%,远低于发达国家10%~15%的水平,很难满足冬季调峰需求。根据国际经验,一旦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达到或超过30%,地下储气库工作气量就必须超过消费量的12%,而且国家整体储气能力要达到一定规模。整体储气能力是指除地下储气库之外,还需要建设一些城市大型储气罐群和类似LNG接收站的储气设施。目前在我国,这类储气设施基础十分薄弱,除北京等大型城市有一定的城市储气能力,其他二三线城市几乎为零。

(摘编自《气荒如何不再来?》,2018年2月5日《人民日报》)材料四(图片来源:中国报告网《2018年中国天然气行业进口量构成及主要管道分布分析》)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土库曼斯坦的违约行为,使得我国管道天然气进口骤减,加剧了天然气供应的紧张形势。B.洁净煤与天然气一样符合“清洁空气运动”的要求,不会造成污染问题。C.我国今年的天然气荒成因是多方面的,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综合考量,统筹兼顾。D.目前我国的整体储气能力,远远不能满足天然气使用的冬季调峰需求。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揭示了天然气荒的成因,材料二则揭示了对燃煤发电存在的误解和中国的能源资源现状。B.在大城市加强大型储气罐群建设,是我国加强整体储气能力建设的重中之重。C.取暖用气较多,导致北京市冬季高峰期的用气量比其他季度多出约5000万立方米。D.管道天然气和液化天然气进口量的同比,在2017年达到了2012年以来的最高峰。6.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如何破解我国的天然气荒这一难题。

============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1、4.A.

B项,“获取知识就必须付出费用”理解错误,孔子虽然收受学生“束脩”,但并不意味着“获取知识就必须付出费用”。C项,这一说法夸大了原文的意思,理解不当,原文为“一旦人们缺乏辨析地一味相信媒介充当我们的大脑”,强调的是特殊现象,而并非普遍情况。D项,“最终将会趋向知识完全免费”分析不当,根据原文“知识付费的空间还会不断增加”“知识不按产品来收费,而按服务使用来收费”可以得出结论。5.B项,“先破后立”分析不当,文章全文以批判为主,最后提出了“值得社会深刻警惕与反思的”问题,并未明确“立”。6.认清社会发展方向,认可知识付费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培养独立思考意识,理性对待媒介提供的资讯。不跟风、不盲从,不为肤浅的所谓“话语权”而焦虑。充分利用知识免费与付费的优势,利用知识,享受服务。2、4.D(A项,“提高了我国经济社会各领域发展质量和效益"变未然为已然.材料二第一段中说的是“有望推动”。B项,“通过在手柄、游戏手套或体感衣中内置弹性热电芯片来实现”说法错误,原文中说的是“手柄、游戏手套或体感衣中内置弹性热电芯片”只是能让用户体验到“冷、热和疼痛”,并不能实现全面的感官体验。C项,材料三中说的是“应用范围”而非“市场份额”。)5.B(“设备内部至少要有6个摄像头才能完成这样的拍摄"理解错误,原文只是举例说可以用“内部集成了6个摄像头的GoProOmniVR"来拍摄.并未明确全景拍摄设备内部至少要有6个摄像头。)6.①如何与实体经济结合,为实体经济带来实质性的价值;②如何克服价格因素,创造出令人注目的内容;③如何解决安全隐患,满足消费者的高体验需求;④如何提供技术支撑,保证全球范围内5G频谱蜂窝网络的一致性。(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给满分)3、1.C(A项,“成为当代美术叙事”错.应该是“成为当代‘乡土美术’的‘乡村叙事””。B项,“使得”二字强加因果,前后因果关系不成立。D项,“由此人们开始思考”无中生有,原文是“从而引导人们思考”。)2.B(“引证法”是为了说明“生态转向”的主旨这一内容,“例证法”不是。)3.C(C项,绝对化论断。)4、1、DA项,曲解文意。从原文“在中西文化冲突中不断拓展的一个新的审美空间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及后文“两者结合从而指向重生”可知,新诗并非简单地将两者之间融合在一起就形成的。B项,混淆是非。“因为两者在本质上就是独立的”分析错误,原文“在本质上是不可能将两者完全独立起来的”。C项,偷换概念。“我国新诗早期受到留学国外的知识分子的推动,被迫与西方诗歌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分析错误,原文“这背后既有被迫推动的命运之歌”指的是时代命运,而不是留学国外的知识分子的推动。2、C这两则新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