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本单元包括马哲的唯物论(第4、5课)和认识论(第6课)两大部分,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第四课,第五课:辩证的唯物论辩证唯物论物质物质观意识观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意识的本质意识的能动作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辩证关系⑤①②③④⑥唯物论原理方法论的两条线索: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考点概览考向定位(二)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1.世界的物质性(1)物质的概念(2)自然界的物质性(3)人类社会的物质性2.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1)运动和物质的关系(2)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3.物质运动的规律(1)规律的概念(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近三年,自然界的物质性、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等考点在高考中的考查频率比较高。随着社会环保意识的增强,加之近年自然灾害频发,经济发展受资源瓶颈制约也日益突显,因此保护环境、尊重客观规律的呼声日益高涨。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客观性)(物质的可知性)与唯心主义的物质观划清了界限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物质的唯一特性万事万物的唯一共性物质和意识的唯一区别1、物质的含义物质的唯一特性、根本属性、一般属性物质与具体的物质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多样性可知性永恒性无限性运动客观实在性考点一、世界的物质性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的关系(表)比较物质物质的具体形态区别它所概括的仅仅是物质具体形态的共同的唯一特性它除了具有共同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外,还有自己的个性特性不能用物质去代替物质的具体形态,否则看不到物质世界的多样性不能用物质具体形态去代替物质,否则就看不到世界的物质性联系物质是从物质具体形态中概括抽象出来的,物质的具体形态是物质的具体表现,物质存在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之中,它们是共性与个性、一般和特殊的关系哲学上的物质概念自然科学中的物质概念混淆二者、将哲学上的物质概念等同于自然科学中的物质概念是近代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哲学的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概括了整个世界一切客观存在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客观实在性)。只涉及自然界中的一部分,或者说只涉及一部分物质具体形态的共性特征。具有永恒性、绝对性。具有暂时性、相对性。客观实在与客观存在的关系(表)客观实在客观存在区别客观实在是指不管人们承认不承认、喜欢不喜欢、知道不知道,它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实实在在地存在着的特性。它是对世界万事万物和现象共同特性的抽象和概括,相对意识来说,它是第一性的东西,不包括精神、意识现象。客观存在是相对于主观而言的,它既可以指具体的物质形态,也可以指具体的思想。对于任何人来说,客观存在的东西除了物质现象之外,还有精神、意识现象。联系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客观存在不仅包括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物质现象,还包括不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精神、意识现象。(2009·广东,39)休谟说:“除了对知觉而外,我们对任何事物都没有一个完善的观念”,他认为“物质实体的存在与否是人们的经验不能解决”。
辨析:客观事物在人的意识之外,是人无法认识的。(1)休谟的观点是不可知论的观点。(2)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并能够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3)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时,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意识还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4)通过人的感官,能够认识客观世界变化多端的现象,通过“思维的眼睛”,能够揭示深藏于事物内部的本质和规律。世上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5)综上所述,题中的观点是不恰当的。世界观:①自然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②自然界中一切事物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③人类出现以后,自然界仍具有客观性。自然界的一切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它们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宇宙间根本不存在什么上帝,当然也不会有上帝和诸神创造世界的活动。原理一、自然界的物质性【方法论】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联系实际】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凡与环境保护有关的热点如发展旅游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都要涉及本条原理,一般宏观考查即该原理仅仅是回答某一问题所涉及的一条。【典型例题】国家环保总局和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于去年8月启动了自治区的规划环评试点。2006年6月13日内蒙古自治区“十一五”规划纲要战略环评报告通过了专家评审。这是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首次进入省级行政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纲要。作为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战略环评,这一实践为实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开辟了道路。战略环评深入分析内蒙古“十一五”期间区域和产业发展的定位、布局结构、规模与环境资源载能之间的关系,得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
运用辩证唯物论有关知识,简要分析实施“战略环评”的理由。【参考答案】答:(1)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前提。实施“战略环评”就是提醒人们在利用自然的同时更要尊重自然,尊重自然规律。(2)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实施“战略环评”有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生态意识、环境意识,从而促进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使我国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①就人类社会的产生来说,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自我运动的结果,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原理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②就人类社会的本质来说,人类社会的构成要素主要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它们的形成、存在、发展并非由人所左右,它们都是客观的物质要素,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它具有物质性。【方法论意义】人类变革社会的活动要以承认社会的物质性为前提。反对把人们的主观动机或某种神秘的力量看成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反对否定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英雄史观。1、自然界是物质的2、人类社会是物质的3、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注意
关于世界的物质性,有以下几种说法:①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②世界统一于物质③世界的本质是物质④世界的本原是物质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原理三、世界的物质性:原理于方法论归纳一: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原理)(基本内容)
①自然界是物质的,②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都具有客观的物质性.③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承认自然界与社会的客观性,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错误倾向〗: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
①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方法论: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既要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又要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考点二、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原理四、运动和物质的辩证关系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①它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②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P32)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1)什么叫静止?考点二、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原理五、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辩证关系①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
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方法论: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既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的不变论,也反对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原理五、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辩证关系误区1:物质的唯一特性就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注意: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它是相对于人的意识而言的。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它是指物质存在的状态是怎样的,是怎样存在的。
误区2: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因此静止也就是运动。
注意:静止和运动是有区别的,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考点三、物质运动的规律1、规律的概念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固有的不是主观臆造的(如乌鸦报丧)本质的不是现象的(如苹果落地)必然的不是偶然的(如守株待兔)稳定的不是易变的(如价格波动)判断下列哪些是规律:1、喜鹊叫喜,乌鸦叫丧2、新陈代谢3、阶级斗争规律4、慧星、地震预示国家衰败注意1:规律不是主观想象的联系,而是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现象规律(本质联系)苹果落地,水往低处流商品价格上下波动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万有引力规律价值规律遗传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注意2:规律不是现象的联系,而是本质的联系现象规律(本质联系)区别联系多变易逝隐藏于现象之中浮现在事物表面抽象思维把握感官直接感知规律是现象中稳定的深刻的东西,深藏在事物内部;现象是规律的外在表现形式,是人们认识规律的向导。相对平静稳定规律规则不同点含义性质联系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人们规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客观的、普遍的、不能创造和废止主观的、可以制定、修改、废止规律决定规则,规则反映规律。正确、合理的规则是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注意:规律与规则的关系
原理六、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1)规律具有普遍性(2)规律具有客观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着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规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①是指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和主观意志为转移的。②客观性还意味着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③规律的客观性突出地表现在它是不可违抗的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简言之,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原理六:内容:方法论:误区一:认为规律是无条件的,是永恒不变的。(1)规律是客观的。规律的客观性是指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既不能创造、消灭规律,也不能违背规律,否则将受到规律的惩罚。(2)但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依赖一定条件的,如价值规律存在和起作用的条件是商品经济,如果是原始社会或共产主义社会,价值规律就不能发挥作用,也就不存在了。而且,规律还会随着客观事物本身的性质、内容及所依赖的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3)所以,我们应当充分注意在事物的运动变化中把握规律,按变化了的实际办事。把规律看做是永远不变的,是属于形而上学的静止的观点。误区二:认为规律有好坏之分规律是客观的,其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而规律无好坏之分。规律可以给人们带来积极的作用,也可以带来消极的作用,但不等于规律有好有坏。误区三: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是说明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1)人能够认识规律。3、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规律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原理)(2)人能够利用规律。①人们能够利用对规律的认识,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指导实践活动。②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条件,限制某些规律发生破坏作用的范围,使人们少受其害或免受其害,直到变害为利,为人类造福。注意:人们对规律的认识和利用,并不意味着改变或创造规律,规律是不能被改变或创造的。规律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或被改造,也不能被消灭。但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简而言之,即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原理七:内容:方法论:误区警示:1、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使事物处于显著的变化之中(更正: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不一定是显著的变化)2、发展是一种运动和变化,运动和变化也是一种发展(更正:运动和变化不一定是一种发展)3、运动是相对的、有条件的,静止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更正:颠倒了二者,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4、春夏秋冬四季更替、昼夜循环、苹果落地,属于自然规律(更正:这是自然现象,规律不能等同于规律的表现形式)5、人们可以发现、认识和利用规律,也可以制定、废除、创造、消灭和改变规律(更正:规律不可以制定、废除、创造、消灭和改变)误区警示:6、规律是事物之间的一种联系,因此,联系就是规律(更正:规律是事物运动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7、解放思想就是要打破一切传统观念的束缚(更正:对传统观念要一分为二地对待)8、规律就是我们常讲的定律。(更正:规律是定律的内容,定律是某种客观规律的主观映象)9、任何规律都是永恒存在、万古不变的。(更正:任何事物运动过程中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都是随着事物存在的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即具体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误区警示:10、规律有好坏的。(更正:规律是客观的,无好坏之分)11、思维规律是主观的。(更正:思维规律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思维规律的客观性主要表现在,无论人们是否意识到思维规律的要求,是否遵循思维规律进行认识活动,思维规律都在起作用。)12、规律是无条件的,是永恒不变的(更正:规律是客观的,但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依赖一定条件的,如价值规律存在和起作用的条件是商品经济,把规律看作永远不变的,是属于形而上学的静止的观点。)13、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更正:是客观实在,客观存在与客观实在不一样。)1、(广东政治卷40)材料一:随着地球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全球气候交暖、飓风频频登陆、非洲洪水泛滥、美国南方龙卷风肆虐……。人类既是受害者,又是肇事者。材料二:2008年春运高峰期间.冰雪给中国南方带来巨大灾难:交通中断.部分地区断水断电,严重影响国计民生。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救灾第一线,制定周密的计划,全国军民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生产自救,重建家园,万众一心,取得抗灾救灾重大胜利。
(l)结合材料一、材料二说明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10分)◆〖考考你〗◆
①从材料一可见,生态环境的恶化、自然灾害频发与人类没有从根本上尊重客观规律有关.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人类如果违背了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地球生态环境恶化就是客观规律对人类的惩罚。②材料二说明,人的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能动作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中国人民在党和政府领导下从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拯救计划(认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生产自救,重建家园,最终取得了抗灾救灾的重大胜利(改造)。③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革命的热情和科学的态度结合起来.才能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规律与人模式之一: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1)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尊重——做好事情,违背——惩罚。材料XX没有尊重XX规律,遭客观规律惩罚的体现。(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意识活动:四性;表现:①认识;②利用,提高预见性,趋利避害,造福于人类。材料中的(如预测和预报预防,控制、及时采取措施、精神等)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体现。(3)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坚持科学发展观,把革命的热情和科学的态度结合起来,后果:办好事情。
材料一:建国以来,国家投入大量资金整治江河,兴修水利,仅长江中下游就完成40亿立方米的土石方。据统计,这些设施在一年中就可减少经济损失7000亿元。材料二:1998年我国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灾,出现这种情况与生态环境状况直接相关。据统计,近50年间,长江流域森林覆盖率减少一半,水土流失面积增加一倍,中下游湖泊面积减少45.5%,湖底普遍淤高1~5米。材料三:国家十分重视环保工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措施要求各地保护森林资源,制止毁林开垦,乱占林地行为,并在广大中西部地区安排专门资金用于“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等工作。结合上述材料,说明怎样才能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变式一:如何按规律办事(或尊重规律)?(1)按客观规律办事,就要尊重客观规律。规律是客观的,其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但不能违背规律,否则就会受到惩罚。材料中治理江河,兴修水利就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体现,而破坏生态环境导致灾难加重,则是违背规律的结果(2)按客观规律办事,需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国家兴修水利,保护生态环境都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具体表现。(3)按客观规律办事,需要一定的主、客观条件。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条件,制约或影响某些规律发生作用的范围。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兴修水利和采取一系列环保措施,就说明了这一点。规律与人模式之一:2.怎样做到按规律办事(实事求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等)(1)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根据客观实际决定方针政策,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2)要在运动中认识和把握规律,做到尊重客观规律。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们的意志转移,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但不能违背规律,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3)按客观规律办事,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规律的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和创造条件,制约和影响某些规律发挥作用的范围,趋利避害,造福于自身。(4)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或意识的能动性)。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自主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①要积极认识规律(能动地认识世界)
,利用对规律的认识,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指导实践活动
②要利用规律(能动地改造世界),改变或创造条件,限制某些规律发生破坏作用的范围,使人们少受其害或免受其害,直到变害为利,为人类造福总之,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2008北京文综40)有人把市场经济形象地称为“候鸟经济”,资本总是“飞向”成本低、收益高的地区。毗邻广东的江西某地,在调查中发现:本地的工业电价低于珠三角地区30%、水价至少低0.5元/m3,具有综合成本优势。当地政府通过对企业迁移现象的分析,预见到广东企业会向周边地区辐射。于是,该地有计划地出台一系列措施,比如以“一站式”服务提高行政效率,并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使很多广东企业到本地安家落户。(2)分析上述材料,说明该地是怎样发挥主观能动性发展经济的。(10分)。变式二:怎样发挥主观能动性?答案:①积极认识规律,以对规律作用的认识指导本地经济发展。②努力发挥认识的预见性、创造性、目的性和计划性特点,制定相关措施,促进本地经济发展。③尊重客观规律,利用综合成本优势(价值规律)等有利条件,创造“一站式”服务等新的条件,推动本地经济发展。变式二:怎样发挥主观能动性做XX事?考点概览考向定位(二)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4.意识的本质(1)意识的起源(2)意识的生理基础(3)意识的内容5.意识的能动作用(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6.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意识的能动性、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等考点是高考考查的重点,每年高考都有涉及。因此,学生在复习时一定要结合党和国家的有关政策、最新的科研成就来分析与这几个考点有关的内容。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秘(唯物论)意识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起源生理基础内容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本质考点一、意识的本质
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注意:克服对下列认识的误区1、错误地认为有了人脑就有了意识,意识的内容来源于人脑。
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但有了人脑并不意味着就有了意识。所以意识的内容不是来自于人脑,而是来自于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人只有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客观存在通过实践活动作用于人脑,人脑才会形成对客观存在的反映,这才有了意识,意识根源于客观存在。2、正确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错误的意识不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3、错误地认为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原原本本的反映
意识不是人脑对客观事物被动的反映,不是像照镜子一样对客观存在原原本本的反映,而是人脑对客观存在能动的反映,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4、片面认为意识是主观的。
意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存在,所以意识的内容的客观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所以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真题体验◎1.(2011年上海卷)关于“意识起源”的正确表述是()
A.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 B.意识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C.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D.意识一旦产生就成为脱离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审题,要看准是“意识的起源”这个关键词。故只有C项符合题意。
[答案]C
2.(2011年天津卷)处于青春期的少年需要特别的关怀。有研究表明,许多处于青春期的少年往往会做出无所畏惧的大胆举动,是由于大脑产生一种恐惧记忆抑制效应,使孩子们对恐惧感“暂时性失忆”。这种大脑效应,会随着年龄增长及大脑进一步发育逐渐消失。这表明A.意识是大脑的机能B.人脑是意识产生的源泉C.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D.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解析]A项说法错误,意识是人脑的机能。B项说法错误,人脑是意识产生的物质器官。C项说法不符合题意,材料讲的是意识与人脑的关系。D项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答案]D(2010重庆卷)正在上海世博会丹麦馆展出的“美人鱼”雕像,是根据安徒生童话中的“美人鱼”形象创作的,许多孩子都是读者安徒生童话长大的,但因为成长背景,生活西索等差异,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不同的“美人鱼”形象。材料表明A.安徒生的童话世界是客观存在的。B.人们心中的“美人鱼”形象是以“美人鱼”雕像为基础C.人们对“美人鱼”认识的差异性,源于一定的主客观条件D.安徒生心中的“美人鱼”是主观思维的产物,缺乏客观基础解析:安徒生童话世界是安徒生主观创作的结果,是主观思维的产物,但他来源于客观的物质世界,有着客观的基础,A、D项排除;B项错误,材料表明人们根据安徒生的童话,结合自己的成长背景、习俗等形成自己对美人鱼的认识,说明人们对“美人鱼”的认识源于一定的主客观条件,C项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人的认识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命题立意:本题考查了意识的本质这一知识点,考察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分析能力,本题较难。C(1)意识活动的特点:主动创造性:目的性: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在实施行动之前要预先制定蓝图、目标、行动方式和行动步骤等。计划性:自觉选择性: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并不是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意识反映什么源于实践活动需要。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意识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意识活动考点二、意识的能动作用(又叫意识能动性)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2)意义◈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它使人能够由表及里地揭示事物内部的本质与规律。因此,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1)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与客观世界的关系)(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意识人的行为人的实践意识中的理念现实的东西指导把变成注意:①意识不能直接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而是通过指导人们实践才能引起物质形态的变化。②不同性质的意识所起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含义:考点二、意识的能动作用(又叫意识能动性)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义:人不但能够改变世界已有的事物,还能创造出世界上没有的事物,从而推动世界的变化发展。(2)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意识与人自身的关系)
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过程,又对生理过程有着积极的反作用高昂的精神催人奋进萎靡的精神悲观消沉、丧失斗志使人考点二、意识的能动作用(又叫意识能动性)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的能动性的表现:目的性、计划性
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性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不仅能认识事物外部现象,还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人不仅能认识现在,还能追溯过去,预测未来,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但是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
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原理八:内容:方法论:(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我们既不能夸大精神的作用,又不能忽视精神的作用。否则就会陷入唯心主义或机械唯物主义。(2)“没有精神是万万不能”是指意识对物质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正确的思想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3)“精神不是万能的”是指意识的能动作用虽然很大,但仍是由物质决定的,意识的反作用要通过实践来实现,要受到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精神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精神是万万不能的【提示】(1)意识能反映物质≠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意识能反映物质:强调意识的能动性。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强调物质的决定性。(2)能动反映论的意义◈提出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不仅与不可知论划清界限,也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被动反映论(机械反映)相区别。例: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人民正是在长期的历史比较中,考虑选择我们党作为自己根本利益的代表,作为国家和民族复兴的领导力量。中国人民的举动主要体现了意识活动的:
A.目的性和计划性B.自觉选择性C.主动创造性D.重复性B(2010浙江)城市,让生活更美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反映了当今世界各国对城市化进程中遇到的共同问题的关切,引领人们更多地去思考“什么是美好城市和美好生活”。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表明①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③社会意识总是与时俱进的④社会意识变化推动社会发展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A解析:选C。题干中说“既可以看成-----也可以看成-----”,说明选项应该是意识活动,排除A;BD说法错误。
(2010山东卷)24.图7既可以看成正在对视的两个人,也可以看成一个酒杯。这表明A.运动是客观事物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B.人们的认识结果是由认识的主体决定的C.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而有选择的D.人们的认识活动可以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C(2009·山东高考)据报道,美国加州大学研究人员设计出一种能控制光线运行方向的材料,这项重大突破使长期存在于科幻小说中的“隐形衣”梦想有可能变为现实。这启示我们①意识不仅能反映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河南省商丘名校2025届高三3月份模拟考试英语试题含解析
- 山东省沂水县2025届高三适应性调研考试英语试题含解析
- 深圳高级中学2025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英语试卷含解析
- 现代学徒制课题: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政策保障研究(附:研究思路模板、可修改技术路线图)
- 四川省峨眉第二中学2025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英语试卷含解析
- 新疆石河子高级中学2025届高考数学倒计时模拟卷含解析
- 陕西省西安高中2025届高三冲刺模拟数学试卷含解析
- 广东省佛山市普通高中2025届高三压轴卷英语试卷含解析
- 2025届云南省曲靖市西南名校高三第六次模拟考试数学试卷含解析
- 湖南省百所重点名校2025届高三六校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含解析
- 全国自然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
- 农民素质提升培训
- 冬季驾驶安全培训避免车辆失控和翻车的技巧
- 2024年考研政治真题与答案解析(完整版)
- 第四章-国防动员
- 护患沟通技巧培训课件让护患沟通更有温度
- 乡土中国差序格局
- 高中生物科组教研活动总结
- 社工站工作总结汇报
- 2024年度医院内科呼吸科述职报告课件
- 职业卫生刺激性气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