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刑罚执行制度_第1页
第18章 刑罚执行制度_第2页
第18章 刑罚执行制度_第3页
第18章 刑罚执行制度_第4页
第18章 刑罚执行制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刑法学总论第十八章刑罚执行制度本章学习内容:

一、刑罚执行的概念

二、减刑制度

三、假释制度

本章学习目标:

1、了解:刑罚执行的概念以及减刑、假释的意义

2、理解:减刑和假释的概念与条件

3、熟悉并能运用:减刑的限度与幅度、减刑的程序与减刑后的刑期计算方法;假释的考验期限与假释的撤销条件一、刑罚执行的概念

刑罚执行指刑罚执行机关依法将已经生效的刑事裁判对犯罪人确定的刑罚付诸实施的刑事司法活动。其特征有:

1、刑罚执行的主体是法律规定的刑罚执行机关。在我国,人民法院、公安机关、司法行政机关(监狱)都是特定的刑罚执行机关。

2、刑罚执行的对象是犯罪人,即因实施犯罪行为而受到刑罚处罚的人。

3、刑罚执行的根据是法院的生效刑事裁判。

4、刑罚执行的内容是将生效刑事裁判所确定的刑罚内容,予以实施、实现。在刑罚体系部分,对各种刑罚的执行已经做了讲授,这里只介绍刑罚执行过程中存在的两种刑罚执行制度,即减刑制度和假释制度。二、减刑

(一)减刑的概念

减刑,是指对于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其在刑罚执行期间的悔改表现或者立功表现,而适当减轻其原判刑罚的制度。

减刑制度的目的在于:区别对待受刑人,促进受刑人加速改造,实现特殊预防;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刑罚的经济性。

根据刑法第78条规定,减刑分为两种:一是可以减刑,即具备一定条件的,法院可以裁定减刑;二是应当减刑,即有重大立功表现时,法院应当裁定减刑。从减刑的效果看,减刑也分为两种:一是将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这是刑种的变更;二是将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刑期减短,但不能变更刑种。

减刑不同于改判。改判是对原错误判决予以撤销,重新作出判决。而减刑并不改变原判决,而是在肯定原判决的基础上,基于法定原因将原判决的刑罚予以减轻。

减刑也不同于减轻处罚。减轻处罚是在量刑过程中发生的,以法定刑为根据,以减轻情节为条件,以未决犯为对象。而减刑是在行刑过程中发生的,以判决宣告应当执行的刑罚为根据,以悔改表现或立功表现为条件,以受刑人为对象。

减刑制度是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在刑罚执行过程中的体现。受刑人在刑罚执行过程中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或者有立功表现,表明受刑人的人身危险性在减小,如果对受刑人适当减轻原判刑罚,突出地体现了刑罚与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相适应。

减刑制度也是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刑事政策的具体应用。减刑是对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或者有立功表现的受刑人进行宽大处理的表现。(二)减刑的条件受刑人只有具备一定的条件,才能获得减刑。减刑应符合以下条件:

1.对象条件:是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这说明,减刑只有刑种的限制,没有犯罪性质、罪行轻重、刑期长短的限制。从这里也可以看到,死刑缓期执行减为无期徒刑或25年有期徒刑,以及附加刑的减轻,不属于刑法第78条规定的减刑。

2.实质条件:在刑罚执行期间,犯罪人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的,或有立功表现的,可以减刑;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应当减刑。

根据司法解释,“确有悔改表现”,是指犯罪人同时具备以下四个方面的情形:(1)认罪服法;(2)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3)积极参加政治、文化、技术学习;(4)积极参加劳动,完成生产任务。

“立功表现”,是指具备下列情形之一的:(1)检举、揭发监狱内外犯罪活动,或者提供重要的破案线索,经查证属实的;(2)阻止他人犯罪活动的;(3)在生产、科研中进行技术革新,成绩突出的;(4)在抢险救灾或者排除重大事故中表现积极的;(5)有其他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突出事迹的。对于上述确有悔改表现或立功表现的罪犯,可以减刑。要注意的是,有立功表现的减刑,不以有悔改表现为前提。

对于有重大立功表现的罪犯,应当减刑。根据刑法第78条规定,“重大立功表现”包括以下情形:(1)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动的;(2)检举监狱内外重大犯罪活动,经查证属实的;(3)有发明创造或者重大技术革新的;(4)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舍己救人的;(5)在抗御自然灾害或者排除重大事故中,有突出表现的;(6)对国家和社会有其他重大贡献的。

这种重大立功表现的减刑也不以有悔改表现为前提。

3、刑期限度条件:经过一次或几次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1/2;判处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13年。人民法院依照刑法第五十条第二款规定限制减刑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缓期执行期满后依法减为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二十五年,缓期执行期满后依法减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二十年。

“实际执行的刑期”,对管制、拘役、有期徒刑而言,包括判决前先行羁押的时间;对无期徒刑而言,是指判决交付执行后犯罪分子实际服刑改造的时间。刑法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拘役、管制的犯罪分子,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前先行羁押的,羁押时间应当折抵刑期,所以,这类犯罪分子判决执行前的羁押时间应当计入实际服刑的刑期内。被判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的刑期,应当自无期徒刑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2014年2月中央政法委发布《关于严格规范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切实防止司法腐败的意见》第3条规定:对依法可以减刑的三类罪犯(职务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和金融诈骗犯罪、组织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必须从严把握减刑的起始时间、间隔时间和幅度。被判处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执行二年以上方可减刑,一次减刑不超过一年有期徒刑,两次减刑之间应当间隔一年以上。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执行二年以上方可减刑,一次减刑不超过一年有期徒刑,两次减刑之间应当间隔一年六个月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执行三年以上方可减刑,可以减为二十年以上二十二年以下有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后,一次减刑不超过一年有期徒刑,两次减刑之间应当间隔二年以上。死刑缓期执行罪犯减为无期徒刑后,执行三年以上方可减刑,可以减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后,一次减刑不超过一年有期徒刑,两次减刑之间应当间隔二年以上。确有阻止或检举他人重大犯罪活动、舍己救人、发明创造或者重大技术革新、在抗御自然灾害或者排除重大事故中表现突出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不受上述减刑起始时间和间隔时间的限制。根据《刑法修正案(九),对贪污、受贿被判处死缓后减为无期徒刑的,终身监禁,不得减刑和假释。(三)减刑的程序和减刑后的刑期计算

1、程序

对犯罪分子的减刑,由执行机关向中级以上人民法院提出减刑建议书。人民法院应当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对确有悔改或者立功事实的,裁定予以减刑。非经法定程序不得减刑。可见,减刑有两个关键程序:一是减刑必须由执行机关向中级以上人民法院提出减刑建议书。基层法院无权裁定减刑。中级以上法院在没有执行机关的减刑建议书的情况下,不能直接减刑;执行机关本身也不能直接减刑。二是法院应当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裁定减刑。《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减刑、假释案件审理程序的规定》第一条:(2014年4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611次会议通过)对减刑、假释案件,应当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一)对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罪犯的减刑,由罪犯服刑地的高级人民法院在收到同级监狱管理机关审核同意的减刑建议书后一个月内作出裁定;(二)对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的减刑、假释,由罪犯服刑地的高级人民法院在收到同级监狱管理机关审核同意的减刑、假释建议书后一个月内作出裁定,案情复杂或者情况特殊的,可以延长一个月;

(三)对被判处有期徒刑和被减为有期徒刑的罪犯的减刑、假释,由罪犯服刑地的中级人民法院在收到执行机关提出的减刑、假释建议书后一个月内作出裁定,案情复杂或者情况特殊的,可以延长一个月;(四)对被判处拘役、管制的罪犯的减刑,由罪犯服刑地中级人民法院在收到同级执行机关审核同意的减刑、假释建议书后一个月内作出裁定。对暂予监外执行罪犯的减刑,应当根据情况,分别适用前款的有关规定。

2、刑期计算

减刑后的刑期计算方法,因原判刑罚的种类不同而有区别。(1)对于原判刑罚为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减刑后的刑期应从原判决刑罚执行之日起计算。原判决的刑期已经执行的部分,应当计算在减刑后的刑期之内。(2)对于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的,有期徒刑的刑期从裁定减刑之日起计算;已经执行的刑期,不得计算在裁定减刑后的刑期之内。

(3)对于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后再次减刑的,再次减刑的刑期从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之日起计算,已经执行的有期徒刑刑期,应计算在再次减刑后的刑期之内。(4)对于曾被依法适用减刑,后因判决有误,经再审后改判的,原来的减刑仍然有效,所减刑期,应从改判后的刑期中扣除。三、假释

(一)假释的概念

假释指对于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刑期后,因其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将其附条件地予以提前释放的一种刑罚执行制度。假释后,如果犯罪人遵守了一定的条件,就认为原判刑罚已经执行完毕,否则仍将执行尚未执行完毕的刑罚。

缓刑是为了纠正短期自由刑的弊端,假释则是为了纠正长期自由刑的弊端。长期自由刑在适用过程中出现了很多弊端,其中最主要的是,罪犯因为被长期关押、和社会彻底隔离,出狱之后将很难重新适应社会,由于无法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社会,很多人不得不重新实施犯罪行为。假释使犯罪人获得了一个适应社会的缓冲阶段、过渡阶段,有利于其再社会化。各国刑法几乎都规定了假释制度。假释是对犯罪分子附条件提前释放的刑罚执行制度,它与刑满释放、监外执行、缓刑、减刑等存在区别。(二)假释的适用条件

适用假释应具备以下条件:

1、对象条件:是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由于假释制度是为了纠正长期自由刑的弊端,所以只能适用于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但对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因为这类犯罪的罪犯主观恶性深,人身危险性较大,难以改造,如果假释放到社会上,可能再犯罪。

根据司法解释,对于死刑缓期执行罪犯减为无期徒刑或者有期徒刑后,符合假释条件的,可以假释。但学界有人认为这种情况不能假释。

2、刑期条件:犯罪分子必须已经执行了一定期限的刑罚。

这一方面是因为只有经过一定的服刑期,才能判断犯罪人是否有悔改表现;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防止滥用假释,损害法院判决的稳定性和刑罚的严肃性。因此,刑法第81条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13年以上,才能适用假释。但是,如果有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可以不受上述执行刑期的限制。

这里的“特殊情况”,根据司法解释,是指国家政治、国防、外交等方面特殊需要的情况。另外,根据司法解释,对死刑缓期执行罪犯减为无期徒刑或者有期徒刑后,符合假释其他条件的,实际执行刑期不少于15年的,可以假释。

3、实质条件:犯罪分子必须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假释后对其所居住的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确有悔改表现”是指同时具备以下四个方面情形:(1)认罪服法;(2)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3)积极参加政治、文化、技术学习;(4)积极参加劳动,完成生产任务。确有悔改表现,说明其人身危险性有所降低,适用假释不至于再危害社会。

“没有再犯罪危险”是指罪犯在刑罚执行期间一贯表现好,确已具备上述确有悔改表现所列情形,不致违法、重新犯罪,或者是年老、身体有残疾(不含自伤致残),并丧失作案能力。(三)假释程序

执行机关向中级以上人民法院提出假释建议书,法院应当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经过审理,法院认为符合假释条件的,裁定予以假释。非经法定程序不得假释。(四)假释的考验期

刑法规定,有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限,为没有执行完毕的刑期;无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限为10年。假释考验期限,从假释之日起计算。被宣告假释的犯罪分子,应当遵守下列规定:(1)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2)按照监督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3)遵守监督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4)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监督机关批准。对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

被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