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件ppt_第1页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件ppt_第2页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件ppt_第3页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件ppt_第4页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闻也叫消息,是对新近发生的有社会意义并引起公众兴趣的事实的简短报道,是一种及时准确地报道新的、重要事实的新闻体裁。一般采用客观报道形式,只用叙述手法。(有时也适当进行一些描写,以增强具体性和现场感,没有特殊的必要,一般不在消息中发表议论和抒情。)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调查报告、新闻评论、报告文学等,是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中常见的报道体裁。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是对新近发生的有社会意义并引起公众兴趣的事实的简短报道。新闻的定义新闻狭义——消息通讯新闻最主要的特征是:

香港回归纪念碑

①真:内容真实,事实准确。

②短:简明扼要,篇幅短小。

③快:要迅速及时,有时效性。

④新:内容新鲜,有价值。

⑤强:消息的强是指思想性和指导性要强。广义消息特写调查报告新闻评论报告文学

2、新闻正文一般分为哪几个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

3、哪几部分是缺一不可的?标题、导语、主体1、新闻的六要素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起因

事件发展

事件结果

新闻标题(消息),它是用以揭示新闻内容的一段最简短的文字。标题必须简明、准确地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帮助读者理解报道的事实。其字号一般大于正文,它通常被用来借代整篇消息。新闻的标题可分为:主标题、引标题、副标题。

主标题,说明新闻中最重要或最引人注意的事实和思想,是标题的最主要的部分,主标题在整个标题中所用的字号最大,居于最显著的位置,起到了核心的作用。

引标题,位于主标题之前,主要作用是引出主标题。文字较短,不超过一行。常见的有三种方式:①说明相关的背景、意义、目的、原因、气氛、方法等引出主题。②直接叙述主干事实的起始部分来引出主标题;③提出疑问和发表议论引出主标题,不写新闻事实。

副标题,位于主标题之后,主要是用事实对主标题作些补充和解释。解释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主标题不写事实,只提出一种论断或疑问,标题所准备的新闻事实,全部写在副标题中。另一类是,主标题已承担一部分叙事的任务,副标题所作的解释,范围可大可小,比较灵活。补充也有两种:一是补充主标题以外的次要事实;二是对主标题所写事实的续报。

导语,就是消息的开头。形式上为消息的第一句或第一段文字。一般为简明扼要地概括一下新闻事实或点出消息中的新闻事实、目的和结论,引起读者的关注和兴趣,诱导读者进一步看下面的具体内容.简明扼要,重点突出,概括性强是其特点。

主体是消息的主要部分,是导语的具体化。主体部分围绕所报道的事实展开具体叙述或说明。新闻的主体部分自然要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经过、结果)、原因五要素。其在事件的叙述中,有时还插入有关的背景材料和其他相关内容。压缩主体时,自然要删去那些插叙、补叙部分的背景材料及其他相关内容。

结语(有时可无)是整个消息的结束语,一般是消息的最后一句话或最后一段文字。它用于提示事实的意义,指出事件发展的趋向,或对报道内容作概括小结;也可以用激励启发性的语言给人希望,发人深思,催人振作,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除基本要素“人物”“事件”外,其他要素往往不必出现。

背景(根据需要交代)是指事件的历史背景、周围环境及其他方面的联系等。其作用在于帮助读者深刻理解新闻的内容和价值,起到衬托、深化主题的作用。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罗森塔尔1—3段导语简要叙述奥斯维辛的现状4—5段背景介绍过去这里曾是杀人工厂6—15段主体参观者的感受16段结尾奥斯维辛现状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整体感知:

思考:

本新闻曾获普利策新闻奖,为什么这样一篇“没有什么新闻”的新闻获得如此殊荣?凯文·卡特《饥饿的女孩》

这是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渤海湾异常地寒冷。在这个寒冷的夜晚,发生了世纪末最大的一次海难。1999年11月24日23时45分,随着一艘名叫“大舜”号滚装船的沉没,两百多人从这个世界是消失了。

险恶的风浪,失火的大船,拼命的挣扎,绝望的表情,凄厉的呼唤,奋力的救援……

我们留下这一份记录,为了他们曾经和我们共同生活在世间,他们本应继续和我们共同奋斗着,共同欢乐着。

我们留下这一份记录,为了那些痛失亲人的哀者,他们本应享受着亲情和爱情,享受着憧憬和希望。

我们留下这一份记录,为了那些伸出救援之手的人们,他们给了死难者最后一把温暖,给了生还者第二次生命。

我们留下这一份记录,为了人们不再漠视生命。

——《南方周末》1、俄罗斯最畅销报纸《消息报》总编辑辞职。2、摄影记者凯文·卡特获1994年普利策奖后自杀。3、1999年渤海海难发生后,《南方周末》的报道船头的守望者——

社会责任道德责任人文关怀这里是一座平静的小镇,也曾经是最恐怖的死亡工厂;这里见证着人性的堕落,也凝结着一个民族的苦难;这里是人类历史无法跳过的一页,这里是奥斯维辛。

奥斯维辛集中营:奥斯维辛位于波兰南部,1940年4月27日,德国法西斯头子希姆莱下令在此修建最大的灭绝人性的杀人工厂——奥斯维辛集中营,并于同年6月14日将首批犯人运抵奥斯维辛。1941年对集中营进行了扩建,二战结束时,整个集中营占地面积达40平方公里。除斯塔姆拉格、布热金卡、莫诺维采三个主要集中营外,还有45个分营。营内采用毒气室等各种方法屠杀、虐待囚犯,5个焚尸炉平均每天焚尸1万具。包括中国人在内的28个民族的400万人死于集中营,其中犹太人最多,达250万。1947年被开辟为国家博物馆。1979年被列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死亡工厂”——奥斯威辛集中营

1945年1月27日,苏联红军解放了奥斯威辛集中营只找到7650名幸存者和没有来得及运走的7.7吨头发。

“白桦林”死亡集中营里最后一站的等待一批犹太人在毒气室里等待死亡

美国士兵注视着死亡列车上的犹太人尸体集中营被处死的囚犯的尸体

巨大的焚尸炉堆积如山的遇难者遗物

\集中营里的万人坑

女囚--狭窄的空间住满了人运输尸体—衣服被剥下来给后来的人穿运输尸体纳粹警察射杀犹太妇女

幸存者只有7600人,他们目光呆滞、面无表情。不会说话,也不知道自己的名字。男性的平均体重35公斤,女性的平均体重25公斤。

人油熬制成的肥皂在全德国范围内使用;焚烧尸体的骨灰被撒入农田;剥下的人皮被制作成精美的工艺品。

后来发现了一些精美而奇怪质地的灯罩。如果没有文字说明,谁都不会想到,那些柔和的灯光竟然是人皮在闪耀!1、这篇新闻报道的题目是《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那么为什么“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但这位记者还要去报道?2、在参观过程中,记者的眼光是落在什么上面的?试从文章中找出参观的主体是谁?记者在参观时,他的注意力是放在什么上面的?7-153、参观者在集中营里看见了哪些东西?他们在看见这些东西时有什么反应?(7-15)4、课文中有好几处写到了与奥斯维辛集中营不相称的事物,如第八段写到:“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请思考一下,这样的一种反差和对比有什么作用?5、文章最后一段景物描写再次照应首段景物描写,突出了文章的主题,本文的主题是什么?

5、文章最后一段景物描写再次照应首段景物描写,突出了文章的主题(本文的主题是什么?),使整篇文章浑然一体。探究1、这篇新闻报道的题目是《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那么为什么“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但这位记者还要去报道?(1).“没有什么新闻”(2).为什么又要写

奥斯维辛早就因它的那段沉重、血腥的历史而出名。人们已经了解了它很多东西。对于追求新闻时效性的记者来说,的确是没有什么新的东西可供报道了。

但作者还是要写,因为他此时已经不只是一个记者,更是一个被深深震撼的参观者,感到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这种感情驱使作者必须为它写一点东西,以祭奠亡灵,揭露罪恶。随着参观者的脚步,我们走进了集中营。2、在参观过程中,记者的眼光是落在什么上面的?试从文章中找出参观的主体是谁?记者在参观时,他的注意力是放在什么上面的?7-15

作者并未直接描写集中营那些残酷的遗迹,而是将眼光转移到了其它参观者身上,参观游览的主体实际上是其它游客,记者正是通过观察他们的感受和反应来感染读者的。3、参观者在集中营里看见了哪些东西?他们在看见这些东西时有什么反应?(7-15)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焚尸炉“…人们对他说,这是‘小的’,还有一个更大的。…”——《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遇难者的鞋子遇难者的遗物“…一看到成堆的头发和婴儿的鞋子,…停下脚步,浑身发抖。…”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奥斯维辛集中营里拥挤的囚犯宿舍“…这些三层的长条盒子,…在这样大一块地方,每夜要塞进去五到十人睡觉…”

部分死难者的照片“…这是数以千计的照片,是囚徒们的照片。他们都死了——这些面对照相机镜头的男人和妇女,都知道死亡在等待着他们…”开始时——“默默地迈着步子”、想象成了现实——“步履不由得慢了下来”毒气室——“特别恐怖,使他终生难忘”成堆的头发和婴儿的鞋子、死囚牢房——“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浑身发抖”狭小的女牢房——“惊惧万分,张大了嘴巴,他想叫,但是叫不出来”试验室——庆幸“没有打开门进去”,否则会“羞红了脸的”纪念长廊——沉思执行绞刑的地下室——“感到自己也在被窒息”参观结束时——“参观者用恳求的目光彼此看了一眼,然后对解说员说:‘够了’。”参观者的所见所感和反应4、课文中有好几处写到了与奥斯维辛集中营不相称的事物,如第八段写到:“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请思考一下,这样的一种反差和对比有什么作用?

毒气室和焚尸炉→纳粹灭绝生命的地方雏菊花→生命不息顽强抗争怒放→说明纳粹永远无法阻碍生命之花的绽放

作者将这两种反差极大的事物放在一起,组合成一幅令人难忘的画面,既揭露了法西斯摧残美好生命的罪行,又暗示生命是不会被彻底摧毁的,正义必定战胜邪恶,连这种地方都能开出胜利之花,正义之花,地球上还有什么邪恶不被打倒呢。在作者看似平静的叙述中抒发了对德国纳粹残酷暴行的沉重控诉,更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和平与祥和的向往

5、文章最后一段景物描写再次照应首段景物描写,突出了文章的主题(本文的主题是什么?),使整篇文章浑然一体。(1)以乐景衬哀情,寄托对遇难者的哀悼。(2)对法西斯的控诉,对受害者的哀悼,对历史的反思,“前事不忘,后世之师”《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篇报道与我们在报纸上看到的一般报道有什么不同之处?一般报道《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时效性最新发生的事件时效性不强报道内容客观事件个人感受情感倾向客观个人情感浓厚比较的方面比较的项目奥斯维辛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