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跨越23个行业的38个实习面试经历_第1页
2023年跨越23个行业的38个实习面试经历_第2页
2023年跨越23个行业的38个实习面试经历_第3页
2023年跨越23个行业的38个实习面试经历_第4页
2023年跨越23个行业的38个实习面试经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面试看行业特性丨跨越23个行业的38个实习面试经历总结2023-10-08

桂家勋

HYPERLINK"javascript:void(0);"北美留学进行时作者介绍:桂家勋,留美三人行,制片人在过去两年的暑假里,我分别做了两份实习,一个在大二结束的暑假,一个在大三结束的暑假。第一份实习在美国西海岸的一家教育软件公司,天天跟同事们穿着西装踢一小时的毽子,有几次上班上到一半忽然全公司被带出去开卡丁车比赛、打激光枪战,实习过程中还玩了个特务游戏害得我上了美国联邦调查局的黑名单。今年做的实习是在加州旧金山的一家大型财务软件公司,天天早上10点到下午4点上班,每周上公司开设的免费街舞课,还经常有机会坐飞机上班,早上坐商务舱飞去洛杉矶分公司晚上再飞回来,公司还安排我们去游乐场坐过山车、去品酒、打保龄球、去粮库筛理胡萝卜给穷人等。上:教育公司的实习。下:财务软件公司的实习我由于在学校修的是机械工程和商业的双学位,自学过一些编程,找工作的时候想的是工和商两种领域的工作都可以找。我的想法是,每年做一个不同行业的实习,就能接触不同的公司、不同的人、不同的环境、做不同的事情,这样才干探索到自己最喜欢什么、适合什么。最开始受大环境影响,觉得应当做个金融的实习试试,想着是大二暑假做个什么实习都行,大三暑假去做个金融的实习。但后来上了一些金融的课以后发现越来越不喜欢,再加上做了一次科技公司的实习后特别开心,决定不申金融,主申科技公司。很多人说在美国找不到工作,我认为这不是能力问题,是方法问题。我找实习的途径跟大多数人不同样。拿我们学校来举例,我们学校有两个招聘网站,一个是学校自己的,叫PennLink,一个是与美国其他几所学校合办的平台,叫iNet。PennLink上基本都是金融公司,并且投简历的全是Penn的学生,大家学校同样、专业同样、上的课同样,参与的社团也同样,我觉得这样主线没法突出自己的学校和专业个性。于是我就历来都只用另一个平台,iNet。iNet那上面有很多非金融类的招聘信息,用这个平台的学生有来自哈佛、麻省理工、斯坦福、耶鲁、西北、南加大、纽约大学、杜克、乔治城、莱斯的,我作为宾大的学生更能突出自己的不同,面试官们看到一份不同背景的简历也会有种焕然一新的感觉,面试起来会更加带劲。(对于不在iNet平台的学校,尚有很多其他的实习招聘网站,例如Internmatch)。此外,许多人局限于通过学校招聘网站上或者学校召开的招聘会申公司,但这样的公司种类很少,一般都是有针对性地来学校招聘,比如来我们学校的基本都是华尔街的金融公司。而我申请公司的重要方法,是直接想想我知道的公司中,我比较喜欢的公司有哪些,然后直接上他们网站上申(比如我喜欢耐克,我就会上耐克的网站看有没有相应的招聘职位)。很多公司其实并不会在校园的内部网上贴招聘信息的,由于学校实在太多了。一种找这种公司的方式,是上网看各种排名和列表,比如大学生最喜欢的公司、最佳的公司总排名等等,或者看某个行业的最佳公司列表,比如最佳的市场营销公司。此外,平时关注一个行业,就可以了解到很多这个行业的好公司,比如我天天看科技新闻,就由此了解到了硅谷的很多startups(创业公司)。尚有个第三种我申公司的方式,是直接联系公司里的人,例如在网上搜到公司的高管或人力资源(HR)的邮箱,或者通过校友网直接联系在这家公司的校友,经常校友会很乐意帮忙的。下面要谈到的几家公司都是采用这几种方式接到面试的。校友网络里搜到校友们的信息,逆时针方向分别为巴菲特、郎咸平、梁思成、特朗普、洪博培两次暑假的找实习,总共面了38家公司,跨越了23个行业,涉及媒体、科技、市场营销、教育、经济、房地产、娱乐等。有趣的是,我发现每次面试都能感受到那家公司的许多特性对他们所处的行业有一定代表性,也发现每种类型的公司的人都很不同样,乐意招的人也是不同的。有时候我面的公司不是真的特别想去,而只是为了看看那家公司会怎么面人。面试就跟聊天同样,可以让人了解一个行业以及公司是如何的;除了面试,平时有多少机会能跟一个大公司的高管或经理了一个小时?下面谈谈一些比较有趣和有代表性的面试经历。大二由于爱好广泛,面试面的公司比较杂,想什么行业都了解一下看看自己最喜欢什么;大三由于实习后发现自己特别喜欢软件公司,才开始面一些比较正规些的公司。大二RubiconInternational这是我去年选择去实习的公司,也是由于玩了个公司内部的游戏给我发假护照和假钞害得我被FBI揪去审问的公司(具体经历)。这家公司是一家教育软件公司,美国大多数幼儿园到高中的学校都在用他们的软件。它曾经是一家拥有2023历史的征询公司,它的创始人曾经是ArthurAnderson(安达信)的合作人,后来自己出来创了这家公司,做了一段时间改行专做教育了。我是在学校的iNet上面找到它的,3月份投了简历后不久HR就找我用Skype视频面试,随后又跟公司的Partner(合作人)用skype面试。两次面试都聊得特别开心,跟其它所有面试比都没有聊得这么开心过,他们整个过程都是问我关于我在学校做过的各种事情、问我对什么感爱好、谈谈自己的爱好爱好以及在团队中合作的经历等等。再过一个星期后,他们就给我发Offer了,时薪20美元一小时(比我当时面的其它公司给得都多),包全程的机票、住宿和酒店。我最后选这家公司,是由于跟他们聊得特别开心,我觉得过一个快乐的假期、跟一群特别和谐的人在一起会做得不久乐,相比起当时可以去的一些大公司比,我觉得在这种小公司的氛围里能跟大家相处得最快乐,我就选了它。另一个因素也是由于这家公司结构很特别,公司70多个人里面只有两层,合作人和associates,除了公司的本来几个创始人以外其他所有人都是associates,没有中间管理层,整个公司是以团队形式运作的,我对这种结构很感爱好所以就去感受了。后来实习的确很欢乐,公司的人都特别和谐,经常边工作边聊最近看了什么书、去了哪里旅游等话题。公司很国际化,有来自20多个国家的人;实习生们从大一的到研究生到MBA全都有;天天下午4点多一下班,公司里就空了;每周五有冰淇淋吃,天天中午吃饭只要是跟同事一起去吃都报销,无论多贵多高档的餐厅,为了促进员工关系;公司还带我们去开卡丁车、射击、攀岩、踢足球。我在里面做的是deployment,并非软件活,而是帮客户配置软件,后来自学了点编程写了一个程序来代替deployment的工作,害得整个部门差点被炒掉了,但给公司带来了很大好处、省了不少时间和资源。这件事让我意识到,在一家小公司里一个人的力量是无穷的,只要觉得什么事情对公司好,都可以去做,有这个自由去做出改变,也更容易获得支持,这件事影响了我后来找工作避开找太大的分工太细的公司。实习的最后一天晚上在公司把美联储包下来变成赌场的大party上,总裁握着我的手握了十多分钟说给我公司的standingoffer,也就是我这辈子任何时候想回来都可以回来,公司随时欢迎我。他说签证不是问题,我假如想回来无论如何都会帮我办到的(有一个同事就是非洲塞内加尔来的,第一年被拒签了,次年公司又再次努力帮他申请到签证把他招进来的;公司同时还给另一个跟我一起实习的韩国来的互换生也提供了来美国工作的机会)。最后我还是没选择回这家公司,由于地理因素,在俄勒冈州波特兰市吃不到中餐。Smartstops这家公司是做股票分析的,拥有一个程序判断什么时候该买,什么时候该卖。这家公司的面试特别奇特,主线就不算面试,跟公司的创始人视频上聊,是一个美国白人女的,特别能说,几乎聊了有3个小时,一直都是她在发言,从她怎么创的这家公司到未来发展全都讲了一通。她把她电脑屏幕分享给我,给我展示他们的软件,还给了我一个注册码让我免费试用。聊到后面,她的屏保出现了,是她跟她的各种狗的图片,我们后来就开始聊狗了。最后我没选择去这家公司,由于没有实习工资,只有提成,但至今还在用它们的产品。LondonInternationalGroup这是一家征询类的公司,我最后没面他们。他们发邮件过来,让我填一份表格,并把我的正面照发给他们。面了那么多公司,历来没有哪家公司说要照片(真想看人应当委婉一点说视频面试吧?),让我很纳闷,我就发给他们了。后来再也没接到消息了,我估计就是由于照片的因素。Moody’s穆迪穆迪是一家评级公司,我申请的经济研究职位是在他们的Moody’sAnalytics部门。当时是HR打电话过来,奇怪的是,她主线就没有面我。HR在电话里说,我看了你的简历,你是学工程和经济的(其实我不是学经济的,只是我们学校的学位很误导人叫做经济学学位,其实是商学位),很适合这个职位,就选你了。你对我们公司和这个职位有没有什么疑问?我一愣,这面试居然变成我面她了,于是我问了一堆关于穆迪和职位的问题。几天后她把offer发来了,是一份数页的协议,其中提到工资是14美元一小时,工作地点在部门的总部,位于宾州一个偏远的小镇,我查了一下发现天天还得开车才干去。最后做决定期我踌躇了一下应不应当选穆迪,由于这家公司名气大,但后来还是觉得大二暑假过得开心最重要,这家公司没有让我对它产生好感,我就没去了。当时假如去了穆迪,就不会暑假过得那么开心了,也就不会有被FBI抓的事了。ED&FMan这是一家期货交易公司,我后来没进,但值得提它是由于当时面试官打电话过来,说他看了100多封简历,然后挑出了10封他认为是最聪明的人。他专挑我简历上写的我下国际象棋的事,说这一条表白你很适合做交易,然后问了我一番关于下象棋比赛的经历以及我上没上过记录、微积分、编程,最后他说,你们几个仿佛都挺聪明的,他不知道怎么选。然后就挂电话了。后来就没再听到消息了。让我惊奇的是,他只通过简历和上过的课来判断一个人聪不聪明,完全没有自己问一些要动脑子的问题来考验。由此可见做交易对智商需求有多高,甚至可以成为单一的评判标准。HyundaiCard现代这是韩国汽车公司现代旗下的信用卡公司,是韩国最大的信用卡公司之一,和美国的通用金融合资的。这份实习位于韩国首尔,当时是我的首选,由于我假期就是想去一个特别一点的地方玩玩。实习的项目是针对外国人的,所以不需要会韩文,职位重要是做市场调查以及为现代的产品制定推广策略。他们很晚才联系我的,那时已经4月底了,我已经接了实习公司的offer,但我还是试试面了。他们发的邮件里全是各种英文的拼写和语法错误。第一轮跟HR在skype上面的试,基本上是从她的列表上提问,关于我的性格、优缺陷、为什么想去现代、为什么想去首尔、为什么想去韩国。她没有接我的话,直接就一个问题接一个地往下问。之后她告知我说,过了第一轮,准备下一轮要写一篇作文,谈论手机可以增长什么新功能。那时我已经开始实习了,但我还是写了,谈了谈手机如何可以取代钥匙和信用卡的功能三合为一。随后是第二轮面试,是跟一个韩国男的,他坐在电脑前,翘着脚,手臂交叉在胸前,一副不懈的样子看着镜头。他偶尔做做笔记,大部份时间都是很不屑地看着我,也没问我关于我作文里的主意,只提了一句“这个技术已有了”,一共还问了我两次他们为什么应当雇我的理由。面完后我认为没希望了,结果到了6月初,我实习都快到一半了,他们忽然发offer来了。8个星期的实习,工资270万韩币(相称于2500多美元),包往返机票,包住首尔市中心的万豪酒店。我当时特想辞了当时的实习去这家,由于我特想去韩国玩玩,但还是忍住了,把它们拒了。他们由于招人太晚,不符合美国学校的放假时间,因此会照成他们不容易招到人。后来大三找实习,我又申了一遍他们,又被录了,我又把它们拒了。估计我从此上了现代公司的黑名单。这次面我的人和谐很多,第一轮跟一个HR,面完时他说,希望今年能在首尔见到你!第二轮是一个英国人和一个韩国男的面我的,他们面试过程中微笑了,很难得。ThomsonReuters路透社我分别投了路透社的纽约和香港的实习,两个都给了我面试。纽约那个在我定了实习后发的,我把它拒了。值得提的是香港的,我有一天晚上学习到很晚,大约凌晨两三点才睡的。第二天中午醒来,已经12点了。一打开邮箱,发现美国时间凌晨6点钟收到一封邮件,邀请我美国时间早上10点接电话面试(香港晚上10点),然后10点又发了一封邮件确认我面不面试,结果我中午起来的时候早过了这个时间。于是就由于时差问题错过了。后来他们提出再约时间,但是我决定拒了。这件事体现了香港路透社的工作节奏,从发邮件的频率和时间中能感觉到他们的工作的迅猛和强烈压力。BOCI中银国际由于我爸对我在美国找的乱七八糟的工作很不满意,虽然我已经签了教育软件公司的实习offer,他还是联系了中银国际的董事长,请他给我安排中银国际投资银行部的实习。那时候是4月初,到了6月底,他们才联系我说,应董事长规定,给我安排面试。那时我在美国的实习都进行了一大半了,正实习得特开心,我就果断把他们给拒了。这件事说明了公司招人早有多么重要,6月底在美国的暑假已经块进行到一半了,那么晚才联系实习,必然是招不到人的。此外,我找实习也只想靠自己的努力,不想通过父母,所以我也就历来都是自己联系自己找。大三CBSInteractiveCBS是美国最大的广播电台之一,我自身对电视媒体没有特别大爱好,只是随便投了一下。那时候才1月份,我都还没开始想暑假实习的事。面试中最难的问题,是问我平时都上什么网站,我愣了好一会儿才想出怎么样避免说校内和Facebook。面完后面试官说,我是第一个面的,也许要等很久才会有告知,目前还没多少人开始申。后来我就把这家公司给忘了,直到5个月后,忽然收到一封邮件,说我被拒了。这让我意识到,面试得太早并不是一件好事,由于面试官总会觉得后面有更好的人选,不会一开始就决定录,反而越到后面会越把盼望减少。LinkedIn第一次申LinkedIn,其实是在我大二的时候。我当时在查我们学校的校友,发现LinkedIn的总裁是我们校友,我就直接给他发了封邮件,说我想帮他开拓中国市场。他没理我,但我第一次提起胆量这么做了,由于我知道对我没有损失,值得去尝试。后来正式申LinkedIn,是在大三的时候。这是我面的第一家比较正规的公司。LinkedIn在美国是最大的专业社交平台,几乎所有美国的白领都在用。第一轮是HR面的,问了我一些基本的问题关于为什么想去这家公司、为什么学我学的专业。其中我开了个玩笑说我由于姓GUI,所以从小喜欢电脑(GraphicalUserInterface(GUI)是图形用户界面的意思,所有搞电脑的人都懂这个词),结果她没明白,让我瞬间觉得如此技术性的公司怎么会HR都不懂技术。后来进了第二轮,是跟他们的数据分析部门面试。这个部门在LinkedIn很大,负责从LinkedIn庞大的数据库里面找出有趣的信息,比如最热门的行业走势、大学专业选择趋势等等,之所以对我感爱好是由于他们不规定计算机背景的人,只要学的专业解决过大量数据就可以了,他们的Director甚至是脑神经学背景的。我的面试官是以色列人,口音很重,面得很有水平。他先问到我之前实习做的文字解决工具,然后问我怎么解决拼写错误,我说不能解决,他就说,那你会怎么让他解决?(面了这么多试发现,真正好的面试官不是出一个异想天开不切实际的题来让你做,而是出一个很有实际作用的题,特别是能挑战你现有的知识和潜力让你去思考更深的题,由于这说明他们也能按照你的思绪思考)然后他问,假如让你来LinkedIn做什么项目都行,你会想做什么?我提到说,我想判断人们在自己的工作上开不开心,然后我就立即后悔了,由于这时他忽然激动了,感慨道:“这个项目太好了!你会怎么去做?”于是我只好开始探索这个复杂得难以解决的问题了:如何在LinkedIn这样一个以简历模板为中心的网站上,能从一个人的职业描述中判断出他是否喜欢他的工作。扯了一通,他把我的每一个主意都毙了,都说不可行。之后他问我有什么疑问,我就提起我在网上搜他时看到他数年以前读博时的一篇论文,探讨如何设计一个不需要交通信号灯的城市。一提到这个他又激动了,感慨到:“Oh,youbringbackmyoldmemories!”然后说了半天,还说,假如他哪一天离开了LinkedIn去创这样一家公司,我可以加入他。我原本认为我被拒了,由于我没有研究出怎么从简历中判断一个人开不开心(有谁对这主意有想法的话麻烦告诉我一声),结果还是进了下一轮。这一次是跟一个西班牙裔的人面,他直接问了我两个问题,一个我回答出了,另一个我没听懂他的意思,他问了几遍我都没打出来。最后提问环节我问他那道题怎么解,我才明白本来有多简朴,其实我会的,只是没懂他的意思。于是,我就被LinkedIn给拒了。奇特的是,数月后在一个活动我碰到了那个部门的脑神经学背景的Director,跟他聊得挺开心,他说,以后要找工作找他。而当我问到当时我那两个面试官,他说,第一个暑假的时候就走了,回以色列了,第二个头一天刚走。Quidsi(Amazon)亚马逊这家公司是卖尿布的。它我们学校的校友几年前创建的,最开始叫Diapers.com,后来由于尿布卖得很成功,开始卖母婴用品,后来又很成功,就开始卖玩具、宠物用品、化妆品、和家具,每一类都有一个独立的网站,在总公司Quidsi旗下。不久后,他们就被Amazon(亚马逊)收购了,由于他们的运营管理做得很好,全美国都可以实现两天之内寄到货。他们当时雇了一个天体物理学家,帮他们研究在美国哪些州放仓库可以最优化,以及要用多少种大小的包装盒子能保证所有的物品都能装并且能把邮递费降到最低。如今他们已有500多名员工,并有一支150多人的技术团队在中国。这家公司是我第一家通过学校的招聘网站上申的公司。他们所有实习岗位都是统一面试,涉及运营、用户体验、金融、设计、编辑、项目管理、客服、技术等职位,进去后才选。第一轮在学校面的,我考虑到他们是一家科技公司,又是startup(创业公司),穿了件T恤就去了。面试官是创始人之一,性格特别好,对我真诚特别感爱好,还夸我穿对符合他们公司的衣服了。面完后,我发现后面来面的人都穿着西装。不久后接到告知让我去纽约总部面试,全程无论什么交通都报销,我跟朋友探讨了一下应不应当坐直升飞机过去以后还是决定了坐火车(也不便宜,来回300多美元,几个人加起来其实没有跟直升飞机差多少)。我去的时候也是穿着牛仔裤衬衫过去的,发现其他面试的学生都是我们学校以及普林斯顿来的,全都穿着西装,跟公司里走动的穿着便装的员工们相比显得很不合群。一到了就开始面试,连续三轮,每轮半个小时。我第一轮就是和公司的总裁面的,他完全没有我的任何资料或简历,见到我开口就问我:“What’syourGPA?”(我的GPA是宾大中国人中GPA最低的两名之一),然后一听说我是学机械工程的并且正在跟朋友自己组装一台3D打印机(可以打印出立体物品的打印机),激动得几乎都跳起来了,问道:“你觉得3D打印机有没有也许打印出尿布??”于是我们两男的聊了半个小时的尿布,聊得特别开心,一直在探讨有没有也许以后尿布主线就不需要运送,只要每个人家里备着一台3D打印机,需要尿布时可以随时打印出来。之后面的第二个人,是marketing的总管,目光特冷的一个女的,我说话的时候吞吞吐吐,特别不流利,最后快面完了她问我,你尚有什么想要我知道的吗?让我的心顿时沉了下来。第三个人特别和谐,我们一直在聊新能源,还曾经在中国工作过,原本半个小时的面试我们聊了近一个小时,他还把名片给我说要保持联络,叮嘱说有什么新能源方面的消息互相多多交流。我开始认为由于跟那个女的面得不流利,也许不会进的,结果还是录我了,并且给的offer特别好:我感爱好的市场营销、产品经理和运营管理三个方向的职位让我任选一个,工资是6000美元钱一个月(远高于任何别的公司给的本科生的实习工资,特别是对于市场营销的职位),尚有2400美元的住房补贴。他们还给我安排了几个电话,分别跟做这三个不同职位的员工联络,让我来了解具体是做什么,帮我能做出更好的判断。最后由于这家公司的人都特别好,并且又是做的我感爱好的电子商务,我就签了他们的offer。随后他们又寄给我了10多份资料和表格,全都是关于公司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协议;由于公司是属于Amazon旗下的,有很多关于亚马逊的防内幕交易协议之类的文献需要填写,许多份文献都有几十页,果然大公司手续上就是不同样。签了以后我很兴奋地跟别人都说,我假期要去卖尿布,其实不完全是,但大家一听就都笑了,我也被爸妈说一顿说居然去卖尿布的公司、我没到年龄、这种公司适合妇女等等,他们不理解电子商务和亚马逊。两个月后,我在实习开始前一个月,最终还是决定毁约了,最重要因素是我想去加州看看他们的创业氛围,而这家公司在纽约。我直接给两个创始人和总裁发了邮件跟他们解释了我的想法,他们都很理解,不仅没生我气,还祝了我好运,说以后要是创业有任何需要帮忙的都可以找他们,还跟我说,这就是为什么当时我们录了你,由于觉得你很有创业精神!让我顿时对这两位公司家有了极大的好感,由于他们的大度和宽容,也由于他们对想跟他们自己走同一条路的人的理解和支持。(相比起下面提到的另一家公司的巨大反差)EA美国艺电这家公司可以不用介绍了,从极品飞车、FIFA足球到模拟人生、模拟城市到Battlefield、哈利波特的游戏都是他们做的。我面的是数据分析的职位,要根据大量的游戏玩家信息来判断游戏如何改善(比如模拟人生里是不是应当提供更多的鞋子种类、Battlefield的机关枪是不是应当更便宜些)。这家公司我总共面了8轮才拿到实习机会,后来没选择去,但HR还是锲而不舍,暑假时又邀请我去面full-time的几个职位,并又给了full-time的offer。对于我一个历来不玩游戏的人,还是挺特别的一件事。第一轮面试是在我在纽约面完尿布公司Quidsi后直接赶回学校面的,我本来想换上businesscasual的衣服,由于考虑到这个职位是商业性质的,但由于时间太紧没来得及换,直接穿着牛仔裤进去了。进去后,我刚开口向他们道歉说没来得及换衣服,面试官连忙止住了我说:“恭喜你,今天只有你穿对了衣服!”我愣了,他补充道:“我们是一家游戏公司,本来就应当穿得很随便!”第一轮面试是跟一个做BioWare游戏的人(最著名游戏是Command&Conquer),他问了我以前做过什么事情是需要分析数据的,幸好我学的是机械工程,经常有大量的实验数据要用Matlab来分析,我就扯了一通。随后进入下一个轮,跟另一个人面试,问了我几种游戏情景让我来分析(例如,假如你发现大量模拟人生的玩家玩到一定限度以后就不玩了,你怎么判断是什么因素导致的?),问得都挺有趣的挺让人深思的。不久后接到面下一轮的告知,是电话面试(公司总部在加州)。这个人是一个美籍印度人,在给Battlefield做数据分析。面试过程中,我立即发现了跟他的思维完全对不上。例如,他问我假如Battlefield中所有的武器都有一种归类,比如机关枪、手枪,然后让我来判断一个AK-47是属于哪一类,我会怎么判断?我一听,想到这个是数据分析面试,肯定要通过各种数据来判断,就开始讲各种数据源,比如在哪些场合下使用、在哪里买、等等,由此来推理这个AK-47是属于哪一分类。结果都被他否决了,结果对的答案居然是,我应当先看有没有一个现有的对照表列出每一型号的枪属于什么分类。我一听就傻眼了,本来他是想问这么基础的东西,却被我复杂化了。我心想,肯定没戏了。当天晚上HR打电话问我面得怎么样,我说,很糟糕,我跟面试官的思绪完全不在一条线上,还正想试着请求一下她给我安排另一个面试官试试的,结果她说,其实我过了,要进入下一轮。下一轮又是跟一个美籍印度人,但由于他是MBA,性格特别外向,没有前一个面试官那么intense,跟我聊了很多关于3D打印机以及读MBA到底值不值之类的话题,还说了我要过三轮面试才干被录。过了几天又接到告知面第三轮,听起来像是美国人,聊了很多关于我的背景。又过了一段时间,HR联系我说,我被拒了,因素是我数据分析解决经验局限性。但她说,面试官们觉得我还是很合适做这个工作,可以把我推荐给别的团队,问我有没有爱好。我说,当然有。然后就把这事给忘了,我就当作是被拒了。结果过了差不多一个月以后,HR又联系了,说当时那个团队又想考虑我了,问我有没有爱好再面一下他们,这次通过skype。我想,估计是他们原本想录的人没有接offer,所以又回到我这来了,但我还是跟他们面了。视频时发现,第一个面试官果然是一个很严厉的印度人,第二个的确很和谐,第三个是个很健谈的黑人。没几天后,他们告知我说,我被录了。他们特快专递过来了我的offerletter,一打开来是大大的EA两个字,很有感觉,其它公司都只给的是网上的offer没有邮寄的。工资给的是26块钱一小时,尚有每月1000美元的住房补贴,条件很好。但最后我决定拒了,其中很大一部分因素是,我原本不是他们的首选,说明他们是没招到更合适的才录的我,而我最后选择了一家特别看重我特别想要我的公司。与其时刻紧张着如何向别人证明自己的实力,不如和一个互相看重对方能力的一个团队相处。没选择去EA,还是有点伤心,必尽它的模拟城市游戏我还是从小玩到大的,于是在加州实习的时候,我跟那个HR联系了,让她带我参观一下EA。EA总部特别酷炫,到处都是游戏里的人物塑像,到处都摆着EA的游戏和各种游戏机。我在他们的食堂吃了一顿难吃的饭,跟最后去了我没去的那个岗位的实习生聊了(从她的话语中感觉她并没有特别喜欢她的工作),还见到了面我的黑人,以及跟一个哈佛MBA经理谈了谈他管辖的电子营销部门。最后HR还带我去EA自己的商店,让我随便挑两款游戏,还给了我一件EA的T-shirt。HR问我对EA尚有没有爱好,想进什么部门,我说软件。回去后的当天,HR又跟我联系了,说有个部门想让我去面试。那时候已经是实习的最后一周了,我趁一天下午不忙的时候又溜去了EA,穿着我的电动鞋去面试的,所有人都觉得很酷。第一个面试官是中国人,复旦的,是软件测试开发主管,让我在白板上算一道记录题(一个黑袋子里有50个黑球、50个白球,自己手头里有无限量的黑白两球。假如每次同时抽出两个球,两个是同色的的就放回一个黑球,两个是异色的就放回一个白球,问这样反复下去最后袋子里剩的球是什么颜色的?)。我当场没算出来,他说没事,我只是考你的逻辑性,然后说,你可以进我的团队。第二个面试官是工程师,美籍西班牙人,头发乱糟糟的像一个疯狂博士,考了我一道binarysearch的算法题,我做出来了。第三个面试官是北大的,对我的电动鞋极其感爱好,对我想改变人类交通方式的梦想特别支持,也问了我一番关于我对手机付款行业的见解(我当时正在做手机付款的实习),最后他说,我喜欢你对科技的热爱,你可以来我的团队,做软件开发、测试或项目管理任你选。于是就这样,他完全没有考我任何编程问题,只是一直在通过交谈检查我对科技的热衷限度,就把我录了,可见北大的人有多不同样。Disney迪士尼我申的是迪士尼的一个半年的Pricing(商品定价)的实习项目,我不也许休学去的,但还是申了一下试试,为了看一下迪士尼的面试是如何的。最后没进,但面试还是有很有趣的事。给我面试选时间段,是从早上9点一直到晚上11点之间选,体现了迪士尼的HR工作有多忙。第一轮是HR,特别有条例的说,我要先跟你讲什么什么,再问你什么什么,然后你可以问我什么什么,然后我要跟你讲什么什么。她问了我很多behaviouralquestions(例如如何管理团队,你碰到过什么挫折,怎么克服的),整个过程中一直在拼命打字记笔记。她还还把我的简历的一句看错了,问我:“你会法语和中文?”其实我是写的会英文和中文。面完后她说,现在是比较枯燥的环节了,然后开始问,你以前在迪士尼工作过吗?你现在是学什么?读大几?什么时候毕业?所有都是一些当时申请时填过的问题,并且也完全没必要在电话里问,完全可以用问卷的形式问。然后她问我有没有看过迪士尼的员工规章守则,我说没有,于是她就开始念:“…Youarenotallowedtohavehairbelowyourcollar,nobodypiercings,notattoos.Doyouhaveanytattoos?”我说没有,然后她继续道:“Youareallowedtohaveamoustache,goateeorbeard…”(你可以有胡子)。结束时,她说,ThankyouandIhopeyouhaveamagicalnight,让我感受到迪士尼真的是一个很魔幻的地方,虽然它有15万员工和各种奇特的规章制度(有什么公司会明确说,你可以拥有胡子?)。后来是电话面试,同时跟三个人,都是经理级别的人物,考了我很多贴切实际的跟迪士尼相关的题(例如让我谈谈如何决定迪士尼一家酒店的价钱),问了我更多的behaviouralquestions(Whatmotivatesyou?Whatareyourstrengthsandweaknesses?),然后让我30秒之内说出一个pitch说为什么他们应当雇我。整个面试感觉他们是有一张很长的问题列表,一一往下问,按照某一种特定的指标来考核。也许15万人的大公司就得这样。最后他们说,我是他们面的最早的选手,要我慢慢等。几个月后收到告知说,被拒了。于是又一次证明了,当第一个面试的不是一件好事(当然,没被录也是由于答得不够好,但不排除面试官心理因素,最早面时总会觉得后面会有更好的人选,越到后面才会约放低规定,特别是新上任的面试官)。VMWare威睿VMWare是世界上最大的虚拟机技术软件公司,基本所有的大型公司都在用他们的软件,我们学校电脑的登录其实都是登陆了他们的虚拟机。这家公司我面的是一个Sales职位(销售),我对这个完全没有爱好,但还是投了投试试。最后没录,但值得一提的是,他问我的人生计划是什么,我说以后会创业,然后他特激动地说:“太好了!!我就是要找你这样的人!!我就是想找做销售做两年就出来的人,我们公司太多做销售就不愿走了留在这发霉的人!!”LetsLunch这是一家约陌生人吃饭的网站,在加州做得挺成功的,很多名人使用,处在创业初期阶段。我由于自己之前想做一个这样的网站,对它特别感爱好,我就直接给它的创始人发了个邮件,约了个时间聊。聊了近两个小时,探讨了这个网站可以如何扩张、如何赚钱,他特别激动,说你来我这吧,我给你股份!最后我没去,由于当时这一个假期我还是想去一家大一点的公司看看的,并且也想赚点钱。但这说明了,假如想加入startup(创业公司),直接联系创始人,只要他喜欢你,就会有加入的机会。我后来甚至考虑了大四休学去加入这家公司。Facebook申请了Facebook一个BusinessOperations的职位(运营方面的),HR一打电话过来就开始问我,Facebook怎么赚钱?Google怎么赚钱?广告怎么收费最合理?拍卖广告位应当对我一点爱好的没有。然后她问了我一道记录题,说一个桶里面有n条绳子,假如随机抽出两个绳头,把它们绑起来,再随机抽出两个绳头,绑起来,一直反复下去,会形成多少个环(盼望值是多少)?我最后算出了一大半,没算出最终结果,之后收到了拒信。由此看出了记录有多重要,即使是在business方面的职位。Facebook这样的以科技为核心的公司格外注重招的人的智商,他们不希望非技术的员工收工程师歧视,所以他们招的人都要特别聪明,无论什么职位。Amazon亚马逊亚马逊的云端技术(AmazonWebServices)做得很厉害,于是我上了他们的网站看有没有实习岗位,发现只招全职的,我就发了一封简历过去,说我想找实习。不久后,忽然有一个人给我回邮件了,说,我是你的校友,看到了你发的邮件,你给我发封邮件到我私人邮箱吧,也许我能帮你忙。于是我给他发了邮件讲了讲我的能力和盼望找的实习,他帮我联络人了,不久后回复我说,跟人力资源部谈过了,他们部门的确不招实习生,没办法。我就感谢了他。虽然没找到Amazon旗下AWS部门的实习,但这件事情仍然很有代表性,让我见识了Penn的校友网络有多强大。联系校友,他们会很乐意帮助你,即使没联系,也会有好心的校友积极帮助你。Lookout这是一家做手机安全软件的小startup,我找到它是通过一家知名的风投公司AndreessenHorowitz的网站上找它投资过什么公司,找到了这家。它没有实习岗位,我就在一条招高层经理、需要6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招聘页面上投了我的简历。让我震撼的是,我拿到了面试,面试官跟我聊了不少,她还认为我的商学位是MBA,然后我说我想找实习,她说她们目前没有打算招实习生,但是可以创建这么一份职位(startup就是这么灵活)。然后我问到她说,当时招聘信息上规定6年工作经验,为什么会选我面试,她说,其实所有的招聘信息都是描述着一个最抱负状态下的人,公司主线不也许找到一个符合每一条的,所以不要被招聘信息吓到,即使自己不完全符合,只要基本满足了并且有实力,都是可以的。我在后来的招聘中,发现的确是这样,有时候不完全符合每一条也可以申,同样有机会能拿到面试机会甚至被录取。Time时代杂志原本投了时代杂志的一个Marketing(市场营销)实习项目,但投得太晚了,接到一封邮件说,他们已经招好人了,但觉得我很合适,所以把我介绍到另一个部门。先是跟HR通过skype视频面试,然后做了一套Excel题,然后把我介绍到一个新创的分部门,同时面了三个人,都是这个部门的主管。他们是做一个叫AmericanFamily(美国家庭)的网站的,在美国挺热门的,和他们几个聊得特别欢乐。下午1点44分面完,1点59分其中一个面试官在LinkedIn上面加我,说我觉得你对科技充满着热情,然后3点37分HR就打电话来,给了offer。工资是20块钱一小时,在纽约附近,每周五要去纽约总部。最后我还是把它拒了,由于假期不想在纽约,也没有特别想做媒体。Lytro这家公司做的是一个很神奇的相机,照好的照片能用鼠标点击进行对焦,乔布斯临终前还在考虑如何让苹果使用它的技术,在摄影界和设计界都誉为是一个伟大的发明。我同样是在风投网站上找到他们,发现他们招实习生,就投了,原本想去那里做机械工程,结果他们联系我说,机械工程实习生已经招到了,可以让我面网络开发,也是属于他们的核心技术,由于他们相机照出来的照片都是在网上分享的。面了几轮后,HR联系我说,他们最后决定招一个有更多编程背景的人,但他们还是很喜欢我,邀请我面软件测试。结果面试官没打我电话,HR就又联系我说,4月中了他们想尽早招人,决定干脆直接给我offer了。对于一家创业公司来讲,他们工资特别高,每周1000美元,实习10到13周,外加2023美元的住房补贴,还可以免费拥有他们的相机,极其诱人。我差点就接了它们的offer,最后在同时持有五六个offer的时候在需要答复的最后一刻做出了艰难的决定不去了。Intuit这是美国的一家老牌软件公司,做的是财务软件,美国几乎所有的中小型公司用的会计软件Quickbooks都是它的,大多数美国人用的纳税软件TurboTax也是它的,在美国最出名的个人财务管理工具Mint.com也是它旗下的。而很多人却不知道这些软件的母公司,由于他们的产品宣传做得太好了,公司却没宣传自己。我大三的实习最后选了去这家公司。当时由于知道这家公司是美国的几大软件公司之一,并且知道他们的软件,就投了它,申了好几个不同的职位。第一次跟HR面的时候,还不知道会是哪个职位。后来进了第二轮,完全不知道要面什么,也没法准备,一听他们说,是跟他们的Payments(移动付款)部门,把我给激动坏了。我刚好对这个行业研究得特别多,一直很关注手机付款的技术和这一类的公司,所以整个面试中都在跟我未来的老板畅谈手机付款的发展和各种技术的可行性。几天后又面了下一轮,是跟我未来的老板的老板,也是扯了很久关于手机付款行业。随后,HR告知我说他们决定录我了,进的是他们风险管理团队做产品经理。这次面试经历让我更加坚信,要面一个职位,真正好的人选是毫不需要准备的。假如一个人面试一个公司,得临时看大量的行业信息、背很多资料、临时学很多新东西,说明他对这个行业平时主线就不关注,只能靠临时抱佛脚。申一个自己真正热衷真正感爱好的行业,是不需要准备的,由于平时的积累就是准备。此外尚有一件事,是实习生其实可以谈判工资的。公司原本给的我的offer是25美元一小时,外包住宿、机票以及经常可以去洛杉矶出差的机会。当时我已经签了尿布公司的offer,但是想去这家公司,我就那它的公司算了一个时薪,是$37.5一小时,然后跟Intuit联系说,我认为我的工资应当更高些,在$30-35的范围。HR很迅速地回复了我说,假如算了他们提供的$3400一个月的住房其实他们给的时薪有达成$45一小时,所以并没有比行业标准低,但他们通过了一番讨论后决定可以给我提高到27块钱一小时。虽然没有涨太多,但我算了一下,一个暑假下来多余来的钱还是够买一部iPad的,我已经很满意了。于是从此我就知道,不仅仅是全职工作,实习也是可以negotiate的,只要有合理的理由,是可以和公司谈判提高工资的。AmpushMedia这是一家做社交媒体管理的创业公司,完全不需要风投投钱单靠创始人们白手起家做得很成功,是Facebook少有的一家合作商之一。公司是我们学校的校友创建的。我申了他是由于另一个朋友在那实习过,很看好他,也由于之前有机会接触到他的创始人之一。申的是软件工程师,第一轮考了我一些网页编程的基础题和一个关于灌水的脑筋急转弯(有三个桶,一个为空的,一个容量为3加仑,一个容量为5加仑,问如何能得到4加仑的水),都被我一下就答出来了。进入下一轮,是要做一套两小时的编程题,两道题,一道字符串解决题,一道模拟小球运动题。题目规定用Java或者Python做,我两个都不会,只有Java很数年前学过一小点点,我就问他们能不能用我熟悉的PHP写,他们说不行。于是我开始在电脑上装Java,那时计时已经开始了,我就给他们发了个邮件说,我先用PHP写,写完了再改成Java。结果后来写的程序有个bug,我花了两个半小时才用PHP写完,主线没时间琢磨怎么写Java的版本,就把它递交上去了,心想浪费了人生中美好的两个半小时,觉得没希望了。结果没想到的是,他们告知我说进入了下一轮。下一轮的面试官是检查我程序的人,聊了过后考了我一道记录题(一个象棋比赛,三场比赛中要是连续赢两场就赢了,对手分别为A和B,必须轮流下,打败A的机率为2/3,打败B的几率为1/3,问跟对手下棋的顺序会不会影响比赛结果)。我最后没来得及算出来,拖了很久,面试官急着去开会,说现在已经快到暑假了,他们很需要人,他觉得我还是很合适的,他说他可以极力向管理层推荐我,但我必须是拟定我假如进了就会去的,让我给他答复(他这样说让我觉得像是一个男生喜欢一个女生,但是要拟定那个女生会接受才乐意向她表白同样)。我说我还需要再想想,他就开会去了。几天后他们告知说我要跟创始人面试,我等了半个小时他都没打电话过来,我刚开始收拾东西准备走人了电话才忽然响了。他问了我一道数学题:假如一家pizza店有大中小三种pizza,你要买大pizza,但今天卖完了,厨师说小号的加中号的跟大号的同样大,而你只有onesliceofeachsize(每种pizza从中间切出的一块),怎么验证他的说法对不对?我用一种列等式的方法算出来了,他说他没明白我的意思,不拟定我对不对,让我再想想别的方法,于是我又想出了一个新的方法,用勾股定理。面完后我给他发了封邮件,写了我的列等式的长长的方法的证明发给他了,他回了一封邮件说“Thanks!ButI’mstillnotconvinced!”(谢谢,但我还是怀疑你的方法!)于是我只能为这个创始人自己数学不好而感到无奈了。没过两天,我就收到他们的offer了,创始人和录我的整个团队都给我发了邮件祝贺我,弄得我实在无法拒绝他们。但那时候我已经决定了实习公司了,我只好说我不去。创始人接到邮件怒了,回了一封很不和谐的邮件,说我浪费了他的时间,并且很没礼貌,没有打电话跟他们说不去了而是发的邮件。录我的团队的经理更理智地回复说感到很失望,祝我好运,还问我有没有什么要改善的地方会让他们更能吸引到人。我说,有一点可以改善,你们工资给得太低了,整个假期才给5000美元,远低于所有科技公司的工资,这么低吸引不到人的,他回复说,我不认为我们的工资低,我们是按照行业标准来的。后来我们相约以后有机会在加州见个面,就没再联系了。但这件事让我有两个感悟。第一个,是这家创业公司是没有风头投资的,靠自己赚钱,所以比较穷,给实习生工资少(一般软件类的实习每月至少都有四五千)。当然,我拒绝他们不是由于工资的因素,但是这个让他们缺少竞争力。要想去创业公司,要去有风投投资的才有更多也许拿到好工资。此外,是这个创始人太小气了,让他在我心目中的印象下滑。录一个人,要知道他是有很多选择的,不能由于他没来,就觉得他浪费了你的时间,工作是一个互相选择的过程,就跟谈恋爱同样。相比起Quidsi,那家被我毁约了却还任然对我很热心提供帮助的公司,单看公司的创始人和领导人来讲绝对不会选这家公司,创始人的性格会因此不良地影响到他们公司找到的人。RocketInternetGmbh/Sabunta这家公司在尼日利亚。RocketInternet是欧洲一家巨大的风投,专做在各个国家抄袭美国成功的网站,把他们的商业模式和网站设计盗过来,有时候甚至还会冒充本来的网站,然后做好这些国家的市场,最后目的是被原有网站收购。Groupon(高鹏)中国就是由他们做的。当时在网上一查,发现全都是关于这家公司的负面信息,把我给吓到了。但我还是去面了,重要是为了面着玩玩,也由于我看到它说可以有世界上各个国家的实习岗位,涉及新加坡、迪拜、巴西、土耳其等等。当时等待面试的时候,前面的面试拖长了,我后面的人已经到场了的时候我都还在等。在我后面的是一个黑人哥们儿,跟他一聊,发现他是尼日利亚来的,我顿时就激动了,由于我一两年前曾读过一篇文章关于尼日利亚的创业,说到他们电脑普及率还不高,连电网都还没有遍布全国,但已经开始有人用互联网创业了,在网上买东西以及提供服务。我就跟这个黑哥们儿聊起来了,他跟我讲了西方人如何如何无节制地开采他们的自然资源。后来轮到我面试了,我走进屋里,边走边说,我刚才在跟外面那个人聊天,他是尼日利亚来的,我对那边可感爱好了,知道他们现在互联网产业正在兴起。面试官一听也很激动,说真的吗??我们有实习机会在尼日利亚,你有没有爱好?我说当然了!然后我们就开始聊起非洲的互联网发展了。这个面试官是白人,之前是普林斯顿的,做了投行以后不喜欢,就去南非做创业公司,他说在非洲到处都是中国人,有一次在飞机上看到一个看似很重要的中国人,有保镖围着,几天后才在新闻上看到是中国国防部长梁光烈访问非洲签商业协议。他说有一家尼日利亚的创新公司是他们公司新投资的,正在组建新团队,可以把我联系起来,我说好啊好啊那太好了。整个面试过程中他一直在啃面包,他说连续跑了几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