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持有至到期投资_第1页
第五章 持有至到期投资_第2页
第五章 持有至到期投资_第3页
第五章 持有至到期投资_第4页
第五章 持有至到期投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持有至到期投资持有至到期投资一、持有至到期投资概述

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指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通常情况下,企业持有的在活跃市场上有公开报价的国债、企业债券、金融债券等,可以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持有至到期投资主要是债券性投资。企业在将金融资产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应当注意以下特征:(一)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二)有明确意图持有至到期(三)有能力持有至到期“有能力持有至到期”是指企业有足够的财务资源,并不受外部因素影响将投资持有至到期。(四)到期前处置或重分类对所持有剩余非衍生金融资产的影响存在下列情况之一的,表明企业没有明确意图将金融资产投资持有至到期:1.持有该金融资产的期限不确定。2.发生市场利率变化、流动性需要变化、替代投资机会以及收益率变化、外汇风险变化等情况时,将出售金融资产。但是无法控制、预期不会重复发生且难以合理预计的独立事项引起的金融资产出售除外。3.该金融资产的发行方可以按照明显低于其摊余成本的金额清偿。4.其他情况。【例题•多选题】下列各项中,某一项金融资产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必须具有的特征有()。A.该金融资产到期日固定B.该金融资产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C.企业有能力将该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D.企业有明确意图将该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答案】ABCD二、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会计处理

初始计量按公允价值和交易费用之和计量(其中,交易费用在“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科目核算)实际支付款项中包含已到付息期尚未领取的利息,应单独确认为应收项目后续计量采用实际利率法,按摊余成本计量持有至到期投资转换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按重分类日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与原持有至到期投资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处置处置时,售价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投资收益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设置的会计科目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面值)

——利息调整(包括公允价值与面值的差额和交易费用)应收利息(分期付息,到期还本付最后一期利息)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到期一次性还本付息)投资收益持有至到期投资取得的账务处理(一)初始投资成本的确认◆一般情况:应按取得时的公允价值与相关交易费用之和作为初始确认金额(持有至到期投资)。

◆特殊情况:如果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包含已到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应单独确认为应收项目(应收利息)。与交易性金融资产中的债券投资相同与交易性金融资产初始投资成本的确认不同取得投资的账务处理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应收利息/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贷:银行存款等(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2023/2/510该投资的面值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实际支付的金额借贷方的差额(溢价)借贷方的差额(折价)[例5]某企业购买乙公司债券的面值为500000元,支付交易费用1000元,实际付款为529000元,该债券持有期为5年,票面规定利率为6%/年。各年应计利息:500000×6%=30000(元)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500000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29000贷:银行存款529000※记入“成本”明细账户的数额为债券面值。※记入“利息调整”明细账户的数额为支付的全部款项与面值之差。(包括公允价值与面值之间的差额以及交易费用)即各年应实现的投资收益7甲企业于2007年1月1日,以1200万元的价格购进当日发行的面值为1100万元的公司债券。其中债券的买价为1190万元,相关税费为10万元。该公司债券票面利率为6%,期限为3年,一次还本付息。企业准备持有至到期。该企业计入“持有至到期投资”账户的金额为(

)A1200B1100C1190D1110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会计分录为: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110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100

贷:银行存款1200因此,计入“持有至到期投资”账户的金额为1200(1100+100)元2023/2/514持有至到期债券投资的购入价格(1)按高于面值的价格购入,又称溢价购入(2)按面值购入,又称平价购入(3)按低于面值的价格购入,又称为折价购入

债券溢价与折价的形成原因

溢价或折价购入是由于债券票面利率高于或低于市场利率引起的。当债券票面利率高于市场利率时,投资企业按溢价购入债券,其溢价是为以后多得利息而事先付出的代价;当债券票面利率低于市场利率时,投资企业按折价购入债券,其折价是为以后少得利息而事先得到的补偿。2023/2/5152023/2/516

票面利率>市场利率溢价票面利率=市场利率平价票面利率<市场利率折价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的原因

债券溢价或折价的摊销,应与确认相关债券利息收入同时进行,并作为计提的应收利息的调整。1.摊销期限——购买日至到期日

2.摊销方法——实际利率法

3.摊销价值的处理

4.摊销结果——到期日全部摊销完毕2023/2/517

债券溢折价的处理长期债券投资溢价或折价,在债券存续期间内于确认相关债券利息收入时摊销。实际利率法2023/2/518实际利率法实际利率法是根据各期期初债券投资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收入,与债券面值和票面利率计算的应收利息的差额,确定各期溢价或折价的摊销额。在实际利率法下,各期实际利息收益随着债券投资账面价值的变动而变动,因而各期溢价或折价摊销额也不相等。2023/2/5192023/2/520实际利率法摊销的步骤为:①各期名义利息(应收利息)=债券面值×票面利率②各期实际利息=债券摊余成本×实际利率③各期利息调整摊销额=实际利息-应收利息债券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利息调整累计摊销额

-已发生的减值损失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等于账面价值。

(四)基本会计分录

1.企业认购债券付款时: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利息调整(溢价时)应收利息或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贷:银行存款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折价时)2023/2/521购买平价发行的债券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贷:银行存款2023/2/5222023/2/523分期付息到期还本借:应收利息(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贷:投资收益(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贷:投资收益(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未减值投资持有期间的利息的会计处理面值×票面利率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借贷方的差额(摊销折价)

借贷方的差额(摊销溢价)

面值×票面利率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借贷方的差额(摊销折价)

借贷方的差额(摊销溢价)

核算内容平价购入溢价购入折价购入3.到期收回本息借:银行存款(本利和)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或应收利息)同左同左4.转让债券借:银行存款(转让收入)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或应收利息)投资收益(差额)基本同左区别:账面价值中包括溢价基本同左区别:借方有债券投资溢折价中的折价部分2023/2/52420×0年1月1日,XYZ公司支付价款1000元(含交易费用),从活跃市场上购入某公司5年期债券,面值1250元,票面年利率4.72%,按年支付利息(即每年支付59元),本金最后一次支付。该债券的实际利率r=10%.合同约定,该债券的发行方在遇到特定情况时可以将债券赎回,且不需要为提前赎回支付额外款项。XYZ公司在购买该债券时,预计发行方不会提前赎回。XYZ公司将购入的该公司债券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且不考虑所得税、减值损失等因素。根据上述数据,XYZ公司的有关账务处理如下:(1)20×0年1月1日,购入债券: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1250贷:银行存款1000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250(2)20×0年12月31日,确认实际利息收入、收到票面利息等:应收利息=1250*4.72%=59(元)利息收入(实际投资收益)=1000*10%=100(元)利息调整(折价摊销)=100-59=41(元)期末摊余成本=1000+41=1041

借:应收利息

59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41

贷:投资收益100

借:银行存款59

贷:应收利息

59(3)20×1年12月31日,确认实际利息收入、收到票面利息等应收利息=1250*4.72%=59(元)利息收入(实际投资收益)=1041*10%=104(元)利息调整(折价摊销)=104-59=45(元)期末摊余成本=1041+45=1086

借:应收利息59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45

贷:投资收益104借:银行存款59

贷:应收利息59(4)20×2年12月31日,确认实际利息收入、收到票面利息等:应收利息=1250*4.72%=59(元)利息收入(实际投资收益)=1086*10%=109(元)利息调整(折价摊销)=109-59=50(元)期末摊余成本=1086+50=1136

借:应收利息59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50

贷:投资收益

109

借:银行存款59

贷:应收利息

59(5)20×3年12月31日,确认实际利息收入、收到票面利息等应收利息=1250*4.72%=59(元)利息收入(实际投资收益)=1136*10%=114(元)利息调整(折价摊销)=114-59=55(元)期末摊余成本=1136+55=1191借:应收利息59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55

贷:投资收益

114

借:银行存款

59

贷:应收利息59(6)20×4年12月31日,确认实际利息收入、收到票面利息和本金等:应收利息=1250*4.72%=59(元)利息调整(折价摊销)=250-41-45-50-55=59利息收入(实际投资收益)=59+59=118现金流入=59+1250=1309借:应收利息59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59(250-41-45-50-55)

贷:投资收益

118

借:银行存款59

贷:应收利息59

借:银行

1250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1250年份期初摊余成本(a)实际利息(b)

(按10%计算)现金流入(c)期末摊余成本

(d=a+b-c)20×0年100010059104120×1年104110459108620×2年108610959113620×3年1136114*59119120×4年1191118**13090例:甲公司2006年1月1日购入乙公司发行债券作为持有至到期投资。债券面值100000元,票面利率6%,五年期,实际支付银行存款91889元,(不考虑相关税费)。该债券每半年付息一次,到期还本并支付最后一次利息,购入债券时市场利率为8%,采用实际利率法。2006/01/01,购入债券时,(1)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100000

贷:银行存款91889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81112023/2/5322006/06/30,每半年计息一次,确定投资收益、折价摊销应收利息=100000X6%/2=3000(元)利息收入(实际投资收益)=91889X8%/2=3675.56(元)利息调整(折价摊销)=3675.56–3000=675.56(元)(2)借:应收利息300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675.56

贷:投资收益3675.562023/2/5332006/12/31,计息并确定投资收益、折价摊销应收利息=100000X6%/2=3000(元)实际投资收益(91889+675.56)X8%/2=92564.56X4%=3702.58(元)折价摊销=3702.58–3000=702.58(元)(3)借:应收利息300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702.58

贷:投资收益3702.582023/2/5342007/06/30,计息并确定投资收益、折价摊销应收利息=100000X6%/2=3000(元)实际投资收益(92564.56+702.58)X8%/2=93267.14X4%=3730.69(元)折价摊销=3730.69–3000=730.69(元)(4)借:应收利息300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730.69

贷:投资收益3730.692023/2/5352007/12/31,计息并确定投资收益、折价摊销实际投资收益=(9326.14+730.69)X8%/2=93997.83X4%=3759.91(元)折价摊销=3759.91–3000=759.91(元)(5)借:应收利息300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759.91

贷:投资收益

3759.912023/2/5362008/06/30,计息并确定投资收益、折价摊销实际投资收益(93997.83+759.91)X8%/2=94757.74X4%=3790.31(元)折价摊销=3790.31–3000=790.31(元)(6)借:应收利息300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790.31

贷:投资收益3790.312023/2/5372023/2/5382008/12/31,计息并确定投资收益、折价摊销实际投资收益=(94757.74+790.31)X8%/2=95548.05X4%=3821.92(元)折价摊销=3821.92–3000=821.92(元)(7)借:应收利息300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821.92

贷:投资收益3821.922009/06/30,计息并确定投资收益、折价摊销实际投资收益(95548.65+821.92)X8%/2=96369.97X4%=3854.80(元)折价摊销=3854.80–3000=854.80(元)(8)借:应收利息300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854.80

贷:投资收益

3854.802023/2/5392009/12/31,计息并确定投资收益、折价摊销实际投资收益=(96369.97+854.80)X8%/2=97224.77X4%=3888.99(元)折价摊销=3888.99–3000=888.99(元)(9)借:应收利息300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888.99

贷:投资收益3888.992023/2/5402010/06/30,计息并确定投资收益、折价摊销实际投资收益=(97224.77+888.99)X8%/2=98113.76X4%=3924.55(元)折价摊销=3924.55–3000=924.55(元)(10)借:应收利息300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924.55

贷:投资收益3924.552023/2/5412010/12/31,计息并确定投资收益、折价摊销实际投资收益=(98113.76+924.55)X8%/2=99038.31X4%=3961.53(元)折价摊销=3961.53–3000=961.53(元)(11)借:应收利息300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961.69

贷:投资收益3961.692023/2/542折价摊销总额=675.56+702.58+730.69+759.91+790.31+821.92+854.80+888.99+924.55+961.53=8110.84≈8111(元)2023/2/5432010/12/31,收回本金和最后一期利息借:银行存款103000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100000

应收利息30002023/2/544C公司于2007年1月1日从证券市场购入D公司于同日发行的债券,该债券为4年期,票面利率为5%。购入债券的面值为20万元,实际支付价款为19.107万元,另支付相关费用0.2万元。C公司购入后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购入债券的实际利率为6%,到期一次本付息,假定利息按年计提。2010年1月2日,C公司将该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其公允价值为24万元。2010年2月10日将其出售,收到款项24.1万元存入银行。假若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要求:1、在下列表格中计算各年实际利息收入2、做出如下账务处理(1)2007年1月1日,购入债券时:(2)2007年12月31日,确认利息收入时:(3)2008年12月31日,确认利息收入时:(4)2009年12月31日,确认利息收入时:(5)2010年1月2日,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时:(6)2010年2月10日,出售时:年份①年初摊余成本②利息收益=①*r③现金流入

④年末摊余成本=①+②-③200719307011584.210000194654.22008194654.211679.2510000196333.452009196333.4511780.0010000198113.452010198113.4511886.55*2100000

11886.55=210000-198113.452、1)2007年1月1日,购入债券时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200000

贷:银行存款

19307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6930(2)2007年12月31日,确认利息收入时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

10000

——利息调整

1584.2

贷:投资收益

11584.2(3)2008年12月31日,确认利息收入时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

10000

——利息调整

1679.25

贷:投资收益

11679.25(4)2009年12月31日,确认利息收入时: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

10000

——利息调整

1780

贷:投资收益

11780(5)2010年1月2日,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时: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240000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1886.55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200000

——应计利息30000

其他综合收益11886.55(6)2010年2月10日,出售时(1分):

借:银行存款

241000其他综合收益11886.55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

240000

投资收益

12886.55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减值的处理

2023/2/5481.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客观证据(1)发行方或债务人发生严重财务困难;(2)债务人违反了合同条款,如偿付利息或本金发生违约或逾期等;(3)债权人出于经济或法律等方面因素的考虑,对发生财务困难的债务人作出让步;(4)债务人很可能倒闭或进行其他财务重组;(5)因发行方发生重大财务困难,该金融资产无法在活跃市场继续交易;202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