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自考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复习第一章绪论1.制度是规范、法度的意思。2.政治制度的概念是指统治阶级为实现其统治而采用的统治方法、统治方法的总和。3.政治制度的特点有哪些。1)历史性2)稳定性3)强制性4)合法性4.政治制度的历史性特点。1)一定历史条件下随国家产生而形成的2)又是随着各国历史的发展和统治阶级的更替而变化的5.政治制度与社会经济制度的关系。。1)起主线性的、决定性的作用是社会的经济制度2)经济制度决定社会的上层建筑3)经济制度与政治制度是决定和被决定的关系6. 政治制度与社会文化制度的关系。。1)思想文化意识对政治制度重要起导向作用2)意识形态以及传统对政治制度及由政治制度决定的决策活动、实行活动有重要作用3)思想文化意识的核心内容——价值观念和政治制度的关系更紧密,也更直接7.当代中国的主线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主线政治制度:1)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国家制度)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8.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重要弊端。1)官僚主义2)权力过度集中3)家长制4)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5)形形色色的特权9.政治体制的概念是:国家管理形式、机构设立、实际措施等具体制度,可理解为局的微观的政治制度。10.政治体制改革的总目的。。1)巩固社会主义制度2)发展生产力3)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1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制度改革取得的重要成就。。1)废除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建立了干部离退休制度2)实现了党政职能分开,调整了党的组织形式和工作机构3)社会主义基层民主自治制度建设4)实行公务员制度5)转变政府职能,进行了行政机构改革6)调整和规范中央和地方的政治经济关系7)提出依法治国方略8)明确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9)中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10)完善司法机关和司法制度12.1982《宪法》规定,各种国家最高职务的每届任期为5年,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1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体制改革中加快和完善立法制度方面的成就。1)2023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就立法权限、立法程序、法律解释、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做出了法律规定2)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修后第五条规定:“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14.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是:民主执政、科学执政、依法执政.15.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政治体制改革措施。。1)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2)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3)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4)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5)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6)推动司法体制改革7)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8)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9)维护社会稳定16.学习、研究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意义。。1)了解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内容2)进一步结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建立的历史必然性,自觉坚持中国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3)科学地结识中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西方政治制度的本质区别从而吸取世界各国政治文明建设优秀成果的同时更自觉地维护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4)明确中国政治制度完善和发展的主线目的,掌握对的的方法和途径第二章当代中国国家制度1.《共同大纲》。1)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大纲》2)《共同大纲》具有临时宪法作用3)《共同大纲》第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4)《共同大纲》还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政权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2.第一届选举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主席是:毛泽东。3.我国的过渡时期及过渡时期国家政权的过渡性质。1)建立在综合经济基础之上的2)建立在工人、农民、小资产和民族资产阶级四个阶级联盟基础上的3)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为中的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和富强而奋斗4)性质是新民主主义国家政权4.我国实现新民主主义国家政治制度向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转变是在1954年。5.中国中央国家机关体系的组成。。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2)国家主席3)国务院4)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委员会5)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6)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6.我国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毕,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基本确立是1956年终。7.中国政治制度的重要发展时期有。。1)1956-1966年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2)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3)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新的历史时期8.第一个历史发展时期,中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特点有。。1)共产党的一元化领导体制的全面加强2)适应的新形势和巩固经济制度、实行计划经济的需要3)受阶级斗争是社会重要矛盾的思想的支配9.1957年反右斗争期间,共产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采用了哪些重要措施加强共产党一元化领导。。1)增设兼管地方党务和行政的大区领导层次2)对政府工作实行分口领导3)司法工作直接接受共产党的领导4)撤消行政监察部,由监察委员会取代,执行行政监察职能5)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10.“文化大革命”中,中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特点。。第三章当代中国国家形式和国家机构1、国家形式:重要是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即政体,也涉及国家结构形式,即国家政权的区域组织形式(单一制、复合制)和国家治理形式(集权制、民主制)。2、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为国体服务3、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即政体,有君主制和共和制之分4、君主制:1)专制君主制:①奴隶制专制君主制②封建专制君主制③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2)君主立宪制:①二元制君主立宪制②议会制君主立宪制5、二元制君主立宪制的特性:君主的权利虽然受宪法和议会的限制,但国家权力仍掌握在君主手里,君主拥有立法权,任命首相,组织政府,政府对君主负责,不对议会负责,君主掌握武装力量,决定战争与和平等。6、议会制君主立宪制:是由议会掌握立法权,并由议会中获得多数席位的政党负责组织政府,议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政府对议会负责,君主是虚位元首。(英国国王、日本天皇)7、共和制政体实行限任制8、国家元首、议会和政府之间的关系,是区分各种政权组织形式的重要因素9、国家结构形式:指国家政权的区域组织,即国家的政体和部分、中央和地方之间权力关系的形式10、决定一个国家采用单一制还是复合制国家结构形式的重要因素是国家因素、经济发展以及历史传统、民族问题、宗教因素等11、单一制跟复合制的区别:单一制国家是由若干行政区域组成的单一主权国家,实行统一的中央集权,具有统一宪法和国籍,全国只有一个立法机关、一个中央政府。12、联邦制国家是复合制国家的重要形式,它是指由共和国、州、省、邦等成员组成的联邦制国家,它在中央政府和区域政府(联邦成员)之间划分权力,各自都拥有某些独立的权力。13、国家行政机关、军事领导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行使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14、决定中国走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的因素有:①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②中国是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各族人民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需要,决定了中国只能采用单一制的结构形式④采用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是中国独立完整的保证15、中国的单一制结构形式的特点:①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建立民族自治机关,实行区域自治②在香港、澳门及台湾地区,设立特别行政区③在一般地方行政区域,设立地方国家机关,在中央统一领导下,依照宪法所赋予的职权,管理本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事务。16、各类政体都具有三个要素:①一般公务的议事机能(部分)②行政机能部分③审判(司法)机能17、国家职权重要分为三个部分:①议事立法权→立法机关;②行政管理指挥权→行政机关;③司法权→司法机关18、《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共七类。19、我国国家机构系统,按其性质和职能,可以分为五部分: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军事机关、国家审判机关、国家检察机关20、中国国家机构的设立原则:①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②议行合一的原则③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第四章当代中国选举制度1、选举:意为挑选,指人们根据公认的规则,从所有人或一些人中选择几个人或一个人担任一定的职务的行为。2、选举制度是指由选举法规定的有关选举国家民意代表机关或公职人员的各项制度的总称,其内容报考选举的基本原则、选举的机构、选举的程序、选举的方法等3、选举权的原则:①普遍原则;②平等原则;③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的原则;④秘密投票的原则4、直接选举的程序:①主持选举的机构;②选区划分;③选民登记;④代表候选人的提出与拟定;⑤投票选举和当选5、间接选举的程序:①主持选举的机构;②全国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及分派③全国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候选人的提名、拟定和正式选举6、当代中国的选举制度渊源于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的选举制度。第五章当代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上)1、1931年在江西瑞金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2、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共同大纲》,3、1953年3月1日,颁布《选举法》4、195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制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5、为什么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主线政治制度?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与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相适合的政权组织形式。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深厚的群总基础和广泛的代表性,从政治上和组织上保证全体人民掌握国家权力,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③人民代表大会根据议行合一的原则设立国家机关,可以有效的保证国家权力机关的决定得到迅速执行,人民的意志得到有效实现。6、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我过的政治法律地位是: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它在国家权力机关中处在最高地位,②中央其他国家机关如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7、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5年8、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修改宪法、监督宪法的实行、制定修改法律、选举其他国家机关领导人等15项重要职权。9、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国家活动中具有很大的权威性,总结为: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10、2023年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立法法》2023年8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监督法》11、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程序:①会议准备工作②预备会议③全体会议④代表团会议和代表小组会议12、立法程序:①提出议案②审议议案③表决与通过④公布13、选举或决定任命的程序:①候选人提名②候选人介绍③选举或者决定任命14、全国人大常委会由下列成员组成:委员长、副委员长若干人、秘书长、委员若干人15、第十届全国人大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为175人,委员长1人,副委员长15人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组成人员不得担任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职务16、全国人大常委会每届任期5年,委员长及副委员长不得连续两届任职17、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权利: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行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予的其他职权18、委员长的职权:①向常委会提出属于常委会职权范围内的议案;②决定常委会每次会议的会期,拟定会议议程草案;③对向常委会提出的议案和质询案,决定交由有关委员会审议或者提请常委会全体会议审议;④指导和协调各专门委员会的平常工作;⑤解决常委会其他重要的平常工作;⑥从常委会组成人员中拟定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组长、副组长若干人。19、常委会举行会议时,应当在会议举行7日以前,将开会日期、建议会议讨论的重要事项。告知常委会组成人员并向全国公布,临时召集的会议,可以临时告知。20、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议案的程序:①提出议案涉及法律案;②审议议案③法律草案的审议④对议案的表决⑤公布21、全国人大常委会机构:①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②办公厅;③工作委员会第六章当代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1、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①制定地方性法规的职权,即地方立法权②县级以上各级人大可行使审议、决定、任免、监督等15项职权2、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①预备会议;由本级人大常委会主持②全体会议:由预备会议选出的主席团主持3、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提出和审议议案程序人大代表10人以上联名,可以向本级人大提出属于本级人大职权范围内的议案;以半数通过4、选举和任免程序:①候选人提名②候选人名额的拟定③正式选举和决定任命5、县级以上各级人大常委会于1979年终开始建立,是我国完善人大制度的重要体现6、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每届任期5年7、职权:①地方立法权②其他职权:保证权;领导、主持本级人大代表的选举、召集本级人大会议;重大事项决定权;监督权;人事任免权8、会议和工作程序:会议:由主任召集,每两个月至少举行一次。(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每周举行)会议内容:听取和审议工作报告;决定本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有关人员的任免;审议和通过议案;受理质询案等9、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机构:①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②综合办事机构;③工作机构④省、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根据工作需要可以再地区设立工作机构10、县级人大一般不设立专门委员会,只设立工作常委会11、县级以上(不涉及县级)地方各级人大专门常委会的工作职责:①提出议案;②审议本级人大主席团或本级人大常委会交付的议案,提出报告③审查政府工作报告④审议质询案⑤审议政府决定、命令、规章和下一级人大的决议案⑥提出立法意见,起草法规和决议草案⑦检查监督与本委员会有关法律、地方性法规和本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的贯彻实行情况,必要时可提出报告⑧联系本级人大代表,听取意见和建议⑨对全国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交付征求意见的法律草案,组织讨论,提出修改意见,综合上报⑩办理属于本级人大及常委会职权范围内与本委员会有关的人民群众来信来访事项12、乡级人大的职权:①保证权;②决定权;③审查、批准本行政区域内的财政预算和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决定本行政区域内的民政工作实行计划④选举权、任免权⑤听取和审查本级人民政府的工作报告,撤消本级人民政府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⑥维护公共利益权13、乡级人大的工作机构:乡级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副主席;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1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西方议会制的重要区别:①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不同;②法律地位不同③与政党关系不同④人大代表和议员的区别⑤组织形式、组织机构的不同第七章当代中国国家元首制度1、君主制政体国家终身制:英国、泰国、荷兰、比利时、丹麦、挪威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马来西亚,任期5年2、共和制政体国家由选举产生,实行限任制①由立法机关(议会)产生②直接由人民选举:法国③人民通过选举团产生:美国④混合团队产生:德国⑤联邦议院和各州议会代表组成的联邦大会选举产生3、元首的法律地位有三种类型:①总统制国家,国家元首兼任政府首脑②议会制国家,国家元首不兼任政府首脑,只行使元首的职权③议会制总统制国家,国家元首不兼任政府首脑,但担任大部分国家行政权,并有权任命政府首脑4、国家元首尚有单一元首和集体元首之分5、国家元首的基本职权:①公布法律权;②发布命令权;③召集议会权;④外交权;⑤统帅武装力量权;⑥任免权;⑦赦免权;⑧荣典权6、中国国家主席制度的沿革①建国初期由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集体行使国家元首职权②1954年《宪法》规定设立国家主席③1975年和1978年《宪法》规定不设立国家主席④1982年《宪法》恢复国家主席制7、国家主席制度的作用:①进一步健全了我过的政治体制②有助于进行国际交流活动8、国家主席的资格:一、政治条件:即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公民二、国籍:种花人民共和国公民三、年龄条件:年满45周岁9、2023年3月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胡锦涛为国家主席,曾庆红为国家副主席。10、国家主席的法律地位:排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之后,国务院之前11、国家主席的职权:一、对内的职权:①公布法律;②任免国务院总理和国务院其他组成人员③授予国家的勋章和荣誉称号;④发布特赦令;⑤宣布进入紧急状态;⑥宣布战争状态;⑦发布动员令二、对外的职权:①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国事活动②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排遣和召回驻外全权代表③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批准和废除同外国缔结的条约和重要协定第八章当代中国中央行政制度1、行政:国家立法和司法机关对社会的管理活动,涉及立法、司法、行政等各种国家机关的管理活动马克思的观点“行政是国家的组织活动”2、国家行政的性质:①国家行政的主体:带有权威性质的国家行政机关——政府②国家行政的客体:国家政务和社会事务③国家行政的目的:实现国家目的和统治阶级利益④国家行政的依据:法律法规⑤国家行政的性质:执行性活动3、政务院——国家政务最高执行机关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国家军事最高统辖机关最高人民法院——国家最高审判机关人民检察署——国家最高监察机关4、政府组织即行政机关体系,各级人民政府是行政管理活动的主体5、国务院的法律地位:①作为最高国家行政机关的职能;②在国际交往中,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名义出现,代表整个国家6、国务院由每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产生。国务院总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提名,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体代表过半数通过决定,由国家主席任命。7、国务院的工作职能体现在: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必须接受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拥有的权力在法律上均来自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授权8、国务院的职权:①立法权;②提案权;③领导权;④监督权;⑤人事权⑥决定紧急状态权⑦其他权力9、政府职能:指政府在一定历史时期内根据社会环境的需求而履行的职责和功能,它反映政府的实质和政府活动的内容和方向。10、国务院的职能表现在:①健全宏观调控体系;②加强市场监管;③认真履行社会管理职能;④强化公共服务职能11、国务院职能转变的必要性:国务院职能你转变既是经济体制转轨的关键,又是推动政治体制转轨的起点,政府职能转变构成了联结经济体制改革、行政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一环。12、政府从三个方面着手改变职能:①依法界定政府的管理职能;②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③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13、我国政府机构的设立遵循的原则:需要原则;统一原则;精简原则;效能原则14、《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明确提出改革遵循的原则:①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定,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②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调整政府组织结构,实行精兵简政;③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调整政府部门的职责权限,明确划分部门之间职能分工,晚上行政运营机制;④按照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规定,加强行政体系的法制建设15、人员分流的基本办法是:带职分流;定向培训;加强公司;优化结构16、国务院组成部门共28个(部、委、行、署)外交部、国防部等17、国务院直属特设机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18、国务院直属机构:18个。海关总署,质检总局等19、国务院办事机构:4个。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国务院研究室等20、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14个。新华通讯社、中国科学院等21、部委归口管理的国家局:11个。国家信访局、国家海洋局、档案局等22、总理负责制:这种首长负责制贯穿着民主集中制、法制和国家权力机关负责三项重要原则23、总理负责制的内容:①全面领导权;②最后决定权;③人事提名权;④行政首长负全面责任24、国务院会议制度①国务院全体会议:由总理召集和主持,每半年召开一次②国务院常委会议:由总理召集和主持,每月召开三次《规则》确立了执政为民、人民参与政务、人民监督政务的原则25、内容:①国务院工作的指导思想;②推动依法行政;③推行政务公开制度;④实行科学民主决策;⑤加强行政监督第九章当代中国一般地方行政制度1、我国行政体制(单一制的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特点是:中央政府统率全国各级地方政府,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实行垂直领导。2、我国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具有双重性质:①作为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从属于本级国家权力机关;②作为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除了对本级国家权力机关负责外,还要对上一级国家行政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这是我国单一制的国家行政结构决定的3、各级地方行政首长和副职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其他组成人员的人选根据行政首长提名,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决定,并报请上级行政机关备案。4、地方政府职权:①执行权;②地方行政立法和制令权;③管理权;④领导与监督权;⑤保障权;⑥关于乡、民族乡、镇的建置的决定权和区域划分权。地级市人民政府的职权:①执行权;②制令权;③管理权;④领导与监督权;⑤保障权县级市人民政府的职权:①执行权;②制令权;③管理权;④领导与监督权;⑤保障权乡级人民政府的职权:①执行权;②保障权;③其他职权5、我国有四个直辖市: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其他均为地级市政府。6、省级政府职能转变的途径:加强宏观调控职能,放开微观管理职能,从无所不为的万能政府转变为“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有限政府,把工作职能集中到规划制定、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区域协调、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省级政府职能改革的重点:①加强法规制定与规划引导,强化宏观经济管理职能;②实行有进有退,强化微观经济管理职能;③完善政府社会管理体制,转变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④加强宏观指导,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⑤理顺省级政府与市县级政府的关系,提高行政效率7、县乡级政府的职能:①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基本的公共管理服务②贯彻中央提出的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的目的,促进县域范围内的公共事业的发展③把握辖区的社会经济走向8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机构的设立,在我国行政管理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和作用。一方面,要贯彻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的各项方针、政策;另一方面,要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制定政策措施和规章9、自治州、县、自治县、市、市辖区政府机构的设立,在我国行政管理体系中起承上启下、连结城乡的枢纽作用。10、乡级政府机构的设立,起联系政府与广大农村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11、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均设立审计机关。12、政府机构和人员精制精简过程中的注意事项:①着眼于全面提高机关干部的整体素质,把人员的定岗分流同干部结构的优化结合起来②着眼于建立干部能上能下的岗位交流机制,把人员定岗分流痛加强机关建设和法制建设结合起来③着眼于从严治政,把人员定岗分流痛加强机关建设和法制建设结合起来,提高依法行政能力。13、我国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三权一责”:即①全面领导权;②最后决定权;③人事提名权;④行政首长负全面责任。14、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会议制度:政府会议:核心,可分为全体会议和常务会议政府行政会议:每周一次,政府扩大会议:会期不定,属于贯彻为主的会议。15、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工作规则:①依法行政:立党为公、执政为民②政务公开:依法公开;真实公正;注重实效;有利监督、16、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关系:建立在一定利益基础之上的国家利益和地方利益之间的一种利益分派关系。其核心是中央政府代表的国家利益和地方政府代表的地方利益两者之间的利益均衡问题,在现实中,表现为集权和分权关系。17、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关系的三种模式:中央与普通行政区域关系模式;中央与民族区域自治地区关系模式;中央与特别行政区关系模式都体现了国家主权统一的原则,都是在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下运作的。18、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关系的基本原则:①利益原则和法制原则②发挥两个积极性的原则③应当明确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和责任原则19、①中央和地方的政治关系: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②中央和地方的人事关系:指中央和地方政府在国家干部的管理方面所体现出来的关系,涉及干部的选拔、任用、培训、考核、奖惩、工资、福利、退休、退职等。干部管理体制原则:实行党管干部原则(主线原则)干部人事管理的组织体制实行统一的公务员制度③中央和地方的法律关系:立法主体多元化法治的统一化④中央和地方的经济关系:财政关系的重要性1992年以后的财政关系——分税制改革加强税收管理,防止税源流失⑤中央与地方的事权关系(1994年开始的分税制改革,是中央和地方关系的重要分水岭)第十章当代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旧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国家,存在着双重的民族矛盾:一方面,种花民族共同遭受着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另一方面,国家内部也存在着剧烈的民族矛盾二、当代中国的民族问题:1、历史形成并遗留下来的民族隔阂尚未完全消除;2、各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仍然存在3、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的观念及行为参与的存在4、民族差异的存在5、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阶级斗争综上所述,当代中国仍然存在民族问题,但它基本上是各族人民在主线利益上一致基础上的具体内部矛盾。它的重要内容是:各民族之间的关系问题,中央和民族区域之间的关系问题,不同民族成分的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问题,民族之间事实上的不平等问题,民族发展和共同繁荣的问题,国家队少数民族的一系列具体政策问题,民族文化差异的问题。三、社会主义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坚持民族平等,加强民族团结,实现各族的共同繁荣。四、民族团结是指,各个民族和睦相处,和谐交往,互相信任,互相合作,互相尊重与体谅,共同努力与奋斗。五、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构,行使自治权。六、我国民族关系的特点:1、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在中国,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关系历来不是一种殖民关系3、在国际上还存在着民族分裂主义和其他敌对势力4、中国历史上长期以来实行中央集权制度5、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总而言之,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马列主义民族问题理论同多民族的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七、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多元统一的民族格局相结合的产物。八、1941年,成立“内蒙古自治区”九、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十、中国平等、团结、互助的民族关系和多元统一的民族格局决定了中国各民族合为上、合即统一是唯一的选择。十一、民族区域自治的特点:1、实行区域自治的各民族自治地方都在单一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之内,不具有独立或半独立的联邦行政区域性质《宪法》和《自治法》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线大法和依据,各民2、族自治地方必须遵循3、各民族自治地方的政权,都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是以工农为主体的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国体——人民民主专政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形式4、各级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体现了民族自治和地方自治的结合,是一定的争执形式同一定的民族形式相结合的地方政权5、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为基础建立起来的,适应了我国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状况,能充足满足少数民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规定十二、民族自治地方的名称,按照:地方名称、民族名称、行政地位的顺序组成十三、盟设立在自治区与自治县之间,是作为上级国家机关的派出机构而存在的,其行政地位与地区行政公署一致。十四、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任务:1、必须维护国家统一、保证宪法和法律在本地方的遵守和执行2、领导各族人民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3、要把国家的整体利益放在首位,积极完毕上级国家机关交给的各项任务4、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5、保障本地方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6、保障各民族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十五、民族自治地方人大常委会成员由本级人大在代表中选举产生。十六、政府工作部门负责人由政府行政首长提名,本级人大常委会任命,报上一级国家行政机关备案。十七、民族自治权涉及:1、立法权;2、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权;3、人事权;4、治安管理权;5、经济管理权;6、草场和森林的所有权和使用权;7自然资源开发及地方基本建设权;8、对外贸易权;9财政权10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管理权;11、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权12、环境保护权十八、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事务的权利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有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有助于国家的统一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有助于促进民族自治地方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第十一章当代中国特别行政区制度一、香港:1840—1997.7.1澳门:1999年12月20日二、一国两制: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们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三、行政区的法律地位:1、特别行政区是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下的地方行政区域2、特别行政区是一个享有高度自治权,基本保存原有法律,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的特别行政区。3、特别行政区是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的地方行政区域,它享有高度自治权,不同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般地方行政区和民族自治区。四、中央人民政府在特别行政区行使的权力:1、负责管理与特别行政区有关的外交事务2、负责管理特别行政区的防务3、任命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和行政机关的重要官员4、对特别行政区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备案5、决定特别行政区进入紧急状态6、有权解释和修改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五、特别行政区的自治权:立法权;司法权;行政管理权六、行政长官兼政府首长,负有领导特区及其政府的双重责任:1、作为行政特区的行政长官,他是特区的全权代表,对外代表特别行政区2、由他直接领导和指挥特区政府,并通过政府全面负责整个特区的工作七、香港/澳门特区长官的任职资格:年满40周岁;在香港/澳门通常居住连续满20年并在外国无居留权的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国公民担任。八、特区的行政长官在本地通过选举或协商产生,由中央人民政府任命九、特区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司法权和终审权”十、特区的行政会议必须每月举行一次十一、三司:政务司、财政司、律政司十二、特区立法会的重要权力:1、制定法律方面的职权;2、财政、税收方面的职权;3、对行政长官提出弹劾案的职权4、监督权;5、对《基本法》的修改提案权6、立法会行使的其他职权十三、特区立法会主席的职权:1、主持会议2、决定议程和开会日期3、在休会期间召开特别会议4、应行政长官的规定召开紧急会议(澳门可直接召开)5、立法会议规则规定的其他职权十四、立法会的权利:1、质询权;2、立法提案权;3、豁免权十五、司法制度的原则:1、独立审判原则2、遵循先例原则3、陪审制度原则4、保存普通话的诉讼原则十六、法官制度必须是外国无居留权的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国公民十七、律师制度:必须先请律师,再由律师去请大律师第十二章当代中国司法制度一、审判制度:是关于国家审判机关的性质、组织结构、职能和审判程序等方面的制度的总称。二、法治国家的活动:1、立法;2、执法三、审判制度的性质:1、审判制度是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2、审判制度具有法律制度的特质四、审判制度的基本原则:1、独立审判原则2、依法审判和未经审判对任何人不得拟定有罪的原则3、平等审判原则4、民主审判原则五、审判制度的基本内容:1、两审终审制2、公开审判制度3、合议制度4、回避制度5、陪审员制度6、审判监督制度六、陪审员的任职资格: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年满23周岁;品行良好、公道正派、身体健康;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任期为5年,同级人大常委会任命)七、人民法院的职权:1、审判权;2、司法解释权3、指导权4、司法行政权5、司法建议权八、组织结构分:特设的专门审判庭和法定的审判组织形式九、组织形式:独任庭;合议庭;审判委员会十、法官制度:指关于法官的选任资格、选任方式、任职期限、奖惩、物质待遇等方面的规章制度的总称。十一、法官的职责:依法参与合议庭审判或者独任审判案件;依法规定的其他职责。十二、法官的任职资格: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2、年满23周岁3、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4、有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和良好的品行5、身体健康6、学历及工作经验规定十三、法官的考核内容:审判工作实绩、思想品德、审判业务和法学理论水平、工作态度和审判作风十四、检察制度:指法律规定的关于检察机关的组织机构、职权及其活动原则的制度总和。十五、我国检察制度涉及:公诉制度;审判监督制度;侦查监督制度;执行监督制度;对公职人员实行法律监督制度。十六、检察权:指依法监督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企事业单位、人民团队和全体公民遵守宪法与法律的权力,是国家维护法制统一和保障法律正的确施的一种特殊权力,是国家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七、检察机关,实行检察长负责制和民主集中制的领导体制十八、检察机关的活动原则:1、法治原则2、检察独立原则3、双重领导原则十九、检察机关的职权:1、审判监督权2、侦查监督权3、执行监督权4、备案侦查权5、公诉权6、民事、行政诉讼参与权二十、检察机关的组织体系:一种是发挥检察职能的组织,一种是发挥行政管理职能的机构二十一、1995年2月通过《检察官法》二十二、侦查的含义:1、侦查是公安机关和人民检察院的职权,其他任何机关或个人都不能行使2、侦查活动的内容就是法律规定的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在办案过程中进行的专门调查工作和有关强制性措施3、侦查是一种诉讼活动,必须依法进行二十三、侦查的任务:1、搜集证据2、查明案件事实3、查缉案犯4、追缴赃物、赃款、收归国库或还给受损的单位和个人5、防止和减少犯罪二十四、侦查的程序:1、讯问犯罪嫌疑人2、讯问证人、被害人3、勘验、检查4、搜查5、扣押物证、书证6、鉴定7、通缉二十五、侦查的强制措施:1、拘传;2、取保候审3、监视居住4、拘留二十六、2023年12月通过《律师法》二十七、律师:是社会法律服务工作者,其职业活动涉及上层建筑领域中的司法活动和国家职能。二十八、从业资格:具有我国国籍;取得中国律师资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经过国家统一的司法考试二十九、执业律师的种类:专职、兼职和特邀律师三十、律师事务所的种类:1、国资律师事务所2、合作律师事务所3、合作律师事务所4、个人律师事务所三十一、1996年通过《诉讼法》三十二、1997年5月26日,司法部法律援助中心在北京正式成立三十三、法律援助的实行主体: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工作者三十四、法律援助的资金来源:政府出资、社会捐赠及行业奉献第十三章当代中国军事制度一、中央军委实行主席负责制,任期5年二、中央军委总部机关: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总装备部基本任务:保障中央军委关于作战和建军的战略决策和各项方针、政策的实现三、总参谋部:成立于1931年,任务是,在参谋长领导下,拟定和组织实行战略战役计划和动员计划,指挥和协调各军种、战区作战行动;负责拟定和组织实行人民武装力量建设计划,掌握军队的组织建设、军事训练、装备计划和行政管理事务总政治部:成立于1931年,任务是,遵照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决议和指示,拟定全军政治工作的任务,并指导下级机关执行,保证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赋予军队的各项任务的完毕总后勤部:成立于1931年,具有全军后勤组织指挥和勤务保障两大职能其任务是:遵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关于国防建设、军队建设和作战的方针、计划,组织领导全军后勤建设和后勤保障工作,保障军队建设和作战任务的完毕。总装备部:成立于1998年,其重要职责是:根据中央军委会关于装备建设的方针、政策,编制全军装备建设的规划计划,拟定装备工作的政策法规,制定全军性装备工作的规章,并组织实行和监督执行,组织领导全军装备的科研、保障及勤务工作四、中国人民解放军由海陆空三军种组成五、1985年的七军区:沈阳、北京、济南、兰州、成都、广州、南京六、全国共有27个省军区,1个卫戍区(北京)个警备区(天津、上海、重,3庆)七、1983年4月6日,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总部在北京成立八、金木水火土:黄金部队、森林警察部队、水电部队、消防部队、交通部队九、武警部队的编制和经费由公安部武警总部统一管理十、国防部:成立于1954年9月十一、军衔:指国家根据军人的职位,军事、政治和专业素质,资历、奉献而授予每个军人的用以表白其身份、地位、荣誉的一种衔称。涉及:军官军衔制度;士兵军衔制度十二、兵役制度:是国家关于公民参与武装组织或在武装组织之外承担军事任务、接受军事训练的制度。内容:公民在军队中服现役;在军队外服预备役;在校学生接受军事训练十三、1955年7月开始实行义务兵役制十四、义务兵役制的任务是: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参与国家建设事业,努力为人民服务期限为2年十五、人民解放军的政治工作:坚持实事求是,贯彻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瓦解敌军的三大原则,是人们军队政治工作的基本工作。十六、党委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是主线领导制度十七、政治委员制度:在团以上单位设政治委员,营级设政治教导员,连级设政治指导员。十八、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政治工作制度:党委领导制度、政治委员制度、和政治机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学试题(解析版)-A4
- 2023年直流鼓风机项目融资计划书
- 护理资料培训课件 大便标本采集相关知识
- 养老院老人康复设施使用管理制度
- 培训过程控制培训课件
- 《D游戏引擎HGE》课件
- 《D水浒传攻略》课件
- 2024年版车辆维修合作聘用协议条款版B版
- 改水电装修合同(2篇)
- 2024年委托贷款业务展期与贷款利率调整协议3篇
- 《Unit-10-If-you-go-to-the-party-you'll-have-a-great-time》教学设计-(5课时)
- 2024年《书籍装帧设计》教案
- 浙江省衢州市锦绣育才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科学试卷
- 常见的金属材料课件
- 云上:再见啦!母亲大人
- 游戏客服处理技巧培训课件
- 生态文明教育视域下的语文教材选文研究以义务教育统编语文教材为例
- 创业计划书大学生摄影工作室
- 人工智能伦理导论- 课件 3-人工智能伦理
- 第章列车自动驾驶(ATO)系统方案
- 新能源240MW风电项目投资计划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