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基础知识串讲_第1页
心理学基础知识串讲_第2页
心理学基础知识串讲_第3页
心理学基础知识串讲_第4页
心理学基础知识串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心理咨询师串讲

——基础知识西南大学心理学院考题特点各章基本平均分布章节重点不是很突出(目录),要重点把握每章内的基本概念内容分类是什么有什么特点、功能受什么影响题型单选(?分)多选(?分)考试难点,自然成为复习重点多选看书和做题,同步进行!心理测量学基础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咨询心理学

实在没有时间看书,能猜中吗?越来越容易猜中复习,先从难猜中的开始!主要内容考试前最后一晚一定要复习变态和发展中容易混淆的内容哦!哪怕考试前几分钟能看就再看一眼吧!心理测量学基础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咨询心理学

最后几天怎么复习基础知识1、把每章内容列个框架或图表出来,然后试着回忆式的将细节内容填进去,如果回忆不出来就赶紧翻书吧!尽量将每章内容形成一个框架,将一本书简化为一张纸!2、将以前做的试题拿出来,找出做错的,强化这个知识点!(做对了的就不用看啦!)3、在复习的过程中要知道所有的题都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因此只要能辨别,理解就行,无需死记硬背所有东西!

第一部分心理测量学这种内容不容易忘记,所以我们先从这章开始吧!第1节概述1、什么是测量?测量是依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事物加以确定。包含着三个元素:事物、数字、法则。2、测量的要素任何测量需要具备两个要素:

参照点和单位。这两个问题一定要记住!3、测量量表根据量表的单位和参照点不同,斯蒂文斯将测量分为:命名量表顺序量表等距量表等比量表要弄清楚每种量表中数据的特点,是否可加?是否可乘除?4、心理测验的定义注意四个方面:(1)心理测量的是人的行为。(2)在测量个别差异的时候,只是从少数具有代表性的行为样本进行观察,间接推知被试者的心理特征。(3)测验的条件对于所有的被试要相同。(4)测验的原始分数不具有任何意义,只有与其他人的分数或常模比较才具有意义。5、心理测验的性质

(1)间接性心理测量是通过一个人对测验项目的反应来推论心理特质。

(2)相对性测验就是看每个人处于这个序列的什么位置上,每个人被测得的结果都是与所在团体或人群的大多数人的行为或某种人为确定的标准相比较而言的。(3)客观性是指测验的标准化问题。其中,标准化包括以下内容:●测验使用的项目或作业;●评分计分原则和手续经过标准化,对反应的量化是客观的;●分数的转化和解释经过了标准化,对结果的推论是客观的。第2节测验的常模

1、常模团体的性质

常模团体是由某种共同特征的人所组成的一个群体,或者是该群体的一个样本,它用一个标准的、规范的分数表示出来,以提供比较的基础。在制定常模之前,首先就是要确定常模团体。对于编制者而言,常模的选择主要是基于对测验将要施测的总体的认识,常模团体必须能够代表该总体。包括确定一般总体、目标总体以及样本。2、常模团体的条件(1)群体的构成必须明确界定(2)常模团体必须是所测群体的代表性样本(3)样本大小要适当(4)标准化样组是一定时空的产物3、取样的方法取样就是从目标人群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样本。取样方法可以分为随机抽取和非随机抽取两种。

(1)简单随机抽样(2)系统抽样(3)分组抽样(4)分层抽样4、常模分数与常模P367(1)常模分数常模分数是施测常模团体样本被试后,将被试的原始分数按一定的规则转换出来的分数。无需背诵每种抽样的定义。但是一定要理解每种抽样的操作方法!选择题中很容易出现

导出分数是指由原始分数构成的分数转换而来的分数。导出分数具有一定的参照点和单位,是一个有意义的测验量表,与原始分数等值,可以进行比较。导出分数具有意义、单位和参照点。

(2)常模常模是指常模分数构成的分布,是解释测验分数的基础。常模分为一般常模和特殊常模。

5、常模的类型(一)发展常模发展顺利量表(又称年龄量表)智力量表年级当量(二)百分位常模百分等级百分点四分位数和十分位数

(三)标准分常模标准分常模是将原始分数与平均分数的距离以标准差为单位表示出来的量表。常见的标准分数有:z分数、Z分数、T分数、离差智商(IQ)等。(1)线性转换的标准分数

z分数为最典型的线性转换的标准分数。(2)非线性转换的标准分数

当原始分数不是常态分布的,就需要通过非线性的转换。一般将原始分数转换成百分等级,在转化为常态分布上相应的每种标准分的平均数和标准差要记住!6、智商及其意义一般用比率智商和离差智商表示智力的高低。

a.比率智商即心理年龄与实足年龄之比,在乘以100。

b.离差智商是以年龄组为样本计算而得到的标准分数,平均数为100,标准差为15。7、常模分数的表示方法转换表法转换表包含了一个特定的标准化样组的原始分数与其相对应的等值分数,如百分位、标准分数、T分数等。剖面图法剖面图是将测验分数的转换关系用图形表示出来。知道有哪两种就可以了第3节测验的信度1、信度的定义信度是指同一被试在不同时间内用同一测验(或用另一套相等的测验)重复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程度。信度只受随机误差的影响。

2、信度的指标信度系数与信度指数信度是以信度系数为指标,它是一种相关系数。理论上是真分数方差与实得分数的方差的比值。

信度系数=信度指数的平方

3、信度评估的方法(1)重测信度又称为稳定性系数,两次测验时间间隔2-4周,不超过6个月。(2)复本信度复本信度,又称为等值性系数如果两个复本间隔一段时间施测,被称为重测复本信度或稳定与等值系数。(3)内部一致性信度内部一致性信度反映了题目之间的关系,表示测验能够测量相同内容或特质的程度。分半信度同质性信度,克龙巴赫α系数(4)评分者信度评分者信度是指多个评分者给同一批人的答卷进行评分的一致性。这种评分方法主要用于主观题的测试。当多个评分者评定多个对象时,并以等级法计分时,可采用肯德尔和谐系数(W)。你无需费力的去记每种信度的概念,只要理解能区分判断就可以了!4、影响信度的因素

1)样本特征(1)样本团体异质性的影响:不同质、高估信度(2)样本团体平均能力的影响:2)测验的长度一般来说,增加同质的题目,可以使信度提高。这是因为a.测验越长,测验的测题取样或内容取样就越具有代表性;b.测验越长,被试猜测的因素就越小。3)测验难度一般来说,难度越大,信度就越低。4)时间间隔一般来说,间隔越短,信度越高,间隔越长,信度越低。第4节测验的效度1、效度的定义效度(validity)是指测量与所要测量的心理特点之间的符合程度,或者说一个测验的准确性。信度是效度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效度受信度的制约。2、效度评估的方法1)内容效度内容效度(contentvalidity)是指测验题目对有关内容或行为取样的适用性,从而确定测验是否是所欲测量行为领域的代表性取样。内容效度的评估方法(1)专家判断法(2)统计分析法

a.评分者评定结果的相关系数;b.一组被试在独立取自同样内容范围的两个测验复本的相关系数;c.学习前、后进行测量比较(3)经验推测法:通过实践来检验

内容效度与表面效度的差异(表面效度是指外行对测验作表面上的确定的,它不反映测验实际测量的东西,而是表面上测验要测量的东西)在编制测验时,表面效度是必须考虑的一个特性(最高行为测验要求表面效度高,典型行为测验却要求表面效度低)这个区别要弄清楚哦!2)构想效度(结构效度)构想效度是指测验实际测到所要测量的理论结构和特质的程度,即测验结果是否能够证实或解释某一理论的假设、术语或构想,解释的程度如何。构想效度的评估方法(1)对测验本身的分析

a.测验的内容效度;b.测验的内部一致性程度;c.被试对题目的反应特点(2)测验间的相互比较

a.新测验与已有测验之间的相关系数;b.区分效度,与无关测验的相关系数较低;c.因素分析法,提取影响测验分数的共同因素3)效标效度(实证效度)效标效度反映的是测验预测个体在某种情境下行为表现的有效性程度。其中,被预测的行为是检验效度的标准,简称效标。根据效标资料是否与测验分数同时获得,分为同时效度和预测效度。前者通常与心理特征的评估及诊断有关,后者常用于选拔、分组。好的效标具备以下条件:

a.有效地反映测验目的;b.较高的信度;c.可以客观地测量;d.测量方法简单效标效度的评估方法(1)相关法(2)区分法检验测验分数能否有效地区分由效标所定义的团体的一种方法。检验两组之间分数差异的显著性(平均数或者百分比的重叠程度)。(3)命中率法两种计算方法3、影响效度的因素1)测验本身的因素主要是指取材的代表性、测验长度、试题类型、难度、区分度以及编排方式。2)测验施测中的干扰因素

a.主试的影响因素;b.被试的影响因素

3)样本团体的性质

a.样本团体的异质性;b.干涉变量4)效标的性质第5节项目分析1、难度通常以通过率表示,即答对或通过该题的人数百分比来表示。

P=R/N(R答对通过该项目的人数;N全体被试的人数)正偏态-题目太难;负偏态-题目太容易2、区分度项目的区分度(鉴别力)是指测验项目对被试的心理特性区分能力。它是评价项目质量和筛选项目的主要指标,(1)鉴别指数(2)相关法

(1)鉴别指数当效标的成绩是连续变量时,可以从分数分布的两端各选择27%的被试,分别计算出每道题目各自的通过率,两者之差便是鉴别度指数(D)。D越大,区分的能力越好。

D=PH-PL

(2)相关法以测验分数与效标成绩或测验总分相关作为区分度的指标。相关越高,项目的区分能力越强。区分度与难度的关系区分度与难度有密切的相关。当难度在0.5左右,区分度最好。心理测量概述测验的常模测验的信度测验的效度项目分析测验编制的一般程序心理测验的使用什么是测量?测量要素?量表的分类;心理测量的性质;心理测验的分类(按不同标准的分类弄清楚);错误的测验观;心理测验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常模的定义;常模团体的条件;取样的方法;常模的类型(Z分数,T分数,标准九分,标准十分,标准二十分,离差智商的M和SD一定要记住了!)常模分数的表示方法(记住大标题就可以了)信度的定义;信度的指标;信度的评估方法信度与测验分数的解释;影响信度的因素效度的定义;效度的性质;效度的评估方法;效度的功能;影响效度的因素什么是项目难度?项目难度的计算方法;什么是项目的区分度?区分度的计算方法测验的目标分析----测题的编写----测验的编排和组织主试的资格;测验的选择;测验前准备及注意什么;测验实施的程序;怎么控制受测者的误差;怎么评分;怎么报告测验结果这就是该章的主要内容,其实只要形成框架就简单了第二部分基础心理学

心理过程(知(感知、注意、记忆、思维、言语和想象等)、情、意)心理状态(需要和动机)心理特征(能力和人格(人格分为气质和性格))心理现象2、人的心理的本质。

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正常发育的大脑为心理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这句话要记住!!!

3、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取向及主要特点1)行为主义:华生为代表(主要观点)2)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为代表(主要观点)3)人本主义心理学:以罗杰斯和马斯洛为代表人本主义重视人自身的价值,提倡充分发挥人的潜能。4)认知心理学:把人看作是一个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并以信息加工的观点,即从信息的输入、编码、转换、储存和提取等加工过程来研究人的认知活动。5)生理心理学:探讨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构造学派—铁钦纳;机能主义—杜威;科学心理学诞生标志)第二节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1、神经元的组成:细胞体、树突、轴突2、中枢神经系统及功能:1)脑干(延脑、脑桥、中脑)——脑最古老的部分,维持生命基本活动;在脑干生分布着灰色的组织---脑干网状结构(保持唤醒和维持注意)2)间脑——上丘脑(参与嗅觉和某些激素的调节);下丘脑(调节内脏活动)3)小脑——维持身体平衡第二节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颞叶——听觉;枕叶——视觉;顶叶——躯体感觉功能额叶——躯体运动功能为主中央后回——躯体感觉中枢中央前回——躯体运动中枢边缘叶——内脏功能、情绪、情感的调节中枢1、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不对称性。

左半球:言语功能占优势,和言语有关的概念的形成、逻辑推理、数学运算

右半球:占优势的功能是空间知觉和形象思维活动,像音乐、美术能力,情绪的表达和识别能力等。2、布洛卡区——运动性失语症,证明左半球的言语优势。

威尔尼克区——接受性(或印入性)失语症

3、Spery的割裂脑实验。

割裂脑手术就是彻底切断病人联结左右两个半球的神经纤维束——胼胝体,把两个半球分裂开来。这一实验证明,对于右利手的人来说,他的左半球言语功能占优势,右半球空间知觉和形象思维占优势。

第三节感知觉

1、感受性:指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感觉阈限:指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感受性是用感觉阀限的大小来度量的,二者成反比,阀限值低感受性高。阀限值高感受性低。绝对阈限、差别阈限。

2、韦伯定律:差别阈限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随着原来刺激强度的变化而变化。但是,差别阈限和原来的刺激强度的比例却是一个常数。

3、费希纳定律:感觉的强度与刺激强度的对数成正比,刺激强度按对数级数增长,它所引起的心理强度却只按算术级数在增长。只适用中等强度刺激。1、感觉的适应: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分为光适应和暗适应。

2、感觉后像:外界刺激停止作用后,还能暂时保留一段时间的感觉形象叫感觉后像。(正后像、负后像)

3、感觉对比: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对比。

4、联觉:一种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叫联觉。(看到红色感觉温暖)感觉现象1、知觉的基本特性:整体性、选择性、恒常性、理解性。2、双眼视差:指两眼视网膜上形成的两个略有差异的视像。3、似动现象:物体在空间没有发生位移,却能被知觉为运动的现象叫做似动现象,又叫动景现象。4、错觉的种类:形重错觉和视听错觉。知觉第四节记忆1、记忆过程的基本环节是什么?

编码(识记)(学习和取得经验的过程)——保持(知识在大脑中储存和工的过程)——提取(回忆或再认)三个环节之间密不可分,缺少任何一个环节记忆都不可能实现。

2、遗忘的规律——先快后慢

瞬时记忆:编码方式是外界刺激物的形象。瞬时记忆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容量很大,但保留的时间很短(只有几秒钟)。

短时记忆:多为听觉编码,且容量有限(7±2),短时记忆中的信息是当前正在加工的信息,可被意识到的。保持时间为1分钟。

长时记忆:有语义编码和形象编码两类;保持时间在一分钟以上。容量无论是信息的种类或数量都是无限的;长时记忆的遗忘或因自然的衰退,或因干扰造成。3、三个记忆系统的特点。1、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认识,思维作为一种反映形式,最主要的特征是间接性和概括性

2、语言和言语的区别和联系。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语言学研究的对象;言语是心理现象,是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第五节思维、言语及想象3、言语的脑机制

各种失语症1、言语运动中枢

Broca区,表达失语症——“说”2、言语听觉中枢

Wernicke区,接受失语症——“听”3、视觉性言语中枢角回,失读症——“读”4、书写性言语中枢额中回,失写症——“写”“不说、微听读脚、我写”考试时…

4、想象及表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想象以表象的内容为素材,来源于表象;但又具有创造性,因而它创造出来的新形象又不完全是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却和表象有本质上的差别。属于思维的范畴。

表象是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的再现,并没有创造出新的形象,形象记忆,属于记忆的范畴。

1、意识:是物质发展的最高阶段的产物。2、快速眼动睡眠阶段的特点:

眼球出现了快速的运动,如果在眼动活跃的时候叫醒睡眠者,他通常都会报告说正在做梦。睡眠是特殊的意识状态,分成4阶段。

3、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具有指向性和集中性的特点。第六节意识与注意

注意转移:指由于任务的变化,注意由一种对象转移到另一种对象上去的现象。

注意分散:是指注意离开了心理活动所要指向的对象,而被无关的对象吸引去的现象。

注意转移不同于注意分散,注意转移是根据任务的要求,注意分散则是心理活动离开了当前的任务。4、注意转移和注意分散的区别是什么?

1、动机和行为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动机和行为之间有着复杂的关系。同一行为可以由不同的动机引起;不同的活动也可由相同的或者相似的动机引起。动机和效果之间一般来说是一致的,即良好的动机会产生积极的效果;不良的动机会产生消极的结果。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某种因素的作用,动机和效果也会出现不一致的情况。

第七节需要与动机

2、定势:指人的一种心理活动的预先准备状态,它对人的知觉、记忆、思维、行为和态度都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3、简述缺失性需要和生长需要(马斯洛)

缺失性需要:能否得到满足直接关系到个体的生存,属于较低层次的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

生长需要:有益于健康、长寿和精力的旺盛,属于较高层次的需要。(爱和归属及以上层次)五种需要你能背诵吗?第八节情绪、情感和意志1、情绪和情感

情绪和情感指的是同一过程和同一现象,只是分别强调了同一心理现象的两个不同的方面,既有区别又有不可分割。

情绪指感情反映的过程,也就是脑的活动过程。情绪既可以用于人类,也可用于动物。情感代表的是感情的内容,即感情的体验和感受;情绪代表的是感情的反映过程。

2、情绪、情感变化的维度。

动力性有增力和减力的两极;激动度有激动和平静的两极。强度有强弱的两极;紧张度有紧张和轻松的两极。

3、情绪状态的分类

按情绪状态,就是按情绪发生的速度、强度和持续时间的长短,可以把情绪划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5、动机冲突的主要形式是什么?

双趋势冲突双避式冲突趋避式冲突双重趋避式冲突6、意志的品质

(一)自觉性——受暗示性和武断从事(二)果断性——优柔寡断和卤莽草率(三)坚韧性——动摇和执拗(四)自制性——任性和怯懦1、人格:是各种心理特性的总和,也是各种心理特性的一个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人格的特性:独特性、整体性、稳定性、功能性、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2、人格的结构:包含倾向性和人格的心理特征两个方面。倾向性是指人格的动力,人格的心理特征是指个体之间的差异。需要和动机是人格的动力,表现了人格的倾向,是人格中最活跃的因素。3、能力:是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

第九节人格4、个体能力发展差异的表现是什么?

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能力类型的差异;能力发展早晚的差异

5、影响能力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一、遗传的因素;二、环境和教育的因素

6、气质类型的学说:

体液说、体型说、血型说和激素说

7、简述性格及其结构。

性格是一个人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

性格的静态特征:分为态度特征、意志特征、情绪特征和理智特征。其中,态度特征是性格的核心。四种分类要记住!!8、荣格的人格结构的类型理论。

认为根据一个人是内向还是外向占优势,可将人格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极端内向或外向的人很少,多为中间型。

9、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

把人格特征分为两类,即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共同特质是一文化形态下的人们所共有的、相同的特质;个人特质是个人所独有的特质,它代表着个体之间的个人差异。

个人特质因其在生活中表现的范围不同,奥尔波特又分为三类,即首要特质、中心特质和次要特质。10、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

共同特质和个别特质。11、艾森克的人格结构维度理论。

即内外倾和神经质、精神质。

第三部分社会心理学

1、社会心理学的定义: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两本书:罗斯《社会心理学》和麦独孤《社会心理学导论》2、勒温的行为公式是什么?社会行为及其发展取决于个体与其所处情境的状况。1936年提出:B=f(P,E)

B—行为

P—个体

E—个体所处的情境

f—函数关系含义:行为是个体及其情境的函数,即个体行为是个体与其所处情境相互作用的结果.第一节概述

搞清楚每个字母代表的意思2、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

1)社会学习论:俄国的巴甫洛夫、美国的华生、霍尔、斯金纳、米勒、班杜拉认为学习过程有三种机制,即联想、强化与模仿班杜拉提出了观察学习,他指出观察学习有四个部分: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动机过程2)社会交换理论:主张从经济学的投入与产出关系的视角研究社会行为的理论。代表人物:霍曼斯

3)符号互动论:詹姆斯和米德(美)。

基本假设:语言、互动、经验。

4)精神分析论:

弗洛伊德的主要概念和观点:意识、潜意识和前意识;力必多、快乐原则和现实原则、生本能与死本能、人格结构。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反对弗洛伊德的自然主义倾向,强调人的精神有崇高的抱负;心理治疗的目的应该是发展病人的创造性潜力及完整的人格,而不是治疗症状。荣格提出了著名的“集体无意识”,为理解人类的社会行为提供了独特的视角。第二节社会化与自我1、社会化的定义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社会人的过程。两方面:从社会视角看,是社会对个体进行教化的过程;从个体视角看,是个体于其他社会成员互动,成为合格社会成员的过程。

2、社会化的基本内容:基本知识和技能;社会规范、人生观、社会角

3、个体社会化的载体

A、家庭

B、学校

C、大众传媒媒介

D、参照群体

4、社会化的类型

1)语言社会化:前提。

2)性别角色社会化:社会要求

3)道德社会化

4)政治社会化:核心内容:爱国意识的培养5、角色分类

按获得方式:先赋角色VS成就角色

按角色功能:功利型VS表现型按规范程度:规定型VS开放型按心理特征:自觉角色VS不自觉角色这个每年都在考!如何分类要弄清楚。

6、角色扮演过程的三个要素。

A、角色期待

B、角色领悟

C、角色实践

7、角色失调的种类

1)角色冲突

2)角色不清

3)角色中断

4)角色失败每种的定义是什么?8、自我形成与发展的三个阶段。

A、生理自我(8个月—3岁):主要是个体对自己躯体的认知,包括占有感、支配感与爱护感等。

B、社会自我(3岁—13/14岁):社会自我处于自我中心,人们能了解社会对自己的期待,并根据社会期待调整自己的行动

C、心理自我(10年青春期到成年):个体能知觉和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及其特征和状态,并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发展的要求调控自己的心理与行为。特别重要的是发展了自尊心和自信心——自我概念中两个主要因素。9.自我、自我概念、自我意识的功能:保持个体内在一致性解释经验决定期待10、自尊及其内容

自尊=成功/抱负第三节社会知觉与归因1、图示的概念及作用。

A、影响对注意对象的选择

B、影响记忆

C、影响自我知觉

D、影响个体对他人的知觉2.常见的社会知觉偏见

首因效应:最初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比后来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更大的现象。

近因效应:最新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比原来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更大的现象。

光环效应(晕轮效应):个体对认知对象的某些品质一旦形成倾向性印象,就会带着这种倾向去评价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

刻板印象:人们通过自己的经验形成对某类人或某类事较为固定的看法叫刻板印象。4、印象形成整合模式加法模式平均模式加权平均模式

中心品质模式:更真实、最常用的5、印象管理及策略影响他人对自己的评价。策略有四:社会常模;隐藏自我与自我抬高;社会规范;投其所好6、归因及其原则是什么?

个体根据有关信息、线索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原因进行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不变性原则;折扣原则;协变原则。凯利的三维理论:特异性、共同性、一致性8、控制点理论罗特(美)个体归因倾向的理论

内控者:把自己完成事情或任务的结果归因于自己的努力程度,因此相信自己能够对事情的发展与结果进行控制,控制点在内部。

外控者:相信社会安排,相信命运和机遇等因素决定了自己的状况,认为个人的努力没用。这种人倾向放弃对自己生活的责任,控制点在外部。由于理解的控制点来源不同,因而对待事物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也不同。内控者的的态度与行为方式是符合社会期待的。第四节社会动机与社交情绪

1、社会动机:指由人的社会属性、社会需要引起的动机,是人的社会行为的直接原因(亲和、成就、权力和侵犯动机)。

2、动机强度与活动效率的关系是什么?大致呈倒U型曲线,即中等强度的动机,活动效率最高。

A、每种活动都存在最佳动机水平

B、最佳动机水平随活动的性质不同而有所不同

C、具有明显个体差异

比较简单的任务中,活动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最佳动机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

3、影响亲合的主要因素:

A、情境因素:压力越大,群体成员的亲和动机越强

B、情绪因素:恐惧、焦虑

C、出生顺序

4、抱负水平与成就动机的关系。

成就动机是个体追求自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工作,并使之达到完善状态的动机。抱负水平是个体从事某种实际工作前,对自己可能达到的成就目标的主观估计。二者密切联系,个体抱负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其成就动机强弱。

5、侵犯的构成:

A、伤害行为B、侵犯动机C、社会评价6、嫉妒的概念和特点:是与他人比较,发现自己在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方面不如别人而产生的一种羞愧、愤怒、怨恨等组成的复杂情绪状态。

A、针对性:具体的个体或群体

B、持续性:一旦产生不以摆脱

C、对抗性:希望别人朝坏的方向发展

D、普遍性:是人类普遍存在的社交情绪第五节态度1、态度是什么?

对特定对象的总的评价和稳定性的反应倾向。具有:内在性、稳定性和对象性特点。2、态度的成分包括哪些内容?是个体对特定对象的总的评价和稳定性的反应倾向。

A、认知成分(cognition)

B、感情成分(affection)C、行为倾向成分(behavior)

ABC模式:三种成分协调一致,不协调时情感成分占主导3、态度形成的三个阶段。A、依从B、认同C、内化4、态度转变的模型的要点。态度转变是个体形成一定态度后,由于接受新的信息或意见而发生变化四要素:传递者

沟通信息

(最直接的原因)

接收者

情境

5、简述社会交换论对态度的其转换的解释。

理论:海德的平衡理论:P-O-X;认知失调论;社会交换论)态度持有者主动对诱因进行计算,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的代数和,计算总收益。认知失调理论对态度转换的解释。1、费斯廷格认为认知失调的四种原因:1)逻辑的矛盾2)文化价值的冲突3)观念的冲突4)新旧经验相悖2、减少认知失调的途径:1)改变或否定失调的认知因素的一方,使得两方协调2)引入或增加新的认知因素,改变原有不协调的关系3)降低失调的认知因素各方的强度第六节沟通与人际关系1、沟通:指信息的传递和交流过程,包括人际沟通和大众沟通。人际沟通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信息,以及情感、需要、态度等心理因素的传递与交流过程,是一种直接的沟通形式大众沟通即媒介沟通,是一种通过媒体中介的信息交流过程

2、目光及面部表情在沟通中的作用。目光接触是最重要的体语沟通方式。面部表情是另一种可完成精细信息沟通的体语形式。

3、人际距离:是沟通与交往时,个体身体之间的空间距离。包括公众距离、社交距离、个人距离、亲密距离

4、人际关系的概念及特点。是人与人在沟通与交往中建立起的直接的心理上的联系

A、个体性:人际交往的双方的社会角色会影响彼此的人际关系

B、直接性:人际关系是人们在面对面的直接接触和交往的过程中形成

C、情感性:人际关系的基础是人们彼此间的情感活动

良好人际关系的原则相互性;交换性;自我价值保护;平等

5、人际关系的三维理论。舒茨以人际需要为主线,基本人际关系趋向理论。

三种人际需要:包容需要、支配需要、情感需要。

6、人际吸引的层次有几种?

A、亲和

B、喜欢

C、爱情

7、竞争的条件是什么?人际互动的主要形式是合作与竞争。竞争是个体与个体,群体与群体争夺一个共同目标的行为。

A、目标较为稀有或难得,且双方对同一目标进行争夺才能形成竞争。

B、争夺中可能出现零和冲突(一赢一输),也可能出现双赢结局。

C、竞争是有理性的,按照一定的社会规范进行。第七节社会影响

1、简述从众的概念与功能。是在群体压力下,个体在认知、判断、信念与行为等方面自愿与群体中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现象。

功能:促进社会形成共同规范、共同价值观的功能。

从众具有让个体适应社会生活的功能,个体只有与社会主导倾向保持一致,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2、社会促进及社会懈怠的概念。社会促进:也称社会助长,指个体完成某种活动时,由于他人在场而提高了绩效的现象。他人在场的形式有实际在场、想象在场和隐含在场。

A、结伴效应(比较、竞争)B、观众效应社会懈怠:也称社会逍遥,指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任务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的现象。个体在群体中则人意识下降,被评价的焦虑减弱,因而行为动力相应下降。

3、简述塔尔德的模仿率

下降律:社会下层人士具有模仿社会上层人士的倾向。

几何级数律: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模仿一旦开始,便以几何级数的速度增长,迅速蔓延。

先内后外律:个体对本土文化及其行为方式的模仿与选择,总是优于外域文化及其行为方式。

4、社会感染的特点是什么?是一种较大范围内的信息与情绪的传递过程,即通过语言、表情、动作及其他方式引起众人相同的情绪和行为。特点:双向性、爆发性、接受的迅速性

第八节爱情、婚姻与家庭1、爱情:是人际吸引最强烈的形式。特点:相异性、成熟性、高级性、生理性、利他性。

2、爱情三角形理论亲密激情承诺浪漫爱伙伴爱愚蠢爱3、婚姻:婚姻视男女结成夫妻关系的行为,是家庭成立的基础和标志。婚姻关系的本质在于社会性。

4、影响夫妻心理冲突的因素是什么?

A、需求不满B、价值观念不一致

C、远离的“自我”

D、夫妻的性差异

5、简述家庭的结构。

结构的要素:家庭成员的数量、代际层次、夫妻数量。

结构模式:核心家庭、主干家庭。联合家庭、其他家庭。

第四部分发展心理学

第一节概述

1、发展心理学的定义

以个体从出生到衰亡一生全程的心理发展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出心理发展的规律.

2、心理发展的基本性质

整体性社会性

活动性规律性(普遍性和差异性;方向性和顺序性;不平衡性)

4、横断研究

概念:在短的相同时间段内,同时考查不同年龄组群被试者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发展水平,并进行横向比较,以了解随年龄增长被试组间的心理变化。优点:可同时研究大样本;短时间内可获得大量研究资料;降低工作成本,可节省时间和人力。缺点:难以得出个体心理连续变化过程;难以了解心理变化中各事件间的因果关系;可能存在组间差异。

5、纵向研究定义:较长的时间系列内对被试个体或同一被试组群进行定期的系统的考查,以了解心理随时间进程而发生的连续变化。优点:可了解个体心理发展的连续变化进程;便于揭示量变、质变现象,了解心理发展过程中比较稳定和比较迅速的变化期;便于发现心理发展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缺点:样本容易流失;可能出现新变量;容易出现重复效应;成本高。与横断研究比较记忆,优缺点比较。6、遗传与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单因素论:遗传决定论VS环境决定论遗传决定论:心理发展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心理发展的过程是遗传素质的自然显现过程;环境的作用只能促进或延缓遗传素质的自我显现而已。表人物:高尔顿霍尔环境决定论:心理发展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片面地强调和机械地看待环境或教育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否认遗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代表人物:华生相互作用论:在心理发展中,遗传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制约关系;是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互动关系;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受到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影响。代表人物:皮亚杰7、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心理发展观

(1)心理起源于动作,是动作认识的源泉,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中介;(2)心理发展实质——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3)适应的实质——主体与环境的平衡;(4)心理发展的过程是主体自我选择、自我调节的主动建构过程;(5)内外因相互作用的发展观。心理发展建构说(1)心理发展是认知结构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2)图式是指动作或活动的结构或组织;(3)平衡是指与环境平衡,通过同化和顺应而实现的同化是指用当前的认知结构来解释新经验;顺应是指改变现有的图式,适应环境。(4)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成熟、经验、社会环境、平衡。心理发展阶段论1)感知运动阶段(0-2岁)感知、运动图式2)前运算阶段(2-6、7岁)表象、语言、思维(泛灵论、自我中心、不可逆)3)具体运算阶段(6、7岁-11、12岁)守恒、去自我中心、可逆,思维属于逻辑的但仍借助于具体内容支持4)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14、15岁)假设检验、摆脱具体内容支持8、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依据:个体在不同时期的心理社会危机的特点,将个体的人格发展过程划分成八阶段发展阶段发展任务人格品质婴儿前期0-2岁获得信任感,克服怀疑感希望婴儿后期2-4岁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意志幼儿期4-7岁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目标童年期7-12岁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能力青少年期12-18岁形成角色同一性,防角色混乱诚实成年早期18-25岁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爱成年中期25-50岁获得繁衍感,避免停滞感关心成年后期50岁后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感智慧贤明每个阶段的矛盾及形成的优良品质要记住了!9、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观察学习:示范行为学习,通过替代强化,以间接经验为基础。

第二节婴儿期心理发展

1、婴儿动作发展对心理发展的意义

(1)动作发展是心理发展的源泉或前提;(2)婴儿动作是心理发展的外部表现;(3)使婴儿获得探究环境的新手段和主动权;(4)婴儿动作发展促进了认知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2、婴儿动作发展的规律

(1)从整体动作向分化动作发展;(2)从不随意动作向随意动作发展;(3)婴儿动作发展遵循的原则包括:头尾原则、近远原则、大小原则。3、婴儿言语发展的主要理论

(1)后天学习理论:环境的决定作用,代表人物是斯金纳、班杜拉和布鲁纳。(2)先天成熟的理论:先天因素的决定作用,代表人物乔姆斯基(LAD)(3)环境和主体交互作用说。代表人物皮亚杰。

1.5-2.5岁母语语法的关键期,3岁基本掌握。4、婴儿气质类型

托马斯和切斯按适应性、生活节律、情绪状态等分成三类,分别是容易型、困难型、迟缓型。5、婴儿依恋的主要类型

安恩斯沃斯分为(1)安全性依恋(为主);(2)回避型依恋;(3)反抗性依恋(较少)。后两种统称不安全型。6、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次飞跃?

婴儿期(1.5-2岁)核心:能够区分自己与他人。第三节幼儿发展

1、游戏对幼儿的作用

游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1)促进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途径;(2)是参与社会生活的特殊形式;(3)通过游戏实现自我价值,体现创造性能力;(4)培养健全人格;(5)增强体质。

2、幼儿期言语发展的特点

(1)幼儿期是言语发展的关键期。(2)在词语、句子和口语表达能力发展都有很大发展。(3)在词语上,词量增加;词汇内容丰富和词义深化;词类扩展。(4)在句子上,从简单句到复杂句;从陈述句到多种句型;从无修饰句到修饰句。

3、幼儿记忆发展的趋势

(1)无意识记忆为主,有意识记忆发展较迅速;(2)形象记忆为主,词语记忆逐渐发展(3)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同时发展并相互作用4、幼儿思维的主要特点

(1)思维的主要特征是具体形象思维;

(2)逻辑思维开始萌芽

5、影响儿童自尊的因素:

(1)父母的教养方式

(2)同伴关系因素6、第一反抗期第一反抗期出现在幼儿期,3-4岁,主要表现为对外界事物尝试和对父母帮助、指示和阻止的反抗。属于正常,需加以引导。第四节童年期发展1、小学生学习的特点

(1)学习是小学儿童的主导活动

(2)教和学时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3)小学儿童的学习逐渐向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

(4)“学会学习”是小学生最基本的学习任务

(5)学习促进小学儿童心理积极发展2、童年期儿童的记忆策略:(1)复诵策略(2)组织策略(3)系统化策略(4)巧妙加工策略

3、童年期儿童思维的基本特征:(1)依赖具体内容的逻辑思维(2)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3)9-10岁时思维类型变化的转折年龄(四年级)

4、童年期同伴交往的重要意义:(1)同伴交往时童年期集体归宿感的心理需求(2)同伴交往促进儿童的社会认知和社会交往技能的发展(3)同伴交往有利于儿童自我概念的发展(4)同伴交往增进良好个性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5、儿童对友谊认识的发展:

(1)短期游戏伙伴关系(2)单向帮助关系;(3)双向帮助关系(4)亲密而又相对持久的共享关系6、影响儿童选择朋友的因素

(1)相互接近;(2)行为、品质、学习成绩和兴趣相近;(3)人格尊重并相互敬慕第五节青春期

1、青春期心理发展的矛盾性

(1)有心理上的成人感与半成熟现状之间的矛盾;(2)心理断乳与精神依赖之间的矛盾;(3)心理闭锁性与开放性的矛盾;(4)成就感与挫折感的交替。

2、青春期记忆的主要特点

(1)记忆广度达到一生中的顶峰(2)对各种材料记忆的成绩都达到高值3、青春期思维特点(1)思维形式摆脱了具体内容的束缚;(2)抽象逻辑思维显著发展4、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自我意识的第二次飞跃)(1)强烈关注自己的外貌和体征

(2)重视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业成绩(3)强烈关心自己的个性成长(4)有很强的自尊心5、反抗的形式:(1)外显行为上的激烈抵抗(2)将反抗隐于内心,以冷漠相对6、少年期面临的心理社会问题:(1)网络游戏成瘾(2)青春期精神分裂症(3)自杀倾向(4)反社会行为

青年期1、青年期的思维能力继续发展到个体思维发展的高峰期,并达到成熟。2、青年期思维发展的阶段性特征(1)二元论阶段(2)相对性阶段(3)约定性阶段青年期个性和社会发展1、自我概念的特点:(1)自我概念的抽象性日益增强(2)自我概念更具组织性和整合性(3)自我概念的结构更加分化2、自我概念认识水平提高的主要途径:(1)自我探索是自我认识发展的内动力(2)透过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我(3)通过对同龄人的认同感来认识自己3、解决青年期同一感危机的方式:(1)同一性确立(2)同一性延续(3)同一性封闭(4)同一性混乱(扩散)4、同一性症候群:(1)同一性意识过剩;(2)选择的回避和麻痹状态;(3)与他人距离失调(4)时间前景的扩散;(5)勤奋感的扩散(6)否定的同一性选择中年期心理的发展变化1、中年期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1)思维的现实性、灵活性和智慧性(2)辩证逻辑思维的进一步发展2、中年期人格成熟性的表象:(1)内省日趋明显(2)心理防御机制日趋成熟(3)为人处世日趋圆滑1、老年心理变化的主要观点(1)有老年丧失期观:老年丧失期观认为老年期丧失的内容包括心身健康,经济基础,社会角色,生活价值。(2)毕生发展观:毕生发展观认为心理发展贯穿人的一生,老年期也在发展,心理发展有很大的个体可塑性。2、老年期记忆衰退的特点:(1)老年人机械记忆衰退明显,意义记忆比机械记忆衰退慢(2)再认能力表现出逐渐老化现象,但再认比回忆保持好(3)识记和回忆“姓氏”最难。老年期心理的发展变化3、老年期人格特征的变化:(1)不安全感(2)孤独感(3)适应性差(4)拘泥刻板性并趋于保守(5)回忆往事第五部分变态心理学1、区分心理正常与异常的三原则

(1)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

(2)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一致性原则

(3)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第一节概述

这个很重要,在问答题部分,做出诊断的第一个就是要与异常相区分,一定要记住!正常异常健康不健康(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神经症性心理问题神经症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生理心理障碍癔症重性精神病人格障碍应激相关障碍常形心理冲突变形心理冲突无自知力有自知力,主动求助三原则心理不健康分类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可疑神经症表现现实问题,冲突,出现不良情绪,后悔、自责、厌烦。(程度轻)现实问题,痛苦情绪、悔恨、恼怒悲哀。(程度重),强烈的道德冲突。非现实,非道德冲突,产生的痛苦情绪。持续时间持续小于1个月间断小于2个月持续大于2个月间断小于6个月持续大于3个月间断......程度社会功能没有明显受损工作效率下降不失控社会功能受损偶尔失控社会功能受损失控症状泛化不泛化泛化泛化教材P333P334335第二节异常心理症状1、对精神病患者可以进行心理咨询是有条件的?(1)必须是在经过系统临床治疗,病理性症状基本消失以后;(2)主要以社会功能的康复为主;(3)必须密切配合精神科医生一实施。

2、感知障碍的类型1)感觉障碍感觉过敏感觉减退内感性不适、);(2)知觉障碍(错觉和幻觉)。(3)感知综合障碍(视物显大症、视物显小症、非真实感、窥镜症)3、幻觉分类(1)根据幻觉涉及的感受器官的不同: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内脏不适感;(2)根据幻觉的体验的不同真实性:真性幻觉与假性幻觉;(3)根据幻觉产生的特殊条件:分为心因性幻觉、功能性幻觉、思维鸣响。4、思维障碍主要类型

(1)思维形式障碍:包括思维奔逸、思维迟缓、思维贫乏、思维松弛、破裂性思维、思维不连贯、思维中断、思维插入、思维云集、病理性赘述(常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病理性象征性思维、词语新作、逻辑倒错性思维;

(2)思维内容障碍,妄想(被害妄想/夸大妄想/自责妄想)、强迫观念超价观念思维形式障碍和内容障碍要注意区别!

5、智能障碍

常见症状精神发育迟滞和痴呆自知力是精神科用来判断患者是否有精神障碍、精神障碍的严重程度,记忆疗效的重要指征之一。6、妄想的主要类别

(1)被害妄想;(2)特殊意义妄想;(3)物理影响妄想;(4)夸大妄想;(5)自罪妄想;(6)疑病妄想;(7)嫉妒妄想;(8)关系妄想;(9)钟情妄想;(10)内心被披露感。7、记忆障碍的主要类型

(1)记忆增强;(2)记忆减退;(3)遗忘;(4)记忆错误;(5)虚构。8、情感障碍类型

以程度变化为主的(1)情绪高涨;(2)情绪低落或抑郁;(3)焦虑;(4)恐惧以性质改变为主的(1)情感迟钝;(2)情感淡漠;(3)情感倒错;

以脑器质性损害的(1)情感脆弱;(2)易激惹性;(3)强制性苦笑;(4)欣快(痴呆基础上的情绪高涨)。

9、意志行为障碍

(1)意志增强;(2)抑制缺乏;(3)意志减退;(4)精神运动兴奋;(5)精神运动型抑制。第三节常见的精神障碍1、人格障碍

(1)偏执型人格障碍;(2)

分裂样人格障碍;(3)反社会型人格障碍;(4)

冲动型人格障碍;(5)表演型人格障碍;(6)强迫型人格障碍;(7)其他人格障碍;(8)未特定的人格障碍。偏执型人格障碍特点:敏感,多疑,固执诊断:(一)符合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二)症状至少符合以下三项:1、广泛猜疑;2、妄想观念/非强迫性意念;3、病态嫉妒;4、过分自负;5、忌恨他人6、固执追求个人利益7、固执难以说服。强迫型人格障碍特点:做事犹豫,思虑过多诊断:(一)符合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二)症状至少符合以下三项:1、做事最求完美无缺,按部就班,效率低下;2、同样要求他人3、犹豫不决,常推迟避免做出决定4、常有不安全感反复核对5、拘泥小节6、完成工作后缺乏满足感和愉悦感7、对自己要求严格,过分沉溺于职责义务与道德规范,无业余爱好,拘谨吝啬缺少友谊。

分裂样人格障碍特点:患者观念和行为表现奇特,与众不同诊断:(一)符合人格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